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条留言
far8008
2015-08-04 10:13:17
为国家操碎了心,反倒落此下场。建国后又有几个人是和主席志同道合的。中华文化多蕴育几个这样的人杰吧
所以政治的险恶是超出一般想象的。成王败寇,任人评说,甚至任人抹黑。历史是读书人写的,所以毛主席曾经开玩笑说过:千万不能得罪读书人呀,不然死后就不知道会被写成什么妖魔鬼怪了。
不过中国读书人由于天生的缺陷:笑人无,恨人有,睚眦必报 的特点,99个好处,都顶不上得罪一次,得罪一次,就要把你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张居正死后,他得罪的读书人写的东西,已经到了超出人类智力和道德底线的污蔑程度。
现在所谓公知们,对毛主席的污蔑,不也到了超出人想象极限的地步。我经常不得不感叹:弱智也不是这样弱智的吧。你无知,无法理解事情,可以怪老师不合格;你智商不高,无法辨别是非,可以怪父母不给力;但是出来秀自己脑残的下限,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除了诸葛亮是正面形象,其他全部是妖魔化的。
2015-08-04 10:35:48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5-08-04 10:29:23
估计林彪出事时,太祖的心情也是如此吧,自己的嫡系尚且如此。都说之后主席精神状态明显差了好多,人也明显显老。
看过一些关于林彪的文章,林彪还是很有见识的,很多意见也非常正确(对某些人不利,现在不能提了),但他的目标和主席并不一致。张太岳所提拔的人后来看也和他不是一条心。官僚系统总是有自肥的倾向,但是要推行政策又要依靠官僚,事情的结局可以想见了。少数人拿命相搏也只能暂缓于一时。
张居正后来用的小人居多,原因是小人有执行能力,清高自傲的人,虽然道德文章高洁,个人操守冰清玉洁,但是明哲保身,不敢玩命,缺乏执行力。
而他后来推行的改革,都是动人家奶酪的,道德圣人是不屑一顾的,所以只能找小人,小人心狠手黑,雷厉风行。
这也是他后来被他得罪的读书人们写进历史的罪状之一,说他只会用佞人,妄人,坏人,贪人,要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2015-08-04 10:41:35 回复
silentdarkness
2015-08-04 10:47:35
要是万历皇帝从头到尾都支持张居正,局面会不会有所不同?
不可能,张居正活不了这么久。再说历史无法假设。
2015-08-04 10:48:41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4 10:53:42
忙总对知识分子的评价真实入骨三分,就我自己来说,笑人无,恨人有这几年还好点,心态平和多了,但刻薄,一直没什么改进,忙总,刻薄的人能变得不刻薄吗?
当你成功次数足够多,你就宽容了。
2015-08-04 11:00:14 回复
silentdarkness
2015-08-04 10:54:25
把所有责任都推到读书人头上,也有问题。
明灭亡,官僚士绅地主阶级垄断社会利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可是明灭亡后,清朝统治者用的还是这帮文人,摊丁入亩这些事情还是推行下去了。封建王朝的皇帝如果足够历练能干,这些事情还是能干下去的。
明朝的地主官僚阶级100%就是读书人。换句话说,得罪地主官僚集团,就是得罪读书人集团。东林党人是最好的例子,在乡是大地主,在朝是大官僚,还都标榜自己是读书人,附庸风雅。
至于清朝摊丁入亩成功,那是杀人机器的成功,而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读书人的成功。
2015-08-04 11:03:16 回复
张居正最唏嘘就是在这个地方,做出这么大的功劳,万历之后到崇祯之前都是被清流彻底诋毁。结果到李自成快打到京城时,清流们才想起张居正来,重新改变对他的看法。可惜“世间再无张居正”,于事无补。
忙总,万历皇帝算是张居正一手教出来的,为什么也不能真正理解张居正和支持他到底?
权力欲望,成年后对被调教的逆反。
我估计你孩子到18、9岁时,你就知道逆反是多么可怕的力量。与父母反目成仇,甚至几十年不相见的例子,我都见过。
2015-08-04 11:05:33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4 11:02:55
这个不对吧,不是天启上台后,就给张居正平反了吗?
天启皇帝平反没有用,读书人不买账,仍然在继续妖魔化,直到满清兵临城下,才知道我们都是废材,只有张居正是对的。晚了。
2015-08-04 11:07:01 回复
忙总,还有萧何吧?
萧何谈不上政治家,他一直只是一个管家,没有当过一天事实上的老大。
2015-08-05 10:42:11 回复
另外可能现实也太残酷,张居正李太后和冯保可能给小皇帝宣扬了一套特别定制的儒家世界观。小皇帝自己要改善一点生活,张老师板起面孔狠训。突然老师死了才发现老师自己就是过着腐化又荒淫的生活。对世界观冲击太大,一时间没办法接受。
张居正知道自己死后万历会怎么对待自己,他是充分意识到了“功高盖主”和“威权震主”的危机的,例如张居正父亲去世,他回到江陵举行父亲葬礼时,万历皇帝接连发出三道诏书,催促他尽快回京。湖广地方官以为是乡梓的无上光荣,建造了一座“三诏亭”,以资纪念。张居正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建什么“三诏亭”,多年以后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凉亭而已,到那时我恐怕连居所都没有了。
他知道自己身后会是什么下场。
再例如在给湖广巡抚朱琏的信中,张居正也有类似说法:骑虎之势自难中下,所以顾命大臣霍光终于难以避免灾祸。
张居正意思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能容忍首席大臣的威望与权力凌驾于自己之上,使他感受到震慑,除非他是白痴。
张居正曾经想急流勇退,自谋安全,两次向皇帝辞职,但没有成功,固然与李太后的挽留有关,也与他自己没有坚持到底有关。他太想做事情了。
万历八年,张居正向万历皇帝呈上《归政乞休疏》,透露了自己内心的惶恐:“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这样的话从一向无所顾忌的张居正口中说出来,是不同寻常的。但是李太后一口回绝了,万历也不理解张先生“骑虎难下”的忧虑,毫不犹豫地驳回了“归政乞休”的请求。
然后张居正再次“乞休”,他向皇帝进一步袒露心迹,说:八九年来“惴惴之心无一日不临于渊谷”,还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恒恐不保首领,以辱国家”(恐怕保不住自己的脑袋,给国家带来耻辱)。
万历皇帝实际上是希望张先生早日“归政”的,所以接到第二份奏疏,就有点犹豫了。但是张先生要“请长假”,万历自己并不敢做主,必须请示母亲。没有料到李太后态度坚决而恳切地挽留张先生,对儿子说:让张先生辅佐你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估计这时万历心里恨得咬牙切齿。 万历后来表现,是对权力绝对贪婪的。
知子莫若父,张居正怎么可能不知道万历是什么货色。
结果真的不幸而言中了,抄家灭门。如果万历八年张居正辞职成功,大概下场会好得多。
2015-08-05 10:37:26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4 14:27:33
忙总 摊丁入亩不是康熙晚年试点,雍正时期推广,直到乾隆年间才在全国普及的吗?那个时候好像不怎么大规模杀人了吧你说得是文字狱吗
你说的不正好是政治家做事情的流程吗?先把调皮捣蛋的杀掉,清理干净地基,然后再盖房子。
2015-08-05 10:33:25 回复
Demon__Hunter__
2015-08-04 15:50:04
忙总能不能点评一下王莽。同样是敢说敢干,但就生生被官僚系统背死了。是因为天灾太多经济崩溃吗?
齐的隆冬强
2015-08-04 16:05:59
忙总,那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对待读书人像明朝那么放纵不行,像清朝那种文字狱打压也不行,那在你眼里对读书人什么样的政策比较成功,那个朝代比较接近于你的标准呢?
我觉得李世民时代,处理读书人时比较成功的。以后我有空,写写李世民处理读书人,他的原则其实就是给他们发挥能力的舞台,但是又加上笼头,不让他们得意忘形。
2015-08-05 10:30:45 回复
诸葛亮这个特殊情况,原因是什么,忙总可不可以简单说一下
诸葛亮一个是全家都殉国,自己道德文章高洁,再加上华夷之辨(诸葛亮修理的主要时西南夷和西川土著,西川土著按照今天民族定位原则,其实也是少数民族,汉族读书人认为这些人不是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后,诸葛亮得罪的读书人,基本都在曹魏平蜀战争中死亡。剩下一个写《三国志》的陈寿,只是祖父被诸葛亮得罪,还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唧唧歪歪,被后代骂。简单说,诸葛亮没得罪汉族知识分子。
2015-08-05 10:28:56 回复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忙总,感觉从周以降,文人貌似经历了从国士->文士->文人->伶人的退化,这个演变从长周期来看,是不是也是您所说的逆行淘汰。导致文人伶人化或者您说的公公化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读书人有您说的这些缺陷(笑人无,恨人有,睚眦必报)呢?
魏晋三国以前基本上是豪强贵族和中央皇权的斗争,文人不过是依附于这两大集团的附庸。从魏晋以后基本上这帮口水党替代了豪强,成为新的地方势力继续与皇权相生相斗。是什么原因让这帮素质退化后的文人反而踢到豪强做主人呢?
经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贵族势力一直在逐步退让,又经过五代十国黑暗年代,最终在宋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地主阶级就代替他们登上历史舞台,继续与君权皇权对抗,地主阶级几乎全等于读书人阶级。
2015-08-05 10:20:50 回复
远蛤蟆近青蛙
2015-08-04 19:24:47
那跟现在的很多贪官大多同样是能吏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理想死去的时候,能推动做事的是不是就只剩利益了?
前总经理有一句名言:现在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利益驱动为主,行政命令为辅,行政命令只能管6个月,利益驱动可以管三年。
这就是政治新常态。
在实务中,理想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羊头,一切都是利益的博弈和交换,看不懂这点,就无法看懂中国历史。
读书人没有狗肉时,只能剩下羊头,所以只能吹嘘羊头多么好,但是他们一旦拥有狗肉的机会,他们会争抢打出狗脑子来的。就像一个书生说豆腐是自己的命,但当桌子上有肉时,就说,有肉就不要命了。
2015-08-05 10:16:32 回复
忙总,汉光武帝也还不错,没听到什么妖魔化呀?是光武帝不够优秀吗?
这个问题真把我问倒了,因为中国知识分子贬低的政治家一般都是改革家,而政治家伟大一般
都是因为改革,例如梁启超写过《中国六大政治家》,包括管仲 、商鞅 、诸葛亮 、李德裕 、王安石 、张居正,这些人都是改革家,而改革一般都要改变分配制度(原则上,没有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都是耍流氓,都是逗老百姓玩),改革分配制度,就一定得罪利益集团,一般也会得罪读书人,因为读书人基本都是既得利益集团一员(例如明朝的地主官僚阶级)或既得利益集团豢养的马仔(例如两汉魏晋时期的门客)。
刘秀没有搞什么改革,相反他继续任由土地兼并,当然后果就是他的后代们承担了:东汉晚期到三国时代的军阀割据。
所以刘秀没有得罪既得利益集团,当然没人贬低了。
2015-08-05 10:09:24 回复
wxmang
2015-08-05 10:30:45
我觉得李世民时代,处理读书人时比较成功的。以后我有空,写写李世民处理读书人,他的原则其实就是给他们发挥能力的舞台,但是又加上笼头,不让他们得意忘形。
需要时间,我毕竟不是职业作家。
2015-08-05 11:43:27 回复
忙总,读您推荐的《王安石传》中,突然想起司马光这个人,可能是我偏见,一直对此人的史德不感冒。记得您在老帖中对他的治史还是比较认可
我对此人不感冒的一个原因是:对秦皇汉武尤其贬抑颇多,不甚客观。感觉这些宋明理学的卫道士貌似天生对这种雄才大略之主颇多贬抑,因此我对司马光的史德还是持保留意见。清吴裕垂《历朝史案》说的好: “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 一个积贫积弱的宋朝人对强汉指手画脚,估计也就这些理学大师能做的出来
忙总,当初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加入自己的这些意见是要满足当时的“软宋”的政治正确性多些还是为了满足他们理学的道德优越感多些呢?
司马光严格讲是个讲政治的历史学家,不是真正的历史学家,《资治通鉴》严格讲也不是历史学著作,而是当官案例教材。
而且司马光是极端保守的,不愿意做任何改革,也就说,司马光是缺乏政治眼光的所谓书呆子,他情愿束手待毙,混吃等死,也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现实,只会一厢情愿想象月白风清的世界。
不过《资治通鉴》这本书还是很有价值的,他去繁就简,把中国政治脉络搞得很清楚,省的我们去看二十四史,还不一定找着北。
我对司马光的精确定位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文献编辑。
2015-08-05 11:41:13 回复
贴一段话
明朝一直苟延残喘,是由阉党与东林党这两股势力微妙的平衡支撑着地。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制造业遍地开花,如杭州当时遍地是纺织厂,最小的厂子也有100多台织机。对于政府来说,随之而来的便是税收问题。而朱元璋建国后早早就制订了税收基本大法,后世子孙不得做任何更改。资本家也积极扶持自己政治上的代理人,把持朝政的文官集团东林党便应运而生。那时的资本家是很过瘾地,不用交任何税费。每当皇帝想与内阁商量一下能否增加一些税收项目时,便被一句‘祖宗之法不可更改’为由驳回。正常的程序走不通,皇帝便只好求助太监了,太监们毫不客气,资本家们痛苦流涕,其代理人东林党便与阉党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到了后期,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叩关,打仗是非常花钱地,阉党强大的刮钱本事是保证明朝腐而不倒的决定因素。而东林党不停地攻击阉党,也约束着阉党对资本家收税不会太重而崇祯杀魏忠贤,无疑于挥刀自宫也,不过他可没修炼避邪剑法。
比如,魏忠贤活着时,浙江一年茶税20万两白银,魏忠贤死后,浙江一年茶税12两...对的,就是从二十万减免到12两,还打个屁仗!满清虽然没有对东林党泼脏水,但是鞑子们一点也不傻,
一上台便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说明它们对明朝灭亡的原因了如指掌,资本家们有了钱后,完全把持了朝政,这对于皇帝来说,太可怕了.对于东林党先是严刑烤打,把钱财全部敲出来后,杀光杀净.
这有点极端,明朝灭亡是天灾人祸的集中结果,例如东北小冰期,女真人不得不南下求生;西北大旱绝收,汉民不得不揭竿而起;东南士绅地主阶级又为一己之私,占国家便宜,巧立名目偷税漏税,导致财力枯竭;万历三大征又把国力消耗干净;再加上君权与官僚阶层严重冲突,内讧不断,内耗严重,不灭亡,天理难容。
2015-08-05 22:20:21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5 19:03:05
忙总,我估计搞不好还有另外一种心理,就是人要是学透了一门技术(至少他自己认为学透了)之后,总想找个机会来实践练习一下,要不手痒痒,睡觉都想着这个事情,可能万历当时也认为自己的帝王之术学的差不多了,也想实践一下,我觉得这种心理跟年龄无关,我三十多了,还有这想法呢。
你这是胡思乱想了,就是逆反,等你孩子大了,你就知道了。
2015-08-05 22:15:48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5 22:38:32
忙总,你好像没怎么提藩王的事,有一种说法是大明以前财政是有余量的,但是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宗室给消耗掉了
明朝藩王问题是有,但是不是明朝灭亡的核心因素,因为首先是数量不多,宗室人口,从洪武年间的20多家,至正德嘉靖间发展到了2万余人,据王春瑜估计至明末约10万左右。养10多万人,对上亿人口的大国(嘉靖万历年间突破一亿人口),算什么问题?
其次是明朝分封宗藩,原则上给予庄田(所谓皇庄),皇庄出处,必须是各省的隙田和新附户,就是说地方开垦的新田,围湖所造的新田等,而民户则是地方招募的流民。
这些新田和民户的赋役并不出现在土地帐册上,所以这些新田和民户作为皇庄不影响国家收入。
但是这就导致皇权与地主阶级的冲突,因为这些土地和民户一直是地主阶级和士大夫官僚的利籔,岂肯轻易让出,所以各种反击在所难免。
明朝一般情况下,皇帝斗不过士大夫,结果皇帝退让,只能让士大夫从国家财政中拿钱给部分藩王,也即部分皇庄收益从民田户中分剥,必然扰民,也影响国家收入,但是规模有限,并不能动摇国本。你不能人云亦云,要多看看靠谱的书,网络上历史发明家的东西,会害死人的,让人慢慢成为白痴脑残。
皇帝为了照顾官僚地主利益,做了这种退让,就这样读书人还不,善罢甘休,得了便宜还卖乖,保住享用新田的实惠,还要不停攻击皇室贪婪。到底谁贪婪?据黄仁宇研究,明朝早期(洪武年间)大概耕地约850万顷,田赋率低于5%,佃农地租为一半,但是到张居正改革前,土地兼并导致隆庆万历初年只有400万顷左右在缴税(官员土地免税),张居正改革后,缴税土地恢复到701万顷,说明什么:一是明朝官僚地主阶级太贪,把国家吃得太狠;二是张居正断人财路太狠,这是超过杀父夺妻的不共戴天之仇,不反扑他怎么能够消气(据《明史》,万历皇帝便命刑部右侍郎丘橓和太监张诚,前往荆州,抄张居正的家。这位丘侍郎曾经不讨张居正的欢心,现在解恨出气的机会来了。朝廷抄家的钦差来之前,那些原来巴结张家无所不用其极的知府、知县,现在争着立功,先去把张家的门封了,里面的人还没有走光,但也不能擅自出门。等十几天后丘侍郎来了,启开封条一看,已经饿死了十几位,好几位都是儿童。奉命抄家的人“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离皇帝所期望的二百万两相差太远,于是就对张居正的几个儿子严刑拷打,认定他们事先转移了财产,拷问之下,只好乱咬一通,说有大量银两寄存在曾省吾、王篆几家,如此又可以抄曾、王两家了。张居正的大儿子敬修不堪凌辱,上吊自杀,二儿子懋修投井绝食被救过来。张敬修临死前留下一封遗书讲述了被抄家的全过程,惨状:“呜呼,天道无知,似失好生之德,人心难测,罔恤尽瘁之忠。”,“可怜身名灰灭,骨肉星散,且虑会审之时,罗织锻炼,皆不可测,人非草木,岂能堪此!”,“丘侍郎,任巡按,活阎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奉天命而来,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惨烈。”张居正的弟弟居易、儿子嗣修,被“发戍烟瘴地”。而丘橓,则被升为刑部左侍郎,不久又升为南京吏部尚书)。三是张居正的业绩其实就来自于这种夺取地主官僚阶级的利益,所以十年储备1200万两白银,其实是从地主官僚阶级口袋里掏出来的,你说他们恨不恨张居正了。
这就像地主阶级大量偷税漏税,崇祯不得不派太监去征税,结果被读书人写成崇祯穷凶极恶,聚敛财富,盘剥老百姓。真相是什么,反而没人在乎,大家在乎骂皇帝就爽。这就是中国读书人的劣根性:不顾事实,也不顾现实,为反抗而反抗,以此标榜自己道德高洁,可以指手画脚别人如何卑劣。
就像当年一大批人在西西河围攻我说我无道德,市侩,厚黑,可他们不讲他们集体侮辱、欺负一个在曾经死亡线上挣扎求生的弱女子的卑鄙和下流。我不过是打打抱不平而已,就变成他们眼中的恶棍,其实一些人在这之前,还很认可我的理念和观点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中国读书人的悲哀:恨人有,笑人无,睚皉必报。按照遵义人说法,一言不合,一根眉毛就遮脸的狭隘和丑恶。
所以很多书上的东西,你不能直接信,因为很多东西是抹黑厚后的妖魔化,必须自己分析,争取找到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2015-08-06 11:23:05 回复
张居正 并没有讲他的变法形成制度 运动式变法 只能改变一时 不能改变一世
你这强人所难了,相当于问张居正为什么不建立纪检委,请老王坐镇,大杀特杀明朝的贪官污吏。
2015-08-06 11:35:57 回复
这也说明中国旧体制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要维系皇权统治只能靠经济利益上给士绅让步。让现代人代代给爱心觉罗家缴税,估计也没一个心甘情愿的,哪怕打着任何旗号。维持这么一个一统帝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就像热力学的熵增原理一样,这个统一体,要么出去破坏别的世界,否则只能破换自己,最后合久必分。可惜中华帝国没能在皇权领导下走上一个对外扩张的道路,像欧洲大航海时代那样海外殖民,互相争霸。只能内耗到帝国彻底毁灭,从头来过。
与体制无关,与人性的贪婪有关。美国走到今天国力下降,不也是犹太金融集团和军火商集团贪得无厌的结果?只要人类是贪婪的,国家就必然是动态震荡的,这个生态学有一个著名的模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可以模拟这个震荡过程。贪婪的剪羊毛狼是一方,被剪羊毛的羊是一方,过渡剪羊毛,就会导致羊种群下降甚至灭亡,导致狼也灭亡。当然人类还有一个模式,那就是羊群揭竿而起,重新规定谁是羊,谁是狼。
今天中国的许多狼,在他们的爷爷辈,曾经是羊,只是跟着毛主席揭竿而起,他们的孙子们从羊变成狼。
任何体制都一样,都符合这种震荡模型的结论。
2015-08-06 11:54:06 回复
怎么应付这个逆反的熊孩子,忙总有啥建议?
没建议,让他吃点苦头,知道锅是铁铸的就行了。
2015-08-06 22:28:25 回复
也得看美国的财富来源,全球化后,他们国内矛盾无非是每年如何切财政蛋糕。不像我们还是靠变相的地租财政和出口创汇。美的结局估计和苏联差不多,揭竿而起可能性很小,大不了联邦解体,各过各的。
回到明上,士大夫彻底抛弃了明宗室,崇祯的下场就是明证,这种戏码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第一出了。忙总为何觉明读书人特坏呢?放到现在,无非公司快破产了,老板没地跑(帝国不可能援引chapter 11申请破产保护),员工和中层纷纷鸟兽散或找新主子。
我们这是价值观有差异了,你不觉得明朝读书人卖国求荣不好,我倒是觉得这种行为可耻。我是有严重华夷之辨情结的,虽然严格说我倒是比大多数纯正汉族没资格这么说。不过我觉得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卖主求荣的,这是做人底线。
2015-08-06 22:27:21 回复
忙总,您说得这些确实是赤裸裸的现实。只是一直让我困惑不解的是,难道毛主席那一代人的奋斗是为了造就新一代的狼群吗?难道国家社会的周期律真是无法避免的么?
我认为这是定理,无法避免,无法人定胜天。人的动物本性决定了要占有最多资源(引申到权利,生态学叫生态龛高处竞争)导致贪婪本性,决定了人类一定通过竞争建立等级,等级决定权力、资源的不同,所以不平等是一定的。
不平等实际就是资源分布不均匀,一定会导致突变(这个凝聚态物理学,物理化学都有结论,数学也有类似结论),结果从头再来。
2015-08-10 10:24:58 回复
其实忙总不必介意当年西西河的不愉快,绝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您的。谁知道那些奇怪的ID不是几个现实生活中一塌糊涂的人弄了几十个来玩呢?对虚拟的他们认真,就是浪费时间。
我的确不在意,不过经常当成例子来解释人性和人心,因为大家都熟悉那个过程,当例子,当家容易心领神会。
2015-08-10 10:44:16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10 10:37:11
忙总,你有空能不能讲一讲明朝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当然我在这个问题上没什么研究,我知道的内容就是锦衣卫是重八建立起来的特务系统,然后到了朱棣年间,因为他是靖难上位的,对原有的锦衣卫系统不够信任,所以用自己身边的太监另搞了一套东厂制度,但是一个国家总不能有两套特务体系同时运作吧,那东厂跟锦衣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呢?是各自有不同的分工领域?还是会其实是上下级关系,还是说一个是虚的,另外一个才是实际起作用的,
这个课题较大,得明史专家才能做到,不过好像已经有这方面的专箸了,只是大多数人未必看得懂。(上网搜《明朝特务司法机构》)
2015-08-10 10:52:32 回复
goofy
2015-08-10 13:12:15
网上搜到的只有论文,是不是就是这个专著? 为什么大多数人看不懂?
因为都在指桑骂槐。其实历史真相并不如此,例如丁易的《明朝特务政治》完全是我注六经模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不顾历史事实。
2015-08-11 17:08:46 回复
这里空白太小
2015-08-10 16:30:49
张江陵知道自己命运,仍一往直前,以天下为己任。每念及此,总是无比钦佩。
这才是真的大无畏,那些后来贬低他的小人,装得道貌岸然,只能让人鄙夷国读书人。
2015-08-11 17:02:48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11 12:50:40
所以资治通鉴开篇就讲等级制度?并且司马光把东周的灭亡归结到周天子自己对于等级制度的破坏?
没有等级的社会是混沌的,效率是很低的,并且是无底线的弱肉强食,五代十国就是例子。
2015-08-11 16:47:37 回复
忙总能否谈谈您的理解?
首先有几个概念必须搞清楚,1、情报机构不是特务机构;2、研究特务机构手段毫无价值,因为世界上从古至今的特务机构的手段都相同,无非是盯梢、绑架、刑讯逼供、渗透打入,策反拉出等等,只是技术工具在与时俱进而已,现代进化到神经药物电刑等等,其实本质一样,特务机构的关键是目的;3、特务机构按照工作目的分为牧羊犬型和野狼型,牧羊犬就是让羊群老老实实工作,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都是这类;野狼型是彻底从肉体消灭敌人,苏联的契卡和其中国徒弟中统就是这种类型,搞不清这两种情况,就无法正确判断明朝特务机构作用。
世界上还没有牧羊人愿意让自己牧羊犬没事就去咬死几只羊的疯子,同样,一个牧羊人破产,也不可能是因为牧羊犬太敬业导致的。
其实我在企业里也大量使用锦衣卫和东厂人员(各种稽核、内部审计、监督人员),没他们,我无法控制企业,但是他们再怎么敬业,也不可能导致企业倒闭,企业倒闭只有两个可能:市场竞争对手太强,我打不过;我判断失误,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例如浪费资源投资无效项目,进入高度过剩市场,并购了内含毒药的企业等等。
所以大量所谓学者说明朝毁于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我觉得是智商不够的表现。
其实本朝才是集大成者,东厂+锦衣卫+契卡+中统+军统+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情报局+空间情报局。。。。。一应俱全,我们活得挺好的,美国也活得挺好的,美国一共有40多个特务机构。
2015-08-12 09:07:11 回复
《明史》相关史料,对特务机构相关内容,非常偏颇,不符合常识。
2015-08-12 08:54:16 回复
本朝有契卡类型的机构?没听说呢,是安安吗?
当你攻击领导人时,他们便会出现,当年我因为录音事件,就荣幸的被他们头目接见过,畅谈一番,喝茶送客。
2015-08-12 10:12:17 回复
goofy
2015-08-12 10:18:48
忙总能说下情报机构和特务机构的主要区别吗? 不方便的话可以用美国那40个机构做例子
简单说,情报机构,君子动口不动手,只收集情报,不动手行动。例如:陆军情报局(陆军参谋部二部);海军情报局(ONI);海军陆战队情报局;空军情报局(AIA);军事情报局;国防情报局;海岸警卫情报局;国土安全部情报及分析局;能源部情报局;国务院情报及研究局(INR);财政部情报及分析局;缉毒署国家情报局;国家地理情报局(NGA);国家侦察局(NRO);空间情报局;国家情报局(也叫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国家安全局等等。
特务机构,动手为主,情报收集是为动手服务,例如:司法部下属的联邦调查局(FBI);药品强制(缉毒总队)管理局(DEA);国际刑警组织美国中心局(USNCB);法警署(US Marshals Service);酒烟火器爆破物品(枪械总司)局(ATF)犯罪侦查处。国土安全部(DHS)下属的运输安全局(TSA);特勤处(Secret Service);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海关与边防保卫局(CBP)(移民局(INS)及原来的美国边防巡警(USBP)并入CBP);美国海岸卫队(USCG);海岸警卫队调查处(CGIS);航空警察(FAMS)。国务院(DOS)下属的外交安全局(DSS)。国防部(DOD)下属的国防调查局(DIS);陆军刑事调查司令部(CID);海军罪案调查处(NCIS);空军特别调查办公室(AFOSI)。内务部(DOI)下属的美国公园警察(USPP)调查处;渔业与野生动物处执法办公室(FWS-OLE)。农业部(DOA)下属的森林执法调查处(FSLEI)。卫生及公共服务部(DOH)下属的国家卫生院警察(NIH Police);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调查处。环境保护局(EPA)下属的犯罪调查组(EPACID)。当然还有直属总统的中央情报局等等。此外财政部,能源部都还有一些秘密特务机构,用于监控工作。
2015-08-12 10:52:39 回复
goofy
2015-08-12 11:44:15
多谢! 我被美国官方分类糊弄了,他们所有情报机构都是一个什么国家情报委员会统管, 什么nga cia fbi都混一起了。 那么多机构那么多特工, 那得花多少钱啊。不过很多美国名校毕业的人愿意去这些部门工作,也不是纯喜欢钱。
我以前看过一份资料,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特务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支持国外颠覆组织最多的国家,我的印象是美国支持了450多个(其中反对中国政府的有90多个),中国支持了420多个(绝大部分是反制的),所以谁也不说谁。
2015-08-12 12:20:35 回复
Hubert2000
2015-08-12 11:58:02
忙总是否去过荆州古城?那里有张居正的故居。不过,当地政府比较搞笑,2000年的时候,故居在荆州宾馆一带,2014年,迁移到了东门城墙下,且故居内设成了一个茶馆。这大约是湖北人的悲哀,让一帮没有文化的东西由着性子来。
遗憾,没去过。我听过去的人回来描述,也就不想去了。现在荆州的官员真的没文化了。
2015-08-12 12:31:43 回复
太意外了。。。我简直无法想象哪来四百多个组织让中国支持,中国怎么突然就这么腹黑流氓了,有一种小心脏受到打击,小灵魂受到刺激的感觉
如果用洋人数据,就更夸张:
根据欧洲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Stiftung)和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Konrad Adenauer Stiftung) 2012年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世界上2011资助他国反政府组织最多的国家:(括号内,为一国资助他国反政府组织的数量)
超多:美国(5767)
极多:中国(3027)
多:土耳其(2201)
较多:俄罗斯(1991)、德国(1764)、南非(1553)、法国(1514)、印度(1429)、伊朗(1409)、芬兰 (1191)、日本(1124)、以色列(1039)、埃及(1007)
反政府组织指一国境内外在司法体系外,反对本国权力垄断阶层的社会集团。资助他国反政府组织,包括现金资助、物资资助、情报资助、政治庇护等,但不包括直接军事干涉与冲突。
2015-08-12 13:17:54 回复
wxmang
2015-08-12 13:17:54
如果用洋人数据,就更夸张:
根据欧洲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Stiftung)和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Konrad Adenauer Stiftung) 2012年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世界上2011资助他国反政府组织最多的国家:(括号内,为一国资助他国反政府组织的数量)
超多:美国(5767)
极多:中国(3027)
多:土耳其(2201)
较多:俄罗斯(1991)、德国(1764)、南非(1553)、法国(1514)、印度(1429)、伊朗(1409)、芬兰 (1191)、日本(1124)、以色列(1039)、埃及(1007)
反政府组织指一国境内外在司法体系外,反对本国权力垄断阶层的社会集团。资助他国反政府组织,包括现金资助、物资资助、情报资助、政治庇护等,但不包括直接军事干涉与冲突。
以上数据纯粹娱乐,不能当真。当真你就图样图深破。
2015-08-12 13:19:19 回复
忙总,今天看到毛主席对汉光武帝的评价可真高。
毛主席在阅读《东观汉记》,曾这样评价刘秀——“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
真看不出刘秀还有这么大能耐,两千多年来皇帝也能变成一个加强连了吧,为啥主席对刘秀这么青睐有加?忙总能拨冗谈谈刘秀嘛?
这个我不好说,因为没有仔细研究,不过刘秀是当时最不可能成功的人,结果成功了。他的性格其实很懦弱。不过善于协调矛盾,善于捣浆糊。
2015-08-14 10:10:28 回复
pomoxx
2015-08-14 11:04:46
忙总,我觉得读书人吧,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文人,另一类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与文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知识分子可以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尤其理工科的优秀分子不被人挑唆也基本没有政治上的野心和动机。可文人不一样了,不靠摇唇鼓舌货与权贵连栖身之地都没有。所以文人们必须靠鼓惑煽动去谋取权利,趋逐功利追求野心是文人们唯一的方向。
知识分子从事的研究探讨与实践的工作都是关于真假的问题,是在现代可以利用科学手段和实践来检验的问题。因此知识分子在从事的领域内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和遵守逻辑规则。
而文人的主要特征是不遵守逻辑,所从事的领域也是非科学领域,不以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为理论前提,通常以统治者意志或者自我价值观念为判断真假对错的标准。文人也不懂和不遵守逻辑。文人的学说肯定是没有前提系统的,或者和宗教或巫师一样依靠的是一些乱七八糟不自恰的前提系统。
某人的学说能坚定的以某个自恰的前提系统为核心和推导依据,即便该前提系统中有假设和猜想,也不称之为文人。
文人的学说一定没有自恰的前提系统,而知识分子的学说却一定有。
毛主席发动文革,运动中没有区分文人和知识分子的区别,把知识分子一起打倒了,这是文革中最大的技术性错误。
你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有的人是寄生虫,有的人能够自谋职业。后者我叫知识工人。
2015-08-17 11:34:00 回复
Hubert2000
2015-08-14 11:54:11
忙总,荆州还是值得去的。荆州古城是全国幸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古城,那是真正的古城,不是像别的地方,文革时拆毁了,后来重建的。只是当地一帮蠢东西在胡来,守着这么一块优质的资源不知如何利用,东门外的“张飞一担土”不知现在在哪里了。如果这个古城在江浙一带,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湖广及江西一带是中国江湖文化或者说流氓文化的发源地,四川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移过去的,看到这一带人在鼓噪中部崛起,就不禁想笑,觉得还是先剔除身上的一些不良的文化基因,再来谈其他的好不好?
湖北人太聪明了,以至于把利己技术发挥到极致,无法协调合作做任何大事情。我估计组织湖北人打群架,只有在大家走投无路时才有可能,但凡某一个人群有点出人头地机会,一般不会与人分享机会。
2015-08-17 11:30:32 回复
pomoxx
2015-08-24 11:00:25
嗯,向忙总学习。关于知识工人的论述忙总总结得太精辟。知识工人改造自然,创造财富,推动人类的进步。不过知识工人创造的财富,被掌握资本的人占据和享用了绝大部分,是不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不公正。
人类社会本来就是弱肉强食,从来就是适者生存。只要人类还有动物本性,还要占取最大的物质,谋取繁殖权和生存权,人类就是不公平的,因为人类天赋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你不能要求潘长江象姚明一样扣篮,也不能要求聂卫平去和刘翔比速度。
2015-08-24 12:56:58 回复
刘秀打过好几场险仗,还有敌我悬殊胜利的,这么懦弱?
话说,主席给刘邦的评价: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我一直不明白主席“最厉害”是以什么标准去评价他的?
我对刘邦的评价是,会搞政治,会用人,会决策,心胸广,知天命!
毛主席的意思是:刘邦厉害,主要厉害在善于揣摩人心和收买人心。
2015-09-04 10:41:49 回复
惨哦,忙师不要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呐。湖北有两个地方人还是不像您说的那样,一个是鄂西北山区,一个是鄂西南山区。一个受道家文化熏陶,一个还是淳朴的土家族文化遗留,两地民风还是朴实不失彪悍的,说话饮食都不类江汉平原一带,打群架也是杠杠的了。
鄂西南和鄂西北我都去过,民风强悍,有点贵州山寨的特点,我很适应。
2015-10-11 17:41:54 回复
那个火鸡国何德何能,也支持这么多国外的颠覆组织?沙特比它富裕还没它乱来。看这前三甲,分明对应世界三大文明。火鸡国蛊惑东突危害我华夏久矣,似乎一直不能奈其何,不知何时能颠覆之?
跟上一届胆小怕事有关,这一届拍几个巴掌就好多了。
2015-10-11 17:12:02 回复
呵呵,是的,以前听忙总聊起贵州苗寨的种种事宜,我也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鄂西北的山里也有八大碗,酥鸡酥骨蒸鱼蒸肉红薯丸子……想想都流口水。办白事时都是现请的师傅垒的土灶,八大碗流水席随到随吃,跟坝坝宴差不多,还专门请一帮吹喇叭吹笙的彻夜配乐响不停。民风更是彪悍,县志上说以前跟江北的河南人争水,都是几个村子上千人的打群架。你有少林棍,我有武当剑,打的不亦乐乎。不过后来随着修水库一次次的搬迁移民,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文化也都慢慢迁散了。留在我脑海里的只剩下儿时片段的模糊记忆以及八大碗的传说味道了。
其实从文化背景来讲,苗瑶族群从四川经三峡进入江汉平原,再进入黄河下游,在鄂西北呆了很长时间,并完成了苗瑶的分化,最后被炎黄追杀,再次进入鄂西北,在春秋战国时代,参与组建楚国,楚国灭亡,他们才逐步退入鄂西南,湘西,贵州。所以文化差不多不稀奇。
2015-10-13 12:56:35 回复
鄂西北跟苗瑶有关系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忙总以前不是在研究苗族文化史吗?这个是研究成果之一?
鄂西北给我的感觉就是个东西南北交汇的地方,饮食上尤其明显。比如我们那里中午吃米饭炒菜晚上却必须吃面食;西边四川的辣椒我们吃得也很凶,东边太湖的白鱼银鱼却也是我们的日常佳肴。结果就是我不管到东西南北,饮食方面都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这个倒不是我研究的,是现在的常识。根据复旦大学的分子人类学家测定,大溪文化属于苗瑶系。大溪文化发源地位于长江瞿塘峡南侧,1959和1975年曾3次 发掘,在西陵峡又发现几处同类遗址。在70年 代初期,这一类遗存被普遍地称为大溪文化。迄今发掘 的主要遗址还有,湖北宜都红花套、枝江关庙山、江陵 毛家山、松滋桂花树、公安王家岗,湖南澧县三元宫和 丁家岗、安乡汤家岗和划城岗等10多处(见关庙山遗址、三元宫遗址)。
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屈家岭文化也是苗瑶系的。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最为兴盛和最为强势的一种文化,文化分布范围最大,南北纵跨湖北、河南、湖南三个省,约20万平方公里。屈家岭遗址是规模巨大、堆积深厚、延续时间长达千年的特大型遗址,而石家河的谭家岭遗址,屈家岭文化的另外一个中心。屈家岭文化在不同的时期,也兼容和吸收了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2015-10-14 12:22:41 回复
laokay
2015-11-07 15:44:13
请教忙大师兄:您推荐的讲解《论语》(杨伯峻)、《易经》(黄寿祺)的书我都买了、看了。最近对心学来了兴趣,这方面哪本书比较好?请指教。
先看看王阳明的《传习录》入门吧。
2015-11-07 20:14:26 回复
可是一个朝代灭亡前,首先就是政府财政破产。没有钱什么事也做不了,只能干瞪眼等死。
有钱的政府完蛋的也不少。
2016-01-03 10:21:25 回复
忙总有没有研究过文天祥的后裔和这个闻的关系
我认识许多文天祥的后裔(不是意淫的,是有可靠证据的),没听说与闻姓有关。
2016-01-03 10:07:11 回复
三个一亿人
2016-01-03 09:51:49
芒总搭车问一下,当今老大及王长老,家族似乎没什么利益需要他们划拉,他俩为的是什么?青史留名?
这个问题不能回答。
2016-01-03 10:08:31 回复
薄荷糖家族
2016-01-03 11:20:25
忙总好;在您看来,会做官的人和会做事的人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在哪里?是否会做官是会做事的前提条件?谢谢。
没什么关系,就像一个人漂亮与否与有没有文化没有关系一样。能够同时具备,都是运气和偶然的。
2016-01-03 11:36:08 回复
jeckforlete
2016-01-03 13:34:01
据说毛主席母亲那边是文天祥后裔,真的假的啊
这是瞎扯,毛主席母亲是苗族,与文天祥这个正宗客家人扯不上边。
文姓是苗族大姓。苗族汉姓来源有几个,主要是音译,其次的官方赐姓,还有就是征服者的姓,其次就是随心所欲取的,例如住在水边的取杨姓,住在大树下的取蓝姓等等。
2016-01-03 16:21:33 回复
Cousteau
2016-01-03 20:44:55
闻姓据说和少正卯有关系。另请教忙总您这一支是文同(墨竹第一)那一脉传下来的吗?
不了解。
2016-01-04 13:04:39 回复
芒总,能说宋、汉也是有钱的政府完蛋么?完蛋应该都源于中央集权的组织性与权威下降,不管因为钱还是地方割据势力过去强大。
中国历史上完蛋的政府,只要三种类型,一是秦朝,扩张过快导致完全没有资源和能力控制住局面被翻盘;二是汉朝明朝宋朝等等没能控制住土地兼并,导致社会贫富悬殊过大,政权基础瓦解,一旦受到冲击,立即土崩瓦解;三是唐朝等等,藩镇割据,诸侯经济,中央失去控制权。
总的来讲,中央失去控制权,是政权瓦解的主要形式,而中央失去控制权的原因,大多数是诸侯经济,土地兼并,某一个阶级占有巨多财富导致的。
中国特色是中央一旦没钱,就要失控。所以中央必须有钱。毛主席说过:手头没把米,鸡都不上门。手头没钱,鬼都不来。
2016-01-04 12:59:08 回复
我自欲为懵懂客
2016-01-04 14:05:33
一直不理解地方怎么跟中央叫板?普通人认识里,地方长官是要进中央进步的吧,那你自然得听中央的话,实际上没有叫板的资格和权利啊?而且不听话直接扯了你或者娜个位置。
中央只能管副部级官员任免,其他地方自主,其实很多地方,厅级及其以下很多官员,不是某些一字并肩王的家臣就是干儿子。
2016-01-05 12:32:52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6-01-04 20:48:02
土地兼并可以说是古代社会无法避免的癌症,唐玄宗时期已经有苗头了。假如没有安史之乱,唐朝也无法避免宋明一样的结局。
相对的现代社会则表现为资本集中。创新可以开辟新的资本源泉,缓解这一症状,因此也就成了资本主义唯一的续命法宝。
唐朝藩镇格局是一开始就有的政治结构,藩镇制度,其实就相当于今日的联盟制度,在中央控制力下降后,这个国家,也就比今天欧盟凝聚力大点,这点宋朝是极力避免的,不过矫枉过正,导致地方力量空心化,也是一触即溃。
2016-01-05 12:23:14 回复
全国营改增将在2016年最后攻坚,目前虽因地方事权需要配比原营业税税源仍返还给地方,但今后是否把事权与财权调整到位后,中央和地方重新划分税收分成比例则可以预期。
营改增里面地雷一大堆,现在也没有清除掉,不足道以后这个皮给谁来扯。真的是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2016-01-05 12:34:57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6-01-05 12:57:14
是指关陇门阀吗?节度使制也不是唐初就有的,应该是唐玄宗追求边功搞出来的吧?不过河北哪一块倒是唐初开始就不怎么听话。
唐朝其实一开始就不是集权统一的政治集团,是很多团体带资入股的,例如那几个豪门大族,李家虽然是皇帝,其实只是一个共主,有点像蒋介石情况,他是靠江浙财阀支撑的,打掉江浙财阀,蒋介石就没了。蒋经国当年在上海打老虎,问蒋介石为什么要把国债打五折委托给浙江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四明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垦业银行等包销,老蒋的回答就是:国家是靠他们才能立起来(例如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老板陈光甫就是老蒋借美元的操刀主持者)。
2016-01-07 11:43:00 回复
芒总,我之前提的期初存量资产不予抵扣算不算地雷?这个不予抵扣让铁路,电信之类的企业税负大大上升,分明是让这些企业当反抗营改增的先锋呀!我是之前在茶馆发过增值税原理贴子的那位。
税收体制有一个基本原则,基本公平,适当杀富济贫。现在营改增,因为怕麻烦或者应付差事,同时还想不降低各级税收(其实结果就是整体征税),导致行业不公平(例如你说的固定资产巨大的行业因为难以抵扣--抵扣就会导致税收下降,谁也不愿意,导致税负负担过重);地区不公平(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抢税源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例如浙江在舟山给西部资源企业提供避税便利);民营和国企不公平(国企没有避税,漏税,逃税动力);外貌和内贸税收不公平;服务业和制造业不公平等等,全面营改增实施后,势必冲突不断,需要不断协商,协调,最后还不得不妥协,修改。所以未来税收政策不断翻烧饼是肯定的。代价会很大。就像现在要把国税地税合起来征收一样,扯皮不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2016-01-07 11:30:14 回复
Yankee
2016-01-05 20:35:37
忙总,建筑业营改增,还搞吗?
搞。
2016-01-07 11:23:11 回复
远蛤蟆近青蛙
2016-01-07 11:36:25
这个没有充分的利益交换,总想毕其功于一役,太操切了。在中国干企业未来几年太难。
诸侯经济格局下,做任何经济政策调整,其实都是排排坐吃果果。前任总经理有句名言:行政命令管半年,利益交换管一辈子。所以必须行政命令为辅,利益交换为主。中央必须给地方利益,不能把地方利益都拿走,拿走利益,也就拿走包袱和麻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大意如此,原话比这个含蓄)。
2016-01-08 17:50:38 回复
这样的话,怪不得有说当今只期待五五开的功绩评价呢。
还有个说法,扛下所有黑锅,奠定以后的基础。
所以,忙叔不看好~~~
不是,这个问题在其他帖子有讨论。
2016-02-19 10:2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