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通过审核,顺带唠叨两句
squid
2015-11-07 09:05:09
先庆祝下通过审核,可以发言。 感谢下版面管理人员,让我可以发言,可以有机会向大家学习,向忙总学习!
最近工作不是很好做,进展还是比较艰难,有技术本身的,有合作关系,也有组织上关系的。各种问题都有,不过感觉越来越平静,爱来不来反正还是要处理。所以拉拉杂杂说些事情。可能没有什么逻辑,随意唠叨。大半夜了,也不想组织逻辑了。
作为一个80后,且是小城市农村孩子出身的人,深深感受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含义。有认真的部分,有戏谑的部分。认真的是,读书让我有机会不让家里出钱去国外读了博士,跳出了小城市,至少看起来比一起掏螃蟹洞的小娃娃同辈们好些。戏谑的是,一直读书也错过了买房子最佳时机。现在也在某一线城市暂时安顿下来,有了自己的家庭。虽然没有房子,也算稳定了。
想起来,本科机械,硕士机器人,博士MEMS,回国找不到工作,先去了中科院混了1年拿到了国家青年基金,控制工程硕士导师,耐不住中科院扯皮的事情,跳进了某企业,做起来自动化,后来转成了软件,去年做SE Leader技术方面上也算是带百十号人干项目,现在又带算法团队,刚开始运作,下面博士4个,工程师x个,配齐了要30个(我倒是反对给我这么多人,人多了责任太大,不如给10个博士,20个工程师,我还好开展工作)。一路走来说艰辛,有点矫情,说顺利那是扯淡。各种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工资也4年增加到5倍多。当然还是没有买房子。买不起,暂时。
一般人看来,折腾的厉害。我也有时这样想,但是忍不住,反正给我钱资源,我就忍不住折腾。只不过项目做的越多,真是胆子越小。最近又接了一个活儿,可能会跨部门调动资源整合团队攻坚,说不定又被顶成项目经理。为了这个事情,我把业界标杆性公司的产品研究好久,大概心里有谱,又找了俄罗斯,英国,德国做数理逻辑的人,一些可以被整合的资源,想想,准备接手做。虽然还没有起,心理倒是平静了许多。
回想起,忙总说过的一句话,可能忙总是无意中写下的,但对我一直很受用: 即使是在国企,没有出路,也要好好干活。大概这个意思吧。
个人在这个社会上, 作为一个小螺丝钉,我想,我没啥背景,没啥靠山,只能靠自己。原来也看不过中科院那种气氛,当时毅然走了也是好事,那1年几个月的经历也算是一个负向的经历了。现在想想,中科院那种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现在看一些技术人员,封闭也好,开放也好,有棱有角也好,确实人之常情。虽然忍不住想说两句,但是也都让他们朝一个方向努力就好。人不要跟我搞孤狼,搞另起小灶分裂就忍了。在满足公司项目需求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他们自己技术的,心理的,满足感也不错。努力吧,至少自己向前走。
忙总推荐的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毛传(不知道是不是铭感词??)缩写一下吧。对我很有用,虽然达不到什么高度,但是,我看到的就是实事求是,看到的是主要矛盾怎么具体抓,怎么发动起来一起做事。 怎么平实的做事,怎么去掉自己身上的书生气。至于忙总提供的管理和财务书籍还真没有时间看,我大概能搞清楚单式记账,复试记账,仅仅能看懂表面的东西。
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人员,关心技术更多,或者说我的项目,技术风险性都是较高的,虽然排不了TOP风险。,有时候从不同角度,都是很悲观的看国内的技术,特别是基础类技术,但是真切希望好起来。只不过,我不知道是否能有这个信心,感觉中国知识分子,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块,我是偏悲观的,激进。废话一句,愤青一句,虽然要心怀天下,还是要从事情做起,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对于现实的个人更重要。 现在很多,搞什么高举高打,不去研究些切实的小问题,常常被我们搞得灰头土脸还说我们要求高,习惯性的还是我们自己来给他们兜底。国内教授合作几次,一般情况下只作为领进门的师傅对待了。我认为基本上满足最终目的的30%要求,就可以合作,进行科普性合作赋能性合作,之后需要国外教授合作来做提升80-90%,之后就是自己修炼,达到100%。
项目经历得多,很多技术国内支撑不了,对外合作是自然的,美国,经常这不行那个不给,那就德国,英国,法国看看能不能凑合用,花钱买在消化。前段时间看到中科大有一个团队终于在计算理论某top会议上发了中国人第一篇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的论文,还是很开心的,虽然他们还是不及国外,我还是得找英国人合作,但是已经突破了不是么? 中国技术还是有希望的,或者说,我也是常常能看到乐观的地方,让自己乐观的看。
稀稀拉拉说的这么多,似乎没有逻辑,实际,我想说的是,作为现在财务压力山大的80后,不管怎么样都要好好干活,不是励志,而是理性选择。类似现在大环境,虽然天天看到哪里哪里倒闭了工厂,但是乐观吧,只能乐观处理。类似美国很强大,向他学习,贴住她抓住他学习他,死皮赖脸学习,乐观的想。
最后按照写作文的习惯,拔高升华下: 天佑中华。
6 条留言
中国看微观,都觉得不行,不得不悲观,看宏观,又觉得进步非凡,简直可以用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10年一个飞跃来评价。究其原因,还是中国老百姓不屈不挠的追求财富,追求改变自己地位的努力在起作用。这点很像蚂蚁算法模型描述的情况,个体蚂蚁看起来都在徘徊,都在蒙查查,都在朝不保夕,随时死亡,但是在群体上,宏观上,蚁群却都在直奔目标,在食物和巢穴之间以最短路径,最快速度奔忙。
我想很多悲观的人,只看到了微观个案,忽视了整体效应。
要说看到中国的黑暗地方和腐败地方,我肯定比大多数人知道得多,经历得多,毕竟我年纪要大一些。但是中国的巨变,我也亲身体会得更深刻。
举例来讲,三峡地区,从1985年开始,基本每十年我去一次,而且不是坐车走马观花,每次都要去当年做三峡移民试点的村、镇调查,去农家坐坐。我的体会就是:中国发生了有史以来的巨变,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这一点点变化,更重要的是社会发生了巨变,人的意识发生巨变,从几千年来的封建宗法血缘社会,这30年一步跨进了现代社会,这个社会将更有组织,更有活力,更有创造能力,人的独立意识更加觉醒,人不再是浑浑噩噩的统治工具。想再靠愚民政策,再搞什么天授皇权,再搞皇帝青天坐龙庭,鱼肉百姓都是奸臣们的故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才是中国追赶美国最大本钱:我们个体的能力得到解放,大家有统一的意志和追求目标(民富国强,国泰民安,个人财富增加和地位改善),将使我们有持续追赶的动力,使我们有凝聚力。
2015-11-07 11:43:29 回复
morningtiger
2015-11-07 14:56:35
忙总,是不是不同时间段更贴切。比如是三年内乐观还是十年后乐观?
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整体上都是可以乐观的,局部问题,无关大趋势。
2015-11-07 19:58:22 回复
个体意识觉醒和追求财富都有一个瓶颈,而我们现在貌似都处于这样的瓶颈当中,全部在找到一个规则和路径就拼命的追求,谎言和麻木也比以往更大范围的弥漫在社会中,我比版主更悲观,因为身份更低微,低到很能察觉身边人的状态
社会是弱肉强食的,是适者生存的,所以任何时候失败者总比成功者多得多,这是自然规律,失败者,自然就被淘汰了,不想被社会淘汰,只能努力,别无他途,不想努力,而想成功,那是做梦。自自怨自艾,悲观厌世,愤世嫉俗,肯定就是被淘汰的失败者,没有人会同情失败者,现实社会不相信眼泪。
所以如果是失败者,就自己老实认输,或者奋起努力。不要梦想发几句牢骚就能改变状况,或者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更不可能看到更失败的人,就觉得自己心里爽一点,这是自欺欺人。平民百姓,不想当失败者,只有努力一条路。当然努力也不能保证成功,但是不努力,肯定是失败者,而且子子孙孙都不会改变这个结果。
这就是目前中国的现实,也是世界的现实,在美国哦不努力,也是失败者,甚至比中国还惨。
2015-11-07 20:03:51 回复
一休哥们儿
2015-11-11 16:20:07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社会景象很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看了本《浮华时代》描述美国20年代柯立芝繁荣时的社会现象,跟现在中国社会的一些现象惊人相似。那时的美国人人都疯狂追求财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今天某个股市庄家可以花钱让城市议员立法限制对手,明天对手又买通另一拨议员通过针锋相对的法案。比我们今天腐败多了,简直是礼崩乐坏,但美国整体却在当时高速发展。
天下没有新鲜事,天下乌鸦一般黑。
2015-11-12 10:30:02 回复
这位朋友还是说话谨慎为好,毕竟隔行如隔山。在某些计算机领域,会议论文的确有peer review,也的确比期刊有价值。利申:我不是做计算机的。
即使有peer review 也远不如期刊的peer review严格,基本不能拿来衡量学术水平。当然还是比论坛灌水好很多的。
那倒不一定,能够参加世界数学家大会,并发言5分钟,就是世界一流数学家。期刊论文算什么。至今为止,中国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家大会,能够做一小时报告的人,不到5人。
2016-03-29 11:04: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