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地方债借新还旧
wxmang
2015-05-14 10:33:33
财政部、央行和银监会联合推出的地方债的发行和置换新规主要意图是两个,一个是通过存量债务置换成新债务(借新还旧)将地方存量债务公开,减少隐性债务和潜在风险,同时减轻地方债务利息负担和到期债务违约风险;第二是为银行流动性解套,银行购债(实际上存量债务置换)之后,可把债券向央行抵押获得流动性,也可通过回购交易获得流动性,这样可以盘活银行存量(其实是不良资产存量),减轻银行,尤其是地方小银行的经营压力,同时置换的债券利息可以比同期国债利息上浮30%,也为银行愿意转换债务(借新还旧,或者说债务延期)提供一点利益动力。
这次发债置换不会新增债务,所以总量上不存在放水可能。
为防止银行忽悠老百姓接盘,这次债务转换是定向的,不允许进入零售市场。进入债券市场交易的,由有资格的投资者自己独立评估债券风险,独立承担后果。
当然央行接受地方债抵押本质还是对地方债务进行了间接担保。谁叫我们体制是这样呢。而且地方政府负债投资的项目大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不能产生现金流,但是总体上在为这个国家做贡献,国家不担保,以后还有谁敢再干这种差事?
今年1万亿地方债务置换完成后,如果一切顺利,地方借新还旧将成为模式,也即把债务危机后延,希望靠经济整体增长来消化危机,所谓水涨船高,经济体量增大后,自然消化废渣能力就会增加。这个设想在消化90年代中期国有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坏账时成功使用过,证明是可行的,本来在90年代中期看起来的不得了的定时炸弹,在2010年看来,就是个小鞭炮。所以延后危机,是能够消除危机的,只要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发展。
但是风险依然存在,那就是地方发债的控制权如果不能牢牢掌握,不能整体计划,不能宏观控制,而是放任自流,甚至让一些人随心所欲批条子,下指标。一旦地方尝到甜头,可以吃子孙饭,让后代还,可以上下其手,大张旗鼓,放心大胆,就会把这种债券当成一种货币使用,而且无节制扩张,这种债券市场崩溃也在旦夕之间,甚至会拖累人民币市场,导致金融危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自动好的制度,只有好的执行制度的人;从来就没有什么万无一失,有利无害的制度,只有平衡控制的人才能够趋利避害。蛋白质用正确方式使用,是营养,是良药,用不正确方式使用,是毒药,随时要你命。眼镜蛇毒液就是高纯度蛋白质。
单凭一张纸就能够控制得住地方诸侯的筹资冲动和投资冲动吗?我觉得怎么像穿一身纸质盔甲冲入疯牛群中力挽狂澜呢。面对筹资投资,地方政府的口号是:打好擦边球,走好钢丝绳,有一个缝,就能变成一扇门。这种疯狂,你怕不怕?
30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把这种疯病治住,什么政策都是浮云。任何一开始看起来美好无比的政策,都不过是下一个更美好无比政策要收拾的烂摊子尸体;然后这个更美好无比政策成为新的烂摊子尸体,等待下一个更更美好无比政策来收拾,循环往复,成为政策PDCA游戏,大家都有得忙了,都有年终总结业绩可写了。
其实是有办法摆脱这种恶性循环的,只是需要领导们不计得失,不计安危,不计名位,不计名声,不计形象,要万里如见,奋不顾身,一抓到底,坚韧不拔,百折不回,杀伐果决,令行禁止的执行力而不是作秀能力。现在还有执行力吗?
20 条留言
不行,老朱私心太重,而且时外科医生,只管锯箭杆,不管人死活。
2015-05-15 09:49:30 回复
卡冈诺维奇
2015-05-14 10:38:20
忙总,问题是这样的不计得失,着眼全局长远的领导怕是保不住位置,没多久就被赶下台了吧。
这种领导不是没有过,需要最高保护,需要最高信任,需要最高理解。
当然仍没有十全十美的,有执行力的人一般容易捅娄子,容易独断专行,容易得罪人,例如张居正就是。
但是在一个不能守成,或者说已经无成可守的时候,需要大胆突破,获得新的机会的时候,没有执行力的领导,那真是会导致机会丧失,甚至万劫不复的。明末那些光说不做,优柔寡断的大臣们,除了平时高谈阔论,只能把国家送入灭亡。
两害相权取其轻。我想很快我们就面临这种抉择了。
2015-05-14 10:46:55 回复
忙总,在茶馆看了几年帖子,你确实变了很多
不是我变了,时环境变了,目前已经被耽误很多事情了,不由得让人不着急,要知道,再耽误几年,以前花了很大代价做的事情,就要打水漂了,不但国家损失金钱和信用,我们个人也损失生命价值和时间价值。
2015-05-15 09:58:23 回复
那最高的领导,又要靠谁能保护呢。。这是个无解的命题啊
机制保护,实际上现在就有这种机制。只是这里不是政治论坛,不好深入讨论TG内部的组织体系和权力分布了。
2015-05-15 10:01:46 回复
CleanRobot.A
2015-05-15 10:13:43
忙总请保重身体,不要太焦虑,要相信否极泰来。
我倒是很平静,只能等待,还能怎么样?
2015-05-15 10:15:03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5-15 10:42:24
忙总,你以前在西西河写过一篇读书笔记,讲中国的滞涨,五六年过去了,里面持有的那些观点有大的变化吗?
通胀压力小很多,主要是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和铁矿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输入型通胀原因基本消失,这是没有明显滞胀的主要原因。
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的确超出所有人的预估范围,不过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太久,因为在放俄罗斯人的血的同时,也在放自己的血。
2015-05-17 10:33:45 回复
levelworm
2015-05-15 21:37:35
光是置换的确没有“放水”,但是地方债以后可以作为抵押品、证券化之后进行流通,这个如果不控制的话,可能会造成和美国次贷危机类似的问题吧。我记得他们次贷之所以击垮了金融系统就是,MBS被多次抵押,最后一收紧,大家发现原来是N角债,于是谁也还不起,瞬间流动性冻结。
不过想了下地方债和MBS还是有差别,地方债毕竟还是有中央信用的担保,MBS是在美联储进行QE之后才有了中央信用的担保。不过他们现在也面临着如何缩减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问题。
这就是目前大家唯一担心的地方,怕失控,一旦失控,地方债证券化产品就相当于第二货币,而且是无法控制的货币,比打白条还恐怖,就真的很难说结果了。
而目前执行力和控制能力,真还无法乐观。因为现在很多策划者或上面监管者,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知道那一道缝会被下面的王八蛋变成一扇门。而缝又是如此之多,简直防不胜防。
例如某大省的地方政府伪造土地证到某股份制银行抵押贷款,这好像是天方夜谭,但是他就发生了。到时地方伪造点债券凭证循环抵押也不是不可能,反正带国徽的公章在他们手里。
2015-05-17 11:01:35 回复
morningtiger
2015-05-16 08:00:4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
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
43号文已经留了一些口子。这个文件虽然有在建二字,但实操应该就是把43号文废了吗?这届政府貌似不知几斤几两,净干抽风的事了。
口水党的特点是先极端乐观,以为想了=说了=做了=做成=业绩;一旦执行不下去,又极度悲观,立即180度转向,不能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其实有时坚持一下,就突破了。很多极端聪明的人一生毫无建树,就是缺乏在关键时间坚持那么一小会的能力,毅力,精力和意志。
其实不能说这些文件都是错的,就像不能说政府工作报告提的方向都是错的,但是是否正确,其实要看执行能力,要看执行的结果,只有结果才是验证决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我们不能凭论文或发言稿水平评价一个人执行能力强,至多只能说语文比较好,或口才比较好。老百姓更不能凭讲话吃饭,老百姓要结果。
2015-05-17 10:55:23 回复
wxmang
2015-05-17 11:01:35
这就是目前大家唯一担心的地方,怕失控,一旦失控,地方债证券化产品就相当于第二货币,而且是无法控制的货币,比打白条还恐怖,就真的很难说结果了。
而目前执行力和控制能力,真还无法乐观。因为现在很多策划者或上面监管者,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知道那一道缝会被下面的王八蛋变成一扇门。而缝又是如此之多,简直防不胜防。
例如某大省的地方政府伪造土地证到某股份制银行抵押贷款,这好像是天方夜谭,但是他就发生了。到时地方伪造点债券凭证循环抵押也不是不可能,反正带国徽的公章在他们手里。
现在地方政府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设施用地抵押,用未完成征地拆迁手续的土地抵押,用未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抵押是常见手段,抵押贷款一般占地方土地出让金的80%,个别大省甚至超过当年土地出让金。
获得的贷款用来干什么?除了靠搞土地拆迁,搞三通一平,搞点政绩工程,市政设施,就是消费了,最极端的是返还土地出让金,有点逻辑能力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是典型的猪八戒啃猪爪,自己啃自己,只是找个房地产商来当托,然后人家还要收出场费。
至于通过高估地价或重复抵押融资,直接制作虚假国有土地使用证专门用于抵押融资,这些已经是涉嫌犯罪诈骗了,不过现行《刑法》好像没有办法判一级政府诈骗罪,至于个人,更无法追究责任,因为都是集体决策,你不能把常委都判诈骗吧?
这些都是土地证券化玩出来的花,地方债证券化会玩出什么花,拭目以待,不过不能低估地方政府的创造能力。地方的政策研究室里面的聪明人整天就在琢磨这些天才创造。而且还跨区域互相交流,高家庄的高招会引进到赵庄,赵庄的高招会分享给马家河子。
2015-05-17 11:23:13 回复
morningtiger
2015-05-17 13:03:23
以前觉得是地方政府的问题。现在越来越觉得病根在中央。保增长就只能自己打自己耳光了。另外缅甸局势是否说明我们对外掌控能力还不行,觉得一路一带有些步子太大了。一来吹的太大,最后恐怕落实难,二来招惹无谓的注意。美国接下来应该和俄罗斯缓和了吧。
美国俄罗斯已经开始在地下交换利益了,再这么对抗下去,大家都扛不住了。我估计明年美俄关系就能缓和,然后美国腾出手来对我们施压。
2015-05-19 13:12:24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05-17 20:31:23
不稀奇,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东西,假银行服务比真银行好,利息又高,为什么不去存款?中国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是奇特的,告诉他是假的,他说不怕,警察会帮我把钱追回来。
2015-05-19 13:07:13 回复
是美国压低油价打压俄罗斯吗?这个不太明白,难道美国想通过压低油价迫使俄罗斯撤出乌克兰东部?那油价得压个十来年才行吧
建议看看美国石油战略,当年美国就是靠这玩意+星球大战计划搞垮苏联的,现在又想用这一招。我记得有很多这种研究,尤其是中国研究美国石油战略武器的论文很多。
2015-05-19 13:05:25 回复
建议你查查当年武汉国债交易中心被关闭前,市场上用国债回购融资业务做了什么事情,你大概就知道能够出什么问题了。
2015-05-19 13:22:56 回复
Doflamingooo
2015-05-19 01:27:45
5月18日,江苏成功发行了首批人民币522亿元的地方债,中国地方债置换计划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这是在新《预算法》框架下进行的第一次债务置换。
此次江苏债利率采用市场化招标方式。根据此前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的消息,此次江苏地方债置换一般债券308亿元,新增一般债券214亿元。
忙总,这其中不单是存量置换,还有新增债券,占比40%,是在放水么?
新增发这块债是早已经批准的,在人大批准的发债额度里面。现在马上会出问题的是一大批烂尾项目救援融资,这个规模巨大。
2015-05-19 13:27:38 回复
神京大头Panda
2015-05-19 13:56:58
那忙总请问解决方案是什么?再搞一次坏债银行?
这个谁知道?连总经理都不知道。
2015-05-21 11:18:08 回复
想问下忙总麦肯锡有个报告里面的数字靠谱吗,14年的?他们怎么能拿到这些数据的。
还有消息说中国光国有企业债务就有68trillion RMB。中国GDP算60万亿的话,55% GDP是政府债务(那差不多30万亿),金融机构是65% GDP(financial institutions),企业(non financial corporate估计国有加私营)125%,家庭(household)38%。
好奇这里面企业债务和银行系统没有重叠吗,多出来的60%算哪儿的?
应该是他们自己从统计局数据中估算的,具体要看估算方法和过程。不过就我知道,我国企业负债的确非常惊人,超过美国企业负债不是假话。只是具体数据国家不公布,我们也不能随便说。
2015-05-22 11:06:04 回复
slyypp
2015-05-22 11:28:30
我国民营企业跑路能力惊人,而且只怕黑社会不惧银行白领,所以不怕借了还不上;国营企业借了就借了,反正有政府兜底,也不怕。
国有企业借钱不还,的确情有可原,很多时候的确是在做地方政府做的事情,例如我就干过安定团结贷款,其实与企业一毛钱关系没有,就是为地方安定做事情,把包围市政府的老百姓请回家去。你说这钱不该财政支付,难道企业来支付?
至于民营企业,借钱不还,很多时候就是诈骗了。我知道一个广东民营企业(当年在广东号称木材大王)借建行钱20多亿,然后通过地下钱庄转到海外,全家跑路,现在还只能干瞪眼,因为所有手续都不违法。
2015-05-22 11:42:08 回复
一休哥们儿
2015-05-22 15:06:25
从沪深上市公司报表也可看出,负债率60%以上一抓一大把,90%的也不少,并且普遍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负债率高。国有企业负债率如此之高是否跟历史包袱有关系?又或者是其它原因 ?
不完全是历史包袱,因为上市时已经剥离历史负债了。高额负债还是盲目扩张导致的。
2015-05-22 21:31:57 回复
levelworm
2015-05-27 19:36:50
这真的是比较让人担心的事情。不知道我们会有什么应手。美俄缓和可能欧洲会有损失,也是个机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美国大趋势上在走下坡路,所以也就那么回事,除非孤注一掷。不过犹太人是赚钱民族,孤注一掷可能做不出来。红脖子倒是可能玩命,可是目前美国红脖子说了不算。
2015-05-28 09:50:32 回复
忙总,犹太人并不是美国的主人,美国的主人是WASP精英,肯尼迪家族之类的。
犹太人是管钱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不知道犹太人怎么玩政治,但是我知道中国的大富豪如何玩,亲眼所见。
2015-05-29 10:2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