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一件难忘的往事

伊直

2015-07-06 22:08:05



(这是忙总父亲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在《遵义晚报》上。)

  詹健伦先生是贵州著名学者、教育家,他的人品、学识均为人们所敬仰。我不识詹先生,也从未交往过,但因他曾经教过我孩子的语文,有一件往事至今令人难忘,即便现在忆起,仍让人十分感动。


  今年正值詹先生百年诞辰,现在把这件旧事写出来,权作对先生的一点纪念吧。 
  詹健伦先生在遵义四中长期担任校长,文革中被“打倒”后,在复课闹革命中,学校安排他担任初中一个班的语文课。 
  在“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特殊年代,复课还要加上闹革命,一般的学生娃娃哪还有心思学习?哪还能静坐教室听“反动学术权威”讲课。 
  我的孩子文小芒当时在四中上初中,而语文老师,恰巧就是詹健伦老师。 
  孩子放学回家后,经常提到上语文课时,全班只有他一个人在上课,班上同学都没有来。孩子常常讲到他上语文课的情景,渐渐地,孩子上课的情景也在我脑海里出现了: 
  上课钟声响过,一位老先生走进教室,站到了三尺讲台之上。 
  他慈祥地看着讲台下惟一的学生。 
  学生站起来:“老师好。” 
  先生点点头:“请坐。” 
  学生坐下后,先生转身,面对黑板,写下《沁园春•雪》。 
  先生又转身,面对这惟一的学生:“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我先为你朗诵一遍吧。” 
  教室里响起先生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的声音,这声音在这空空的教室里回荡,从门缝中窗户间飞了出去,传出很远。 
  先生朗诵完,看看学生,说:“小芒同学,你朗读一遍吧,好吗?” 
  文小芒站起身,声音不大不小读了起来。 
  文小芒读完后,先生纠正了几处读音,然后说:“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这首词吧。” 
  先生在讲台上认真讲着,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着、记着。 
  不知不觉中,几十分钟过去了。 
  下课钟声响起,先生:“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回家后,要尽快能背诵。”之后,先生下了讲台,向教室门走去。 
  学生站起身,目送老师离去。 
  我脑海中出现的这幕情景,其实是当年当时当地当堂真实的情景,没有半点虚构的成分,不仅如此,像这样的“一个老师认真讲课,一个学生认真听课”还出现过多次。 
  时间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但詹先生文革中身处逆境仍旧一丝不苟为一个学生上课的这一幕,与先生的大度与高洁的人品,以及人性中闪着光辉的良知,早已定格在我的心中。

3 条留言

土豆烧牛肉
2015-07-06 22:35:58
好老师可遇而不可求啊,遇上了就是一生的幸运。
我一直运气不错,初中语文老师是詹先生,高中是田井卉先生,高中数学是吴德淦先生,他也是我在科大数学系的概率论老师,78年我考上科大数学系,他回科大数学系(文革流放贵州)。到系统所,跟许国志先生。这些先生不但学问好,更重要是在为人师表上堪称楷模,不但传授知识,也为学生展开一个广阔的人生世界,打开视野,更言传身教如何做事做人。
2015-07-07 19:45:52 回复
盈飞轻
2015-07-07 20:01:10
单纯膜拜一下许国志先生。
当年大学时代有幸上过张嗣瀛先生的课,对这些复杂性、系统论什么的完全就是迷迷糊糊。。。最近重新翻看钱学森先生和许国志先生的教科书,才明白自己的渺小无知。
张嗣瀛先生我见过多次,第一次是1983年在关肇直先生去世周年学术纪念会上见到的,后来在系统工程年会或控制学术会议多次见到,当时他在东北,是搞微分对策的。
2015-07-08 22:37:22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5-07-07 20:17:26
感觉忙总的老师都是“高配”啊,也许是特殊年代的幸运吧。也许那一代的知识分子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读书人的风骨。我上学时的老师也蛮负责任,但是还达不到那个程度,当然我自己也不太听话。再往后这样的老师可就难见了。
现在一切向前看后,中学也符合马太效应,有钱的越来越有钱,可怜的越来越可怜。年轻老师很多都是绑票高手,人质就是学生的前途。
2015-07-08 22:32:16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