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管理短篇N则:九、新官上任三把火

wxmang

2012-02-19 21:48:29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烧什么?怎么烧?

不管是谁,第一把火一定是人事变动,古代叫一朝天子一朝臣,现代的包装名词叫机构改革。人事变动就是把自己信得过得人放到关键岗位上去,这样才不至于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也能够如臂使指的指挥企业完成任务。同时通过人事变动,拆散或消灭可能的对立势力,减少自己工作的阻力和难度。

那么人事变动怎么做?一般有两种方法,加法和减法,或者叫拆庙赶和尚和建庙安尊神。举例说来,我去某企业,显然必须控制财务,但是原来财务处长并未犯什么错误,你不能撤人家职,怎么办?我成立计划财务部,他的财务处长照当,只是计财部总经理是我的人而已;我也必须控制采购和销售,那好办,成立采购销售部,派我信得过的人去做总经理。以上都是加法,都是增加庙或者扩建庙,好把我的菩萨请进去。还有一种是减法,例如某个企业的销售部非常强大,对我们进去非常不买账,我就把他分拆为市场部(负责商情和需求分析),国内销售部(负责网络)和国际部(负责出口),其原来部门经理,我升他一级:集团副总裁。等等。

当然光是在原来组织结构上动动手脚还不行,我还要成立稽核审计部和制度管理部。显然前者大家都很明白,就是企业里的克格勃或者锦衣卫。后者是什么绝大多数人就不明白了,有的人望文生义说是写制度的,废话,写制度的需要一个部门干什么?制度管理部就是我的现场工头群,是我的眼睛、耳朵和手,完全介入运营流程中,在每一个运营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和工作交换节点,他们都是现场工头,不参与流程,但是观察流程,就像纺纱车间巡视车台的纺纱女工。这批人直属我,不属于任何工厂、车间和班组。他们与稽核审计部不同的是他们是固定工作岗位的监控的,稽核审计部是流动巡视监督的。

可能有人要问,这种组织设计的创意是怎么来的,其实很简单,从TG组织结构学来的(纪检委,政法委,调查部)。

只有这样,一个人控制几万人,才不是神话。

当然这些干法都是包裹着改革开放的旗帜进行的,必须能够自圆其说。不然人家也不是待宰的羔羊。那么包装有什么能够忽悠人的原则或理论吗?当然有。

首先是组织结构。我们一般熟悉的组织结构,是法约尔的职能制结构(递阶控制)和任务结构(矩阵式)。





设计组织结构,必须先确定战略目标和任务,然后根据任务需要,选择结构模型。例如金字塔式的递阶控制和矩阵结构在适应短期任务和连续运营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矩阵结构适合项目,递阶控制适合公司。

这两种组织结构对企业是有不同的根本认识的。

在递阶控制结构中,一般我们要评估工作是静止的多还是运动的多,例行公事多的就是静态工作,而不断需要创意的工作就是动态工作。

例如制造、市场推销、会计这样的工作就被看成静态,而企业运营则靠运营流程把静态工作从一个阶段或一种技能移向另一个。所以递阶控制结构的核心不是工作和岗位,而是流程。所以我称他为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结构。

在矩阵结构中,工作都是静止的,而各个制造、市场推销和会计方面的专家则是运动的,以组成某一特定工作即任务所要求的特定的矩阵结构。所以在矩阵结构中,核心不是流程,也不是人,而是任务。所以我也称他为以任务为导向的组织结构。



在目前的常识总,递阶控制和矩阵结构被认为是互相对立的,矩阵结构是现代的,是自由的,而递阶控制是老式的,是僵化的。(看出什么窍门来没有?没有,说明你太缺乏实战经验。这种常识的对立和误区,就是你顺势而为的大旗)



其实矩阵结构并不是自由的,而是一种有高度纪律和高度结构的组织结构,而递阶控制结构也是高度可以权变的。所以,认为这两种组织结构是对立的看法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在工作中,它们是互补的,甚至是不能互相代替的。绝大多数大企业,这两种组织结构都是同时存在的。



设计完组织结构,我们马上需要设计责权,也即分权模式。目前可以选择的是斯隆发明的“联邦分权制”和“模拟分权制”。

这两种分权制是不能互相补充的,也不能互相代替。联邦分权制强调每一部门结果的最优化,模拟分权制是当企业不能符合联邦分权制的严格要求时的妥协办法,这时一般存在某个部门优化会导致其他部门劣化,所以必须限制有些部门权力。



设计完权力分配,那么我们马上需要设计下属间的沟通关系和协同关系,这是一个网络模型。

进行上述工作,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以参考:





1、明确: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企业中的每一个管理部门,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位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他属于哪里,处于什么地位,应该到哪里去取得所需要的信息、协作或决定,如何才能取得。明确同简单不一样,实际上有些看来简单的组织结构却缺乏明确,而有些复杂的组织结构却有高度的明确。



所以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没有一本详细的组织手册,就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归属在哪里,应该到哪里去,处于什么地位,应该干什么,承担什么责任,权力是什么,那就会造成摩擦、浪费时间、引起纷争和烦恼、延误决策,因而成为一种绊脚石而不是一种助力。

所以组织设计的要点不是越复杂越好,越完善越好,而要简单明了。



2、适当:控制是双刃剑,玩不好把自己杀死了

任何企业中,用于控制、监督、引导人们取得成绩的部门本身都是不产生任何收益的,都是成本,都是浪费,都是在干扰企业正常运营,降低企业效率。所以这种监控力量应该保持在最低限度,不能太刻薄,太变态。

好的组织结构能够使企业员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企业应该通过组织设计,把大家的时间和注意力用于产生价值的事情上。那些从事于“管理”和“组织”、“内部控制”、“内部信息交流”和“人事问题”的人,应该控制他们活动能量和权力,使他们对企业运营的干扰保持在最低限度。要知道了,特务这个东西,没有不行,多了就会大乱。



一个企业用于使它保持运转或润滑摩擦点的投入愈少,则产出就愈多。最好的企业是不需要控制就能正常运转的企业。没有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



3、方向:成绩导向,结果导向

组织结构应该把个人和各个管理部门引向取得业绩而不是引向做出努力。也即不能使组织可以容忍想了=说了=做了=做成。组织应该用业绩而不是管理技能或专业能力或计划能力或宣传能力来检验考核员工。不听他们说什么,看他们完成了什么。

企业组织结构实际上类似一种传送带,它把各种业务活动转化为业绩。这种传送的效率决定了组织的效率。



4、目标: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完成任务是每个管理单位和人员的唯一目标。



所以组织设计中,每项工作必须描述清晰,特定而具体.因为只有任务本身是规定明确的,完成该项任务所必需的条件是明确且满足的,才可能完成该项任务。



同时组织也应该使每个人理解共同的任务,也即整个组织的任务。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为了把他的努力同共同的利益联系起来,需要了解如何使他的任务适应整体的任务,以及整体的任务要求他自己的任务、贡献等方向的是什么。不然即使大家努力工作,结果仍然是组装不起来的一堆散件。因此,组织结构需要促进而不是阻碍信息交流。



五、决策

组织设计要有助于决策效率提高。如果组织结构使得决策高度独裁,使总裁成为事必亲躬的少将排长,这是失败的组织;同样,如果组织结构使得做出决策的权限模糊,或产生大范围的争权夺利,或者越权渎职盛行,也是失败的组织。



六、稳定和适应性

企业结构需要稳定,否则无法持续运营。但是,稳定不能导致组织结构僵硬。为适应竞争环境,组织结构是必须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弹性。一个极其僵化的组织结构不但不稳定而且脆弱。所以企业组织有适应性是稳定的一个主要条件。



7、与时俱进

一个企业要想长命百岁,在组织结构上必须能够与时俱进,自我更新。实际上大企业10年必然进行一次组织结构更新,小企业更快。



企业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就是培养初、中级管理人员担任高级和高层职位的能力。经验表明,一个企业想长寿,就必须能够从内部产生未来的领导者。要做到这点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企业不能有太多的管理层次,以便使一个能干的人在比较年轻时就能够晋升到高层岗位,这样的企业才有有足够的效率、活力和冒险精神。



这些原则显然是互相冲突的,但是企业结构都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上述的原则,所以妥协和平衡是不可避免的。



21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楚庄王] (2011-7-15 12:43:00)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wxmang] (2011-7-15 15:37:00)

庄王吟得一首好诗,欢迎欢迎,谢谢支持




[香辣蟹] (2011-7-15 13:30:00)
如果企业自我更新的能力就是要自己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让有才干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晋身高层,是否现在大部分民企都是不合格的,因为都不培养人,只想着要直接用?央企会好些吗?

日本企业一般用工程师来做企业领导,是否是这个原则的体现呢?




[wxmang] (2011-7-15 15:45:00)

我以前说过很极端的话:中国民营企业没有明天,就是指他无法积累人才,培育人才。

央企这方面要要强的太多了,有完整的梯队培育计划。

日本企业人才培育有自己的特色:年功制,优点是稳定且连续,缺点是缺乏创新和冒险能力。




[slyypp] (2011-7-15 18:56:00)

可能是家族式管理的弊病吧。不知老外的家族式管理为何技高一筹?




[wxmang] (2011-7-15 22:39:00)

西方真正的家族企业也是一个德行,例如德国的欧倍德在中国的闹剧就是老板儿子政变,把中国区创始人李凤江开掉,导致关门走人。




[tibet] (2011-7-15 13:44:00)
追忙总的帖子追的真辛苦。这回忙总不走了吧,呵呵。




[wxmang] (2011-7-15 15:47:00)

谢谢,谢谢支持。这次不想走了,这里安静,没人吵架。我实在是没体力吵架。




[benhuashu] (2011-7-17 18:34:00)

好极了,这里估计很快也会热闹起来,希望忙总注意保护自己,大家也随时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共同经营好这个大家的精神家园。顺祝忙总身体健康!




[wxmang] (2011-7-18 11:09:00)

谢谢,谢谢,这里在可见的将来还不至于被他们看上,他们需要规模,不然没成就感。




[大懒虫] (2011-7-15 17:53:00)
注册、学习复习、献花捧场!




[wxmang] (2011-7-15 22:29:00)

欢迎,欢迎




[道易] (2011-7-15 18:21:00)
我也来报道,来追忙总来了,跟着忙总学习,愿忙总身体健康。




[wxmang] (2011-7-15 22:36:00)

欢迎,欢迎,谢谢,谢谢




[zilewang] (2011-7-16 18:37:00)

频繁的组织结构的变化与调整,会在工作中产生严重的资源消耗,甚至思想的混乱。对于一个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不断的组织结构变化,让下面的人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感觉,完全看不到希望与方向。并且,对于小企业来讲,每一次机构的调整,都会引发大量的人员流失――这对小企业来说,损失真的很大。

想请教一下,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尤其是小企业。

另外,很想听听忙总从企业管理 的角度来谈TG的管理模式。以前也看过一些,但总觉得有言不及义之感。我觉得,如果真正的学好 TG的管理模式,对小企业从弱走向强大还有非常大的意义的。

很期待忙总的大作尽快出书。




[wxmang] (2011-7-16 18:47:00)

小企业组织变更的原因与大企业不同,大企业往往基于战略考虑主动改变,小企业普遍是被动的,是市场变化和业务行业改变的导致的。

小企业不稳定是天生的,无法改变。小企业稳定,就没有活路,他完全靠随机应变生存。所以有一利必有一弊,所以小企业绝对比大企业浪费资源。




[响水滩] (2011-7-17 14:44:00)
问候忙总好,真高兴能够再次聆听到忙总的教诲。

看到这一篇文章,忙总提到了实战操作,在引入变革的时候,循序渐进的步骤是组织结构变革,责权体系和沟通网络。我对最开始的变革造势特别感兴趣,想学习更多,比如怎么拉大旗,怎么将眩目的理论和企业实际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些什么问题,希望忙总赐教。




[wxmang] (2011-7-17 18:15:00)

谢谢,谢谢支持。你的这个问题没法回答,要随机应变,看具体环境来做。尤其要看对手喜欢什么,一般是投其所好。关键看你懂不懂人心。




[lyx8848] (2011-7-17 14:57:00)
从西西河跟随忙总而来

跟着忙总,开拓视野,认清现实,坚定信心,有忙总为师必不入歧途




[wxmang] (2011-7-17 18:19:00)

欢迎,欢迎,谢谢支持。




[roolplay] (2011-7-17 17:27:00)
从西西河追随过来,终于继续有机会聆听忙师的教诲了。




[wxmang] (2011-7-17 18:22:00)

欢迎,谢谢,谢谢支持。




[天澜] (2011-7-22 0:30:00)
我所在单位正处于变革中,收购方是央企,基本精神如忙总所言,人事变动极大人力资源、财务、......几乎所有的部门及公司领导都动了(1年内),包括原来的主管领导。

不幸的是本人由于性格原因----绝对的埋头苦干型,但和领导的沟通交流能力差,虽然很辛苦,但似乎新的公司领导更愿意归功于我的上司,郁闷呀,

另外,央企的架子太大,来了1年多,没什么直接效益,主要现金流仍是原来的企业,但公车已经买了十几辆,工资福利不错(原企业几乎不变)




[wxmang] (2011-7-22 16:22:00)

央企一般并购企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消灭竞争对手,并不完全指望并购的企业产生什么收益,例如华润并购一堆啤酒企业,就是为了给主力清理市场;第二种是抢竞争对手的储备资源,例如华润并购一堆水泥,就是让对手没机会扩大产能。真正为提高收益率或市场占有率而并购的,不多,这不是并购这种战略武器的长项。收益率提高最简单有效方式是产业升级和加强管理;市场占有率提高,最简单有效方式是产品升级和价格下降。这都需要精耕细作。民营企业玩不了精耕细作,没这本事,也没人才。




[aaokcn] (2011-8-18 0:23:00)
前面讲的都是学问,到这才看出忙总独裁、霸道、杀气腾腾。难怪心术不正的人没法跟你玩,而你要心术不正,谁都没得玩。




[wxmang] (2011-8-18 11:03:00)

你这个判断我可担不起,我一点不杀气腾腾。我只是按照职业标准做事情。一个人进一个企业,还能控制得住,没点认真精神和技巧真的不行,很快就被别人煮了,或者象接管通钢陈国军被干掉了。




[aaokcn] (2011-8-18 11:31:00)

这是上位能量支撑您,比方央企上对下,金融对实业有前提 。实际不管您多么儒雅,被接管企业都明白您是去干嘛的。有这个上位能量,再加上您的敬业、技巧、人品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限制在在国有这个前提下,或者是企业大股东、董事长、整个家族支持前提下。离开这些前提,无法实施。

即便已经实施并且实施成功,您仍然会被过河拆桥。上位要的就是奴才,知道要翻船了才用人才,还算是聪明。

忙总的经验,读来养心,用来伤心。




[wxmang] (2011-8-18 11:52:00)

任何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不干这些事情,我会后悔一辈子的,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智力体力精力能够达到什么高度。经过这种检验,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不亦说乎?




[aaokcn] (2011-8-18 11:57:00)

天降大任,能者在前,名符其实,实在羡慕,应该努力向忙总学。只是初入职场者,不可习,要习得有忙总的身段功夫,切记忙总的作业背景,知进知退的准备,否则,自以为武功高,其实死得难看,如陈国军。




[wxmang] (2011-8-18 15:46:00)

其实面对现实我们主动选择余地很小,都是机会自己撞上门来的,躲都躲不掉。




[tuhq] (2011-8-20 20:27:00)
非常惋惜。以忙总智识全盛之年,若是得了时运,全力执掌一企业,言传身教下,当带出一批何等优秀的经理人。也非常幸运,非如此,何能使我等早上十到二十年于网上得观如此坦荡、细致、系统介绍人生体验的佳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wxmang] (2011-8-21 17:29:00)

过奖,过奖,其实像我这把年纪在一线工作的人都能够讲出这些东西来,只是他们比较懒而已,不愿意上来码字。




2012-02-19 22:05:09 回复
newyorker
2012-05-04 06:35:28
医疗改革:
一是投入多少;二是怎么投入;三是投向哪里;四是监管投入。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4 06:35
医疗改革:
一是投入多少;二是怎么投入;三是投向哪里;四是监管投入。

目前要点是没钱,因为后三个问题其实有N多试点方案。
2012-05-04 11:20:11 回复
newyorker
2012-05-05 08:17:21
wxmang 发表于 2012-5-4 11:20
目前要点是没钱,因为后三个问题其实有N多试点方案。

医药分家,将药房划给当地政府托管,出发点是取消医院的药品加成和遏制医生赚回扣、开大处方,控制医药费用上涨。而且,医院这部分的收入损失,由当地政府补齐。但现实中,多数医院出现了负债攀升、运营艰难的局面,“只出不进啊。以往,医院售药的金额,会滚动到医院的正常运营费用中,但医药分家后,政府收了售出药品的钱,补助却迟迟不给医院。有的只给了三分之一,虽然是陆陆续续地给,但总像是和它要钱,很不痛快。”一位院长说,医院为了持续运转,就得不断拿出钱来进药,但是卖出去的钱又收不回来,逐渐地在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5 08:17
医药分家,将药房划给当地政府托管,出发点是取消医院的药品加成和遏制医生赚回扣、开大处方,控制医药费 ...

我个人认为目前医药分家的路子是走不下去的,因为钱只要一到政府口袋,基本都出不来,我们对政府的评价是:奉进不奉出的土财主。最近保定的医院拒绝接受职工保险病人,就是政府不拨医疗结算款(原因是挪用了)。

这种模式,最终逼得医院偷梁换柱,逼良为娼。(例如要病人自己买药来看病,或者先交钱委托医院买药看病,就像下馆子,自己带着鱼肉蔬菜,油盐酱醋一样)。
2012-05-05 10:24:42 回复
newyorker
2012-05-05 08:34:22
wxmang 发表于 2012-5-4 11:20
目前要点是没钱,因为后三个问题其实有N多试点方案。

不仅不投入,还要将医院仅有的一点糊口钱拿走,医改只有失败一条路了。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5 08:34
不仅不投入,还要将医院仅有的一点糊口钱拿走,医改只有失败一条路了。

地方政府非常贪婪,为了政绩,例如当年昆明世博会,甚至把大家工资都挪用了。
2012-05-05 10:25:33 回复
ccaaatt
2012-05-05 10:41:34
wxmang 发表于 2012-5-5 10:24
我个人认为目前医药分家的路子是走不下去的,因为钱只要一到政府口袋,基本都出不来,我们对政府的评价是 ...

这样搞的确是走不下去。
这种医药分家和不分家没有实质区别,反而多剪一次羊毛。

真的是和嘻嘻河左派说的那样,土供变伪供,什么经都往歪里念。
ccaaatt 发表于 2012-5-5 10:41
这样搞的确是走不下去。
这种医药分家和不分家没有实质区别,反而多剪一次羊毛。

地方政府太贪婪,不改变GDP考评指标,就会一直这么疯狂下去。
2012-05-05 11:38:48 回复
风潇潇007
2012-05-05 14:17:19
wxmang 发表于 2012-5-5 11:38
地方政府太贪婪,不改变GDP考评指标,就会一直这么疯狂下去。

我还是看到了希望。

我认为,以前追求gdp的本质是保就业,血汗工厂准备退出,gdp考核也将要逐步取消,如果医改本质是GDp而不是制度设计,解决医改不远了
风潇潇007 发表于 2012-5-5 14:17
我还是看到了希望。

我认为,以前追求gdp的本质是保就业,血汗工厂准备退出,gdp考核也将要逐步取消, ...

你太乐观了,地方政府有钱也不会投入,他们要政绩。
2012-05-05 18:17:48 回复
du_yi_long
2012-05-05 21:49:12
wxmang 发表于 2012-5-4 11:20
目前要点是没钱,因为后三个问题其实有N多试点方案。

医疗是个无底洞,人力成本很高,全世界根本没有成功的解决办法。另外就是治病的理念问题,国人过于浮躁,包括病人也包括家属。比如感冒,我老家哪里是个人就感冒输液,满大街都是输液的摊子,最挣钱的是大医院退休的护士,本钱就是输液。煤老板甚至有感冒坐车来北京看的,400多公里呀,完全土包子,做几个小时车搞不好心肌炎犯了命都没了。
du_yi_long 发表于 2012-5-5 21:49
医疗是个无底洞,人力成本很高,全世界根本没有成功的解决办法。另外就是治病的理念问题,国人过于浮躁, ...

这个不知道是什么道理,动不动就上抗生素。实际他们在自杀。
2012-05-05 22:00:52 回复
du_yi_long
2012-05-05 21:56:36
wxmang 发表于 2012-5-5 10:24
我个人认为目前医药分家的路子是走不下去的,因为钱只要一到政府口袋,基本都出不来,我们对政府的评价是 ...

其实药品市场化即可,现在主要是药厂和医院搞猫腻,比如某种药,医生可以开,药店却没地方买,我楼下药店掌柜说的。我老家那里其实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一般人普通病很少去医院,去了也不买药,找个药店买就可以了,每次我父母来帝都看我,都带一堆抗生素给我,顺便把北京药店臭骂一顿,他们那里几块钱,这里10几块钱。
北京搞的社区医院也不错,我楼下就有一个,旁边就是药店,药房里的药也不贵。
du_yi_long 发表于 2012-5-5 21:56
其实药品市场化即可,现在主要是药厂和医院搞猫腻,比如某种药,医生可以开,药店却没地方买,我楼下药店 ...

北京药店非常糟糕,一是价格贵,二是药不全,稍微有点效的药,都得进医院。
2012-05-05 21:59:44 回复
du_yi_long
2012-05-05 22:07:47
wxmang 发表于 2012-5-5 21:59
北京药店非常糟糕,一是价格贵,二是药不全,稍微有点效的药,都得进医院。

医院黑,开的药零售业买不到,其实就是药厂某种药的马甲。医药改革真正的问题就出在药上,上面做文章的太多,美国同样有这毛病,可人家能开发出新玩意,国内药厂结果天天换马甲,这事国家早就该下手管管了。
du_yi_long 发表于 2012-5-5 22:07
医院黑,开的药零售业买不到,其实就是药厂某种药的马甲。医药改革真正的问题就出在药上,上面做文章的太 ...

北京缺药还不是缺马甲,因为是医生自己给自己开药,都得去医院,药店找不到。
2012-05-05 22:12:51 回复
隧道
2012-05-06 17:37:54
wxmang 发表于 2012-5-5 22:12
北京缺药还不是缺马甲,因为是医生自己给自己开药,都得去医院,药店找不到。

北京就是因为在天子脚下,所以药品管理的严,处方药一般药店里都不全。
一般都是装了可视电话的药店才能有处方药,你没处方,他直接给合作医生打个电话开处方,就行了。 没装可视电话的药店,都很少有处方药。
隧道 发表于 2012-5-6 17:37
北京就是因为在天子脚下,所以药品管理的严,处方药一般药店里都不全。
一般都是装了可视电话的药店才能 ...

还有这个道理。我拿着外地大医院医生的处方都不行。
2012-05-06 19:12:31 回复
花大熊
2012-05-06 21:55:43
wxmang 发表于 2012-5-5 21:59
北京药店非常糟糕,一是价格贵,二是药不全,稍微有点效的药,都得进医院。

直接去医药公司的门市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5-6 21:55
直接去医药公司的门市

这个难度大,我根本就找不到医药公司在那里。
2012-05-06 22:39:14 回复
隧道
2012-05-07 06:01:16
wxmang 发表于 2012-5-6 19:12
还有这个道理。我拿着外地大医院医生的处方都不行。

估计这个就是你说的诸侯割据,不是全国统一处方格式,不好鉴别真伪。
感觉现在处方药查的很严,以前轻易能买到的,现在都买不到了。
隧道 发表于 2012-5-7 06:01
估计这个就是你说的诸侯割据,不是全国统一处方格式,不好鉴别真伪。
感觉现在处方药查的很严,以前轻易 ...

的确如此,上海药店也是如此。
2012-05-07 10:56:23 回复
隧道
2012-05-07 06:02:35
wxmang 发表于 2012-5-6 22:39
这个难度大,我根本就找不到医药公司在那里。

可以试试直接到大医院开药买药。有专门开药的门诊。不用排队。或者排队的人不多。
隧道 发表于 2012-5-7 06:02
可以试试直接到大医院开药买药。有专门开药的门诊。不用排队。或者排队的人不多。

这个没试过,可能也很麻烦吧?
2012-05-07 10:57:13 回复
大文盲
2012-05-07 08:06:27
wxmang 发表于 2012-5-6 19:12
还有这个道理。我拿着外地大医院医生的处方都不行。

这是因为不能确定这个处方的真假,而且据说医生的处方除了本院的药房,外人都看不懂。一是字体难认,二是某些医生处方写的有秘密
大文盲 发表于 2012-5-7 08:06
这是因为不能确定这个处方的真假,而且据说医生的处方除了本院的药房,外人都看不懂。一是字体难认,二是 ...

字体难认不是问题,因为我知道买什么药,秘密也不是问题,因为药店并不参与医生分成。
2012-05-07 10:58:12 回复
然后203
2012-05-07 08:36:12
wxmang 发表于 2012-5-6 22:39
这个难度大,我根本就找不到医药公司在那里。

忙总能否讲讲,医药流通体制。感觉这是刚刚的铁饭碗啊,为什么不能药品直供呢。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5-7 08:36
忙总能否讲讲,医药流通体制。感觉这是刚刚的铁饭碗啊,为什么不能药品直供呢。

药品是个垄断利润行业,类似香烟,必须专卖。
2012-05-07 11:04:11 回复
dundao
2012-05-07 11:08:35
wxmang 发表于 2012-5-7 10:57
这个没试过,可能也很麻烦吧?

这个我试过,在上海华山医院,很方便,因为只要开药,速度比看病快。
dundao 发表于 2012-5-7 11:08
这个我试过,在上海华山医院,很方便,因为只要开药,速度比看病快。

以后去试试看。
2012-05-07 11:34:49 回复
无相
2012-05-07 12:58:48
本帖最后由 无相 于 2012-5-7 13:02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5-7 10:57
这个没试过,可能也很麻烦吧?


忙总看来还是像男人逛商场一样就医,目的单一直接,不管其他。
这个东西叫便民门诊,很多大医院都有这个服务。挂号后去便民门诊,只开药不诊断,速度飞快。
挂个最便宜的门诊号好像是两元?然后直接进便民门诊,排队开药,划价,取药。不比去药店买药慢

无相 发表于 2012-5-7 12:58
忙总看来还是像男人逛商场一样就医,目的单一直接,不管其他。
这个东西叫便民门诊,很多大医院都有这 ...

以后试试这个便民门诊。
2012-05-07 15:33:38 回复
花大熊
2012-05-07 17:10:16
wxmang 发表于 2012-5-7 15:33
以后试试这个便民门诊。

去二级医院开药,态度贼好。
有些城乡结合部的二级医院,还可以报销乡下到城里的车费,虽然只有几块钱。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5-7 17:10
去二级医院开药,态度贼好。
有些城乡结合部的二级医院,还可以报销乡下到城里的车费,虽然只有几块钱。

可是北京上海城乡接合部可能得跨省了吧。
2012-05-07 18:48:25 回复
花大熊
2012-05-07 19:05:55
wxmang 发表于 2012-5-7 18:48
可是北京上海城乡接合部可能得跨省了吧。

只要是医院密度不够的地方,都算郊区。
各种机关医院都不错,人也少,病人也都是以开药为主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5-7 19:05
只要是医院密度不够的地方,都算郊区。
各种机关医院都不错,人也少,病人也都是以开药为主

机关医院药不多,大多数是些非处方药。
2012-05-07 19:15:38 回复
du_yi_long
2012-05-07 21:46:47
wxmang 发表于 2012-5-7 19:15
机关医院药不多,大多数是些非处方药。

真看不出来,医药上面门道真多,其实医院最重要的应该是提高医生的服务费用,而不是从药品上做文章。
有本书叫《烈药》美国畅销书,国内翻译的,挺有意思的,上来就是药品的利润率是2000倍啥的,里面说了大量药品医生方面的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女医药代表。后来嫁给了一个医生,里面说了不少事,今天在中国恐怕就是这样的,当时我看此书的时候,医药代表还没听说过。
du_yi_long 发表于 2012-5-7 21:46
真看不出来,医药上面门道真多,其实医院最重要的应该是提高医生的服务费用,而不是从药品上做文章。
有 ...

中国学习美国的不好的东西那是一日千里,快极了,而且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12-05-07 22:06:32 回复
吕不韦
2012-05-08 15:22:01
忙总,看了你的文章,醍醐灌顶,但是作为一个小虾米,还是有不明白的,我所在的企业原来是母子公司制,去年搞了事业部,今年管理要求是子公司及母公司事业部纵横管理,我原来作为一个母公司二线技术支持部门现在划归到一个事业部下面,做了一年,我没有找到感觉,老板也很不满,请教一下该怎么办?注:每项业务销售原来是由区域子公司完成,现在事业部实际上也不是事业部,没有落地管理到子公司,只是事业部给子公司按业务下任务而已,和我了解的事业部不是一回事。我作为一个所谓的事业部下的业务部门(原来的技术支持部门)如何找好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能力。子公司的我这一块的业务实际上发展的不错,我要伸手管,别人实际上是不尿的,在外面寻找新的业务近期看起来似乎也不现实。啰嗦了那么多,虚心请教忙总和各位大拿。
吕不韦 发表于 2012-5-8 15:22
忙总,看了你的文章,醍醐灌顶,但是作为一个小虾米,还是有不明白的,我所在的企业原来是母子公司制,去年 ...

我想是你们组织结构没有理顺的原因:责权利不明确。这个你着急没有用,要总部调整才可能。实际上你现在没位子,在那里都是多余的。

所以只能自己找事情干起来了。不能被动等别人来找你,活着给你派活,你的主动出击,不能守株待兔。没事找事,就是说的你这种情况。事情呼隆大了,就被招安到组织体制里去了。
2012-05-08 16:07:59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