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关于唯物唯心的一点讨论

wxmang

2015-09-06 11:15:33





我把前几天讨论进行一个总结。

唯物唯心的传统定义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精神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客观物质世界离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离开了人类意识,世界存在便无意义,最著名的命题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黑格尔的: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等。所以唯物和唯心的本质区别其实是对人的精神和意志作用的不同认识。

但是上述命题并没有经过证伪,不过是一些公理假设或直觉判断。实际上现在我们知道上述命题并不能完全成立,唯心的命题不能完全成立,已经是常识,但是唯物的命题不能完全成立,是最近科学进步才证明的。

现代复杂系统理论有如下观点:

1、一个复杂非线性系统,当依赖系统外在输入资源、能量和信息来维持系统状态,系统秩序和系统稳定时(也即是耗散结构),就存在远离平衡态情况,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时,外在输入的资源、能量和信息的扰动,就可能导致系统出现突变。

2、系统突变,有两种可能:跃迁或崩溃。

系统跃迁是指系统结构更为有序,系统效率更为高效,系统状态更为稳定。系统跃迁到更高级的状态后,需要更多的资源、能量和信息来支撑其稳定和运转。一旦支撑的资源、能量和信息不足,就会出现系统瓦解现象,产生混乱。

系统崩溃是指系统结构瓦解,系统结构下降到更低一个层级,系统效率更低,系统结构更为无序,系统状态更不稳定。系统结构发生瓦解后,待积累充分的资源、能量和信息后,存在通过突变发生跃迁的可能。

上述发生突变的可能是完全无法定量描述和预测的,是一种不确定的,无因果关系的非线性涌现。

如果把上述突变产生的不确定性规则当成一种意识的集合,那么就出现了意识在物质决定边界外的情况,也即物质并不能决定全部意识。这个原理跟哥德尔证明公理逻辑系统不完备是一致的(哥德尔证明:任何一个形式系统,只要包括了简单的初等数论描述,而且是自洽的,它必定包含某些系统内所允许的方法既不能证明真也不能证伪的命题)。

这也就是说:确定性原因并不能总是带来确定性的结果。这个观点的简单有力的论证是生态学里面的逻辑斯蒂模型模型会产生混沌现象。

把逻辑斯蒂模型改为离散模型,给定一些观察到的或实验得到的变量(如捕食者个数、气候的恶劣性、食物的可获性等等), 用Pn表示n代后该物种极限数目的百分比, Pn+1=kP(1-Pn)(其中k是依赖于生态条件的常数,“n+1”是脚标)就可以用于在给定Po,k条件下,预报群体数的长期性态。

如果将常数k处理成可变的参数k,则当k值增大到一定值后, 很容易在计算机上发现逻辑斯蒂模型所构成的动力系统就进入混沌状态。

混沌(Chaos)在数学上定义是:确定性系统产生的一种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性的回复性非周期运动。

简单说就是:聚散有法,周行而不殆,回复而不闭。意思是说混沌轨道的运动完全受规律支配,但相空间中轨道运动不会中止,在有限空间中永远运动着,不相交也不闭合。混沌产生过程是一个自反馈系统,出来的东西会回去经过变换再出来,循环往复,没完没了,任何初始值的微小差别都会按指数放大,因此导致系统内在地不可长期预测。

也即混沌是一种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不可预测这点,有点像随机运动,但是混沌是可以用一个动力学方程确定的,所以不完全是不可了解的。 一般说来如果一个没有内在随机性的模型仍然具有貌似随机的行为,就可以称这个系统是混沌的。

混沌不可预测原因是系统运动非线性反馈产生的结构不稳定。

数学上也发现,一般的非线性系统,因为受到外部输入能量或物质的扰动(数学描述是无限小的初值变动和微绕),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状态时,就会导致系统状态(运动轨迹)产生突变,也即使系统彻底偏离原来的演化方向,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瓦解或跃迁。

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

非线性系统产生混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初始条件高度敏感性(在一个系统中,两个几乎完全一致的状态经过充分长时间后会变得毫无一致,这种系统被称为敏感地依赖于初始条件,直观说法就是系统对初始环境或政策高度敏感,例如我们的股市,楼市都是这种系统);二是临界水平(远离系统平衡态,直观说法就是系统已经进入不稳定阶段,稍微风吹草动,就要大起大落),这是混沌发生的必要条件;三是分形维(以非整数维形式充填空间,直观解释可以看成复杂无规则的系统运行状态,金融市场具有这个特点。

显然上述结论证明了唯物主义的公理假设并不成立:物质并不能完全决定意识,也即从确定性出发,并不能总是得到确定性结果。

老马是唯物主义集大成者,他的所有推断都是基于确定性的前提,一定有确定性的结果的假设。

他的假设用到人类社会,本质就是把人当成理性人和逻辑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符合理性和逻辑的,也即有因必有果。

也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意志力量,人类理性都是可以把握的,是可以用逻辑来分析和预测的,所以结果也是确定性的,所以理有固然,事有必至。所以才有资本主义一定灭亡这类确定性论断。

他认为个体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力量人类理性可以把握,所以他不承认人的精神超越性和意志决定性,认为人是可以用逻辑规则界定且分析的,根据这种假设,老马搞出了人类终极社会形态:假设一个理性人群的行为是可以逻辑分析的,有严格因果关系,所以资本主义由于其财富分配不均衡,必然导致瓦解,最后必然灭亡,最后必然是平均分配财富的社会形态,GC主义。

其实人不是理性的(这个在赫伯特西蒙的《管理行为》中,就明确论证了人类的非理性,最多只能假设有限理性),不是逻辑可以包含的,个体的人也许可以逻辑分析,但是一个群体,一个社会,叠加的人的行为,在精神和意志作用下,会出现涌现和突变,这不是一个确定性逻辑模型可以解释的,就像确定性的逻辑斯蒂方程不能解释出现混沌的结果一样。事实和科学都证明群体的人类精神力量和意志力量产生的后果人类无法用理性和逻辑把握,也就是人类社会变迁是存在突变和涌现的,所以结果不是完全可以预知的,也即理有固然,事无必致。所以什么资本主义灭亡这类确定性论断是不一定可以实现的。

这也是最近一百多年老马理论在现实世界到处碰壁的原因。

其实中国如果不在1980年代对其理论做实用主义改造,中国现行制度也早就灰飞烟灭了。而实用主义就是唯心的,承认精神价值和意志价值的。

陈公博在还是GCD员时,曾经对周佛海说过:老马这套不能信了,因为他的假设建立在人不是人的基础上。

我们用前面复杂系统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简单类比就得到,他的理论不可行的推论。

由于人类社会是典型的非线性开放系统,且存在明显的反馈过程,所以符合耗散结构的特点,而且在很多时候都远离平衡态(例如出现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等等),所以可以得到下述结论:

1、资本主义瓦解是不确定事件,也许瓦解,也许不瓦解。

2、就算是资本主义瓦解,也不一定会肯定进入GC主义,GC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系统发生突变后跃迁的n种可能中的一种,不是一个确定事件。

3、就算是跃迁进入GC主义,也需要更多的资源、能量和信息来支撑其稳定,一旦支撑条件不足,仍然会瓦解。所以GC主义并非人类社会形态的终极选择,也非稳定选择,更不是万寿无疆选择。

4、资本主义还存在系统结构瓦解后下降到更无序,更混乱的状态,在系统外来资源、能量和信息输入有限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更大。

所以我们无法在人类社会形态上有任何确定性答案。而产生这种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人类精神超越和绝对意志,当足够多的个人的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复杂系统特有的非线性反馈情况,这时逻辑的,分析的,理性的判断将全部失效。这种情况,在唯物主义看来,就是唯心论,不过现在不管是实验还是实际观察,都证明这种状态会出现。

科学分析,不能代入任何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当一个人证伪一个命题时,代入了好坏,大小,长短之类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那么这种证伪就毫无意义了。

带有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证伪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命题和结论。在政治家,传销者,或者宗教布道者中,经常采用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代替事实,代替证伪,他们实际上只有忽悠。

所以判断一种学问或知识是不是忽悠,就看证伪命题过程中,有没有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凡是有好坏,大小,长短之类单词的,都是忽悠。

科学的预测和忽悠不同,科学预测只有命题证伪。我个人认为老马的著作中情绪过于激烈,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随处可见,所以忽悠成分过高,不完全是命题证伪,所以只能当成类似传销或宗教这种性质的信仰知识而不是科学知识。

所以人类不应该把一种也许不存在的可能当成自己目标去追求。

不过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科学也不能覆盖人类全部状态和知识,也只是一部分,人类的精神超越和绝对意志,仍然在科学可以理解的范围外。

这种范围,只有靠人类的灵感或精神直觉才能理解一二。不承认这种超越境界存在,可能就是所谓唯物主义的本质特点。而这恰恰是理解人的非物质性特性的通道,唯物主义者自己把自己道路走绝了,所以理解不了任何形而上的东西。这就是唯物主义总是在人类思想史上是昙花一现的配角的原因。

所以世界上和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多数是唯心的,因为他们走得更远,深入问题更本质,发现人类特质更多,从人类理解自身角度来看,他们成就更大。

唯心的本质认为人是万灵之长,人不仅是动物,还是人,人与动物本质区别就是人有精神,人有能力超越纯粹的本能;人有意志,人能够在生死关头,违反趋利避害,适者生存的原则。换句话说: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有精神超越和绝对意志。由于这种精神超越和绝对意志的群体性存在和自组织,导致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都不一定存在严格的因果关系,甚至人类社会本质就是不确定性,所谓人类社会形态的逻辑上的确定性,不过是大尺度下的一个近似。




52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我想我们现在讨论的范畴限制在科学哲学范畴而不是神学范畴。

你说的”哲学和数学有点像,都是从一套定义和假设前提出发,遵循一定的方法论来构建一个抽象的理论世界,至于这个理论世界和现实是什么关系,是绝对不可能简单地用“证伪”这种“符合\不符合”来形容的,严格的来说,“理论能不能证伪现实”本身就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杜恒-奎因命题)。科学的逻辑不能套到哲学上,用“马克思主义没有被证伪”来指责马克思是不合适的。“

其实是假定马克思搞的是神学,神学的确是不需要证伪的,只有假设一个公理(例如上帝存在),就能推导出整个体系。

不过神学显然只跟信仰有关,与现实无关,更不能指导现实。今天的马列主义是指导现实的,不管是不是马克思原来本意(也许他老人家本来就是搞搞神学,没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现实是这套哲学在指导现实社会。既然要指导现实社会,就得符合现实社会的规则,这时权利义务的平等原则,不能说我可以指导现实俗务,但是你不能用现实逻辑来批评。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关于人是否是理性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你显然不了解行为心理学最近几十年的进展,人就是非理性的,这是行为心理学的成果。

至于下面这段话,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基于商品经济中资本家给工人的报酬必然不足以支付全部产品,这种模式必然伴随着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另一方面利润率的不断下滑会导致更大的危机,以利润为目标的生产方式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必然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否定自身。在这里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不是宏伟蓝图,而是基于一定逻辑前提和辩证法推导出来的一个结果“

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与你的前面的话矛盾,”科学的逻辑不能套到哲学上,用“马克思主义没有被证伪”来指责马克思是不合适的“,因为你就在使用证伪的工具;

第二,你不理解确定性前提不一定能够得出确定性结果,甚至可能得出不确定性结果的逻辑价值,这是对人类认识论起颠覆性作用的。马克思的确定性推断是 不可能成立的。

马克思的确有思想价值,的确是思想史上一个无法绕过的高峰,但是他的思想已经不具备指导现实的价值。

另外从逻辑角度看,马克思下面这段话仅仅只是一种信仰或假设,而不是必然结果:”共产主义是人的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2015-09-06 14:04:54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5-09-06 12:03:51
人确实是占有主体性。对于老马的理解我和忙总有些不同。当然,不能说我的理解就是老马的意思,也许只是我在老马那里捡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罢了。

不知道忙总对辩证法怎么看?这是西方唯心主义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绝技。
你大错特错,《易经》就是辩证法,而且比黑格尔精细高明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只能给《易经》当小学生。

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基础就是《易经》,所以是群经之首,《老子》、《庄子》、儒家主要的经典的基础都是《易经》,甚至《黄帝内经》、《孙子兵法》等等的基础也是《易经》。中国人错综复杂,盛衰往复的世界观,安命顺时,中庸之道的人生观,仁义道德,团结和谐的价值观的基础都是《易经》。
2015-09-06 12:19:16 回复
Simalingsimalin
2015-09-06 13:41:36
主席好像有一回(毛泽东年谱)把自己的思想浓缩为四个字:对立统一。
这就是辩证法。也就是《易经》的精髓。其实太极图就是对立统一的图形解释。
2015-09-06 13:48:12 回复
stanley
2015-09-06 14:11:31
忙总,我还有个困惑,能否指点一下。
就是做事方法
是纲举目张,抓主要矛盾;还是木桶理论,细节取胜。
这也是对立统一?
大处着眼,就是整体考虑,找重点;小处着手,就是流程克制,找细节。缺一不可,口水党的问题主要在缺乏细节控制能力上。执行力=计划(这个就是大局)+流程(这个就是细节)+组织(这个就是人心)。
2015-09-06 14:14:33 回复
officexp422
2015-09-06 14:43:16
既然芒总回应了,那我也说说自己的理解。

您说我对马克思的理解属于神学,而“神学显然只跟信仰有关,与现实无关,更不能指导现实”,但问题是任何理论都是有自己的假设前提的,当一套理论和预测的现实不符合的时候,可能是理论的设定有问题,也可能是假设有问题。比如流体力学中拿着层流的公式去解释湍流现象是必然要出问题的,这时候是湍流理论错了吗?我们知道其实是没有搞清楚层流和湍流的适用范围。实验室的问题比较简单,我们还比较好区分理论和假设前提,一旦脱离了实验室的环境,证伪就更加困难。正确的理论和假设前提应该推导出正确的结果,但是反过来当理论和现实不符合时,你很难说清楚道理是理论被证伪了还是理论的假设前提不符合。这就是证伪的不对称性,所以我个人是不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当我们拿着理论去指导现实的时候,很难说理论是否真的指导了现实,尤其是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的时候。
因此我对资本论的看法是:类似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样可以当做思维训练,但不能拿来套用现实。

关于人的理性,可能我说的不够明白。现实中人可能多种多样,资本家也有头脑发热给员工开高工资导致破产的,但是这类必然要现实逻辑被淘汰的人我们研究他干嘛?当我们讨论理性的时候,研究的对象并非是现实中的王经理,而是抽象出的符合某种特征的概念,心理学可以研究现实的客观存在的对象,但是却无法研究抽象出的某个层面,抽象的研究概念和对现实进行量化走的是两条路。

您提到的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我不认为自己在证伪,您可以把它当做我在计算机上模拟出的一个程序,这个程序的运行结果是必然崩溃。我去跟大家说这个程序是我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抽象的结果反映必然崩溃,要想让程序不崩溃必须得改变程序的运行模式。整个讨论都是在抽象的层面进行的,还原到现实和抽象的举例有多大谁都不好说。我没有拿他去证伪现实。
第二个问题,我不认为这里面有什么不确定的,因为这里面讨论的是抽象的概念。而对于这个抽象的概念来说,它的内涵也就是它的定义。你在定义中就告诉了我这么多的内容,我当然只能从这些内容中按照一定的逻辑法则推导出一定的结论。当我们讨论资本家时,是作为资本人格的化身;当我们讨论资本时,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异化出的异己力量;当我们讨论无产阶级时,是除了自身劳动力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而芒总您提到的不确定性更多的是现实的不确定性,是数量的不确定性。数量只有先被定性,确定了性质是什么才有讨论的意义。您可以说资本论中关于资本、劳动、劳动力的定义您不认可,您认为这里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重新定义,但那样只是用一套新的理论去替代旧的理论而谈不上对其的否定,要想否定只能从理论内部入手寻找内部的逻辑(比如一边说1+1=2,一边又说1+1=3,这就可以从内部进行否定),通过现实来证伪数学模型,到最后其实都是在讨论变量概念的内涵。

至于最后一句话,西哲和中哲除了带着“哲学”二字之外,没有任何共通之处。
看来你的确没有意识到确定性前提不一定能够得到确定性结果的认识论价值,所以不理解我说的老马推断是不一定可能存在的的逻辑基础。其实如果你知道哥德尔不完全定理,大概就能理解我得逻辑基础了。

另外,我用的逻辑是标准逻辑体系,不是神学的逻辑体系,也即不假设什么是不证自明的。这点可能与你的不同,你假设太多不证自明。

顺便说一句,哥德尔不完全定理,是现在逻辑学和哲学分析处理悖论的一个常用工具。
2015-09-06 14:53:50 回复
officexp422
2015-09-06 15:14:50
又重新看了一下芒总的原文,您的文章里面里面暗合了一个假设:世界是非线性系统,人类社会是非线性系统。可是有一点《资本论》并不是非线性系统啊,里面仅仅用了加减乘除,整个价值转型模型是用线性代数而不是微积分求解的。
你没看懂我的意思,看来你不是学理工科的,不理解规范的推理。
2015-09-08 11:23:01 回复
弗雷德的自由
2015-09-07 10:38:10
路过。“正确的理论和假设前提应该推导出正确的结果,”这句话应该是只适用于线性模型吧?我是做反演的,对于复杂非线性模型,用纯物理的正演模型仅经过公式变形,得到反演公式,还是那些参数,用同样的y值就得不到同样的x值。我是觉得理论和假设都没错,但是结果却未必正确。同样,我对人类社会是复杂非线性系统不存怀疑,所以我觉得正确的理论和前提假设也未必得到你期待的结果。
officexp422
2015-09-07 13:42:03
那句话是用来讨论“证伪的”,或者说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如果如你所说正确的理论和现实都不能推导出预期的结果,那么证伪也就失去了意义,整个科学的方法论就被否定掉了。

另外,对人类社会是否是“非线性复杂系统”,这种讨论其实意义不大,因为研究对象是什么系统是要由讨论的命题决定的。数学建模并不是追求完美的拟合,而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变量尽可能简单的模型以尽可能的反映现实世界的关系。也许人类社会确实是个非线性复杂系统,但是我们讨论的问题未必是非线性的。在政治经济学中,研究的对象就是抽象掉自然后的纯粹的人际关系中的生产关系,商品价值是由无差别人类劳动确定的,单位是无差别的劳动时间,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生产投入都可以用里昂惕夫逆矩阵来表示,整个价值转型模型的处理只用到了线性代数,没有用到微积分,是一个线性系统。
jeckforlete
2015-09-07 15:29:28
有个实验想必芒总听说过:聚集一批人每个人猜一个0-100的数,看谁猜的最接近所有你猜的数的平均值的一半。经过几轮之后结果就会收敛为0.玩这个游戏的关键就在于:第一,你要预期到最后的结果是0;第二,你要估计到周围人的愚蠢程度。你就可以让自己的结果最接近。

马克思的分析的价值就好像是你知道上面的游戏最后结果是0,你起码不会越猜越大,那叫逆历史潮流而动。但是指望按照马克思给的答案一步到位也是不对的,托洛茨基就是犯了没有估计好其他国家的发展水平的错误。

人类社会总体上有点类似蚁群算法或者遗传算法,是通过不断试错和思想杂交改进认识,逐步从局部最优到整体最优。托洛茨基陈公博这些人就好像人类蚁群排出的一只只探路的蚂蚁而已。马克思则是登高而望看见这么一个结果。马克思的结果随着时代发展,当然很可能也被发现只是局部最优,但是就目前人类视线所及,仍然是整体最优的结果。
马克思的问题是确定性认识论,也即:前提与结果一一对应,但是在现在不管是微观世界(量子力学证明)还是宏观世界(复杂系统证明)都是非确定性的。也即前提与结果不是一一对应的。认识论错了,一切推论的基础都消失了,再宏伟的建筑也得坍塌。
2015-09-08 11:05:31 回复
得大自在
2015-09-08 10:01:14
忙总可否抽空谈谈《论语》?
《论语》解读的人太多了,而且我觉得深度和认识论价值远远不如《易经》,读过《易经》,《论语》意义就不大了,相当于从高山到平原。
2015-09-08 11:28:02 回复
一休哥们儿
2015-09-08 11:28:05
老马是受他那个时代的限制,19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都还没出来,还是牛顿力学统治时期,老马的思维自然也是机械决定论,线性推导。
所以才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俱往矣,一代风流人物。没有人不被历史淘汰。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
2015-09-08 11:59:37 回复
sanken
2015-09-08 12:46:37
对我个人而言,易经的价值远低于系统论,虽然两者我都没入门。说实话,易经里的东西,可感悟,可联想,可事后诸葛亮地评价,但过于含糊,没法在当事时指导具体工作。相比之下,系统论的结论更容易遵循,解释更直指本质,有让人茅塞顿开的感觉。
其实你都没入门,更别说看懂了。系统论不是你这么意会发挥或望文生义的,复杂系统本质是数学,有很多前提条件,而且其结论也很严格,大多数人类系统不一定满足其条件,至于没有预测作用的结论也毫无意义。例如普里高津能够在化学物理范畴预测突变何时发生,什么条件下发生,发生的相变规律是什么,如何通过试验观测。

理论不能预测未知,就是跳大神,牛顿理学不能预测冥王星存在,并被观测发现,就是神经病的意淫;麦克斯韦方程不能预测电磁波存在,并被赫兹观测到,并计算出波长、频率和速度,就毫无意义。

理论虽然不是真理,但是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猜测。

《易经》同样如此,《易经》虽然不用数学表达式,但是能够精确预测形势走向和波动状态。不了解,不代表不行。
2015-09-10 12:22:22 回复
sanken
2015-09-08 12:58:37
例如否泰二卦,说了半天我也没懂。一看耗散结构,远离平衡态系统,开放的边界,交换负熵,可以从无序走向有序。一下就明白了。
回车
2015-09-08 14:21:00
刚才在观察着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无漏洞的贝尔实验首次实现 宣告爱因斯坦隐变量理论出局》(作者:尹璋琦(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量子信息中心))。
文中提到:根据量子理论,测量会导致系统波函数的塌缩,被测的物理量才被确定。这非常奇怪,难道说在测量之前物理量就没有意义吗?进而言之,没有观察者,现实世界就不存在吗?
是不是可以说唯心说已经被科学实验证明?
你完全不理解量子力学的观念是革命性的,量子力学的核心就是确定性丧失。不精确的说那就是在微观状态下(量子状态下),观测决定结果,而不是前提决定结果。最简单例子就是薛定谔的猫实验,猫在没有观测之前,猫既可能是活的,也可能是死的,死活由观测决定。因为在量子状态下,状态是叠加的,也即死活是叠加的,观测使叠加坍塌,导致出现确定性结果:或死,或活。所以确定性的死或活由观测决定,而不是由观测发现。

有没有可能进行不用打开箱子的间接观测呢?数学上已经证明这种被称为 弱观测是存在的,也即不直接观测猫是死是活,而是通过观测某个量子系统的其他信息,间接推测出来这个量子系统处于什么样的叠加态。

近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了《量子位的量子反馈控制》的弱观测实验。观测的对象是一个超导回路,由于超导体的特殊性质,这个回路能储存一个量子位的信息,假设量子是一个猫,这个回路就进入了猫死活之间的高频振动状态,使得系统会经历所有的叠加态。然后,开始测量这个振动的频率,而不是去观测这个振动在某一时刻处于死活,或者是两者之间的某个状态。

但这个基于频率测量的弱观测依然会破坏叠加态,对回路的振动频率有不可预知的随机扰动,所以实验设计了一个 “循环回馈机制”,某次观测会对振动进行扰动,但是在振动被这次观测随机扰动的同时,回路中的回馈系统会产生一个回馈信号,抵消掉观测对回路的状态的随机影响;于是乎,实验成功实现了 “观测→扰动→回馈→回到正常→再观测” 的循环,并且基本正确测量出了超导回路应该有的高频振动。

目前实验的结果还没有完全验证数学上证明的弱观测存在,但却在测量量子位的叠加态上迈出了一大步。
2015-09-10 12:40:56 回复
ludwigwa
2015-09-08 15:27:39
脱离实际的理论再如何精巧完美都是然并卵
officexp422
2015-09-08 15:30:43
不脱离实际的理论何以可能?感性直观是对物自体的临摹还是物自体的等价物?
另外再问您个问题:数学规则是如何保持不脱离实际的?如何用实际来保证数学规则的正确性?
ludwigwa
2015-09-08 15:41:52
理论对于实践来说不过是件工具而已,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换。感性直观是什么,这已经超过了逻辑分析的能力了。
建议看看克莱因的《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你就理解理论是什么了。理论不完全是工具,有一部分是从实际世界中总结抽象的结果,例如力学之类,也有一部分理论与实际世界无关,例如代数几何,代数拓扑,甚至泛函分析之类,他们完全是从抽象概念开始的构建大厦的,大厦建成,理论物理,应用数学,控制论才发现这些东西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2015-09-10 12:47:50 回复
一叶浮萍
2015-09-09 22:00:54
你要是看懂了结合一下出本书看看,没准哪天就是经典了。
sanken
2015-09-09 23:15:18
以前,常常觉得自己有创见,自鸣得意。越是看得多,越觉得自惭形秽,我想说的,一定有人讲得比我更透彻,更严密。由于自己数学底子不好,很多东西只能共鸣,自己讲不出来,甚至只能不明觉厉。慢慢地只要能在别人写的文章里看到有共鸣的观点,就觉得很开心;要是能够在实践里应用并验证这些观点,那更是欣喜。没敢奢望立功立言。

总体来说,我觉得辩证法,周易里大部分道理,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学、耗散力学这些软科学里已经有了比较系统而精细的阐述。

辩证法,前面讲过,由于过于笼统,似乎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但不能给人信息量。

周易,我更愿意当它是一些系统论里的典型系统案例及对案例的解释来理解,但这些案例一来离我们过于遥远,并且没有太大的典型性,以至于理解起来都有困难,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将现实跟一个很模糊的卦象联系起来,为什么不直接用一些身边的例子来理解呢。

所以我看忙总的读易经心得,大部分时间是冲着牵强附会那部分去的,因为那里的例子更为鲜活。但总体而言,我最多只能将这些例子似是而非地联系到整个卦象,而无法联系到每一爻的变化,无法理解按照卦的推演,事情为什么是这样发展的而不是沿着另一条路径演变。这就是我无法喜欢上周易的原因,感觉过于牵强。
识字不多
2015-09-10 09:30:53
我的理解,方法论本身是不应该携带信息的。方法论只是你看待认识事物的方法。你拿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学、耗散力学来比辩证法是不合适的。前面的都是学科,不是方法论。
的确人类认识论理有有方法和知识之分,形象点,方法是运载知识的大卡车,知识是大卡车上的货物,例如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纯数学等等就是方法,而物理,化学,应用数学等等就是货物。
2015-09-10 12:51:22 回复
一休哥们儿
2015-09-10 11:05:33
请教忙总,想学易经看哪些书比较好。把易经原文down下来看了一下,不得要领。主要是想搞懂易经的原理和实质,不是想去算命之类的方向。
黄寿祺《周易译注》是最佳,没有之一。
2015-09-10 11:44:41 回复
tao3975
2015-09-10 13:03:32
忙总好:按照你的系统论的观点,电脑内存若果达到足够多之后,其实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智慧的,有些哲学人物认为电脑不可能存在智慧,把电脑当作一个线形思维来考虑,人脑具有多维线形思维的模式,那么每一种线形逻辑的背后设定一个信息接受反馈后,重新按其它的逻辑拉执行命令是否就更接近人的大脑,从这个方面说,电脑还是可能发展局部智慧的。
目前并行计算技术+神经元算法+数据挖掘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和快速提取技术可以模拟大部分人的重复思维,例如记忆存储和提取,逻辑推理等等,这部分工作效率已经超过人类效率。

甚至能够做一些创意(实际就是随机在数据之间生成若干联络,然后用神经元算法进行推理和归类,再用一种知识有效性判断规则来筛选结果),能够做一些创新设计。不过目前看来,效率远低于人类的创造灵感。

现在计算机唯一不能做的就是感情,他没法自动生成感情,因为感情是生物化学物质导致的细胞活动剧烈变化,电子做不到抽风式的大起大落。
2015-09-10 13:18:35 回复
包子
2015-09-10 13:33:44
忙总说的这个很有意思 有相关的资料可以推荐看看吗?

电子的大起大落也许需要某种类似产生激光的受激震荡机制~
看看人工智能进展和神经元算法进展的文献就可以,这方面文章太多了。
2015-09-10 13:39:18 回复
sanken
2015-09-10 13:42:18
忙总好!恰逢教师节,很高兴得到您的回复指导,顺祝您节日快乐!

我确实是没有入门,但确实想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

由于数学不好,对系统论,只能在科普一线上理解,不能更进一步,但即便如此,可以直接将他的一些结论应用到身边的一些事物分析上,例如做事要形成闭环形成负反馈才能稳定,例如要开放,例如如何处理监控滞后带来的系统不稳定。即使事情是不太熟悉的,遵循这些原则不会出大状况。如果我的数学再好一点,我想应该可以分析得好一点,处理事情可以避更多风险。所以即使仍在门外,我知道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认为系统论是更好的方法论。

对于易经,则总觉得不得其门而入。除了少数几个卦象能跟现实联系起来,但确实不知道如何指导实践,更不知如何预测。所以我对易经的理解就跟对中医的理解一样,觉得中间有很多不正确成分,后人作了过度的神秘解读和牵强的解释。我更倾向于相信64卦是古人总结的64个模型,而这64各模型,既不是完备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

另一个原因是我一直认为人是在不断进步的,我不太相信2000年前的人的一套理论,可以不经过修正和发展,只依靠解释,战胜今天的新理论,直到今天仍能够完美地解释和指导实践。假使易经是一门好的理论,一定有后人基于这个基础,发展成更完善的学说,能更简易地应用。这个只是我个人的信念。
加法减法的年代更久远,难道没用了?
2015-09-10 14:01:36 回复
文化体制
2015-09-10 13:46:32
酒驾=事故,共产主义会实现,这是表述历史演化的必然性和确定性;酒驾不一定导致事故,共产主义不一定实现,这是表述历史实现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不确定性的存在并不能推翻共产主义终点这个推论,只有对不确定性背后的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才能够修正、完善或推翻这个推论
因为从逻辑来看,就不存在什么GC主义这种状态。相空间没有这个玩意,这是意淫出来的。
2015-09-10 13:49:14 回复
包子
2015-09-10 15:33:19
忙总没想到您还关注量子力学 呵呵

应该这样说,弱测量和量子信息的其他技术一样,都是量子力学的推论,就好像平面几何的很多定理都是从那几条推论来的。而叠加态,测不准这些概念都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到目前为止所有的“量子花样”都是从那几条基本原理推演出来的,因此它们一定不能违背这些规则。

弱测量是对量子态引入了一个微扰,然后你就能得到一部分信息,同时量子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因为是微扰,所以微扰之后的量子态和之前的量子态会比较接近,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可以用它来做一点事情,但是这种方法无法做到不改变量子态而实现测量。这一点是基本原理,不能违背,否则量子通信就不是从理论上绝对安全。
Riverofstars
2015-09-10 16:32:32
看样子忙总不论讨论什么的都看专业的文章。
我喜欢量子力学,大学学过。其实只要不摆弄各种算符,量子力学很有意思,至少比武侠小说好看。
2015-09-10 20:42:17 回复
帕瑞纳
2015-09-10 16:52:13
忙总,有一篇毛主席批改少奇回复续范亭的信。在这封信中,主席提出一个观点: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请问您怎么看这个资料的真伪,以及这个观点。
毛主席说:人定胜天,按照标准哲学分析,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只是当时没人敢说而已。
2015-09-10 20:40:57 回复
探头探脑
2015-09-10 19:45:04
在这个纪录片51‘30“处开始提到的算法进化是不是相应的成果,以前看到过非常震撼,忙总可不可以多讲一些?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KJY9pNLhlk/

感觉《失控》中的蜂群思维会不会也是一种复杂系统?
蜂群思维是能同时进行感知和记忆的分布式内存,是由许多独立的单元高度连接而成的一个活系统,具有典型的自适应性特征。 蜂群思维一定超越了它们的个体小蜜蜂思维。它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直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只蜜蜂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要增加蜜蜂的数量,是大量蜜蜂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蜜蜂中涌现出来。蜜蜂的固有属性就蕴含了集群,蕴含了这种神奇。
没这么复杂,我写了一个介绍蚂蚁算法的帖子,可以看看。在复杂系统中,简单规则就能导致智能现象。
2015-09-10 20:45:33 回复
CleanRobot.A
2015-09-10 22:15:15
希望您能稍微多讲点,如果引发口水战,大不了封贴........
不是这个问题,讨论量子力学,如果不讨论其数学形式,只讨论其哲学解释,就会导致望文生义,定义模糊,然后无意义的口水战。这是全世界凡是讨论量子力学的必然结果,概莫能外,就算是加州理工,普林斯顿,伯克利,中国科大,清华等等校内论坛也是口水拖鞋满天飞。

因为这是100年来,颠覆人类直觉和常识的最典型战场。
2015-09-11 11:36:27 回复
jeckforlete
2015-09-11 07:58:13
《易经》虽然不用数学表达式,但是能够精确预测形势走向和波动状态"

忙总能就这个展开说说吗?对这个怎么用比较感兴趣。应该不是算命的那一套吧?
看我写的《读易经心得》,不要看牵强附会那一部分,看正文。
2015-09-11 11:11:31 回复
薄荷糖家族
2015-09-11 11:18:29
忙总好:如果方便的话,能否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说一下,最好能展开一下。谢谢!
说实在的,我没能力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不熟悉马克思。
2015-09-11 12:01:39 回复
包子
2015-09-11 11:21:46
量子力学的现象确实很吸引人,我只是知道一点皮毛,我本人不是研究这个的,只是因为有跟做量子信息的人合作,所以才有所接触,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忙总见谅。

将来我的实验室里会和别人合作做一些量子的东西,但也仅仅是因为我做的东西,有可能让别人拿来做量子光学的实验。因为这个话题是现在是发文章的热点,在学校混,论文是硬通货,所以我也不能免俗。

我个人的感觉,量子力学很有意思,作为量子力学的推论,量子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学术上也很有意思,但是量子信息技术(量子通信,计算,模拟),可能国内很多人对它期望过高了。这个领域现在是研究的热点,但是似乎承诺了太多短时间实现不了的诺言。
不必客气,在这个领域每人敢说自己懂了。连我们老师也不敢说。

科大潘建伟的量子通信很热闹,其实所谓量子通信是个噱头,商业名称而已,实际上是一种对于通信地保密性的传输,本质也就是传传量子密匙而已,跟保密有关,和传播方式没关系,信息传播还是用原来的光纤系统。
2015-09-11 12:00:33 回复
infinity
2015-09-11 11:34:36
请教忙总在科大学生中学习理论物理和数学的天分是不是比其他专业的高?
至少77级,78级,79级是如此,因为大家觉得纯理论比较高大上,所以各省最好的学生,都来搞这玩意。
2015-09-11 12:05:41 回复
霍牛
2015-09-11 13:09:22
大赞这句:“如果不讨论其数学形式,只讨论其哲学解释,就会导致望文生义,定义模糊”。现在很多宗教人士,尤其是一些神棍,开口闭口就是量子力学证明了自己的宗教教义,玩的就是这招。这些人从不看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只看科普文章里的量子力学介绍,就自以为得着了什么新鲜东西,殊不知他们津津乐道的某些量子理论的所谓结论,有些是科普作家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制造的噱头,有些根本就是忘文生义的文科生闹的笑话。
作为一个学过相关知识,还实际接触过量子方面实验的人,每次看见搞宗教的,特别是神棍拿量子理论夸夸其谈,都恨不得上去扇他们几个耳光。
前几年遭殃的是耗散结构理论,连烟草局的领导做年终总结,都要用耗散结构理论,不过大多数都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虾扯蛋。现在不扯耗散结构了,开始扯量子力学了。
2015-09-11 14:43:18 回复
jeckforlete
2015-09-11 13:26:15
看过一些,但是还是不太会用。比如遇到某件事,如何确定自己该用哪个卦象来分析呢?再者,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能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别适用不同的卦象,易经的框架下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仔细看书吧,里面都有详细介绍。看不懂,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说你不是搞这个东西的材料。
2015-09-11 14:41:36 回复
得大自在
2015-09-14 08:04:46
手上您的读易心得是我唯一看得懂并喜欢看的版本,慢慢看,反复看,多想多联系

另外我还在洼地里匍匐着呢。请问哪个版本的论语比较接近孔夫子的原意?
杨伯峻《论语译注》最好,没有之一。
2015-09-15 13:13:35 回复
xienan
2015-09-14 16:32:12
忙总,算符可是量子力学的精髓啊,其实就是各种操作矩阵
当然,要想研究量子力学必须搞数学,如果只是爱好,就不必整天算来算去了,只要知道人家说的是什么即可。
2015-09-15 12:55:13 回复
tibet
2015-09-14 16:33:21
忙总好。

首先我不懂量子力学。

但是前两天恰好看到一篇科普文章,登在《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2015年7月号第63页,文章的名称是“量子力学:什么才是真实的”,副标题是物理学家正在通过新的实验探索量子力学奇异性的本源。文章对哥本哈根诠释、波函数以及塌缩模型提出了新的看法。忙总空闲的时候可以一阅。
量子力学其实正在从本质上证明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意识的,这个颠覆有点大,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所以100年来,量子力学是口水战场,今后几十年仍将是。
2015-09-15 12:54:04 回复
jade
2015-09-20 16:03:47
汗,如果是意识的,那是谁的意识决定的....
中国传统是:无生有,有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方,八方生万物。所以意识来自于无,也即康德的绝对存在或本源,道家的道。
2015-09-20 22:01:17 回复
jade
2015-09-20 23:50:04
唯物其实说的是世界有本身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产生世界的绝对存在或本源或道产生了这个世界,那么他就是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这样两者有区别吗........

我对人类社会唯物方面也有怀疑,物理世界有客观规律,但是人类社会,改变一个国家命运的人太多了,而且经常是不可替代的,不会是没有xxx,也会出来一个xxx
其实你没理解唯物,唯物的核心是确定性,也即有因必有果,不过现在量子力学证明微观世界不一定有因必有果,复杂系统理论证明宏观世界也不一定有因必有果。所以物质世界独立于意识的假设变不成立了。
2015-09-21 12:31:27 回复
弓背岭
2015-09-21 08:46:39
忙总,那大学和中庸有没有好的译注?:)
公认的好的没有,如果勉强说得过去的是宋天正的《大学中庸译注》,这是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的,重庆再版,不过这本书很搞笑,有蒋介石的读书心得在里面。如果古文不错,直接看朱熹的《四书章句》即可,这是原汁原味。
2015-09-21 12:29:03 回复
天使之鹰
2015-09-21 10:58:06
即是佛家讲的真如法性,不过现在网络上和现实中很多佛子弟一位的贬低其它宗教和哲学派别,说道家不如佛家究竟什么的,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呵呵。
巅峰阶段,其实佛教,道家,儒家的境界是一样的,都是虚静空灵,物我两忘,雁过寒潭不留影,红尘万丈自在来。
2015-09-21 12:38:37 回复
2015-09-21 22:09:12
万世一绪,以心传心,这便是无限永恒的真我。

忙总,我说得对吗?
不是,巅峰阶段的体验是:瞬间即永恒,有限即无限,神飞天外,返观内视就是这种感觉。

在巅峰阶段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所以就没有永恒瞬间之分,也没有空间概念,所以就物无限有限之分,他们就是天地赋流形,沛然有精神。当然我也没体验过这种境界,只是听而已。
2015-09-22 13:34:14 回复
包子
2015-09-22 16:40:06
忙总 向您请教:复杂系统说的随机性到底是经典的还是量子的?

举个例子,三体问题就是一种结果对初始条件十分敏感的问题,但是假设我们能精确到一定程度(这个是量子力学不允许的),那么三体系统还是确定性的。您说的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应该也是属于这个范畴?
是不确定的,不是随机性,也不是量子,就是不确定。例如混沌就是一种典型的不确定。
2015-09-23 21:15:45 回复
2015-09-22 19:05:49
“神飞天外,反观内视”这个比较神奇,感觉有点难以置信啊。
物我两忘而已。
2015-09-23 21:14:02 回复
bulang
2015-09-22 19:32:15
在吃的意境中看到了瞬间永恒的感觉,但您提到的内视、飞天等能否举例描述一下,让我等开开眼界?
其实物我两忘就能达到,物我两忘,必然精神和肉体分离。就能神飞天外,返观内视。偶尔我也能出神,反观自己,只是时间极短,也许几秒。
2015-09-23 21:13:25 回复
ludwigwa
2015-09-23 22:03:28
经典意义上的随机也不过是不确定性的统计结果吧?
学过勒贝格积分吗?不确定集是勒贝格不可积,随机事件是可积集。
2015-09-23 23:12:19 回复
.
2015-09-23 22:06:45
忙总您好。现在的一些不确定会不会随着数学的发展而变为确定?
不会,按照Kolmogorov 对概率论的公理化定义, 概率就是总测度(整个样本空间的测度)为1 的勒贝格测度。

而不确定性不具有勒贝格可测性。
2015-09-23 23:10:11 回复
infinity
2015-09-23 23:34:16
是不是神秘学上说的“出体”?
不知道,我不知道出体是什么。
2015-09-24 15:26:18 回复
ludwigwa
2015-09-24 07:16:17
没学过。随机事件应该是不确定集的子集吧?
随机事件就是勒贝格可测,不确定不是勒贝格可测,是本质不同。你可能不理解随机与确定的区别,也不了解概率和频率的区别,再看看概率论吧,不要看工科的,要看基于测度基础的数学系的概率论,才能深刻理解概率的概念。
2015-09-24 14:56:38 回复
ludwigwa
2015-09-24 16:56:30
多谢!

我有个疑问,比如掷骰子,单独投掷一次的结果应该算是不确定的还是随机的?
这个你得普及最初等的概率论了,建议上网搜索:离散型事件的概率分布,就明白了。
2015-09-24 19:14:09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