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樵] (2011-7-16 13:35:00)
忙总你好.我是由西西河追来这彦拜读你的倾囊大作.
本人刚开始从事管理,看到你的文章抓网举目,一目了然.
关於管理者才能的第一条, 篼的敏锐或敏感条件, 这是否要对该行业有一定经验,才能由微处推导出未来走向,否则无从谈起?
本人十分欠缺问题分析能力, 能否指导一个方法?
您说"管理者的听(理解别?人说话背后的意思)和说(直指别人内心深处)的技术是可以培养的"。请问可以如何训练培养自己?
最后, 保重身体多休息, 这样大家才能常常听您讲课.
[wxmang] (2011-7-16 17:51:00)
敏感是天生的,不需要对行业有什么经验,而是对一大堆数据中极个别异常数据的直觉能力。比如说100个数据中,只有一个是异常的(例如明显小于或大于),你能在一眼扫过时发现;或者在某人说话时,你能发现假话。
分析能力主要是逻辑能力,如果数学不好,就无法分析。如果数学好,只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即可。我的管理科学基本概念简介这个帖子就是讲分析框架的
至于了解人的技术,你可能得跟一个管理高手学习一段时间,看看人家是怎么工作的。靠书本知识无法传授。
[家住?樵] (2011-7-16 21:44:00)
非常感谢忙总的回覆!
本人就是文科生, 数学非常不好.您讲的管理者的这些能力,我都欠缺,这样看来自己不适合做管理工作.
另,您给的联接去不到.可有别的link?
再次感谢忙总对晚辈的知无不言!
[wxmang] (2011-7-17 18:06:00)
文科生不一定不能搞管理,关键看搞什么,总工程师,总工艺师你干不了,但是其他不一定,毛主席是文科生,但是是世界最好的董事长(没有之一),周恩来是文科生,但是是世界最优秀的CEO之一。你足够勤奋吗?这才是关键。
看看这个链接:
[楚庄王] (2011-7-17 18:34:00)
请教:基层管理者需要学习和精通工种的技术吗?
我碰到过这样一个人:他说,上面提拔他当金工车间主任,他原来是个电工,所以很受鄙视和愚弄,不得不自己自学了车工,,才把那些油子镇住。
我心知其非,心想那样的话,让你当厂长,你还不得把整个工序的工种都学会?那岂不累死。但现实我也碰到过被技术好的技工“拿”的情况。
他还说,不这样不行啊,每次派工,不是这个推车床精度不够,干不了,就是那个推工时给的太少了亏了……。――每当这时候,我一挽袖子,亲自上去做一件,他们才老实。
[wxmang] (2011-7-18 11:14:00)
的确,基层班组有这么欺生的情况。不过也可以不需要,我就采取保甲制,互相监督。总的来说,你说的这位还是管理能力不足。比如我对技术就一窍不通,但是没人敢糊弄我,一旦被我发现,就让他生不如死,后悔来到世界上。
想拿一把的人,对他最好办法不理他,打入冷宫,扣他工资,如果想跳槽,打招呼把他的可能路全部堵死,让他技术残废(这种人是不会去小作坊或乡镇的,那太掉价)。用不了半年他就会来认错,后悔,以后就老实了。
[百分点] (2011-7-22 21:06:00)
关于"保甲制"这点忙总能否稍微扩展一点,举个例子.
[wxmang] (2011-7-22 21:47:00)
举例来讲,某居民区要通管道煤气,前提是所有人必须交出灌装煤气罐和本,只要有一家不交,就不通气。很简单,所有交了本和罐的人都会监督没交的人。这就是保甲制。实际就是文革的惯用手段:挑动群众斗群众。
[duanjian] (2011-7-18 17:30:00)
镇住这些人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他不是“不可替代”的,至于是你自己替代,还是找人来替代,那就看实际情况了。
[wxmang] (2011-7-19 10:48:00)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讨价还价的方式。但是这波人是比较傻的,他不知道一旦别人度过难关,必然要翻脸收拾他。
所以我是经常丑话讲在前面:你现在要挟我,我没办法,等我缓过劲来,整死你。你自己看着办。
[楚庄王] (2011-7-21 16:16:00)
嗯,威胁也是一种好办法,我也有用过,好使。但有时问题是基层管理者得到上面的授权和支援往往不多,所以威胁的“子弹”不够啊,只好威逼利诱加粗口,吼吼。
另外,忙总听说了“海底捞”吗?它最近比较火,管理上听说有不少创新想法,实践得也不错。
[wxmang] (2011-7-21 21:28:00)
你说的是哪个吃饭的海底捞?我觉得前途不是太看好,饭馆想长期生存,不是靠噱头,而是物美价廉的菜品或者特色。他的菜可不怎么样。
[slyypp] (2011-7-22 13:18:00)
确实不怎么样,太难吃了,感觉就没有味道。这个破馆子不知道怎么火起来的,可能是服务员态度差不多吧。
[wxmang] (2011-7-22 16:41:00)
这种饭馆与星巴克的运营模式一样:小资装档次的地方。
[小僧人] (2011-7-22 18:15:00)
非常高兴又在风眼里看到忙总的“实话直说”的精彩教诲了。
那个星巴克的咖啡馆目前在国内确实是小资装层次的连锁店。
我有朋友近来开始投资进入这个行业,我也借此学了一些知识和技能,发现这咖啡馆在西方真是个讲圈子的场所,许多老字号的都有自己数代相传的家族传承,包括东主和顾客,是等级划分很森严的。
星巴克定位很准确,投合了那些符合年龄和收入等特点的推销条件的群体的心理。实际上它在国内的定位要略高于在西方的。不少类似的西方品牌在中国很多都是利用那个特别的“趋众”心理来人为地拔高的。他们的成功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也许再过几年,又会发生变化的。
此外,我想也与忙总说一点自己的感觉。
我几乎收集了你的所有的发帖,都细心地学习了。我对你的那些主帖里的文字的组织是非常敬佩的,说理完整清晰,表达得有声有色,大都无懈可击。可是如果没有完全读明白你所针对的话题的话,有时在读你的那些即兴回帖时,也会出现困惑,不知该如何准确地理解你的原意和叙述。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自觉和主动地去补充背景,然后来体会了,但也想借此提个建议。请你是否今后在回帖里举事例时,把你过去经历中的处理思路和方式的具体对象的历史背景也都写的更明确些,以免你的那些正面的东西被负面地理解和接受了。这个楼里的对话,我自己就有些模糊不清。请你再阅读一遍,也许仅是我个人的感受了,还请原谅。
[wxmang] (2011-7-22 21:37:00)
你说这个还真做不到,回复就是一问一答的聊天,不可能写背景,那样是对人的不尊重,因为好像随时在教育别人。实际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再说我的话离开此情此景,是不可能对头的。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不准。
2012-02-19 22:04: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