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条留言
补充一句,有的网络义和团团员经常说要禁绝稀土出口,可是他们不知道我们稀土出口是有义务的,对价就是美国,日本,西欧一些国家向我们出口高精尖的器件和仪器仪表,不出口稀土,人家就不出口高精度器件和精密仪器仪表,我们很多东西就要抓瞎,尤其是一些团员们津津乐道的大杀器。
什么时候自己都能做了,再来说硬气话。
2015-09-28 13:09:27 回复
忙总,每年清单缩小是因为我们能生产了还是加紧封锁了?
我们能生产了。他们出口是义务,对价的稀土出口。清单上的东西不会封锁,除非我们不需要进口了。国家间的事情比想象的复杂,日本人知道他的器件要用在空空导弹上,还得出口。
2015-09-28 13:11:09 回复
就我有限视野能接触到的民用方面的,也有感觉到不少差距。
1、有阵子,瞎折腾过电子方面的东西,满目所见的电子元器件,稍微核心一点的ic,就没见过国产的;
2、见到一个做校准天线的仪器,做面板的钣金件的时候,可以不计成本,直接拿一块铝板铣出来,加工费就上万。这仪器卖出去得一二十万,据说,关键的几个传感器类的东西,只能进口,其他的在国内都还能攒上,所以利润很可观;
3、这边有个比较大的台资金属制造厂,听他们员工说,他们几个车间一水的高精度机床,正常渠道是不能进入大陆,他们台湾公司先买了,然后公司内部调拨运过来的;
4、网上看过一个高姓女人的事儿,那人经历奇葩,据说在中国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逮捕,美国总统亲自捞人,给捞回了美国,他在白宫草坪上高调宣布入美国籍;旋即被美国有关部门调查,说是他涉嫌走私禁止出口中国的intel处理器给中国,继续在美国吃官司。网上文章说他倒卖的那种处理器,就是intel普通的x86系列,但是能在极端环境下(低温)工作,是可以用在我国导弹上的云云。
所以听忙总说我们和美国只有二三十年距离,我其实蛮欣慰的。
科学或者说工业试验(实验)一个重要特点是,可重复,可测量。我国电力和铁路行业山寨速度和产学研结合速度奇快,质量也相当不错;这其中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产业链条或子链条的内在参数输出,相互参照,最后提高了整个测量乃至实验体系的效率。可以预计,未来仪器仪表工业的主要突破口仍然是这两大行业及其附属产业链条。
刚工作时,看到156项工程遗留下来的仪表,真是哭笑不得;现在就是基层做试验工作,也离不开大量外资厂生产的设备。
电力系统进口仪器仪表名列前茅,以为国产可靠性不高,不敢冒险。
2015-09-28 21:28:03 回复
我几年前曾经主持建设电器产品产线自动测试设备,核心部件都是买进口的。还曾经想过买成套的,但是价格贵几倍,维护费用还不知道会报出什么天价。最后还是自主组建。国产电子测试设备没有看到哪个大企业在开发,都是些私企搞的中低端的东西,测试指标差强人意,扩展性可靠性有问题。自动测试的平台都是老外垄断,价格高得令人咂舌,但是还得买!
有的涉及特殊要求的高精度仪器仪表报价行规是成本价10--50倍,不买拉倒,因为经常是独门生意。
2015-09-28 21:40:24 回复
sunny2014
2015-09-28 20:24:59
军用芯片不太可能用国外的吧
批量产品不会用,原型机或验证机可能用。
2015-09-28 21:41:16 回复
美国今年才禁止intel出口Xeon cpu到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中心(银河一号,二号等)。
军用芯片对性能的要求一般不是太高,主要是使用环境要求高。这方面国内的芯片应该没问题。
就单颗cpu的加工工艺而言,现在的性能已经很接近现有科技的极限,我印象中极限是7纳米,现在加工工艺已经有12纳米了。所以,现在cpu性能提高的潜力不大了,这方面国内的自主芯片跟intel其实差距不是很大。
这个流程我知道一些,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能说,简单说,样品或原型机研究,并不需要自己生产所有东西,等批量生产后,才会考虑全部国产(这个成本高,因为小批量)。所以原型机阶段搞外面合适的军品级元器件是常态。这就是隐蔽战线同志们经常干的事情。
2015-09-28 21:38:47 回复
做一个好用顶用的仪器太难了,时间长、投入大、开拓难、市场小。
主要还是需要积累,这是一个小批量多品种,定制为主的市场,没有工艺积累,材料积累,几乎生存不了。
2015-09-28 21:36:20 回复
忙总你怎么什么都懂。。。我工科毕业的都不认识的仪器有一堆。。。
只要在企业干过,不想知道点皮毛都不行。
2015-09-29 13:22:20 回复
前瞻vs.当下
2015-09-29 13:01:01
忙总,好: 我看您的书,看您的介绍各个行业-仪器,零售,机械, 军工等,都非常详尽。而且把握住各个产业内公司竞争的中心点。
想请问下, 如何才能够对一个行业的脉搏和实质把握清楚呢?比如这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产业间的差异是什么; 我们国家此产业在全球的位置。 谢谢
其实没什么诀窍,也没什么天才,都是努力学习的结果,例如我管理复合材料企业,我能把美军的四大本复合材料手册看一遍(这个估计大多数复合材料专业的学生未必看过),把17卷本的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看一遍。管理航空公司,我能把天津民航学院部分与计划财务运营有关的专业的教材看一遍。再看看国外的教材,再看看相关经验教训,如此而已。
我基本属于比较笨的人,为了吃一个鸡蛋,可以建一个养鸡场,管理机械企业,我就看机械系的教材,管理硅酸盐工业,我就看化工系的教材。
笨鸟先飞。需要什么学习什么,不需要,不学习。例如电子工业我就不熟悉。
2015-09-29 13:28:41 回复
看国内每年的机器人比赛,就可以看出民用仪器仪表(特别是传感器)上的进步速度。其实还是慢。
传感器进步本质是材料工业进步,自从老朱撤销仪器仪表工业部后,我们这方面就完全投降了,当年的传感器材料研究项目全部下马,相关人员中的精华,全部进入外资企业。
2015-09-29 13:21:06 回复
前瞻vs.当下
2015-09-29 13:40:19
忙总,好: 您客气了。您的记忆力不是一般的厉害。那么多的术语分支数字都记得很清楚!而且抓住事情的根本的能力也很强。
有您在前面指路(把路都趟过一遍),证明了这个学习方式就是有效有用的。而且愿意和我们分享。 好的,我也好好把各个行业如此一般琢磨琢磨。 (P.S. 我才是只笨鸟。不过也相信学习做事没有捷径。 )
其实记忆力好不好,跟心静不静有关,心静,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事半功倍,效果就好。
心静,就需要抛开乱七八糟的想法,只专注于喜欢的事情上,我喜欢管理,所以我能专注。我很少在做事情时有乱七八糟想法,就是专心把眼前事情做好,不会一边上班,一边想股票市场如何,房价如何,或者官位如何等等,有这些想法的人,记忆力会非常差,因为所有输入信息都会被清零。因为对钱,对房子,对位子的担心和恐惧,会让人智商降到零。
其实这些东西你担心也没有用,股市是别人操纵的,你赚钱不赚钱,完全与你无关,看操纵的人今天准备杀那一群羊或者放放等毛长长;房价是政府控制的,政府土地不降价,房价是不可能降的,你担心也无用。股市剪上半辈子羊毛,房子剪下半辈子羊毛,反正都是光板羊,有什么好担心的?至于位子,根本不在控制范围内,羊毛出在狗身上,C出成果,但是奖励A,提拔B是常态。
所以唯一能够自己掌握的是做事情愉快的心情,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这玩意没人能够偷去。
当做成一件事情,就是一件事情,也不算来人世间走走。至于其他,不在控制范围内的事情,只好听天由命。
有的人喜欢奋争自己该得的东西,很好,在目前体制下,那就必须站队,必须同流合污,必须出卖尊严。可是卖尊严,不是每个人都下得去手的,我就下不去手。
2015-09-29 13:52:04 回复
查了一下,看来忙总把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和苏联仪器仪表工业部在记忆上混在一起了。老朱撤消了机械工业部,搞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面就有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这行的确是外企的天下,需求小的行业方向,这些人才只有在里面混着;需求大的行业方向, 有不少人出来单干,比如医疗,行业链条本质上还是依赖外企的。
其实没错,因为仪器仪表企业一直把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叫部,以前总局似乎好像就是部改过来的,与苏联体制一样。
2015-09-29 15:24:28 回复
忙总的瞬时连续记忆力很厉害,是先天还是后天有意识加强的?我的记忆力自从出现电脑(互联网)这玩意后,变成记关键词能力大幅上升,死记连续大段的东西能力下降的趋势。我回忆,这倒是后天有意识加强的。
先天的。
2015-09-29 15:22:47 回复
哎,我做工厂信息系统,下位的采集器或者各类仪器都是西门子、罗克韦尔、ABB、梅特勒这种,然后三菱、再然后一堆台湾的,我国这块为何不行呢,是因为瓦森那协定这类限制吗
不是,是没基础研究和工艺积累,做不了。
当年取消仪器仪表总局是老朱短视,他不知道仪器仪表其实是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基础,这是工业体系的眼睛,耳朵和鼻子。
当时他的想法是我们做亏损,就不要了,买日本人,德国人和美国人的。
2015-09-29 15:29:14 回复
以法国电力(EDF)为参照系,我国电网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在以电网调度为龙头的技术+组织控制,法电的先进性在于基于强大传感器水平的少人乃至无人管理及设备全寿命周期控制。现阶段电网就是顺应改革,向法电学习。
不知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有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有没有什么长期的规划?如果用钱砸的话,不知得多长时间才能赶上来?
现在如果有足够钱,50年大概可以培养出自己的研发体系和人才。我们断代了,得从本科生开始培养。
2015-10-01 12:17:57 回复
老朱得再减一分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时没钱才导致的短视行为?
不完全是没钱,还是政绩观,他先夸出海口,要精简部委,没办法,只好一刀切。不过有的后来又借尸还魂了。不过仪器仪表搞得比较彻底,连骨头都没剩下。
2015-10-01 12:16:57 回复
ludwigwa
2015-09-29 16:07:06
先天记忆力不好有什么办法补救吗?我只有在可以依靠悟性和逻辑的时候才有记忆优势,可是很多事情无理可言,那叫痛苦啊,看再多也记不住。
没办法,只能勤能补拙。
2015-10-01 12:15:20 回复
jeckforlete
2015-09-29 19:38:44
日本人知道他的器件要用在空空导弹上,还得出口。
这是为什么?
稀土,重型稀土(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等),中国无可替代,轻稀土只能用于一些民用和中低端产品,重型稀土则被重点用于军工及高尖端产品领域。日本仪器仪表和电子器件,没中国重型稀土不行。
2015-10-01 12:12:02 回复
sunny2014
2015-09-29 21:42:40
Phytium,中文名飞腾,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年轻CPU研发企业。然而光是从公司名称和所在地——广州,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家企业的真实身份。飞腾公司是中国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处理器研究团队建立的企业,而国防科大在IT界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就是天河2A超级计算机——连续五届夺得世界超算排行榜性能冠军。天河2A的部分芯片采用了国防科大自主开发的Sparc指令集CPU,飞腾1500。显然,飞腾公司的名称就是取自这款产品。公司选址在广州也是为了靠近广州超级计算中心,也就是天河2A的所在地。
Hotchips 2015大会上,飞腾公司介绍了他们的”火星”,一颗兼容ARMv8指令集,四发射乱序执行,拥有多达64个核心,主频达到2GHZ的服务器CPU。
在标准测试集Spec 2006中,”火星”的多核整数分数高达672,浮点分数585。相比之下,Intel目前最强的处理器Xeon E7-8890v3和Xeon E5-2699v3的整数、浮点成绩分别是680和460,"火星”的性能足以与它们媲美。
sunny2014
2015-09-29 21:51:56
忙总能否介绍一下国产CPU的情况?目前 国内的搞cpu的企业 包括 intel的X86、MIPS、IBM的Power 、ARM 及SPARC都有了, 忙总认为哪一个方向是最有希望的 ?
抱歉,从没接触过这个行业。
2015-10-01 12:01:39 回复
infinity
2015-09-30 00:41:15
其他的管理不同行业企业的经理人也是这种方法吗?
不知道别人怎么弄,不过我想学习能力对所有人来讲都是第一位的。刘华清就说过,让他去海军,他第一要求就是去苏联学习(他是我们高级将领中,能够看懂海图的唯一一个)。
2015-10-01 11:58:09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9-30 07:19:34
忙总,你个人有过缺钱的时候吗?跟公家的事没有关系,就是那阵儿缺钱养活一家老小
当然,差点饿死了。
2015-10-01 11:55:54 回复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能国产,即使比不上国外同类产品,从国外采购的时候也会大幅降价。
所以即使要买国外的,也绝对不能自己不做。
仪器仪表行业没国家补贴(类似军品),根本生存不下去,需求小,成本高,研发要求储备多,没政策扶持,没戏。就算是央企,也活不下来,例如中国最大的仪器仪表集团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现在主要收入来源也不是仪器仪表,而是靠收购的霍尼韦尔蓝宝石项目和led项目,他们可是中国最大的核仪器仪表和航天仪器仪表生产企业。
2015-10-01 11:49:25 回复
CleanRobot.A
2015-10-01 02:17:42
忙总,您能否帮我问问西西河上的茶花坪,可不可以让我把他发表在西西河,与你有关的几个帖子转到豆瓣小组里来? 这样方便大家查阅。
应该没问题。现在也不太好找了人了,这几年变化太大。
2015-10-01 11:33:14 回复
说一个医疗仪器方面的,上海联影,这家公司前两年大量吸收了国内外很多人才,现在已经搞出了高端医疗影像仪器,包括X射线成像(DR),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分子影像(MI)。这说明我们已经在这仪器方面开始追赶西方,不想受制于人了。
医疗仪器不是大头,进口的仪器仪表几个大头并不包括医疗仪器。我们进口仪器仪表大头自然第一是军工,第二是化工,第三是电力和电网,第四是冶金,第五是核技术,然后才是各种电子、机械和轻工业生产线等等。一个大型制造业项目,仪器仪表进口额占总投资的比例是很大的,例如某一个央企的一个化工装置,仪器仪表占其投资接近30%,这种项目投资都在几百亿人民币。
2015-10-01 17:58:55 回复
感谢忙总的解答,一直以为发动机领域是最惨的了,也知道发动机用了20多年才赶上来(还是看忙总在易经《蹇卦》中的介绍),没想到还有比发动机更惨的行业。希望忙总能聊聊自己知道的我国比发动机还落后的领域,让我看看眼。
材料工业里面的各种复合材料的军品级产品(民品级差距不大),其中军品级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差距更大,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要用在ws10里面,我们也是最近才过关;液压件,包括高压泵和阀门;精密齿轮;精密轴承;高端数控系统等等都比涡扇发动机与美国(或德国)的差距大。
本来我想详细介绍复合材料工业的,后来发现无法避免不泄密,只好算了。
2015-10-01 17:52:26 回复
是啊,要追赶的东西太多了,但是现在人才断档太严重了,能踏踏实实沉下心来研究的人太少了,大家都去赌股市、房地产、互联网+了。。。有时候在机械专业论坛里,讨论的深度下降非常快,也很少有人有讨论的热情了。。。不知道我们这么大个国家,没有了工业,未来怎么办,难道学阿根廷去。。。了解过印度人怎么拼命把印度理工办好,看过他们的课程和教材,在工作中也跟有些三哥打过交道,我们大多数人的深度都是有差距的,想想这也是十多亿人的国家,不像德国等只有几千万,这是踏踏实实未来要来抢饭碗的。。。不过这些不是自己能想的,只能自己踏踏实实努力,连滚带爬向前跑,可能的情况下鼓励周围的人一起努力,大潮要来了
很多中国人老实瞧不起印度人,有点当年欧美日瞧不起中国人的劲头,真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印度人口基数大,优秀人才的绝对值比小国多得多,美国世界500强企业中,15%的CEO是外国人,其中印度人超过英国人,名列第一,有10个,英国人9个,中国人一个没有。
印度的长项是理论,这点比我们还强,而且极端乐观,自己人又抱团。中国人相反,越杰出的人,越喜欢窝里斗。
印度肯定是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之一。
2015-10-03 12:07:19 回复
原来我们学校还有个仪器仪表专业,9x年左右的时候就慢慢变味,一心往电子上面靠,2000以后连系名称都想方设法的改,把仪器去掉,把电子加上;也是就业形势逼得,学校也算是与时俱进,我想怪不得学校;只可惜系残存的两三个对仪器还算有经验和心得的老师连研究生都带不到,仪器方面没几年就断了香火了,现在想恢复做仪器即使有心也没力了;这个也算是仪器大溃败的一个注脚吧
在这点上,我们不如德国和日本,他们政府赞助这些制造业基础专业,每年都有政府基金拨款。
我们是把计划经济当成魔鬼删除,但是有没有补充机制,老想梦想资本家流着道德的血液,不那么急功近利,搞点基础建设。可是我们体制导致资本家都没与安全感,不知道哪天又来一次公私合营,直接把财富没收了,所以情愿套现,随时走人,不愿意投资长线。我认识的一些所谓靠新技术研发赚到钱的人,都是这个心态,更别提投机商了。
2015-10-04 21:48:58 回复
很多进口仪器仪表都是高官关系买办,这样是否也是猪为了自身利益而拉拢同盟呢?
这个很难说,没证据。
2015-10-06 13:13:26 回复
一点看法:现阶段国内电网企业的差距在于设备的可靠性(这个在逐步改善,主网好些,配网够呛)、日常维护水平、自动化程度(主要是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两家电网都在搞,但其中一家还是新瓶装旧酒。这些的背后关键还是在于国内电网企业潜意思的认识还是把自己当作政府来运作(主要是企业的负责人和中层),要成绩要短期出效果,使得有些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去法电参观学习交流的不少,只是实际能做到什么就不好说了
国家电网不了解。就南方电网来说,很多新设备投运前都要通过特殊方法作假来处理才达到投运的标准,就这样的设备质量,谈全生命周期管理,我个人觉得很违和
听说我国在一次设备上还差距很大,二次设备算是世界先进水平是吗?
但是看了忙总的介绍,我估计很多一次设备的全国产化很难了,毕竟液压,气压,温度表什么的都要依赖进口。比如主变压器的调压开关和绕组温度计,油温度计,都是德国mr的。国内还没见过这类型产品。
胡说八道。你问忙总,上海华明和遵义那个老厂啥关系?生产什么?
上海华明主要从事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和无励磁分接开关以及其他输变电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其产品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安全运行,成为电力系统、工业用户和重点工程主要选择的分接开关产品之一。近年来,上海华明有载分接开关产销量稳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华明集团借壳法因数控上市,实际控制人为肖日明、肖毅、肖申父子三人。
上海华明的实际控制人,持有上海华明55%股权的肖日明,曾是遵义长征电器的核心技术人员;上海华明副总经理蔡玲玲曾在长征电器一厂任党委书记,长征电器一厂负责生产有载分接开关;上海华明还有近40名员工以前供职于长征电器,涉及到主要技术、管理、市场推广、生产人员。
高压有载分接开关虽是大型变压器的必备部件,70年代中国不能生产,核心技术掌握在德国莱茵豪森厂。1981年,国家决定购买莱茵厂的技术,随后,肖日明率先被派到德国培训;国家出资175万美元、长征电器自己筹资516万元人民币购买莱茵厂的核心技术图纸,长征电器厂获得了独家使用此技术在中国大陆生产高压有载开关的权利。
后来肖日明离开长征电器,当时他任长征电器厂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一职。1999年,他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华明,持有55%的股份。开始生产高压有载分接开关。
所以上海华明和遵义长征电器有着相同的技术来源。
1995年的时候,长征电器还在此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现在上海华明基本独霸市场,长征电器举步维艰。长征电器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为上海华明的1/4,两家合计的总市场占有率为9成以上,而此产品的毛利润高达50%。
遵义长征电器认为,肖日明的公司抢占了长征电器的市场份额,原因是他带走了遵义长征电器生产高压有载分接开关的核心技术,这几年两家一直在诉讼扯皮不断。
2015-10-08 09:30:16 回复
未来不是梦
2015-10-10 15:20:28
忙总,请教您个问题:目前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您感觉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如何发展演绎?前一阵提的高职改革好像也悄无声息了。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名从业者,生源素质与师资素质实在是糟糕,不知国家有没有长期规划,没有高素质劳动者,制造业持续发展感觉不太乐观,很迷惑。
这个应该暂时还没戏,只有制造业收入上去了,职业教育才会有吸引力。如果工程师的工资还是不如发廊师傅,国家再怎么声嘶力竭都是没戏的。
2015-10-11 17:44:01 回复
国家能通过政策扭转制造业薪酬水平吗?
不能,薪酬水平由制造业的附加值决定,一般制造业薪酬占毛利的8%--12%,超过企业就要亏损。
2015-10-12 09:33:03 回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定位就是中低端产品的全球工厂,以后高端搞起来了也只能靠军工和部分高端产品来实现销售。这部分高端产能对应的高薪工程师人数也就1000万?那以后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一个是靠高端产能,更大一部分是工程师人数自然缩减(人口减少+工科生减少)来实现了?
谁说的,我们制造业正在向中高端前进。
2015-10-12 11:19:32 回复
就算以后做到高端了,把德国人工人的饭碗都抢了。但是我们的人口数量太多,不可能所有工程师都在做高端产品吧,最多高端占1/4,剩下3/4的还是中端的
目前中端我们如果不是自相残杀,打价格战,其实毛利也很可观,也在40%左右(少的30%,多的50%),不像现在平均毛利20%左右。如果毛利40%,给大家增加一倍工资毫无压力。
2015-10-12 11:41:50 回复
dflqzk
2015-10-12 13:54:32
忙总如何评价当前盐化工行业,盐生产企业与食用盐流通企业发展。
不了解这个行业。
2015-10-15 14:20:49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5-10-12 18:11:59
要是能整合起来,提高产业集中度会好些。不过又面临诸侯经济的问题。
南北车为什么会合并,因为他们自相残杀到可耻的地步。
2015-10-12 18:34:57 回复
slyypp
2015-10-12 23:54:57
这种国企人自己拉出去整一摊儿,最后干翻老国企的例子比比皆是。请问忙师,对于此类情况,国企有何应变之策?
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诸侯经济下就是渣,例如长征电器与上海华明的诉讼,其实事实清楚,华明自己就承认是从长征电器偷的图纸,可是遵义市委书记只是副部级,干不过上海市委书记副国级,所以法院没人敢判,只能调解:上海给遵义一点经济补偿。
这就是中国现实。
所以目前没办法,看谁的背景大。
2015-10-13 12:53:46 回复
laftodeath
2015-10-13 12:05:24
说到这个,想到了美帝。私立学校开的专业比如经管、医学、法学特别多,来钱。然而维持整个社会必要运转的不来钱的基础研究大量的都在公立学校,靠政府基金养着,绝不会弄出什么市场化来……
老朱把办学变成盈利项目,至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再扭转已经非常困难了,除非来一次革命。
2015-10-13 12:31:16 回复
忙总这么说来,想起一个典故:在中国,市长、市委书记可以从副处级(县级市)到副国级(直辖市)。都是叫市长,嘿嘿
我以前说过,中国最大的是小组长,例如现在最高就是N个小组长。
2015-10-13 16:07:08 回复
dioxin
2015-10-13 14:06:55
看来华明选址上海很有战略眼光。
遵义长征电器本来就是上海企业内迁的三线企业,全部都是上海人。他们不回上海回那里。
2015-10-13 16:08:02 回复
T-bone
2015-10-13 14:24:55
个人感觉医疗和大学是绝对不能以盈利为导向的,可恰恰在天朝这两个领域都是盈利为导向的。请教忙总,教育领域的这个现状短期内有无可能改观,上任总经理一直提的教育支出要占GDP4%何时才能实现呢
我以前说过所有政府,包括美国政府,都有四大责任;安全消费环境,公平教育机会,充分就业市场,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我们政府全部在老朱手里推出去不管了,美其名曰市场化,其实市场化国家都承担这些责任的。我们唯一没推出去的是收税和收费,这个比市场化国家不差。
2015-10-13 16:13:45 回复
那您觉得政府还有希望重新承担起来吗?
至少目前总经理没想过这事情,他目前还在市场化道路上狂奔(其实他们的所谓市场化,就是政府只收钱,不办事,不管事的市场化,与西方市场化概念南辕北撤)。
其实这种市场化,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那就是北洋军阀时代。
2015-10-13 16:54:30 回复
可以说目前的总经理及智囊只了解西方经济的皮毛?
其实也不是皮毛,他们就是不想承担责任。经过文革一代人,责任感比上一代人差很远很远。其实总经理在河南时,就是这个样子,只是不好多说,他的例子我知道不少。
2015-10-13 17:09:03 回复
华明值得上海市委书记出马吗。
当年陈良宇是比较护犊子的。打个招呼很容易,尤其是秘书打招呼。
2015-10-14 12:30:19 回复
T-bone
2015-10-14 13:52:04
总经理在豫当家时,我还在郑州上初中。听父辈讲,总经理在民间的口碑尚可,任上扶持、建立了一大批企业(三全、思念、宇通、许继、洛阳玻璃等)。前一段总经理回河南考察,当地媒体还大肆报道,省委书记陪其参观郑东新区和新郑机场,好不热闹。如果有可能,忙总能否讲讲总经理在豫的一二事。
不能讲,讲这个网站就保不住。
2015-10-15 14:14:53 回复
可以请教芒总现在啦啦队的心理阴影面积?这位总经理真算是精英淘汰的一个典型。
现在真没法说了,大家都只好参加救火,说什么都没有用。
2015-10-15 13:51:21 回复
记得之前忙总对这届班子挺期待的,还说他身边的助手都很不错(原话好像是这样的吧),现在感觉挺失望的
我对老王那批人期待,但是后来换马了,老王准备的人马基本全部被冷冻。
2015-10-15 13:37:33 回复
忙总,请问现在国家重点投入的重点专项会不会也出现出成果的研究员带着成果自立门户?还是说这些都比较高大上,凭一己之力玩不转?
不可能,因为没人能够离开国家搞大项目,民营企业也不行。
2016-09-30 11:02:01 回复
忙总,如果需要高稳定性转台,也就是转速在20~50转/秒的转台,在哪里可以生产?
看你们能够接受的价格,如果没有价格限制,国产的有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的,如果要便宜,在浙江找找。
2017-01-19 12:08:11 回复
对仪器专项很多申请成功的项目,科技部采用“后投资”策略。项目中期前,科技部投入项目资金5%;企业自筹40~50%。如果中期评估通过,科技部投入45~50%。这种策略对参研单位要求很高,资金要有保障。有很多单位的自筹是真真假假,甚至假的居多。
现在这个体制有问题,还是应该有两弹一星这种国家战略项目牵引,立军令状,搞不出来进去吃牢饭(50年代因为大型项目延迟承担责任,导致坐牢惩罚的人不少),这样才不会造假,谁愿意拿坐牢后果去造假。现在造假几乎没成本,趋利避害,为什么不造假?
2017-02-27 12:52:20 回复
du_yi_long
2017-02-27 15:58:50
这些天我仔细看了几遍忙总介绍,感觉这个行业有意思,有搞头。
我学电子出身,经常接触万用表,示波器,频谱仪,逻辑分析仪等这样的仪器。一直对便携仪器很热衷,淘宝上没事就搜一些新的仪器,很多挺有意思的。有个便携逻辑分析仪,火柴盒大小,配合国外一个软件很好用,抓出波形能迅速给出通讯模式,波特率,数据等信息,能储存能比较,任意放大缩小调整相位,只用鼠标,比仪器好用的多。
用现在的流行概念包装一下,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智能仪器仪表。
电笔,万用表等小数据仪器,其实加个蓝牙连接手机就能实现智能化。
示波器,频谱仪,逻辑分析仪,普通级别的,可以通过WIFI连接手机也能实现智能化。
手机APP实现数据显示,数据保存,数据分析,模式切换等功能,可以轻松实现触摸,语音,摄像头手势控制,根本不需要仪器上无数按钮按键。
采集后的数据,可以通过云端大数据来自动分析协议,定位故障等等。
高端仪器没戏,中低端仪器我觉的有可能。
仪器仪表其实技术先进性不是最主要的,只要指标合格,够用就行,这的核心问题主要是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寿命,以及售后服务和升级体系维护。
仪器仪表这个行业,与医疗设备类似,全寿命使用成本大大大于初始采购成本。所以没有售后服务和升级维护体系,基本很难赚到钱来覆盖研发成本。所以这个行业门槛极高,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其实不是没产品,而是在市场上生存不下去,因为维护一个售后服务体系和升级服务体系,需要时间和钱来堆,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具备这个能力。
2017-03-02 13:04:57 回复
我是荷兰猪
2017-03-01 15:30:49
感觉搞不出来就坐牢也太严厉了,一是很多科研东西的确有不确定性,二是现在人的思想也跟以前不一样了,真要这么搞估计也没几个人愿意做了。不过的确是应该严打造假,比如项目延迟,直接就地免职发小兵的工作;项目造假,开除公职,再罚没一笔,估计就没人愿意这么干了吧。
现在大多数项目研发人员都没有公职,随时准备跑路,根本无法惩罚。例如某买国外芯片打磨冒充自己做的,怎么惩罚,人家持洋大人护照。
2017-03-02 12:43:41 回复
winternight39
2017-03-02 14:38:58
其实还是激励问题吧?不市场化,激励机制就不容易合理化吧?
市场化不是万应灵药,日本够市场化吧,近10年也基本一个熊样,技术研发彻底滑坡,整个日本技术研发体系基本瓦解了。
2017-03-06 09:25:40 回复
忙总对仪器发展的了解肯定比我全面的多。上面我说了不成功的项目。其实,也有比较成功的仪器项目。有的单位产品已经可以用于工业部门。尽管无论功能、性能和国外产品还有差距,但是确实是有用的产品。这种单位的特点是:1. 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包括技术和业内地位的积累;2. 有较好的传承。老一辈为后辈打下基础,为后辈提供平台;3. 项目负责人真正懂技术,能够把握大方向;4. 由于有地位和资金,可以不必过分顾及文章等要求。真正做成产品的东西发文章的可能性并不大。
欧美企业把先进仪器仪表是当成产品来做,我们是当成样品来做,这就是区别。
2017-03-06 09:21:50 回复
日本的研发体系为什么也瓦解了呢?
从现在我们掌握情报看,三个原因:
第一个日本被美国战略误导(这个是美国朝野、政、学、研、企业和媒体一起发力,吹捧,误导,鼓励,无所不用其极,例如模拟高清,模拟高速通信,第五代计算机等等的失败,浪费了10年时间,导致追不上了),导致日本没能搭上信息产业数字化和网络化这班车,导致日本现在传统制造业想升级改造(例如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必须依靠美国技术和专利,受人控制,不断被压缩生存空间,现在面临困境的东芝,索尼,日立和三菱等等都是这个情况,而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求不高的汽车等行业影响较小;
第二个是被美国掌握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专利和技术门槛限制,日本产业升级的成本大幅增加,进入其他市场受美国限制,无法覆盖研发成本,入不敷出,慢慢无法积累足够基础技术储备,被拉开;
第三是被美国巧取豪夺,甚至盗窃,甚至抢劫了不少技术和诀窍(例如在材料工业),然后反过来限制日本产品市场准入。
中国是大国中,唯一没有受到美国这种打压影响的国家,1因为我们自己市场足够大,不让我进,我国内自己养大,例如华为。而且我们也不太管美国所谓自主产权霸权,想用就用,你美国人还真敢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设备上查专利或侵权?
第二个
2017-03-06 12:26:57 回复
du_yi_long
2017-03-07 00:05:34
可能也有社会原因,我有个徒弟在上海sony公司做过电视机控制软件,大白天公司厚窗帘开大灯,说是怕泄密,被人从窗口看见。算法设计日本人搞的,没人敢提意见,也不许提。再烂也没人管。他叫我买液晶电视别买sony的。
我个人觉得日本社会严密组织可能不太适合大型软件行业,软件行业不可能由一个设计师带领一级一级不动脑子只会执行的人干出来。局部的算法优化还要靠人的主动性。
大型软件搞的好的,美国人,中国人多,可能跟天生比较平等有关,没那么多跟技术无关等级化社会偏见干扰。早期8位机的时候,程序小的时候,小日本游戏软件做的非常好。
不是社会原因,日本人就对美国人开放。
2017-03-08 11:24:53 回复
sunny2014
2017-03-08 09:27:36
芒总 说说萨德的事情吧 希望能听听您的高见
劫材而已。
2017-03-08 11:58:53 回复
现在三菱电机的研发中心副主任是中国人,原来上海交大毕业,90年代就去日本了,现在应该已经入籍,据说是三菱电机研发中心唯一的华人,但是日本人对他还是严防死守,据说发那科直接对三菱电机说不允许此人做研发中心主任,于是虽然功劳很大只能一直当副主任
现在国内搞复合材料内螺纹管最好的人才也是从三菱研发中心副主任位置上回国的。据他讲,往事不堪回首,小日本做事情太龌龊。
2017-03-10 09:55:00 回复
忙师,满世界都在讨论萨得、北朝、南朝。想知道最近这十年,对半岛的策略是否出了大错,或者整体还是令人满意的?
这个地方我们从来影响力很小,我参加过援助朝鲜的项目(一个玻璃厂),当时情况是,我们求朝鲜接受援助,生怕人家不要,生怕人家生气。每次需要他们异动一下,都是需要花大价钱的。这家不是我们的狗,从来不是,只是一个花钱雇佣的打手,而且经常还爱理不理我们。
这就是现实,我们无法离开这个南朝鲜一直是二五仔,只是我们试图缓冲压力的一个棋子,从来没指望他们与我们一条心。
现在情况其实很正常。
萨德不过是我们在叙利亚投入太多,美国人新开的一个劫而已。我们在叙利亚,有点相当于当年抗美援朝时苏联的角色,只是规模小一点而已。钱,弹药,都是我们给普京的。
2017-03-15 11:48:10 回复
忙总这是围棋术语啊。打劫:,一方制造事端,和另一方讨价还价的行为。
劫材:可以用来做价格谈判的筹码。
打劫就是拿刀子往对方身上软肋捅,谁先倒下,谁输。
我们三大软肋:台湾,南海,朝鲜。美国三大软肋:欧洲,中东,朝鲜。
现在我们明显弱势,不过正在扭转,台湾作为劫材价值在下降,南海已经慢慢不能成为劫材。美国比我们着急。
2017-03-20 14:07:35 回复
一休哥们儿
2017-03-20 14:21:29
难道当初抗美援朝真的是被斯大林忽悠了,没捞到啥好处?
换来156项,中国工业化起步,这就是最大好处,值了。
2017-03-22 10:04:33 回复
stevezhouxj
2017-03-22 11:58:40
忙总,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冒昧问下,您觉得假如当初主席真没顶住党内反对压力,放弃了抗美援朝,是否苏联就不可能无偿援助我们156项工业体系了?
没抗美援朝,东北就是苏联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
2017-03-23 11:0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