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发布,报告完成世界131个国家1970年至2010年的工业现代化定量评价,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水平比德国、英国大约落后100多年,比日本落后约60多年。
67 条留言
这个所谓“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就是一群XX。
2015-06-06 10:47:18 回复
这样的机构越多越好,最好都到国外去忽悠
以前我参与过解散中科院的方案设计,纯理论研究所并入大学和央企,例如理论物理研究所并入清华,数学所并入北大,系统所并入航天集团等等;应用研究所并入央企和部委,例如生态环境中心并入环保部,电子所并入电子集团等等;实在没人要的单位和人,就用人头费(低保的代名词)养起来,不想被圈养的,就去当公知(非贬义,也即自食其力的贩卖知识的个体户)。
可惜最后不能被实施。
2015-06-09 09:57:00 回复
忙总您觉得这个方案如果实施了,对国家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好在哪里。。
当然是好事,至少几万人不至于无所事事,无事生非。
2015-06-09 18:36:10 回复
Demon__Hunter__
2015-06-09 12:59:39
现在还不能实施吗?局面是否有变化。这帮人吃国家经费也太厉害了
现在不可能了,军队,几所顶级大学,一批央企研究院,部委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已经大幅度超过中科院了,他们的人已经成为鸡肋,人家拿来没用了。
中科院现在有点走投无路。没钱,没课题,没成果,没人才储备。
2015-06-09 18:38:32 回复
忙总,当年建国初为啥要建立中科院呢?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说当时组建中科院时去各大学去挖人拖设备,搞得各大学校长都毛了,有个校长好像因此直接去找毛周让郭沫若到此为止。。。。。
当时是因为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才组建中科院吗?为啥现在异化成这种产出和效率这么差的部门呢?
中科院成立是为两弹一星搞的项目公司,本来任务结束就该解散,结果因为部分人的小集团利益,硬是把一个项目公司运行了快60年,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项目公司了。
现在没项目了,走不下去了。他们也讨论过多次重组方案,有人说白春礼是最后一任中科院院长。不过这位老兄不希望成为末代,所以还在垂死挣扎。
中科院现在很惨,我还在中科院混的同学说起来都是一嘴血。除非那种有一技之长,在外面有大量横向项目的,还很滋润,靠院里拨款的项目,基本就是丐帮了。
2015-06-09 18:43:21 回复
nt4587
2015-06-09 14:23:26
美国的国家实验室都是挂在能源部下面的,每年经费也不少,不过实验室之间都是独立的,每个实验室内部也都是自成一体,各个学科的都有。这种综合性实验室效率和中科院比起来是不是差不多?有中科院研究所出来的学生和我说感觉很像。
研究单位一定要有任务,有项目,现在中科院没有。军事的,人家总装系统,总后系统,总参系统的研究所能力比你强;军工的,十大军工集团,设备,人才,技术都比你强;部委的,研究院肥水不流外人田;央企的,你中科院基本插不上手,再说你也不会。
现在大项目,中科院基本被边缘化,国家有时可怜,给点专项,但是自己又不争气,没人才,做不出来,只会花钱。
2015-06-09 18:46:52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6-09 17:04:09
好像当初解散中科院的原因是政府财政紧张,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应该是省钱吧。
现在国家不缺钱,在研发上极端舍得投入,可能是世界最舍得的,只要项目靠谱,钱不是问题。而是现在中科院青黄不接,做不出什么来。国内一流大学最好的学生或者去美国,或者留校,三等以下的才去中科院,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在内。为什么要搞中国科学院大学,就是中国科大不给他好学生。不像我们当年(77,78,79,80都是),中科院是优先到科大各系选最优秀学生,选完后,剩下才是留校。时代不同了。
2015-06-09 18:51:22 回复
忙总,商飞花钱也很多。这个投入,值吗
当然有必要,就像你如果点钱,必须买套房子,置办点固定资产,留点传家家当。
大飞机是仅次于航天的产业高边疆,不占领,就永远无法在高端制造业上彻底翻身,永远受制于人,就像你家煤气管,水管的阀门在邻居家一样,一旦那天邻居不爽,你家就要断汽断水。
大飞机可以把中国材料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全部带动升级。这是龙头之一。另外一个就是航天。美国其实制造业升级也是这两个龙头。
2015-06-12 13:37:42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6-09 20:04:07
忙总,我这也是信口开河,是在西西河看萨苏的帖子,说八十年代的时候,有过一阵子讨论解散中科院的风声,搞得中科院人心惶惶,但是有个科学家(我忘了就什么名字了),懂中医还是懂武术来着的,就完全不在乎,说实在不行,去搞推拿按摩也能养活自己。
萨苏写的那个人叫杨耀武,我和他一起在一个课题组工作过,萨苏夸张比较厉害。
其实萨苏写中科院的东西夸张比较多,还有一些道听途说的。他写的很多人我都一起工作过。
2015-06-12 13:33:36 回复
_清水人形
2015-06-09 21:19:08
在中科院一所上学混了几年,随便说说
一、科研评价体系太注重sci文章数和文章影响因子,基础研究发展快,同时离应用研究越来越远。中科院重在基础研究,抢了大学的饭碗,丢弃了应用研究。那些企业横向课题,大部分都是笑话,导师不放眼里啊。我做过几个,都是带本科生毕设的大四学生做的。
二、中科院人心很散,没有凝聚力。即使同一个重点实验室,课题组之间、研究员之间剑拔弩张,明争暗斗,稳定些的只有师徒关系。因为竞争申请课题,因为经费分摊问题,雇凶杀人的都有,如今这种没有凝聚力的体系注定干不了大项目。两弹一星,结晶牛胰岛素那个时代早已远去了。
三、大课题申请时抱团,做课题时只想分钱。抱团申请大课题的不少,院士长江学者署名的一大堆,但大多都是互相帮忙加个名字分点钱,真正落实项目的也只是其中一两个主要发起者,其他人主要心思都放在自己的主业上。项目验收阶段,由于所谓专家大都是自家人,通过不是问题。
四,学生培养。因为毕业要求的原因,中科院体系培养出来的硕博士都是闭门造车,各造各的,少有横向交流,单枪匹马惯了的人缺乏合作精神。
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年代,科研院所里又能有多纯粹。
现在中科院主要问题是学术造假太严重,没成果,也能吹嘘出成果来,本来只是原理验证,就能吹嘘取得重大进展,仅次于美国法国德国或日本(人家可是产业化的),本来只是实验试错偶尔瞎猫碰死耗子搞出一个玩意,就敢吹突破,其实基本理论原理都没搞清楚,也就跟古代炼丹的作出豆腐来差不多。
2015-06-12 13:30:08 回复
_清水人形
2015-06-09 22:09:38
人才水平确实低很多,考研率最高的学校往往都是二本院校,山东省大家知道是高考大省,其名副其实的是考研大省,山东学生在中科院的研究生里的人数占比可见一斑,大概在三分之一。我虽也是山东学生的一份子,但我感觉不到一点自豪,这么长久下去,中科院的未来不得不让人担忧。
前几年我回系统所去谈事情,有一个大项目想邀请他们参加,结果非常失望,能够说得靠谱的,不是我的老师辈的先生(一般75岁左右了,已经不可能做任何事情),就是我的同学辈的(50岁左右了,做具体事情也不行),再往下都不堪得很,很多70后研究员都搞不清楚状况,听不懂问题重点所在。真不知道他们职称是怎么评上的。当时一起去的央企两个领导,出来后问我:是中科院水平下降太快?还是我们被你误导了,以为他们太强?
2015-06-12 13:26:34 回复
pilgrim
2015-06-09 23:06:47
忙总,德国也有像中科院一样的科研机构,如基础研究的马普朗学会 大科学机构亥姆霍兹中心 应用科学机构东德有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 西德有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德国的科研机构为什么能保持高效的研究,能吸引优秀的学生。而且德国人口那么少。。
不要迷信,德国基础研究比美国差十万八千里。
2015-06-12 13:20:51 回复
为啥当年理论物理研究所计划合并给清华,清华那时候自己根本没有理论物理吧,要是是80年代90年代初,物理都够呛。。。
中科院存在的意义还是有的,就是实在有点太大。他们在现阶段目标应该是打算像西方的国家实验室或者研究所的方向改革吧。现在要改革的首先是把后勤和其他支持性的单位卡住,不能再随便塞人进来。老人老办法他们也快退休了,新人不能再像原来一样安排各种亲戚关系户到这种单位就业。
研究人员有些参差不齐恐怕难免。西方的大研究所里头也有不少水平一般的,只要肯下本钱去吸引几个领军人物,那也不怕。有了领军人物才有可能吸引一些学生,中科院对学生的吸引力比不上同级别大学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借着在大城市的优势,另外还能搞些联合培养,学生也会有出色的,至少也是合格的。领军人物带着一批认真的学生也就能做出成绩了,慢慢也就有个集团,有了momentum就好办事了。
386一进北京,就收到了清华成立高等研究中心的建议书(后来升级为清华高等研究院)。当时一些大佬们建议把中科院几所纯理论研究所(我的印象就有理论物理所)划给清华,免得清华另起炉灶,结果中科院不干。清华只好自己从头开始,清华高等研究中心大概是1995年成立的。
2015-06-12 13:19:41 回复
忙总怎么看工程院呢?是不是也和科学院一样情况?工程院有几个军队的院士好像还不错
工程院是荣誉机构,中科院不同,中科院有几万人的研究队伍。工程院只是一个香火排位。
2015-06-12 13:15:51 回复
忙总 我听到的消息是这样,发改委给习大大作报告的时候说:改开30年中国学术/科研圈子给中国经济的贡献可以忽略,而且这么多年也没拿出来像两弹一星一样让老百姓觉得牛的科研成果,既不顶天,也不接地气,所以要下狠手改革。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编制7万人的中科院,提出的方案就是解散中科院,让中科院各研究所并入各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出台就是博弈的结果,中科院的人说,我们自己可以搞大学,就不必并入其他学校了。
上个月我参加了一次培训,发改委的王昌林也讲到了,中科院现在7万人的编制太大了,如果要保留这个单位,估计要裁人裁一半。
中科院被砍一刀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是砍脖子还是砍肚子。
其实主要还是当年那些两弹元勋不断故去,中科院在中央没人说话了,如果老先生们都在,谁敢砍中科院?
2015-06-12 13:15:05 回复
你当时是很没面子吧?搭上自己的信誉。。。
那倒不是,只是觉得很悲哀。
2015-06-13 20:27:34 回复
忙总说的我明白,美国出口的最大头就有飞机。
就是不自觉的和航天比,总感觉商飞没航天靠谱,甚至不如军队的几个飞机制造厂。
当然大飞机的难度应该是极高的,又有美国使坏,怕复制不了铁路的成功了,希望我想多了。
其实大飞机收获极多,只是不好哦详细讲。
2015-06-13 20:27:10 回复
忙总对半导体行业什么看法? 它也算是牵扯到不少行业了
机械,化学,光学之类的都有关系
完全没接触过电子工业和半导体。
2015-06-13 20:25:14 回复
忙总,当初为什么要单独成立商飞呢?大飞机直接放到西飞不是更好吗?
民用飞机一开始的规划就是发动机引进,部分关键材料引进,机载电子设备引进,所以不能跟军机放在一起,没法通过瓦森纳协定审查(对中国军品禁运)。
不引进这些东西,我们无法获得美国FAA航行许可,无法飞国际航线。
2015-06-13 20:24:35 回复
slyypp
2015-06-13 12:50:25
说到底是因为不专业,归口不清晰要不到钱。中科院毕竟和生产、市场一线不好对接,基础科研能力现在各个大学都能做,而且大学有地方财力支撑。
大学基础研究也不行,搞笑的居多。
2015-06-13 20:33:27 回复
然后203
2015-06-13 13:56:53
基础研究拿出来瞎吹,真不是什么好习惯,比如量子计算机八字还没一撇呢。有时候想,中国高层领导们不自信到这个地步了吗?与此同时的《大国工匠》系列片才整了4集,这个导向本身就有问题。
现在凡是报道基础科学有什么突破,什么世界水平,什么仅次于美国欧日等等,我一概当成笑话。
当年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得到的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不也就是同样的豆腐研究吗。
2015-06-13 20:32:31 回复
这些关键部件都引进的话那商用大飞机如何能对军用大运形成技术互补呢?这样岂不还是受制于人吗?难道是因为想先引进后面再仿制设计?
这个真不能说得太多,太多就要喝茶了。我只能说,工艺上的东西,经常就是一张窗户纸,一捅破就突破,看一眼就怀孕。举例来讲,当年被王伟撞下来的P3C侦察机,停在陵水,我一个当年中科院的室友(电子所的)去看了,跟我说:我X,真他妈的简单,就怎么点玩意,老子搞了十年。
2015-06-15 11:56:36 回复
忙总,据说引进这些是和欧美的利益集团进行利益捆绑,否则我们单干一摊,拿不到适航证就进不去欧美的市场
等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我们就可以把机载电子设备,发动机逐步用国产替代(由易到难,估计发动机长期内还得长期依赖国外,波音的民用发动机寿命能达到上万小时)
今天查了下民用航空发动机,真心难追赶啊
世界最强大10款航空发动机
The 10 Most Powerfull Aeroengines (Thrust)
Reference: Flugrevue, February 2010, pp 83-86
http://lttwww.epfl.ch/teaching/files/Thrust%20Top%20Ten%20Aeroengines%20_2010.pdf公司 型号 推力 推重比
GE GE90-115B 514 KN 7.1
PW PW4098 435.9 5.8
RR Trent895 422.6 5.8
GE CF6-80E1A3 320.27 5.3
RR Trent772 316.3 5.0
EA GP7270 311.23 8.7
RR Trent970 311.4 8.7
GE GEnx-1B64 283.76 9.2
RR Trent1000-A1 283.6 10.4
RR RB211-524H 269.6 4.3
世界最強大的航空发动机 通用电气GE90
通用电气GE90是一个专为波音777家族设计的高涵道比涡扇飞机发动机,推力额定值范围从329到512千牛。1995年11月英国航空公司的777飞机第一次装备用GE90。
在研发GE90-115B发动机测试过程中,为了适应增加的扭转强调要创建一个全新的钢合金(GE1014),一个小时的测试该发动机突破569千牛,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GE90-115B)规格
类型:轴流式,双轴,绕过涡扇发动机
长度:7,290毫米
直径:整体尺寸:3.429米 风扇:3.251米
淨重:8,283公斤
组件
压缩机:轴向:1的宽弦席卷风扇,4个低压阶段,9个高压阶段
汽轮机:轴向:6低压阶段,2个高压阶段
性能
在海平面最大推力:最大:514千牛;568,9千牛的世界纪录发生在827英尺以上的海平面
总压力比:42:1
推重比: 6.3:1
型号
GE90-76B (338.1千牛)
GE90-77B(342.5千牛)
GE90-85B(378.1千牛)
GE90-90B(400.3千牛)
GE90-92B (409.2千牛)
GE90-94B(417千牛)
GE90-110B1 (489.3千牛)
GE90-115B (514千牛)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neral_Electric_GE90
我们想批量稳定生产出达到质量、性能和寿命都达到cf56水平的民用涡扇,还需要至少30年。
2015-06-15 11:42:27 回复
桃园深处无桃源
2015-06-14 19:01:03
忙总,请问您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了解吗?是不是也遇到了类似中科院的困境啊。可能唯一的不同就是绵阳九院还是有些任务要做吧!
不了解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我接触核部分,主要在军队这一块。我觉得核武器这块军队现在已经很强了,可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这块只能走民用核能这条路找饭吃了。
2015-06-15 11:38:31 回复
桃园深处无桃源
2015-06-15 11:56:03
好的,谢谢忙总。但据其宣传和本人所知,核武器的设计,试验,生产和维护都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做。不知道您所说的军队做核武器是指什么?
这个也不能多说。除非你是做核武器的,否则不可能知道整个流程和权力划分。
2015-06-15 12:00:21 回复
桃园深处无桃源
2015-06-15 12:07:03
哦,好的。我主要是在犹豫要不要去那工作!不管怎么说,谢谢您!
如果学工程热物理的,为什么不去搞核电站的两家公司之一呢?中国是未来30年世界上核电站建设最多的国家,规模相当于世界其他所有国家总和。前途巨大,而且我们技术正在突破进行时,不愁没活干,不愁没晋升机会。
相反我国核武器是有限威慑政策,规模不大,活不多。为什么要去搞这玩意?除非你是军队院校的,没办法。
2015-06-15 12:24:38 回复
工艺上的东西,经常就是一张窗户纸,一捅破就突破,看一眼就怀孕
这个真是深有体会,原来在一家不错的外企,每天接触的技术感觉也就那样,没什么特别的啊。
现在到民企,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那么简单的东西,概括起来就是最多一句话,10来个汉子的东西,国内那么多企业没一家能搞定的。真是比窗户纸还薄。
另外民企毕竟舍不得搞研发,还尚可理解。可是科学院和大学里面的博士 硕士么还这么小白,连基本的都不懂,真叫人急逗。
他们基本搞的工程试验都是从国内那些凑数的文献上把点方法,好点的学生从国外文章扒。可是最核心也是最简单的工艺在文献上从来木有。
看着一茬一茬研究僧年就做一个在别人看起来连常识都不算的工艺思路真是蛋疼,又不能告诉他们,再说曾经旁敲侧击的说了下人家也不领情,觉得俺高学历的研究僧,看的是自然和科学上的文献,方法那是高级的不行,你这个土包子,难道还能比额强不成。
哎
不要说研究生,就是有的院士们对工艺也是白痴水平,常识都不懂,经常在项目验收或评估会上出洋相。
2015-06-16 10:01:48 回复
忙总,按您所说未来要大干核电,但是核电的风险确实让人无法心安,一个福岛的影响可是影响深远。大规模的建设核电,那其他国家或地区想要威胁大陆时,岂不连核生化这种大规模武器都不用了,直接常规炸弹攻击核电站就行(台湾想独立,以前还说要炸三峡,到时威胁攻击核电站不就更容易了)?不知这方面,有关部门和国家有没有规划,即使上反导估计保障也不大,毕竟连老美现在反导成功率都不高。
另外内陆好几个核电项目各个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就一直喊着赶快上,还是因为福岛才暂停,像湖南桃源那个,听说每年开人大,湖南省代表团都要去游说一番。
个人对内地建核电站实在不放心。
你这是外行了。所有工业项目都有风险,但是核电风险是最低一挡,其实坐飞机的风险都比核电站出事故大。你不坐飞机?
如果有人敢攻击中国核电站,也就是世界毁灭的开始,你真以为我们的核弹是萝卜做的?
2015-06-16 10:00:19 回复
嗯,忙总说的是。其实也知道出事的那几个堆都是第一代沸水堆,现在第三代堆安全性提高不少。只是这东西一旦出事影响比较大,持续时间更长。
虽说那几个出事的堆也主要是管理和天灾导致的,再加上设计落后,但是咋说呢,飞机掉了,也就一飞机的人倒霉,这玩意出事就是几万平方公里和几百年甚至上万年的影响。。。。。。。。
杞人忧天。
2015-06-17 11:19:13 回复
当年我们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里有一条就是工程师、工艺师、工人三结合。还有一条就是技术民主。现在这些传统丢得差不多了,各种低级错误也就多了。
现在家大业大,更专业了,例如遵义061生产天线都有一个分厂,分工过细,就导致个人能力由宽变窄,这是好事,也是进步代价。
2015-06-17 11:18:40 回复
忙总,我觉得这也不完全是杞人忧天。中国这些项目有个大问题就是管理。即便系统设计得再好,设备制造得再先进,如果管理不善,确实有出问题的可能。国有大型企业的内部安全管理我们不知道细节,但是我知道各个部门都是独善其身,如果安全机制有个小问题,恐怕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人指出来。大企业用人又常常有裙带关系、论资排辈的现象,有能力的人未必能到合适的位置上。核电行业本身也不容易吸引人才,就我身边的观察,当年物理本科同班毕业生,去核电方向的是最后1%的选择(不代表他们的水平就一定不合格,而这些去了核电方向最后有没有留在核电单位还是未知)。如果操作人员素质有限,加上管理机制有些遗漏,出现危机情形能否及时解决,确实值得担忧。
我还真的对这类项目约有所知,不存在你假设的管理问题,因为管理体系结构设计问题,个别人的疏漏造成的风险是完全可以回避的,如果这点都做不到,中国搞可靠性的人都该上绞架。
2015-06-18 09:36:19 回复
那最好了。真的遇到不可想象的天灾也就认命了,要是人祸那真是谁都没有办法承担后果的。不光是事故本身造成的问题,甚至可能大量消耗支持率。。。
这样的事情还是要让忙总您这样有社会责任感又富有专业知识的人在位管事,至少得把制度建立起来再急流勇退啊。
中国可靠性水平是世界最高那一档的国家,科大学习数理统计的人,如果不出国,大多数都在从事可靠性工作。(当然一部分现在跳槽做了保险公司精算,毕竟挣钱多一点)。有的是人做这件事情,他们水平比我这种万金油高多了。
2015-06-20 19:21:58 回复
lengyan
2015-06-20 10:31:20
忙总,这次习大去贵州考察,地方选的很有意思。我个人感觉应该表达,未来的执行政策,上层达成一致,北戴河应该正式通过后开始实施吧,下半年还有一次中美摊牌。看来下半年很热闹
这是瞎说了,不过就是给小兄弟站脚助威而已,贵州政治上不重要,但是当跳板很出色,486就是这里出去的,楼继伟,郭树清也是这里跳出去的,更早的田纪云,朱厚泽也是。
2015-06-20 19:54:24 回复
lengyan
2015-06-20 10:57:28
忙总,我还记得几年前你说南海的情况复杂,现在岛吹起来了,随着内部装修和雷达等军事设备进驻,加上海警和军舰陆续下饺子,现在看南海,我们的情形应该乐观起来了吧
乐观还早得很,我们只是还在布局,而且是被动布局。
2015-06-20 19:52:33 回复
电子机械的还是能搞到横向。沈阳新松是不是就是自动化所的?
现在不是了,现在是上市公司,有点联想味道,其实是几个高管个人控制的公司。
2015-06-20 19:50:48 回复
风传商飞西飞合并
不知道,不过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上海人怎么可能放弃他们已经获得的巨大利益?这可是几千亿的利益。
2015-06-20 19:49:53 回复
忙总说起来还是气馁,为啥咱们贵州做踏脚石和敲门砖倒是很趁手呢?都成了流官刷简历时,“我为老少边穷地区出过力,我要升官”
不过咱们那里除了青山绿水,确实感觉没啥可以拿的出手的,哎
贵州本来就是如此政治地位,历来如此。这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
2015-06-21 18:03:04 回复
上次回国和中科院高能所的同学吃饭,他们很有钱啊。我在美国做物理的同学个个都羡慕。
比如可控核聚变,美欧苏搞了几十年都没搞出来。 国际物理学界50年代的说法是,可控核聚变五十年内可实现;现在的说法是,50-100年内可实现。 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苏联走的是托卡马克,强磁场约束;美欧搞的是激光轰击。 中国现在财大气粗的说,两条路线同时上。初期都是几十亿的项目,全面铺开估计要上千亿了。 真是有钱任性。
不过有一点同意师兄,砸那么多钱,我对他们搞出值得那么多钱的成果来不抱太大希望。
其实中科院没什么钱,你说的高能所那些钱其实是专项经费,打酱油的的钱不能打醋。
激光核聚变项目不在中科院,在另外体系。中科院只有合肥的托克马克项目,而且钱不多。
2015-06-21 18:02:09 回复
忙总有空说说联想不?这公司到现在规模上去了,但是产品之类的最多是个中不溜。貌似就是个血汗工厂?
没核心技术,利润率不高,联想本质是个营销网络控制公司。
2015-06-21 18:00:03 回复
确实都是专项经费。但在我国奇葩政策下,科研人员都被逼成了洗钱高手,因为不洗钱做不了事。 不查都没事,要查个个都是科研腐败。 其中有本来应该拿的报酬,但真腐败的也很吓人。
这种事情,不查则已,一查就完蛋。科学家何必跟下三滥一样道德标准?
2015-06-22 17:30:08 回复
dding200
2015-06-22 19:07:37
我们单位只要搞专业技术的都有申请课题的压力,职称以论文课题为主要评审目标。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而言,除了北上广的一些业内大牛们,还有我们自己单位个别大牛外,其他的人申请经费就是用来报销些仪器、试剂、差旅费等等,课题也是用来升职称的,但是实际工作能力很差,而且真正作出东西很少,大部分基础研究不是很有用,当然也有可能是现在没有多大用处,未来不清楚。一些和北京上海合作的流调的我们都是免费做的。所以我对于自己的要求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做好符合自己的能力的事情,尽量不去弄虚作假,至于别人,我管不了,不去评价。
其实不是什么岗位都需要搞论文的,例如搞工艺的,比搞论文的有时还重要,当年中国没有一个高水平的粉末冶金工艺师,原子弹就搞不出来。
2015-06-23 16:21:16 回复
国内的很多奇葩规定,人力不值钱,不洗钱是没法拿到正常报酬的,就是逼良为娼啊。讲两个例子:
1. 国内某科研机构编书,找我约稿。交了两万多字的文章,说好五千稿费。这个报酬算是合理,不过分吧? 我告诉他们稿费直接都给我吧,知道会被扣税七八百,但交税也是应该的。 他们说不行,项目有规定每个人的劳务费不能超过800,其他的,你需要找发票来报销。于是我只好发动北京的朋友替我收集发票。从前我以为国内的人收集发票是逃税占小便宜,经此才知道原来不都是如此,我想直接交税都不行,必须去收集发票。 相比下面这个,这是小事了。
2. 这个是高能所的朋友抱怨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整个实验给的编制只有四个人,做实验物理的都知道多么荒谬。做实验一百多号的人的报酬,都不得不靠洗钱洗出来。
其实可以不做的。这种做法,就是授人以柄,想收拾你,就收拾你,前一段时间那位姓段的候补院士(好像是地学方面的),就是被这种小把戏搞掉的,生物学部的姓李的院士,也是发票上翻船的。
实在太穷,过不下去,可以选择离开,有能力的人,天涯何处无芳草,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何必同流合污。
2015-06-25 12:49:13 回复
土豆烧牛肉
2015-06-25 17:43:49
这么说国内的科技进步只能指望那些甘于清贫的人?
全世界都如此,美国搞基础研究的也很清贫,我的大学同学在美国搞研究的有几个,大多数与华尔街的同学相比,都很清贫。
其实纯理论本来就是富家子弟没事干消耗过剩聪明才智的专业。
2015-06-26 10:37:22 回复
在国外的学校里面,大家见了做工艺的活尽量躲着,因为知道这件事情吃力不讨好。
我读博士前三年在加工芯片的超净间里呆了三年,一篇文章都没有。那个时候每天都是灰暗的,因为博士能否毕业都不知道(忙总在西西河的文字给了我不小的帮助)。好在第四年时来运转,发了文章顺利毕业,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做出了顶级工作,才有现在不错的机会。
现在我能指挥一个工程师团队来工作,像是自己一下子多了很多双手,这种感觉非常好。其实那三年艰苦而扎实的工作为现在打下了受益无穷的基础,因为我发现工程师们非常愿意听我的,而不是那些没做过工艺,或者做过但是只是蜻蜓点水地做的人。
在很多学科,即使是基础研究,如果想要做点好东西出来,没有一个能攻关的技术团队是不行的。现在看起来,好的基础研究往往还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当然这个只是在我个人的行业内的观察,不适合于所有专业)。
我相信国内的学术气氛也会慢慢改变,评价体系也要更完善,因为大家也都意识到以前的搞法的问题。那些出快活的,基本上也都不是好活。
其实企业和研究单位最大不同就是只看疗效不看膏药。不懂工艺,搞工业化基础研究(例如数控系统,例如材料),也基本是搞膏药。
2015-06-26 10:30:28 回复
lirei
2015-07-16 20:16:41
忙总,根子上还是他们不争气吧?老人是否健在只是一个因素。
内耗,有金刚钻的人都跑了。有能力无底线的人充斥机构内部
有时光是有本事还不行,还得功夫在诗外,清华北大未必就比中科院高明,但是处境却天壤之别。
2015-07-17 12:05:52 回复
lirei
2015-07-17 12:33:08
您指的诗外功夫如何理解呢?是类似自我包装推销,抱大腿,利益均沾么?
北大清华一年100多亿拨款,清华好像是175亿,比中科院多,靠什么?靠关系。中科院没人重视关系,清高过头了。
2015-07-17 12:36:52 回复
不光单位如此,个人也是这样。国内混得很多混得风生水起的,networking都做得非常好。
我刚回国的时候,就被国内的老同学教育了一番。我本来打算和他讨论学术的,结果他根本没兴趣。上来就跟我讲,学术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了OK了,你又没拿诺贝尔奖,分资源的时候,要想找出其他人比你牛的理由,可以找一箩筐,而这个人也许根本不如你。你现在要做的是进圈子,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来搅局的,要懂得利益和交换。
现在回国快一年了,觉得这就是真实情况。
这就是为人处事。为人处事比技术重要,在美国也一样。在人类社会都一样,小清新们不理解,以前在西西河还有人骂我犬儒,老油条,等等。其实我是说真话,一般人才不这样说,就等看小清新头破血流的笑话呢。
2015-07-17 12:53:44 回复
刚开始的时候,我听老同学说这些的时候,心里还有反感。
其实我和他是玩泥巴长大的,是铁兄弟,所以他才跟我说实话,怕我吃亏。
现实的规则就是黑格尔讲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下一句话就是趋利避害,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讲的。
任何一厢情愿或想对抗存在的人,都会象浪花一样,掩没在现实中。
2015-07-19 10:11:14 回复
还有说您教厚黑学的呢,哈哈,您身上被打上的标签比沃尔玛超市里的标签还多,这点上,您是西西河当之无愧的冠军,以前我还以为需要物以类聚,后来我明白了,您是体积太庞大了,对任何只要心里有围墙的池塘或江湖来说,动静都太大,有些事是必然的。
鲲鹏高飞远游无所持,这才自由。
有的人是语文有问题,看不懂;有的人是人品有问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015-07-19 10:09:26 回复
呵呵,当年老家好心人跟我讲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真谛,还有人建议我在本省上大学,毕业有人建议我回老家在他那个系统混,甚至有老地主儿子建议我在北京怎么把自己卖了。现在我已经明白人家掏心窝子的好意了,但是差不多只剩下半条命了。
忙总的东西,不玩儿虚的,第一次在西西河见到就吸引了我,一直追到现在。
另外,我还等着忙总的《易经》出版呢,要不我就自己打印一本了。
自己打印吧,我估计n年都不要指望了,我没时间来补充完善,《易经》需要心非常静,时间很充裕才能进去有所得。
2015-07-19 10:13:18 回复
主要是没关系你自己要能搞出东西那也行,搞啥啥不行还不抱大腿这不找收拾嘛.国内的高校也是搞笑,自己搞不出东西来就靠tg养着,还骂tg,想自己上位,真是嫌命长.这次高校改革肯定革了他们的命
不会的,中国还是人情社会。举例而言,让我去评估项目,如果有科大的或者科大校友主持的,我一定枪口抬高一寸,只放空枪。不是我的人品不好,也不是要腐败,而是于心不忍。
2015-07-19 10:21:23 回复
忙总,能否请教您一个问题?
对个人而言,这种关系和人脉应该如何经营?是要完全靠各种钻营的手段去进入领导的圈子,还是互相之间坦诚相交即可?亦或是两者皆有?这个问题感觉很疑惑,请忙总赐教
其实不需要刻意专营,那是公公们的专长,没一点本事的人才这么干。
我的经验是:要想某个团队或团体接受你,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你得展示你能够做具体事情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必须是专业水准的,不是草台班的。没有能力,人家接纳你就没价值,你得价值就是需要你解决问题时,你能解决,也即要有本事;第二是你必须展示你做事情是有底线的,不是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因为没人敢用一个随时翻脸不认人出卖自己的定时炸弹,也即要忠诚;第三是你必须展示你不会抽风发憨气,情绪稳定,心智成熟,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理想,也即脚踏实地,谁也不敢用一个精神病或公知白痴,也即务实稳重。
有这三点,就等运气上门,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
其中最关键一点还是能力,有能力,就有人想笼络你,没能力,就算送上门,人家也不理你。当然想当公公除外。
有
2015-07-20 12:29:25 回复
受教。
以前一直纠结人脉和能力的关系,后来释然了。
确实如忙总所言,即使社会到了上品无寒门的境地,他们也需要有能力的人帮他们干活。更何况我这种不敢有啥大的追求人,有一技之长,安身立命还是比较容易的。
就算只会炒菜,在最混乱情况下,也能安身立命。所以一技傍身,比什么都强,这才是金饭碗。
2015-07-21 10:27:03 回复
忙总 如果您遇到了 您干的活 另外一个人受表扬 又另外一个人被提拔 您会怎么办?
一般小桃子,被别人摘了,不会太斤斤计较,挺多给当事人声明一下,抗议以下,要求下不为例,大桃子被摘,就要准备证据,去找老大申诉,如果申诉后仍然没有改变,就跳槽走人。一般说来,申诉前就要找好下家,这是孤注一掷的行为。没有退路,不成功便成仁。
当然如果摘桃子的是老大,那就立即有多远走多远,那种只用人,不育人,不提携下级的老大,都不会有什么出息,而且跟这种刻薄寡恩的人,也没前途。
2015-07-21 10:16:24 回复
谢谢忙总点拨,这下心里释然了。
我一直都是比较偏技术派,所以对我的专业能力有信心。但之前家里给我的教育是要提高情商,会来事,口头禅是:就算你会造原子弹,我不用你,你能咋地。。。
有机会时,一定要敢豁出去,不要左顾右盼,斤斤计较眼前利益,敢长远,看自己发展,眼前的三瓜两枣不值得留恋。机会的窗口期都很短,一犹豫,机会就丢了。
2015-07-21 10:12:33 回复
忙叔,老大不是一般都会把员工的桃子摘了自己去卖吗?好的老大,是摘了桃子卖了好价钱,给手下更多的水和肥来种更多的桃子吧?我们公司一般老板不会抢功劳,都是推介手下去做讲演呀之类的,但我觉得有时候没有老板自己去卖的价格高呀
不一样,老大大功劳就是有一批大牛的部下,这就够了,就像刘邦的牛是因为有韩信,张良和萧何,他不需要贪则些人的功为己有。老大不能摘桃子,摘桃子必死无疑。
2015-07-21 17:10:10 回复
忙叔啊,主要是因为眼界下来了,上层的东西接触不到也不想,日常的已经不问俗务只管内部斗争和忽悠文章了。大部分时间在用于填表和写申请预算以及应付检查,项目上第一手的资料又都让研究生去跑现场,整个萎靡的只剩下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这样才怪。
中科院该解散了,生命力基本消耗干净了。
2015-07-29 11:13:24 回复
科技部也管不了中科院?!第一次知道。。。
中科院以前牛大了,以你们生态界的大佬马世骏先生为例,总理当中国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他当常务副主任,我曾经代他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现他开会的座位在正部长行列里,他的座位的旁边是杜润生,万里,张劲夫,宋平之流。当然我没敢坐他的位置。
在中科院,马先生不过就是生物学部主任+生态中心主任而已。
这种人很多,例如钱三强,周光召,严济慈等等都是这种待遇。科技部真的在以前的中科院不算什么,宋健当国家科委主任,系统所的人都不当回事,因为他以前就是数学所(后来系统所控制室)的室主任。
2015-07-29 11:11:55 回复
还有荒谬的,一个项目开始前就规定好,不许设备费比例超过10%或者二十,你写多了不批。把钱加到分析测试费上。原意是让大家仪器设备尽量共用,实际上产生无数问题。
比如,显微镜,特殊性质几乎是私人用品,一用就要连续占着几个月。不可能借人家的,又没足够预算,只能想办法把钱洗到这部分来。还有人做着做着需要加内容又没预算,也只能洗来。。。
科学院现在犬儒的很,核心的牛的就剩下一堆不产生实际价值的学科了。什么生态分子植物动物等完全基础的东西。但说实话家底还是比很多大学厚。虽然生源一般,真要说这些只花钱不挣钱的学科还是秒杀很多大学。
科研方向本来就应该为国家大项目服务,中科院的地位是为两弹一星服务奠定的,现在退出大项目,基本就是自己边缘化自己,发改委一个副主任说过,近30年中科院对中国重大进步贡献很小,对近20年重大项目,什么也没干。
2015-07-30 16:47:36 回复
忙总 请教一下 你说的这些重大项目具体指的是哪些?
我本人只是对基金委,以及科技部的项目比较了解。之前科技部的项目就是863,973,以后都变成重大专项了,863,973这些算是您说的大项目吗?
不是这些文章项目,是指反导,反卫星,战略反击,海岸安全系统,南水北调,高铁,超高压电网,超临界机组等等这些国计民生项目。
2015-08-02 10:52:33 回复
那这些项目都是哪个部委的?是发改委的项目吗?
计划部门都是发改委,执行部门各式各样,军工是国防科工委或总装备部,民用项目大多在央企。
2015-08-02 10:59:45 回复
然后203
2015-08-02 11:27:39
科工委变成国防科工局后,感觉实际能力下降比较明显。
不是能力下降,大量项目归总装备部了,他们现在也是摆设。
2015-08-02 19:12:24 回复
slyypp
2015-08-02 13:52:16
不是很清楚由来。
两弹一星当年不也是中央挂帅,一堆部委参与,共同搞出来的嘛,又不能说是中科院一夫当关的产物。
为何当年中科院地位很高,现在却今不如昔了?
中国与军工有关的部委,绝大部分是中科院的儿子,例如航天部,是钱学森从中科院力学所拉出队伍组建的,原子能部,是钱三强从中科院原子能所拉队伍组建的,航空部也是如此,建议看看中科院历史。中国目前这点本钱,都是中科院在50年代孵化出来的。
2015-08-02 19:15:39 回复
slyypp
2015-08-02 20:50:34
……原来是因为儿子长大翅膀硬了,不认老子了。
谁都有生命期,黄金时代过去了,就该进入历史了,赖在台上不下来,是不识时务。
2015-08-03 10:54:39 回复
两年前的贴子又被翻上来,正好也有问题请教忙总。
这阵子颜宁、许晨阳重新归海美国大学,在网上、起码在学术圈子里也算沸沸扬扬了。
1.像纯数这样的基础研究,其重要性怎么样?在目前的重要性是否还是排名蛮靠后的?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差距很大吧?
2.美国这方面的水平高,他们的教授们是如何做到潜心研究的?一则这东西没有直接的产出,二则美国的市场化程度高,搞金融IT的、当文体明星的,薪水都高得吓人。是靠传统,制度安排,还是凭情怀与兴趣?
对于这方面差距的缩小,忙总乐观吗?
美国搞数学搞得好的,主要还是自己有兴趣,搞数学的人都很穷。
2017-10-21 16:44:43 回复
amuer
2017-10-24 23:00:39
忙总,请问近期神户制钢和日产爆出的丑闻,之前您是否遇到过或知晓?
知道一些,尤其是复合材料,日本人造假数据不止一次被当场抓住。
2017-12-23 18:57:58 回复
这种大面积爆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人的阴谋吗?
没这么多阴谋论,还是用户反弹,跟日本人打过交道都知道,不到万不得已,日本人是不认错的,哪怕当场抓住也不行。
2017-12-25 10:48: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