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贴:猪场五道菜
Cousteau
2016-02-20 01:22:30
前言:本周初,在单位餐厅吃饭时,一个以前只是点头交的同事(不同部门)坐到了我旁边,开始大谈中央高层人事,言语间时而蹙颦、时而放怀,似乎某人的成败与自己休戚相关...忽然想到忙总之前倡导的只谈风月是对的。
今日发一抛砖贴,与风月无关,只是最俗的二荤铺级别,希望网友不要吝惜指教与分享。
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一直在多个大型养猪场间游击出差,这里记录的是猪场里比较独特的五道菜。第一道菜是猪血:这个材料没有太多可说,主要是货真价实和新鲜。一头120斤的猪,能够接一盆血,其实如果不掺凝胶材料或面粉一类的东西,如果做爆炒或一般烩豆腐,出菜实际只能够7寸盘不超过3盘,所以可想而知在外面一般除非自己看着杀猪制血豆腐,否则吃到的都是啥了...猪场里用来制作血豆腐的来源一般是“少妇”母猪,腥味淡、其他的异味也少。大型养殖场的做法是先放足量盐,趁着猪血将要凝固时,装在圆形大玻璃皿中,最后做出一片圆饼形状的血豆腐。吃法类似蛋羹:放胡椒和仔姜汁充分蒸透上桌。杀猪到吃血豆腐不超过3个小时,除了一点儿腥味外有一股动物性的异鲜,很难忘。
第二道菜是简易版金银肝:大型集约化猪场里因为防疫需要,是不允许外来偶蹄动物产品进场的,包括牛奶和其他的猪牛羊兔相关食品乃至动物油脂,而且为了避免新旧交叉感染隐患,还要求不得制作腊制品且不得使用陈猪油,一头吃完再杀一头。为了补充营养,他们平时是吃不少蛋类的,为此也弄出一个简易版金银肝。传统的金银肝是在猪肝里面开一刀,塞入肥猪肉或咸蛋黄,然后制熏腊。而猪场版金银肝则变成如下做法:新鲜蛋黄(鸭鹅黄比鸡蛋黄好)在新熬制的猪油锅里低温滑炒,放盐,炒成甜黄菜的质感。然后新鲜猪肝片处理干净后片大薄片,一层肝、一层油渍蛋黄成夹沙式样。整体拖入一个洗净的猪肚内封口,然后煮熟。晾凉后切片做冷食。
说明:集约化猪场出品的猪因为吃的是打磨后掺配的混合料,颗粒很小,所以猪肚不太起作用,肚皮很薄。这道菜做法有些像猪肚灌蛋,但味道更接近金银肝。
第三道菜是爆炒猪蛋:猪蛋固然就是公猪的睾丸,这个无可讳言。可是猪场里自己吃的和外面吃的区别比较大:忙总以前提过“盛在玻璃碗里的猪的生殖器”(记不清了),某些地区确实风俗就说这个东西是很“补”,可这和猪场里招待用的猪蛋其实不是一回事。如果是专门出肉猪的全封闭式集约化猪场,仔猪是在未断奶前就阉割的。这样的猪蛋只有蚕豆大小,去掉外膜、相连的血管以及淋巴组织后实际只比花生米大小。仔猪吃奶的产房里只有奶腥味,没有其他异味,产出的猪蛋用来辣炒一般也是没有异味的,炒一盘要用接近百颗。我吃过两次,味道真的不错。
另,断奶后再阉割下来的东西...我看着也要吐。
第四道菜是砂仁猪肠,可以算是“健康版”九转大肠。这道菜的产生是这样:猪场里高级技术人员很多是女性,她们对于异味其实是更敏感的,馋嘴而且还很怕胖。如果有女性清理大肠,她们通常会处理地干净过分,只剩下一层皮、内壁一点儿肠油都不会留下。砂仁猪场的做法和九转大肠的区别是三处:一是将九转大肠中炸至的步骤替换为晾干后熏烤(在场区边角空地烧秸杆用明火烤);二是制作过程中砂仁的用量明显要大(应该也是进一步去腥)所以我自己把它命名为砂仁猪肠;三是后期烧制时要放醋。前面洗得干净、中间没有油炸、后期放醋,砂仁还格外多。我第一次几乎没吃出是肠子,不过味道很好。
第五道其实是一种专门的食材:仔猪,特指是3~7斤左右的小猪,更小的化实在没有可吃的,更大就可以烤了。仔猪的免疫力是很弱的,经常因为一点儿擦破或感冒就被淘汰了。猪舍内检查时,这种仔猪一般的特征就是腹部出现腹水肿泡,一旦发现立即清理出去。标准操作应该是焚化烧掉,但其实仔猪本身没什么病,猪群本身有一定淘汰率,不治疗主要是不经济,所以这种淘汰仔猪是有饲养员偷吃的。一般烤乳猪最好吃的地方是背皮,可是仔猪比这种乳猪还要小很多,背部肉是很薄的,去毛还极端麻烦,所以能吃的地方只有两处:一是前胸肋排,二是那四个小肘。前胸肋排和小肘都是偷偷摸摸地烧烤,一般是白天把这两部分先切下来,晚上几个人带着调料和酒就去空地上烤肉。仔猪肉的特色是嫩、不腻不柴,有一股奶味、近似羊羔肉但又不腥。
以上是那一段时间在那个特殊环境下的几个特色菜,只希望网友将政治无关贴进行下去。
1 条留言
我在湖南时,吃过一段时间杀猪菜(每天吃,餐馆每天早上杀猪,餐馆是当地招商局的妈妈开的,所以每天就请我们去吃,也算资源不浪费),吃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体内酮酸增加较多,所以杀猪菜偶尔吃一次还行,吃多了,影响健康。
比较喜欢的是肝腰合炒(猪肝腰花+剁椒+蒜苗+姜丝爆炒),以及白辣椒炒猪肚。
2016-02-25 11:5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