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mang] (2011-11-19 17:37:00)
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全支柱之一。30年农村所有改革实际都是围绕粮食来展开的。也是形形色色的野心家,政客,小人们得以操作的政治杠杆。
1、中国粮食产量的简单历史
中国粮食产量在1978年以前都处于3亿吨以下,1978年以后突破了3亿吨。
1949―1977年28年间,中国粮食产量经历了五次波动,其中有3次波动幅度较大。
1949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为1.1320亿吨,1950年粮食增长率16.73%,1952增长14.08%。到1953―1954年两年出现了第一次粮食产量增长率下降。这两年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52年增长1.79%和1.59%,粮食增长率大幅度降低。
1955和1956年这两年,粮食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1959到1961年是著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从1962到1966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年均增长率为7.75%。1967―1969年形成了第三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44%,比上五年的年均粮食增长率降低8%。
1970―1971年粮食又连续两年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9%。接着,1972年出现粮食产量较大幅度减产,粮食增长率为-3.86%。
1973―1975年连续三年粮食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5.81%。1976和1977年最后两年出现第五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产量增长率为-0.31%。
1978年中国提高收购粮食价格,粮食统购价提高20%,超购部分加价50%,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亿吨,达到3.0477亿吨,增长了7.8%。1979年粮食产量又增长8.9%。1978和1979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8.38%。而1980和1981年则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粮食减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1.05%。
1982到1984年这三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83%,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历史性得到达了4.0732亿吨。这次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村推行的包产到户,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赋予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以及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突然出现的粮食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导致粮食供给过剩。
到了1985年,国家取消了部分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粮食收购实行“倒三七”比例价,实际降价幅度接近10%,资金和物质投入也减少,农资价格涨幅为4.8%,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1985到1988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大幅度减产,1985年粮食产量回落到3.79108亿吨水平,比上年减产6.9%。1985年到1988年四年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29%。
到1989和1990年粮食生产迅速恢复,连续两年粮食产量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45%。1991―1994年这四年粮食产量在4.3亿吨到4.4525亿吨之间徘徊,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04%。
在1990-1992年出现农产品全面“卖难”,生产过剩。因为从八平方后,国民经济连续三年在低谷中运行,城市购买能力的需求下降导致农产品卖难。
1995和1996年粮食生产快速发展。1996年总产达5.0453亿吨,增长率为8.13%,首次跨上5亿吨的大台阶。1997年出现第四次粮食生产波动。1997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减少2.05%。1998年粮食增长率为3.67%。1999年粮食增长率为-0.76%,但仍保持5亿吨水平。此次粮食产量的上升导致粮价下跌,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从2000年到2003年粮食出现了自197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大减产。粮食产量从1998年的最高位5.12295亿吨降到了最低时的4.3065亿吨,一下退回到十年前水平。主要原因除了干旱造成减产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粮食种植面积的急速减少。许多地区提高了经济作物和优质农产品的种植,而当时的高层对粮食问题的乐观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长期坚持的“以粮为纲”的观念。城市发展大量占用耕地,还有一些地区盲目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导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锐减。
2004年以来的7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增产。据统计局数据,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6亿亩,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5.285亿吨
2009年5.308亿吨 ,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6.48亿亩,比上年扩大1329万亩,增长0.8%,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亿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
2、中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当粮食生产连续增长几年后,政策就要开始影响农村,粮食增长率就要下降,并在这个水平上持续几年的徘徊。如70年代末以来,中国“卖粮难”、“买粮难”现象反复交替出现,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十分显著,粮食市场陷入一种“短缺”与“过剩”交替发生的循环波动之中,粮食政策陷入了“多了放、放了少、少了统”的怪圈。
同时粮食产量一旦下降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例如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5.12295亿吨后,就出现四年减产周期,直到2004年到2008年这连续五年增产后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在1953-1984年的粮食市场,实行的是政府定价的统购统销政策。1985年以后逐步放开粮食市场,中间有过几次政策的反复,直到2004年才实现购销的市场化。
根据统计数据,在1985-2006年的22年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三次比较明显的粮食涨价(粮食生产和零售价格同比增长>10%),分别是1988--1989,1992--1995和2004。粮食生产波动的方向在大多数年份与粮食价格的波动相吻合。
例如1993年底至1996年,粮价经历了3年的上涨,1997年至2003年又经历了近7年的下跌和持续低迷。从1995年开始,中国连续4年粮食丰收,再加上1995年至1998年粮食净进口2500万吨,导致粮食年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1999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和徘徊,进入一个新的变动周期。粮食连续4年减产。1999―2003年,全国粮食最大减产幅度达7774万吨。从2004年起,粮价又开始新一轮的上涨,一直到2008年7月。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粮食种植面积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需要多进口500万吨粮食,中国粮食进口量增加或减少5个百分点,国际商品粮市场的价格就上涨或下跌30%左右,从而影响到30多个发展中国的经济利益。因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对中国乃至全球粮食价格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根据中国农科院发布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报告,预测20年后,受气候影响,中国有可能难以满足自己的粮食需求。而且金融危机阻碍农业领域的长期投资,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威胁。
而且1980至1995的15年间全国耕地减少6501万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安徽省的耕地。1990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亿亩,以后逐年减少,到1994年粮食播种面积只有16.4亿亩,首次低于国家制定的安全警戒线。1995年开始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一直低于安全警戒线。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分别比上年减少7035万亩、3575万亩和3284万亩。造成耕地急速减少的原因,除了因灾损毁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外,各类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其他作物明显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影响到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
根据《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预计,随着保证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基本国策,中国的耕地资源数量才将趋于稳定。
根据中国农业部报告预警,当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5--3℃之后,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将持续下滑。到2050年,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等因素更会使中国的粮食总生产水平下降最高达23%。
根据统计数据,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摄氏度,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海平面上升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损害了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降低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而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预计将继续升高。 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严重;因气候变暖引起农作物发育期提前而加大早春冻害;草原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气候变暖可能将增加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化趋势。气候变化使中国东部亚热带、温带北界北移,物候期提前。同时使全国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且分布变化显著;冰川和积雪的加速融化使绿洲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而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球地表平均温度预计到21世纪末仍将上升1.1摄氏度--6.4摄氏度。
所以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可能以减产为主。
从政策方面来看,目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农民种一亩小麦的纯利润一般是在100-200元,这仅仅相当于在外打工几天的收入,所以农民都不愿意种了。
所以未来中国粮食供求形势不容乐观,粮食价格从长期看仍然有很大上涨可能性。
面对这种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呢?在2002年颁布的《农业法》中讲到:基本农田保护、粮食主产区扶持、保护价收购、粮食储备体系、粮食风险基金等。所有这些做法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基本农田保护,而基本农田保护完全要依靠乡镇政府去贯彻,但是面对目前瘫痪萎缩的乡镇政府,真的不乐观。
农村已经到了需要再次组织起来,走某种自愿合作的道路的时候了。可是政治家们意识到了自己统治基础松动了吗?因为中国从来的大问题都是来自农村。
[tibet] (2011-11-19 20:55:00)
忙总雄文,学习了。
由于年龄的原因,个人对于改开以来国家很多关于农村和农业的政策并不很清楚,忙总的这篇文章让我大概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谢谢忙总
城市化真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么,我觉得过于乐观了。
[wxmang] (2011-11-20 10:48:00)
城镇化现在有点走不下去了,成本效益已经越过经济边界,开始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农村人口不能再雪崩似流出,否则粮食安全要受到威胁,现在抛荒地的面积已经开始危及一些南方省区的粮食稳定。
[爱思考] (2011-11-20 11:49:00)
忙总好,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4期的文章认为全球气温小幅升高,对中国倒是有利的。文中举出了3个例子:
(1)寒冷省份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增加了
文中以1983~2007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变化,得出:喜凉作物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明显减小,与之相反喜温的水稻、玉米、大豆播种面积都呈增加趋势。水稻的增产特别明显,已经成为黑龙江省产量最高的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的水稻产量比80年代增加一倍还多。
黑龙江成为气候变暖收益最大的中国省份。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东北其他地区,如吉林省。
气候变暖后,青藏高原的霜冻期大大缩短,很多原来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区域也可以进行农业开垦了。西藏浪卡子县在20世纪50年代没法种植青稞等农作物,近10年来已经可以大面积种植青稞等作物了。
(2)西北干旱区变湿润了
全球变暖使得西部地区气候环境悄然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北地区西部,包括新疆大部、祁连山区、河西走廊,降水量发生了明显增加,1987年~2000年度与1961年~1986年度的降水量相比,南疆地区降水量增幅最高,高达33%,北疆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偏多了22%,天山山区增加了12%,祁连山区、河西走廊以及青海高原的部分地区增加幅度也在10%~20%之间。
青海湖水位从2004年起连续5年上涨,水位上升近50厘米,水域面积扩大了132平方公里。对比博斯腾湖1987年和2002年卫星照片,可以发现其水域面积明显增大,约增加了30.3平方公里,且这里的水位也在持续上升,平均每年上升0.32米。这些现象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正从暖干型向湿润型转变,降水量增多,河流补给充足有着很大关系。种种迹象表明,西北地区的气候正在转型,而且总体上是由暖干型转变为暖湿型。
(3)冬季采暖和能源需求降低了
我国集中采暖区和过度采暖区的界限明显北移,采暖期长度也有所缩短(不展开了)。
文章得出的结论:中国人不怕全球变暖。
以上观点供参考。
[wxmang] (2011-11-20 12:25:00)
这个可能得在一端时间长度来看,气温升高,天气系统就不稳定,灾害增加,很难说整体是有利的。
[zilewang] (2011-11-20 15:44:00)
问一个比较愚蠢的问题:在建国初期实行的合作化和我们今天要搞的合作化,在本质上一样的吗?――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的自愿与政治家的审时度势!
在平常的印象中,建国初期的合作化是毛主席的一厢情愿,是政治高压下的拉郎配。起码,当时支持毛主席合作化的大头头没几个!而之后的实践也表明,当时的合作化对农民的积极性伤害极大!
[wxmang] (2011-11-20 16:07:00)
50年代互助合作,有一定的自发性,但是被政治家强化了,甚至强奸了,结果适得其反。现在互助合作也有一定自发性,希望适可而止,诱导帮助,而不是强扭的瓜,在急功近利政策下,又煮成夹生饭。
[放荡的C罗] (2011-11-20 21:28:00)
关于农村基层松动的问题,我曾经有过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现在全国各地都是在搞城镇化建设,有很多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村是被城市化了,但是这对于大多数的农村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虽说我小时候就待在了县城,但是上学时每学期放假都会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情况还算有些了解。我们那个地方离县城大概30公里,肯定不可能在城镇化之内,我爸妈两家分别在两个乡分别还算是大姓,现在党组织基层空心化严重,镇一级还是组织任命,乡村一级基本上是村民自治,选举大姓中的人做村干部,恰好我们两家都有亲戚是这样。伴随城市圈的发展,把更多的农民搬上高楼,同时也会使党轻视甚至放弃村这一级的控制吧,我觉得很可能如此,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年青壮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只剩老弱残,同时又取消了农业税,可搜刮的也少了。我开着玩笑和我爸说“要不等您内退了,您回老家过过田园生活,同时把咱们这些还在的宗族亲戚整合到一块,做点啥事情,搞不好你就成了"一霸"了”。
[wxmang] (2011-11-20 21:34:00)
你说这种情况在广东已经成为现实了。
[放荡的C罗] (2011-11-20 22:20:00)
哈哈。看样子我的判断还行,稍微臭美下。不过想来还是自己走的路太少,不了解外面的实际情况,应该像忙总学习,多走走。
最近有个熟人跟我说中地海外建设集团尼日利亚分公司招人,待遇不错,不过得在非洲工作,还可能有点危险,问我去不去。我想着子弹可能从身边扫过,确实心里有点发毛,不过更多的却是莫名的兴奋。我开着玩笑对朋友说:“要是我真去了那里,以后等我老了就可以跟我孙子吹牛逼了。”,哈哈,可能是我从小就不太安分吧。不过虽然我比较想去,但是做决定之前还是要慎重,得摸清楚点情况。不知道忙师您对这个集团或者说公司有没有了解,还望指点一二,好让小子参考参考。多谢了!
[wxmang] (2011-11-20 22:25:00)
不了解这个公司,不过年轻出去转转,闯荡一下也很好,你年龄不大,还输得起,怕什么?
[放荡的C罗] (2011-11-20 22:34:00)
恩。我明白了。年轻没有失败,失败了大不了再爬起来,反正我这两年做科研也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走出来的,有这种惯性了。不过我明年毕业的话也25了,不算年轻了,更加要奋起拼搏!
[wxmang] (2011-11-21 10:52:00)
如果我现在25岁,身体又好,我敢去索马里当海盗。
[山有木兮] (2011-11-21 12:05:00)
同感啊!
可叹25岁不再来
您惹得俺细想了想,也不算亏待少年时:俺25岁时候还挨过饿呢,恐怕少见吧?
年轻时候冒险,确实赌得起。身体好,父母年轻,俺又有兄弟,还有最重要的--那时候没崽崽。
也许可能差不多,50多岁以后又可以赌得起了呢?
身体还行,就是晕船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wxmang] (2011-11-21 15:47:00)
50岁你赌不起了,因为你知道害怕了。
25岁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代。
[山有木兮] (2011-11-21 22:08:00)
我小时候才胆小呢
其实只要孩子长大独立了,俺才真的是无所畏惧了。
生命是用来感与知的一趟旅程,偶然得来的,好好地用就是
不去冒点险,看看无限风光,反而是亏得慌
活得长点当然好。
今天碰巧知道了Fritjof Capra写的一本比较新的书叫做 生命之纲目 (这名字是我乱翻译的,原文叫 The web of life)。
这里的生命一词指一切“活的”系统,包括生物,社会,组织,也包括思维和认知。还是他早年的那种初看有点儿“仙儿”但其实非常认真的科学哲学做派。
他说:任何一个living system,要研究,有三个视角。
第一是物质的,结构的;例如对人脑的结构研究。
第二是看其运行规律(patterns, form, order, quality)
第三是过程观,看其运行和演化中的互动关系。就是从这第三种视角,他得出物质和思维同一: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wxmang] (2011-11-22 16:00:00)
我觉得:敢拿刀砍人或者半夜去停尸房不叫胆大,而是面对危机和困难,甚至知道必败无疑还能坦然上前接受挑战才叫胆大。
敢拼死一搏才叫胆大。荆轲可以说叫胆大,秦舞阳就不是。
[花大熊] (2011-11-21 20:41:00)
可以考虑去叙利亚。卡上校那里已经没的混了
[山有木兮] (2011-11-21 21:16:00)
还十好几年以后的事情嗫,谁也说不上啊
今天新闻里看见叙利亚总捅,说英文,虽有口音但是流利,句子完整几乎无语法错。貌似欧美海归??卡大佐是比不了的呀!
还表白了很快选举,如果落选就下台啥的。。。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爱在海之南] (2011-11-19 18:06:00)
翻墙的话,访问速度快多了
[wxmang] (2011-11-20 10:49:00)
尽量少翻墙,翻墙会把二狗子招来的。
[bbceve] (2011-11-20 0:40:00)
自愿合作这个东西从东欧以前的实践看不能太指望,波兰自愿合作化的农民占耕地比例貌似只有个位数,南斯拉夫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自愿组成的合作社的确生产力惊人,但就是没大面积效法,不过那边地多人少,跟天朝有客观区别。
现在斗渠以下的级别都丢农民自己收拾,跟国际接轨叫参与式灌溉。但是农民收入并不高,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费用,维护和培训人员还是要政府额外投入。农民大概是有积极性去管自己的灌溉事务,但是他们要知识要培训,还要成系统的组织学教育。这些要求基层政府提供恐怕压力很大了。
[wxmang] (2011-11-20 10:45:00)
前年大旱后,贵州一些地方农民意识到单打独斗没有生存机会,开始陆续自发组织一些互助组之类组织,主要是建山塘,小水库之类水利设施,并轮流坐庄管理。
现在农民有需求,就像刚解放农民也有互助需求一样。
[莫飞] (2011-11-20 7:43:00)
看芒总这篇文章开始平淡,但到了拉开视角之后简直是触目惊心。 余英时说一本书里超过20年跨度就难以梳理,忙总一篇文章跨域三十年还举重若轻。
两个问题:
1光谈论包产到户的缺点,似乎有点缺乏比较。难道人民公社58年以来就没有大的失误么?至少现在常见的论点是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大饥荒,没有大范围饿死过人。这岂不是说明联产承包的优越性?
2现在农村的一个趋势是城市化和乡镇化,似乎中央也在支持这种趋势。这种情况下的农村自助活动是不是受到很大制约?我们家乡的小姑娘们结婚的条件就是要在城里买栋房,而我还没听说过有人在乎对象是不是在生产队里有份工。
一个感想:
政治家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好的。记得紫阳真人是借助农业专家的身份上位的,他也颇为这个头衔自诩。现在看来,就算没有八平方,真人的一生也是毁誉不可预料。庸俗解释一下芒总的的观点,时间真的是一把杀猪刀啊
[wxmang] (2011-11-20 10:33:00)
前面一篇讲农发组的讲的就是人民公社问题,不然也不会被轻易瓦解:效率低,锁定农村劳动力,无法为城市化提供廉价剥削对象。
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是共识,但是前提是粮食安全可以保证。如果这个国家安全基石被挖掉了,城镇化是搞不下去的。事实面前就有这种倾向:搞不下去了。
目前解决农村问题还没找到什么有效的办法。看看下一届的锦囊妙计吧(虽然我很怀疑,但不得不期望,因为别无选择)。
[slyypp] (2011-11-20 11:42:00)
好像KQ那个意思就是搞产业转移到中西部,把在外地的农民工迁回原地当工人,顺便照顾本家的农业和子女。不过这样一来中部环境承载力是个问题,而且,嘿嘿,当官的好日子更好了也!
[wxmang] (2011-11-20 12:19:00)
现在政策设想很多,但是可操作性都很差:地方不买账。
[年君御] (2011-11-20 9:00:00)
乡镇企业,其实不过是个人窃取公有资源的幌子而已。
不敢乱猜,至少在我所在地区,所谓乡镇企业有8成已经完全沦为私营企业
而他们的前身,都是所谓的乡镇、集体企业,它们有财政扶持政策扶持,却没有承担任何义务,是时候清理这些了
[wxmang] (2011-11-20 10:25:00)
这个问题,实际本来可以避免的,出现乡镇企业全面改制和崩溃,安徽是领军人物,大家学习跟进。当年某省委书记的口号是3年卖光国有企业,关掉乡镇企业。
这是一次政治投机,虽然他个人没成功,但是损害巨大。
[樱木花道] (2011-12-5 14:58:00)
hehe
仇和可是又升官了
[wxmang] (2011-12-5 15:21:00)
在中国,不看你是不是王八蛋,只看朝中有人好做官。
[atene] (2011-12-7 1:19:00)
忙总方便说说这是哪个人?现在还活着吗?希望他没有什麽影响了。
这脑子完全是被驴踢了,走的就是苏联解体、东德被肢解时的套路啊。
[wxmang] (2011-12-7 11:18:00)
还活着,已经彻底退休了。当年去拍前总经理马屁,结果连前总经理都觉得太过分了。结果也没能升上去,也没得到更多重用。
名字就不说了。熟悉安徽的,一说就知道,真的天怒人怨。
[95139ieaci] (2011-11-20 9:59:00)
忙总这文章改成英文可以当博士论文了
[wxmang] (2011-11-20 10:18:00)
这种帖子也就是在丰言发发,敢公开发表,要惹大麻烦的,我不想自讨苦吃。当年反对国企改革已经吃过一回苦了。
[95139ieaci] (2011-11-20 13:28:00)
嘿嘿,其实作为一个学生,我感慨这篇文章可以发表成论文,是因为平时课业上写的论文都是些没料的东西,写论文整个成了单纯的写作、翻书和搜数据库训练,感觉像补英语课。即使是专业课教授也对内容要求很低,对语法和文章结构却很重视,导致了学生写作文轻内容重语言。在内容上,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就不算错,至于学生对材料的掌握却不体现在评分中;这就导致很多题目最容易的写法是剑走偏锋或者流于表面。6页纸的文章,只能匆匆列6个论据,每个论据装模作样讨论3-4句,至于各个论据之间有什么关系就只有天知道了。忙总这篇文章侃侃而谈,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如果这篇得A,那大部分学生作文都只能拿C了。想想也知道,一个大学生分析民权运动、地方政府能有什么有意义的结论。
有没有哪个非理工的研究生课程能让我毕业后起码能知道点东西啊...我可不想去占领华尔街...
我怀疑,大学训练4年的写作和阅读以后只能考LSAT当律师了。
[wxmang] (2011-11-20 15:56:00)
我没在美国读过书,不了解,不过科大本科水平就不错,至少写出来的论文是可以一观的,比我看到的普林斯顿之类学校本科生写的东西毫不逊色。
[far8008] (2011-11-20 10:37:00)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小的时候村里每个生产队还有大型拖拉机,大型机井,农村机械化比现在要好多的,因为祖父和父亲就是当时的农机服务站工作,而且当时乡镇企业好像还不错。只是收入好像很少。而现在,农村一片败落。各家各户的土地不成块,不过现在已经开始了集中的苗头,有其他工作的农民自愿让别人来种地,一亩地一年几百块吧,国家好像种地有补贴。
今天的新闻:
国土部:鼓励有条件地方进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
不知道是不是准备再次为土地集中做准备?
[wxmang] (2011-11-20 11:39:00)
是的,这就是所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自愿合作化道路。
[zmt2000] (2011-11-20 10:54:00)
我们重庆那边丘陵地带大量长荒草,野鸡兔子也多起来了,稍微平点的地方还有老人在种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现在政府开始组织一些农业公司来承包,每年一亩地给农民相当于当年700斤粮食的现金,失地农民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在农业公司做零工,农民觉得地在自己手里大多也是荒着,都还是比较乐意公司拿去的,一转包好像是30年。只是现在农业公司拿去多是种药材,蔬菜,水果等经济效益好的品种,还没有看到种基本粮食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大面积机械化种粮食的公司出现。
[wxmang] (2011-11-20 11:35:00)
市场化下,粮食是不可能得到安全保障的。如果粮食与经济作物同样价格,这个国家就要大乱。
[zmt2000] (2011-11-20 11:06:00)
忙总,现在农村抛荒地越来越多,建设占地也越来越多,农业单产这几年也没有突破性增长,怎么粮食产量还在增长啊,有点不相信啊?
[wxmang] (2011-11-20 11:26:00)
我也不信,谁信谁影帝。
[zilewang] (2011-11-20 16:13:00)
古人讲:尽信书不如无书。
看了忙总此贴,觉得自小受教育的那套东西真是坑爹――完全不是那个玩意儿!
就看建国以来的县乡镇制度变迁,中国变迁了2000年了,还在摸,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所谓“超稳定”结构。
现在无论出身如何,教育水平如何,所有的农村人都不愿意呆在农村种地,因为在城市里即使当乞丐,那机会也不是农村可以比的。
现在的问题 是如何让大家有意愿呆在农村里种地?似乎无解啊。
[wxmang] (2011-11-20 16:16:00)
对政治家来讲,大家都不种地,他就当不成皇帝,但是再想把大家捆在土地上,也当不成皇帝,非常难。打破一个旧世界容易,建立一个新中国很难,很难。
等60后的人死光后,农村还有人吗?还有多少人?谁来提供粮食养活我们10多亿人?我想以后的领导人是睡不着觉的。
[花大熊] (2011-11-20 17:14:00)
[wxmang] (2011-11-20 17:23:00)
估计搞粮食种植外包的大多是60后,80后如果这么干,我怀疑会搞类似黑砖窑那种模式,剥削更残酷,因为这个行业实在是投入产出不高。
[花大熊] (2011-11-20 17:39:00)
目前是植保外包。再加上收获的半外包化,倒是有些问题解决的迹象。
还是应该因势利导。如果插手过多就是大问题。比如现在农垦系统对植保这块灰色利益争夺的白热化。如果行政系统插手进来,或者其他势力插手,真的不好玩。当然,农资的安全性就提上日程了。
[wxmang] (2011-11-20 17:42:00)
农资安全,尤其是种子安全已经非常严重,海南因为种子问题,每年都有绝收的例子,大多数都是台湾种子出问题。而这块监管不力,绝对是一个可以攻击的漏洞。一旦战争爆发,消灭掉种子基地,战争就结束了。
[花大熊] (2011-11-20 17:53:00)
现代版吴越争霸,
有时候真不知道,如此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没人愿意去做。还想着去找孟山都。
利益对视线的遮光效应,也属于逆淘汰的一种吧。
[wxmang] (2011-11-20 18:04:00)
其实弄几个特务带点特殊虫子来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折腾一下,中国减产10%是有可能的,上亿人没饭吃就有可能发生。国家立即动乱。
[花大熊] (2011-11-20 18:57:00)
那俺就去放几个超级细菌,人少了,粮食就够吃了。
现代版征服新大陆
[wxmang] (2011-11-20 21:20:00)
你别说,冷战时期,中美苏都有这种研究项目,只是结果高度机密就是了。我见过中国的首席科学家。
[花大熊] (2011-11-20 21:26:00)
生化危机从来就不是个游戏。
和部队的聊到过,不过无缘知道更多。我们现在离瘟疫遥远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十室九空的可怕性。
[wxmang] (2011-11-20 21:32:00)
一旦玩命,不是十室九空,绝对是十室十空。这个比核弹还厉害。断子绝孙。
[wj_21cn] (2011-11-20 23:03:00)
估计是军科院的人再搞。
sars本来我们学校自己分出来了,还发了文章,也留种了。后来发了通知,不许留种,我们哪儿还是国家典藏中心呢。只准军队的研究机构留种了。
sars也有人提出是人工的。不过就看到一段时间有人分析过,后来文章就木有了。
[wxmang] (2011-11-21 10:54:00)
这个行业本来就是国家机密,你们乱留种,安全措施不得当,一旦出问题,就是灾难。
[绝处逢生] (2011-11-27 0:13:00)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种子外包必须外包给台湾呢?我们国家自己难道就没有足够的种子基地嘛?这不典型把自己命根子捏在别人手里啊?
[wxmang] (2011-11-27 11:10:00)
台湾种子性价比高,不是我们放弃,是我们根本没有。这个要问中国搞种子的人为什么不做了。
[爱在海之南] (2011-11-27 11:23:00)
========================================
我在 中国种子集团三亚分公司 里面搞过一个月的走了,公司的经理非常想让我留下来! 因为他发现我正是他需要的人,两个硬条件:学历+吃苦
可是待遇很不理想,还要在最基层熬很多年,单调乏味
就跑掉了
[wxmang] (2011-11-27 11:30:00)
搞种子我们不是没技术,也不是没手段,而是运营管理水平太低。可惜高层谁也没意识到这是生命线。
[地海] (2011-11-27 20:35:00)
2012年或聚焦农业科技
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虽然聚焦水利改革和发展,但深层次关注点仍是粮食安全,2012年发展农业的方向已是共识。
另一位北京的行业研究员指出,由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农业科技化,主要体现在高科技含量的育种技术、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建设、科学配置化肥农药、农资流通等6个方面。
[wxmang] (2011-11-28 13:46:00)
农业很特殊,必须基层服务体系配合才行,而目前基层服务体系基本瓦解。这才是从根上烂。希望还能亡羊补牢。
[然后203] (2011-11-28 17:37:00)
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农产品价格太低,用不起,且不具有群众基础。
可以类比的是,生猪价格一涨,各种良种就自动引进村里来了。
对种子这种要命的农资,农民也不敢太大意,真的放心大胆的用买来的种子。
现在一般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是买种,但是棉花小麦最多种一部分来对比。
[wxmang] (2011-11-29 17:18:00)
不是这样的,农民最务实,看种子性价比,好的种子非常容易推开,就算贵一点,也会趋之若鹜。
[wj_21cn] (2011-11-27 11:24:00)
是什么种子啊。水果种子嘛
[wxmang] (2011-11-27 11:32:00)
蔬菜,水果,花卉,水稻,红薯,甘蔗都有。
[asd1210] (2011-11-28 8:45:00)
蔬菜,水果,花卉,水稻,红薯,甘蔗都有。
:lo
忙总,我们的登海种业,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不是培育种子的企业吗?
[wxmang] (2011-11-28 13:06:00)
隆平高科主业是房地产,其他也差不多。
[乌贼] (2011-11-28 13:14:00)
看您这片东西,农村碎片化的影响/后果比我想象的还严重。
[wxmang] (2011-11-28 14:17:00)
所以陈锡文最近在声嘶力竭的大喊粮食安全危机。他可不是一个喜欢耸人听闻的人。
[地海] (2011-11-29 11:10:00)
没找到陈锡文最近的文章,百度了一个简单总结,
1、耕地的分布和质量由集中、连片、优质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质转变。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6.09%,中低产耕地占总面积65% 。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水热、区位、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总体质量不高。高等级耕地流失过快,补充耕地等级偏低,以次充好的情况很严重,耕地质量总体下降。
2、全国各主要农区广泛存在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化学品投入过量,导致农田土壤耕层变薄,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酸化、盐渍化,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基础地力是指不施肥时农田靠本身肥力可获取的产量。分析显示,使用高氮化肥的国家中,中国是唯一的“增肥低增产”类型,2000~2008年九年中,中国的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增长了35%,粮食单产净增加315公斤/公顷。德国、以色列、荷兰在2000~2006年7年中氮肥总用量较90年代下降9%~26%,粮食单产增加约500公斤/公顷,属于“减肥高增产”类型;韩国、丹麦、英国、法国,为“减肥低增产”类型;越南、孟加拉、埃及、智利,为“增肥高增产”类型。
3、污染土壤已占耕地面积的1/5,而且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耕地土壤生产性状最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带和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应当更高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排污,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目前中国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农药污染耕地1.36亿亩;地膜使用量63万吨,白色污染相当严重;畜、禽存栏每10年增加1~2倍,畜禽粪便量达工业固废量3.8倍。
[wxmang] (2011-11-29 16:47:00)
建议看这篇陈锡文最近讲话:
陈锡文:我国粮食供求偏紧
http://www.chinareform.org.cn/Economy/Ma...127347.htm
要点:
1、土地失控。“中国进行农业普查之前,耕地面积是按照历史上形成的缴纳农业税的土地面积来算的。所以到1995年我们统计的数字是14.2亿亩,但我们知道的不止那么多地,很多地方叫黑地。1996年完成了第一次农业用地普查之后公布出来的数字是19亿5千1百万,那么到了1998年1999年这个数字就降到了18亿2600万。也就是说过去的12年时间中,中国减少了12500万亩耕地,一年差不多要减一千万亩耕地。如果这个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我说粮食安全是存在问题的。那么这几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在提高建设用地的总规模,今年是640万,其中也是一半,三百多万亩是要占用耕地的,所以完全不减是不可能的。于是就得回过头来讲,我刚才讲到,有些专家提出你不必死守18亿亩。因为作为经济专家,他的眼光更宽。你粮食供应满足了,房子怎么办?房价这么高怎么办?你严守耕地是把房价弄高了,也有这种议论。”
2、进口太大。“我们去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进口了其他的粮食就是大米小麦和玉米,去年进口的712万吨,再加上进口了二百多万吨的植物油,如果把进口的植物油,都给它折过来,折成大豆,折成菜籽,再加上我们实际进口的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那么有关部门折算的结果,去年我们实际进口粮食和油料作物7172万吨,就是要1400多亿斤,一算就很清楚。现在全国人民平均每个人进口粮食和油类作物110斤。”
[瓦斯] (2011-11-29 17:34:00)
我对于经济专家这段话的评论:
这个经济专家真是瞎说了。建房占用农业用地肯定是错误的。
中国国土面积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可是真正适合农业生产的面积是极其有限的。中国有大量比例的土地是完全不适合农业耕作的,住宅用地完全没有必要去占用可以有限作为良田的土地。
中国应该立法,凡是可以作为良田的土地都禁止他用。至少是对于新批准用于建房的土地,必须有证据证明那是不适合农业耕作的荒山岩石盐碱滩涂之类的不毛之地。
[wxmang] (2011-11-29 17:44:00)
这个所谓经济专家就是茅于轼老贼。
[wj_21cn] (2011-11-29 20:39:00)
啊,很少见到忙总直接称呼一个人为贼啊。
原来以为就是表演艺术家。还有段时间以为是卧底呢。因为有些言论实在是太脑残了。
没想到真的是贼啊~~晕倒。
可是做贼是要很高技术才不让人发现啊。
这个水平有点不够哦~~
[wxmang] (2011-11-30 10:27:00)
茅于轼老贼因为仇恨TG,所以不惜牺牲这个国家前途来报仇。
[郭既克] (2011-12-3 14:20:00)
他为什么仇恨TG?没看出来哪里结的梁子啊?
[wxmang] (2011-12-3 16:56:00)
他对当右派一直耿耿于怀。
[土拨鼠] (2011-12-4 23:32:00)
最近央视在爆炒东北
大米、玉米卖不出去。。。(卖粮难),甚至把益海嘉里当作正面(我认为的)来宣扬
不知道是何居心?
[wxmang] (2011-12-5 11:10:00)
我想CCTV是想安定人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asd1210] (2011-12-6 14:33:00)
忙总,这篇文章写得貌似资本现在又青睐农业了?是忽悠还是真的?
资本竞逐农业投资 农地流转或成瓶颈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1204...1307.shtml
做全产业链,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农业投资者的梦想。在他们看来,2011年的城镇人口有望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一个加速农业产业化的分水岭
各路资本正在加速涌入农业投资领域。
[wxmang] (2011-12-6 15:31:00)
至少我知道的所谓投资农业都是要搞房地产,打着搞农业幌子搞土地兼并。
[action] (2011-12-6 21:33:00)
搞农业应该利润不低吧。
四大粮商不都赚的盆满钵满吗?
当然相对于房地产来说可能盈利是要低。
下一届政府是否有组建中国版四大粮商的打算?
[wxmang] (2011-12-7 15:27:00)
四大粮商赚钱不是因为农业,而是因为垄断渠道。
农业没听说能够赚大钱的。都是国家补贴的,美国欧洲日本都是如此。
[无澍] (2011-11-29 22:24:00)
看到提到农村的问题,想起最近几年农村一直是农村孩子上大学就需要把户口迁出,就需要从农业转成非农业了户口了,而毕业后要想将户口迁会本村,也是只能将户口落在镇上的非农业,而想再落回本村农业户口却背告知不能从非农业转成农业的,想想小时候,非农业可是吃皇粮的 代名词呀,忙总可否帮分析下国家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吗,还是说几十年以后农业户口会比非农业更好些呢,最近一直在纠结中...谢谢.(这个可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环,就是怕以后俺们这种80后,以后都大部分转成非农业了,而到时候国家养老体系又养活不了这么多老人,子孙后代目前看一次房价就能耗干两代人积蓄,后代也是只望不上的,以后可真不知道怎么办呢...)
[wxmang] (2011-11-30 10:42:00)
这是因为地方官要政绩:城市化指数是其考核指标之一。这是强制农民进城一个很大原因。
[放荡的C罗] (2011-11-28 17:03:00)
忙总,你太粗暴了,直接就把隆平高科的外衣扒了。
[wxmang] (2011-11-29 17:25:00)
问题是湖南人谁不知道?
[放荡的C罗] (2011-12-1 11:11:00)
这个企业好歹也是挂了袁老的名头的,虽说事实是这样,如果把整个种业的外衣扒了,那真的人心惶惶了。
[wxmang] (2011-12-1 12:34:00)
我估计袁隆平并不满意,只是有人要想赚钱,他也不好挡人财路。
[绝处逢生] (2011-11-27 13:52:00)
咱们国家难道就不能加大对种子的价格补助和扶持力度么?让那些有能力有技术的人 安心留下来呀!这个可涉及所有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啊!
另外一点,咱们国家能不能研发培育 并推广 不需要育种的单系水稻?
[wxmang] (2011-11-28 13:28:00)
现在人心浮躁,都想赚快钱,做种子的都快成为孟山都等等企业的代理商了。
[绝处逢生] (2011-11-28 14:38:00)
哎 稍微有点实力的企业 都炒楼炒股去了。
前辈,我看您写的 关于农业农村的这一个系列,您表现出少有的悲观,难道农村和粮食问题真的无解了吗?要知道民以食为天,咱国家历史上兴衰治乱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啊!
[wxmang] (2011-11-29 17:41:00)
我不是悲观,我只是觉得现实比较严酷,好在决策层已经知道锅是铁做的,炒房地产不能当饭吃,下一任会纠正过来的。如果继续影帝的路线,中国将真的没有未来。
[wj_21cn] (2011-11-28 21:25:00)
我们学校有个国英种业,还是很辛苦的,马上要去海南了。每年都去。院士搞的。
只搞水稻种子,每年任务就是几个杂交稻种子,出一个,国家配套100万好像。
感觉。华农那边,出的黄瓜,玉米,种子也不错啊,以前他们送来甜玉米蛮好吃的。
说实话,还木有感觉到有孟山都的存在啊。估计俺孤陋寡闻了。。。。。
[wxmang] (2011-11-29 17:09:00)
这个你去农村的种子经营网络去看看,绝对第一时间推荐进口种子,你不要,才会推荐国产种子。因为进口种子批零差价高。
[放荡的C罗] (2011-11-28 17:15:00)
没有单系水稻,你说的那是常规水稻品种。三系,两系都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当代能够保证高产优质,但是农民把收回来的种子第二年再种下去就良莠不齐了,不能保证产量什么的。所以杂交水稻才每年都需要配种,这也是为什么种业砖墙的方式。
[dunpai] (2011-11-20 21:55:00)
这才过了不到40年好日子啊,又要面对这么样严峻的状况了啊。
大家觉得从理性角度来说我们普通人能做些什么准备啊?
我就着手找个农村媳妇,准备花时间打造一小片农村的基业出来,应对未来的变化,咱们中国人终究还是耕读传家啊
[wxmang] (2011-11-20 22:05:00)
你这是杞人忧天了,如果大家都没饭吃,凭什么你有饭吃?如果大家都有饭吃,凭什么你没饭吃?
[然后203] (2011-11-21 11:19:00)
农业投入产出近几年的改变,还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所致。但是目前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也不大。
因为农村人口基数太大,按照欧美国家增加农业财政补贴也不现实。
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投入产出也是有限。
种植业帮工比一般工厂流水线工人还累,要早晨5:00开始,干到晚上7:30左右。
农村里面老一辈的人真是对土地有感情,真正挨过饿的人才知道家里的两亩地意味着什么。
[wxmang] (2011-11-21 11:50:00)
等饿过饭的人死光了,也许就该下一代尝试饿饭了。
[zmt2000] (2011-11-20 17:19:00)
最后还是公司化农场化,基本粮食作物都象前段时间报道的黑龙江农场职工一家人种几百上万亩,农忙时请临时工帮忙,家庭年收入几十上百万,大部分农村人口搬到城市去市民化,可行吗?
[wxmang] (2011-11-20 17:24:00)
中国50%左右土地是在山区或丘陵地区,搞规模种植不存在技术经济可行性。中国人能够活到现在,靠的就是精耕细作,靠的就是劳动密集。
[zmt2000] (2011-11-20 17:33:00)
丘陵地区可不可以国家投资或补贴搞国土整理,可以适当增加机械化程度,重庆那边不到一亩地的稻田收割都可以机械化了,只是有的农民说要浪费几十斤粮食,但现在没有劳力,也只有花钱请机器了,实在一点没法机械化的山区,象贵州的有些高度斜坡地应该退耕还林,不知道中国这种不能整理成机械化,至少小型机械化的耕地有多大比例。
[wxmang] (2011-11-20 17:38:00)
当年全国学大寨,搞大寨田(就是坡改梯),代价巨大,效果很差。这个不能再干了。
[zilewang] (2011-11-20 18:45:00)
我叔60后,曾经很感慨地说:做梦也没想到我会到城里面买套房!
其实,现在山区农村的壮劳力都奔向城市了。并且,经过近30年的奋斗,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城市扎下根,过一个不错的生活了。特别是机会!那就是希望――幸福的希望
!
80后年更是如此。
就看几个粮食主产区会怎么演变,毕竟都是平原地区,有规模化农业的基础?反正山区的农业是悲剧了!
[wxmang] (2011-11-20 21:22:00)
可是光靠东北、中原和两湖的粮食是养不活全国人民的。
[地海] (2011-11-20 20:59:00)
俺的阿姨十分勤劳70来岁天天早出晚归地里干活,生活不需要她再如此劳动,但勤劳成了习惯,没有其他习惯打发时间,劳动给她的回报是兄弟姐妹间她最乐天知足,年纪最大身体最好,头发最黑,象她那样保持农民劳动和家庭留种留谷的太少了,有地的农民也越来越少了,没地的阿姨,也有见地种东西的爱好
[wxmang] (2011-11-20 21:04:00)
一般说来,农村60后还有种地习惯,70后只有一部分,80后很少,90后还喜欢种地的基本属于熊猫级别的。
[天高云淡] (2011-11-27 20:40:00)
触目惊心呐,想想以后其实真的挺虚的,小时候挨过饿,现在生活虽然好了,可是还是觉得太祖那套靠谱,前些年我们这里搞过叫做土地买断什么的,一亩地好像一年才20块钱,有朋友叫我去看了看,很多人在搞,大多是想建个农场,骗农发行的贷款,有个人居然高了一万多亩地,后来风向变了,可是买下的也就买下了,贷款没下来,地一直撂着,而且这只是个案。
说实话,我对现在jy以经济规律解释历史规律很反感,好像吃饱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吃不饱的时候呢?成也萧何败萧何,我看tg倒霉也可能要倒霉在这上面。我这也算是杞人忧天吧,可能是老了,忙总见笑,阿弥陀佛
[wxmang] (2011-11-28 13:48:00)
说实在的,吃不饱,就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张献忠李自成不过最早就是要吃饱饭而已。这点决策层应该体会更深。
希望我们运气好,不要再碰上一次1960年。
[atene] (2011-12-7 3:51:00)
这两年看了一些国外慈善组织和部分非洲精英的谈话和反思,特别是对比TG中国的发展,他们中不少人指出,这些年对非洲的援助没能促进非洲脱贫和发展的部分原因在于,非洲当地政府不能正常运作(function),导致为民众提供诸如教育、基本医疗、道路、水电等本应政府提供的基本政府职能在有些非洲国家很大程度上由外国/西方慈善组织、非政府组织接手,这在某种程度上越发削弱了本来就脆弱甚至架空了当地政府,最后老百姓根本不听政府的,有事直接找这些西方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TG为了甩掉财政上的包袱,毫不顾忌地取消乡镇政府,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削弱政府自己的信誉以及政府的动员/统治/管理的职能,留下的空子会被宗教、(西方)非政府组织填充,弄得不好就是自掘坟墓。
[wxmang] (2011-12-7 11:10:00)
倒还不至于,现在正在反思分灶吃饭的利弊得失,寻找折中办法。TG是一个自我纠错能力极强的组织,不然早就出大问题了。
2012-02-19 22: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