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和忙总:我也说易之 观

煜熠

2012-02-12 14:57:02



本帖最后由 煜熠 于 2012-2-20 12:57 编辑

接前篇:和忙总:我也说易之中孚
前面看过忙总“蒙”卦的人都知道,我们就好像是童蒙之人,处于蒙昧之时,求教于忙总,欲决心中所惑。而忙总,作为有德长者,既能包蒙,循循善诱,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来启蒙我们;又能击蒙,对顽劣渎蒙之人,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所以我说忙总是“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卦.彖词), 不单止教会我们知识和经验,还帮我们树立正确的观点和观念。那么这个正确的观点和观念的“观”是什么意思呢?

读过“观”卦之后,我想这个“观”字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也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让我们来看看“观”卦的六爻是怎么说的吧。


-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在初六这个阶段,

童蒙之人,心智未开,如同市井小人,其眼界心胸自然可想而知,也可以理解。

- 六二:闚观,利女贞。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闚同窥。这个阶段,虽然得正(阴爻处阴位)而且上应于九五(阴阳相应),说明个人事业和修为都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阴柔,只能守中,好像身居门户之内,只能窥视外面的世界,眼界心胸不得开阔;在旧社会,女子足不出户,这样当然是好的,但是作为男人来讲就是难免妇人之见,所以亦可丑也。

这个拿到现在的时代来说,就是人有了一定的成就,成就反而成了限制自身进一步进化的窠臼,固步自封,志得意满,不能够反省自己;或者虽然意识到自身不足,但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意志去改变自己;或者为既得名利所惑,不愿意舍弃,雌伏于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自己本来有更高的追求。

- 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终日乾乾,反省自己的人,因缘际会,突破了自己,到达了更高的层次;观我生,观自在,觉得自己愈发的浅薄,惴惴不安,如履薄冰,时刻警醒自己的行为进退,所以未失道也。

-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像忙总和井底望天这样的才学之士,高屋建瓴,厚积薄发,能够为国所用。

-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我想起陈郢客的一句话:“近代以来,精英人士的区别就在于如何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从小处说,居上位者,如果不能做到“君子以容民蓄众”(师卦.大象传),那么他的部下必然不愿意供其驱使;往大处说,九五至尊之人,如果没有包容天下的胸怀,不能做到“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泰卦.彖辞),则必然是天地不交而否,为民所抛弃。

-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这个嘛,不说也罢。


那么,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何而来呢?我想,是来自于对生我养我的文化的认同。认同自己的文化,就自然具有了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人民和热爱自己的家族这些最朴素的情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之后,就是向着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的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和提高自己的眼界。还有什么比从自己的文化里得到共鸣来的更幸福呢。古人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我想还要心中有沟壑。易说:“虽磐桓,志行正也。”(屯卦.大象传)。只有立志行正,才能在人生谷底磐桓的时候,心志坚定,不为外物所惑。

我最近在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明史》来提高自己对中华文明思想内涵和演进过程的理解。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内核,如果我们正确的去理解和运用她,就好像原子反应一样,会提供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以复古为革新也是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正本清源,易或将大出于世。

3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观不是世界观,古代人还没有这个概念。古代人的观=看。引申观就是仰观,仰望之意。指仰观道尊德美的圣人或榜样。

这个可以看看我的观卦的解读。

初六处观卦初始位置,阴柔失位,又与上无应,又居位卑下,远离九五阳刚中正之君,无所仰望,就像幼童的见识,目光短浅,认识菲薄。这种情况对于不负重任的小百姓是无所谓的,也不会有什么咎害,但是对于需要有远见卓识的身居高位者就会有问题,有遗憾。
2012-02-12 19:52:41 回复
煜熠
2012-02-12 20:45:14
本帖最后由 煜熠 于 2012-2-12 20:55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2-12 19:52
观不是世界观,古代人还没有这个概念。古代人的观=看。引申观就是仰观,仰望之意。指仰观道尊德美的圣人或 ...

忙总,可以以古喻今嘛。何况,观天法地,谁又敢断定古人一定没有世界观?
煜熠 发表于 2012-2-12 20:45
忙总,可以以古喻今嘛。何况,观天法地,谁又敢断定古人一定没有世界观?

他们当然有世界观,有宇宙观,有人生观。但是他们那时不用观这个词来表达,因为观在古代是动词不是名词。就《易经》本身体系来讲,就是在讲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中国人传统上这是一回事情:天人合一)。但是具体到这一卦的卦辞,的确是在讲一个动词意义上的“观”。当然引申是没有问题的,不过那就属于我注六经范畴了。
2012-02-13 15:24:12 回复
煜熠
2012-02-13 15:31:31
wxmang 发表于 2012-2-13 15:24
他们当然有世界观,有宇宙观,有人生观。但是他们那时不用观这个词来表达,因为观在古代是动词不是名词。 ...

谢谢忙总的治学严谨。 我就是跟在您后面自娱自乐。
煜熠 发表于 2012-2-13 15:31
谢谢忙总的治学严谨。 我就是跟在您后面自娱自乐。

我这倒不是严谨,这是黄寿祺先生解说《易经》的一个原则,尽可能在训诂上遵循已经了解的东西,不做大的发挥,不然就天马行空,没边没沿,成为戏说了。
2012-02-13 15:38:11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