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型机械制造的另外降龙十七掌(4)
wxmang
2012-02-19 21:54:11
19、世界最大单臂起重船――上海振华港机7500吨级起吊船
上海振华港机建造的7500吨级起吊船,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臂起吊船。可用于海上起重、建桥、铺管、打捞等多种用途,起重量达到7500吨,超过艾菲尔铁塔7000余吨的重量。
船总长239米,型宽50米,型深20。4米,最大起重能力7500吨。它既可以将吊具深入水下150米,又可以将重物提升到水上125米。起重臂可以放倒或旋转。顶点最高130米,相当于40多层楼高,整个浮吊船可同时容纳300人食宿作业,并设有直升机停机坪,自航速度达到11节。
海上巨型浮吊是海上油气田开采等海上工程的基本装备。长期以来,500吨以上的浮吊都由发达国家制造。在中国制造成功之前,世界上7000吨以上的浮吊只有3台,最重的为7100吨。
如今,振华在大型集装箱机械领域占有世界80%以上的市场份额。自1998年起,振华港机的产品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球市场占有率之首。
目前中国正在建造两万吨级的巨型起吊船,主要用于海洋钻井平台运输。
20、 世界最大浮船坞――30万吨级“中海峨眉山”浮船坞
“中海峨眉山”型深28米,相当于10层楼高;总长410米,型宽82米,比4个足球场还要大;举力8。5万吨,耗用钢材超过4万吨,采用了超大排量的进排水泵、阀门遥控等先进技术,实现中央控制室遥控操作,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承修1万标准箱以上的集装箱船和30万吨级的以上的大船。目前世界上目前全世界所有最大的油船和散货船以及军舰,包括航母,‘中海峨眉山’都有能力承修。
“中海峨眉山”浮船坞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负责总体设计,由中海工业有限公司自行建造,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21、世界首创新型五轴混联机床――XNZ2430大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
齐二机床集团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XNZ2430重型龙门式五轴混联机床是齐二机床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是国家“高、精、尖”重大数控装备关键技术研制项目。
并联机床,也被称为虚拟轴机床或并联运动学机器,是并联机器人技术和现代数控机床技术结合的产物,同时兼顾了机床和机器人的诸多特性, 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加工设备。有模块化程度高、刚性高,运动部件重量轻、加速度大、加工精度高等优点,可实现多坐标联动数控加工。它特别适用于加工带有复杂曲面形状的较大、较长类零件和叶片类零件,适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发电设备、模具制造等行业加工三维空间曲面的关键精密零件。
齐二机研制的大型龙门式五轴混联机床已经用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三峡混流式水轮机叶片加工,并将推广应用到其他螺旋桨和叶片加工。
此外,齐二机研制的SKCR165/1200型数控纤维缠绕机,是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的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这台数控纤维缠绕机为五坐标控制、四坐标联动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缠绕成型构件的大型数控专机。该机包括五坐标控制四坐标联动的缠绕轨迹控制系统、张力自动控制系统、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和质量保证系统,可实现圆筒、圆锥、球、双曲面回转体、组合体回转体等构件缠绕,也可以进行矩形截面、多项式等多维复杂曲面和组合体形状结构件缠绕。如火箭发动机壳体、各种战略导弹弹体、卫星结构件、水处理设备、天然气储罐、医疗防火用压力容器等等。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XNZ2430新型大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和SKCR165/1200型数控纤维缠绕机的成功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为我国的国防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和装备保障。
22、世界第二条激光冲击强化生产线――中国航空制造技术重大突破
西安天瑞达光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陕西蓝鹰航空电器有限公司共同承建的中国第一条激光冲击强化生产线,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可实现该项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国家。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利用强激光束产生的等离子冲击波,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耐磨损和抗腐蚀能力的一种高新技术。它与现有的冷挤压、喷丸等金融材料表面强化手段相比,具有非接触、无热影响区、可控性强以及强化效果显著等突出优点。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美国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以及其他装备制造业正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GE公司已经用此项技术为美国空军强化了数万件航空部件,据美国国防部估计,在美国空军现有飞机寿命期内,用激光冲击强化可节约60亿美元的维修成本。2004年,美国还为F22战斗机建设了价值2亿美元的激光冲击强化生产线。
中国激光冲击强化应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解决中国飞机发动机疲劳断裂问题、提高其可靠性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搞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这批人本人基本都认识,科大2系学生不少)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技术的意义。
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结构大量采用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疲劳和腐蚀均始于材料表面,所以金属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综合性能。为此,人们采用喷丸、滚压、内挤压等多种表面强化工艺来改善金属表面性能。利用强激光诱导冲击波来强化金属表面的新技术称为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简称LSP),由于其表面强化效果好,自产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1998年该技术被美国研发杂志评为全美100项最重要的先进技术之一。美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航空发动机高频疲劳研究计划中,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列为工艺技术措施首位。2005年,研制激光冲击强化系统的MIC公司获美国国防制造最高成就奖。美国将该技术列为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关键技术之一,足见该项技术的重大价值。
当短脉冲(几十纳秒内)的高峰值功率密度( )的激光辐射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吸收层(涂覆层)吸收激光能量发生爆炸性汽化蒸发,产生高压(Gpa)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受到约束层的约束爆炸时产生高压冲击波,作用于金属表面并向内部传播。在材料表层形成密集、稳定的位错结构的同时,使材料表层产生应变硬化,残留很大的压应力,显著的提高材料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等性能,这就是激光冲击强化。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和其它表面强化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鲜明特点:(1)高压,冲击波的压力达到数Gpa,乃至Tpa量级,这是常规的机械加工难以达到的,例如,机械冲压的压力常在几十Mpa至几百Mpa之间;(2)高能,激光束单脉冲能量达到几十焦耳,峰值功率达到GW量级,在10~20ns内将光能转变成冲击波机械能,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利用。并且由于激光器的重复频率只需几Hz以下,整个激光冲击系统的负荷仅仅30KW左右,是低能耗的加工方式;(3)超高应变率,冲击波作用时间仅仅几十纳秒,由于冲击波作用时间短,应变率达到 ,这比机械冲压高出10000倍,比爆炸成形高出100倍。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最初开发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大钱临照教授早在60年代也提出过这方面的思想。1972年,美国巴特尔学院(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的Fairand B。P。等人首次用高功率脉冲激光诱导的冲击波来改变7075铝合金的显微结构组织以提高其机械性能,从此揭开了用激光冲击强化应用研究的序幕。1978年秋,该实验室的Ford S。C等人与美国空军实验室联合,进行激光冲击改善紧固件疲劳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可大幅度提高紧固件的疲劳寿命。当时由于缺少可靠的、高脉冲频率的大功率激光器而未能实用化。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但从公开报道的资料看,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只有美国将激光冲击强化实际应用。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高频疲劳研究国家计划等支持下,美国利佛莫尔国家实验室和GE、MIC公司等联合深入开展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理论、工艺和设备的研究,使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获得了很大发展,逐步走向了实用,用于F110、F101、F414等发动机的生产和修理。其中,F110、F101发动机在使用中发生多次风扇叶片故障,迫使F101每飞25小时和F110每天第一次飞行前要做一次能够发现0。127mm裂纹的精细检查,采用激光冲击强化解决了这一问题。
进入21世纪之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美国空军为提高激光冲击强化生产效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设置了4个重要的制造技术计划(Air For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Programmes),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解决了提高激光冲击强化生产效率和可移动式生产等工业应用问题。2002年以来,美国已将激光冲击强化大规模用于航空部件的制造和修理中,例如,美国MIC公司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用于军民用喷气发动机叶片以改善其疲劳寿命,不但提高了飞机发动机的安全可靠性,而且每月可节约飞机保养费几百万美元、节约零件更换费几百万美元。美国预计仅仅战斗机发动机叶片的处理,就能节约成本超过10亿美元。2003年,美联邦航空局(FAA)和日本亚细亚航空(JAA)将激光冲击强化批准为飞机关键件维修技术,当年这项技术即被用于波音777飞机的零部件处理。
2004年,美国激光冲击技术公司(LSP Technologies, Inc。, LSPT)与美国空军实验室开展了F/A-22上F119发动机钛合金损伤叶片激光冲击强化修复研究,对具有微裂纹、疲劳强度不够的损伤叶片,经过激光冲击处理后,疲劳强度为413。7MPa,完全满足叶片使用的设计要求379MPa,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对叶片楔形根部进行激光冲击处理后,其微动疲劳寿命至少提高25倍以上。目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已大量用于F119-PW-100发动机整体叶盘等部件的生产。LSP公司还提出了对飞机蒙皮铆接结构强化的专利,应用可移动激光设备在飞机装配现场对铆接后的铆钉及其周围强化,效果明显。
从2005年开始美国又将激光冲击强化逐步扩大到大型汽轮机、水轮机叶片以及石油管道、汽车关键零部件等的处理。据报道仅石油管道焊缝的处理就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收益。
国内开展激光冲击强化研究的单位主要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强激光技术研究所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实验用的激光冲击处理机,空军工程大学与西安天瑞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强化机理、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和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已研制出适合强化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用的HGN-1、HGN-2型高能脉冲激光器,以及脉冲能量为25J,重复频率达到1Hz的YAG激光器及其强化生产成套设备,制定了航空部件冲击强化工艺操作流程和质量检查规范,并在西安蓝鹰电器设备公司建立了激光冲击强化示范生产线,为该技术在航空工业上的应用上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激光冲击强化已经可以实现复杂曲面(如叶片)双面激光冲击强化。
目前该激光冲击强化生产线与美国基本相当,实现了系统的集成控制,对强化过程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脉冲工作频率1~2Hz;研制的Nd:YAG激光器比美国同类激光器性能指标更高,用于激光冲击强化,与美国钕玻璃(Nd:Glass)激光器效果相当。
23、世界最深钻井机――12000米超深钻井机
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米超深钻机――ZJ120DB钻机,在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川科1井上安装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此前,全球仅美国拥有一台12000米钻机。
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川科1井位于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由胜利油田99101钻井队承钻。这口井原设计井深为8875米,后设计井深改为7540米,按照施工要求,二开钻至3200米后更换为12000米钻机作业。
ZJ120DB钻机由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研发,是国家863计划“先进钻井技术和设备”的重要课题。ZJ120DB钻机的研制成功,不仅意味着我国石油钻井装备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我国实现深层找油和油气稳产增产也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正呈现向陆地深层、环境恶劣区域和海洋发展的趋势,在我国探明可开采的石油资源中,很大部分埋藏在5000米以下,因此,超深井钻采装备技术成为石油开采业共同关注的课题。
12000米超深钻井机首次使用超深钻井交流变频控制系统;核心动力绞车的提升能力高达6000马力,其超大功率能让钻头穿透地球深处的各种坚硬岩层,达到12000米深处;其“心脏”泥浆泵为承压52兆帕、2200马力的高压泵;还拥有900吨承载能力的井架和底座、900吨承载能力的天车、游车、大钩和吊环、675吨承载能力达的水龙头、72吨承载能力的耐低温死绳固定器,能在-40℃~55℃的环境中工作,能在全球的任意区域使用,还能根据工况自动加减速、刹车、报警,使钻井作业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这台超深井钻机电控系统不仅创造了国内第一,同样也是世界首台陆地交流变频钻机。
24、世界最大立式车铣床――齐重数控25米数控重型双柱移动立式车铣床
型号为dmvtm2500×60/550l-nc的数控重型双柱立式车铣床总吨位超过550吨,可以加工直径为25米的大型机组部件,其技术参数,技术等级,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适用于高速钢、硬质合金及陶瓷刀具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部分非金属材料的零件进行粗、精加工,可车削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沟槽、端面、螺纹及复杂回转型面。为当前世界最大数控重型车铣床。目前在上海长兴岛港机制造基地服役。
25米数控重型立车其技术参数,技术等级,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世界上只有齐重数控公司可以生产。
10 条留言
[dazery] (2011-11-24 16:20:00)
机床数控技术方面中国突破好像不够,最精尖的高端数控机床还是瓶颈,
美国有一年把 华中数控 列为限制公司
但好像实质技术还有瓶颈,业内对华中数控也不认可
这方面有消息吗?
[wxmang] (2011-11-24 17:02:00)
我们在数控系统上还有很多瓶颈,不过彻底全面搞定只是时间问题。
[北大荒] (2011-11-24 20:24:00)
千万不要让南方系得逞,那样就全白干了
[wxmang] (2011-11-25 17:07:00)
我想TG还不至于白痴到这种地步。
[火莲居士] (2011-11-25 17:10:00)
最近海陆丰又闹事了,彩排?
[wxmang] (2011-11-25 17:38:00)
不是,是演出。南国也有一个影帝。
[土拨鼠] (2011-12-6 15:01:00)
忙总,您应该比管彤贤(1933)年轻许多吧,
要是身体好,也想老管一样,再带一帮弟兄出来干,那中国就又多了一个
ZPMC了。。。
忙总,保重身体哦!
[wxmang] (2011-12-6 15:30:00)
我只能开船,造不了船,我的长项是运营,不是创业。
2012-02-19 22:10:52 回复
然后203
2012-05-08 16:44:54
wxmang 发表于 2012-2-19 22:10 
[dazery] (2011-11-24 16:20:00)
机床数控技术方面中国突破好像不够,最精尖的高端数控机床还是瓶颈, ...
中国西电拟向通用电气新加坡公司发行为7.69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33.83亿元。发行价格为4.40元/股。本次发行完成后,通用电气将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中国西电15%的股份,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设立自动化合资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和补充营运资本。其中,中国西电拟使用7.44亿元用于与GE新加坡公司在中国成立一家由中国西电控股的
输配电二次设备自动化合资公司。
拟使用15亿元与通用合作拓展海外市场,这些资金将覆盖包括
产品海外准入认证,有关的产品开发、样机制造及型式试验费用与取证、海外办事处设立、海外销售费用等。
拟使用11.39亿元补充
业务增长所需营运资本。
========================================
国企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规模啊。西电开始和GE合作了。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5-8 16:44 ![]()
中国西电拟向通用电气新加坡公司发行为7.69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33.83亿元。发行价格为4.40元/股。本次 ...
应该合作很久了,现在只是履行结婚登记手续。
2012-05-08 16:54:03 回复
我是外乡人
2012-05-15 10:49:36
大连机床可以向国际水平追平95%,但剩下的5% 不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能够做到的。
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还不能满足国内需要。200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制造第一大国,但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机床进口国。可以发现,这种大而不强的境况进入了面临突破的阶段。
“工业之母”制约
机床是“工业之母”,工业水平看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水平看机床,机床工业大而不强制约着我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中国正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时刻,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对高档数控机床、高效刀具、精密量仪的需求量大、依赖性强。
航空工业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大飞机项目。目前,大飞机项目的样机C919已经研制成功,预计C919将于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取得适航证并投放市场。
航空业对机床要求之高几乎涵盖了现代机床的全部成果,包括高速、精密、高效、复合数控机床、五轴加工中心等关键制造装备,以及现代高效刀具。
中国是世界造船大国之一,现代造船业一刻也离不开大型高尖端机床,如重型和超重型龙门镗铣床、数控落地镗铣床、五轴联动数控镗铣床、曲轴车铣中心、大型曲轴磨床等大量高档大重型数控机床。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和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工业一直是机床工具行业最重要的用户,汽车制造具有大批量生产的特点,需要大量的高速、高效、高可靠性的数控机床。
能源短缺一直是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中国电力工业将实施多元化能源供应战略。发展电力工业,需要大量高可靠性、大规格、高刚度的数控机床,如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重型数控落地镗铣床、重型立卧车床、叶片加工机床和叶根槽专用加工机床等。
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铁路交通等各行业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进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过程,都离不开对机床工具产品越来越高档的需求。
5%的难题
来自中国机床协会2011年的行业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增势较快,进口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进口全是中高档以上的机床。
“由于国际机床市场营销策略发生变化,以高技术为先导,用高技术武装的低价格中档机床产品迅速占领我国机床市场,对我国国内机床企业提出严峻挑战。”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
在机床行业,一般把数控机床以轴数为标准,三轴以下的为低档,三至五轴为中高档,五轴以上为高档。对工业来说,生产设备传统与现代区别的标志是传统机床和数控机床,这已成为行业共识。机床单机智能化和自动化即数控机床是机床工业的方向,其高精、高细、高速、柔性、智能,是现代工业的标志。现代装备业正在向极端制造方向发展,一是越来越高大,二是越来越细小,三是越来越复杂,生产工艺高度集成。
装备制造业水平看东北,机床水平也看东北,东北是我国机床企业最集中、实力最强的地区。记者在东北机床具有代表性的沈阳机床集团公司、大连机床集团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采访了解到,机床行业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其一,精确度、稳定性、可靠性等差距。比如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外产品连续1500小时没有故障,国产大约1000小时,相差1/3。
其二,机床的复合性能差距较大。目前市场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多用于航天航空、核电等,单台价格达四五百万元。五轴联动数控是欧洲控制的技术,是核心技术中的核心技术,欧洲严禁外泄。五轴必须保证不能用于军事,才能引进。沈阳机床、大连机床、齐重数控可以做三轴,五轴也可做,但性能与进口产品相比有一定差距。国内企业和航空航天等重要科研单位使用的高档机床基本全是进口。
其三,数控系统的差距。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德国西门子、利勃海尔和日本的马扎克、法拉克掌握着数控系统的最高水平,利勃海尔数控系统16个软件包的价格接近母机价格,软件和母机一起卖,不分开出售,软件利润非常高。目前国内机床企业使用的中高档机床的数控系统基本都是国外进口。
其四,其他关键配套件差距。大连机床副总裁姜怀胜表示,大连机床可以向国际先进水平追平95%,但剩下的5%不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能够做到的,包括钢铁原料、标准件、螺钉、螺帽等,需要提升国家工业整体水平。此外,工艺、检测等环节目前也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
“要像两弹一星和高铁一样攻数控系统”
“综合分析行业现阶段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近期国内市场的显著变化,我们不难判断,机床工具行业正处于实现重大战略转变的关键转折期。”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对当前行业形势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他认为,首先,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高档机床工具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状况,事关国防和经济安全。其次,战略转变已经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行业企业的发展已经为全行业实施由大变强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坚实的行业基础。“可以说,由大变强已经成为行业的共同愿望和必然选择。”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在2011年10月召开的第六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通过了《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期间工作要点(试行)》,提出把“着力提升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配套能力”作为行业“十二五”的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行业由大变强的三大标志性目标:一是在为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提供装备和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中高档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三是形成若干世界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
一些机床行业的企业家和专家建议:打好基础工程,着力解决好机床所必不可少的各种机、电、液、气、光元部件和功能部件、NC系统、刀具、测量、附件等及其功能配套;着力提升和提高加工工艺、机床的精度、效率、自动化、可靠性、稳定性、耐用性等;高度重视数控系统,加大数控系统原始创新投入。据了解,日本法拉克公司每年投入约20亿元人民币,连续投入了20多年。
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两弹一星”,要像攻“两弹一星”和高铁一样攻数控系统,组织电气、机械、材料、电机、计算机、生产工艺等几十门专业学科的一流专家,集中优势力量攻关。像其他行业的许多企业家一样,中国机床行业的许多企业家们有一种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练出了一身功夫,在深感巨大压力的同时,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沈阳机床集团公司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80亿元人民币,跃居世界第一。这是我国企业首次问鼎世界机床行业冠军宝座,而2002年这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仅有8亿元。
“规模世界第一只是阶段性目标,未来沈阳机床在品牌和管理上也要争取世界第一。”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说。(文/李仁虎 梁冬 蔡拥军)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5-15 10:49 ![]()
大连机床可以向国际水平追平95%,但剩下的5% 不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能够做到的。
我国高档数控机 ...
下面这一步就非常难了,类似高考前一百名与状元的差距。不是投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问题。
2012-05-15 12:55:08 回复
我是外乡人
2012-05-15 13:09:56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2:55 ![]()
下面这一步就非常难了,类似高考前一百名与状元的差距。不是投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知识 ...
是呢
能抄的,能山寨的,都已经弄完了。欧美现在手里攥着的,都是人家的压箱底,不可能在给了。
前面的路,只有自己走了。
中午的新闻,还有商务部发言人关于希望美国具体落实对华高技术出口的讲话。
不过心里也明白,人家也是说说,咱自己也是说说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5-15 13:09 ![]()
是呢
能抄的,能山寨的,都已经弄完了。欧美现在手里攥着的,都是人家的压箱底,不可能在给了。
前面的 ...
现在看我们自己,我们突破一点,他们就后退一步,就会转移一点。
2012-05-15 15:17:07 回复
然后203
2012-05-15 13:37:43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2:55 ![]()
下面这一步就非常难了,类似高考前一百名与状元的差距。不是投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知识 ...
从欧美手中收购部分技术的可能性,我觉得还是存在的。
昨天欧元区央行官员们首次公开讨论希腊从欧洲货币联盟退出的可能性。
南欧国家执政党(包括意大利)也基本失去了改革意愿和能力。不砸锅卖铁怎么度过难关呢。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5-15 13:37 ![]()
从欧美手中收购部分技术的可能性,我觉得还是存在的。
昨天欧元区央行官员们首次公开讨论希腊从欧洲货 ...
难度非常大,甚至美国人会先把技术买掉,再来卖资产。
2012-05-15 15:17:45 回复
slyypp
2012-05-15 15:20:26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5:17 ![]()
难度非常大,甚至美国人会先把技术买掉,再来卖资产。
技术难买,为何不买人呢?多出点钱,把人挖到中国来,不行么?
slyypp 发表于 2012-5-15 15:20 ![]()
技术难买,为何不买人呢?多出点钱,把人挖到中国来,不行么?
没有用,现代技术都是成体系的,不但需要人,也需要体系,更需要成龙配套的专业。以核武器为例,大国维护保养的研究人员(还不是技术工程人员),就超出好多小国的全部军人。
2012-05-15 15:27:00 回复
我是外乡人
2012-05-16 21:41:20
原来是奇货可居,如今是满大街乱卖白菜
——————————————————————————————
2010年7月,360项目完成热调试;2010年12月,全部完成四个系列模具通关,范围要求在325毫米-1.2米口径的厚壁钢管全部可以挤压;2011年,360项目四个模具系列全部实现批量生产,模具优化进展顺利,成功挤压出高温合金棒、奥氏体不锈钢等高端异形件;现在,360生产线已达到每月300支、年3.5万吨的生产能力。
北重360项目的成功,使中国第一次进入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极端制造”领域,对我国煤电、核电、风电、石油、航空航天和军工等行业的发展奠定了高端材料基础。360项目打破了外国价格垄断,使原来高居16万元/吨的价格降到了今年的2.8万元/吨,每年可为国家省下至少百亿元。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5-16 21:41 ![]()
原来是奇货可居,如今是满大街乱卖白菜
——————————————————————————————
...
制造行业,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2012-05-16 21:51:34 回复
中国在重型化方面做的很好,产品很有竞争力,这个可能使军工技术溢出所致,是中国的特长。
但是精密化方面,还来日方长!
中国不像韩国产业可以开美国外挂,只能靠自己。
东晓星 发表于 2012-5-16 22:39 ![]()
中国在重型化方面做的很好,产品很有竞争力,这个可能使军工技术溢出所致,是中国的特长。
但是精密化方面 ...
我们以前精密生产想山寨日本,结果日本人防我们太厉害,干脆不来中国合资(当年邹家华副总理带队去日本邀请过东芝,日立,三菱,富士等等一批企业来华办企业)。
现在山寨目标:德国瑞士。
2012-05-16 22:47:57 回复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5:27 ![]()
没有用,现代技术都是成体系的,不但需要人,也需要体系,更需要成龙配套的专业。以核武器为例,大国维护 ...
那以色列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拥有核武器,岂不是把全国资源长期消耗在上面?
大山猫 发表于 2012-5-17 02:29 ![]()
那以色列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拥有核武器,岂不是把全国资源长期消耗在上面?
以色列可以委托美国人维护,巴基斯坦那玩意能不能打响再两说呢,估计他们自己心底也没谱,也是蒙查查的。吓唬人而已。
2012-05-17 10:53:42 回复
wxmang 发表于 2012-5-16 22:47 ![]()
我们以前精密生产想山寨日本,结果日本人防我们太厉害,干脆不来中国合资(当年邹家华副总理带队去日本邀 ...
鬼子的确很防范。
几年前俺公司想接一日本半导体企业生产机器(一台卖1亿多日元)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活儿,拿到中国做,俺去呆了几个月,最后还是找了个小借口把俺们毙了。
好多培训文档都加密,标注社外密。。。
他们上层的确想降低成本,但底下人不愿意,宁愿高价找日本人派遣工轻轻松松干指挥,不愿意辛苦下功夫去把工作转到中国。而且一旦要转到中国,那么无法做到保密。。。
不感冒 发表于 2012-5-17 10:28 ![]()
鬼子的确很防范。
几年前俺公司想接一日本半导体企业生产机器(一台卖1亿多日元)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活儿, ...
他们其实最早还不是怕中国偷技术,而是说不清的东西。现在当然是主要当心技术被盗了。
2012-05-17 10:55: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