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xmang 于 2012-2-21 14:20 编辑
法院街旁边的何家巷里的川剧茶场一到黄昏就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周围团转的街坊们吃过晚饭,三三两两,呼朋引类,过来喝茶吹壳子,打围鼓清唱,或者打打叶子牌撮牌,直到深夜方散,天天如此。
沿何家巷边上的小溪走过,都能看到川剧场门口红灯笼照在流水上的粼粼波光。在法院街上远远就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响彻行云的高腔。
这天几个街坊又凑在一起在川剧场外面的茶馆打牌,旁边还有三五个伸长脖子,缩头缩脑围观的看客。
“耶,张老三,怎么今天不去隔壁吼几嗓子了?”
“狗日的着凉了,吼不起”。在协台坝摆摊卖水果的张大哥端着自己的特大号搪瓷茶缸慢慢渡过来,站在打牌的法警赵老二背后看牌,一边回答杀猪匠暴牙齿的话。
过了一会,打牌的周鼓眼突然说道:“你们晓得不,周二毛在金沙开煤矿发财了哦”。
张大哥一瘪嘴,“那个不晓得?法院街个个都晓得周二毛赚大钱了”。
杀猪匠暴牙齿说:“昨天周二毛的妈周太婆来买肉的时候说,周二毛的娃儿要结婚了,说是矿上太忙,就不回来结了,在金沙结”。
在旁边看牌的开饭馆的老许突然说:“狗日的周二毛太不落教了,连娃娃结婚这种事情都不通知老子一声。老子跟他从光屁股就一起打架。老暴,你晓不晓得哪天结嘛?”
“你哥子想干啥子?莫不是还要按到金沙去嚒?”暴牙齿一边看牌,一边看老许,眼睛精光四射。
“硬是,我就是想按到金沙去,老子带上几个徒弟,去买一只猪一只羊,整治几桌菜,帮帮周二毛这个狗日的。金沙厨师的手艺肯定没得我们遵义的厨师手艺好塞”。
“老许,哪天走?我们一起去,去喝喝周二毛的茅台酒”,张大哥也插嘴,“干脆我们跟周太婆一起走,也可以一路上精佑她老人家”。
“要得,要得,我们一起走,去吃周二毛狗日的大户”。
这时一直不吭气的法警赵老二骂了一句:“龟儿子周二毛,娃娃结婚也不整回家来办,在那个远山远水的地方,老子啷个走得脱”。忿忿不平。大家哄堂大笑。
暴牙齿又说“吴四娃结婚你们没去哎?”
“哪个吴四娃?是不是陈家院的那个?”
“就是那个,在市医院做护工的那个”。
“他倒是请了我,我莫得空去塞”。
“吴四娃是在我店里请的客,摆了三桌,最后只来了5个人,连饭钱都开不出来,最后还是他以前护理过的张老师的爱人替他出的钱”。老许一边说,一边瘪嘴。
“那惨得很罗?不过哪个稀罕去吃他的喜酒,穷得瓜兮兮的”。张大哥摇摇头,“不知趣”。
这时突然跑进来一个在水站卖水的先大妈,说:“周二毛的儿子结婚,要斗份子钱的到我这里来登记”。
“要得,要得,算我一个。。。。。。。”一时大家丢了牌,乱哄哄的围上去。
这时,隔壁卖羊肉粉的周歪嘴的川剧高腔《秦雪梅吊孝》刚刚开始响彻行云。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讨论回复:1、遵义本来就是四川一部分,为贵州有筹军饷的地盘,贵州用合川与四川交换的。贵州有句话:四川人就是憨,遵义换合川。
但是遵义人一直没能融入贵州文化。
2、建议找谭其骧老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看看就明白了。以前遵义象一把尖刀插入贵州,几乎把贵州从中间分为两半。重庆是大地方,四川不给。 至今重庆还有“播州界”的界碑作为历史文物。
3、不是,遵义象尖刀插入贵州腹地,几乎一分为二,合川是贵州最北的一块,尖刀的东北把就是重庆。看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就知道了。
4、四川泡菜以受欢迎程度来排序:嫩姜,红辣椒,莴笋,菱角菜(做榨菜那个),萝卜,莲花白,蒜薹,藠头,白菜杆等等。不过最好吃打滚泡菜,也即泡24小时后吃才爽,时间久了就太酸了。
5、其实遵义最早被改变,被贵州蚕食实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平播战争(可以参看我写的帖子:
我做过的白日梦2(1)
我做过的白日梦2(2)
我做过的白日梦2(3)
我做过的白日梦2(4)
6、泡嫩姜(也叫仔姜或紫姜,就是普通生姜的青春少年时代,还有紫色的芽的状态)和泡红辣椒炒野鸭,是遵义名菜,我口水都出来了。
7、这个冤枉我了,我可不会替政府做什么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