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项目管理实战案例》这本书的设想

wxmang

2015-02-17 10:07:56





项目就是有明确任务目标,有明确预算限制和时间限制的一次性任务,任何企业都有很多项目需要管理,例如新产品研发,更新改造,新市场开发,新设备运营等等。可以说不懂项目管理的总经理是无法履行职责的。

项目管理的核心当然就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并不能超预算。这本书是以一个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更新改造一条传统生产线为柔性生产线为线索,展开项目管理的主要节点。

初步设想的目录如下:

第一章项目管理组织建设和设计管理
第一节项目管理组织
第二节项目设计管理

第二章项目计划制定
第一节项目工作分解(WBS)
第二节项目进度计划
第三节项目成本计划
第四节项目质量计划

第三章项目计划执行和监控
第一节项目进度计划执行和控制
第二节项目成本计划执行和控制
第三节项目质量计划执行和控制
第四节项目风险管理
第五节项目沟通
第六节采购执行和控制
第七节项目报告

第四章项目调整、试运行、验收和移交
第一节项目试运行准备
第二节项目试运行现场管理
第三节项目指标测试
第四节项目运行手册编制
第五节项目操作人员培训和移交

附录一项目决策和项目招标
附录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原理

项目管理核心技术是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执行监控和风险控制。所以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就是工作分解(WBS),项目计划制定(PERT),项目进度和费用监控(净挣值分析)。风险管理(蒙特卡洛风险模拟分析)

大家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来,不断完善。

25 条留言

罗阿宝
2015-02-17 19:46:19
忙总能否讲讲对项目经理的考核有哪些方式,各有什么利弊?
项目经理绩效考核方案本质与其他人员考核并无不同,主要与企业的考核体系相关,现在我见过的考核体系有23种,当然最常用的的还是关键业绩指标(KPI)、目标管理(OBM)和平和积分表(BSC)三种。其实这三种体系没有什么差别,唯一差别就是企业管理水平不同,能不能做实做细,有效控制。

一般说来,在项目不同阶段,考核内容是不同的,例如日常考核,进行例行检查保证项目处于受控状态;有项目阶段性考核,主要检查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和项目工作流程管理;项目竣工后的考评主要从项目收入、项目成本、项目工期、项目质量、安全、项目组织管理6方面进行,例如常见的项目经理KPI指标项目收入(权重15%)、项目成本控制(权重10%)、项目工期 或进度或里程牌计划完成度(权重15%)、项目工作质量(权重20% ,这要求合格率达到100%)、工作安全(权重15% )、客户满意度(权重10% )、培训计划完成率(权重5%)、项目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权重 5% )、项目流程优化管理的有效性(权重5%)等等,

我认为对项目经理的绩效考核,首先得考核项目经理是不是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描述自己任务的合理指标体系。也即是不是真的理解自己的任务。

然后是要考核项目在实施以前,项目经理制定的各个计划的制定是否实事求是,可行,是不是想当然。

第三要考核计划制定完以后,有没有按照计划去实施,如果实际与计划有冲突,是不是有修改的建议和方案,如果计划与实际推迟,那么是不是有合理的对应方针,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有应对措施。(如果遇到问题就手足无措,就不是一个合适的项目经理)

第四是考核当项目执行出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协调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任务的划分不合理,以及个人的进度快慢不一致,如何解决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很考验项目经理能力。

第五是考核项目流程控制能力,至少要检验项目经理每周的工作报告,看看计划和实际执行的差别,这就可以判断项目经理是否合格。
另外再考核几个关键指标,例如项目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风险的提前发现,提前控制能力)、计划的变更次数,和计划的准确度、客户满意度、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就可以了。

质量、安全考核等指标,可以依据现场查证、监理报告、工程量清单、技术设计等进行评定;进度和成本等指标,以进度计划和成本计划为依据进行考核。当然考核必须精细化指标体系,但是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贪大求洋,刻薄苛刻,也不能过于琐碎,增加管理成本太多,得不偿失。
2015-02-27 10:02:42 回复
攻城狮
2015-02-26 21:07:38
忙总能否重点谈些大项目的风险控制?目前公司在进行的研发项目,个人感觉:
1. 引入了很多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在行业领域实践经验不多。
2. 大多数人对新技术不熟悉。
3. 需要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很多,以至于拖慢了项目进度。
我想了解的是,在进行这样一种大型,新技术较多的项目下,如何控制和化解风险?
由于项目的不可重复性,每一个项目本质都是在探险,以前的经验和知识都不可能复制,再加上环境的变化,所以每一个项目都存在失败的可能,也即路径选择错误导致此路不通,这就是项目风险。项目风险不但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能够消除的都不是真正的风险)。所以项目本质上都在试错。

所以风险管理是必须的,多花时间和成本进行可行性论证也是必须的,这些工作属于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是简单的浪费。要有耐心,不做充分论证,就是闭着眼睛玩命,很多时候是找死。

风险管理不过是用一些技术手段,减少试错的成本和增加试错成功的概率而已。通过制定预先防范风险方案,以消除、缓和、转移风险,利用有利机会避免产生新的风险。所以风险管理一定包括风险识别,也即对可能的风险进行穷举,再分类,并对风险产生征兆和风险源进行列表,在此基础上预计发生时间点、发生地、涉及面等,然后对风险产生的后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评估,后果预测,重要性排序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散(例如投保),风险缓和(例如工作目标和计划的可行性,其实项目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客户需求不切实际和经常变化导致)和风险转移(例如外包工作给跟有水平的单位)。

现在常用的风险管理模型有Boehm模型 、CRM模型和Leavitt模型。

Boehm模型的核心是把10大风险因素列表,例如人员短缺、不合理的进度安排和预算、不断的需求变动等。针对每个风险因素,给出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可以将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高风险、高权重、严重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上,而不需要考虑众多的低优先级的细节问题。

CRM(Continuous Risk Management)模型就是所谓的持续风险管理管理模型,基本思想是:将风险管理划分为5个步骤:风险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不断地评估可能造成恶劣后果的因素;决定最迫切需要处理的风险;实现控制风险的策略;评测并确保风险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强调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反复持续进行的活动序列。

Leavitt模型主要用于软件开发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任务、结构、角色和技术4个组成部分。角色包括所有的项目参与者,例如软件用户、项目经理和设计人员等;结构表示项目组织和其他制度上的安排;技术则包括开发工具、方法、硬件软件平台;任务描述了项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其核心是:四个组成部分是密切相关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组成部分的状态和其他的状态不一致,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并可能降低整个系统的性能,任何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都可以归结为模型中的组成部分,通过一个网络模型可以模拟各种风险及其后果。
2015-02-27 10:06:00 回复
攻城狮
2015-02-27 21:03:37
这是一个新型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现在处于系统价格设计阶段。系统工程师对于风险的解决方案是堆硬件资源,比如SOC(ARM+FPGA),然而简单堆硬件虽然可以完成功能,但是成本增加,设计复杂,性能仍然是问题。而且有个很大的风险是,高级经理喜欢指导技术细节,这对系统设计阶段同样是不合适的。
我觉得你们需要一个高水平的项目经理来指挥协调动作,你们目前有点各专业自行其是,或者说有点散。

风险管理是项目经理的基本职责,如果他工作到位,风险就能减少甚至控制。其实关键还是进度和成本的控制。
2015-03-01 20:06:36 回复
攻城狮
2015-03-01 22:00:43
您说到点子了。不过现在的项目经理不够强势,关键可能也是缺乏这样大型项目的经验。然后高级经理级别比项目经理高多了,他强势推的东西,工程师其实不喜欢,因为直觉有风险,随后验证的过程中也不断显示有高风险存在。


项目经理的职责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管理风险。他必须有能力激励下面人尽职尽责,各司其职,也必须有能力摆平上级,隔绝上级对项目的指手画脚的骚扰,尤其是客户是朝三暮四的更改。摆平上级干扰能力往往更重要,这需要的不是管理技术,而是情商。

现在找一个有经验,会管理的项目经理很容易,找一个同时情商高的比较难。情商高的人往往技术能力又太差,没人敢让他当项目经理。

2015-03-02 15:35:34 回复
罗阿宝
2015-03-03 10:34:13
这个说起来都是泪,搞定上级是有方法的,关键是项目上线后,能否给上级带来充分的绩效,如果没有,那项目结束后,就是上级收拾PM的起始。
项目绩效或项目目标是不是上级想要的,在项目立项时,项目经理就得搞清楚,不然是自找麻烦。蒙查查的项目,最好敬而远之,让别的同志,尤其是急于建功立业的同志先上,所谓先烈,就是走在前面的人。做项目,最怕当先烈。
2015-03-03 17:47:29 回复
keymaker
2015-03-15 01:32:26
请教忙总,我这种情况怎么办?
目前在做一个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项目。这个项目难度极大,功能性能指标高,而整机成本、项目进度的要求又激进,团队虽然各技术方向都有一两个经验丰富的牛人,但大部分成员经验严重不足。简单来说,就是几个牛人带着一帮新人,要用一半的工期,做出成本三分之一于主流产品,但功能、性能相当且局部有亮点的产品。
因为我个人的技术积累(有点吹牛),我是有方案来实现功能性能目标和成本目标的。但需要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器件,而且团队整体素质也不尽如人意,其中必然有很多波折,进度目标必然是没办法达成的。
问题是:公司准备上市,老板指望这个项目给上市献礼,对于功能性能、成本、进度目标都不愿意退让。
现在项目已经进行了大半年,按照计划很快得出初样机了。紧赶慢赶差不多能按时拿出初样来,但设计质量就难说了,到底有多少bug真是心里没底。万一一堆毛病,这个项目要怎么进行下去?怎么和老板交待?想想头就大了。
如果你是项目经理,就实事求是,做不出来就做不出来,不要骗人,这样你就算下课,再找下家也容易,骗人后,找下家都很难。

情愿辞职,也不要骗人,更不要自己找台阶。

项目失败是正常的(管理信息系统失败率75%),积累经验就有收获。
2015-03-15 18:05:01 回复
meokey
2015-03-17 00:58:56
不知道忙总是否方便在Amazon上发行Kindle电子版的。。。境外买实体书不方便。。。谢谢。
以后我的帖子都在网上,连电子书都不要。
2015-03-17 11:43:59 回复
行走在边缘
2015-03-17 08:11:34
不知道忙总对产品研发这方面有没有心得? 看你的书都是些制造业和零售业的经验,和我目前从事的产品研发很大不同啊。
其实流程是一样的,项目就是任务,任务做法都一样。很容易举一反三。
2015-03-17 11:44:34 回复
一叶知秋
2015-03-24 09:49:33
忙总,从西西河、丰言、茶馆,到豆瓣,一直看您的帖子,受益匪浅。作为基层管理者,一直对集团的投资决策感到困惑,向您请教。集团在北京郊区与政府合作启动了一个影视产业园项目,面积3000多亩,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整理,后期建设产业园并招商引资,配套建设住宅。问题是集团自有资金有限,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土地开发、招商引资经验;政府给我的感觉是政策不连续,很多基层官员雁过拔毛。不管现在是什么样的经济环境,难度多大,项目启动了,也投入很多资金。那么问题来了,企业老总们是怎么做出的决策要投资如此大的项目?
投机而已,套钱。
2015-03-24 17:35:46 回复
一叶知秋
2015-03-24 19:11:46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 项目进展顺利,企业有业绩,政府有政绩; 哪怕项目黄了,但钱也套出来了,进到关联公司。反正里外有好处。
不是,你对融资不熟悉,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猫腻。中国套钱(主要是银行的钱)需要项目做工具和平台,构造项目是项技术活,你最好不知道,不然不安全。
2015-03-25 18:15:02 回复
敬而无失
2015-03-25 12:06:42
忙总, 能不能讲一下benefit realization方面?项目经理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证项目上线后的绩效能达到初始目标?


全部管理工作做完,如果还不能达标,只能说运气不好。项目经理运气好的不多,在中国管理信息系统有运气的项目经理只有25%。

但是如果管理工作不做完,肯定不是这25%。
2015-03-25 18:16:35 回复
slyypp
2015-04-08 21:49:48
如果这项目最后“见光死”,或者“收不了场”,银行(或者信托)的人不怕担责吗?
不会的,都是政绩。
2015-04-09 10:56:37 回复
青芝坞
2015-04-12 19:33:27
忙总一直很推崇GE的,这么看最近这条消息?他们到底要干什么,这样岂不少挣不少,有必要退这么干干净净嘛。

GE to Exit Most Finance as $26.5 Billion of Real Estate Sold

General Electric Co. plans to exit the bulk of its lending business,
including a $26.5 billion sale of most of its real estate, a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Jeffrey Immelt refocuses the company on its industrial
roots.
应该是金融资产质量不好,不得不为之。这几年GE金融受到美国哦宏观经济拖累,可能有些坏账。
2015-04-13 10:47:43 回复
gaodashang
2015-04-26 19:49:18
忙总怎么评价三峡工程?如此大规模的改造自然是如何下决心的。看到最后一张图真是哭笑不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AxMzQyNg==&mid=205073622&idx=7&sn=7fc04d39a2e87664d34b7e7c9e68a9d5&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子虚乌有
2015-04-26 20:06:27
这个属于体制内歪嘴文科生的高级黑。
没有三峡,武汉段只要10年一遇就出险,30年一遇就要分洪淹掉公安县保武汉。
现在,遇到百年一遇无需分洪,千年一遇需要分洪保武汉。万年一遇洪水,湖北人民趁早逃命,但是大坝不会垮,灾后继续用。
至于啥叫百年千年一遇,工程上有量化指标。
gaodashang
2015-04-26 20:17:10
除了防洪发电的利,生态的弊是什么现状呢?能不能解释一下。我离三峡十万八千里,没有什么感性认识。
子虚乌有
2015-04-26 20:26:27
总的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弊端。
影响几种鱼,但是hb的人命没鱼命值钱吗?
减少泥沙,不多;但是jx人穷志短,狮子大开口,敲诈三峡电站。
由于水面季节波动,库区江岸有10米落差没植被。
诸如此类。
总体三峡考虑充分,工作到位,但是总有人一贯唱黑,这个没办法。前一段,黑华为黑高铁比较热门,三峡消停几天,难道又转回来了?
gaodashang
2015-04-26 20:49:16
大项目容易引起担心,还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才有说服力。不过,我去过巴西的伊泰普水电站,目前来看还没什么问题。忙总当年也考察过其它国家的工程吧?
当时做评估时,考虑了各种意外导致的危机情况,目前运行情况来看,都未出现,可以说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你不要小看中国科学界50年努力的结果。参加三峡项目论证,大概动用了3万科学家。其中顶级科学家也有100多人(所谓学部委员一级,也即后来院士),从动议开始,到动工,历时50年,成果汗牛充栋(一点不夸张,一列专列未必能够拉完研究成果--还不是研究资料)。
2015-04-29 09:58:30 回复
乌金沙
2015-04-29 09:48:58
忙总好,我是乌金沙。您要写这四本书,其他三本按照您管理“计划派”的理念写,作为一个读者,我是乐见的。唯独这本项目管理,能否多讲讲失败例子呢?计划得当,依然失败频频,这里头自然有极其深刻的原因。虽然有些事情不能说,但是如果集思广益,在这里再搜集一下大家提供的例子,或许对此书的写法可以别开生面
现在的确还没有时间来仔细考虑,毕竟做事情的窗口对我来说,也就这10年了,我得最优分配时间,项目管理失败例子其实大多数原因大同小异,错误都很初等,真的值得深究,或者完全是技术原因和管理原因导致的失败,我觉得不是很多,很多失败其实是业主捣乱导致的,一会要美人,一会要张飞,钱少标准低,钱多标准高,饱暖思淫欲,项目管理失败是必然的。还有的是领导乱指挥,比如某中央级的指挥控制系统,领导一来:说你们搞得太复杂了,搞这么多专家系统,知识系统,会商系统干什么?结果谁的官大听谁的,立即删项目,导致系统完全失败,最后成为一个升级版的、界面漂亮的、实际上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成为业内笑谈。这位领导现在还经常在指点江山。
2015-04-29 10:04:23 回复
乌金沙
2015-04-29 10:05:01
到现在为止,西部调水(不一定指西线调水)依然难产,依然在动议阶段。可见博弈之繁,决策之难,下决心之慎。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的项目评估的财务部分我参加的,难度超出想象的大,工作量惊人(做一个风险分析,就花了2年多哦时间)。西线当时也做了预案分析,主要是成本太高,无法平衡。

其实现在已经完成的东线西线已经面临成本过高,无人用水的问题,现在小李的思路是摊派成本,就是你不管用不用水都得交钱。沿线省市地方怨声载道。

如果沿线省市地方不摊派成本,北京根本用不起这个水。这就是中国现实。为了给北京买个梨吃,让邻居全体当裤子赞助。
2015-04-29 10:09:50 回复
far8008
2015-04-29 14:00:25
这必须全国一盘棋啊,都讲自己的利益,北京只能迁都了
这不是一盘棋,是敲诈。
2015-04-30 11:12:12 回复
gaodashang
2015-04-30 08:09:11
所有的这些工程,三峡,南水北调,地铁,地下隧道,都会影响地下水、地上水及其之间的循环。真不知道几十年之后是什么光景。破坏了水脉,如何挽回?
华北哪里还有什么地下水?都是巨型漏斗。
2015-04-30 11:07:51 回复
罗阿宝
2015-04-30 12:27:37
忙总好,我有几个问题自己想不通,想请教一下:

综合型大公司,以合并多个角色的职责,把横向部门按事业部竖切分,即每个事业部除了财务、法务合规等基础服务,其它职能部门都俱全,而且各自独立考核,以此减少协同成本,全力拓展市场;

同时,高层希望把全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化,从一线用工具或人工采集日常数据,即用数据化运营降低管理成本,但1、流程标准化没监督考核,很容易流于形式,服务于部门绩效;2、采集真实的数据其实要花很多成本,尤其上游需求根本不受控,下游花很大力气采集的数据其实改善不了自己的困境,成本大于收益,很难持久。

我比较困惑的是,高层这是在压缩人力成本? 还是真心想推数据化运营管理? 或者是在一群疯牛朝八个方向飞奔的大趋势下做做在管理的样子?

我觉得您书里的PDCA 按工作清单汇报,也是一种数据化运营管理,但流程是从上至下,层层结构化的,如果PDCA不是至顶向下实施,而是一线汇报数据给CEO,CEO再去推动各级管理层按数据做改进,这种玩法,长期来说有可行性吗? 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你说的这种做法,我试过,失败了。最早我在企业使用的就是从下至上采集数据,然后我分析决策,再下命令启动执行。但是在大企业中,这种少见排长做法,基本必须孙悟空这种本事才做得到,没有军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们的通力配合和协助,想自己掌握全局,都是找死,累死人也没人同情。

大企业管理,切忌抛开层级,一竿子插到底,这样军长到连长都会消极怠工或磨洋工,他们没责任了。必须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水至清则无鱼。

最高领导,只管自己分内的事情,不能越位,不能越权。

事权必须分解授权,同样责任也必须分解。
2015-04-30 16:28:15 回复
nt4587
2015-04-30 22:02:45
管理的人插手干的越多,下面的人干的越少,最后大家都在看热闹,然后管理的人直接累的半死垮掉,这种事情看见过。
当过少将排长,就知道累死人不偿命,还一事无成,鸡飞狗跳,怨声载道。
2015-04-30 22:49:29 回复
gaodashang
2015-04-30 22:15:33
继续问忙总。约旦的水井已经挖到了地下一千米, 当然,是因为沙漠的缘故 。照中国这种折腾,水脉破坏。将来就不光是华北是巨型漏斗了吧?将来也要向地下一千米找水了。
目前华北大概平均在120米左右,不过因为防水层地质特点,水质不好,溶解的盐太多,而且水量储备高度分散,所以每一口井出力有限,结果采水成本很高,用来做农业用水已经承受不了,而黄淮海平原是我们最大的粮仓,尤其是小麦主产地,地下漏斗直接威胁粮食安全。
2015-04-30 22:45:42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