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请教指点:关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Thomas_Hanks

2015-11-22 10:40:32



原文:

经济专家:结构性改革是中国今后经济改革的重头戏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10/c_1117101714.htm

(原文没法转贴过来,只好给链接)

该文中那些“经济专家”的点评比较虚,我个人学习后的理解一些比较落地的“潜台词”,可能是:

1,将大幅减少政府行政支出预算,减少行政机构的权力清单。就是“小”政府,鼓励民间新创企业。(核心权力更牢固,但边缘权力尽可能地放开。估计会带来公务员总名额分流减员,和事业单位彻底改制)

2,未来5-10年,用各种手段,将更多低价劳动力赶到市场上。(前些日子,楼继伟在清华的那段发言)。

3,我党对于全球基础商品价格的分析,认为和判断出通胀率,会较长时间维持在2%以下。(会不会全球收购资源资产?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更多地渗透影响以资源为主要产业的国家地域?)

4,未来一两年,不太容易降息,房地产分化剧烈。资本主义规则较好之北上广深的某些区域会坚挺,而绝大部分2-3-4-5线城市的房价会阴跌。

5,其他呢,想不出来了。


特请忙总分析这个政策可能的所有“潜台词”吧,以及这些“期望”的各个可有效实现的概率。

抑或,还有一些是“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吧,(例如当年的“上山下乡”、更早的“湖广填四川”)。

或您理解的其他“潜台词”,以及您认为其他微观层面,对于企业管理层、企业产品定位、研发方向的要求变化,对于个人投资理念的变化。

多谢。

另外,最近业余时间,读了不少关于英国近400年历史的书籍和分析论文,有了不少新领悟。特别是一战和二战前后,英国如何决策,又如何衰落的。

52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主要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再搞投资拉动的凯恩斯模式不行了,因为现在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很明显,90年代,投资一块钱,可以拉动三毛钱的增长,2010年,投资一块钱,可以拉动一毛多钱的增长,现在投资一块钱,大概不到一毛钱,也就将将能够覆盖利率+投资风险收益率,也即现在投资是亏本的,投得越多,亏得越多(有点类似15年前日本情况)。所以单凭以往那种靠投资拉动GDP增长这条路很难再走下去,越走包袱越严重,最后将导致财政完全崩溃。

所以下面唯一机会是搞分配改革,平衡分配到各阶层,各行业的权重。

不过这个改革将是腥风血雨的,是要死人的。我不太看好,断人财路,是超出杀父夺妻的不同戴天之仇,不被反扑是是不可能的。下面将进入多事之秋了。前面的一马平川,和光同尘的坦途走完了,现在改革将要进入崇山峻岭的荆棘之途。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是要流血的,是要出现暴力的。
2015-11-24 12:35:55 回复
ludwigwa
2015-09-24 15:35:50
这些东西认真学需要多久?
有天分,自学需要3年,天分不高,可能5年或永远?
2015-09-24 19:19:38 回复
duanyu06
2015-09-24 18:30:58
忙总给个完整课程表吧 !有兴趣的可以学
好,我把科大数学系的课程和网上可下载的教材(我认为还比较靠谱的)列出来,再把科大教材也列出来。
2015-09-24 19:12:41 回复
猾心
2015-11-24 12:57:36
这种腥风血雨大概会到当年查潮汕走私烧宾馆地步么?还是会有调武警的可能性?社会控制力有可能进一步削弱吧。
如果只是烧几个宾馆,杀几个官员就能解决问题,那真的是小儿科了。
2015-11-24 13:55:52 回复
老土拨鼠
2015-11-24 13:32:43
忙总既然不太看好,为何又说未来很光明?岂不是成了纯打气?
我不看好的是谋士们策划的方案能够完成,他们太想当然,太一厢情愿,既要自己吃饱,还不得罪人,手上还不沾血。

我对未来比较乐观的是:不管决战最后结果如何,中国都不会在目前这种权贵资本主义路上继续走下去了,都会洗牌。不管谁胜谁负,都只有一条路走:国家资本主义而不是权贵瓜分国家主义。
2015-11-24 13:55:04 回复
infinity
2015-11-24 15:31:50
中国未来的国家资本主义会是怎样的?可能会比较类似于现有的哪个国家的制度?
独创。
2015-11-24 17:52:49 回复
infinity
2015-11-24 15:49:08
这个“暴力”的范围不会殃及百姓吧?
不好猜测。不过文革时老百姓不参合就不会波及,可是中国老百姓不参合热闹是不可能的。尤其还有一些人梦想一步登天的,不去掺和不太可能。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无辜的,哪些哭诉文革受牵连的,其实都是自找的。

不信这次我们可以手捧清茶,冷眼旁观一些老百姓的表演。
2015-11-24 17:52:20 回复
中国式疯子
2015-11-24 17:42:11
是不是希特勒那种国家资本主义?
不是。
2015-11-24 17:54:10 回复
infinity
2015-11-24 18:12:05
类似大规模的程度更激烈的重庆?
不是。
2015-11-27 11:58:55 回复
初小文化
2015-11-24 18:34:06
忙总,有点我不理解。为什么您说中国以后会出现国家资本主义而不会出现权贵资本主义?
就目前中央的改革举措来看,我们的确在朝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前进,但我个人并不太看好。
还望您指点一下,谢谢。
祝安。
我前面已经都说了,你没有看清楚或看懂?
2015-11-27 11:58:39 回复
苏双
2015-11-24 19:17:31
赞美忙师,透彻啊!!!忙师这几段话有毛主席《贺新郎 读史》的神韵,会帮到很多人的!很通透,很前瞻,揭开未来的迷雾,谢谢忙师。

我对未来不会迷失,也不会去滚浑水,谢谢忙师,当浮一大白。
对我们这种平民百姓,在关键时候要清醒,立得住,自己心不慌,做自己的事情,其他就看戏吧,我们没本钱去投机或折腾。78年能够上大学的上山下乡同学,都是不折腾,不投机的同学,他们的命运,与那些投机的同学,最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差别。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2015-11-27 11:57:27 回复
far8008
2015-11-24 21:29:09
作为一名技术男,在体制外如何也上不了身的。歪个楼,忙总如何看中国的园林艺术,特别是苏州私家园林,有位大师说得特别贴切,西方园林养眼,中式园林养心。
苏州园林其实还是文人心态,躲进小楼成一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已,其他我还看不出来。任何自我拔高,都是比较阿Q的心态。
2015-11-27 11:55:00 回复
morningtiger
2015-11-25 10:01:24
房地产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起到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中产征税加杠杆
不会。房地产不是分配工具,是敛财工具。
2015-11-27 11:52:26 回复
sanchez
2015-11-26 17:16:24
类似重庆事件的唱红歌的老百姓还有朝阳群众之类。算是老百姓表演的例子么?
不是。
2015-11-27 11:46:58 回复
稻花生香
2015-11-27 00:00:51
忙师,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本质都是权力再分配的过程,现在也不例外,然而以前的改革,中国是完全独立的整体,权力斗争是属于窝里斗的情况,或许有些王朝伴随有外敌势力入侵的情况,但也只是对人口和土地的掠夺,绝对无法影响到中央王朝的内部权力斗争。而当下的世界是互联互通的世界,中国当下的体量在世界占的份额还没到足够大到不受外部情况干扰的地步,我向来不相信各种阴谋论,可是当中国内部出现如此大的权力斗争时,真的能不受国外势力的影响吗?毕竟外国资本有相对的资源、信息优势,而不像以前的外部势力只懂蛮力。在当今世界,中国的改革还能是只关乎自身内部的一件事吗?
你想多了,你还需要先看看国际政治的入门书。
2015-11-27 11:59:46 回复
qoofy
2015-11-27 12:10:37
美学角度来说应该也有一些价值吧?
病态也是一种美,而且是美学价值的最高境界,不过也只是少数人自娱自乐的境界,而这少数人,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就是精神病。
2015-11-30 09:04:53 回复
morningtiger
2015-11-27 12:57:35
谢谢忙总回复。敛财之后不就可以用在保障社会稳定上面吗(比如下岗补贴)?军改这么大尺度如果是如他所愿,领导的政治资本应该很高了,现在可以做一些有意长久的事情了吧。
任何王朝,敛财的目的都是为了收买爪牙或赎买权力,而不是惠泽百姓,现在并不例外。你不要想多了。建议仔细看看我写的《读资治通鉴》第二篇,对现在是什么评价,其实我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中国哦历史上只有毛主席那个时代例外,不过他领导的时候,中国是几千年来唯一不是王朝的时代。他与曾经战友们的斗争,甚至不惜发动文化大革命,也就是对王朝复辟的抗争而已,可惜他失败了。
2015-11-30 09:09:29 回复
lexwhang
2015-11-27 16:37:22
看了以后我的问题更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不搞宽松,要去杠杆的节奏吗?是要调整结构,有保有压的节奏吗?是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节奏吗?是不是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呢?
真正的拉弗的供给经济学派核心政策其实是减少政府干预市场,减少政府投资,减少税收,改善分配,让老百姓有钱消费等等。

中国目前并无实施这种政策的环境和可行性,就业需要维持稳定,政府投资就不可减少(因为现在投资是就业增加的大头),财政收入在房地产萎缩后,压力极大,没有减税空间,不然财政赤字会让经济回到老朱不得不断臂求生的1995年。社会会动乱。
2015-11-30 09:28:16 回复
听风听雨
2015-11-27 18:06:31
供给侧改革,说白了就是通过供给制造需求,进而带动经济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苹果手机问世之前,对大屏幕无键盘智能手机的需求是微乎其微的,那个时候流行的是诺基亚那种结实耐用的传统手机,或者是偏日韩风格的翻盖滑盖手机
但苹果手机通过其出色的设计与产品质量,把手机拖进了智能时代,而且伴随着苹果崛起又催生了谷歌的安卓,以这两大系统为核心,支撑起了庞大的手机产业链,带动力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传统意义上,都是需求决定生产,也就是客户要什么样的东西,生产方生产什么东西。供给主义的观点就是,客户没需求不要紧,只要我做的东西牛逼,可以把“需求”培养出来。就像苹果和安卓手机刚上市那几年,市场反响并不怎么好,各种嘲讽,然后呢,没过几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都倒掉了。
不过天朝这个供给侧改革基本也是扯蛋,当年拉弗首先呼吁减税(资本家首先得有利润才会卖力气干),到了国内连减税都语焉不详了,直接成简政放权+“两创”了,以为大旗一竖,口号一喊,傻小子就会卖力气干,傻小子赚了钱,回头就可以来当接盘侠了,这样土地金融的大泡可以继续吹,去库存去产能也不痛苦了,然后就是盛世一片和谐的美好景象了。按我的理解,这也就是忙总讲的“既要自己吃饱,还不得罪人”。
你想多了,你说的是拉弗的供给经济学派观点,事实上我们这玩意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与真正的供给学派理论一毛钱关系没有,不过是用一个洋包装来包一堆土货而已。其实政策核心还是搜山填海剪羊毛,咬牙切齿填投资而已,熬日子,抗打击。

不过就算真的实行拉弗的供给经济学理论,也没有成功可能,里根实行几年,美国财政债台高筑,差点休克。

而且中国目前并无真的实施真正的拉弗得供给经济学派理论的基础,三座大山不搬开,任何指望消费大规模增长解套产能过剩矛盾的设想或政策,都是妄想。可是三座大山,是现在政策的基础,想搬开,就是在大厦上挖第一层来补上一层。如果没有新的框架来支撑,必然轰然倒塌。而这个框架就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这玩意要升级成功除了需要时间和金钱来堆以外,还需要当局的耐心和定力。现在不要说民营企业,央企都接受不了10年光投入不产出的项目。
2015-11-30 09:22:34 回复
infinity
2015-11-27 19:13:17
请教忙总,这个阶段有可能持续多久?
10年以上。
2015-11-30 09:12:57 回复
infinity
2015-11-27 19:14:30
忙总能不能评价下日式和欧式园林呢?
不了解,没看过。
2015-11-30 09:12:37 回复
凛·影之歌
2015-11-28 00:31:53
请教下忙总,供给侧改革会不会像博弈论的囚徒困境一样,谁违反了共谋协议谁就能获利,最后变成画饼?
你想多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供给侧,不过是老路走不下去了,换一个说法而已,与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并无区别。

现在当局不允许“议论政治”,所以我们也只好闭口不言。不过事实总归是事实,大家不说,不等于他就不会是。
2015-11-30 09:12:09 回复
jeckforlete
2015-11-30 09:40:15
忙总,王建建议通过大规模推动城市化消化过剩产能,你觉得这个路子行得通吗?

之前国家也一直在推城镇化,现在好像完全没动静了呢?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不可行。就业瓶颈无法解决。

就业机会决定城市化进程。

而就业机会增加,只有三个途径:增加投资,产生新的工作岗位。目前已经精疲力竭,后继乏力;企业增加利润,可以允许一个人饭几个人吃。在产业不升级,外需萎缩情况下,企业利润在不断降低,不关门就不错;政府财政补贴,为就业提供财政岗位,例如现在一些社区服务岗位。但是目前房地产萎缩导致各级财政都极端吃紧(很多地方政府都揭不开锅了)。

没有就业机会的城市化,怎么可能维持,大家进城干什么?去抢劫或乞讨?这不会导致社会动荡?危及政权稳定?

再说消费增加,需要有钱才能消费,现在三座大山一压,怎么消费?
2015-11-30 09:58:41 回复
far8008
2015-11-30 10:09:51
忙总,为什么说美学价值的最高境界是病态美呢?建筑艺术美的病态您认为是如何体现的?
我用马未都的说法来解释一下。当然中国美学比他说的复杂。其实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美学讲究天人合一,讲究移情入境,讲究情景交融,内外和谐。西方美学不是,西方美学讲究主客二分,例如康德就认为审美包括四部分:首先是质:美是无利害的快感,它不涉及到欲望和概念;其次是量: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使人愉快的;其三是关系:美是没有明确目的的合目的性;其四是模态:美是不凭借概念而被认为是必然产生快感的对象。所以康德美学的核心是美是无利害的快感,而且区分于生理和道德的快感,是一种自由的快感。

马未都说:中国人的审美有四个层次,呈金字塔状。最底下这层,叫做“艳俗”。像张艺谋拍摄的《英雄》、冯小刚拍摄的《夜宴》、农村的大花布床单、流行歌曲,都是艳俗,它简单明晰,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是审美的第一个层次。

往上的第二层,叫做“含蓄”。唐诗宋词是最典型的代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它的美,而无法直接理解。比如李白的《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说得很简单:彼此一分手,我就坐着船走了。听起来没什么,但从诗歌的角度上讲,这是一副著名的流水对。上一句与下一句对仗工整,意思前后相接,这就叫做流水对。它的美很含蓄,是审美的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接受的人就更少了,叫做“矫情”。当代艺术都陷于这种状态。比如典型的毕加索画作,有时很难看懂。据说英国女王都说:“我实在看不出来,他画的人的脸到底冲哪边?”

金字塔的塔尖是最高层次的审美——“病态”。当审美走到金字塔塔尖的时候,只要进入“病态”这个层次,就会呈倒金字塔状,突然释放,然后就变成最普及的事了。病态的审美首推缠足,今人对缠足难以接受,可清代以前的人以缠足为美。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还专门教人怎么欣赏缠足。《红楼梦》里的男子,大都具有女性美;而女子,大都具有病态美。贾宝玉像个女孩子,林黛玉像个病人,这就是中国人在文化中追求的一种审美情趣。

病态的审美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金鱼。金鱼其实是畸形鱼。今天大家都说金鱼如何漂亮,但如果你第一次看见金鱼,你肯定说这鱼太难看了。金鱼是一种病态的鱼,它把鱼所有畸形的地方全部夸大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北京哈巴狗。它的全称叫中国宫廷犬,是不健康的犬。宫廷犬是近亲结婚的产物,眼距很大,牙齿稀疏,有先天愚型的特征。过去欣赏梅花,盆景中有干枝梅,也是病态的。文人欣赏梅花的最高境界叫做“病梅”,就是这花有点儿病,半开不开。文人就喜欢这种状态。

封建社会以文人为中心的这种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文人设计了审美的层次,大众就是跟着设计去学,审美是学来的。
2015-11-30 10:38:08 回复
jeckforlete
2015-11-30 10:24:47
那现在国家就纯是坐等着产业升级自动完成了?那还不得猴年马月啊。这到2019年,1929年大危机就90周年了。不会再来次世界经济大危机,给29年危机献个礼吧?
对产业升级,当局当然是很努力,不过目前效果有限。
2015-11-30 10:33:15 回复
squid
2015-11-30 10:47:09
我们某业务领域分析系统从集中式计算处理方式升级到分布式计算处理方式,我给领导的承诺是2-3年,里面有很多新的技术甚至是数学的东西处理,业务形式也要改变,冲击现状。还好正好在领导的任期。
对比国家的产业升级不知道得多难,有多少技术的要攻克,利益的东西要平衡,还有我想不到的。产业升级,想想就难,而且不得不做。我也不懂,
希望我们这些个小蚂蚁们各自在各自路上爬的更快点,单点突破需要,更需要阵地战的推进,不然,单点即使是突破了依然也是受欧美的欺负。
其实我们很多行业和产品工艺技术现在都处于突破的临界点上,就差一口气了。N年的投资就快有回报了。
2015-12-02 10:36:16 回复
悠悠的风
2015-11-30 15:43:47
长远来看,总体消费能力是不是越来越低了,就如现在的欧洲?这也是放开人口政策的一个原因?
消费也是可以升级的。消费结构决定于财富储备能力。以钢铁为例,目前虽然我们钢铁产量几乎等于全世界其他国家,但是我们人均钢铁储备量不但不如美国,也不如欧洲大多数国家,所以我们消费升级还是有潜力的。我们还是穷。
2015-12-02 10:32:50 回复
infinity
2015-11-30 16:52:40
唯一的出路只有产业升级了吗?产业升级有多大可能性?
不是可能性,是必须,没有升级,就是大号巴西阿根廷下场。
2015-12-02 10:30:37 回复
Hans
2015-12-01 08:00:11
“可惜失败了”,那如果胜能胜成什么样呢?
如果成功,我觉得会比现在这个贫富悬殊巨大,阶级分化严重,民怨沸腾,内部矛盾重重的社会要好得多,世界上没有类似的大国,小国我想北欧可以类似,当然我们不可能有他们这么富,但是社会和谐应该差不多。
2015-12-02 10:24:51 回复
弈理指归
2015-12-01 10:05:14
忙总,有空能不能单独写一篇关于博弈论的,给我们当导读用~~嘿嘿
写不了,其实以前我想写,但是需要写很多公式才能解释清楚博弈原理,还要画图,可惜网络上不支持这些功能。
2015-12-02 10:22:38 回复
海绵小方块
2015-12-01 17:45:08
忙总,天人和一,病太审美有共同点吗?不理解。我理解的天人和一,类似于内经表述的。至于病态审美我觉的出于富贵闲人撑得慌,喜欢在无关紧要的细枝莫结做文章,显得自己语众不同。
病态审美,本质上是社会繁华过度的映射。
2015-12-02 13:10:21 回复
海星
2015-12-01 20:28:15
基础设施、房地产、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重化工、高科技,这是五大支柱产业。中国依赖前四个,欧美依赖后两个。由于前两个疲软导致第四个也不行了。欧美城市化完成所以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没有依赖,所有资金和人才全力搞高科技。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迟早要搞完,欧美完成率达100%,中国估计才40%左右。早建完晚建完迟早的事,超前一点有好有坏,超前高端产业跟不上,年轻人在城市里游手好闲不稳定,城市成为中国特色的贫民窟,要么房价太贵成为鬼城。好处是把未来的任务提前完成,也就是未来的蛋糕提前吃,建筑工地可以消化掉文革耽误的那批中年劳动力,这批劳动力不提前消耗掉未来人力会非常贵,拆迁成本也越来越贵。综合考虑,还是把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提前建完了好,中年人这个不稳定因素至少能在工地消化掉,几年后高端产业也就搞成了看能否消化年轻人,其实年轻人是中年人的儿子都一样。还是放水好,最好能熬到产业升级或技术大革命解套,和生病不一样,生病要及早治,经济危机要尽量拖延,最怕所谓认真负责的领导要刮骨疗伤。
现在我们相比其他国家,例如日本,美国,我们财政政策辗转腾挪的空间还有,相比欧洲,我们货币政策辗转腾挪空间还有,产业升级不能急,只能一步步来,在走出隧道之前,我们只能熬,没其他办法。现在总经理为了显示自己是天纵英才,与众不同,老想弯道超车,但是又不具有可行性,这就是目前很多短命政策的原因。
2015-12-02 10:18:39 回复
qoofy
2015-12-02 11:20:25
忙总,美国很多大学教博弈论。 确实很多公式很多图。 能不能写一写对社会的重要性,或者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最近几年很多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是搞这一方面的?
因为人类凡是涉及资源优化(这个是经济学的基础:资源稀缺)同时又有竞争对手(这个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的决策,都是博弈。

所以人类的本质行为就是博弈。所以博弈论或对策论,研究的是人类的本质行为或本能。
2015-12-02 13:12:31 回复
infinity
2015-12-02 12:09:52
产业升级需要有创新激励,在精英淘汰和央企薪酬不合理的当下如何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
谁说的?
2015-12-02 13:13:34 回复
陈大厨
2015-12-02 13:31:55
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如何通过分析领导意志和执行团队以及利益群体,来判断事件的走向和结果呢?
事件走向和结果不取决于领导意志或执行团队,而取决于客观环境变化情况、参与者判断正确与否和是否正确选择针对性解决办法。
2015-12-02 13:36:39 回复
陈大厨
2015-12-02 14:29:12
对于当事者来说,能否概括为基于对周边环境和场景的认知,以及自己影响范围的判断,动态调整策略;对于旁观者来说,基于组织行为学,对状态一定程度的认知,可以做相应的预测,同时做好预测反向的风控,,,
你看来缺乏决策的实践,等你实际工作后,就知道判断能力往往基于目标、决心和心态。一点都不复杂,就是人的本能,瞬间就能做出,不需要什么分析或思考。决策水平由自己的知识储备,智力和勇气决定。
2015-12-03 11:29:01 回复
大宝宝鱼
2015-12-02 17:47:04
人生无处不博弈,不管是找对象还是找工作,为了提高博弈的实力是否就应该在打基础等慢变量上多下工夫?
不完全是,增加功力只是一方面,准确判断机会,抓住机会更重要。也即使用能力的决心和意志比能力本身还重要。
2015-12-03 11:25:21 回复
探头探脑
2015-12-02 20:28:47
北欧发展这么成功,是因为做对了什么呢?
其他国家不知道,瑞典是因为有一批世界级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不是政府创造的,而是私人积累起来的。举例来讲,轴承行业的skf,就是一个高峰。
2015-12-03 11:24:00 回复
ienc2001
2015-12-02 20:37:28
忙总,那有好的博弈方面的书可以推荐吗?最近看了一本书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原著的原因,写得啰嗦不塔
如果不是数学系毕业的,我推荐《博弈论及其应用》 汪贤裕 肖玉明 科学出版社入门,如果稍微想知道多一点,建议看《博弈论》 朱·弗登博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如果是数学系毕业的,我推荐看《对策论导论》 谢政 科学出版社
2015-12-03 11:21:35 回复
猾心
2015-12-03 00:54:39
芒总,您觉得哪些文章和书是比较适合由浅入深的了解博弈论?
关键是数学水平,如果数学不错,看什么书都行,数学不行,其实本质是看不懂的。因为博弈过程,其实是一个对随机事件的计算过程。
2015-12-03 11:34:52 回复
稻花生香
2015-12-03 02:11:14
吃饱撑的?
社会从巅峰回落前的回光返照,按照曹雪芹的话说,叫:鲜花织锦,烈火烹油,瞬间即为灰烬。
2015-12-03 11:33:05 回复
大宝宝鱼
2015-12-03 12:55:56
谢谢,是不是博弈就是个体或单一事件做决定的过程的描述,而复杂系统就是多个博弈事件的总和变化分析
不是,博弈就是打牌或赌博。
2015-12-03 13:02:29 回复
Demon__Hunter__
2015-12-03 19:20:26
央企投资周期少于十年,那么军工类有没有可能带起来。不以利润考核的部门会不会耐心多一些。互联网一开始就是美国军方的技术放了出来。随着军费越来越多,这里有没有可能出奇迹让我们提前走出隧道?
暂时不太可能。
2015-12-04 10:47:53 回复
zxk
2016-01-08 13:59:52
供给侧改革有一点看不懂。通篇所有的都建立在消费增长和升级的假设上。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没有论述。我咋就觉得大家用于消费的钱没那么乐观呢。三座大山不倒,老百姓哪里有那个钱哦。忙总咋看?

关心政治,不参合政治。这个东西伤亡比例太高,不值当啊。
其实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90年代中期的关停并转,减员增效,降低库存,减少三角债披个新马甲,本质都是去过剩产能。
2016-01-08 17:57:39 回复
zxk
2016-01-10 22:05:22
但是消费端并没有如其所说在扩张啊。感觉老百姓手里的钱真的紧。换而言之,文中基础不见得存在啊。
消费不完全只老百姓,主要是指政府消费。
2016-01-11 10:40:22 回复
乡间小径
2016-11-01 13:49:12
事缓则圆,产业升级是苦活、慢活、累活,需要下苦功夫,偷不得懒。怕就怕上层太急太贪,想一口吃成胖子,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章法,不按规律办事,结果拔苗助长,邯郸学步,画虎不成反类犬,高科技进展慢不说,把传统制造业也给抛弃了,那就糟了。
产业升级不是想怎样就能怎么样的,所以不存在上层太急太贪就能影响的。可以说上面一厢情愿对产业升级影响力为零。产业升级主要还是微观行为。
2016-11-04 12:07:14 回复
泰坦之刃
2016-11-03 12:13:47
实践感觉就是一咬牙一跺脚的速度和决断意志,分析有很多人可以辅助,但是下决定就只能靠直觉和勇气,毕竟大部分时候时间不等人,等你想全想透,黄花菜都凉了。
决策的确需要分析,建议看看我写的跟决策有关的帖子,也建议看看林彪粟裕的相关文章,尤其是粟裕传记。
2016-11-04 12:04:34 回复
猾心
2016-11-04 13:04:57
在中层干部都不愿意冲奶头山的情况下,真的只能靠既定的计划、国企和有觉悟的民企完成产业升级的任务。
忙总能否在允许的范围内评价一下长征5升空的事,感觉过程惊险不少,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了。
其实所有新项目试车都是这样的,不算惊险,正常情况而已。他们算运气爆棚的。

我经历过试车爆炸的,也经历过试生产死人的。搞技术,搞产业,死人是不可避免的。成功都是失败为基础的。所有操作手册,往往都是血泪斑斑的结晶。美国企业也一样,波音,GE等等的操作手册,也都是有人命在里面铺垫。
2016-11-07 12:43:48 回复
winternight39
2016-11-04 20:06:42
微观行为是指关键行业的引导布局?
央企自己的行为,就是微观行为。
2016-11-07 12:39:51 回复
乡间小径
2016-11-06 20:47:15
忙总,产业升级主要是微观行为,这不假。但也不能不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环境中,短期可能会有一些突破、出一些成果,但长期的发展变数就很大了。我们的底子其实并不太好,计划生育造成的老龄化的压力很大。而现在制造业困难重重,企业关门的很多,不少是因为政策因素,有些政策法规超前、脱离实际,象劳动法、史上最严环保法等。制造业是本,离开了制造业,根本无从谈起产业升级,更不用说互联网新经济了。从微观角度,政策的反复变化会影响企业和人的信心,不愿意做长线投入。缺乏互信,带来的是管理成本的增加。
从大势来讲,我们只是比其它国家某些方面好一点,但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比其它发达国家要高很多,国际化过程中交了和将要交很多的学费。可以挥霍的资本真的不多。地方财政大多很烂,到最后都会成为中央财政的包袱。随着美国的衰落,中国将来难免成为风尖浪口,不能总是比烂,还是需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个人无法左右大局,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对上层的期待,只是少Z腾。
现在总经理团队没有执行力,所以计划规划都是笑话。所谓产业升级目前完全靠央企领导的路径选择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支撑。

有的道路选择目前看来就有问题。不过这也是必然必须付出的试错成本。

发改委现在基本打酱油,其对产业升级组织领导工作熟悉的核心骨干司局级干部基本不是选择退休,调换轻松岗位,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现在部委整体消极怠工是明显的。前几年产业发展留下来的惯性发展,已经差不多消耗完了,现在没新动力补充,完全就靠央企自己的自觉了。
2016-11-07 12:37:59 回复
kahn
2016-11-07 12:45:46
忙师,现在出纳换成总经理的人是个啥意思啊?
总比老朱的人强,而且这位是职业经理人,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立场。关键还是财经领导小组的·权力划分多大。

董事长手中无人,如之奈何。
2016-11-07 12:55:00 回复
老土拨鼠
2016-11-07 21:05:12
忙总请问广电把审核权限下放到地方能和食品安全管理权力下放做类比吗?
不了解。
2016-11-08 10:13:52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