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这六件事将成为重点
fantasy
2015-07-21 05:55:49
近日,总 书 记考察吉林时,在不同场合三次谈及国有企业改革,这被外界视为非常重要的“吹风”。近期,类似的“吹风”还远不止这三次,在6月初举行的中 央 深 改 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国企改革同样成为了主要议题。
40多天内四次对国企改革“发声”,足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及习 总 书 记的高度重视。梳理
这四次论述,释放的信号已非常明确:接下来的国企改革,这六件事将会成为重点。
1、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2、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真正确立国企市场主体地位
4、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
5、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6、维护好职工群众合法权益
15 条留言
其实就是一句话:国企是党产,党管理所当然,其他人不要做什么清秋大梦。
2015-07-21 10:59:17 回复
ychuaqi
2015-07-21 12:14:59
忙总,如果没有受益人,如何推动改革?不改革的话,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市场的竞争问题是不是只能以其它方式进行,要不然如何保本增值?看下一步怎么走,在不改变控股的情况下适度的管理层激励难道是一种方式。
这是党的事情,我不关心了。
2015-07-21 17:06:13 回复
morningtiger
2015-07-21 17:17:47
"了“?忙总和12年不太一样了啊
关心不了,党的事情还是党自己干,外面人说了也是白说。其实现实就是一批业务骨干用脚投票走人。
2015-07-21 17:20:49 回复
再也不干了吗?
条件太高,干不了,前一段时间,成立一代一路矿业基金,给我们的条件是8000元月薪,华尔街精英业绩指标。谁能干得了,有的人说:干脆我免费为国家服务好了,还自带差旅费和生活费,只求不要每月要我写自检自查报告,纪检委不找茬,不谈心。回答是:不行。
很多外面人把央企待遇神话了,也把央企监管和控制的心理伤害直接无视了。其实大多数人不是怕工作辛苦,而是怕监管找麻烦,一个把所有接触权和钱的业务人员都当贼的体系,让人怎么工作。我想起当年苏区,敌人围剿,把关在监狱的战将放出来,打跑敌人,再关进去,无怨无悔。可是现在的人没这种信仰力量,也没这么高尚。
其实真的想当贼,这种监管也无用,如果有用,老王就不会这么忙了。
2015-07-21 18:22:57 回复
忙师是失望吗?我们普通人没有选择,只能希望国家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如果忙师都这样了,不堪设想啊!希望在哪里?
不是失望,是无能为力,因为动不动就是不要和组织讲条件,无条件服从。可是经济运营或企业运营他是客观的东西,没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在一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把必要性当成可行性,没条件也要上。事情做砸锅,又是一推六二五,全部由一线人员承担责任,背黑锅。
只能等等看,希望权力分配稳定后,会有所改观。现实一点,理性一点。
2015-07-21 18:28:09 回复
忙总,我觉得国企权钱岗位加强监督是要有的,从二重的例子可以看出,吃里扒外太厉害了。
现在主要问题就是8000元太低,组织部找不到人之后,这个问题自然会改。
现在,今上把国企集中,也是没办法,有人想分国企想疯了,各家都有自留地。所以,要把国企集中,稀释各家影响,比如电信联通合并之类的。下一步,就是全部上市,全上市后,就断了某些人念想了。
监督有事先规矩,流程,办法,大家都没意见,现在是实时、随机监控,想起一出是一出,抽风,随时让你提交层出不穷的报表,说情况,就算在授权范围内的事情,你也得报批,乱套了,拿着鸡毛当令箭你见过吗?
2015-07-22 10:13:54 回复
这种气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关键部委和关键央企,大环境和12真的完全不同,之前还能是能做事则忽略许多东西,现在就只能呵呵了。导致就如芒总说的用脚投票的后果。据闻,某个芒总很熟的部委在某一个月辞职人数接近半百。
不过话说回来,部委机关的人如果自己创业,死的概率太大,他们不会精耕细作,花钱比较强,赚钱比较弱。如果去民营企业,适应难度较大,很难受。以前最佳方案是去央企,不过现在央企也一个熊样,鸡飞狗跳的。
2015-07-22 10:08:41 回复
slyypp
2015-07-22 10:21:27
平时互相呵呵,花公家钱惯了,面子花销太多,自己又不财务兜底。普遍不明白市场经济运作的“度”。
他们最难过的是心理关,以前在任上,一帮人求,很多大老板都称兄道弟,经常送礼,一旦下海,想见这些大老板一面都不可能,秘书就打发了。这种心理落差导致很多人失衡。
我就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原国家计委处长(很关键部门),下海开公司,到某地布展,在展台上见到某市长过来,他笑嘻嘻打招呼,人家对他视而不见,这家伙一下子火了:破口大骂:狗X某某某,。。。。。。,结果被人家的随从直接按在地上。
2015-07-22 10:27:22 回复
以前还有旋转门,现在要么封住了,要么就如芒总您所说的去也没意思。这种节奏感觉像是逆向淘汰+只让有背景的人留存。
在官场呆久了容易让人看不清自己,毕竟位置能给予的虚荣心太高了,那种味道尝过了就忘不掉。我觉得贫民子弟还是不进体制的好,除非心理特别强大,太容易迷失了。
现在上面自相矛盾,自己扯皮,殃及鱼池,最后还得大家承担代价,还得收拾烂摊子。当年老朱搞中央部委大改革,最后大复辟,还乡团回归,人比改革前还多。
目前矛盾重重,人浮于事,磨洋工,消极怠工比比皆是。所以到底怎么改,其实没想好。又要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控制,加强领导,收权收利,做到颗粒归仓;同时又要市场化运作,放权让利,减少控制,激活民间力量。真的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够说服自己相信这种互相矛盾的事情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2015-07-22 11:35:44 回复
那还能去哪里呢?据说社保部讲下一步央企二级单位,地方国企,金融单位都要整体大幅降薪,现在往哪里跳都一个结局,还把原来积累的人脉资源全丢了。去外企民企得需要好大好大的决心,真有点迷茫了
那就留下来,慢慢熬资历吧。
2015-07-23 11:00:49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7-23 08:56:21
忙总,你说的这个是常态吗?还是个案啊,我一直以为党国要员修养还是不错的,面子上还会客客气气的,没想到比屁民交往还不客气,是不是那个市长当初在他那里受了什么委屈啊?
都是正常人,谁不会生气。以前我亲眼见到某省副省长去国家计委某处长办公室,就是站着汇报,连座位都没有,还要挨骂。
2015-07-23 11:15:55 回复
吃狼的绵羊
2015-07-23 09:08:02
再说下我们这的例子(副部级央企),从前年开始,先是审计署,然后是国资委巡视组,然后是中央巡视组,一轮轮的车轮战,一大堆业务人员就天天通宵加班给他们填表写报告,反正后来的一定要比前年的发现更多问题才有政绩。然后一线的福利,审计署来说一些不合理要取消,一些了保留,国资委来时把保留的一些又说不合理要取消,中央巡视组还没来,老板自己怕了,把剩下的审计署和国资委都认为合理的福利全砍。员工收入直接少了四分之一。
其实我是支持检察监督的,不过目前这种纯属扰民。因为纪检委等等单位人手不够,从省级抽调,省级为了自己工作完成,不可能给业务骨干,一般给打酱油的,或者摊派到市一级,市一级也不可能给业务骨干,也是打酱油的。结果来监督检查的大多数都是来打酱油的,既无经验,业务能力,只能扰民。有的甚至连基本东西都不懂。一次我在一家央企谈事情,结果巡视组非要见他,说是查出大问题了,说他们少报费用,虚报利润。来了一说,这哥们微笑指着我说:这是专家,你们问问他。我冷冷的说:没学习过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利息资本化的规则吗?回去仔细看看。
其实为了使这些打酱油的不要没法交差,最好在打扫干净地面上撒点碎纸屑,让他们如获至宝,好欢天喜地回家。
2015-07-23 11:14:26 回复
一直没想明白这些纪委这些哥们怎么想的啊,就算你现在控制着几十亿资金,人家副省长的权限也不比你小啊。而且你将来总有求人家的时候吧。。
我以前讲过一个故事,其实是真的。计委一处长,后来到央企,一天去求发改委办事情,不顺利,这家伙大发雷霆,我说:以前你也是这样对我的。他说:真的呀?我记得每次你来我都给你泡茶的。我说:泡茶以前还记得吗?第一次见面就说我无知者无畏,异想天开,还记得吗?他说:真对不住了,看来位置害死人。
2015-07-23 11:36:36 回复
奔跑的蝴蝶
2015-07-23 13:07:19
最近几年和央企接触多了,这样的情况在央企也普遍存在。1平米办公室的差都是导火索。感觉吃了亏、被人摘了桃子,少爷小姐还没急眼背后的老头子们已经激动的不行了。
退休的老家伙们其实更在乎名位,开顾问咨询会,排名座次都能闹翻天。
2015-07-24 10:58:17 回复
dalong
2015-07-26 19:18:05
忙总,能不能谈谈文化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没有专攻生物产业的央企?
不了解这两个行业,文化产业就是笑话,意识形态管制不放开,哪来文化产业。
生物医药行业央企有国药集团、华润集团的医药集团,以及地方的上药集团三足鼎立。
2015-07-27 11:4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