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企业干部消极怠工和磨洋工症状

wxmang

2015-05-04 13:56:32



其实大企业(不管民营国有,也不管内资外资)都有一些中层管理人员或多或少在消极怠工和磨洋工。这群人的主要症状是:

1、守纪律,按时上下班。8:00上班,7:59一定已经在办公室,6:00下班,6:01分,一定已经离开办公室。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一般是破罐子破摔的人,这种人反而好办,用劳动纪律就能处置。

2、不占公家便宜。从来不在发票报销,蹭公务用车之类事情上有把柄,自己情愿骑自行车也不会占一点公家便宜。这种人知道吃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

3、高度廉洁。不吃请,不收礼,早餐路边吃面,午餐单位食堂排队,晚餐回家吃。有人请吃饭,立即以你要害我拒绝;有人送礼,立即当面打电话让办公室的人来取。更极端的还有:不接可能来勾兑的客户或合作者的电话;不在项目立项、可行性评估和设计审查之类文件上签字,出事不负责,成功不分功。

4、非常听话。让开会,就认真做好开会笔记;让发言,就把领导话重复一遍(当然会增加若干感叹副词);让表态,就说:事情太大,一时还没有领会贯通,需要回去召集同志们再研究研究。

5、工作积极。一有任务,立即布置给下面,一定会在上级下达任务文件前面加上一段鼓励的话,诸如任务重大,使命光荣等等。至于下面最希望知道怎么干的路径指导和关键节点提醒,一概没有。因为不想承担失败后自己出主意错误的责任。

6、小心谨慎。下面碰到工作困难上来找,首先查上级文件,看有没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果没有,就等上级下达文件再说,工作宁慢不错。项目停摆,那是事出有因,项目烂尾,那是情有可原。反正责任不在我。

7、善于协调。如果碰到下级扯皮打架,首先讲一通大道理,例如我们是五湖四海的同志,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之类,然后让他们自己协商解决。至于矛盾积累,同室操戈,内讧不断,正好做仲裁者,谁也离不开我。

8、善于综合。年终总结,把下级总结报告汇总,再加上两句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不好,经济下行压力太大,取得成绩不够,有负领导信任,问心有愧之类。

9、绝不犯错误。第一不去找事,第二事情找来了,尽快二传出去,第三实在传不出去,就以拖待变(一般大多数事情一拖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第四不能拖的,就去找领导讨价还价,先预留退路。

10、善于出思想。一旦事情与己无关,领导要群策群力,能够口若悬河,博古通今,引经据典,从三皇五帝失败教训成功经验讲到奥巴马施政得失,至于最后问到底怎么办,从哪里入手,就一笑而过:啊啊,我是乱说,具体怎么做,还看同志们的高见,尤其是要靠年轻人们的闯劲(忽悠年轻人当敢死队)。

等等,等等。

这些人的本来职责是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他们不找问题,所以就不承担处理问题失败的错误(只要处理问题,就有失败可能,谁也不是神仙),所以他们也不存在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自己找上门来,一躲,二推,三拖,实在甩不掉,就跟领导要条件,条件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当然条件到位,这些人是有能力三下五除二把问题解决掉的。但是从此就形成一个惯例,只要是这类问题,就得给我这个条件。

这种人,其实是很有操作经验的,他们因为打的仗太多,胆子越来越小,也就越来越油。对这种人,你还没法轻易炒鱿鱼,因为他们很会自保,一般都掌握着一块关键的资源或通道,在决策层或者企业上级部门有支持,而且绝对没有把柄让你抓,业绩也绝对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出头,不落尾,因为他们选择的位置让你无法明确定义他不努力或不敬业。


他们磨洋工或消极怠工,就是在趋利避害。

企业里面,对这种人真的很头痛,尤其是一个资历不深的总经理上来,看到这种老油条,心里都发憷,他们不怕骂,不担心炒鱿鱼,死猪不怕开水烫,你随便。

但是不能激励这群人努力主动的工作,其他人就会看着你,他们也不会去当炮灰。这就是所谓羊群效应。我相信大多数管理者都或多或少见过这种人。


曾经一个这种老油条在我离开后,一次偶然碰到,聊天聊得高兴,推心置腹跟我说:木秀于林必毁于风,我已经伺候过五个总经理了,哪个上任都是豪情满怀,然后黯然离开。你当时一来,我就知道你做不久。因为环境就是这么个环境,你再有才华,再有责任心,没用,大环境你是改变不了的。最后还要嘱咐一句,今天话说到哪算哪,你别告诉别人。

结果是消极怠工和磨洋工的人的职业生涯比奋勇拼杀的人顺利,活得更久。


不过跟个人性格有关,让我学他们磨洋工和消极怠工来自保,我还真做不到。不是不懂,是不屑于。








16 条留言

lengyan
2015-05-04 14:16:41
忙总对这种人有啥妙方呢,这种人以前可不是老油条否则不会有业绩或者上司看中他们,这种油条心态恰恰是受到某种打击或者没有得到一个合理回报造成的
其实没什么办法,这是一种职场生态的产物,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我曾经用老祖宗的恩威并重来试过,对他们诱之以利,威之以刑,但是效果很有限。

诱之以利,我首先解除他们做事情的后顾之忧,宣布允许他们在适当范围内犯错误,模仿汉高祖刘邦定关中的约法三章,除了侵吞资产,买官卖官,收受回扣,这三条立即无条件处置,斩立决以外,余皆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一棍子打死。而且绝不秋后算账(但是这点大多数老油条都不会相信,因为他们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不理旧账,换一个新官,就要秋后算账)。

其次是给予适当的差别经济待遇(其实从长征到延安,不同级别的差别待遇就一直存在,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31军军长余天云在长征时还有专门勤务兵背腊肉,很多大机关的小灶待遇几十年来就一直没取消)。

其三是适当放权,尤其是做事情决策权,可以临机决断,先斩后奏。

威之以刑,一旦触犯红线,立即霹雳手段处置,不给任何法外施恩机会,也不给任何侥幸机会。当然这个得董事会授权总经理有这种权力,不过获得的可能性不大,一般都有很多条件,例如建议权而不是最终决定权之类。

使用结果都不理想,老油条们不相信你能站住脚,他们要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行,是不是能够长命。


就我的经验而言,当然最佳办法还是准备一批新生力量,完全取代老人。就像曾国藩组建湘军时说的,绿营军暮气已深,无可救药,还是换人吧。

不过在一个大企业的管理体系内,没有做好足够的人才储备前提下,大面积换人,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混乱。一批二把刀矫枉过正,可能一下子就把企业搞垮了。

其实国际上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就是二把刀急功近利导致混乱。乌克兰目前也是这种情况。

至于大企业被二把刀搞乱的例子更多,例如惠普从一流被搞成三流,诺基亚从一流变成没流。

我觉得比较稳妥办法还是慢慢来,小步快跑,事缓则圆。不急不贪不忿。

做总经理其实是个挑战性极大的工作,没好的心理素质,好的体力,责任心和理想,还是不要尝试。

2015-05-04 14:24:23 回复
十六夜鬼月
2015-05-04 14:23:26
对企业加压,对自己加压,对下属也加压,有能力有抱负的自然脱颖而出。在这一条件下混日子的就要面临不进则退的局面,要么努力一把,要么被后来居上者压在下面。如果还是愿意做后者,再来几次加压这种人就会被挤到末端边缘,到时候按正常流程把他解聘就是了。
你没在中国当过总经理吧?解聘一个部门经理你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了?一个厅级企业,一般50多个处级部门经理或处级干部,解聘一个,至少20个要给你扫堂腿;还不说企业上级部门来找麻烦,要解释;地方政府来说服收回成命,实在不听劝,地方可以上公检法和纪检委和审计监察部门来找麻烦,甚至税务部门都来凑热闹。

除非这人犯了众怒或明显犯法,例如贪污受贿被抓现行,那才没人救。

这些我都是经历过的的。可以说中国做事情不是读书这么简单。

2015-05-04 14:30:28 回复
silentdarkness
2015-05-04 14:31:03
老油子当年估计也是年轻人,也冲杀在前,也当过炮灰。
现在看穿了而已。
那当然,能够活下来,并混到中层(在数万人的国企里面这个难度不下于政府厅局),都是身经百战的人精了。
2015-05-04 14:34:01 回复
十六夜鬼月
2015-05-04 14:32:40
这类人属于有一定能力,有一定责任心,但这种程度都不足以支撑企业达到更高的要求了。而对于他们本人来说,就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不太累,又能有了个长久而稳定的待遇。所以对于这类人就得破坏这个平衡点,让他们意识到要么以更累来保证长久而稳定的待遇,要么不太累而失去这一待遇。
我可以肯定你没有做过管理工作了,你这种想法,去企业,估计一周就得走人。
2015-05-04 14:35:14 回复
十六夜鬼月
2015-05-04 14:36:35
确实没干过。如果说是忙总说的国企单位,纠葛太多,确实麻烦,只能把步调放得更缓些,一点点来。这方面私企就简单了。
私企更糟糕,相当多的高层管理者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尤其是财务,人事一定是亲属掌控,更没法玩。其实大多数私营企业的财务一般不是老婆,就是女儿,要不是小姨子等等。人事一般是姑姑,女儿,老婆,销售和采购一般是儿子,甚至老板自己。
2015-05-04 14:39:11 回复
slyypp
2015-05-04 16:35:38
请教忙师,我遇到的一种情况。
有一类领导,在策划阶段:特别能想,能折腾,喜欢“找事”,没有事情干,也要忽悠出一个事情,而且都是“大事件”;等到落实阶段:又处处躲事,尤其是实操阶段,都让人家上,自己就在旁边干点锦上添花的活儿。
这是什么情况?
这就是典型的口水党,说了=作了-做成,他们说完就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救国救民的大任了,已经是有功之人了,他们不需要执行。至于他们说的有无可行性,这些人是不考虑的。

就像最近的一些上级命令了,其实都是这一类,什么几天内必须把什么事情办好之类。
2015-05-05 09:49:32 回复
雾岛的朝雾
2015-05-04 22:07:47
您说的绝壁是对的,之前在一个私企,财务是老板亲妹,出纳是妻妹,采购兼司机是妻弟,助理秘 书也是个堂亲。
财务自己瞎报票,出纳不及时发薪,采购票价格开的那叫一个高。
唉!
私营企业里面家族腐败比一般人想象厉害得多,中国第一代的民营企业,例如百龙矿泉壶,沈阳飞龙,三株等等都是被自己亲戚吃回扣吃垮的,百龙老板的弟弟监守自盗,偷产品去低价冲击市场;沈阳飞龙老板的妈妈收供应商回扣,采购伪劣原料;三株老板姐妹们直接把销售款吞没。这些都是以前管理课程必讲的案例。而且没人追究法律责任,政府不管,让他们自生自灭。
2015-05-05 09:35:38 回复
秋天的风
2015-05-05 00:08:13
私企的另一个毛病是善变。有一朋友在一私企负责研发工作,做的就是忙总认为含金量不高的智慧城市。公司原来是矩阵式,也算一方诸侯,现在调整按行业和客户调整为若干个事业部制,这朋友没有市场资源,只能在某个事业部与人搭班成了配角。请教忙总,技术出身是否只能当配角,还是说在智慧城市这个方向,本来就是关系经济,技术本身不重要?
在一般企业的确如此,技术只是配角,在以创新为特征的企业,技术才是主角,例如设计公司,产品研发测试公司等等。
2015-05-05 09:31:12 回复
松鼠鱼
2015-05-10 21:01:53
曾经知道某公司有一个领导,年轻有为,40岁不到就官至副厅,本来准备留任地方作行政领导的,但是集团公司老大认为人才难得,亲自跑去做工作,当然,估计是封官许愿,回来当生产副总主持大局,两年后扶正当了一把手。
由于行业不景气,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身边人和我说,知道他上任后,经常失眠。几年下来多了很多白发,人也虚胖变形了。(这个开会能看出来)。最后还是回天无力,黯然离去,公司也濒临破产,被兼并重组。
工作中接触,看公司的工作,以及从周边的一些渠道了解到,感觉他还是很想做一些什么,但是面临困难重重,上下诸多阻力,如进泥潭。甚至有班子成员也因私心坏大局,还只能让他调任闲职,最后平安着陆。
记得最清楚的是,开中层会议时,他说,已向上级立了军令状,不扭亏就下课,下课前总得免几个不称职的中层干部,一起陪法场……
结果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中层树大根深(据知甚至有高层的同学、集团、地方的关系更是数不胜数)再加上自己做得也油光水滑,最后当他黯然离去时,也没见动多少中层。
这种情况,除非非常强势(基本上自己背景也非常硬)的领导执掌动大手术,或者带一批人来整体更换,甚至毫不留情的狠杀一批鸡给猴看,洗涤整个风气、文化和氛围,并且有足够的支持人员来作为发展的后备,不然我感觉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大企业的情况其实都差不多,生态环境就是如此。
2015-05-11 11:50:08 回复
苹果
2015-05-10 21:11:00
忙总放水的节奏超过你的预期没》这次降息有何评论?
有点超出设想,太着急了,沉不住气。
2015-05-11 11:50:35 回复
荷兰猪
2015-05-11 10:30:08
请问忙总,除了这三种,还有什么其他好处能让中层干部看不上眼的。。。
具体也不好说,因为跟地域,跟企业规模有关系。南方人的眼光远大于东北人。东北人一件裘皮大衣就能高兴好几天,南方人不来辆保时捷就很难。
2015-05-11 11:51:55 回复
荷兰猪
2015-05-12 12:01:24
但是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说,相当于要默许中层能一年多个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收入。如果又不让拿回扣、不让贱卖资产,光靠发奖金怎么着也够不到啊。。。
不是,不允许私下勾兑拿回扣,拿回扣就送进监狱,我曾经亲手送进监狱的拿回扣的总监级或处长级的在8、9位。

收入必须透明,而且要有吸引力和竞争力,让人人奋勇争先。暗箱操作,斩立决。
2015-05-13 11:28:57 回复
宁静以致远
2015-05-12 22:09:35
忙总,对中层管理人员间采取定期轮岗换岗的方法会不会提升其积极性?我们单位目前就是这样做的,大部分中层除了专业技术较强的岗位外,都会定期轮岗,比如原料提取基地的经理轮转到采购,采购的老大换去管生产…岗位轮换的时间在三年左右,换岗时不带原来的下属…类似的方法您以前采用过么,效果如何?
不会,中层管理者是既得利益者,会抱团。
2015-05-13 11:21:28 回复
罗阿宝
2015-05-13 12:16:02
我感觉我们公司中层是位置最危险的一个层级,轮岗 + 每年都有空降兵混战 + 业绩要求高 + 直接面对一线员工的不满 + 部门间相互扫堂腿 + 升迁困难......

目测中层中,空降兵2年死80%,老员工5年死80%。

忙总您觉得这种情况正常吗? 不正常的话,要怎么解?
一般说来,企业中层绝大多数是靠本事上去的,上层倒是大多数靠爸爸,妈妈,老丈人,丈母娘之类。而且中层人员知道自己上升无望(毕竟并不是人人都有好爸爸或老丈人等等的),所以很在意自己位置,首先考虑稳定,不犯错误,保住自己既得利益,并在适当情况下,利用自己权利套现,获得收益。所以中层人员一半是很抱团的,不加入某个团,孤魂野鬼在企业里面活不了了多久,因为你就是所有人攻击目标。

而且中层干部因为熟悉业务,了解企业资源,能力还不错,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基础,甚至就是企业骨架。所以不断更换中层干部的企业,基本都没法积累经验的能力,一直处于幼儿园状态。

这种整体幼稚的企业极容易出现业绩大幅滑坡,而且每人能够预测其走向。

一般正常企业都忌讳频繁撤换中层干部,尤其忌讳在中层干部中使用空降兵。一般使用空降兵都是企业总裁一级,这时不是让空降兵趟地雷,就是让空降兵来得罪人。很少有在骨干层用空降兵的,这是自己挖自己墙角。

因为空降兵的破坏潜力远远大于建设潜力。
2015-05-14 10:25:42 回复
罗阿宝
2015-05-14 17:13:11
忙总,空降兵的破坏潜力具体有哪些方面? 我看到的一点是,空降兵要快速出成绩,1、会剧烈消耗团队对外累积的信任与关系;2、引入大量空降兵的“自己人”抱团;3、形成隐形的帮派,新的山头; 协同需要信任,信任需要时间,我感觉每年大量空降兵的策略,是消耗企业内部的信任、协同能力,换最强”执行力“,一个不行就换一个,用人来试错, 这样理解对吗?
空降兵必然急功近利,因为一般立有军令状,而且也需要立即证明自己能力,大家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说法,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说法的等价说法:燃烧别人,照亮自己。所以空降兵一定会破坏企业原有的运营秩序和潜规则,导致企业短期业绩向好,中长期吐血;第二是空降兵必然形成企业内部的对抗,导致能量内耗,本来可以同舟共济,求同存异的一群人,变成互相较近,结果抵消所有努力。所以一般空降兵效果衰减很厉害,一般一年以后,如果空降兵不能融入大伙团体,基本就该走人了,因为这时就不是积极因素而是害虫了;第三是空降兵会把自己以前的经验经历带来,有时是对的,有时恰好相反,会害死企业的,惠普曾经的女总裁卡莉·费奥利那就是典型例子。
2015-05-15 09:33:51 回复
马踏洋夷
2015-06-06 10:24:10
忙总,我在央企里的下面的项目公司当过部门经理,对于我这种没有根基的人,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我83年的,总经理是84年的,但是人家的背景,和对公司规则和生态的理解,如何灵活应对,水平远远超出我不少。这是一门学问,没有做到过那个职位就永远不知道
央企高层搞背景,中层靠本事。
2015-06-06 10:46:11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