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好的,不用贵的
紫微星明
2012-02-13 21:54:13
摄影机,照相机,摄像机,有的领域粗略涉猎,有的就是我的专业,客观的说,在专业领域,我的感觉,还是要用好的,而不是用贵的。
从平面媒体,到音视频设计的专业和广播级领域,器材价格基本上是在数额尾巴上添零的方式增加价格。比如普通家用摄像机的中间价是6000人民币,专业级就在60000人民币,而广播级就在600000人民币左右。
广播级设备设备上面还有电影设备标准,基本上是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单位,差不多就是电影级设备的标准。
其实呢……数字技术的发展,这个价格规模的壁垒正在打破,比如,一些低成本价格的电影,在10年前DV时代,就开始采用只有18000人民币的松下DV180拍摄,可惜,这么多年来,松下一直在吃DV180的老本,即使进入高清时代,仍旧只是升级数字记录格式,对于感光CCD的清晰度始终横竖不超过标清尺度,搞得摄影人皆吐血而去。
索尼最讨厌的,是一直在广播领域卖的最贵,在专业领域标准最乱,互不兼容,至于家用么,索尼的商标就值回票价了,专业人士不会在家用机上待见索尼。
作为广播产品市场,佳能和富士龙的镜头是主力,摄影机是索尼,这个配合无可挑剔。松下这几年搞机身根本就不肯进步。当然还有池上,汤普森也有市场。
具体谈索尼的画面和数字处理,因为市场占有率高,可以有各种不同模式满足不同市场,但是说实话,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从画面上,根本不是一个层次。《阿凡达》的实景画面,多次出现脱焦,居然靠提升画面锐度的方式处理,是在是对不起5亿美元的投资。
现在张大导也从三枪开始用索尼的数字摄影机拍摄。说实话,数字电影的宽容度远低于胶片,就是一个字,方便,一台苹果机加外接高速硬盘就现场处理了,比拍婚庆都简单。婚庆还要个字幕转场啥的,影视剪辑都是直切。
1 条留言
可惜没机会接触专业级别的摄影设备。1986年去三峡做项目时,见过专业的做库区本底档案照片胶片摄影设备,效果比我们用的美能达7000好到不知多少倍,一直很羡慕。
不过我用美能达7000拍过春天洞庭湖沙洲上老鼠在涨水前上岸的场面,一望无际的老鼠大军,太恐怖了。可惜自己没保留底片,都成档案了。
2012-02-13 22:48: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