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张居正业绩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价值

wxmang

2015-08-02 11:21:30





这是回复关于张居正的业绩价值的帖子。

先简单说说张居正的业绩。张居正万历元年(1573)担任首辅,辅佐9岁登基的年幼万历,加上李太后支持(有种说法是因为张居正很帅,玉树临风,所以李太后很粉张居正或芳心暗许,所以绝对信任),一切明朝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事实上当了明朝10年家,或者说是十年的无冕皇帝。

张居正主要做的事情其实都是王安石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也就对比出王安石是口水党的本质,也即不是想不到,也不是做不成,而是没能力执行),也是目前中国董事会所谓改革的目标(整顿吏治,整理财政和税收制度,打击利益集团,改革分配制度,激励工商业农业发展,产业升级),也是目前董事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现在当局,尤其是董事长和老王对张居正应该是仰望的崇拜。

张居正一上台,大权在握,就改革吏治(张居正认为:吏治腐败是最核心的腐败)。万历元年六月,实行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评,要求全国各个衙门分置账簿,记载一切发文、收文、章程、计划,是为底册。底册一式三份,一份本衙门留存,一份送各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逾期未办理的,该科上奏候旨,一份送内阁考察,作为官员升降任免的依据。此前,内阁无法控制的言官(监察系统),也归到了内阁的管理。如此一来,月有稽,岁有考,大大提高了各衙门的办事效率;中央到地方的政令畅通(对比目前总经理政令不出某海,是不是很伟大);裁减了大量的庸官冗员;有力地整理了全国税捐,数年的积欠得以收缴,国库收入增加。最重要的是内阁通过此举牢牢把握行政、监察大权,其中枢地位日益显著。

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庄田(打击利益集团,结果张居正死后,被大地主利益集团疯狂反扑,抄家灭门),三年后在全国内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把条项税役合并,按亩征银,纳税土地从四百多万顷回升到七百万顷以上,使政府的财政情况有所改善。

万历八年(1580年)十月,下令吏部遍查两京衙门,“有冗滥者裁之”。万历九年(1581年)正月裁两京户部侍郎以下156个职位,同年裁撤郧阳巡抚、顺天巡抚、湖广总兵等地方大员职位。文武官员从12万余人降到9.8万人以下。

其中张居正最伟大的改革是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这才给万历以后用兵留下点本钱和家底。

当然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华北、边镇防务,防御蒙古人入侵也是功劳。

张居正其实是一个“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经济学家,名言是:“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通无以济也。”

《明史》评价张居正的业绩是:“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神宗实录》评价张居正是:“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

没有张居正,就没有明朝万历年间打仗并胜利的机会,因为打仗就是打钱。张居正为后来的万历三大征提供了财政基础,没张居正,可能就没明朝以后了。

万历三大征是指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廿八年(公元1592--1600年)间,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遵义)之役。“三大征”旷日持久,历时近十年,到万历二十八年六月结束。

《明史》记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战役用钱一千二百万两以上。

宁夏之役就是镇压蒙古人哱拜叛乱。宁夏是明代边陲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主要是防御蒙古族人。叛乱的哱拜是蒙古鞑靼人,明嘉靖年间因得罪酋长,父兄被杀,他投了明军。万历二十年(1591年)二月,哱拜起兵叛乱,擒杀了宁夏巡抚党馨和宁夏督粮道兵备副使石继芳,总兵官张维忠,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并联合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明朝中央不得不调动全国兵力进剿,包括大同总兵麻贵,宁夏总兵李如松(李成梁儿子),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用时十个月,哱拜之乱才全部平息。

这一仗失败,可能西北就丢掉了。

播州之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播战争,一战奠定今日中国西南版图。具体过程我在白日梦这个帖子里详细介绍过,不再啰嗦。

这一仗如果失败,中国西南就很悬了。因为当时杨应龙的地盘北达重庆外围,南达贵州都匀,靠近广西边境。如果朝廷失败,西南势必独立成为若干小国。

杨应龙是当时中国六大土司之首,他反叛时,其他土司也没闲着,也在蠢蠢欲动,例如水西安氏(彝族)就派兵进入云南沾益,宣威,曲靖一带(当时水西安氏与杨应龙也有联姻关系),水东宋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就派兵南进(当时第二十五代水东宋氏土司宋承恩是杨应龙女婿),进入广西贵州边境,并与当地布依族首领联姻(其实这个联姻习惯一直延续到建国前)。

而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接受其军师孙时泰(汉族,落第秀才,看来还是读书人最坏)建议,要打回老家去(播州土著是古濮人一支,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僰人后裔,僰人发源于四川南部宜宾泸州一代,现在那一代还存留僰人悬棺葬遗迹),所以建议杨应龙北上攻四川,然后拿下成都自立为王。

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起兵三万余进攻綦江,同时他的几个儿子带领的其他兵马已经攻入四川、贵州、湖广(今天湖南)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并进逼重庆。万历二十七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全军在乌江北岸刀把水一代覆灭,杨国柱被杀。

明中央不得不全国动员,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正规军,再加上相助的土兵,约30万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明军入城(就是前一段时间被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海龙囤),播州平,此战死亡人数过百万,遵义一带从此从少数民族地区变成汉族地区。后分杨应龙地盘为遵义(乌江北岸)、平越二府(乌江南岸,就是今天瓮安,余庆,福泉,凯里,都匀一代),分属四川、贵州。

22年后,水东宋氏第二十六代土司宋万化在天启二年(1622年)与水西土司安邦彦一起反叛,1623年战死,到1630年,自封的第二十七代宣慰使宋嗣殷战死,水东宋氏接受明朝改土归流,纳土投降。

当然水东水西土司实力远不能与杨应龙相提并论,所以明朝胜利相对容易。

所以打不败杨应龙,说不定我们现在就是与缅甸一样的外国人(缅甸北部就是在明朝手里丢掉的)。而这是丢掉整个中国西南。

所以我的结论是:国家,尤其中央政府不能没钱,对地方割据政权(例如现在台湾),不可能用和平手段解决,只有战争征服是唯一出路。中央政府强大,就小打,少死人;中央政府不够强大,就大打,多死人。不死人就想统一国土,是妄想。

朝鲜之役就是援朝逐倭(日本)之战。万历二十年, 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攻占朝鲜釜山,进逼汉城。朝鲜军队望风而溃,朝鲜国王逃奔新义州。日军又攻入开城、平壤。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汉城,但在距汉城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李如松险些阵亡。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汉城,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

万历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万历把建议和谈的兵部尚书石星下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李如松战死,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如果朝鲜没打赢,日本人必然进入东北,可能就没努尔哈赤什么事了,也没俄罗斯远东什么事了,甚至可能提前400年进行抗日战争。甚至可能现在中国都不存在。


57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再补充一点:

前面我说了,张居正当政十年的积蓄供给了“万历三大征”一千二百万两的巨额军费开支。

下面稍微详细说明一下。

一、为什么张居正改征白银

明朝中央财政的收入主要是赋和役两类所组成,赋为对田地的税,是以粮食的形式征收,役为对人口或人户之税,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征收。银子并不是明朝的赋税通行标准,虽然有相当数量的赋税是以银子代替的方式缴纳。

明代在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前的田赋制度,是沿袭唐宋以来的两税法之旧,明代所谓两税,就是夏税与秋粮。凡在夏季开始征收的叫做夏税,在秋季开征的叫做秋粮。

田赋中,夏税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米为主,米麦通常称作“本色”,但得行“改折”,就是以其他的物品,比如丝、绢、钱、钞等代替米麦,这就叫做“折色”。明代的“改折”十分繁琐复杂,比如米的就有白熟粳米、白熟糯米、本色米的分别,绢则有农桑丝折绢、丝绵折绢、税丝折绢、人丁丝折绢、本色绢的分别。在一条鞭法通行之前,缴纳田赋是以米麦为标准物品,其他物品多半折合成米麦的价值而缴纳的,一条鞭法通行之后,银子才渐渐取代米麦的纳税标准地位。

役,大致分为三种:一、里甲;二、徭役;三、杂泛。明代的户主要是民户、军户、匠户三类,其中军户服兵役,匠户服工役。而一般的徭役,则由民户为主担当。

按照明代规定,男子年十六成丁,成丁即有役,至六十岁免役。其中里甲为正役,而均徭(主要服务于公共设施建设、充当政府官员手下的办事员等)、驿传(用于驿站的传递公文、提供食宿等)、民壮(民兵)为“杂役”。

所谓明代赋税之重,并不是重在田赋,而是重在杂役。

因为北京城必需要囤积大量的粮食,要保证首都的粮食物价维持正常水准,要供给政府官员和大量的宫廷人员,要提供边防的士兵粮食开销,粮食在战争时期尤其消耗更多。而明朝皇帝们认为白银不能吃,所以在明朝的立国原则中,根本没有考虑白银作为基本的货币标准。有明一代,政府税收始终是以粮食的“石”为标准计量单位,而不是白银的“两”。所以明朝征收的不是白银而是粮食、力役。

但是当时的“粮食一石”的量度标准是不同的,取决于粮食因为离北京远近不同的运费以及当不用实物而用“粮食一石”折纳为白银或其他任何其他物品的比率。史书记载表明,当时纳税户负担最重的“石”要比负担最轻的“石”高七倍。这种情况出现,说明负责征税的官吏们在里面上下其手,考虑到利益集团的强大(例如官吏家庭和退休官员为主组成的乡绅),收税官吏并不敢对他们下手,他们只能敲诈勒索普通百姓,导致弊政丛生,社会不安定。所以必须统一征收标准(这也是官吏们不爽的地方)。

另外,明朝大部分税收来自于南方地区,粮食等物资从南方到北京必须通过漕运来实现,而北方军镇的物资则是来源于北京。南方供应的物资除了粮食外,还有蔬菜、水果、家禽、纺织品、木料、文具、瓷器等等,甚至箭杆、制服、扫把等物品也是南方供应。但是漕运能力不足,据统计,1435年到1486年间,最大的运输量是1445年的460万石,最少是1464年和1469年的335万石。从1487年到1520年的34年间,每年的运输量为400万石,从未中断。

其实每年400万石左右的粮食并不是是京师和北方开销所必须的,在明代中后期,中央政府需要的并不是粮食,而是白银。1579年,户部尚书汪宗伊报告说:北京和通州粮仓存储的粮食加起来,总数超过了15万石,而年消耗只是1.9万石,结果1571年运来的漕粮已经腐烂了。张居正在给朋友的信中也提到:“运艘过淮,无任欣慰,今计太仓之粟一千三百余万石,可支五六年,鄙意十年之上,当别有勾当,今未敢言也”。

1583年,粮食存储超过1800万石,虽然年消耗上升到220万石,但存储量远远多于消耗量。大学士申行时强调说:京仓积米,足支八九年,愈多则愈浥烂。

由于漕粮运输的成本很大,而京师又不需要这么多,事实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所以张居正要改革。

二、明代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

明初时期,政府规定用粮食来缴纳土地税,税额总数接近2950万石。其中1200万石由地方政府支配,800万石主要是华北征收作为军队军粮。其余不到1000万石由中央政府支配, 120万石左右交付南京,那么大约有820万石需要从江南运到北京。

通过运河每年运输最大能力不超过每年400万石到500万石之间,所以不得不在正统年间的将400万石永久折现成100万两金花银,这是漕运运输极限能力导致的。

除了田赋正税和役之外,还有一些工商业收入、盐的专卖、矿银收入、国际贸易收入等等,这些收入大约有380万两,但是要跟地方分成。

根据上述数据,研究结论是明朝中央财政年度财政总收入大约在400万两白银。不过上述数据只是理想状态,实际征收额很少会超过计划收入的80%,拖欠始终存在。(下面有一个数据表证明,从这个数据表也可以看出张居正改革带来的财政收入变化)。

在张居正改革前的1580年户部岁收入的400万两白银支出:
北京中央政府运营需要的现金支出(两)
1 贵族禄米 16000
2 文官俸米 44000
3 武臣俸米 268000
4 军匠折银 206000
5 京城巡捕、锦衣卫等 50000
6 班军补助 50000
7 军士冬衣折布银 84000
8 御马三仓象、马等房 148000
9 京师马草 16000
10 服务机构吏员 13000
11 总开支 895000

明朝财政收入主要大头是军费开支,军费开支吃掉了大部分可储备的资金。也即户部岁收入四百万两白银中,有一百万两必须用于首都支出,剩下的资金也无法储备起来,因为几乎要全部用于北方军镇,大概是三百万两白银,军费支出包括募军、防秋、摆边、设伏、客兵、马料、商铺料价、仓场粮草, 以及补岁用不敷等项。

1582年出版的《万历会计录》列出户部送往14个边镇的年例为3,105,000两。

嘉靖27 年(1548)户部收入 3,470,0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 2,310,000两,占收入 66.57%;
嘉靖28 年(1549)户部收入 4,122,727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 2,210,000 两,占收入53.65%;
嘉靖43 年(1564) 户部收入3,630,0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2,510,000 两,占收入69.15%;
隆庆1 年(1567) 户部收入3,710,0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2,360,000两,占收入63.31%;
隆庆1 年(1567) 户部收入5,530,000 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4,180,000 ,占收入75.61%;
隆庆3 年(1569) 户部收入3,790,000 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2,400,000 ,占收入63.33%;
隆庆4 年(1570) 户部收入3,800,0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2,800,000两,占收入73.68%;
万历5 年(1577) 户部收入3,494,2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2,600,000两,占收入74.41;

万历6 年(1578) 户部收入4,224,73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3,223,051 ,占收入76.29%;
万历14 年(1586) 户部收入5,920,0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3,159,400 两,占收入53.37%;
万历18 年(1590) 户部收入4,065,0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3,435,000两,占收入84.5%;
万历28 年(1600) 户部收入4,500,0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4,000,000两,占收入88.89%;
万历29 年(1601) 户部收入4,700,0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4,000,000两,占收入85.11%;
万历40 年(1612) 户部收入4,000,000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3,890,000两,占收入97.25%;
万历45 年(1617) 户部收入4,219,029两,其中北方军镇军费3,819,029两,占收入92.49%。
资料来源:全汉升、李龙华(1973)〈明代中叶后太仓岁出银两的研究〉。

在和平时期,户部拨款的三百万两白银能够勉强支撑北方军镇开支,一旦发生战争,而明朝收入中从来没有这笔财政预算,等到储备的白银消耗完后,只有不断的拖欠和拆东墙补西墙,战事维持十年以上,则中央财政破产在所难免。

上述数据也就能解释万历四十七年以后明军的节节败退,明白明末辽东军事之被动局面,因为没钱了。所以明末屡屡出现辽东缺饷边兵哗变、大臣请内库发银等情况,缺饷的士兵打什么仗?

在明朝捉衿见肘财政状况下,张居正当政十年就储备大约一千二百万两白银,为万历三大征的军费提供了资金来源就非常伟大了。

具体这些资金如何积累的,有详细的论文研究。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可以看看。
2015-08-02 18:30:09 回复
slyypp
2015-08-02 12:46:09
很好奇,忙师文中提到的 “裁剪冗员” 这一条。老张是怎么做到的?后遗症怎么解决的?
没什么后遗症,直接取消岗位,在岗人员下岗回家。
2015-08-02 18:33:56 回复
然后203
2015-08-02 12:52:47
王安石变法之前的庆历新政也是以吏治改革为中心的。之所以失败,是否和中央集权程度不够有关呢?
不是,是豁不出去。范仲淹,王安石个人道德文章比张居正高得多,但是他们也就不敢面对现实玩命。张居正知道自己在做断子绝孙事情,知道自己死后必然身败名裂,因为动利益集团奶酪了。

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不敢面对这种未来,所以就做不出来政绩。
2015-08-02 18:37:14 回复
yxwangwanguang
2015-08-02 14:22:24
可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又对张居正 的 一条鞭法 进行了批评,认为一条鞭法的 推行使得白银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认为张居正推行的货币囤积为目标的“重商主义”造成税收重心仍在土地,二、白银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国内白银矿产;2、来自海外贸易交换。其中海外白银固然提升了外贸发展,但却是以国家货币主权丧失为代价的。从而也丧失了社会整合能力的 代价。
这相当于问为什么明军当年不用冲锋枪消灭杨应龙,用大刀长矛,以至于伤亡12万人,差评。
2015-08-02 18:35:21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2 14:34:37
忙总那后来的大小金川又是怎么回事,是满清饭桶?还是确实难打?
的确难打,大小金川我没去过,但是去遵义海龙囤看看那种山地,就知道冷兵器时代打仗多困难了。
2015-08-02 18:39:42 回复
山川锦绣
2015-08-02 15:39:27
忙师,成立了二十二个领导小组,组长没有博士;分权?令出多门?如何看待?
中央集权,政令统一。
2015-08-02 18:40:16 回复
Elexander
2015-08-02 17:47:37
如今的形势,应该比张居正年间要好一些,
而且从权力分配上来说,董事长无人制肘,兼任若干组长,,连续收拾军头和警头,搞定大内总管如割草芥,中央集权的能力相对万历年的张居正要强的多;
从国际环境上来说,目前的军事实力,再无外敌入侵和国内叛乱之忧其不过当年有人去昆明喂鸽子,难道有割据的实力和想法?
在经济形势和财政实力上也比万历年强的多,多年的对外开发,国内经济的体量和实力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
在这么一手好底牌的基础上,对积年的政经问题进行抽丝剥笋的改革,成功或者逐步成功是可期的。但是这个过程中,一是要保持定力,有能力,有勇气面对困难;二是有危机意识,呵呵,做最坏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可以说这两点都是有决议的,有共识的,因此,我觉得是很有希望。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感觉惊慌失措,进退失据,希望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
没你想的这么乐观,其实董事长也是惊涛骇浪的。
2015-08-02 18:43:11 回复
ludwigwa
2015-08-02 19:13:58
忙总,雍正这个人你怎么评价呢?也是死后没什么好评的主
客观讲,清朝皇帝绝大多数都很敬业,都很勤奋,对老百姓的压榨和剥削也也比较有限和适可而止(相对于以前王朝,尤其宋朝的横征暴敛),但是他们是异族,所以担心政权不稳,猜疑汉族,凝聚力不足,所以文化成就和经济成就不算大,尤其是阻碍了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步伐,打断中国资本主义的进程,导致我们后来积贫积弱。当然为我们打下西部地盘和控制住东北地盘,还是大功一件。功过参半吧。
2015-08-02 19:21:28 回复
ludwigwa
2015-08-02 19:25:23
清朝统治者还是不够自信啊。也许就是这种不自信,让他们必须保持一点勤勉吧。
凭什么自信?中华文化深处就是要推翻他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夷狄之辨是植根在我们血液里的。
2015-08-02 20:15:47 回复
香辣蟹
2015-08-02 20:02:52
那怎么恰恰是横征暴敛的宋朝文化昌盛,技术进步很快呢?
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历史发明家忽悠,建议看看何忠礼先生的《宋代政治史》。
2015-08-02 20:11:39 回复
香辣蟹
2015-08-02 20:09:21
忙叔,辽东军事失礼是人事(党政)问题还是财政问题? 记得出征前杨嵩祭棋杀牛,一连换了好几把刀都捅不进去,最后无奈用了尚方宝剑。这说明财政不济,吏治腐败。但是后来在援辽平辽区区名称的满朝争论上,感觉党政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主要是经济问题,没有陕甘地区绝收导致的流民暴动动摇国家根本,努尔哈赤也就是个土司而已。说不定还不如杨应龙英明神武。
2015-08-02 20:13:12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2 20:18:51
忙总,其实我对明朝能够进入资本主义一直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别的不说,那个时代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从民族精神上讲,无一不是处于积极进取的状态,而明朝中后期给人的感觉就是窝囊,倭寇横行东南,嘉靖年间大明的国都被人围困,连手都不敢还。就说万历三大证吧,宁夏叛乱和播州之乱其实是内政,就一个援朝作战,还是人家日本打上门来的。
看书吧,不要无知者无畏。
2015-08-03 10:55:03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2 21:34:19
忙总,要这么说的话,中华民族这个概念,还真的是在近代形成的,现在谁还拿满族当外人啊,雍正的大义觉迷录放到今天,简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观啊
中华民族早就形成了,在战国时代就形成了,今天没人在意满族,是因为他们不值得在意,并不是大家忘掉了他曾经做过的事情,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去发留头,这些汉人是记在骨子里的,除非他们完全被同化,成为汉族,如果再得瑟,迟早被算总账。
2015-08-03 10:53:26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5-08-02 21:51:31
这里的中央集权应该是指中央对地方的调动控制能力。就这点来说,现在还未必比得上古代。至少古代吏部可以直接任命县令。
毛主席说过,搞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理解这句话,现在很多人事安排就一目了然。中央集权,关键是权,权是需要人去控制的,谁去控制?当然是自己信任的人。而控制权力,就得有位置。

所以一朝天子一朝臣是定理。不过毛主席又说过: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人家已经占位置了,怎么办?没犯错误,你还不能随便搞下来,只能另起炉灶,把权力过渡到新的位置上去,老庙没有法力,香火自然就会慢慢淡下来。

毛主席是另起炉灶大师,远的不说,就说文*革时期,为了抢某某奇等官僚体系的权,搞一个中央文*革小组,高峰时权力直接取代董事会,低谷时,就是一个学习毛*选讨论小组;为了控制林*彪坐大,搞了一个军委办事组,高峰时权力凌驾军委,低谷时只是一个毛主席的联络员。这才是收放自如。

需要权力,能拿过来,尾大不掉,又能拿出去。给你,你就有权,你想坐大,你就没权。

中央如果不能集权,就会几套人马各吹各的调。相当于八匹马拉车,每一匹马都竭尽全力,但是听不同调,就向不同方向跑,结果只有一个,马儿跑死,车子四分五裂。北洋军阀时代时如此,蒋介石汪精卫扯皮时候也是如此,文革前某某奇当政时也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一个要发展实体经济,一个要互联网+,一个要做大央企,一个要市场化央企,一个要中央集权,一个要中央放权。。。。。。

下面的人,怎么办?只能凉拌,等等看。
2015-08-03 11:12:21 回复
夜半人语
2015-08-02 23:30:47
宋朝的横征暴敛也是没办法,打仗打的。对外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都不是吃素的,大辽大金西夏蒙古,轮番干仗;同时对内还要应付方腊梁山等。国防资源少得可怜,要马场没马场,要地理屏障没屏障,能撑这么长时间真的挺神奇的了。换大明或者废清估计早抗不住了
不要凭想象,建议看何忠礼先生的《宋代政治史》,这些都是史学界的常识。
2015-08-03 10:58:02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3 00:29:23
忙总,这个因果关系搞反了吧?我觉得应该是满清与大明在关外的对峙,导致明朝政府没有足够的力量救济灾民和镇压起义'毕竟歧义已经是崇祯年间的事情了,辽饷都收了快二十年了
讨论历史不能凭印象,要看文献,最少要看靠谱的书,建议看看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或傅衣凌的《新编明史》。
2015-08-03 10:41:15 回复
马踏洋夷
2015-08-03 09:39:05
我认为用白银来交税,最大的影响就是把所有的农民都捆绑在钱上面了。
如果收成好,可能还能交得起租子和税,要是收成不好?那怎么办?就只有卖地了,或者去借高利贷。这样下去,只要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大量的农民破产是必然的事情,动摇整个国家的根基,离明亡就不远了。
看看书吧,不要想当然。
2015-08-03 10:58:54 回复
明月当空
2015-08-03 10:15:50
所以把关外留着给后代作为退路,结果还丢了外三省。另外请教忙总,同样少数民族,北魏的主动汉化是成功的吧?
这个不好说,因为考古资料来看,北魏汉化有限,至多是皇帝汉化比较多,华夷之别仍然明显,且政治上对汉民的歧视一直存在。
2015-08-03 10:37:12 回复
明月当空
2015-08-03 12:23:36
忙总,向您请教,在现行机制下,中顾委的模式岂不是保证自己执政理念执行的一个优选模式?对比张居正的政治资源,486最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张居正,毕竟4任阁老,加上286留下的政治资源。
太上皇谁需要?
2015-08-03 18:59:08 回复
kahn
2015-08-03 15:44:27
忙总您认为明朝继续发展有可能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明朝也是个闭关锁国的王朝啊
这个有很多研究,例如《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陈江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2015-08-03 18:52:38 回复
用户名已被使用
2015-08-03 17:04:27
忙总 现在报纸上又在说重庆GDP增速第一和黄*奇*帆的股市论 是不是董事长想推出新路径了?
不可能,董事长很不感冒黄奇帆这种,你们不要被媒体误导了,他不是你们想象的能人,一个秘书出身的人,长项是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包装漂亮。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015-08-03 19:01:44 回复
石头哥
2015-08-03 17:13:29
忙总 有个叫卢麒元 在新浪讲了很多关于财政的事情 最近也谈到了明朝灭亡的原因

不知道忙总是否了解此人?
不了解。
2015-08-03 19:02:12 回复
Hans
2015-08-03 19:20:54
这么说,总设计师的和平统一方案就是一厢情愿咯,难道设计师大人不懂历史吗
打不赢,不就只能说我不想打了,要和平解决了。就像以前我在成都火车站见到的一个小乞丐,争夺一碗剩下的汤圆失败,被另外一帮乞丐打跑,他为了缓解自己痛苦,眼冒泪花,自言自语说:我早餐从来不吃甜食。

搞得我同行的伙伴专门给他买根油条。
2015-08-03 19:56:10 回复
lengyan
2015-08-03 19:30:38
那么你说重庆比成都有发展潜力,是团队作用不是黄的魅力是吧
主要还是重庆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比成都更适合未来中国对西南的定位:南亚经济区腹地,机会更多,当然重庆人也比较精明强干,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成都人在做生意上望尘莫及。

黄奇帆个人作用不大,只是一个很会造势的人,也可很会顺势而为的人。他们还是靠团队力量。重庆搞金融业的人我以前接触颇多,就我观察,操作水平大概在国内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超过浙江江苏水平。
2015-08-03 19:52:30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3 19:52:30
忙总,其实汉人里面知道嘉定三屠的不少,但嘉定三屠到底是什么回事,什么人干的,却未必有多少人知道,你当然可以说李成栋是奉满清之命行事,可他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听满清的啊?
这个嘉定三屠我记得很小大人就讲过,现在中学教材不提了,不代表大家不知道。
2015-08-03 20:00:37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3 19:54:49
忙总这个南亚经济腹地是干嘛的啊?面向印度巴基斯坦的吗?你上次说贵州的发展将来主要靠成为南亚经济腹地,我还以为是东南亚被你打错字了呢
中国未来华元经济区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广西方向(贸易金融为主,目前中国工商银行跨境结算中心就在南宁),一个是云南方向(产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主,依托缅甸油气管建立的石油化工基地就是为此服务的)。云南方向未来辐射印度,孟加拉。
2015-08-03 19:59:27 回复
土壤
2015-08-03 21:10:47
忙总,云南几年前有个桥头堡建设,处处都有桥头堡办公室,是不是为这些打基础?
桥头堡这个说法可能是云南地方的发明创造,也许是忽悠的需要。国家产业规划不会用这种煽情的单词。
2015-08-04 09:22:08 回复
pilgrim
2015-08-04 00:03:26
...云南不是很了解,但广西传销忽悠能力一流,地方政府都把传销做成支柱产业,真能把东南亚忽悠进来广西人该发个一顿重的奖牌 =-=
东盟10+3自由贸易区总坛也在南宁,经营得极差。广西人做正经事情不行,歪门邪道还可以。
2015-08-04 09:17:35 回复
kahn
2015-08-04 00:19:46
董事长上任之后就提猛将起于行伍,良相来自州部,他的想法我觉得完全正确,只是目前还看不出执行得怎么样,抑或是演演戏,说说而已?
用人的潜规则首先得是自己人,否则就算齐天大圣也不能用。黄奇帆是其他山头的人。
2015-08-04 09:16:21 回复
夏虫不语冰
2015-08-04 09:33:39
自己人才储备不够时,应该允许转会,引进外援,不然自己培养人才速度太慢。
不可能,转会来的万一是卧底岂不是全军覆没?蒋介石前车之鉴谁敢?熊向晖,沈安娜,郭汝瑰等等那个不是人才,那个不是转会的?
2015-08-04 09:41:57 回复
荷兰猪
2015-08-04 10:15:17
那按这个逻辑,总经理不相信其他山头的人,也没错啊。。。
但只相信安徽人,甚至合肥人,甚至合肥八中的人,就有问题了。
2015-08-04 10:24:42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4 10:27:31
忙总,你上次说的那个袁纯清,不还是北大法律系的
他不是总经理的人,是486的人。
2015-08-04 10:43:12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5-08-04 10:40:31
看履历,也许总经理也没有途径去积累地方上的人脉。
不完全是,在河南,在辽宁,都有机会可以培养自己的子弟兵。
2015-08-04 10:43:57 回复
lengyan
2015-08-04 11:10:08
难道强不算是486提拔么
这个问题不说了,犯忌讳,这几乎是党国机密了。
2015-08-04 11:11:13 回复
猾心
2015-08-04 11:26:23
芒总您这里说得有点过透了。
现在天下谁人不知?在北京饭局上,说得更露骨。自己做得,别人也就说得。
2015-08-05 10:43:25 回复
土壤
2015-08-04 14:56:19
忙总讲讲云南吧......
云南还得等机会,没彻底搞定周围几个国家,云南还没起飞可能。
2015-08-05 10:32:19 回复
douban
2015-08-04 16:12:26
忙总能否解读一下汪互柠,他好像不是现任董事长的嫡系亲信,似乎就是仅仅因为工作能力很强,在连续三任董事长手下都获得了重用?
不是,他就是个技术官僚,他对国际政治理解比中国目前所有人都清楚。我看的第一本国际政治书就是他写的。他是真的有本事的人,真的做到了读书人最好的结局:自己的知识为国家所用。
2015-08-05 10:24:17 回复
豆豆瓣瓣
2015-08-04 19:21:08
经营这点感觉还不如广东人,就像忙总说的可能和文化底蕴有关吧?
我觉得缺乏商业传统,吃的亏不够多,还没像江浙人积累这么多失败经验,最终总结出:诚信为本,勤劳为根,才是做生意的核心竞争力。
2015-08-05 10:18:13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8-05 11:01:38
那我就多问一句,是造汽车的那个吗?
你不都知道吗?不过可不止这了了几个。
2015-08-05 11:17:16 回复
雪泥飞鸿
2015-08-05 11:03:57
忙总,一路一带的对陕西有啥影响吗
目前没影响,陕西定位很模糊,我去过好多次,与当地官员聊过,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做成什么,只知道说陕西曾经是50年代156项大户(好像是第二大户),大学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等等昔日辉煌,就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了。

现在真的没看出他们能够做什么。高新技术(微电子,光电子),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高技术复合材料,航空基地(号称中国波音),各种发动机(陕西柴油机,中航西安发动机)等等其实都很有基础,在国内至少前三名,可惜陕西不知道怎么组织,只知道内耗和内讧。

当年秦军威震天下,靠的就是组织能力,这些后代太不争气了。
2015-08-05 11:10:39 回复
kahn
2015-08-05 11:09:13
王这么厉害?求书名是什么,我们也学习一下
《比较政治分析》、《政治的逻辑》、《反腐败:中国的试验》、《美国反对美国》、《国家主权》、《行政生态分析》、《当代中国家庭村落文化》、《腐败与反腐败》等等。

其中前两本书值得一看,尤其是第一本,基本就是他对政治的理解基础。
2015-08-05 11:16:00 回复
土壤
2015-08-05 13:11:49
诚信为本,勤奋为根。忙总精辟。
勤奋,这是必须的,不用说。

工作中诚实是不会吃亏的,偷奸耍滑,迟早要吃亏,我见识过有的人看着老实,甚至笨,但是不诚实,典型的愚而诈,只能开掉,最后得不偿失。一个合作伙伴那里有个骨干员工,那个笨啊,简直惨不忍睹,但是人家踏实认真,现在成了公司离不开的台柱了,收入当然不菲。

我们老家缺乏文化底蕴和商业传统,我认识的有限一些生意人大都以能欺骗别人为荣,老乡跟老乡之间一般不生意来往。有不止一个老乡(还都是大学毕业的)告诉我,什么事你先答应人家,一口承诺下来,给人家信心啊,我说做不到怎么办?人家来一句,做不到能拿你怎么着,然后我就成了他们眼中的高分低能典型,呵呵。在老乡圈子里基本上没知己。不过十多年过来了,那些牛哄哄的老乡,现在还是事不成业不就的。见面说话,一看就是喜欢死撑面子那种。
这次被双规的仇和,说他当时来昆明折腾,带浙江商人过来,说本地商人实力不足,还互相拆台。

拉拉杂杂絮叨了....
忙总莫怪。
没跟云南民营企业打过交道,国有打过,国有企业全国都差不多一个样。
2015-08-05 22:03:46 回复
Yankee
2015-08-05 13:27:01
《政治的逻辑》我有,他是主编,亲笔写了前后两大章,其他统筹,最后一章好像是重点讲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以及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阐述。可是忙总对马克思不大感冒啊,呵呵
这个与信仰无关,不能因为你不信,就不准别人信。信仰自由,我只看履行自己职业的技术水平如何。
2015-08-05 22:02:40 回复
伯威
2015-08-05 15:14:32
王以前好像是孵蛋国政系的教授,在俺们外行看来是国际大专辩论赛出的名,后来随老江进京。看来大学文科系里也有牛人啊,比如以前我旦历史系的朱永嘉。
王对外交有像以前美国国务卿赖斯那样的影响力吗,这位也是教授出身?
很有影响,增强党在央企领导作用,就是他的杰作。
2015-08-05 22:01:11 回复
infinity
2015-08-09 12:51:33
很少见忙总给当代官员这么高的评价!
不是高,是客观。很多网络愤青根本没有一点国际政治常识就要指点江山,品评时政。其实我以前写过的《美国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石》这个帖子,其实就是给当时的愤青普及常识的,让他们看看国际政治的基础是什么。
2015-08-10 10:16:32 回复
行之
2015-08-09 20:34:17
“黄奇帆个人作用不大,只是一个很会造势的人,也可很会顺势而为的人”
----------
忙总的这个评价很高啊,个人认为这是对一个领导的最高评价了:顺势而为是当领导的首要素质,当然不同层级的领导对应不同级别的势
那可不一定,领导最高的评价是:能够把握方向,组织带领队伍,奋勇向前拼杀。例如毛主席。

顺势而为,不过善于投机的雕虫小技而已。
2015-08-10 10:11:00 回复
行之
2015-08-13 08:53:30
忙总,多谢指教。可能是对“能造势和顺势而为”的理解不同,我之前的理解就是您说的“把握方向”,这是领导最重要也最难得的素质。当然执行力也很重要,个人认为在领导人中相对不是那么缺乏。

忙总,对另一个独特的风云人物---仇和,能请您对他的领导力评价一下吗?谢谢
仇和是个很有上进心,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的小人。
2015-08-13 12:31:49 回复
霍牛
2015-08-13 12:35:24
仇和代表了一种类型的官员,仇出事前,吹捧某个地方官员有种说法叫:“仇和式的好干部”。
平民百姓家出的金凤凰基本都这个样子,也不奇怪,受的政治教育少,不知道官场是有特殊纪律和潜规则的。
2015-08-13 12:42:00 回复
猾心
2015-08-13 12:56:17
芒总能不能介绍一下特殊纪律和潜规则?比如说升迁的规则,只能按照董事局定下的圈圈做出成绩后才能往上走,不能试图挑战这个圈圈,或者自己再画个圈圈什么的?
卡冈诺维奇
2015-08-13 19:54:01
小人?请问这是怎么讲?指他为了自己升官不管百姓死活,牺牲百姓利益给自己做政绩?
那么官场还有君子吗?官位和百姓利益冲突会怎么办?
在张居正一贴里,忙总也讲过,改革不下去的时候,则君子不如小人。武则天还重用来俊臣呢,不过后来用完也就丢了。那他现在是因为也没用了才出事?
不过,如果官场凤凰男都不会有太好的出路,那康师傅、李博士不也是个凤凰男吗?他们也不是二代啊。
这里小人并非道德上的,而是政治上的,也即墙头草,专业术语:风派。至于其他问题豆瓣没法讨论,讨论就被删贴。
2015-08-14 10:30:18 回复
乌金沙
2015-08-14 00:11:33
桥头堡是486某次视察留下的话,后来写进了国务院文件。现在586又去视察,留下了“辐射中心”一语,现在忙不迭把桥头堡办改成辐射中心办……
我说怎么最近全部是要辐射东南亚,辐射印度次大陆的豪言壮语呢。真是跟得紧的小伙伴,不过没啥用,再表现,也不会受到重用,不是自己人。
2015-08-14 10:11:44 回复
杀猪汉
2015-08-14 09:49:42
南仇北耿,中国两大市长。南边的已经折戟,北面这位目前还好好地,16年能不能平稳下台?英国BBC还给他拍了个纪录片《中国市长》,就差发个“人民好市长”的奖状了,但官方从来不提这部纪录片。忙总点评了仇大人,也说说耿大人吧。
我是西河和茶馆的杀猪,忙总安好。
其实这是一类人,南边这位如果不是站队错误,急功近利,违反游戏规则,踩红线,也没事。北边这位看他是不是懂游戏规则,不踩红线。我想到当年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被拿下,唯一原因就是踩红线。
2015-08-14 10:07:26 回复
奥森
2015-08-14 17:01:15
请问红线是指违反政治规矩吗?
不完全是,这里面有非常多潜规则,例如甚至去谁家串门,不去谁家串门;甚至先去谁家串门,后去谁家串门都有规矩,违反了,就不是自己人了。
2015-08-17 11:24:22 回复
Sigmund
2015-08-14 22:48:19
求忙总说说这本书和国际关系,谢谢
看我写的《美国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石》这篇帖子,基本就是这些书的干货。
2015-08-17 11:18:15 回复
safeguard
2015-08-15 11:13:55
就是酷吏吧
不算是酷吏,酷吏有标准,酷吏往往不是因为个人目的,而是集团利益。这些凤凰官员往往是因为个人目的。相对而言,现在酷吏往往来源于二代们更多一点。
2015-08-17 11:14:41 回复
Elexander
2015-08-17 15:50:21
忙总,这就是可怜官啊,
有点用,就会被人收了,也巴不得被收,
被收的代价,就得做过河卒子,
遇到要弃卒保车的时候,不想被弃,
就想多个靠山,
这就成风了。
但是政治行业的铁律是不能背叛,一旦背叛,不但自己人要追杀,对手也不会手软。周本顺就是例子。
2015-08-18 12:33:37 回复
回车
2015-08-24 11:53:26
原来对这事很奇怪,老板在他那里开了红红脸、出出汗的典型会,应该是过了关的人,怎么过了两年还是要进去,貌似讲不通啊。
经忙师一点,似有点明白。
过关就要输诚,输诚意味背叛,背叛就会遭到自己人的追杀。
那也不对啊,新老板难道还罩不住投奔自己的人嘛,还是其分量不够,或者三心二意?

随便聊的,如果有忌讳,请删除。
为说清楚来龙去脉,单独发一个老帖《遵义牛蹄镇的故事》。
2015-08-24 12:33:22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