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谈谈创新

cxpa

2015-10-06 17:47:32



我是从西西河找到这里,来聆听忙总的真知卓见,前天忙总关注我,非常激动,所以就有些问题谈了点看法,感觉有些观念与忙总不太一致,所以在此一并聊聊,没逻辑性,想到哪说哪。
我在省级机关工作过6-7年,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也在两个央企下属子公司从事过技术管理工作,目前也给各类民企做顾问,所以对国内的创新体系也略知一二(军工体系从未接触过),简单聊聊我的看法。
1)技术创新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创新应有不同的主体来完成。
技术创新的范围很广,前沿技术理论的创新,大型军舰、导弹的研发,新型空调的开发,多功能工具的设计,都是属于技术创新,但其难易程度不一,研发的动机和目的也不一致,在国外相对单纯,大学主要负责前沿理论研发,国家资助大型企业的军工研发,其实象波音等的军工部门,和我国的军工企业相同,不会有倒闭关门的危险,怎么着政府也得养着。民用层次的研发,就“各类霜天竞自由”了。我国的研发主体比较特殊,主要包括大学、中科院系统、行业研究院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行业研究院所要么改制、要么并入了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国家肯定不会把军工产品的研发交给民营企业,所以,我觉得,根据不同企业的性质,分别赋予其不同的研发创新责任,并给予扶持,比较好:
大学、中科院,就要瞄准国际前沿的理论、科技进行研发,比如可控核聚变、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这类理论和技术对现有技术具有颠覆性的改变,难度大,失败的概率也很大,理应由国家负责规划实施;
大型央企,应该负责军工及关乎国计民生的复杂的系统性技术进行研发,比如航母、高铁、高压输变电的系统研发,这类应用系统投入大、综合性强,但难度小、成功概率高,民营企业没有这么大的系统协调和控制能力,也不放心。
民用品或普通单个产品的研发,应放手交给民营企业去做,因为民营企业做这些产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严管重罚,质量也不会差。
2)民用层次的创新应以市场为主导,以民营企业为主体。
山西的煤老板素质差,民企产品质量差,但我认为,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企业,黑手党在墨西哥横行,根子还是墨西哥政府乱搞。民营企业出口的欧美的产品质量肯定不差,质量体系认证、安规认证、ROHS认证、排放认证、知识产权评估等等一样少不了,仅SGS公司一年在中国的认证收入就从出口企业身上刮走200亿,但就是这样忙得屁颠屁颠,出口企业获得的毛利润也只有8—10%左右,但就这样,也不敢转入内销,我国传统的商品流通领域是畸形的。
技术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还是占领市场,振兴经济。所以技术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常说的“技工贸”,按重要程度应该次序颠倒为“贸工技”。由于技术开发是以现在投入期望换得未来的收入,是”前人载树,后人乘凉“,所以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普遍不重视技术投入,“知识产权”是什么碗糕?平时根本无视,出了案子就利用各种力量勾兑案子,司法不公也由此产生,每年授权的发明专利,国有企业所有的不会超过万分之一,创新靠国企,从数量上就不靠谱,其他地方我不知道,在江苏和浙江,国有企业已完全从制造领域退出了。
3)民营企业也是民族工业,民营企业强,国家经济就强,应当扶持民营企业。
现在国有企业,已经高据在能源、交通、化工原料、公用事业等垄断领域,享受着民营企业搏击市场,振兴经济带来的丰厚利润,查查每年出口机电产品,有多少是国有企业制造的,又有多少是民营企业的产品,就知道我说的完全正确,国有和民营企业,被国家刻意制造成了皮毛关系,国企是皮,民企是毛,毛掉了,皮也用处不大了。
江苏有个做法很好,江苏省政府每年拿出20亿,地方配套10亿,扶持100家左右企业技术开发,除外资外都可申请,已连续做了十年,申请的基本都是民企,客观上也带来了就业和税收,比如前面我提到的格雷电动工具,仅技术人员就400多,还有十几个老外开发团队,老外年薪都超10万美元。

13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民营企业创新,政府是支持的,例如减免税费。至于想财政资金支持,那就难了,因为官员没法办证自己不是权力寻租,所以干脆不给开这个口子,给国企,反正肉都烂在锅里,没有政治风险。

10年内,不可能给民营企业研发开财政资助或补贴的口子,研发减免税费现在就有政策。
2015-10-06 19:00:47 回复
加菲猫25
2015-10-06 19:50:08
第五章 扶持政策

第十三条 提供启动资金扶持:

(一)引进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条件的人才(团队),经评审,给予不低于500万元的工作经费。

(二)引进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条件的人才(团队),经评审,给予100~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创业初期3年内融资所付银行贷款利息和担保费,给予全额补贴;吸引社会风险投资的,可提供10~30%的配套投资;由企业注册所在地区政府提供不少于200平方米创业场所,3年内免收租金。

(三)引进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三)、(四)款条件的人才(团队),经评审,给予50~100万元的政府资金补助。

第十四条 引进人才(团队)实施的创新项目符合南通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条件的,经评审,给予100~500万元的科技项目经费资助。

在市级科技计划中设立南通市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计划,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条件的引进人才(团队),给予100~500万元的科技项目经费资助,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忙总关于上述的英才计划您怎么看? 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了,具体的方案请看链接http://www.qdrc.gov.cn/news/news-show.php?id=100
别听这种筑巢引凤,关门拔毛文件忽悠,各省,各市县都有这种文件,可是兑现的,不是领导写条子,就是领导子女或女婿媳妇,要不也得有点关系,甚至得100万,送50万。

真的平民百姓的子女创业,能够得到这种钱,只有两个字:意外。可能是祖坟冒青烟了。
2015-10-06 20:16:20 回复
加菲猫25
2015-10-06 20:46:42
南通从09年开始每年都办江海英才创业周创业大赛,然后选拔优秀的给予创业扶持,落选的如果项目有潜力也有可能被下面的县市引进过去

下面是今年的新闻:
5月4日,第八批“江海英才计划”资助对象在市行政中心与南通市集中签约,张虎等21人(团队)共将获得2370万元创业资助资金。

“江海英才计划”是南通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自2009年实施以来,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先后有207人(团队)获得“江海英才计划”资助。

今年南通市将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业强市、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拓宽引才用才渠道,用好江海英才创业周、国际创业大赛等平台,集聚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优质人才项目,力争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0名、省“双创”人才30名。
说实在的,这种报道我不太真的相信,因为我也主动参加过或被人拉着参加过评审,里面各种关系和条子飞奔,一到晚上,评审委员住的宾馆,不是各色人等拎着礼品袋在走廊飞奔,就是请吃饭的小汽车在外面排队。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你说会有吃人家拿人家后还能公平公正的评委?再说内定比例极高,往往只有20%是拿出来给自由竞争者做样子的,而这些入围的自由竞争者,还往往还是做了工作的,在走廊里面送过礼品袋的,或者在饭庄包厢请过酒的。
2015-10-07 18:06:08 回复
[已注销]
2015-10-07 10:36:26
那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改变不了,这就是中国官场生态,尤其是现在忽悠全民创新,官员都知道是笑话,就等看怎么收场。
2015-10-07 17:34:19 回复
猾心
2015-10-07 11:37:54
是的,某省某科技厅的书记和一堆干部出事就源于将创新的投资资金作为权力寻租的口子,据闻需50%的返还。
其实很正常,我认识一个主管科技的某省副省长,他说:教科文部门,太清水,只有下拨科研经费一个口子,如果开了,就是饿狼下山。
2015-10-07 17:32:06 回复
猾心
2015-10-07 17:55:51
顺着这个想问芒总一个问题,和您相熟某个部委掌握的数目最多基金,在地方上怎么保证不出现科研经费这样饿狼下山的事情?因为有考核机制?还是本身流程相当严格,审计重点盯着的区域?
所以他们也很烦,不监控严格(他们办法就是笨办法:不断要你填表,汇报,派人随机抽查等等),下面就要乱搞,监控严格,下面叫苦连天,说工作时间都用来打发汇报填表检查了。

他们也不想这么严格监控,可是不严格监控,就要出问题,个人前程就要受影响,其实很多人不想掺和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业务。只是没办法维持着。

很多地方官员贪婪是没底线的,相比而言,中央的还好一点。
2015-10-07 18:14:47 回复
加菲猫25
2015-10-07 19:11:06
你说的这种现象很普遍我知道,但是凡事不要绝对,这个大赛主要是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如果像你上面所说这么黑,那么当地政府真是太短视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留学生圈子就那么大,名声做臭了谁还来啊
当地政府对人才一直是很重视的,目前搞了个通州湾科教城,思路和发展前景都不错
http://www.zgnt.net/content/2015-05/05/content_2400638.htm
江苏其实官场也是很黑暗的。
2015-10-07 19:47:42 回复
夏侯
2015-10-08 09:04:30
我以我自己经历印证,就是和忙总说的这样。某地领导前几年胆太大了,给自己一个养鸡的朋友一大笔高新技术创新基金,引起当地科技企业哗然,有人还真去闹,领导淡定的说,去年该养鸡场在运输过程中框里塞填充物,造成运输过程损耗减少25%,这难道不是创新,众高科技公司竟无言以对………
土壤
2015-10-08 09:05:38
改开前沿,这种从政府要出各种科技扶持资金的项目,可以找中介公司帮忙,从立项到验收,各种材料准备,他们都可以帮忙搞定,常规收费外,还有提成。当然中介也不是善茬,会在合同安个炸弹啥的。
中介公司股权结构往往不详。是不是很像美帝国主义的游说集团?
一般是家属,某省委书记女儿的公司就是干这个的,海航为了某事情纠纷摆平就请过。
2015-10-08 09:38:14 回复
cxpa
2015-10-08 09:45:13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在江苏是有硬指标的,就是授权发明专利,没有申请肯定没戏。江苏是首先发布申请指南,规定可申报的技术领域,如果养殖业不在范围内,肯定不能给钱,我在工业项目里还没见养殖业,农业部的就不知道了,然后网上申报,下级科技部门网上初审,进行网上双盲评审,100万以下的项目,双盲评审后就定下了,1000万以上的项目,还要另组评审组实地考察和口头评审,评审组包括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知识产权专家等,盲评决定是否入围,实评决定撤消部分入围的企业,最后决定得项目企业。
所谓的中介,我知道很多人在做这种生意,其实是骗钱的,也许他们申报文件编制比较有经验,但听他们讲有多少关系,基本是唬人的,建议别上当。
夏侯
2015-10-11 07:41:38
养殖业当然不可以的,但是养鸡的注册个科技公司马甲骗钱,是不是太赤裸裸了点………
cxpa
2015-10-11 11:08:45
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刚开实施的时候,一发改委过气处级干部,伙同东大一教授,炮制了一高新技术项目,有专利,然后在处干老家找一有点相关的小厂,所谓的产学研联合申报,骗到1000万后,三方瓜分,乡镇小厂的老板拿到天上掉下的馅饼后,把家里换上全套红木家具,至于验收,管他呢。我凑巧听到处干和教授在为验收吵架,后续就不知道了。
这种例子我知道的简直可以说车载斗量。
2015-10-11 18:14:51 回复
郁闷的人
2015-10-12 10:11:10
我们老家苏北,现在报科技专项资金基本政府截留一半左右,但是另外会给点补偿,前几年一般是披块地皮给盖房子卖,现在房子不好卖怎么勾兑就不清楚了。

很多企业被前几年披地皮盖房子搞傻了,已经不会搞生产了
中国地方做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突变,母猪上树的事情,在地方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2015-10-12 11:16:30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