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忙总能否系统的谈谈经济学。

土壤

2015-10-09 10:53:49



记得忙总在在那里提过,以前做过经济学的讲座,说过经济学的大要,百十来页就能说清。忙总如有空有心情,贴点指引性的东西惠泽后学了。
另,小组管理如果觉得这个和小组旨趣不合,麻烦删掉即可。

27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普及这个意义不大,纯粹的经济学,就是数学。

就算是常识普及,一点不用数学,也需要你真的懂数学,例如微观经济学的最基础概念边际效用递减,就是一个用一阶导数大于零,二阶导数小于零的非线性函数描述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奠基性结论:供需存在平衡点,就是拓扑学里面的不动点定理的推广。

所以真的弄懂经济学,而不是只知道几个名词,的确需要知道数学。我不太相信文科生真的学得懂经济学,他们至多是常识总结者,不过经济学里面经常有颠覆常识的发现,例如蒙代尔的著名铁三角理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制、资本自由流动及独立的货币政策三大目标),所以传统经济学老是陷入困境,为了解决这个尴尬,张五常有著名的谬论:经济学不是为预测而生的,而是为马后炮而生的(原话是经济学价值不在预测而在解释经济现象)。

不能预测或判断未来,这种学问有什么用,真的瞎扯。
2015-10-09 11:53:15 回复
我爱爱你一万年
2015-10-09 12:41:25
经济学不是经世济民的学问吗?数学不是主要的吧!主要是实践和现实。
你大概民科版的经济学看多了吧?宏观经济学按照许小年的说法是巫术,纯属闯大运(他是宏观经济学教授),用经济学理论治国基本靠蒙,无非是凯恩斯的面多了加水,弗里德曼的水多了加面而已。

微观经济学,基本就是凸分析和最优化,其在现实中的指导实际成果和技术水平还不如运筹学。最近微观经济的热点是对策论,也是应用数学。对策论近年已经有6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大多数人是数学家,有的经济学奖获得者从未看过一本经济学教材。不是数学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的是管理学家或物理学家。偶尔几个所谓不是数学家的经济学家,例如萨缪尔森,科斯之类,获奖原因还是数学成果。张五常这种所谓经济学家,门都没摸着,他现在算主流经济学家?估计够呛。
2015-10-09 13:41:44 回复
fossilcrystal
2015-10-09 13:41:20
本硕都在学经济学,确实如忙总所说,理论经济学基本上靠数学,实变函数,泛函分析,随机过程,然后最优控制,动态优化,动态规化。然而国内的经济学硕士基本不开数学课程,上的也算国内名校了,大多数老师由于不懂数学已经与宏观经济前沿严重脱接了,而我们这种本科不学数学的,硕士阶段完全要自学数学,学起来非常吃力,尤其像实变函数、拓朴这类。个人感觉书越往下读越能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想一辈子搞经济学,自己又特别的有兴趣做纯理论,数学差点也无所谓,博士论文并不需要太多创新。
2015-10-10 10:14:22 回复
o
2015-10-09 14:16:35
忙总 以前您说都是看专业的管理期刊 《管理世界》这种算吗?还有哪些算专业的管理期刊?忙总推荐过各类书目,也给我们介绍一些领域靠谱的刊物吧,比如管理、政经、科普等
一般说来,学生不要看这种杂志,浪费时间,因为学生任务是打好基础,以后有的是时间。如果工作了,也不能乱看,浪费时间,想先确定自己行业,例如化工,机械,电子等等,在确定专业,例如财务,运营,质量,物流,研发销售等等,然后再寻找相应的杂志,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杂志,这才是了解前沿在讨论什么问题的好办法。一般可以去行业协会网站上查。
2015-10-10 10:12:58 回复
欧拉陀螺
2015-10-09 14:23:55
哈哈,忙总,你今天的普及的真相坏了罗振宇的生意。他今天扯了张五常的大旗买书。这个胖子今天出门没看黄历。http://wap.koudaitong.com/v2/showcase/feature?alias=aaqt25ur&spm=m1444348552000206980416161.autoreply
张五常是个典型的香港生意人,他因为在美国卖假古董,现在还回不了美国,回去就得进监狱。
2015-10-10 10:07:29 回复
北风醉
2015-10-09 16:45:17
芒总,诺奖经济学的评选有没有可能包含政治因素,比如为了给中国和苏联推销经济和改革疗法?
应该政治因素很少,苏联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获得经济学奖的也有,例如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

1970年以来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览

  1970,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 西蒙•库兹列茨, 美国,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约翰•希克斯,美国,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 华西里•列昂惕夫,苏联,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弗•冯•哈耶克,澳大利亚,纲纳•缪达尔,瑞典,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苏联,佳林•库普曼斯,美国,康托罗为奇创立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贡献。库普曼斯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贡献。
  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7,詹姆斯•米德,英国,戈特哈德•俄林,瑞典,共同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8,赫伯特•亚•西蒙,美国,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9,威廉•阿瑟•刘易斯,西奥多•舒尔茨,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980,劳伦斯。罗克莱因,美国,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81,詹姆士•托宾,美国,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乔治•斯蒂格勒,美国,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3,罗拉尔•德布鲁,美国,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理查德•约翰•斯通,英国,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被喻为国民经济统计之父。
  
198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意大利,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6,詹姆斯•布坎南,美国,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7,罗伯特•索洛,美国,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8,莫里斯•阿莱斯,法国,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9,特里夫•哈维默,挪威,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1990,威廉•夏普,默顿•米勒,哈里•马科维茨,美国,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91,罗纳德•科斯,美国,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2,加里•贝克,美国,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

  1993,罗伯特•福格尔,道格拉斯•诺斯,美国,前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后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1994,约翰•海萨尼,约翰•纳什,莱因哈德•泽尔腾,美国,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5,罗伯特•卢卡斯,美国,倡导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6,詹姆斯•米尔利斯,英国,威廉•维克瑞,美国,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的论述;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迈伦•斯科尔斯,罗伯特•默顿,美国,前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后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

  1998,阿马蒂亚•森,印度,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作出精辟论述。

  1999,罗伯特•蒙代尔,美国,对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分析。

  2000,麦克法登,赫克曼,美国,两人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01,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002,丹尼尔•卡尼曼,弗农•史密斯,美国,卡尼曼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史密斯则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3,罗伯特•恩格尔, 美国,克莱夫•格兰杰,英国,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4,芬恩•基德兰德,挪威,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美国,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5,罗伯特•奥曼,托马斯•谢林,美国,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他们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在解释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冲突、贸易纠纷、价格之争以及寻求长期合作的模式等科学领域。

  2006,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7,赫维奇,马斯金,罗杰•B.迈尔森,美国,为机制设计理论创立奠定了贡献。

  2008,保罗•克鲁格曼,美国,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9,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奥利姆•E•威廉森,美国,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2010,彼特•戴蒙德,美国,克里斯托弗•皮萨里迪斯,塞浦路斯,戴尔•莫滕森,美国,分析了价格和供应量的关系,提出了市场失效理论并建立了DMP模型,这个模型解释了失业率是如何形成,以及空缺岗位是如何形成的。

  2011,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托马斯•萨金特,美国,前者在时间序列统计理论和经验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后者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2012,埃尔文•罗斯,罗伊德•沙普利,美国,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3,尤金•法马,拉斯•彼得•汉森,罗伯特•席勒,美国,三位获奖者的研究主要专注于股票和债券等资产的价格如何确定,并开始了情绪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的研究。
2015-10-10 09:58:43 回复
加菲猫25
2015-10-09 21:40:14
西方经济学100多年来三大核心问题从来就没能搞明白过,这三个问题即:经济发展的规律究竟是什么,杠杆心理冲击与资产估值
搞不明白这三个核心问题,那么现有的西方经济体理论,就如同当年教会的地球才是宇宙中心的理论一样,看上去好像能解释问题,但本质就是错误的
传统经济学(亚当斯密和马歇尔),一个解决专业化分工,一个解决资源最优配置,在微观领域,按照现在主流观点,基本就是运筹学,分工是网络优化,资源最优配置是数学规划。

在宏观领域,这两个问题数学没法解决,因为边界条件不具备凸函数条件,也不稳定。所以宏观经济学家也束手无策,转为福利经济学(讨论分配问题,其实是最优控制的稳定性问题),产权经济学(讨论产权对交易公平和效率的影响,其实是对策问题),发展经济学(讨论投资、分配和国际贸易对GDP拉动,这其实是一个巨型系统反馈模拟问题),货币经济学(讨论汇率,货币国际化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是一个复杂的随机过程问题,这是目前用的数学和物理最多的方向,什么微分动力系统,拓扑,代数几何都用上了,也有用规范场论讨论金融市场波动和货币运行状态的)等等,这些是现在能够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方向。
2015-10-10 09:23:21 回复
欧拉陀螺
2015-10-10 10:17:13
谢谢忙总指教。忙总怎么评价薛兆丰的观点,看他写的东西就一个意思:涨价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涨价就是大力丸。
没看过,不好评价。
2015-10-10 11:15:14 回复
daze
2015-10-10 10:27:24
忙总,对张培刚如何看,农业工业化,年轻就出名了,后来搞后勤基建,老的反倒香饽饽…
没看过他的东西,我对经济学兴趣不大,完全是实用主义,而且要有数学的才看,因为描述性的东西我看不懂。
2015-10-10 11:25:45 回复
伊直
2015-10-10 11:27:59
自家孩子考大学,想考金融方面专业(女孩),是不是本科阶段上数学专业,研究生考金融专业,这个路径好不好,还是直接考金融方面专业。谢谢!
如果数学不是特别好,不要去数学系受虐待,如果数学天分不高,学数学的确很痛苦,别的同学花3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也许你花一辈子都搞不定。

女孩子学金融,很难有出人头地之时,大部分人终身也就是银行分支机构小头目而已,当分支行行长概率都不大。在金融业出头的还是男的比较多,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是重男轻女的,美国也不例外。

女孩子搞金融,如果搞得很成功,很容易终身不嫁。我见的美国投资银行里面高级雇员女的40多岁单身的比比皆是。因为他们见过的优秀人才太多,等闲之辈不在眼里,可是他们的强悍个性,又没有那个优秀的男人愿意找一个对手回家来。

其实不要以收入高低为选择专业的唯一标准,还是以孩子爱好为第一标准好一点,以后不遗憾。
2015-10-10 11:35:05 回复
加菲猫25
2015-10-10 14:25:28
微观方面的研究,注重利益最大化,局部利益,但是如果只顾解决眼前的问题往往会按下葫芦又起瓢,经济利益错综复杂,就像一个生态圈,是动态平衡的,各种利益势力相互制衡,微观强调的局部解决有时弄不好就会打破这种平衡,类似于我们说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平衡被破坏经济也就产生危机
个人感觉国家层面的经济还是宏观方面的研究为主,微观研究为辅比较靠谱
经济有其自身规律,差不多30年左右一个周期,也即古人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目前宏观经济的许多基础东西都是未经证明的假设,不像微观经济里面至少均衡点之类核心定理是被证明的。

所以一直说宏观经济学没有可靠的逻辑基础。是摇摇欲坠的大厦。
2015-10-11 17:45:37 回复
知行合一
2015-10-10 15:06:36
忙总如何看郎咸平?郎大忽悠
我以前评价过,再重复一次:

1、有资格评价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和未来,需要了解一个企业在长短利益、内外关系和现金收益与长期发展贮备能力之间的平衡点,只有把握住这些不断变化的平衡点,才可以准确判断企业状况。

2、有资格评价一个行业的健康与否,需要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发展模式和主要竞争对手的现状及动向,不然没有办法掌握全局。

3、有资格评价宏观经济,需要在GDP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率和国际收支平衡这5个跷跷板之间找到平衡感觉,才可以说宏观经济走向如何。

显然,按照上述标准,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是没有资格评价的。

从郎咸平的书、文章和演讲来看,他利用公开财务数据规范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负债平衡、财务风险、现金流量等等问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基本正确。但是他对企业运营的评价,基本不正确,因为他没有实践经验,往往找不到要害,无的放矢居多;对行业、产业的评价,基本属于胡说八道,哗众取宠;对宏观经济的评价更是胡言乱语,危言耸听。其实他如果老老实实做一个财务专家,在他熟悉的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就已经很好了,完全没有必要到自己不擅长的专业来,基本常识都搞错。

前几年他大讲中国企业家没有信托责任,美国企业家如何有良心等等,言犹在耳,华尔街马上就给他一嘴巴,打得他眼冒金星。去年大讲联想急功近利,不该收购IBM,心态不成熟,美国企业如何伟大,收购心态如何成熟稳定,可惜没过几天,他崇拜的惠普收购康柏就爆出让他下不了台的事情了。去年到处讲中国企业没有流程,注定要失败,美国企业如何伟大,流程如何健全,竞争力如何强,可惜GM、FORD不争气,这两个流程化生产的鼻祖和发明者倒闭或濒临要倒闭,而中国注定要失败的企业在扩张。上次在烟台演讲,就有一个山东乡镇企业家让老郎气急败坏,下不了台,结果直接拂袖而去,美其名曰你没资格讨论。

说实在的,当初他刚开始在大陆发表文章时,我还是很看重他的财务分析功力的,但慢慢发现这位老兄开始神化自己,要当中国企业界和政治界的导师了,这就有点夸张了不是。

我再举3个郎咸平的例子:

1、在德隆2004年5月份倒台前后,郎咸平写了许多分析德隆的文章。通过调阅一些档案和案卷,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庞氏骗局+勾结贪官污吏腐败,根本不是郎咸平写的那些原因,他写的基本有小说性的夸张。

2、去年郎咸平利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热,发表了他对中国饮料行业的研究报告,结论是根据汇源的发展模式,认为中国未来饮料行业是实体价值优先。先不说用一个企业的数据来分析整个行业是否对头,汇源在中国整个饮料市场占有率只有3%(纯果汁有48%),这么小的市场份额,数据就没有可参考价值。他完全不知道在产业经济学中有一个关于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定理:品牌价值优先于实体价值。如果按照郎咸平的观点,可口可乐就不会发展起来,现在饮料行业的巨无霸应该是纳斯贝克(曾经的最大果汁企业),现在的饼干企业。

3、再看看这位老兄的“产业链阴谋论”和“中国宏观经济崩溃论”。先不说产业链阴谋论的逻辑基础严重违反了产业经济学常识(产业垂直分工和贸易资源最优配置),就是拿日本和南朝鲜的产业演变和产业升级发展过程,也可以给他结结实实的一巴掌(与吴敬琏的发展无污染高端服务业为国策的谬论有一比)。宏观经济崩溃论就更荒唐,如果中国经济崩溃,世界上无一国家幸免。我们是最有调整余地的国家。中国这种以制造业立国的产业结构,即使民营制造业全部崩溃(主要是附加值极低的消费品制造业),也不会动摇国本(当然广东和浙江例外)。郎咸平没有在国内大型的国有制造业工作过,他不知道中国几十年积累了多雄厚的基础。

郎咸平对中国企业,就像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只有批评,没有建议,只有唱衰,没有激励。他的粉丝主要是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职业生涯不顺利或因为失败变得愤世嫉俗的人。

郎咸平对中国企业的主要观点包括:

1、中国企业急功近利,所以不会成功。

2、中国企业投机冒险,所以不会成功。

3、中国企业心态不成熟,不应该靠收购做大做强。

4、中国企业没有流程,所以没有成功的希望。

评价:

1、任何企业本质上都是在急功近利和长远发展见取得平衡,没有急功近利,就没有现金流发工资,就没有今天,就谈不上明天。一味批评急功近利就像说人饿了何不吃肉糜。企业首先必须活下去,才能谈到发展。带兵先筹饷,这是常识,不能偏激。

2、任何市场环境下,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这是常识。如果不冒险,就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或买国债,何必投资。运营企业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在风险中寻找到机会,并回避或分散掉风险,获得收益。按郎咸平的说法,风险投资就不应该存在,微软、苹果就应该消失。这是没有投资常识的谬论。

3、世界上所有大企业都是靠收购来实现扩张的,例如GE、GM、FORD、波音、杜邦等等,没有那个行业离得开收购。但是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上,收购成功率也从未超过30%,绝大部分都失败了,最近的惠普收购康柏就是例子。但是并不因为失败率高大家就放弃,就像并不因为风险投资成功率只有1%不到,这个行业就消亡一样。因为高风险带来高收益。联想、TCL等等的海外收购失败,有多种原因,例如收购技术不成熟,接管整合技术不成熟,文化冲突等等,但不能因此就否认收购的价值。这是强词夺理。

4、流程只是企业运营的一个工具,就像你不能凭一个人用毛笔还是钢笔来判断他的写字水平,断定他能否成为书法家。企业运营的核心是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和满足。FORD是流程生产的发明者,GM是发扬光大者,现在GM的柔性生产线是人类目前为止流程运营的巅峰产品,无人能出其右,但是他们要破产。说明流程运营只是一个工具,是运营的一个平台,并不能决定企业成败。

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是没有流程,但是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流程水平很高,有的甚至达到国际水平。

其实对产业评价比较准确的是行业的大佬,对企业评价最准确的是其CEO。

可以准确评价问题,并不一定可以解决问题。就像医生知道病因并不一定可以治愈。一般学者是规范的,如果碰到见过或发生过的问题,他们的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药方。但是企业碰到的问题往往是从未有过先例(因为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这是学者是没有用的,因为医疗手册上没有。这时依靠的就是管理者的随机应变,多谋善断,解决问题,然后进入学者的案例库,以后就有规范解决方案了。学者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决策勇气和决策判断能力,多谋寡断,犹豫不决。
2015-10-11 17:56:01 回复
稻花生香
2015-10-11 20:41:21
忙师,能否推荐一些优秀的与政治,经济,历史有关的网站,或者说您有空会上而且我们平头小老百姓也能上的相关网站,单独的或综合的都行。谢谢了
如果不方便在这里说,望忙总能发个豆邮
也知道在这里提这个与主题不相关的问题不是地方,可是这是我能找到的您最近的发言了,因为不知道您是否接收豆邮,只好在这里提了。
再问一个不相关的问题,忙师认为东北(国企)吏治改革的动力在哪儿?
我建议少上所谓政经类网站去淘金,里面很少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数都是垃圾,谣言,望文生义,捕风捉影,得不偿失。浪费生命。

我上的网络很少,常去的也就是:

中国经济50人论坛
http://www.50forum.org.cn/

- 金融四十人论坛——中国金融中坚智库
http://www.cf40.org.cn/

工业工程论坛
http://chinaie.net/portal.php

项目管理者联盟
http://www.mypm.net/

世界经理人网站
http://www.ceconline.com/

家园 -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forum.php

东北吏治腐败,是东北历史和文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东北历史上是计划经济的堡垒,至今也未从昔日荣光中走出来,无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对国家资本仍然是崇拜无比,失去在市场中生存能力,这个趋势必将继续,东北去工业化是必然趋势,就跟俄罗斯去工业化原理一样,基本无法扭转。

东北文化又比较特殊,例如东北人好面子,讲究倒驴不倒架,合作都想当老大,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东北人还崇拜权力,有浓厚的官本位思想,所以极易产生权力寻租,认为理所当然,导致纯粹市场行为没法生存;东北人做事情还易走极端,不留后路,违反山不转水转,山高水站后会有期的商业原则,我在东北时,不止一次要被人干挺了,也有不只一个要我叫他爷爷。你不给人退路,人家只好先下手为强,在商场上这种斗气是大忌。

可以说,在同样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下(例如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江浙会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东北只能发展成黑社会。

其实我倒是很适应东北,以我在贵州山寨了解的抱团结伙文化,我在东北拉杆子,扯大旗,都不需要进行应知应会培训,不过这种团伙没法做企业,因为企业需要分工协作,创造价值,单凭会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呼啸山林是生存不了的。

其实东北很多民营企业里面运营规则与现代企业不相干,董事长名片背后的是舵爷,总裁名片背后的是大当家的。
2015-10-12 09:21:24 回复
百炼
2015-10-12 14:03:42
湖南的经世致用的文化,按理说现代商业社会应该也很适合的,比如浙东学派也是经世致用的文化。

是不是湖南人心高,看不上工商业?还是浙江靠海便利?

忙总看你介绍应该也算湖南人,对这个有看法吗?
湖南人都是战略家,都能想到,但是做不到。以前跟一帮湖南老乡吃饭吹牛,说道马云,马上有人说:N年前我就想过马云的做法了,可惜没干。说道海航的陈锋,又有人说:M年前我就想到陈锋的做法了,只是没动手而已。这就是典型的湖南人。

而且湖南人喜欢内讧,看看三一与中联内讧到什么程度,都让人丢脸,卧底,监听,跟踪,收买,打入,拉出,污蔑,诽谤,诬告等等手段全用了,如果能够拍电影,一定是中国最精彩的谍战片。
2015-10-12 18:32:55 回复
sunny2014
2015-10-12 14:09:31
忙总 您怎么看 央行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
放水的代名词。
2015-10-12 18:51:42 回复
somewhat
2015-10-12 20:30:21
了解宏观经济学也不一定需要数学。 这篇英国央行的文章就能很生动的不用数学解析了货币诞生过程。

http://www.bankofengland.co.uk/publications/Documents/quarterlybulletin/2014/qb14q1prereleasemoneycreation.pdf
科普不能代替教科书,就像我们看《十万个为什么》不能代替上大学一样。
2015-10-13 16:42:13 回复
slyypp
2015-10-12 23:26:44
还是得看什么行业。如果是搞重化工、房地产、物流、贸易、金融、娱乐、传媒……这些行业,东北人很多都是佼佼者,大连、天津、青岛、北京等地就有一大批这种东北大鳄,专做权贵的生意,并且做的很猛。
我觉得东北人才不少,脑袋也是灵光的可怕,只不过东北人作为移民后代,故乡情节不浓,缺少本土大宗族,使得资本和人力外流严重,太喜欢“战略转移”。
这些行业,东北人也做不长久,一旦靠山垮台,就完蛋了。他们几乎都是建立在权钱交易上,靠自己金刚钻创业的很少。
2015-10-13 16:27:11 回复
王泡泡
2015-10-12 23:40:12
忙总,看到您前面评价经济学家时没有提到华生。如何评价华生教授?他的巨额资产是否是上面对他退出国师身份的补偿?
对他不了解,因为他在呼风唤雨时,我还在读书,等他落魄后,又没有交集。
2015-10-13 16:41:22 回复
海星
2015-10-12 23:40:34
忙总,中等收入陷阱这个理论有没有新研究。感觉这只是个统称,各个国家国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还是产业升级的问题。
是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只是一个名词,就是产业无法升级而已。南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是他们经济依赖资源销售,一旦资源枯竭或价格下滑,就露原形了,他们工业体系不完善,包括巴西在内,都是如此。

对我们来讲,其实是新增廉价劳动力来源枯竭后,怎么办的问题。
2015-10-13 16:25:54 回复
土壤
2015-10-13 07:33:06
家里有湖南的亲戚,个人感觉普通湖南人做事情,踏实勤勉有韧劲。
刚毕业的时候,主流还处在电话吱啦吱啦叫着拨号上网的时代,就有一个四川哥们,成天给我们讲他的想法,现在想起来基本上类似于马云+刘强东。不过这哥们现在连生存都还是问题,但是人家关注点已经升级到天地宇宙,人文情怀方面去了,简直就是仰止之高山了。
湖南人的口号,吃得苦,霸得蛮。也即毛主席说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就是湖南人。
2015-10-13 12:43:09 回复
豆豆瓣瓣
2015-10-13 13:08:29
在湘潭呆的时候,跑到毛嗲嗲的故居听解说员介绍湖南人特性:霸得蛮、耐得烦。嘿嘿

讲解员还说毛嗲嗲喝汤都要放辣椒,很是咂舌。后来在故居附近吃饭,还真有酸菜豆腐汤里放辣椒的。
湖南人大处着眼能力强,小处着手能力弱,尤其缺乏精耕细作,颗粒归仓能力。他们口头禅是:算大账撒,哪里要这么斤斤计较哟。

可是做企业,不算细账,大家都是吃完一抹嘴走人,最后就要锅儿吊起来敲。
2015-10-13 16:18:55 回复
山川锦绣
2015-10-13 17:21:54
忙师,这两天看朝鲜阅兵,组织力之强不亚于我们。当时就在想,我们的产业转移、劳动力补充不是很好的方向吗?
这是一群养不家的狼,而且是饿狼,我们不当东郭先生。
2015-10-13 19:33:01 回复
sunny2014
2015-10-13 19:09:21
经济学家 华生 指出 中等收入陷阱在西方学术界影响甚微
华生现在不是经济学家,就是一个职业炒股的。他没有经济学家的研究课题,也没有正规数据来源。
2015-10-13 19:34:23 回复
豆豆瓣瓣
2015-10-13 20:25:21
忙总,是高丽民族本性如此吗?他南边的兄弟我们现在还是拉着热络呢
应该不是本性,是人性,北朝鲜一直瞧不起中国人,想抱美国大腿,不过美国一直看不上他。在苏联瓦解前,是抱苏联大腿。其实这种弱小民族自卑心理都很强,需要报最粗的大腿,然后狐假虎威证明自己的尊严,装出蔑视我们的样子,获得心理安慰。其实越南也如此。缅甸也是如此。我们太大,历史上又是一直压迫他们,他们有畏惧感和逆反心理很正常。
2015-10-14 12:34:09 回复
半块钱
2015-10-14 14:13:54
美国是如何考虑的呢?它不考虑利用朝鲜遏制中国吗?是朝鲜要价太高美国满足不了,还是中美间战略平衡的结果?
因为美国智商也明显高于东郭先生。
2015-10-15 14:14:16 回复
ludwigwa
2015-10-15 15:05:26
忙总有时间能不能对越南和朝鲜做个对比?
朝鲜狠,越南赖。
2015-10-15 15:07:24 回复
ludwigwa
2015-10-15 15:08:58
一针见血。长期看,他们中谁对我们的牵制更大一些呢?
不知道,不过问题都不大,疥藓之疾而已。
2015-10-15 15:13:31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