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索尼公司的转型经验给中国企业带来启示(转)

专注一点

2016-05-31 23:32:42



日本索尼公司曾是全球最具科技创新力的企业,也在70年间积累了很多跨越低谷实现企业转型的宝贵经验,这些对于很多转型中或将要转型的中国企业,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一、企业在变革时,通常会遇到用新人可以大刀阔斧但内部反弹大、用老人资源多却闯劲不足的问题。索尼最受争议的董事长出井伸之(1995-2005年)回忆,他曾因为一些公司元老的反对,在推动创新方案时不敢义无反顾,做了正确的决定但未坚决执行,导致公司失去内部向心力。有分析指出,如果一家公司的变革是渐进式的,适合有创办人推动改革;如果是激烈改革,则比较适合找新人。选对人外,还必须有耐力去推动组织变革,这也是关键。二、出井伸之和公司元老都曾看到“内容+硬件”的趋势并成立了相关业务部门,但由于公司组织能力跟不上,导致他最后还没看到实际业绩就被迫下台。这说明,如果企业内部创业还没有准备好,贸然投资失败率高,企业可将创新放在企业体制外,等做出初步成绩再融入总部,以此解决公司组织能力跟不上改革的问题。公司一把手还要思考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并把失败放在可控范围内。三、索尼在苹果公司推出ipod前就早已推出了记忆体随身听,它却担心随身听大卖会影响其音乐事业部门,最终让ipod成为大赢家。在硬件设计上,索尼因为自家拥有内容而显得缩手缩脚,最终使得两种业务彼此拖累,最后都被市场淘汰。有分析指出,不是所有集团都需要追求综合效益,赢得了规模却很可能失去宝贵的弹性。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消费类电子产业,“聚焦”并且集中一个点发展、快速反应市场,更具有价值。公司负责人也不能把“管理综合效益”(财务、采购的合作达到规模效益)与“策略综合效益”(各市场部门合作开拓市场)的逻辑混肴在一起,要想清楚部门合作的目的是什么,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四、公司获得极大成功后,要拿出例证证明危机正在来临以真正唤起员工的危机感,企业也需要聘用身份独立、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董事,来事前提醒公司经营团队。在企业是该听消费者的,还是直接创新教育市场的问题上,索尼曾经平衡的很好,它先看大趋势,让技术人员不受拘束搞研发,而最后衡量标准只有一个:这是否是能让人兴奋并且想拥有的完美产品。

大伙对文章中提到的 “管理综合效益”、“策略综合效益”是如何理解的呀,日本企业的管理一直是很先进的,可是说垮就垮了。。。索尼,夏普

14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索尼失败,是战略问题失败,被美国人忽悠了,走了一条错误的技术升级道路。没有抓住数字化产业升级这一步。

其实日本所有企业都被美国人忽悠了,美国长期动用国家力量(国家基金支持)赞美日本质量管理有优势,元器件产业有优势,材料产业有优势等等,日本消费类电子通杀世界,让日本欲仙欲醉,自以为不得了,结果被诱导上一条错误道路:模拟制高清电视和模拟制高速通信,第五代计算机,无法联网的机器人等等。其中第五代计算机失败得最惨,浪费二十年,主持人跳楼自杀,五百亿美元打水漂(现在标价100万美元转让其积累的资料,还是没人要),使日本信息产业彻底失去追赶美国的任何可能。

我记得当日本第五代计算机主持人跳楼自杀时,美国某个官员说的是,很好,我们的威胁解除了。
2016-06-01 09:36:24 回复
土壤
2016-06-01 10:58:36
惊心动魄的感觉!
现在美国人也在忽悠我们放弃制造业追赶,去走发展服务业+全民创新。
2016-06-06 11:20:20 回复
猾心
2016-06-01 19:16:29
请教忙总,美国善于战略忽悠,星球大战是一例,日本经济是一例,中国上层这么多美国粉,这种被忽悠的例子有没有呢?
太多了。只是中国体制上有制约机制。例如赵紫阳想走资本主义道路就失败了。
2016-06-06 11:10:12 回复
大扫把星
2016-06-01 21:23:33
日本人做事情认真仔细没的说,但战略判断好像经常失误,这个好像不是偶然性可以完全解释的。
日本人很偏激,容易走极端,所以经常不碰南墙不回头。
2016-06-06 11:34:40 回复
chen
2016-06-06 19:05:12
中国在产业升级上不会犯战略性错误吧?
目前美国人正在用国家力量忽悠我们犯错误。
2016-06-07 11:38:00 回复
不定猫
2016-06-06 19:29:03
忙总您好,请问现在的IT业,互联网行业算是服务业么?
如果身处这一行当,又怎么能参与中国中高端制造业
建设呢?
感觉很迷茫,工作3年,始终没有明白当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
创造的价值在哪里?如果是信息成本的降低,那么现在的情况
是否已经算是泡沫了,有种身在泡泡上的感觉。脚下没有陆地。
IT产业严格讲是一大类,例如IT设备制造是制造业,IT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基站,网络搭建)是基建业,只有系统维护可以算服务业。至于软件应用于各个产业,其实与IT业无关,因为你并不独立,只是人家用人或奴隶,所以在什么行业用,就是什么行业。
2016-06-07 11:36:03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6-06-07 11:55:13
万众创新这种?
看看吴敬琏老匹夫的说法。
2016-06-07 12:01:24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6-06-07 12:09:13
他倒是一直鼓吹的政府放松管制,市场至上的,和厉国师,如今中堂算是一路的吧。
不是,他是要中国去制造业。
2016-06-12 11:28:28 回复
猾心
2016-06-07 12:22:36
我老觉得合肥八中快下课了。
以目前啦啦队的实力,谁上谁下还未可知。
2016-06-12 11:29:09 回复
winternight39
2016-06-07 12:40:27
请教忙总这种级别的忽悠一般是怎么做的,什么机构执行的?
美国三大基金会是执行手段,出资助名单的机构就是忽悠中心。

其实双方心照不宣,他们的行为我们这边国保一举一动走在·都在监控。
2016-06-12 11:34:55 回复
不定猫
2016-06-07 13:43:13
谢谢忙总解惑。
我的职业是系统运维,主要职责是保障及维护系统的7*24小时,或者是工作时间的
稳定运行,保证系统按设计要求正常运作,提供服务。
按这个看,那就是服务业了。瞬间觉得有些忧伤了,笑。

现在正在学习软件开发,看来也是要找准所依附的皮才行。
之前有看组内的朋友和忙总聊到过GE的工业互联网技术,
请问这是不是下一波的信息革命呢?而非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等等噱头。
又怎么才能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呢?
看运气吧。
2016-06-12 11:33:10 回复
sunny2014
2016-06-07 16:04:27
请教 忙总 这些个叫兽在上层真有影响力吗?
没有。你说被国保照顾的人,还有什么可能影响力?
2016-06-12 11:32:48 回复
hsb
2016-06-07 21:52:59
索尼的大贺选择接班人失败。当时越过众多高层选拔了年轻的出井,出井并无大才,众人不服,压不住各个部门大佬,无法也无才统筹公司整体发展,只有借季季追求眼前短期经营数字来巩固其地位。
同时90年代起美国吹来ROE风,索尼还请来大学教授,在董事会洗脑。出井之后,更请来美国人掌位,直到现在还是美国人看中的弟子在当CEO。单纯追求股东回报,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大学教授离开索尼后,现在在反思上了美国这个当。
所以说忙总指出的战略选择错误之外,管理上也是被美国人忽悠了。
美国管理模式是美国另外一个忽悠别人走弯路的大杀器。美国管理模式其实有N多实施前提,一味模仿外表形式,只能是自杀。

美国大型企业的政治正确和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特点,是他们一直避讳不说的。GE是一个典型例子,GE要赚政府的钱,同时承担政府的战略任务。其实与中国央企并无区别。
2016-06-12 11:31:46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6-06-12 12:32:30
为什么总用那么多媒体捧臭脚?
因为收钱了。
2016-06-13 11:24:16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