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个话题,如果忙总有兴趣,请忙总谈谈看法。
奔跑的蝴蝶
2015-02-12 14:29:02
这一年,在运作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隶属于两个央企。项目的进度基本都直接向集团的最高层汇报;依托的是央企控管的完整金融系统,从产业到证券、信托、租赁。
两个项目本质相同,就是现在火热的--互联网金融。
现在,其中一个项目已经初具规模,沉淀资金在大几十亿。
个人看法,针对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的一般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个人极端不认可。从成本和价格看,现在的任何一种互联网金融表现形式都无法与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金融抗衡。特别是在支付与征信这两个关键节点上。
开个头儿,后续请各位拍砖.....
12 条留言
我的观点也是这样,互联网金融还没有走完出生时的生死阶段,离成功还早得很。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挑战是风险控制和业务模型构造,显然传统金融业的经验都不能借鉴,否则人家传统金融业就干了,哪里轮得到你。
而互联网金融最大问题是鸡窝矿比较多,投入产出比不合适,过度控制风险,就无利可图,完全依靠计算机模型筛选项目,控制风险,就需要积累非常多经验才行,而积累经验,就是整个行业交学费。而且金融业的学费都是天文数字。当年建设银行为了搞项目融资,交的学费以百亿为代价。
互联网金融成功还需要时间,现在走在前面的,很多都有成为烈士可能,活下来的,就是伟大的企业。
2015-02-12 20:32:15 回复
湖畔2010
2015-02-13 15:22:26
忙总怎么看安邦最近的动作?
这个企业比较敏感,我们暂时看戏就可以。
2015-02-13 15:24:16 回复
奔跑的蝴蝶
2015-02-16 09:14:24
与忙总的判断是一致的,特别是整个行业的学习成本问题。在未来的1-2年,行业用血流成河来比喻都不为过。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别特是P2P企业,完全就是振臂一呼、头脑一热的草莽英雄,做煤矿、钢贸、炒房赚了一些钱,凭一股血性闯进这个行业。他们很多人连最基本的金融知识也没有。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时间、业务方向和未来的伟大企业,我有以下几个判断。
第一,行业成长时间。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成长时间上最接近的案例,基金行业可以勉强算一个,由于监管机构的保护,这个行业经过了比较长的同业竞争。竞争时间大约是15年。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由于市场开放,我估计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时间会更短,大约会在3-5年内完成。当然,也存在推倒重来的可能。
第二,业务方向。在传统存贷付领域,互联网金融无一占据优势。现在的支付宝等三方支付完全是海市蜃楼,未来如果没有新的业务方向,最终会沦为银行的猎物。阿里巴巴与其说是一个集贸市场,还不如说是一家广告公司。互联网金融的突破口只有小微企业贷款。针对这类企业,风险高是最大的困难。政府向中小企业金融倾斜的口号喊了多年,银行完全当做耳旁风。
第三,未来的行业霸主。我更倾向于现在金融企业的电子银行部门,比如工行或者民生。金融行业的学习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一个方向失误基本没有改正的机会。小企业除了为大企业提供失败教训之外,无其他价值。至于传统金融企业的业务模式,对于互联网企业不具备指导作用,但是过往的业务经验,我觉得还是有相当的参考意义的。未来3-5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船长核心任务是不要撞上冰山。
传统银行的电子银行部门没有希望,除非从银行独立出来,主要原因是银行考核体系过于强调风险控制,一次失败,就前途完蛋。所以传统银行没人敢冒险。
民生银行在董文标大力推动下,走了一下小微业务,但是现在开始清算他了,他能不能平安落地,还很难说。这就是传统企业很难出创新成果的原因。
2015-02-16 11:05:45 回复
现在互联网金融也就余额宝还可以,其实也就是启了银行柜台的作用,量大而已
余额宝也有问题,他没有找到持续稳定的盈利来源。
2015-02-16 10:55:17 回复
余额宝变下形:收集来的资金BAT们投资企业或者通过风投之类的机构投资企业是否可行呢
不行,缺乏人才,整个中国金融业都缺乏投资人才,稍微像样的投资人才,不要说金手指,就是铜手指,也是各家金融机构哄抢对象。中国目前投资人才说是正在交学费的菜鸟可能比较准确。
2015-02-17 10:04:18 回复
忙总可否详细解释一下?
天弘基金的资金规模这不是最大的核心利润?
不是,现在投资基金基本是投机+撞大运模式,不是真正意义的投资模式,不靠谱得很。完全无法躲避风险,更不用说分散风险和对冲风险了。
2015-02-17 10:05:40 回复
奔跑的蝴蝶
2015-02-17 10:39:40
忙总,请问在您看来,在传统金融相对成熟,国有经济日益走强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是不是只有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这一条路?
日本搞过网络银行,主要通过网络从事存款、取款及个人贷款等业务,是樱花银行,东京电力、三井物产和富士通等搞的,当年我们去调研过,结果因为风险控制失败不了了之。拥有全美第一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的富国银行(Wells Fargo)其网络信贷业务也少得可怜,原因也是风险控制问题。
中国互联网金融要想进入成熟市场(大客户,优质客户目前都在传统银行手里,而且传统银行在服务能力,资金供应能力上,都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相提并论的),需要走很长时间的路:需要从传统银行嘴里虎口拔牙。传统银行不要的客户,一般都是高风险客户,或者没肉的硬骨头。
2015-02-17 10:49:36 回复
请教忙总,投资人才在此如何定义?具体是指风险资本运作人才吗?还是包括其他财务分析等人员?谢谢!
投资在企业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个是项目投资,例如并购整合消化吸收,或者新项目投资,例如基建或工厂建设,这部分人基本是项目经理角色,偏重管理;二是机会投资,也即寻找盈利机会的,包括寻找项目,寻找资本市场机会,寻找并购机会,这部分人主要是评估和设计投资方案的;第三类就是投资操盘手,主要在资本市场,例如股票,资金市场,例如短期票据;以及期货市场,例如套期保值等等,为企业资金保值增值提供一种避险工具和风险对冲工具。
这些部分不包括投机性的操作,例如炒房地产,炒股票,炒基金,炒期货,那一部分算在投机。大企业一般也有专门的投机部门,他们考核标准与投资部门不同,他们是堵博性质的。类似证券公司自营部门。这些基本是闯大运的。
投资基本是比较靠谱的,比较强调眼光判断和管理控制能力,一般不赌运气。美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模式就是大部分靠谱,小部分闯大运。
2015-03-01 20:15:24 回复
我觉得大电商企业有优势,将来发展小微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比如阿里、京东,他们有商铺的交易数据,能评估风险,也有用户购物数据,方便评估个人的风险。其它缺数据的做互联网金融风险太大,很难成功。
电商,其实就是马云现在缺的是运营金融企业的经验,尤其是风险控制与收益的平衡管理的经验,银行是花了大成本和高额学费学会这种体系化的控制体系如何运营的。举例来说,项目风险评估与风险收益平衡,在所有金融业都是最核心的技术,这些人才目前主要在大银行手里,他们一般不会跳槽到其他企业去,因为职业前途不确定。所以马云需要花很大代价来学习。
2015-03-15 18:15:37 回复
AmazingRace8637
2015-03-16 13:48:52
当前非五大行银行从业人员表示,这种人才培养感觉上一是靠环境,如果企业平台较好,二是靠个人悟性(理论基础和个人实践能力都要强),那么培养较快,。马云的那种,估计走银团模式开始投资比较好。
民营企业最大问题是不把人才当资源,不培养,不挖掘,只当成工具,所以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
2015-03-16 21:45:53 回复
AmazingRace8637
2015-03-16 22:38:46
不得不拍忙总的马屁。你这句话说的太对了。我读研时候认识的一个大哥,比我大十岁,自己合伙弄了几个公司,其中一个刚刚开始走IPO流程了。当年毕业时候差点去,去之前,他就说了,到民企就啥都不能想了,只能拼命挣钱。然后自己去当老板,让别人帮你挣钱。几年过去了,发现他没说假话。
从国企去民营很容易,从民营到国企几乎不可能,不是体制障碍,而是能力障碍。民营企业呆久了,就成土匪了,无法适应正规军打法:分工明确,保障完善,计划周详,准备充分。个人作用很小,看整体能力。民营企业强调个人能力,单打独斗,没法打阵地战,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当然华为海航这种“民营”除外,他们是伪民营。
2015-03-17 11:49:16 回复
据某平台内透出来的话,马云现在是想靠手上的资源(人脉、用户数、大数据分析)尽快获取金融运作的平衡模型,蚂蚁金融(小额贷款)和前年吵得一塌糊涂的支付宝就是很好的两个例子。忙总您怎么评价马云这种模式有没效(不拿人才直接拿模型绕过交学费期)?
不太可能,交学费是必然的。因为我有切身体会。
2015-03-21 19:16: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