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nan007] (2011-9-16 17:18:00)
写的真好,这部分历史以前完全不了解,开阔视野啊。忙总,了解类似历史,有什么好书可看?
[wxmang] (2011-9-16 17:33:00)
这部分东西目前官方不准碰,因为涉及好多人的历史屁股问题。因为有的人的屁股并不像现在这样是红的。
[燕庐敕] (2011-9-16 17:44:00)
忙总也知道郭凡生啊。
不知你认识他吗?
[wxmang] (2011-9-16 17:52:00)
知道,在会议上见过,但是不认识,我觉得此人太张扬,不喜欢。
[燕庐敕] (2011-9-18 7:35:00)
我觉得那不是张扬,就是得意过头。
这个,我是从我对他多年的了解判断的。
当然,得意自然也会有失意。慧聪这两年风光不再,也和他不无关系吧。
[wxmang] (2011-9-18 11:34:00)
慧聪主要是缺乏诚信,有点传销味道。
[enxintk] (2011-9-18 13:15:00)
以前好像是看赢在中国创业大赛,郭凡生做评委,一个选手说不看好慧聪,说马云回过头来就会打他,而他肯定干不过马云。。。。。当时老郭的那个脸色叫难看啊,当时我想这家伙也挺沉不住气的。
[wxmang] (2011-9-18 13:30:00)
他不是沉不住气,是太在乎自己的虚名。
[duanjian] (2011-9-16 18:05:00)
不知道为啥把会议地点选择京丰宾馆,低调?
那地方挺偏僻的(西南四环,89年),以前二渠道的图书订货会倒是总在那开,难道说是有“文化气息”,呵呵。
[wxmang] (2011-9-16 18:19:00)
总后的宾馆,便宜,招待所价钱。
那时政府部门还是比较廉洁的,穷得很。
[dory] (2011-9-16 20:10:00)
忙总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深意,言已尽,意未尽。我要多读几遍好好研究研究。
[wxmang] (2011-9-16 20:41:00)
红屁股,白屁股,要在历史放大镜下才知道。不然也许只看到局部红屁股,实际不过是个红白花花屁股。
[珙桐花] (2011-9-16 20:18:00)
没有提到华生,因为不重要吗?
[wxmang] (2011-9-16 20:39:00)
华生与张维迎在价格双轨制的发明权上有官司,而且后来华生成为紫阳真人智囊,明显比张维迎受宠。
但是目前找不到第三个人来支持他们各自不同的说法。所以没法下结论。而最有力的当事人们,例如朱嘉明等等根本就记不清楚了。
而华生的改革建树主要是当紫阳真人智囊,他自己不讲,我们也不知道。
[hbworld] (2011-9-18 16:28:00)
去年还是前年,有一系列的纪念这个会议的,张出来认领双轨制,但是遭到多人文章的驳斥。
我还听到一个更有趣的说法,当年某参与者说的,我是2手消息,但是应该是愿意:
这个双轨制不是谁提出来的,而是之前当年中央定下来的决策。
某天,中央某要人(2年前的听说,大致记得是张劲夫)在召集了一批人,在一个屋子里围成一圈坐着,张站在中间讲,连续2个小时,不给下面的人插话的机会,最后大手一挥“就这样定了”。据说这个讲法更接近当年的实情。
[wxmang] (2011-9-19 16:19:00)
你说的这个不对,真相现在无从谈起,因为大家恨张维迎。
据我知道(我后来参加过田源小组的工作)。在84年4月,张维迎给国务院发展中心写过一个建议,有打印文件(关于物价,明确提出双轨制名词,这个建议原件后来在茅于轼家找到)。九月份的莫干山会议上,就是田源的方案与张维迎的方案大辩论,当时华生,何家成,高粱,张少杰等人并不是搞物价的(他们自己在文章中也承认),是去看张维迎和田源吵架的,是群打酱油的。
后来为什么是华生去向张劲夫汇报物价改革问题,没有人说得清楚(也许不好意思说清楚,因为华生汇报是把两人观点一综合,有无知识产权问题不好说)。
这可能就是张维迎不依不饶的原因,也是其他人无可奈何的原因。
[洗心] (2011-9-16 21:56:00)
见过其中两人,
蔡?,印象不好
高梁,印象很好
[我爱莫扎特] (2011-9-19 0:44:00)
大姐能不能谈谈对蔡的印象?看过点他的文章,比较好奇。
证明是一个偶像,数学家在这个偶像面前折磨自己。
[洗心] (2011-9-19 3:29:00)
其实了解不多。
在一个会上听他讲人口问题,无外乎老龄化了,劳动力紧张了,应该考虑放开计划生育了。 观点可以讨论,关键是他举出来的人口数字都是官方最低的数字(是的,官方数字也有好多套,计生办和统计局的数字差别可以很大,不同时候发布的也可以差别很大),对这个问题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是假数字。他现在是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而且当时不是大会是个半内部的小会,大部分人都非常坦率,所以我有点不感冒他拿假官方数字来忽悠人。
他从前是搞农业的, 据说朱槠基时代农业政策受他的影响比较大。我本人倒是没看过他关于农业的文章,只是听一直做农业的人评论过,”哦,他呀,农业搞坏了去搞人口了?“ 有空倒是可以找一找他当年的文章看看怎么回事。
你看过他什么文章啊? 觉得如何? 我也比较好奇。
[种植园土] (2012-1-27 6:19:00)
你说统计局或者计生办造假,那么教育部的小学入学人数可靠否?
80、90年代,中国有69万小学,现在只有25万。小学生数量少了接近一半,新出生人数更是大大降低。教育部统计公报怕将来落把柄,根本回避男女学生比例,少数民族比例,用男生入学率、女生入学率代替。
按你的说法,统计局、计生办、教育部都不靠谱,那么你红口白牙说一句就靠谱?
老龄化程度如何,我也不知道。但你看看80年代、90年代、2000年、2011年四年的街头照片,就知道中国是不是有老龄化。
不要因为美国人指责中国的计划生育不符合人权就意味着一胎化政策上对的。不要因为南方系指责湖南省的一些计生委抢夺、盗卖良家幼儿给美国,就认为这种丧尽天良的行为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合理。
一胎化是非常极端的畸形政策,副作用非常之大。另外人口问题处理要有提前量。城镇化必然带来出生率大幅降低的。
你在这里毫无根据地断言人口少报了。别人凭什么相信你?
[方解石] (2012-1-28 21:03:00)
虽然言辞激烈些,但是我比较支持这个观点。
目前连我们这种人口大县,乡村小学和县城小学都算是萎缩之态势。
[slyypp] (2012-1-29 13:19:00)
嘿嘿,少数民族的人口增加还是实实在在的。比如,河南省的回民,在建国后增长比例,就超越汉族。不过回民增加有好处,回民美女多一些。像河南这种穷省,既然靠经济吸引不了美女,就只有靠基因了。
[方解石] (2012-1-29 18:03:00)
哪里啊,很多增加虽然是真的,但是,比如,一方回族一方汉族,孩子一般都算回族,这种其实也就是伪回族啦。
[slyypp] (2012-1-29 18:50:00)
河南怎么那么多回民?简直匪夷所思。我大妗儿就是回民。
据本人长期观察总结,回民确实和汉人有不同。从才能上看,回民一般更善于文艺科目,不擅长理性思维。而且回民长相千奇百怪,有像闪族人的,也有像百越人的,还有像蒙古人的……
[方解石] (2012-1-29 20:33:00)
呵呵,你知道,元朝是回族形成的重要时期。河南一马平川,元朝时期是回族的重要形成场所。因为那个时候信奉伊斯兰教的西域民族进入中原,在河南河北山东西部扎根。尤其是河南。我们县的清真寺,始建于700多年前,差不多就是在回族形成的后期。
说回族长相各类,那正是这个民族的特点吧。因为他们是多来源的,也有部分回族是从信奉伊斯兰教的汉族归化而来的。从民族来源来看,因为重要部分是来自西域,就自然继承了西域的部分文化风俗。不过回族我们县的很多表现是善于经商,但是的确在考试上一般一般。这不是汉族有意识排斥他们,就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习俗和文化所致。大部分似乎没有汉族的那种考试压力?我其实接触的也不是特别多。
[slyypp] (2012-1-29 22:02:00)
感觉很多河南回民都是河南汉人冒牌的。有的回民说河南话比我正宗多了…
[sunlaoda] (2011-9-16 23:11:00)
现在这些人大部分在台上呢,忙总您写这个不犯忌讳吧?
[wxmang] (2011-9-17 12:26:00)
不会,这两个会议是很多人骄傲的政治本钱。
[山有木兮] (2011-9-16 23:32:00)
带着八卦的心情看忙总这个名单,发现俺至少明确知道一个是名至实归如假包换的 人渣。
第一手资料,完全是面对面地听他家孩子告诉我的。
哦,还有啊忙总:这个“被边缘化”听起来好像纯粹被动无辜咩~?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wxmang] (2011-9-17 12:22:00)
被边缘化的人,都是8平方的受害者,彻底被淘汰出局的。
[Hans] (2011-9-17 0:57:00)
忙总,有啥资料可以帮助年轻人了解下,过去这30年改革大业那些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呀。现在越发感觉,听着说过去干过了啥没啥感觉,要是能了解下后面的为啥这么选择的背景就好了。
[wxmang] (2011-9-17 12:14:00)
这个以后肯定会有大量回忆录或者历史书出来。现在很多当事人都还没死,好多东西不好说,为尊者讳。
[吴之雪风] (2011-9-19 11:31:00)
说到民间,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史玉柱跟中国人寿抢民生银行的事,我觉得史玉柱不是在炒做新闻,也不是想哄抬民生银行的股价,而是真心想当民生银行的老大。
忙总觉得史玉柱能成功吗?TG什么时候会收割这些已经长大的私人资本?
[wxmang] (2011-9-19 11:51:00)
史玉柱的行为很正常,发发牢骚而已。大狗要把爪子伸到小狗的饭盆里时,小狗都是这种反应:叫几声,走开。
[gwa] (2011-9-19 13:09:00)
忙总又提出了一个好话题:前一阶段,我也注意到已经有“重提当年话今朝”的倾向,柳红写了“那些年和那些事”,访谈了很多当事者,还有一个写“三十年与三十人”的,都是和你的话题相关的。
很感触你谈到的那个战友变对手的现实。因为自己在海外的视角,我还想再补充一点:那些过去的战友里,恐怕还存在另一种“对手”的变化,不光是有左右之分的。还有连“主家”都变了,成了内外之分的对手的,是有名有姓,可见诸文字的。
[wxmang] (2011-9-19 15:15:00)
[wxmang] (2011-9-19 15:18:00)
中国这30年真的是沧海桑田,有的人如果不选错主子,哪里有现在这些人上位的机会。所以站队对搞政治的人来讲就是命根子。
[hbworld] (2011-9-19 16:06:00)
想翻盘的很多,有失势的早期太子党。还有你写的这批人,这不,前几天还吵着要恢复体改委呢。
[wxmang] (2011-9-19 16:44:00)
不可能了,翻盘是痴心妄想。除非有人愿意拿枪干一仗,可是这些人都是没种的人。
[七八条枪] (2011-9-19 18:23:00)
张军在其《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一位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一书中,对莫干山会议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至于准确性和真实性就很难讲,有些问题,即使把当年参会的那帮人全凑齐,估计也未必说得清楚了。
张军对另一个会议――1985年9月的巴山轮会议着墨甚多,参会的都是当时或后来的大牛,议题也都是当时的焦点。
与会的外国人: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198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阿来克?凯思克劳斯;英国牛津大学安瑟尼学院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布鲁斯;联邦德国证券抵押银行理事长奥特玛?埃明格尔;匈牙利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部主任诺什?科尔奈;南斯拉夫政府经济改革执行委员会委员亚历山大?巴伊特;日本兴业银行董事、调查部部长小林实等。堪称是一群当时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
还有一位重要的外国代表,菲律宾籍华人林重庚。他当时是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巴山轮会议,最早是林重庚和中国体改委委员廖季立开始协商筹办的,廖季立后来因病未能与会。而参加会议的外国经济学家,主要也是林重庚请的。巴山轮会议以三家单位的名义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社科院、世界银行驻京办事处。
国内与会人员:领衔者为年已81岁的经济学界元老薛暮桥,当时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安志文,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党组书记;马洪,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童大林,体改委副主任,等等。这些都是参与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官员,年龄都在60岁上下。
除了官员,另一部分人是经济学家:刘国光(社科院副院长)、高尚全(体改委副主任)、吴敬琏(国务院发展中心)、赵人伟、张卓元(社科院财贸研究所所长)、周叔莲(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等。当时社科院与经济有关的研究所所长基本都到了。除刘国光外,这批学者多数当时50岁上下,正值壮年。
另有一批参加会议的“小字辈”,后来都走上前台:项怀诚,46岁,时任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后任财政部长;洪虎,45岁,时任体改委秘书长,后任职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楼继伟,35岁,时任国办研究室主任;郭树清,29岁,当时还是社科院博士研究生。
巴山轮的三大议题:1、改革的目标;2、改革的方式,即激进改革还是渐进改革;3、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wxmang] (2011-9-20 15:25:00)
当时我的级别太低,没有资格了解巴山轮会议。我想这是一个官方的操作层面的会议,与莫干山这种启蒙层面的民间会议性质不一样。
中国现代改革的两个主要派别:激进的休克疗法派和渐进的改良派,就是在莫干山会议上诞生的。目前看来改良派占点上风,不过以后谁知道呢?
[井底望天] (2011-9-20 17:20:00)
过来为忙兄捧场。
莫干山的4个发起人,三个我认识,两个关系挺铁。
倒不知道你在田源那里干过。88年和田源一起吃过饭,是于幼军请的客。
不同意忙兄关于成了对手的提法。人家不少人私下还是有联系的,呵呵。
而且有的人是自己走的,比如说张炜老兄。
另外后来江总是派人去游说大家回来的,也是一位故友(后来车祸了),我当时在场。
不过大家真的对细节感兴趣,我倒可以问一问张钢兄。我们倒是一直保持联系。
[wxmang] (2011-9-20 21:11:00)
欢迎欢迎,银行业的行规,捧场必须堆花:把宝贝拿出来。
田源是后来国务院发展中心物价改革项目事实上的操刀人,我们是受聘参与工作,用投入产出法算价格方案的连锁反应。
我说的的对手不是指国内跟国外的,是指国内自己的。现在卡位战非常激烈,这批人大多在司局级沉浮多年,这次如果不能更上一层楼,离六十岁退休大限就不远了,我想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是最后一次上位机会。目前是亲兄弟见面都分外眼红。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老王发家就是莫干山会议以后。因为参加会议的120多人,几乎人人在老王手里领过课题经费,然后受托到全国各地调查,写报告,写方案。因此老王也有机会鉴别和集聚一批人才。这批人现在都是栋梁。
当然从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当时老王只是备胎,真正的机会是给陈-一-谘的,造化弄人。
[井底望天] (2011-9-21 0:12:00)
前面有人说华生算不算紫阳的智囊,看你怎么定义。如果往大里讲,体改所的人,都算。往小里讲,真正意义上的智囊,大概只有鲍彤和陈一谘。
莫干山之后,老王也只是自称山大王中的一支而已,当时老翁还排在他前面呢,呵呵。
其实88年的时候,老陈他们就有压力了,要被撤编。当时老陈还派了一个副手到广东,和我(以及其他一些朋友)商量怎么找民企的支持经费呢。
后来做生意出头的,华生算是一个吧。然后养了一大批人在那里做影子政府,差点有惹恼了老邓,是朴方强烈保下来的。
[wxmang] (2011-9-21 16:27:00)
翁永曦,赵紫阳接见的经济改革四君子之首,电影《新星》的原型(以副部级下挂凤阳县委书记,搞农村改革),34岁的副部级高官,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后来的卖降血压保健品的生意人,后来生意落败惨淡落寞的前老板。
谁还记得,这是当年声望能力在老王上面的人?
所以人生是马拉松,短跑名将没有价值。
世事无常,只能面对现实!
[井底望天] (2011-9-21 16:54:00)
老翁的投名状投错人了,去了陈云那里,注定会碰到麻烦。所以当时老王讥笑说,他只是挂在党车的车外,一转弯就给甩出去了。后来好像当了杨斌的顾问,呵呵。
老王其实幸运了两次,八平方后,他和陈元是唯一的全身而退。然后在有段时间,太子们风头劲的时候,遭到了党内平民党们的阻击。所以倒掉了不少竞争者,呵呵。
为官如为人,低调才可以成事。当时那帮人,都是太狂了吧。还认识一个叫潘维明的,也是如此。
[wxmang] (2011-9-21 17:13:00)
是的,非常狂妄。我们搞国情分析,第一次公布报告,就请了这批人,以陈,一,谘领衔,来了10多个,结果这帮家伙把我们嘲笑得体无完肤,认为毫无价值。其实我们课题组是南京地理所的周立三院士领衔,北京地理所,综考会,生态中心,系统所一大批研究员参与,实力不知比他们强多少。这帮家伙眼高于顶,自命不凡。当时中科院政策局和合同局的两位局长就非常不屑:这帮人不知天高地厚。
后来也陆续讲过一些人,现在已近很老实了。
[井底望天] (2011-9-22 5:08:00)
人都会成长的嘛。90年代初,去普林斯顿玩的时候,晚上住在老陈那里,谈起往事,也检讨以前的浮躁。
当时体改所最大的问题,就是百年维新同样的问题。改革条令出得太多,朝令夕改,不有把措施稳固。
不过这些人被打出局,其实也不是好事。最起码,多点人才竞争,还是不错的吧。就我熟悉的人来说,像陈一谘、万润南、朱嘉明和张钢,都是不错的人才。
[wxmang] (2011-9-22 10:17:00)
他们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历史已经把他们淘汰了。
历史给过他们机会,可是他们太轻视机会,太败家子。
这些人多数我都见过,都属于极端聪明,极端敏感,你给一个提示,就能胡诌一篇论文的天才。但是他们缺乏坚韧不拔的执行能力。没有人能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完成一件小事情,都想做指点江山的国师,都想做改天换地的舵手。
世界上那来这么多舵手,都是舵手,没有水手,这个船怎么开?
他们即使没有8平方,我也不看好他们,他们做不成大事情。
[爱游泳的猫] (2011-9-22 18:30:00)
还是那句老话,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搞政治更是如此,浪花淘尽英雄。就好比去年风头正劲的平西王,就是有些太高调了,让老百姓如何敢把国家交给他,据说他已出局也是必然的了吧。
希望忙总保重身体,和井大一些,在丰言组个黔州双煞,让俺们多学点为人处世的道理,多长点见识。
[wxmang] (2011-9-22 21:52:00)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不急不贪不忿,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才有可能成功。老王就是一个例子,人家都出局,就他活下来,不是他最聪明,而是他最踏实。
[乌金沙] (2011-9-22 22:29:00)
随口跟忙总聊几句,这个话题是看《本嘉明:外贸企业的危机》引起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dsd0.html
从这个帖子看来,意大利甚至日本的后劲并没有提到。我补一下他们的能源支撑。日本由于核电危机必定导致能源紧张,意大利一直能源紧张(才有意大利在北非的新能源布局和补贴计划),能源紧张必定导致成本大幅度提高。
以下三个链接,日本、意大利和美国(对环保政策的不同声音):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917107.htm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917152.htm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917155.htm
从链接的后面几版看,美加输油管道和美俄开发北极油气的消息,至少凸现了一个事实:美国的能源布局导致美国的能源成本长期在低位运行。
从我对美国电网(最近两次区域大停电)和德国及北欧电网的了解,美国电网虽然稳定性不够,但胜在总体能源成本低,因此还大有潜力可挖;而德国及北欧电网+法国电网之间的互补性,使得德国还有不少底气。也趁着这个机会随口说两句,忙总上次说航空业运营高效,其实电网、铁路的效率和水平也不低,只是异业不好对比而已,跟国外同业对比,还是各有胜场的。
[wxmang] (2011-9-22 22:52:00)
电网这个不熟悉,不过美国鬼子基础还在,这次撑过危机毫无问题,欧洲可能得吐点血。最近他们自己也有点慌,整天讨论欧元前途,悲观的居多。西班牙马上就要来上演大戏了。
[qingliwang] (2011-9-26 20:39:00)
忙总,王建发了篇文章说“美国危机最严重时刻将在2013年”,
http://finance.caijing.com.cn/2011-09-24/110872873.html,他认为“欧洲人是在放大自己的问题,美国则是在遮掩自身问题。而实际上欧洲的经济素质要比美国好得多,因为不是说不能救,而是德国人在寻求更大的利益,但是对美国危机则是一个实实在在深刻危机。”
您怎么看这种说法,另外巴非特也提到欧洲的情况没有想像中那么差。
俺觉得欧盟成立以来似乎没有什么建设性作用,欧元似乎贡献也不大。那么分家也无大碍吧。如果王建说的属实,那中国更应该帮帮欧猪了,要是让德法得逞欧洲大一统也不是神马利好.
[wxmang] (2011-9-28 11:07:00)
王建应该有特殊的数据来源渠道。但是他低估了美国在美军支撑下的剪羊毛能力。
[紫微星明] (2011-9-21 20:18:00)
多谢忙总,原来新星说的是这个人。
看《新星》的时候,我大概刚上初中吧(不确切),反正是看的彩电,只记得一个村干部名叫潘苟世,是因为他小名潘狗屎,谐音而来,其他的情节一点都不记得了。倒是主题歌还会唱。当时音乐老师教了几堂课,也是那时候听说这是说习近平的事的(前几天刚知道不对)。俺不怪音乐老师,因为她是女滴……
[wxmang] (2011-9-22 10:51:00)
看来你的年纪不大。当时新星除了翁永曦外,还有黄江南,以及TG干部史上第一个民选的地委书记,吉安地委书记段家林。
那是一个大家都在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时代。
[mdjxz] (2011-9-22 10:58:00)
和忙师同时在线,感觉真好
[wxmang] (2011-9-22 11:14:00)
欢迎,欢迎,谢谢支持。这里安静,不会飞砖头。放心聊。
[井底望天] (2011-9-22 14:41:00)
其实老潘也很厉害,38岁做了上海市委宣传部长。
[wxmang] (2011-9-22 22:18:00)
77级,78级出来的机会是特别多,那时实在太缺人了。本科毕业三年当处长,7年当局长的大批。不过那时学生质量的确没的说,以综合能力而言,现在最优秀的不见得比得了那时中等的。下任总经理在他们班上就不算是优秀的。
[长街看海] (2011-9-25 19:34:00)
最近在看以前的
人民日报,正好看到一位对李向南的评论。
很犀利啊
[wxmang] (2011-9-25 22:48:00)
我认识他在贵州时的大秘,评价很中肯:聪明,平和,善于平衡,但是冒险性不足。这段话还是董事长在西藏,还没回北京时说的。
这位老兄是个人才,判断极为准确,例如对杜青林的前途预测极为准确,他预测时,杜青林才刚刚升为副省级干部。
[action] (2011-9-26 2:30:00)
可惜除了286还有些毛主席那种混不吝的胆气,以后就只是官僚了。
说到底,都不像毛主席无欲则刚。
[wxmang] (2011-9-26 10:59:00)
其实不是胆气小,是政治资源少。当政治资源越来越少后,就只能小心翼翼走跷跷板了,不敢豁出去了。
[瓜子儿] (2011-9-26 23:53:00)
忙总井大的小粉丝,丰言第一回帖
[wxmang] (2011-9-28 10:55:00)
欢迎,欢迎。
[开车去中亚] (2012-1-17 14:46:00)
忙总帖子里谈到投入产出法,关于这个有没有比较好的书?
[wxmang] (2012-1-17 15:22:00)
陈锡康先生的《投入产出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年,应该是最全的,陈锡康也是国内的投入产出NO。1。只是不知道你的数学基础如何,这本书大量使用矩阵代数。
我的投入产出就是跟陈锡康先生学的,而且请教同时还随便混饭吃过。
[开车去中亚] (2012-1-17 16:49:00)
[wxmang] (2012-1-17 16:52:00)
模型不复杂,投入产出模型就能够算出各种商品的影子价格以及价格连动效应。
你看完陈锡康的这本书就明白了。
其实主要工作量是数据修正和规范(统一统计口径和数据格式)。
[乌金沙] (2012-1-17 17:04:00)
我估计,大多数各行业专家的主要工作量就是统一数据口径,只有这个基础,才有实事求是和高瞻远瞩。
[wxmang] (2012-1-17 17:12:00)
是的,现在做任何大型项目或系统,第一步就是建立指标体系,然后在这个体系下规范,分解,集中,统一各种数据。因为我们数据来源太复杂,不但口径不同,格式不同,时间点不同,甚至数据原理和数据对象都不同,经常有重复现象。
这个数据处理工作完成了,才有下面的分析工作,不然垃圾进去出来还是垃圾,系统再先进也是废物制造机器。
所以总设计师对数据的理解或直觉,基本决定系统的可用性。
[freevictor] (2011-9-23 5:13:00)
井大背景这么强。不会也是忙总文中名人之一吧
[井底望天] (2011-9-23 10:31:00)
不是。我太年轻,莫干山的时候,还在学校呢。因为没有什么背景,所以这里说到的很多人,我都是后来几年认识的。我出道也就是1988-1989年时间段,比较年轻,当时是23-24岁吧。
之所以当时认识这些人,是因为大家都想收我做小弟吧,呵呵。当时我这个年龄段,出头的比较少,一个是上海的杨鲁军,写了本《里根经济学》,算是正合当年的思想潮流。
前面提到的老潘,叫潘维明,38岁做了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后来胡耀邦下台的时候,嘴巴很硬,给放逐到浦东造船厂做党委书记了。我也是吃过他一顿,其中一些朋友,比如说朱嘉明、何维凌等等,都在坐。
当时我是呆在广东,北京不敢去,因为太容易卷入各种纷争里面,呵呵。从政是有机会,当时是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去新建的海南省,发邀请了。还有就是有朋友,要引荐给我老家贵州当时的省委书记,呵呵。当然,做生意也有路子,但是没有兴趣。
总之,最后就出来了做一个云中野鹤,说实在的,不是奥运会前西方人的过分,我可能还不会出来折腾了,见笑了。
比起我佩服的忙总,我的实践经验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了。
[乌金沙] (2011-9-23 11:41:00)
井大最近一篇《科技动向:重回游牧生活》,让我不禁联系非洲大陆和蒙元后金草原史之间的关系,都是部落联盟的分分合合,所不同的,仅仅是非洲部落首脑所受教育是美是欧还是中罢了。
看到游牧生活几个字,插个话,您和忙总继续慢慢聊。
[井底望天] (2011-9-23 11:54:00)
多谢抬举了。这篇文章,也是帮几个朋友的新公司鼓鼓劲吧。几年来,过去的几个朋友都在创业上有所成就,比如说美国硅谷的Palo Alto Networks 和Aerohives,中国的Hillstone(山石),公司的创办人都是过去的朋友。
这次的朋友,是搞弯曲评论网站的陈首席,算是帮他们一把。
[然后203] (2011-11-28 14:13:00)
井大对LED应用怎么看。
江西的晶能光电硅衬底技术成本较国外大幅下降。
欧美日以及中国也都要在2012年左右禁止白炽灯运用。
三星电视机借助大功率LED技术卷土重来,现在售价是一般液晶平板的2倍多。
[井底望天] (2011-11-28 15:31:00)
江风益是个能人,不过要看成品率如何。不是技术验证,或者实验室数据,而是生产线数据。
现在LED的主要走法,是争取在硅板上做。不过材料太脆,容易断裂。 成本率搞不好,成本就降不下来。
[然后203] (2011-11-28 17:49:00)
[方解石] (2012-1-28 21:07:00)
led适合低端消费,但是说真的我个人不会选择很多照明选用led,尤其是和人的生活相关的家庭照明,我个人目前对日光灯、节能灯、led的比较感触是,都不如白炽灯。日光灯又优于节能灯。
实验室所用的显微镜,凡是用led的,基本上很快就被勒令销售商给换成白炽灯光源+光纤(隔离热量)的模式。因为根本看不清微细结构。led的光谱太单一了。
[海峰] (2012-2-3 13:23:00)
跟数码相机取代胶卷一样,最初胶卷派一直在嘲笑数码的质量,但可惜数码技术一直在发展,最终还不是取代了胶卷一样。
LED也会一直在发展的。
[手表] (2011-9-20 23:19:00)
去年按忙总在以前讲过的牟其中事迹,关键词搜了下,相关文章是很多的,如今的很多风云人物,在80年代其实就已经是了。有本书《体改所与政策制定》,不知忙总怎么看?
[wxmang] (2011-9-21 16:40:00)
没看过,不过可以想象。不把286从神坛上请下来,这种书都是垃圾,因为不真实。
[linreal] (2011-9-27 10:01:00)
曾几何时,每天一大享受就是去河里看井大和忙总的帖子和回复。后来忙总的离去(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忙总原来来到这儿了),让人徒生落寞。最近这段时间的习惯都是先去河里看井大,紧接着来这看忙总――如今两大牛人都来这了,并且有幸看到你们俩个人直接的互动,真是又惊喜又感动!忙总和井大的文章风格不同,内容侧重点也不同,但都是我的至爱。也许这辈子都无法接近井大和忙总的境界,但每次从你们的文字中我总能感觉到一种热血和信心,对我们国家和民族雄起的信念!而我也一直在努力地把你们的文字和思想传达给我周围的人,希望可以激励周围更多的同龄人燃起积极奋斗的精神。对祖国的热爱本身就可以是最大的信仰,人总是需要理想主义的(建立在足够的实力和信心上)――这是我从井大和忙总身上能最直接学到的东西。
[wxmang] (2011-9-28 10:44:00)
欢迎,欢迎,谢谢支持。
[suqier] (2012-1-17 10:21:00)
忙总当年测算价格改革的影响时,是求一个超大的联立方程么?传说中计划经济的核心部件。
用的是电真空管的计算机?打孔纸带?
[wxmang] (2012-1-17 11:02:00)
当时有两类模型,一个是考察关联性的,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用710所的IBM4341,一个是投入产出模型,用DEC的vax。
[废柴大叔] (2012-1-17 21:40:00)
想想很有意思
我个人工作的第一个公司,往最上面数的老板是华生
工作最长的公司,投资人是张少杰
现在的公司隶属于联办
看来这些风云人物除了对改开社会大势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哈哈,那就是曾经或正在给我发工资......
[wxmang] (2012-1-18 11:07:00)
联办已经风光不再,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了。想当年如何的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gb0088] (2012-1-26 1:20:00)
忙总,最近有个事,吴敬琏原来的一个助手就柳红,当了九年助手,柳红的现在的老公是朱嘉明。柳红不当吴敬琏的助手之后,着手写《吴敬琏传》,吴敬琏对她写的很不感冒。后来柳红[/quote]就狠揭吴敬琏几十年前的烂事。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个个人恩怨性质的问题,背后是不是有人要出于某种投机国家政策的动机,想搞臭吴敬琏?
柳红至吴敬琏的信
[wxmang] (2012-1-26 12:15:00)
吴敬琏已经够臭,搞他干什么?这不过是文人之间的小风波而已。
就狠揭吴敬琏几十年前的烂事。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个个人恩怨性质的问题,背后是不是有人要出于某种投机国家政策的动机,想搞臭吴敬琏?
[url=http://club.ebusinessreview.cn/blogArticl......
2012-02-19 22:0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