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 (2011-12-14 20:39:00)
感觉没有重点,不痛不痒的。这是为什么呢?等待局势进一步的明朗?
[wxmang] (2011-12-14 22:27:00)
看来你没有看懂,重点就是一句话:竭尽全力,保证平稳交接班,不出幺蛾子。
[田烨涛] (2011-12-14 20:41:00)
谢谢忙总第一时间解读。
提问,为什么强调“明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呢?因为换届?
[wxmang] (2011-12-14 22:26:00)
不是因为换届,而是我们转变增长方式:从外向型为主转为内需拉动。你看今年会议公报没有什么往年必有的“招商引资,加大出口”的提法了。
这是告别前30年依靠血汗工厂发展模式的分水岭,当然是有里程碑价值的,值得庆祝。当然后面路还很艰难。
[trifle] (2011-12-14 22:37:00)
我老婆就在这种血汗工厂干过两年,富士康,mdgbb的,血汗工厂真的是以生命来换钱呀, 让这帮人断子绝孙。
[wxmang] (2011-12-15 11:32:00)
我也见过血汗工厂是怎么不把人当人的,可惜这是前几年的基本国策。以后会慢慢改。代价太大了。
[豆子星] (2011-12-15 12:20:00)
血汗工厂主要对劳动力资源伤害太大,不只是体力和健康,更大的是精神的。
我的文笔不好,可参见杰克伦敦的短篇《叛逆》,里面有非常准确的描写。
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age-e.html
努力劳动,努力工作的结果最后是厌恶劳动,太有讽刺性了。长期重复高强度的单调操作使人最后极度厌恶劳动,但是停下来又不知道该干什么。
以自己为例子:在欧洲和北美,我从事这个行业的同事也很忙碌辛苦,但是他们的休假比国内多很多,工作的疲劳可以通过休假来积极调整,从而保持良好劳动状态迎接新的劳动周期;我们国家这方面欠缺的太多了,往往最后只有通过跳槽出现的间歇期来休假调整。
很多从城里打工回来的农村人都喜欢开个小店,没多少生意,挣点小钱,但是闲暇多,这个可能也跟之前血汗工厂工作压榨过度有关吧,人用废了要很久才能调整回来原来的状态,就和机器一样
[wxmang] (2011-12-15 12:23:00)
对头,我也是这样,现在就想睡觉,看电视,上网,不想干事情。
[澹泊敬诚] (2011-12-17 13:51:00)
忙总太累了 多多注意身体 上网时间长了也不好的 好好休息 慢慢给我们讲课
[wxmang] (2011-12-17 17:37:00)
谢谢,谢谢,现在轻松很多了。
[蘑菇] (2011-12-18 11:34:00)
感觉现在忙总原来形成的工作惯性,终于慢慢褪下来了
[wxmang] (2011-12-18 11:38:00)
人都是要变的,也许再过几年,我也会在马路边和别人下棋了,或者坐公园里傻笑。
[蘑菇] (2011-12-18 16:06:00)
忙总,2011年又过去了,虽然今年有几个月没有紧跟您的帖子,但始终心存此镜。今天,听着蔡琴一边想着快要到来的2012,突然想跟您说声谢谢。祝您2012年继续健康快乐!2012年,希望能继续跟随您解读、探讨、瞎侃、品菜
嘿嘿,这个新年好估计没人别我更早了吧。
[wxmang] (2011-12-19 15:44:00)
谢谢,谢谢,你真的早,太早了。
慢慢来,2012年可比今年不容易过。
[raindrops] (2011-12-19 6:22:00)
可别!
我也快退休了,以后我们来一起作点好玩的事情吧――做动画片?
[wxmang] (2011-12-19 11:37:00)
做动画片要求很高的技术,DIY不行,这个我研究过,看过美国动画生产流程,基本完全工业化了,高度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
[raindrops] (2011-12-19 23:50:00)
不瞒您说,这个我很了解。
中国的动画片现在输在第一步,没有好故事。
在故事本子敲定之后,几个动画巨人的每个片子的 pre-production 要打磨3-4年。中国的动画制作人能不能经得起“磨”?
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故事细节,每一个画面,进而几乎是每一个 pixel 的质量,都被使劲儿抠。我们的制作能不能甘于被苛求?
中国人不缺艺术想象力,手上的功夫更是不输给世界上任何其它人种。但是至今我们最好的动画大作还是停留在《大闹天宫》和《那吒闹海》,这个可能跟中国现在社会的浮躁有关?听说前几年国家拿了几亿建动漫中心。要做好的动画大片,没钱不行;但是,好的动画片也不是有钱就能堆出来的。
美国的动画人,从迪斯尼,做《猫和老鼠》的 汉那&芭芭拉,画邦尼兔的琼斯(Chuck Jones),到现在的梦工厂的杰夫里(Jeffrey),PIXAR 的 JOBS 和拉塞特(Lasseter),都是把自己的生命扑在动画片上的“动画迷(cartoon lover)”。
[wxmang] (2011-12-20 11:10:00)
的确我们文化是鼓励少年老成,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那也不许。而且急功近利,不能考试拿分,不能赚大钱,当大官的事情都不能干。
这样的环境,那里还能培养出单纯的兴趣来。没真正的兴趣,那里能够写出有趣的文本。
[三才] (2011-12-21 2:20:00)
我想第一还是生存压力太大,毕竟很多兴趣神马的当下还不能很容易的转化成饭票。大多数人急着变现呢。第二是创作需要积累,需要时代的沉淀,现在被西方大嘴巴抽晕的还大有人在,更谈不到发掘自己的好东西或创作新的。第三是突破框子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伟大时代里的苦逼之人,哈哈,这个似乎不缺,所以我想可以谨慎乐观。只是需要时间。
[wxmang] (2011-12-21 9:51:00)
不是,很多家庭并无什么生存压力,也是如此。那种亿万富翁也一样。
[三才] (2011-12-21 10:51:00)
忙总误会了,我说的是愿意搞创作的人。不搞这个的,再没压力也扯不上关系。因为有好几个朋友是在宋庄或798混的,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点概念。
[wxmang] (2011-12-21 11:31:00)
那是,现在搞音乐和画画的,90%都是乞丐的同路人,距离不大。
[比翼鸟] (2011-12-21 11:37:00)
他们也应该算手艺人的一种吧,手艺人也不是都好混呀。
[wxmang] (2011-12-21 11:50:00)
他们不是手艺人,自认为是艺术家,如果他们去装修公司或者殡仪馆乐队,就是手艺人了,收入就有保障了。
[土拨鼠] (2011-12-22 0:04:00)
艾WW就是被美国给养起来了,所以这么霸王。。。
这也就给了所有搞艺术的一个先例,甚至如老谋子等等,都是拍一些符合西方需要的片子。。。
包括韩三平
[wxmang] (2011-12-22 11:08:00)
张艺谋本质不是在搞艺术,而是一个借着电影平台的营销团队,他们在销售概念和品牌。
我反正是把他当成营销公关案例来看。
[三千] (2011-12-20 8:22:00)
搭车请教忙总,集分宝这种业务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打折收购普通消费者信用卡积分,聚少成多再找银行合作,银行为什么要答应合作?
[wxmang] (2011-12-20 10:30:00)
不清楚,也许是故事吧。一般说来,在中国,没有300亿的市场规模,1000亿的市场潜力,都属于洗脚盆市场,养不了大鱼。
[大枣树] (2011-12-20 10:40:00)
链接一下西西河的朋友模仿忙总体写的文字,我觉得很像。
还有葡萄体、嘉木体、陈经体等等,可以算年度强帖。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631951
[wxmang] (2011-12-20 11:06:00)
还是不像,我如果写,第一句话是:讨论齿轮,我们必须先决定是成本优先,还是质量优先,还是效率优先。如果选择效率优先,就必须考虑重点线速度问题。。。。。。
[杜鲁门] (2011-12-20 12:15:00)
那帖子正是小弟写的。
来来来,忙总把文章开头写好啦,大家来续写。
[wxmang] (2011-12-20 12:22:00)
我的特色是:喜欢1234,其次是结构固定:问题,目标,必要性判断,可行性判断,步骤,次序,重点等等。
总的来说是:问题,目标,计划和行动要点。
[shanhai] (2011-12-20 19:33:00)
记得《士兵突击》里,团长想修条路,几年时间还没一点动静,后来许三多一个人竟修成了
[wxmang] (2011-12-21 9:57:00)
你还真相信这种意淫?许三多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天也活不出来。
[shanhai] (2011-12-21 20:44:00)
说真的,我也不相信这种人能活得很好。但我也不相信巨无霸无法战胜,我觉得是人做出来的东西都有弱点,都能被打败,打败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韧性,而这就是我举许三多例子的原因。
[wxmang] (2011-12-22 11:25:00)
许三多这种人在社会上没机会展示他的韧性,不给他机会,本事再大也是空的。
而这种性格,是不会谁会给他机会的。
[yaojiajun] (2011-12-22 12:02:00)
如果底层人失去上升空间和动力,社会会怎样?
[wxmang] (2011-12-22 12:26:00)
不管什么阶层的人,能够出类拔卒和出人头地,在古今中外都是异数,都很少,人类照样进步。
[zhbill4223] (2011-12-22 15:11:00)
为什么许三多没机会,他是什么样的性格,那为什么又宣传呢
或者说要成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气质,虽然说每种人都可能成功
[wxmang] (2011-12-22 15:26:00)
一个人要想有机会,必须社会接受你,不把你当怪物。
所以你不能一根筋,要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是一句废话。
[znxf] (2011-12-22 16:27:00)
忙总的一针见血断绝了普通人的希望~
这世界是需要这种希望的。
[wxmang] (2011-12-22 17:19:00)
我觉得与时俱进,随机应变,适应环境,就能有机会。我们国家目前机会巨多。
[秦筝] (2011-12-22 19:18:00)
前几天刚好看了下今年公务员招考的资料,感觉对于年轻人来说,机会不是没有,但走正规上升渠道的空间是越来越小了。
[wxmang] (2011-12-23 11:34:00)
做公务员并非唯一出路,甚至不是主要出路,做工程师,做研究人员,做企业管理者,甚至做老师,医生,律师,会计师等等都有前途。
不一定当大官,赚大钱才叫成功。
[far8008] (2011-12-23 11:48:00)
只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肯定生活的舒服
[wxmang] (2011-12-23 12:49:00)
公务员要想出人头地,不当孙子,不当奴才是不可能的。我反正做不到,当然我的下场也是这个定理的证明例子。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或者有能力当奴才或装孙子的。
[武当七瞎] (2011-12-23 23:31:00)
忙总您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时代,不当孙子不当奴才也能官至正五品,都不知道您当初是怎么就升上去了的,呵呵
其实公务员内部也有官吏之分的,就是公务员和事务员。也有不少不想当奴才装孙子的就选择了当个干实事的事务员慢慢混了,他们也可以走调研员巡视员的路子,虽然待遇地位上与正统的公务员有差距,但也没必要太卑躬屈膝了。
[wxmang] (2011-12-24 11:30:00)
其实很简单:起了一堆大火,谁也不敢上去,怕烧死自己。你如果挺身而出,不但没被烧死,还把火灭掉了,当然就会有机会了。
当然敢这么干,一个是得有愣头青的胆量,二是得有救火的技术和运气。这二者缺一不可。
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救火。
[shanhai] (2011-12-22 19:53:00)
做人要外圆内方还是要没有底线能达目的就行啊?
[wxmang] (2011-12-23 11:44:00)
当然有底线,不能坑蒙拐骗偷,这是最起码的。
[zhbill4223] (2011-12-23 11:50:00)
忙总,您好。
缺少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的人能否从事管理工作?
[wxmang] (2011-12-23 12:54:00)
当然可以,你可以当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等等。
[shanhai] (2011-12-23 20:50:00)
身在职场,有时会对某些数据和事情进行作假的,这算不算坑蒙拐骗偷之一啊?如果不做,恐怕真的向你上个帖子里说的“只能在门房,勤杂工,花匠,保洁员这种岗位呆着”了。很困惑啊
[wxmang] (2011-12-24 11:40:00)
在这个社会,一个会计想不做假账,是不可能生存的,也就是你根本就当不成会计。如何把握,看自己的判断,一旦进入犯罪阶段,立即罢手,敲掉饭碗也不能干。无能如何不能犯罪,其他看良心。
[shanhai] (2011-12-25 21:40:00)
外行问一下:会计做假账可以不犯罪吗?
甲行业内的人“骗”这个行业外的人,乙行业内的人也可在本行业内骗其他行业的人。循环了一大圈之后,这个人在骗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骗,将来可能还要承担骗和被骗的后果。骗既然很无聊,可为什么偏偏人们都喜欢骗呢?
[wxmang] (2011-12-26 11:24:00)
看数量和质量。尤其看损失。一般说来主要责任是法人代表或行政负责人,只要有明确证明是被上级强迫的,坦白态度好,一般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事实上,只要不是证?违法,一般假账就是罚款了事。因为大概除了顶级的央企,中国没有不做假账的企业,法不责众。
[action] (2011-12-27 1:27:00)
国外也做吧。
俺们这疙瘩是某跨国企业总部所在地,结果世界各地的亏损都被做到总部用来避税,街上跑车很多,但是市政府穷的叮当响
[wxmang] (2011-12-27 10:42:00)
我们所有东西都是学来的,最早作假帐是香港人带来的,后来发现香港人太小儿科,美国人作假帐才是老大,尤其是看到安然公司的假账技术曝光,我等倍感羞愧,美国人太有才了!
[比翼鸟] (2011-12-27 10:54:00)
忙总有空讲讲安然?
当年雄赳赳气昂昂好像全球第一金融能源巨头,待遇比高盛还好,一夜间就倒了。
想起【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太传奇了。
[wxmang] (2011-12-27 11:26:00)
这个在写德隆的帖子里有一些,其实我对安然兴趣在美国这么多监管专家和做空专家,竟然没能提早发现其假账,真的很令人震惊。
所以我对美国人一点都不崇拜,因为那些假账我是能够判断的。
[大山猫] (2011-12-27 11:39:00)
本猫怎么觉得某些假账是故意的呢。美国从70年代以后,主业是吹金融泡泡,不做假账也困难啊。
[wxmang] (2011-12-27 16:30:00)
那当然,所有假账都是故意的,做假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从概念设计开始的。
[奇侠一枝梅] (2011-12-28 1:34:00)
好像很多原创性的、甚至后来引领社会进步的东西,一般是以“恶”为起点。就连互联网很多新技术,也是色情、赌博之类的网站最先应用的。
[wxmang] (2011-12-28 11:22:00)
创新往往来自于奇怪的需求,甚至来自于变态的需求。
[青石崖下] (2011-12-28 22:53:00)
估计在美国能判断出来的高手都很高兴地去做空安然了……
[wxmang] (2011-12-29 12:26:00)
是的,安然就是被做空的机构揭露的。这个机构赚了一大笔。
[大山猫] (2011-12-27 11:46:00)
本猫觉得做事只要不要脸不要良心,安然的假账也算不上高技术了。华尔街什么神话没有吹出来啊,还一套一套的。
[wxmang] (2011-12-27 16:28:00)
做假账这个是一张纸的事情,捅破了一钱不值,但是原创还是很厉害的。
[郭既克] (2011-12-29 11:40:00)
哈哈,忙总啊,有没有哪位高人揭露一下安然公司的假账技术让我们批判一下,深刻认识美帝的腐朽反动?
[wxmang] (2011-12-29 12:18:00)
这方面美国的媒体报道得非常充分,可以上网查。
[大懒虫] (2011-12-22 23:41:00)
啊,这下帮我进一步解释了我为什么不爱看《士兵突击》了,当年很多人在看,可我看了一会儿,就没动力继续看下去了:许三多的“一根筋”让我感觉不舒服。但那么多人喜欢看,我也不好意思说不喜欢看,何况我也没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现在经您一这么一解释,我知道深层不喜欢是:对于那种刻意地不真实地宣传某种东西的东西,我自身的天然反感系统在第一时间起了作用之故。尊重直觉。
[wxmang] (2011-12-23 11:10:00)
就是胡编乱造的,就像编造一个海豚在热带雨林中自由自在翱翔一样。
[郭既克] (2011-12-26 13:02:00)
是啊,我感觉好多人喜欢看那个片子就是yy自己变成许三多了,然后一路上遇到巨多贵人,怎么可能嘛。我倒是比较喜欢里边那个伍六一,是个汉子,起码是个正常的人。
[wxmang] (2011-12-26 16:59:00)
就我的经历,一个人一生遇到一个可能帮助你的人是一定的,但是你不一定抓得住这个机会,因为有时你并没有准备好。如果碰到所有机会你都抓得住,你一定是毛主席那种级别的。
[走在河边的驴] (2011-12-27 13:08:00)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毛主席一生当中的贵人和几次关键机会
看他的传记,似乎并没有明显提示。不过可以猜测,陈独秀是入门引导者,贺子珍是立足井冈山的联姻,其他党内同事似乎并没有谁关键时刻挺他,这倒是蛮奇怪的事
[wxmang] (2011-12-27 15:50:00)
谁说的,他的贵人一大把,最大的就是张闻天,没有他,遵义会议就没他的机会。也就没TG后来什么故事了,直接在黔北就覆灭了。
[shanhai] (2011-12-22 19:31:00)
难道二十岁的许三多和四十岁的许三多会是一样的?
许三多这样的人做将帅一定是很糟糕的,但做个士兵应该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
另社会上有许三多,也有有韧性的张三李四啊。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相同的韧性啊
[wxmang] (2011-12-23 11:38:00)
许三多是虚构角色,社会上不可能存在,要真的存在,或者精神病院,或者流浪队伍。
不要说这么极端,稍微极端点的,也只能在门房,勤杂工,花匠,保洁员这种岗位呆着。我见过不少这种人。
[踏翅2] (2011-12-23 12:01:00)
士兵突击这个本子,从话剧到小说最后到电视剧,变化还是不小的。
最开始的许三多设定,其实不是现在这个啥样子,而是一个性格不事张扬,做事儿很沉稳,有点木讷,但绝不是傻的样子,最初的本子里,还有成才小时候抄许三多作业的场景。
后来在电视剧里的改动,基本上相当于把郭靖从金庸版改成李亚鹏版。
[wxmang] (2011-12-23 12:57:00)
我是受推荐看过几集,发现虚构得过分了,已经超出正常范围。
[秋天蚂蚁] (2011-12-21 23:03:00)
《士兵突击》作为一部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至今被很多人看作是励志教材。甚至很多人因为这部电视剧而投身军营。
(说句题外话,年轻人真的是很容易被诱惑,当年一个《红十字方队》,就让很多青年男女竞折腰)
虽然这个电视剧讲的故事是理想化了一些,但是称之为“意淫”应该还算不上吧?难道一点点的现实指导意义都没有?比如“不抛弃、不放弃”之类的。许三多的表达、沟通能力是很有问题,可是起码可以做一个老老实实的步骡子,退伍之后可以做个手艺人嘛,还不至于“一天也活不出来”。
很想知道忙总的看法。
[wxmang] (2011-12-22 11:15:00)
因为现实根本不会给这种人什么不抛弃,不放弃的机会。他没机会去努力。
所以没什么机会出头,当个自食其力的人有可能,但是说能够有竞争力是瞎扯。
[trifle] (2011-12-15 16:20:00)
就是提前预支,两三年的时间把你十年的精力和体力都榨干。竭泽而渔呀!
尤其是台湾的更不把这些人当人看了,现在看到台湾的人恨的牙根都痒。
[wxmang] (2011-12-15 17:40:00)
下一代人会好得多,以后不会再有了。
[yaojiajun] (2011-12-15 20:00:00)
80-90后的日子应该不如60-70后的,经济萧条,哪有机会?现在大学生毕业那几个钱还不够吃住的
[wxmang] (2011-12-16 11:46:00)
倒也不至于,看看60后,70后农民工受的苦,国企工人下岗受的苦,现在工资低点算什么。
[yaojiajun] (2011-12-16 18:48:00)
60-70后的大学生与现在80-90后的大学生比较
[wxmang] (2011-12-17 11:26:00)
当年国企大破产大下岗时,大量大学生一样不能幸免,我见过不少77、78、79下岗后无法谋生的大学生,不是个案。
[player1] (2011-12-16 12:05:00)
富士康可能还算比较好的血汗工厂了,今年我可是体验过2块钱一顿工作餐的,在上海哈!!! 吃的真想吐!!! 老鼠就下面跑,苍蝇到处飞,旁边是恶臭的令人晕倒的小印刷厂。就这样老板还欠食堂的钱。
可那么多工人还在吃,地方比较偏点,发觉工人严重营养不良。
我以为是我点背,结果岳父在浙江一个工厂做高级技工,回来告诉那边老板有钱哦,不过普通工人吃的很差,那边物价高,工人工资低,他们舍不得吃好点。
现代版包身工在发达地区的郊区看来不是个案。
[wxmang] (2011-12-16 13:51:00)
所以我对当年农发组的这个逻辑链是非常反感的,尽管他们认为应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用包产到户解散人民公社,解放束缚在土地上农民,用现金诱惑他们进城,为低附加值制造业(所谓外向型经济)血汗工厂提供无限可剥削劳动力,为中国积累外汇,迎来中国持续发展,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
他们没考虑农民也是人,不是牲口,农民也要人权和尊严。
[asd1210] (2011-12-16 16:11:00)
忙总,如果不是走这条路,我们还有别的路可选择融入世界快速发展吗?
[wxmang] (2011-12-17 11:40:00)
当然有,只是慢一点。当时陈云的建议就不错:不搞大扫除,只作修装修弥补,循序渐进。
[啊凡] (2011-12-17 13:48:00)
是不是当年决策层觉得时间不够,然后采用激进的办法呢?现在看来,战略机遇期快过了吧。如果我们这30年慢慢来,到战略机遇期过去了,我们还积累不到那个实力,是不是问题会更严重?
[wxmang] (2011-12-17 17:41:00)
当年没有什么战略机遇期概念,这是后来马屁大师们发明的,用来证明TG伟大英明。当时是摸着石头过河。
[yaojiajun] (2011-12-17 18:43:00)
请问前段时间要求国企清查海外资产是干什么??
[wxmang] (2011-12-17 18:53:00)
正常得很,例行盘点家底,便于交接班。公司领导交接班都要盘点清库。
[yaojiajun] (2011-12-17 18:57:00)
486接班时没多大动静?
[wxmang] (2011-12-17 19:09:00)
因为那不是个正常交班,人家交得很别扭,恋栈得很。
[yaojiajun] (2011-12-17 19:12:00)
有道理!
与国企趁乱出海有关系吗?马上到了买便宜货的时候。
[wxmang] (2011-12-17 19:16:00)
没关系,我们是收支两条线,管出去的不管资产。
[yaojiajun] (2011-12-17 19:17:00)
会计上真是一笔乱账
[wxmang] (2011-12-17 19:19:00)
这不是会计问题,是怕有人坐大,尾大不掉。
[yaojiajun] (2011-12-17 19:01:00)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上来。
中等收入是年收入那个范围?这是什么意思?
通过通胀吗???
实际是通过通胀中产阶级?
[wxmang] (2011-12-17 19:11:00)
看来你没有学过经济统计,经济统计都要去掉通胀。
[yaojiajun] (2011-12-17 19:15:00)
只是不明白是通过增加底层收入,可能通胀;还是杀大户完成。
看来今后国际国内经济应该萧条的。哪种手段很重要。
[wxmang] (2011-12-17 19:17:00)
补贴基本民生项目,例如食品,例如医疗,例如教育,例如保障房。
[yaojiajun] (2011-12-17 19:21:00)
我比较关心医疗和教育,可能走回头路?
医疗报销比例提高?明年公务员等大病比例一年只有3500元,以前可是很多,明显降了,财政要收缩。
教育9年义务没问题,高中和高等教育呢?
[wxmang] (2011-12-17 19:24:00)
城市不考虑,主要补贴农村,白领不考虑,生活已经比农民好得多了。一边高喊民主,人权,一边要求特权补助,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这次不会考虑城市。
[yaojiajun] (2011-12-17 19:27:00)
明白了。财政困难么。家里老人年纪大,几种大病。退休金不够吃药的。子女掏钱顶了。
[wxmang] (2011-12-17 19:33:00)
我们这三十年政府最大的问题是把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掉了,尤其是养老,大病统筹,一直回避投入。现在一下子积累30年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集中爆发,真的是手足无措。我一直说未来最大的金融危机,是在人寿保险亏空而不在银行坏账。
现在只能先解决最危机的,慢慢一点点来。大家还得为30年不惜代价,甩掉伤病员的突围发展政策付代价,也许我们这代人都无法摆脱这种政策后遗症。希望下一代不要再玩甩掉伤病员,主力部队突围的政策了。再这样,TG就真的把自己大厦的地基彻底挖空了。
[战机黑手党] (2011-12-17 20:57:00)
这个是否可以看做是对前30年那种“无限责任”的一种纠枉过正?
当发现之前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转向了另外一种极端
[wxmang] (2011-12-18 11:50:00)
不是,就是想轻装前进,不顾一切。
[slyypp] (2011-12-17 21:36:00)
这几年实际不错了。郑州市是大病比如做手术住院报80%的,另外很多平常药也可以住院的时候大把开。有些背景强的医院就算普通病也按住院的待遇算。不知这算小?还是影帝的贡献。
[wxmang] (2011-12-18 11:36:00)
这是这届为上一届擦屁股,不是谁的贡献,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否则真的民怨沸腾了。
[jerryehc] (2011-12-17 22:11:00)
呵呵,一直以来,我就对以后自己老了是否还会像现在退休的那样有养老金拿,不抱什么希望。我看法的根据有2个:一个是目前的社保亏空,一个是人口问题,现在是3-4个人在支付一个现在退休的养老金。等以后我们老了,谁来支付我们的养老金?
[wxmang] (2011-12-18 11:34:00)
这是白痴都知道的事情,决策层难道不知道?
这才是未来的大问题,相比起来,目前的大问题都是小问题。
[jerryehc] (2011-12-18 11:55:00)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全国人民都在一条船上,要是这船沉了,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的晚年是很凄惨的。
现在美国人是66岁退休,国内的还60岁退休,估计提高退休年限的时间应该不久了吧。
另外,美国的养老金和债券股票市场息息相关,如果真的发生金融战争,我感觉美国更加扛不住,金融市场如果真的有大变动,因为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比如K401),个人是可以实时查看到自己养老基金的现值,如果到时美国老百姓发现,养老基金跌了50%,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相比美国,国内现在社保、保险基金介入股票市场的程度很低,即使股票市场发生大规模的波动,大部分人还是不会直接联想到养老金的问题。
[wxmang] (2011-12-18 12:09:00)
我们的所有问题都是国内问题,外面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自己能够解决好问题,就能够无所畏惧,而我们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奇侠一枝梅] (2011-12-18 18:46:00)
那么意味着现在的养老保险能不买就不买,能少买就少买?否则买了倒时候未必能拿到。
[wxmang] (2011-12-19 13:01:00)
这个看个人自信,如果相信自己实力,也可以自娱自乐,如果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也只能指望保险。
[武当七瞎] (2011-12-18 14:55:00)
不知忙总对我们未来的养老问题有何看法和对策?
从年龄构成上来看,中国的养老问题应该是在60后和70后步入退休的时候爆发。估计10年后有所显现,2030年之后矛盾比较突出,延长退休年龄只能算是把矛盾拖到后面解决的办法。如果宏观上国家不能在20年内实现突破,做到老大的位置,微观上不能解决藏富于民的问题的话,未来我们的养老是不是很悲观啊?我们的决策层其实是时间紧,任务重,但看起来目前他们都还是在顾着卡位子,究竟他们的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啊?
[wxmang] (2011-12-19 15:49:00)
如果还有20年平稳发展机会,应该问题不大,每年从财政中拨一笔钱进入养老基金和社保基金中,弥补亏损,就可以缓解。
[冷眼看天下] (2011-12-18 15:55:00)
以前卖的那些50年的商业,工业土地使用权,到期再卖一次。应该可以弄回很多钱,呵呵。
[wxmang] (2011-12-19 15:45:00)
到时到不一定卖,补交土地租金即可。那可是生金蛋的老母鸡。
[feathers] (2011-12-20 14:23:00)
我们单位一个下属机构用地,当地政府高瞻远瞩,只卖了十五年的使用权,今年已经到期。没办法,只能再掏钱续期。
曾经有人给我洗脑,宣传土地私有化,当时就被我反洗脑。
土地国有是共和国的基石,除了叶利钦这样的国宝,谁会把下金蛋的母鸡杀掉糊口啊!
[wxmang] (2011-12-21 10:34:00)
其实所有政府都明白得很:土地租金水涨船高。有的地方官干脆说:这个项目的钱你借给我,可以用几块地的租金抵押给你。这就是大多数地方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银行并不吃亏。
[jxlou] (2011-12-17 23:05:00)
医疗方面,可以把普通的,简单的医和药价格打到最低而允许大病和好药收高额费用,也许能有所帮助。
[wxmang] (2011-12-18 11:25:00)
现在主要还是医疗严重资源不足,还不是公平问题。
[花大熊] (2011-12-18 16:23:00)
资源不足和垄断居奇并存
[wxmang] (2011-12-19 15:40:00)
总体来讲老百姓要求并不高,能合理治疗即可,而这恰巧是最稀缺的资源。
[shanhai] (2011-12-18 20:28:00)
农村合作医疗不知道前景如何。我爸和我一个高中同学是乡村医生,从他们口中得知不少人(他们接触的同行)继续做乡医的积极性都不算高。一是自身的利益受损,挣钱比以前少了。二是各种要求越来越严格,有的还不合实际情况。三是政府给的各项补助被克扣(也许是拖延下发)。
另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好了很多,百姓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看病负担并未减轻。
[wxmang] (2011-12-19 12:34:00)
这个没看到卫生部具体实施方案。还不知道。
[挑肥拣瘦] (2011-12-18 8:25:00)
证监会官员称养老金入市已获有关部门支持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32_0.shtml
我记得您前两天说W绝不可能这么干,难道是郭觉得位置不满意,放点信号?或者是郭真想动动股市顽疾,面对的阻力太大,需要更多高层支持,是在要尚方宝剑==养老金?
[wxmang] (2011-12-18 11:16:00)
真不好说,要看来多少,决策层忽悠的事情太多了,雷声大雨点小是惯例。
[shnet] (2011-12-18 12:07:00)
??要放行鹇老金社保入市, 推行中?版的401k, 完善保障儋金的自我造血功能, 引?社??富重新地合理地再分配.
只能利用市?去倒逼改革及?范, 否?永哞只能停留在??的肓段, 窟窿也只?越?越大.
[wxmang] (2011-12-18 12:28:00)
不看好,中国人有能力把一个缝变成一扇门。可能最终不过是中饱私囊,洗干净中小投资者口袋的一个工具而已。
[yaojiajun] (2011-12-17 19:32:00)
城市家庭3口家,负责4老人医药,孩子上学,也是很难的。
[wxmang] (2011-12-17 19:39:00)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不应该完全把养老责任推卸掉的,这是我对老朱不满的一个原因。当时他的政策被马屁精们解读为:把伤病员留在老百姓家里养伤,主力部队突围出去打胜仗,等全国解放了,再来接伤病员。
现在全国早就解放了,都世界第二了,伤病员们都快进入生命黄昏了,接的人在那里?早在纽约的灯红酒绿中忘了。
我当年接管企业,动员很多老员工下岗就是用这套说辞,人家也相信了:TG不会丢下我们不管。
现在真的是丢下不管了。我真的无话可说。
唉,干错了,还要作秀装伟大,何苦。
[Redbee] (2011-12-17 20:24:00)
真是非常的不负责任。TG打仗,派人滚地雷堵枪眼经常事,但是战前动员都要和指战员们讲清楚,求得共识。所以打起来根本不怕死,早想通了
前总经理的搞法,结果就是下次拼命都闪人了,谁冲谁SB。事到如今大敌当前,要么拨乱反正,要么走常凯申道路
[wxmang] (2011-12-18 12:01:00)
现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改革卡壳就是例子,谁也不傻,还会被骗两遍?
现在真的人心散了,地方政府不见中央现金就推不动工作。
[南方有小乐] (2011-12-17 22:44:00)
刚才和朋友聊到,觉得朱总理够狠心,太过分了,但我和朋友家里都没被涉及到,也就没有切身感受,都是看着大家的说的才大致了解。
也许那天轮到我们头上了,也就知道是什么个处境了~比如事业单位这块,搞起来,也有几千万哦~~朋友觉得不大可能,我觉得可能性大着呢
[wxmang] (2011-12-18 11:31:00)
现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精简搞不下去,就是老朱把Tg人品消耗殆尽,看到国企的老员工下场,没人再相信TG一句话。
[蘑菇] (2011-12-18 11:50:00)
那天吃饭,正好一个计生事业单位和人事局负责事业单位改革的一起,事业单位希望参公转行政,人事局说工资可能要降一千多一个月,事业单位说降点也安心。大家都没安全感???
[wxmang] (2011-12-18 12:05:00)
从长远来看,事业单位被消灭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事情,这玩意本来就是安置闲人所在,闲人们退休了,就基本歇菜了。
[apple222] (2011-12-18 12:12:00)
但是防灾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呢?交给企业?特别是公益性国企?
[wxmang] (2011-12-18 12:34:00)
一部分会转回公务员系列,一部分社会化,商业化。
[财迷心窍] (2011-12-19 20:57:00)
我不太认同,事业单位的大头是教科文卫。
教师无论如何也是要走财政养的。
科研应该好改,方向是企业化,或者改成养项目不养人都啊好处理。
文里面的博物馆图书馆是必然要养的。新闻媒体还不知道如何,思路看样子也是企业化,但现在新闻媒体的乱也是有目共睹的,全企业化就更严重了。
医恐怕是更大的问题,现在基本的说法是市场化改革不成功,如果未来不走市场化道路,那就还是要国家出面养起来。
[wxmang] (2011-12-20 11:21:00)
教科文卫,美国有多少是政府全额供养的?我们走的就是他的路子,因为美国没有事业单位,我们也不应该有,这就是知识分子灌输给决策者的逻辑。所以最终还是知识分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redbaron] (2011-12-20 11:28:00)
那忙总您看什么样的事业单位会主动要求改呢?
[wxmang] (2011-12-20 12:02:00)
两个个极端,有垄断权力的,要求成为公务员,以保证江山永远不变色;有金刚钻赚钱的,要求企业化,一边多赚钱。
[乡间小径] (2011-12-21 2:42:00)
这都是些什么知识分子,难道又想来一次大规律的下岗,不搞乱中国誓不罢休啊。
美国的教科文卫吃政府皇粮的其实并不少。公立中小学校、州立大学是联邦、地方政府拨款的。科研方面,美国联邦、州政府也有科研机构,也是吃皇粮的,工资福利跟公务员没多大差别。当然,也自己申请科研经费。文化、卫生也是如此。这样的机构算不算事业单位?只是这些机构管理更美国化一些罢了,实质上大同小异。这些机构非但不是没必要存在的,而是必须存在的。这个是平衡商业化和政府职能的要求。美国地方性或行业性的“事业单位”比较少的前提是企业的科研水平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科技研发实力雄厚。而且整个国家的科研形成了网络体系,市场化程度很高,研发一个东西,只要有核心的idea,其它配套的东西大多都可以花钱买到,效率很高。实际上是企业养着这些专业性的“事业单位”。
美国没有事业单位这个名词,那美国还没汉字呢,难道还要取消汉字?决策层如果按这些“知识分子”的路子去做,那就乱套了。估计这帮“知识分子”跟鼓吹全盘西化、经济、金融、房地产照搬美国的是一批人。
这帮人中不少是知识分子中的一些败类。他们精着呢,他们才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是砸那些真正实干的知识分子的脚、砸以前为国家流血流汗的前辈们的脚。
中国事业单位太多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各个行业、地方的事业单位,研发水平不高,是有裁撤必要。但是,必要的准备工作都不做,一刀切下去,人头滚滚。将这一大片人推到市场上,企业、社会也无法承受。执行不下去、不了了之是可以预见的最好的结果。以往的历次精简机构就是前车之鉴。前几任没解决的,后任行政资源更少,更难以推行。到头来,反弹后损伤的是未来的决策层的威信力和执行力,来几次这种失败,估计下一届也可以做影帝了。一点也不看好这样的改革。
中国研发的国情是:顶尖的人才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不多,而且比较分散。有不少人才是研究冷门方向或者是象纳米、生物之类的长线研究领域,大多处于发文章申请课题的阶段。而作为研发理想的承载体的企业因为利薄,无法容纳、承受和有效利用这样的研发机构。缺乏真正在工艺、应用方面的创新,而这些是可以很快转化成生产力、对国民经济产生支撑作用的。
中国应该做的,是整合各个中小型专业事业单位,组建成多个研发集群。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合理的政策、制度,激励各个专业、各个层次(海归、土鳖、理科、工科、技工、技师等)的研究人员之间信息沟通、交流和合作,做到知识、经验、信息、资源、人才共享共利,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集群内部可以自由组成研发团队,碰到难题可以内部招标或者社会招标。这样的研发集群,可以汇集课题、难题,一些因为隔行如隔山造成的所谓难题,可以通过专业分工得到顺利解决。这样,既可以为地方输出相对较高层次的技术、产品,解决技术难题,也可以自己培育符合现代企业特征的新型高新企业,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研发水平,而且人才利用效率比国外企业还要高。对于人才,只需要解决基本的生活条件,免费提供一些不具备产权的经适房、安居房级别的房屋、必要的生活费用和生活保障,通过成果产业化来改善研发人员的生活条件。而原来的那些事业单位,国家可以买断研发人员和设备,所得资金用于安置冗员或者年老体弱者,不足部分由国家、地方分担,做到妥善安置。至于资金,国家甚至可以不掏一分钱,运用信用担保,筹集民间闲散资金。
如果真能建立这样的研发集群,那将是国家之幸。
[wxmang] (2011-12-21 9:50:00)
先不要乱说,请看了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8]5号)及中央编办《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中央编办函[2008]45号)的文件再说。
实际上是养不起这么多事业编制人员了,现在不改革,以后等老龄化后,大家都完蛋。
广东1990 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总费用81.8亿元,到2005年增加到1 827.7亿元,16年间已增加21倍,现在增加更是惊人,超过3000亿,年均增长超过26%,最高年份增长超过65%,随着老龄化到来,财政已经难以为继,不改革,大家一起死。
[乡间小径] (2011-12-22 1:30:00)
oops,看来俺前面的帽子扣得有点大。
不瞒忙总,俺二十年前也在教科文卫这个事业编制里“混”了两年。当时举国上下就嚷嚷要精简机构,减少事业编制。文件的内容也差不多(当然,那时没有大部制等说法)。 那时力度不小,颇有一些能干的人被推下海了,结果到现在,还不是老样子,甚至变本加厉,素质呢,没见有多少提高。事业编制里除了真正做事情的少部分人,其他人大多有背景、但又没有专长。如果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上来就裁人的话,结局就象《是,大臣》里面的,大臣雄心勃勃要裁人,裁来裁去,最后是裁了一两个做事的清洁工,而编制反而增加了。《是,大臣》和《是,首相》这两个连续剧,把问题表露得太形象太生动了。不下决心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打破这个怪圈,并将之持续化、制度化,形成有效监督,结果只能是无可奈何地看着吃皇粮的越来越多。
其实问题不在于是应不应该精简、改革,而是精简谁、怎么精简、怎么改的问题。裁之前不预先做好工作进行铺垫,一边加压力,一边给出路,政策就执行不到位。即使暂时动用行政资源压下去,风头一过,马上反弹。现实中一方面是千军万马考公务员,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乏力。这背后的因果和利益关系就是人精简不下去的根源。上面不带头,把难题简单地推到下面,则是政策执行不下去的根源。
象教科文卫这些机构,大多是有存在的必要的,这些机构动得不好、人心不稳的话,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看忙总提到的按不同类别进行改革,思路不错,有没有就看具体操作了。精简行政人员,减少吃喝和公车浪费,适当降低公务员、事业人员的福利,财政压力就可以降低很多。如果这个做不到的话,靠精简、裁人只能是一纸空文,落个笑柄是小,耽误稳定和发展才是最要命的。
个人感觉是一下子铺得太大,面太广,执行力就弱了。不如一步步改,每步监督实施到位,这样阻力就可以小很多。积小胜为大胜,逐步立威,事情就好办了。
[wxmang] (2011-12-22 10:59:00)
其实就是决心问题。当年国企也是这样,病入膏肓,没人敢动手,以为一动国家灭亡。最后真的动了,代价虽然巨大,国家也还在。
所以事业单位更是如此,因为机关作人员还不象工人有能力造反,机关作人员除了骂几句TG,还能够干什么?
[牧之于野] (2011-12-21 5:23:00)
这个说法不正确, 在美国教科文卫是要从政府拿钱的, 只是需要拿出具体的花钱方案来, 才会给钱, 这中间要许多单位互相竞争, 才保证好的方案拿到钱。 也有很多单位是企业给钱, 军方给钱, 这些单位就要为企业或军方服务了。
没有道理把教科文卫甩掉, 正等于把舆论阵地放弃了, 不可理喻!
[wxmang] (2011-12-21 9:29:00)
我们也不是全部市场化,按照改革试点广东的方案,分类对待:
1、行政类事业单位
部分行政类单位将撤销。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要求,清理部分单位职能。对有法律、法规授权并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剥离其经营服务性职能,交给其他机构或社会。
对无法律、法规授权,但按规定履行行政委托(含党委部门委托)手续后承担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暂维持现状,具备条件的可转为行政机构,或成建制并入相关行政机构。
对既无法律、法规授权,又未依法履行行政委托(含党委部门委托)手续而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职能收归行政机构或党委部门,机构予以撤销。
分离该类事业单位承担的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及鉴定、仲裁、评估、认证等职能,分别交给相关机构或社会组织。
2、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
逐步转为国企或股份制。改革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或实行股份制。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兼并或转让国有产权等方式进行。
事业单位管理的行业协会、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定评估、公证、认证等机构,非强制性的技术检验、检测的事业单位,自谋生路。
3、公益类事业单位
公益单位分为三个类别,公益一类是: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基础研究、群众体育、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等等,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证,收入上缴财政,不能自主支配。(例如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国防研究机构)
公益二类是:面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所需经费由财政给予不同程度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提供公益服务依法取得的服务性收入,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例如一般中学高中和国立大学)
公益三类是: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来自服务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社会力量投入等,实行经费自理;承担政府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视其所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普通大学和非国防的研究院所就属于这类)
[阿雷] (2011-12-21 10:27:00)
举个例子,“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广东省学历认证中心)是广东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2002年受国家教育部学历认证主管部门以及广东省教育厅的授权和委托,本中心面向社会开展国内学历文凭认证查询服务工作,目前本中心是全国经国家教育部学历认证主管部门授权开展学历认证查询业务的十个专业代理机构之一,也是广东省境内唯一具有权威性的学历认证查询服务机构。2004年经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批准和授权,本中心开展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认证受理服务。”好了,我们在广东省高校上班需要办高校教师资格证,不管你是哪里毕业的什么样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一定要去(广东省学历认证中心)这里认证。这个认证还不是一直有效,下次评职称,乖乖的再去认证一次吧。
收费标准:
1、广东省境内学校研究生证书(含博士、硕士)100元/本,本科、专科、中专证书各70元/本;
2、广东省外学校研究生证书(含博士、硕士)150元/本,本科、专科、中专证书各140元/本。
2012-02-19 22: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