返回索引页

参观飞机脉动总装线

wxmang

2016-06-23 14:32:40






一、我们也有脉动总装线了

最近参观了一条我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

按照他们宣传部门的八股文介绍,这条脉动生产线通过数控定位器多自由度调姿定位技术、机翼整体壁板数控喷丸成形技术、机翼壁板自动钻铆技术、大部件自动化对接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轨道移动技术等先进装配技术的集成应用,全面提高了飞机的总装配技术水平和装配质量。该脉动生产线突破了传统的飞机总装生产模式,成为国内飞机总装先进技术应用的典范。

脉动线实施了可视化管理,将计划、问题、形象等站位管理的要素进行分类,列出可视化的图表,制定了标准作业图,站位自主管理板、飞机总装生产绩效板、AOS管理板、MES生产看板,提出了标识管理试点要求等。在坚持每日、每周更新,做好监督检查的前提下,总装脉动线现已基本实现了站位管理信息可视化的要求,解决了以往现场作业人员作业位置不固定、作业效率不高、操作过程中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受缺件、技术、物料及工装等因素,制约生产作业质量、安全、进度等问题。

总装脉动生产线彻底改变了“人力密集型”的传统飞机装配模式,通过借鉴汽车工业的高效流水线作业方式,使飞机以固有的节拍移动,操作人员则在固定区域进行装配作业。

目前我国有三条飞机脉动总装线,分别是西飞的飞豹歼击轰炸机,洪都的L15高级教练机和成都132的歼10(至于歼20信息,现在尚未解密)。

此外我国飞机部件生产也开始采用脉动生产线,如生产运20发动机WS20和起落架系统的生产线,也是脉动生产线。再例如成飞的复合材料机翼生产也是脉动生产。

目前我们脉动生产已经从制造向维修延伸。我们某型号的战斗机的修理和维护周转时间已经大幅减少XX%,节省成本Xx%,显著地提高了飞机的出勤率。(飞机的修理和维护是手工作业最多、不确定性最严重的领域)

目前数据表明,采用脉动装配线减少装配周期20%,降低成本10%。

世界上首条脉动总装线是波音公司在2000年建立的,为阿帕奇直升机生产服务。

由于飞机脉动总装线效率显著高于传统传统生产模式,波音公司的波音787就是世界最先进的脉动总装线。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03--2004年建成了F-35的脉动总装线,目前又在建立F-35各个大部件的集成装配线,目前年F-35的总装线达到每天交付一架的水平。

另外意大利的阿古斯特维斯特兰公司(AgustaWestland)在英国的约维尔工厂于2011年为W159型武装直升机建立了脉动装配线;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C100系列新机脉动总装线将于2016年运行。

脉动总装线在军工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彻底打破了航空和复杂军工生产不能采用流水线生产的制约。例如法国的斯奈克玛(Snecma)公司改变了传统的继承GE在立式固定机架上“穿糖葫芦”式的总装过程,在2011年实现了CFM56发动机的脉动装配,减少装配周期35%,这条脉动总装线也将用于LEAP发动机的装配。

二、脉动总装生产线简介

脉动总装线简单说就是移动总装,而传统总装线是占位总装。

传统总装飞机,就是在一个位置,把所有零配件和部件都装完,然后测试,合格后,拉倒机场试飞。

脉动总装线是把总装分为几个工位,在不同工位组装不同部件和零配件,然后逐步移动,最后完成。也即在工位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

脉动总装线(Pulse Assembly Lines)是福特公司的移动式汽车生产线升级来的,是连续移动装配生产线的过渡阶段。脉动总装线不像汽车总装线那种连续移动式装配线,是模块式移动总装。

脉动生产线一般由4部分组成:脉动主体、物流系统、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支持。

1、脉动主体:站位设施、对接定位设备、可移动的装配设备等。

2、物流系统:AGV车、完备的配套和配送系统(核心是一组精确制导的自动引导车AGV,它将装配的构件、工具和其他一切必要的准备从一个工作站移动到下一个)。

3、可视化管理系统:现场可视化系统、ERP与MES无缝融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现场的固定和移动终端。

4、技术支持:质量保障、生产现场问题应急处理。

生产线由专业的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供给线组成,自动化程度高,且生产线分工明确细致,工作量单一重复,生产效率比传统组装模式大幅提高。

脉动装配生产线可以设定缓冲时间,对生产节拍要求不高,当生产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整个生产线可以不移动,或留给下个站位去解决,当飞机的装配工作全部完成时,生产线就脉动一次。

部件采用脉动装配时受企业外部供应链影响较小、易于成功、见效快,也成为近来部件脉动装配生产线发展较快的原因。

三、我们参观的脉动总装线特点

我们参观的整条脉动总装线分为5个工作区:

零号工作区

是预装配区。停放主要的大部件,例如机翼,发动机等等;

在这里把所有机翼的运动部件,如襟、副翼和移动式前缘等安装到机翼上,使机翼成为一个完整的部件进入下一阶段装配。并且对机翼的运动部件做一些测试工作。尾椎与水平尾翼也预装配在一起。

其他主要部件都停放在零号工作区,部件上已安装好各类系统,如金属管路、电缆和各种电器设备等。

一号工作区

飞机的六大部件包括: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左、右机翼和尾段。在这里对接总装配。先定位中机身,然后前机身、后机身和左、右机翼可同时向中机身进行安装。垂尾和水平安定面也在这里安装。

由于电缆、空气管路和液压管道都在各大部件上安装好了,这样就消除了为安装这些系统所需的大量工装。

在一号工作区,机身筒体被对接装配在一起,工位的数字化激光定位系统负责机身段的彼此对准,然后利用轨道式自动钻孔机打孔,用手工安装连接件,利用类似于埋头铆钉连接,复材件与钛合金件的连接要用特殊工艺和材料。

二号工作区

当所有大部件对接装配后,所有工装和飞机一样在轨道上移动到二号工作区。二号工作区飞机的位置将升高,以便安装后起落架(前起落架在前机身上是预先安装好的),安装发动机等,一级一些次结构件的安装以及系统安装的收尾工作。因交付来的部件中,所有管路、电缆、液压系统和环控系统等都是安装好的,所以这里仅是连接它们的一些收尾工作。安装结束,飞机就能以起落架站起来。同时要做很多清理工作,例如清理机翼油箱的杂质和灰尘。

在这一工作区,厂房地板下装有排水系统和巨大的带有泵和管道的水箱。地面下有N个大水池或槽罐,盛有飞机所要求的液压系统所用的油料,还埋设了飞机上用的电力的电缆。所以在这个装配阶段就可以对机翼的运动翼面进行试验。

三号工作区

当飞机在二号工作区的测试结束后,飞机就脉动移动到三号工作区,这里的主要工作是安装电子系统(例如雷达,飞控系统,火控系统,通信系统和弹射等安全设备等等),并进行初步测试,辅助动力装置以及发动机控制系统,这些电子系统的初步试验和联机调试也在这里。

四号工作区

在这一工作区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工作,如测试液压系统,检查它们是否漏油,还有空气检查、水管检查和水试验等,以确保各系统按照所设计的要求工作。然后进入航空电子试验、飞行控制试验及起落架收放测试。

飞机在第四工作区检查完毕后,初步测试合格,飞机就被送往喷漆车间进行喷漆。喷漆是依据设计的精确数据,由计算机程序控制把激光束投射到飞机表面上,当激光投射到飞机表面上时,就可以描绘出需要喷漆的区域。使工作人员操作数控喷漆机械手进行喷漆,可以很精确定位喷漆的区域范围。

总装生产线的右侧,是装配支持人员的办公室区域,左侧安放着待安装的各种零配件,如雷达、计算机、电台、座椅等。

脉动总装线的核心是生产集成中心(PIC,Production Integration Center),它负责监控整个产品的所有零配件的物流状况(库存,在途,订单申请,订单交付给协作厂商,协作厂商的订单生产进度等等)、各种各样的零部件的交付状态和物流配送状况,以确保零部件能顺利地运到总装线,当然同时监控着各供应商的进度、制造工艺和质量。

生产集成中心PIC下面的现场管理模块统包括:工艺管理、现场管理、可视化管理等子系统,可实现可视化管理、配送管理、拉动式管理,提高装配效率,减少浪费,降低装配成本。工作现场各站位配置了可视化滚动电子平台,可实时显示各站位的工序进展,直观反映实际生产情况,以实现飞机装配的高效和精益。飞机总装周期可由原来的xx天缩短为yy天(工作日),生产周期缩短30%左右,可实现飞机总装均衡连续生产。

生产集成中心PIC可以用视频系统监控整个总装线。

我们参观的生产线的飞机有XX%是复合材料制造,其中XX%是碳纤维复合材料,X%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由复材组成的结构,如长桁、加强肋、机翼、护翼、襟翼和框等比用铝合金结构轻20%--30%,XXXkg,它们比金属结构耐腐蚀和耐疲劳。

而复合材料质量稳定性一直是世界难题,因为一是对我们来讲是全新的技术,需要大量的工艺积累(军品级的复合材料对我国是禁运的);二是需要特种工艺设备,而这些设备对我国是禁运的,国产设备尚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逐步成熟。所以要求生产集成中心PIC有相当多的弹性,应对材料质量不确定和供应链不稳定。

另外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传统的工装基本上都不能用了(传统工装一般都是固定式结构,它们都有很笨重的水泥基座,各种装备用螺栓连接),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工装+机器人+AVG导向车(自动把装配件移动到工位)。

脉动总装配线的特点:

1、模块化装配

在总装飞机时,它接收到的是完整的机翼、机身等部件,相当于成品,即在其部件内不仅结构完整,而且相关的管路、电缆、黑匣子、绝缘毯、地板和座椅等都已安装好,是典型的模块化装配。

2、脉动总装线

由于是大部件模块式装配,生产线就不需要连续移动。生产线每脉动一次,则完成一定装配工作。这一脉动生产线由4个离散的工作区组成,并以特定的顺序完成装配工作。当装配好的飞机由四号工作区移动到喷漆车间时,总装生产线就脉动一次。

3、数字化装配

在整个飞机装配工作过程中,不仅进行了全机装配过程的数字化模拟仿真。而且,质量检验人员一直监控着全部工作,每一个作业(或工作指令)都要进行验证和签字。传统总装是机械师和检验人员用图章和纸质文件来保存检验信息,现在用无线手持设备来完成,因为所有工作指令、规定、图章和纸质文件都已数字化了。各车间人员的手持设备上都运行一个工厂现场管理监控系统,它跟踪着所有工作进程,一旦飞机下线,大量的工程和生产数据就自动地流动到下游所需要的地方。

脉动生产线还有一个虚拟实验室,设计人员可以在实验室戴上三维眼镜,来操作和控制实际飞机的装配过程,进行估价是否在装配中有影响可达性的情况,以及将来飞机进入服役后的可维护性问题。如在机翼上卸下壁板是否方便并保证安全。安装雷达发动机等笨重设备时,依据历史数据专门开发一个人机工程检查表,通过人机工程的数字仿真,找出不安全和不方便的地方。

4、精益装配

零部件、工艺装备、材料和人员都精确到达生产线所需要的使用地点,供应链的控制简单高效。

此外管理系统实现了可视化,在沿着总装配线的每一个工作区域中,有很多显示器,显示飞机的装配状态,显示着生产线各功能组进展情况。

另外,在生产车间,每一个工作人员除配有手持设备外,还有口袋,把所有不属于飞机的零碎放进口袋,并有专门人员检查,这是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障。还有工具责任系统以避免小工具遗留在飞机上。

这是一条由国产数控设备(包括定位,测试,测量,安装,移动,焊接,喷涂,机加工等等)+数据总线联网+生产线数据采集传感器阵列(射频+图像识别+各种重量传感器+各种数量传感器)组成的数字化生产线。


并且有完善的支持系统,例如国产高档数控系统测试平台,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应用技术支持平台,工业互联网各种支持平台等等。

生产线采用的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及刀具都是国产的。

总装线上的工作人员根据激光测距仪和数控定位器精确规范装配的精度,通过计算机来规范生产质量。

目前在整个工厂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的装配工装系统、智能运输系统和智能造系统,对全部设备通过工厂的通讯系统进行集中的和无线的控制。

四、脉动总装线的价值

从理论上说,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和高度专业化分工的装配线是不适合手工操作过多的飞机生产的。波音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飞机装配作业均衡地分解到适当规模的不多的几个站位上完成,并大规模外协采购模块化部件,同时采用柔性化和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和柔性生产设备。

脉动总装线与大规模生产为标志的汽车移动生产线是根本不同的,技术含量要高得多:供应链协同难度,柔性生产组织难度和柔性生产设备技术难度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脉动总装线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是由总装按一定节拍拉动整个企业生产的模式。整个企业在总装配生产的拉动下,精准、高质量的协同工作,形成尽可能减少浪费、高效率、高增值比的工作,使飞机装配周期大幅度缩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可以大幅简化整个企业的计划管理和生产现场排序,使管理人员主要作用是协同供应商和上下游工序,并对异常情况有及时处理能力。

脉动装配作业采用标准化工作,自主的质量保证制度,比传统总装方式分工更专业,提高了整个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而且更便于追踪责任,也便于激发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协同意识,确保总装配节拍正常有序。

当然脉动总装线的基础是柔性制造理论、大规模定制生产理论、数字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制造。脉动总装线的建设技术难度是系统设计,涉及系统分析和价值流分析,也需要企业优先实现数字化管理。同时要求企业管理基础非常扎实,例如要有成熟规范的研发流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要实现数字化设计,并通过工业互联网与生产系统共享数据,实现虚拟制造;要在飞机装配、钣金成形、机加及数控加工、复合材料成型、工装设计制造、特种工艺、计量与测试、特设试验等领域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

最后,脉动总装线能否成功,取决于供应链管理能否成功。



31 条留言

秋天蚂蚁
2016-06-23 15:33:46
您看的都是梦幻般的未来工厂!!
文昌发射场的第一次发射,您会去么?那也是梦幻一般的现场。
以前在太原发射中心看过卫星发射,其实不如看电视清楚。现场看唯一优点就是人声鼎沸,发动机轰鸣,其他其实看不清楚。

文昌这次不去了,已经参观过发射场。

等发射空间站再去。
2016-06-24 13:12:51 回复
盈飞轻
2016-06-23 15:36:59
10年前去过兴平的115厂,我们一帮土包子聊起和美帝国主义的差距,群情激奋,恨不得抄起家伙就去占领白宫。当时有个同志刚从米国某公司(听说就是大名鼎鼎的洛马)被挖过来,在一旁沉默不语。我还在心里鄙视了此人许久。
现在回想起来,年轻真好:)
这个厂115厂是苏联援建的156项,目前是航空行业唯一的电源厂,与遵义的航天梅岭化工厂类似,厂标就是国标和军标。只是不知道这几年技术进步如何。
2016-06-24 14:03:05 回复
sunny2014
2016-06-23 16:00:51
希望早日看到我们的 民用航空发动机 忙总有啥可透露的信息吗 谢谢?
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应该还在书面论证阶段,还要看WS20生产使用情况,才能决定最后技术方案。

所以什么时候运20用WS20在满天飞舞时,什么时候民用涡扇就靠谱了。
2016-06-24 14:08:21 回复
夏侯
2016-06-23 17:15:35
好消息真是多,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和追赶,总有一天赶上美帝
初步估计30年在大多数领域追上美帝,50年在大多数领域超越。当然小愤青恨不得超越所有外国所有产业和行业的梦想注定是不能完成的,因为有的行业我们就没有相应资源发展,还是得依靠别人。例如钾盐,例如铀矿,例如镍矿等等。
2016-06-24 14:06:26 回复
aztecdevil
2016-06-24 17:51:28
这东西还真不能急,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要是搞定了,那中国基本上算的上是世界顶级工业强国了,我看的资料表明现在ws20的数据差不多相当于cfm56比较早期的型号,我希望红旗那边争取在10年内把ws20搞到5c的水平,不过忙总,您觉的国内能不能在2030年前搞定30t级的大涡扇
WS20在可靠性,耗油经济性,可维护性和寿命上,远远比不了CFM56,涵道比也小得多,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也高得多。

不过军用发动机与民用发动机要求不同,民用发动机不太追求推重比、敏捷性、鲁棒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等指标,各有用途。

不好说WS20成熟,就一定能够把民用涡扇搞出来。民用涡扇是牺牲性能换取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这个坎不容易跨越,简单例子就是我们装甲车辆用的柴油机不错,但是民用汽车,尤其是乘用车发动机这一步就没跨过去。
2016-06-25 09:14:26 回复
晴丶夏
2016-06-24 23:32:19
忙叔,我有个疑问。这半年里学习过20的低压等轴晶叶片制作工艺,可明明都知道GE的民用航发有使用全部单晶叶片。而且就制作难度而言,等轴晶大于单晶大于定向。个人感觉有种在绕弯路的感觉。
我猜测,我们目前单晶叶片技术应该还有点工艺问题,成材率和合格率不算高(比美国差得多),可能先得等战斗机发动机用。当然也许还有其他理由,我不懂。
2016-06-25 09:07:21 回复
winternight39
2016-06-25 00:04:38
请教忙总这个30年50年有详细评估吗?
有,我记得曾经内部有一本制造业各行业与美国产业差距分析及追赶计划建议,有1000多页,上下两册。这本书的基础材料来自于公开出版的《20XX年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每年一版,也是上百万字的大书)。
2016-06-25 09:04:35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6-06-25 08:12:45
飞机在每个工作区的停留时间应该一致吧,否则不能保证节拍了。
是的,所以要求每个工位的工作内容需要时间基本一致,这个很容易做到,简单的工业工程工作而已。
2016-06-25 09:05:23 回复
aztecdevil
2016-06-25 12:33:30
不应该啊,我说的是对标cfm56比较早期的型号,又不是leap-x之类的,像cfm56-5b这东西最多就算是西方80年代的水平,各项指标应该都不算高,而且也没有使用cmc之类的让我们比较头疼的东西,不过民用涡扇确实不能光看推力,各项经济指标也很重要。对了忙总,汶川地震后我们是不是新建了一个高空台,像ws20涵道比低恐怕是因为高空台限制。
涵道比不是越大越好,跟任务有关,涵道比过大,回导致野战机场起飞能力和高原机场起飞能力下降。美军的c5,c17的发动机涵道比也在5--6之间(曾经用过涵道比8的发动机,效果不好)。

我们不是造不出涵道比8的发动机,军用运输机不需要这么大。
2016-06-27 14:11:50 回复
一休哥们儿
2016-06-28 10:37:52
看了长征7号的发射直播,很开心,文昌发射场终于启用了。
有一点不明白,我们的火箭氢氧发动机为啥落后于小日本甚至阿三,按说我们在这块的起步和积累应远超二者。忙总能不能讲讲
投资太少,中间中断很长时间。
2016-06-28 11:06:47 回复
清明
2016-07-05 13:04:27
忙总,商飞的ARJ C919 也是脉动总装线吧。
目前应该不是。
2016-07-11 12:20:37 回复
735574618a
2016-07-06 15:22:52
据说西飞的大飞机脉动生产线可年产25架。
看订单,脉动生产线的基础订单必须200架以上才有价值,不然不如定位总装效率。
2016-07-11 12:21:38 回复
海星
2016-07-09 10:26:04
忙总,科技部发改委和工信部工作重叠和交叉的太多,这怎么处理?
发改委是话事人,都听他的,不然没钱。
2016-07-11 12:20:18 回复
乌金沙
2016-07-12 10:06:26
其实如果懂得基本建设程序就明白了。发改委管投资,投资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提的折旧,工信部占大头,科技部占小头。
这是中国体制决定的,我们国务院其实是虚化的,没有执行力(国务院=秘书局+研究室+研究中心+法制办。。。。+机关事务管理局等等),他其实是个领导的秘书师爷班子,决策作出后,执行协调人就是发改委(所以号称小国务院,以前国家计委时,中央政府有一个部委办,计委就有一个对口的司局,再加上对口的地方省市自治区部门),所以中国政府最庞大,权力最集中的在发改委,这也是美帝最希望瓦解的部门。没有发改委,中国政府的执行力就废掉了。

所以各部委,其实在执行流程来看,都是发改委的小弟。他们没什么本钱和资格与发改委争什么,给他们授权,要看发改委高兴不高兴。至于资源分配,只有发改委,我们实行的是资源分配一支笔制度。
2016-07-12 10:57:15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6-07-12 12:11:48
那919应该上。大运的需求反而要少些
c919订单与运20无法相提并论,能够真的卖出去就可能是意外之喜(不算政府作秀的意向性书面订单)。我甚至估计,可能又是一个福克100下场,最后当然不一定象福克公司一样破产,因为有国家兜底。

不是航空公司的人,可能都不知道福克100曾经是波音737,麦道82和空客320的竞争者了。

没自己金刚钻,靠买零件组装,哪能有什么未来。
2016-07-14 13:09:51 回复
stevezhouxj
2016-07-12 12:31:03
请教下忙总,钱不都在财政部吗?
怎么发改委能直接拨钱?
财政部也要听发改委的公文才拨钱?
财政部只是出纳,见票付款。
2016-07-14 13:03:36 回复
就爱吃红烧鱼
2016-07-12 12:42:12
忙总为啥国务院要虚化,就不能让国务院做发改委的事,名正言顺多好。
这是建国时毛主席设计的制约机制,把执行权与决策权分离,防止某人尾大不掉,一股独大。其实建国以来,国家计委主任从来不是当时总经理的小马仔,更不是其私人。
2016-07-14 13:01:24 回复
心中一片空明
2016-07-12 13:37:20
不过现在那位好像有倾向把发改委废了。有些事放其他部门就是抓瞎。两位在计委的控制权上挣的也挺厉害的。您说没想到这么无能这话还真是,有个领导原话是,把东西都给他放桌上摆好了,他又给你葫芦乱了……
何立峰他搞得动?
2016-07-14 13:11:04 回复
海星
2016-07-13 16:32:07
工信部和科技部都管产业升级,科技和工业基本上是融合在一起的,那这两家如何分配工作
一个前期(从立项到设计定型为止),一个后期(生产定型到列装为止)。工信部不能管研发,科技部不能管生产。
2016-07-14 13:02:43 回复
蓝沙狐
2016-07-14 14:02:39
忙总,财政部毕竟钱在手,他们就没想过夺这个资源分配权吗
制度原因,建议看看《预算法》。出纳怎么能够兼任会计的活,你会让吗?这不给监守自盗开绿灯了?
2016-07-14 14:04:51 回复
kahn
2016-07-14 17:23:16
但现在不是传立峰要去执掌出纳吗?
如果尤权去国务院,何立峰离不开发改委。如果尤权来发改委,何立峰可以离开。现在缺人,人到用时方恨少。
2016-07-18 10:58:37 回复
明明白白
2016-07-18 00:00:40
请问王老师, 您一方面说我们的大飞机,C919是没前途,另一方面又说30年在大多数领域追上美帝,50年在大多数领域超越,感觉有矛盾啊

而且我觉得我们国家好多方面都很落后啊,譬如很多高级的化工材料,高级基础材料,高级钢等都要靠进口。还有知乎上看到,国家的很多重型机器制造机床都要靠进口。机器人产业也是一样,很多核心部件要靠进口。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2661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29654

譬如一个答案说:太原重工的生产设备80%都是进口的!国产的很少很少,一般是用于非精细加工车间中。一个车间里最引以为豪的事就是:我们的机床是从哪哪哪进口的!

最贵的一台机床上千万,最便宜的也要300多万,但是,值得他们骄傲的机床还只是从捷克、意大利之类的国家进口的,我问师父为什么不进口德国日本的,他说,太贵,买不起。全厂也就一两台从德国进口的机床。美国让中国生产轮对并不是他生产不了,既然中国能提供这么便宜的价格,干嘛还要自己生产,就像自从摩托罗拉不再生产电视机后,美国的电视机统统靠进口——并不是他生产不了,而是在经济上不划算。不过,咱们高铁的轮对轴承不是就是那未能国产化的2%吗?所以,那些中国的世界第一一般都是靠廉价劳动力打出的低价格,人家不愿和你抢的,真正值钱的技术还是很少。

而且这些都不说了,即便是我以前觉得我国还不错的领域,譬如石墨烯,物联网,专利申请了很多,但是看了外文排名,发现我国这方面专利多,质量不高,还是远远比不过欧美日。还有面板,之前还以为追上台湾了,结果发现中高端,台湾还是强。而且据说机床方面台湾也比较强。韩国更强。
有时间多看点正经专业书吧,少上网,上网多了容易脑残。
2016-07-18 10:52:34 回复
猾心
2016-07-18 11:09:23
据之前的讨论,貌似一开始没想过会有这些日子,就没注重培养夹带的人,请教是否如此?
不是,当董事长是个权力平衡后的意外,自己就没做这种准备,也没这种野心笼络一个班子。不像重庆的三哥,一直在做上位准备,一直在招降纳叛,一直在山寨聚义。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典范。所以手忙脚乱,没时间准备自己的嫡系队伍。

一般说来,一个高阶的嫡系队伍成龙配套,需要10年到15年的耕耘。

不过也许自己有队伍,也就没他什么事了。

政治是个高危行业,比煤矿挖煤风险大(前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有个一个研究:当官风险大于所有危险行业,失败、终身沦落和陨落概率惊人)。

所以心脏不好的不能玩。
2016-07-18 11:19:00 回复
雪泥飞鸿
2016-07-18 13:24:29
某人那能叫政务院xx么,某人那是外交部部长,哈哈
那个年代,某人经常做右倾检查,按照他自己说法,为资产阶级利益考虑太多,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考虑不够。
2016-07-20 12:02:23 回复
香辣蟹
2016-07-18 18:43:56
忙叔,需不需要给小孩子拼小学名校呀? 我个人觉得不是特别有必要,不如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广阔的视野,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但是再想想,如果进个名校岂不是更好,不耽误培养这些呀,而且名校的课外活动更丰富一些,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我的小学初中都不是什么名校,但是在高中大学一样很有竞争力,但对自己孩子吧,还是觉得尽力让他去个好点儿学校更好
因材施教吧,不能一概而论,我还没上过小学呢。不要迷信名校。上大学必须上名校,其实主要还是考虑校友们的人脉和学校资源对以后发展有支撑作用。小学生哪有什么人脉和资源?
2016-07-20 11:50:57 回复
落花时节读华章
2016-07-20 21:54:51
忙总您好,可以冒昧的请您帮我的孩子取个名字吗,孩子预产期在明年一月份,现在还不知道男女,孩子姓方,男女各取一个名字,谢谢您。
建议看看我写的取名帖子,然后等生日确定后再取,女儿用诗经,儿子用易经。

不要偷懒,这是你给孩子第一份礼物,也是其终身受用的礼物,这是父母的责任,别人无法代替。
2016-07-21 10:34:06 回复
落花时节读华章
2016-10-20 11:44:33
忙叔,买了本易经回来,从易经取名实际要怎么操作呢,一头雾水
一般用十二消息卦,来确定月份。

也有用阴阳变化来确定。这个需要读非常多的书,不简单。建议看看各种解读易经的书,熟悉易经文本后再说。
2016-10-21 12:22:12 回复
落花时节读华章
2016-10-21 12:23:45
忙叔推荐什么书呢?有没有实际案例可以参考一下呢?谢谢
看黄寿祺先生的《周易译注》吧,这本书靠谱。
2016-10-21 12:33:39 回复
落花时节读华章
2016-12-29 16:17:48
忙叔您好,参考您取名的建议,男孩取名,用易经十二辟卦,冬月是临卦,取知临二字为名,不知可否,女孩取名参考诗经,其告维何,笾豆静嘉,取静嘉二字,不知是否可行?另外孩子的姓氏是方字,请忙叔百忙之中抽空参详一下,谢谢。
关键看父母是不是喜欢,喜欢就好。
2017-01-01 16:25:15 回复
落花时节读华章
2017-01-01 17:04:29
我爱人,名字里有个玲字,父母觉得知临的临和玲有重复,不用临字的话,临卦里面不知道用什么比较好
这个要你自己仔细挑选了,别人无法代替你,别人只能给方法,而不能代替你做事。
2017-01-01 17:07:25 回复
落花时节读华章
2017-01-06 17:13:37
预产期提前了很多天,今天妻子中午一点产下一名男婴,向忙叔和大家报喜
恭喜,恭喜。当父母比当什么都难。
2017-01-09 09:54:34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