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从中金公司看Tg的合资策略》回复(下)

wxmang

2012-02-19 17:27:53



本帖最后由 wxmang 于 2012-2-19 17:34 编辑




110、PE的形象说法就是金手指,靠眼光赚钱。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就是本事,也是赚钱金刚钻。举例来讲90年代中期国有四大银行搞坏账重组,搞烂资产打包,到处求人买(我也参与求人队伍其中),只有高盛看到机会。人家后来赚了上千亿利润,也不要眼红红的,吃醋。谁叫你看不到机会呢。当时找国内一些所谓大的民营企业,人家以为你是要饭的。但看到高盛赚钱后,又到人大会上,政协会上嚷嚷不给他们机会,让洋人赚钱。

再例如,在海南最低潮,以1200元一平米政府保护价购买房产的人,现在都发了,而当时全中国人民当时都认为他们是傻瓜。

所以PE想做成功,很简单:有没有眼光,有没有金手指。其他都是次要的。
111、这个不奇怪,一大批这个年代的人都是这种心态,穷怕了。例如被枪毙的江西副省长胡长清比这更极端,不放过任何收钱的机会,自己写的字(应该说还可以),主动送给人家,还马上就要人家给润笔,每尺10万,要现金。
112、银行对风险进行评估,事实上本质就是审核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一旦判断企业信息是真实的,就只有两个选择:做还是不做。而租赁公司不同,由于他们自己就是行家,没有那个企业会愚蠢到做假资料试图欺骗他们,他们也不仅仅判断企业情况,更多要判断企业运营环境,因为企业违约很大程度上是受运营环境影响被动的。

举例来讲,ILFC是世界飞机租赁业老大,对航空市场和飞机运营技术的理解都比航空公司强,没有哪家航空公司会梦想欺骗他们。在基于对中国航空市场理解、政府政策理解,以及各种航空运营模式理解的基础上(这些都是专业知识,不靠贷款企业提供),ILFC能够判断海航比东星强,宁愿做海航21架表面风险更大的无担保租赁,也不做东星。东星9架飞机是GECAS(美国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公司)做的,结果证明了老大就是老大,不是浪得虚名的。东星的破产ILFC提前2年就有判断。

所以银行需要租赁公司专业知识来预防风险。

全国信用平台建设,央行开过若干次协调会议,想先把企业信用信息全国联网,实现信用信息共享。结果可耻的开一次会失败一次。就别提更复杂的个人信用信息联网和信息共享了。原因就是各家都有自己的算盘。

如果涉及其他部门就更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中国是诸侯经济。为什么至今全国医保不能联网?也是这个道理。
113、我们现在实际也一样,除了公安部是人大有立法保证获取个人信息是合法的外,其他部门单位都没有法律保证,你敢把人家私人信息共享,就是在找麻烦。银行这种顾虑更多,因为还有同业竞争问题,商业秘密问题。所以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人大不可能给这种口子。这个已经试探过了。
114、已经写了一个新帖:

简说诸侯经济
115、其实银行授信是程序性审查,就像法院审案,并不能得到真实性的判断,只能说控制几个风险要点。因为要想真的了解一个企业,除了其总裁,没人做得到,副总裁都不行,因为信息不完整。而且相当多总裁判断都会失误,不然就不由这么多失败的企业了。银行的人顶多算坐在副驾驶看人家开车,你是不可能感觉到企业到底状态如何的,否则以风险管理号称世界第一的银行家信托(美国信孚银行)就不会被德意志银行兼并了。
116、航空公司投资所有国家都有门槛限制(涉及领空安全),所以索罗斯投资海航是不能参与经营的,在这方面他是签协议自己放弃投票权的。

美国航空是过度竞争领域,毛利极低,金融机构没兴趣。

所以AIG或者因为边际利润低不愿意投资美国民航业,或者因为政策不可能投资中国民航业。
117、金融机构实际上相当部分业务就是靠对风险的处置来赚钱的:分散,对冲,熨平,控制和预防。赚的就是风险利润。

所以所有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寻找最小风险的业务流程和优质客户。

但是,靠经营风险来赚钱是金融机构的标志。
118、其实做人道理一样,有一技之长傍身,就随时都有竞争力。而一个没金刚钻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机会。
119、是的,是为全国联网做技术准备,不过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你想贵州的标准与上海标准差距这么大,上海会愿意?

社保这个玩意能够低成本上就上(单位出大头情况下),聊胜于无。如果你特别有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很有竞争力,不上也无所谓。

反正所有国家的社保体系都是吃不饱饿不死水平。
120、如果你在一线工作,你就不需要想这问题,你需要考虑驾驭风险的技巧。

如果你在研究单位工作,这种无解的问题不能帮助你获得晋升机会。

这种问题就象问地球为什么会围绕太阳。风险与不确定是同义词,不确定本质就是不均匀分布,而不均匀分布就是宇宙诞生的原因。(看看物理学的书你就知道了)
121、我以前说过,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不可行的方案,对我来说都不存在。

我只做我能够做的事情,只想有解决可能的事情。这是工程师思维方式:可构建性。
122、笨蛋才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斗。
123、其实这点事情知道的人不少,只是兰世立平时为人高调,偏激,帮助他的人不多
124、兰世立其实一直心存侥幸,希望别人捞他,其实他太天真了,如果一开始鱼死网破,说不定资产不至于被搞光。
125、其实还他自己性格悲剧性,具有自我毁灭的趋势。他动不动就要表现,张扬,控制不住。对比一下海航陈锋,真的是收放自如。该张扬就张扬,该当孙子就当孙子。
126、你讲的这种是政治目的的忽悠,属于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撒胡椒面,不是情报部门的实用。情报部门目标很清楚:关键部门,关键人员。
127、我现在不接不熟的人项目。也不想再开拓新的领域。

不熟不做,做熟不出。

都是熟人的事情,半帮忙性质。
128、并购业务不是需求推动型的业务,而是金刚钻业务,没有金手指,就没有并购。所以看人才,不是谁都能干。
129、金融业真的没有。搞过金融业的人,就不会被忽悠了,因为这是世界上接触各种忽悠最多的行业。
130、王雪冰,朱小华,张恩照被搞掉都是例子,还有跳楼的国家外管局局长李福祥。
131、你见过没有政治掺和的金融业吗?包括美国,日本,欧洲一样。
132、黑金政治听说过吗?你见过不参合政治的金融,不参合金融的政治吗?
133、看省份。上海广东天津都没搞成功。其他不好说。据说四川绵阳搞成了。我想一个看地方拉进来的项目有无吸引力,二是看操作人才是否有金手指,三是大家是不是认可这批人,瓜娃子是没人买账的。天津是华尔街海龟,失败;上海是央行官员,失败;广东是商人,失败。
134、他好像是工农兵大学生,娶个好老婆,自己又会巴结。
135、估计要换庄家了,没他们什么戏了。一朝天子一朝臣。
136、上海就是红顶商人,结果一样失败。
137、这个很难说,以后就不是贪点钱了,眼界高了,说不定开始玩卖国。
138、这个例子还少么?现在安全部门忙的不就是监控70后80后里面的“精英”们吗?什么不敢卖?只要给钱。

还有一些卖国无门,四处求人接受自己卖国的。
139、本来就是这样。我观察过不同家庭背景出来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以及生活方式。例如曾经的大户人家出来的不管男女,对钱是不会怎么看中的,更在乎生活质量和享受,借钱也要享受;而贫寒家庭出来的,对钱很看重,对生活要求极低,也不懂享受,认为享受是罪恶。

所以结果是贫寒家庭出身的人家存款极多,大户人家出身的家庭负债极多。(其实都是借贫寒家庭出身人的钱)而生活质量正好倒过来。
140、这个消息不清楚背景。有时也是媒体瞎起哄,例如当年风传胡祖六进央行。
141、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一是各省都有这种情况,只是湖南炒作而已;二是湖南官场极复杂,这位只能当打酱油的摆设。

当年开人大会,前任总经理来湖南团座谈,老梁同志意气风发汇报,结果被前任总经理修理一顿:老梁你就不要吹牛了,你那玩意我还不知道。。。。。。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

三一到目前为止必须进口液压件等等所有关键部件或附加值高的部件,你说是个什么企业?说组装厂估计都有点夸张。
142、华为应该比中兴有后劲,也更有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弹性。

中兴前途取决于对市场变化的适应速度。
143、接触不多,只是参与一个项目时去过一次,不过我个人觉得比哈尔滨和上海都好,至少知道自己的目标,而且因为给GE代工,引进了一套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流程。

技术好坏我不懂,但是市场占有率说明一切。
144、希望中兴也能成长起来,这样就有机会突破敌人防线。光靠华为一家,敌人火力太猛了。
145、湖南的厅级以上的官没有北京背景的几乎不存在,甚至有的县委书记都有这种背景。结果就是比背景。而背景的复杂程度不可想象。搞政治的人都是搞人的老手,跟他们相比,企业家非常嫩。
146、湖南全省官场都一个德性:喜欢作秀,不想苦干。

其实湖南湖北的条件都是很好的,就是搞不上去。急躁和短视是共同原因。

湖南湖北都搞过中国物流中心规划,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官员愿意执行。因为都不愿意给他人作嫁衣裳。
147、成为GE,西门子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多元化企业,我觉得目标定在追赶西屋电气之类比较合适。
148、你的这个问题以前我们讨论过:后任正非时代的华为,结果是比较悲观的。

因为华为一直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占上风的公司,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接班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文化也是任正非的个人文化,并未得到广泛共识。

管理者不能培育出自己的合格接班人,做不到人亡不政息,是非常失败的。
149、全国都一样,不过湖南严重一点而已。湖南主要是有传统,建国到现在,湖南人在TG中央没大老的历史还没有

150、科大学生在华为不少,所以我经常去华为网站看他们聊天。说实在的,从管理角度,真的不乐观。人心散了。

我不知道华为的领导,尤其是船长上不上网听员工倾诉,心声。我在企业做船长时,习惯是每周至少上一次企业内部网和企业贴吧,以及外面的论坛,看大家讨论内容的重点和热点。如果漠视这种状况,以后就不好收拾了。
151、任正非应该知道,但是无能为力。人的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培养接班人跟眼光和胸怀有关,而这是需要非常高的情商才能解决的问题。
152、这个真的没法写,因为在中国,培养接班人本质不是企业的问题,而是老板个人的问题,是私事。一个老板有一种培养方式。

象GE那种成熟的体系培养,我们还得等几十年才做得到。因为我们的老板并不认为自己仅仅是职业打工仔,而以为自己是上帝,是皇上。

对于央企来讲,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组织部已经替你考虑好了,不存在你来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中央党校早就跟你培养好了。
153、其实动物界都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非洲草原上新狮王即位,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死前任的未成年子女。

人类其实一样血淋淋的。我见过太多被新狮王赶出来的非常好的管理者了。
154、目前正规企业都有自己的干部培训制度,有的有培训学院,一般情况培训手册都很完善(大多数是互相抄袭),就我看到的情况,一般服务行业培训手册在1000多页到3000也不等,制造业在1000多页到5000也不等。

所以中层干部培训,任用和绩效考评已经很成熟,不再是一个问题。只是从中层到高层的跃升,基本相当于鲤鱼跳龙门的难度。
155、企业搞世袭制真的很难成功,当年创业的老将们不服,不辅佐,新手没有经验,最后还得老家伙披挂上阵,死而后已。
156、不算,丰田章男是后来才上位的,前面都是外人接位,基本上还是属于小范围竞争上岗。不是直接世袭。
157、中国制造业个别领域100分,绝大多数60分,少量不及格。

美国和日本都有120分的产业,当然也有不及格的产业。
158、我不讲他。我讲点其他神奇企业。他们竞争的方法一是把成本压到最低,让所用潜在竞争对手都无利可图,不得不退出市场,拱手相让市场份额;二是利用规模绑架地方政府(当然也有政绩或个人利益裹扎在一起),要求优惠支持,一般是用拆迁成本价征几万亩土地(成本10万不到),现在地价市场上在300万一亩。所以他们需要多少利润就可以实现多少利润,按某老板话说:分红?不就是几十亩地的事情吗?

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159、长虹的倪润峰和海尔的张瑞敏都曾经是企业界的中央委员。

倪润峰的结局不好。张瑞敏一般。
160、台湾的企业,基本都是这个模式在大陆发展起来的,康师傅,统一都是如此。
161、海航运营手册的优点是极为系统,所有专业的协同和衔接的指令表集都很完备。另外任给一个岗位的操作规范,作业标准都图表化,傻瓜经过培训都能顺利上岗。

流程和制度都非常简单明了。
162、这种情况实际是很普遍的,没有这些海外的中国人,我们很多领域连入门都找不到方向。
163、其实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文化,就算入籍了就不是中国人了?照样是。

我们现在已经快逼近洋人最后一点核心竞争力的老底了,我想再有30年,基本就完全突破了,这是大趋势,无法凭个别公司改变的。GE就很聪明,LM2500+G4的技术最近就卖了一个好价钱。
164、建议上网搜索“GE华电LM2500上海莘庄”一切尽在掌握中。
165、我觉得我们受反帝反封建的电影影响太深,从小就知道游击战16字诀。我听一个人说,当年大圈仔去香港捞世界,对付香港警察就是从地雷战,平原游击队之类电影学来的战术,搞得香港警察不得不求援。
166、举例来讲,我们目前在一些中低端或传统的制造业上面已经是一流了,例如水泥生产线,最大规模和最自动化的就是我们的日产12000吨熟料系统;再例如化肥生产线,再例如中低端机床等等都是100分水平的。

我们正在向高附加值的高端水平稳步前进。
167、以后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企业家可不是脑残,他们唯利是图。现在还有许多项目已经谈完,就得美国政府给出口许可证。

其实美国人明白得很,与其让中国人自己搞出来,还不如趁能买个好价钱时快速出手。不然就烂在家里了。
168、来日无多了,如果是机械行业,也就20年寿命。如果电子行业,也就15年寿命,如果精细化工行业,也许20年勉强。
169、现在说超过是吹牛,但是到时做出能用的是没问题的,而且要象做通讯产业一样做成白菜价,做烂这个行业,让他们都像北电,爱立信,诺基亚一样的下场。


敌人都倒下了,我们还站着,当然我们厉害。目前主要是设备上被控制,山寨不了。
170、资本家是没有祖国的。
171、当然现在不是战争年代了,不用牺牲这么大。不过核心部门核心岗位的解密期极长。
172、你这个观点不对,中国人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出卖祖国换取欧元(他可是7000万欧元,基本把我们核工业全部老底都交待给洋人了)这个不是风骨问题了,是该死问题。
173、这个人是个工农兵大学生,情商极高,善于忽悠人。至于喜欢钱,真的搞不清楚什么原因。可能小时候穷怕了。
174、更多是军事方面的,因为通过生产和储备能力估计,可以得到我们
175、核弹我们可不落后,坐三望二吧。
176、华为不好讲,内部的人不能讲,外部的人讲不了。这样说吧,基本是IBM的工作流模式。你熟悉IBM,就能理解华为,不熟悉,就无从下手。
177、没看过,而且对苹果兴趣不大,因为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模式不可复制。
178、10年后你再来看看。dell曾经也很牛,惠普更牛。
179、全世界梦想学GE的公司成千上万,可是他们都死了。你不了解GE是什么。GE不是靠产品竞争,而是靠战略制定及其执行能力竞争:打群架。
180、不了解乔布斯,也不想了解,因为这种创意天才不可复制,也不可学习。
181、GE打群架以前我专门写过一些帖子,比这个复杂得多,有计划问题,组织问题,指挥问题,协调和控制问题。
182、GE的中国区总裁说过:GE的核心能力就是把别人核心能力集成到一个平台,为我所用的能力。也即群架的组织者,计划着,指挥者,协调者和控制者。
183、他的目标其实很清楚,股东要高额回报,不管经营什么;职业经理人团队要为此维持持续的竞争力:实际是管理能力持续升级。

至于产品或服务,只是赚钱的载体,也是竞争力的载体。随时可以换。但是车上拉的东西不能变,也即打群架的模式不能变。
184、举例来讲,波音737有三家发动机可选,罗尔斯罗伊斯,普惠和GE,GE产品在技术,质量和价格上并无优势,但是GE给提供融资(例如返回式租赁或者杠杆租赁),提供残值处理(飞几年帮你卖到非洲去),而且由于是全球生产,维护保养都要效率高一点,例如叶片就是外包给中国的新艺厂的。

所以GE能够在产品无优势情况下打败对手。靠的就是打群架能力。
185、所以世界上也只有这一个企业敢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别人核心竞争力整合在一起的能力。这个没人能够望其项背。
186、他卖的实际就是打包能力,包括技术,服务和产品。你可以看成制造业的系统集成商,只是这个规模比IT集成大得多,也复杂得多(不管是行业跨度和地理宽度)。
187、国内几乎所有大企业都是把GE当成偶像的,都是想学习的,我也曾经想学习,可是越了解,越觉得难度大。这个不是几个人聪明才智可以解决的,这个需要持续不断,薪尽火传的连续积累。
188、以前中信也想学习这么打包卖产品、服务和品牌,但是首先是自己内部打群架队伍搞不动,内讧;其次是客服不买账,不认可;其三是对手有优势,很容易击溃。

所以打群架组织是很不容易的。在蒙古竞争铜矿战斗中就失败了。
189、你可能对制造业不了解,美国的核心支柱是制造业而不是IT服务业。

至于GE在中国的地位,我只能说是隐形冠军。中国目前离开GE,一大票制造业都会玩不转,例如核电,电力设备,重型机械制造,医药器械,精细化工,航空等等。
190、不是简单产品组合。这就是我说的打群架技术:资源整合和协同运营。这是美国真正的核心能力,目前比世界所有国家都高得多。我问过GE的一位副总裁(GE副总裁当不得真,就是资深员工的名词,足足有几层楼多),我说GE目前核心能力是什么?答:把别人竞争优势整合起来的能力。(就是我说的打群架组织者)。

美国现在一大批巨无霸公司全部走的是这条路。是否一定成功还不一定好说,但是其组织协同能力实在让我们羡慕。GE的打群架水平比杜邦还高。因为除了战略、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和财务外,几乎都可以外包:研发外包;生产外包;培训外包;检测外包;物流外包;销售外包。。。。。。不过最近听说美孚连财务都外包了,集团只剩下战略和信息系统使用(日常维护也外包了)。

以尼龙为例,原料是俄罗斯生产的己内酰胺,交给中国企业生产出尼龙丝,然后交给德国后期整理(例如浸胶,强化),再到美国成型,生产出高级面料(降落伞之类面料)。他把全球工厂当成生产链上的车间进行管理,包括统一的财务核算,预算控制,排程计划,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产能管理,采购和销售系统管理,全部由杜邦总部完成。效率惊人,且精耕细作。

下面是我的一个老帖:

我的打群架心得


1、首先得有一个老大做组织者,这个老大各方面能力都得均衡,不是第一流就是第二流,甚至个别能力超一流。例如GE就是。(我们国内由于体制原因,多年来一直培养专业公司,例如三大石油,三大电信,五大电力等等,他们在个别领域是世界超一流,但是在很多领域不入流。至于刻意培养的综合类公司,例如中信、光大之类,自己把自己定位于国家倒爷,属于糊不上墙的阿斗。我们没有适合做打群架组织者的世界级老大)

2、得有一群各有优势的小弟,而且要优势互补,不能大家都只会扫堂腿。这些小弟的单项能力必须是世界一流。(我们有很多单项能力世界一流的公司,尤其在制造业。但是我们的金融服务,工程咨询,工程设计,物流服务等等小弟,在世界上可能只能算3流。这样我们要组织群架队伍,不得不请外国雇佣军)

3、小弟得服你这个老大,认为跟着老大前途辉煌,有利可图。(我们目前在打国际群架方面没有业绩,国外小弟目前不服。甚至在收购外蒙古铜矿时,外国小弟就做掉了中国老大)

4、老大得有战略整合能力。实际就是把所有小弟的竞争优势整合成一个优势。相当于把说英语的,芬兰语的,日语等等整合成一种语言。难度极大。看看印度的LCA战斗机和阿琼坦克,每件零件都是优秀的,但是整合在一起,既不能飞,也不能动。这还仅仅是产品整合。如果是公司竞争优势整合难度更大。我们没有这种整合经验和人才。

5、老大得有战术指挥能力。实际就是任务分配和动作协同。

任务分配是使每一个小弟优势充分发挥,人尽其才,人尽其能。各自完成任务后,还能够整合成一个任务整体,而不是一堆散件。这相当对所有小弟任务执行的实时监控,进度和质量的平衡把握。

动作协同是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各自任务,且上下游互相衔接。看看北京奥运会我们指挥系统的笑话,再看看印度英联邦运动会协同动作的笑话,就知道跨国协同多么不容易了。

当然组织一支全国内的打群架队伍,对付国内的企业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一旦碰上真正的跨国组合,就会丢盔弃甲。我们短板太明显了。

牢记一个真理:不怕敌人强大,就怕队友愚蠢。

191、这个实际有一定的偶然性,GE碰巧有几个雄才大略的领导人,且能够薪尽火传自己理想。
192、央企报酬是不高的。再说这个是个土财主,见钱就眼开,不怕死。个人性格缺陷。
193、美国的政商勾结比我们厉害,例如波音可以直接让国务卿出面办事情。

至于人才选拔,GE的流程在杰克韦尔奇自传中说的很清楚。

至于他强大的战略实施和执行能力的原因所在,我们到现在也没完全能够复原。
194、从这方面来讲,我们跟他的差距还十分巨大,还有好长的路要走。美国鬼子世界第一不是浪得虚名,也不是小愤青喊几句打倒就能成功的,还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
195、这个不清楚,在里面工作的华人由于层级低,知道也有限。我10多年前希望去他的战略部门实习,就是想搞清楚一些谜团,例如决策动力,平衡力量,权衡原则等等。结果被拒绝了。
196、他的信用体系建立是基于法律和商业信息公开的机制,我们暂时做不到,一是法律并不一视同仁,相对保护国有资产,同时商业信息也是一党专政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开放给老百姓在短期内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197、薪尽火传讲究制度性储备后备人才,张居正有私心,不能储备像样的人才(担心后备人才太能干掩盖自己光芒,实际诸葛亮也是同样毛病)。这个不能依赖个人品质,只能是制度安排。Ge的制度不错,储备经理制度从上到下,一进去就挑选出来。我们以前搞第三梯队也想模仿,可惜派系之争,结果成为稗政。
198、还是一个观念问题,我们特别不自信,老担心被推翻,被颠覆,连媒体每天都要被检查一遍,何况个人信息开放了。

有一些单位,进去就像防小偷一样,甚至比这个还不如。这种体制暂时不能指望透明开放。
199、这就是我经常讲的我们文化中有的自我调节,自我遏制,自我刹车机制。避免毁灭。
200、其实你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去图书馆看看1956年--1957年的《光明日报》,与现在南方系一模一样,带路党横行,而且还要轮流坐庄。

结果你已经知道了:劳教农场的干活。
201、等30年,也许能够看到我们天可汗时代再现。只要不自己动乱。
202、我们喜欢内讧与文化有关系: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以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也不服谁,谁也找不到自己应该的位子,一个小个体户就敢跟中信抢项目组织者地位,这只有中国才会出的国家笑话。
203、57年我肯定跑不掉,即使自己不申请,也会被分配。
204、那时本身就是一些政治闹剧,有的单位分到右派指标后,采取议标的形式:小李,你的身体好,没孩子,去锻炼一下也好?

老张,我不够进步标准,你是老同志,还是你先吧。

党委书记:都别争了,就这样定了,小李和老张都去,小李去提高,老张去当表率。

结果这一去九死一生。谁知道是去甘肃或贵州的劳教农场,还以为是去大礼堂开会呢。

这就是政治的残酷。不明白中国曾经有的历史,就不要高喊自己是五毛或五美分。
205、GE的运营系统是体系问题,不是几个人问题,就像我们航天,日本人策反几个人啥用没有。
206、我只能说我们股市就是政府坐庄的赌场,愿赌服输。
207、这就是投机的人性本能,这是政治家,传销,邪教,等等一切得以操作的基础。
208、政治家要政绩,看看前任和现任表现,一个搞国企和wto,一个忙着摘桃子。下一任可没桃子摘,只能自力更生了。

你说什么地方还有油水?产业升级,太慢;金融稳定,不得人心(不得投机者的心);只有分配制度改革了,尤其是中央地方的分配格局。地方会干什么?只有一条路:要想富,卖国库。肯定是打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主意(假设土地的油水暂时不多情况下)。不让地方的摊子是收不了场的。

这样不想干都不行。地方不答应,全国炒家不答应,老百姓也不答应:老百姓也是用个这些投机指标来判断经济好坏的:哎呀,现在经济真的不行了,上证综指才1300点,那里象前几年都5000多点。在上面的都是饭桶。

要知道,人大代表,地方官员也是老百姓,也是这么看的。中国的现实就是:不是专家,喜欢操专家的心;不是内行,喜欢讨论专业的事。人人都是政治局委员。不是吗?
209、其实我上台也一样,没有政绩,如何证明我是行的,符合大家期望的,同时如何满足我做官的欲望(这种级别大官都是要青史留名的,不满足小打小闹,要安邦定国,开疆扩土)。他们是以天下为己任的。
210、我们的国策还是制造业立国,不搞制造业我们没未来。这点大家都很清楚。政治家就是要在长短期利益之间保持平衡,不能为了未来,今天没饭吃,那国家就乱了;也不能为了今天大鱼大肉,不管未来吃糠咽菜,那也是在对子孙犯罪。

政治家非常不易,他们走在N个跷跷板上:长短利益,内外安全,收放平衡,攻防兼备等等,要保持平衡,不能翻船。
211、这个见仁见智,例如台湾认为李登辉是政治家,我们认为是政客;紫阳真人他的小爪牙认为他是伟大政治家,其他人认为他就是个投机政客。
212、因为就算老大等得起,身边人的人等不起,他们要有水快流。
213、政治家一般是选择国家利益。政客选择个人利益。这是根本区别。
214、企业组织重组或流程再造,都是董事长的事情,总经理都是个听招呼的跑龙套的,你不必操心。
215、让你往哪里冲,你就往哪里冲。让你吃饭,就拿筷子,让你睡觉,你就拿枕头,这没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16、当年与GE类似的企业不少,但是活下来的就只有它一个,所以只能从偶然性上看了。运气。
217、湖北比你想象的复杂,湖北经济没有起飞,不完全是人为因素,湖南也没有起飞,江西安徽也一样。

这几省的敌地缘优势是好看不好吃的东西,并不见得容易转化成经济动力。资源不匹配是主要原因。
218、张居正,千古第一名相。谁说毛主席喜欢湖北?他不过是交通方便,便于召见诸侯谈话而已。
219、建议不要看演义或电视剧,看看正史。另外千古第一名相,不是我的发明,是梁启超说的。朱东润先生也说过。
220、其实真实就是这样,个人是无法改变历史的。个人在历史中太渺小了。再过200年,我们来看毛主席,仍然也会有类似感叹。
221、再伟大的人,在历史长河中都只是一滴水。无限伟大只是大家粉丝的不理性幻想。
222、这个我还不确定细节。不过整合一行两会到一个金融委的方案在10年前就在讨论,而且一度也做过操作方案。

金融国资委可能不一定是这个,也许就是把汇金公司的权力放大,把所有金融业的国有资产控制在一个部门,加强监管,避免风险而已。应该不涉及行业管理和行政权力转移。就像国资委不能代替发改委和各部委一样。
223、我想一个是专注股权和资源投资,一个专注金融产品投资。或者说一个是战略投资,一个是财务投资。
224、这个到是,湖北基本由移民组成,可能跟历史上战争太多有关,没有太多血缘和宗族留存。凝聚力不够。

225、你说的这两个,有一个我很清楚是怎么回事情,绝对不是经济收买,而是怕清洗被动出逃。
226、有一个是女人坏事,一个却不是,是政治问题,为了活命,当然最后也没有活成。

所以这个事情很难说。不能一概而论。
227、当年搞三峡移民,以公谋私,我去过远安兴山,以及恩施和利川,的确风光秀丽,恩施一带是土家族的地盘,风土人情与整个武陵山没区别,其实跟贵州腹地的苗族风情差别很大。

不过恩施要想发展起来比贵州难度还大,资源不足,交通不便更甚。
228、可以看看前年我去库区调查的报告的摘要:

三峡流域水资源方面问题

三峡流域目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



三峡流域目前的生态和地质灾害方面问题

229、恩施规划不清楚,但是库区后面不乐观,三峡投资扩散相应已经开始衰减,以后动力不足。 230、秭归适合隐居,归隐山林。搞经济难度太大,找稍微大块平整的地都不容易。
231、各地土家族,80%都是汉族转制的,为了优惠政策,尤其是有的土家族自治县或乡,基本是跑关系跑下来的。

不过真的假的我是能够分辨出来的。从风俗就能看出来。
232、这个产业移民思路在80年代就有,但是操作难度极大,看看涪陵现在鬼城现象就知道官员一句话,会导致老百姓什么代价(涪陵就是周围水淹乡镇的产业移民试点)。

这个官员应该去当几年移民,就知道不能这样胡说八道。
233、涪陵就是失败的例子,万县也有类似例子,政府把房子修好,请他们去,问题是他们靠什么谋生?涪陵一个这种移民小区,家家都在摆摊,结果摆摊人远远多于顾客,万县更是如此,只好背井离乡,打工活命,结果导致死城,一到晚上,大面积的黑灯,走在里面,就像鬼城,鸦雀无声,十分瘆人。
234、土家族实际跟汉族语言文化差别很小,族源也差别很小(他们来自巴族,巴族也是从古羌族氐族发展起来的)。所以可以完全当做汉族,就算是真的土家族也是如此,只是有点乡土风俗不同而已。实际上一个民族没有独立文字,基本很难保证不被汉族同化。
235、山清水秀,出屈原王昭君的地方,当然是人生最佳归隐所在。羡慕。
236、去恩施是为了旅游,实际主要是看看土家族的发源地。

巴东附近找不到稳定的地盘可以安置一个县城,本来说与周围县份合并,湖北不干。

只好将就,结果长官意志导致这种局面。官大一级压死人,科学家有时也得屈从。
237、其实真的应该合并,没资源,没机会,留着是个包袱。
238、实际上10年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仍然解决不了,所以结果就应该一样。

那就是宏观经济控制权或决策权与执行权不能由一个人来掌握,这违反TG分而治之原则。 239、没这么简单,很多是人家搞定国会的代价。

为什么会成为第二,你不想想美国人会这么傻,眼睁睁的看着你成长?
240、我想是那年某人为了招商引资政绩做出的蠢事吧。
241、你受阴谋论毒害太深,而且太悲观,觉得中国什么都傻,都是冤大头。我们真的那么傻,美国人会把我们当第一对手?

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不要老猜。只有你进入主流中,你才知道暗流下面是什么。
242、如果定义G2是一种合作关系,可能从来就不存在,如果定义是一种竞争关系,已经存在了。当然现在美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维持国际秩序的义务和责任,中国不愿意。
243、中国绝对不是伪军,哪有整天想捅皇军刀子的伪军。这个皇军可不受不了。
244、不要说土家族,所有族都是这样,因为高考加分和生二胎,增加了巨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上千万可能是有的。

在遵义有的民族自治县,当时只要申请,就能加入。不管你祖上是江西的还是四川的,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我就碰到有一个哥们是黑龙江出生的土著,居然是自称是仡佬族,一问三不知,原来只是要待遇。
245、实际上现在有的人还是有疑虑的,还是不愿意公开自己是少数民族身份的。

39 条留言

自以为是
2012-02-24 12:05:08
关于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第一,中国的老大和老二的差距太大了,是天壤之别。既然当老大如此有诱惑力,当然都想当老大了。
第二,不保护老二的体制同样也无法保护老大,所以老大对自己位子的危机意识特强。
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2-2-24 12:05
关于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第一,中国的老大和老二的差距太大了,是天壤之别。既然当老大如此有诱惑力,当然都 ...

我觉得在企业很多年轻人选择创业而不是走职业经理人路线,主要还是在赌命。
2012-02-24 12:07:44 回复
ccaaatt
2012-02-24 12:15:33
本帖最后由 ccaaatt 于 2012-2-24 12:23 编辑

关于华为,任正非推崇的毛主席那一套

具体方法都是实用主义,老黄牛精神,不指望天上掉馅饼,客户永远是对的,灵感不够用加班搞定
员工要做企业驯服工具,企业将来会补偿你的

加上中国的确成本低,生生拖死了那些福利太好太舒服的竞争对手
ccaaatt 发表于 2012-2-24 12:15
关于华为,任正非推崇的毛主席那一套

具体方法都是实用主义,老黄牛精神,不指望天上掉馅饼,客户永远是 ...

从国家整体来讲,任正非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中国要想打败对手,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组织起来的有斗志的劳动力。

但是从个人立场来看,这种做法有竭泽而渔的嫌疑,坚持不了多久。
2012-02-24 15:50:05 回复
自以为是
2012-02-24 12:16:19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2:07
我觉得在企业很多年轻人选择创业而不是走职业经理人路线,主要还是在赌命。

从苹果到非死不可,这些故事就是现代版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太吸引人了。好在现在选择多,失败了也不一定当孔乙己。
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2-2-24 12:16
从苹果到非死不可,这些故事就是现代版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太吸引人了。好在现在选择多,失败了也 ...

美国创业成功我不知道,但是国内创业成功的例子我是知道的。很多背景大家是忽视或不知道的,例如万科的王石,如果不是其父亲是柳州铁路局局长,其老丈人是广东公安厅厅长(创业时可能只是处级干部),他不会有倒腾东北玉米获得第一桶金的机会,也不会有走私录像机的机会;例如海航的陈锋,都以为他是独立打拼,可是别忘了他父亲是薄一波从山西带进北京的理财干部。。。。。。这是一个不拼爹就不可能有机会的时代。
2012-02-24 15:55:47 回复
xiaomaomao
2012-02-24 13:25:06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2:07
我觉得在企业很多年轻人选择创业而不是走职业经理人路线,主要还是在赌命。

想想未来能继承几处房产,搏就搏了,很多人都是这个想法
xiaomaomao 发表于 2012-2-24 13:25
想想未来能继承几处房产,搏就搏了,很多人都是这个想法

现在还是自由多了,以前人顾虑太多,承担责任太多,牵挂太多。
2012-02-24 16:19:25 回复
老陈70
2012-02-24 16:51:43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5:50
从国家整体来讲,任正非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中国要想打败对手,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组织起来的有斗志的劳动 ...

忙总是一针见血,现在的华为已经到了涸泽的阶段,很多人没有了斗志,在高喊口号的后面干着捞私利的勾当,很想文革后期政治投机份子的行为。前途实在不乐观
老陈70 发表于 2012-2-24 16:51
忙总是一针见血,现在的华为已经到了涸泽的阶段,很多人没有了斗志,在高喊口号的后面干着捞私利的勾当, ...

其实这种做法我们也干过,后来发现这种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吐血增加功力的天魔大法,只能偶而为之,长期使用组织一定瓦解。其实国内另外一个著名企业也是华为目前处境:原来办法山穷水尽,没人再相信,新的办法又还没有,青黄不接,人心浮动,上下其手。
2012-02-24 17:02:02 回复
temptemple
2012-02-24 17:16:42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7:02
其实这种做法我们也干过,后来发现这种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吐血增加功力的天魔大法,只能偶而为之,长期使 ...

5年前,我的同学到华为去,我们是把他当打工机器目送出去的,他自己对华为那些激励人的宣传,压根不信,就当自己去那卖命的。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2-24 17:16
5年前,我的同学到华为去,我们是把他当打工机器目送出去的,他自己对华为那些激励人的宣传,压根不信,就 ...

华为现在在走下坡路,不过这很正常,没人一直能够保持巅峰状态。
2012-02-24 22:00:51 回复
混天球
2012-02-24 22:05:17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7:02
其实这种做法我们也干过,后来发现这种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吐血增加功力的天魔大法,只能偶而为之,长期使 ...

别是三一重工或者振华港机吧?
混天球 发表于 2012-2-24 22:05
别是三一重工或者振华港机吧?

具体就不说了,反正以后我想会知道的。
2012-02-24 22:27:26 回复
suqier
2012-02-25 03:50:57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5:55
美国创业成功我不知道,但是国内创业成功的例子我是知道的。很多背景大家是忽视或不知道的,例如万科的王 ...

嗯丁磊马化腾这一批人应该是没什么背景的。这个行当起来太快,太子党们还没来得及插手,就已经成气候了。
suqier 发表于 2012-2-25 03:50
嗯丁磊马化腾这一批人应该是没什么背景的。这个行当起来太快,太子党们还没来得及插手,就已经成气候了。

我可以肯定地说:有;而且不小,只是不是这几个前台的人有背景。就跟以前网通的田朔宁一样,自己没背景,但是后面有背景。
2012-02-25 11:19:08 回复
挑肥拣瘦
2012-02-25 08:56:08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22:27
具体就不说了,反正以后我想会知道的。

振华重工现在如何?尽管利润不好,我是看好它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做的准备,不过真像您说的要十年后才有大规模的进军南海,那它可能还有的熬。
挑肥拣瘦 发表于 2012-2-25 08:56
振华重工现在如何?尽管利润不好,我是看好它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做的准备,不过真像您说的要十年后才有大 ...

对这个公司具体不是很了解,表象还不错。
2012-02-25 11:22:16 回复
松下童子
2012-02-25 12:11:41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1:19
我可以肯定地说:有;而且不小,只是不是这几个前台的人有背景。就跟以前网通的田朔宁一样,自己没背景, ...

忙总抽了不少人背后的梯子啊
IT 这块一直以为很多时候有创意,有想法,先行一步,可能就起来了
相对于其它的行业可能好些
原来还是如此
松下童子 发表于 2012-2-25 12:11
忙总抽了不少人背后的梯子啊
IT 这块一直以为很多时候有创意,有想法,先行一步,可能就起来了
相对于其 ...

起步靠创意,这个没问题;市场竞争想打败别人,靠关系;垄断形成就靠势力了。
2012-02-25 15:44:42 回复
dory
2012-02-25 12:23:37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1:19
我可以肯定地说:有;而且不小,只是不是这几个前台的人有背景。就跟以前网通的田朔宁一样,自己没背景, ...

晕倒,昨天看到忙总帖子还想说这些IT创业人的,没想到今天忙总就揭人家老底了。
我有几个本科的同学,现在在北京创业,想学facebook,看来也很艰难啊,都是没背景的孩子。
dory 发表于 2012-2-25 12:23
晕倒,昨天看到忙总帖子还想说这些IT创业人的,没想到今天忙总就揭人家老底了。
我有几个本科的同学,现 ...

如果他们的创意有市场价值,人家会找上门来的。这种例子多得很。
2012-02-25 15:46:36 回复
战机黑手党
2012-02-25 12:41:30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5:55
美国创业成功我不知道,但是国内创业成功的例子我是知道的。很多背景大家是忽视或不知道的,例如万科的王 ...

我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

不管天下大乱还是清平盛世,如果白手起家比百年积累更容易成功,那这是什么世界?这是社会最大的BUG吧。

我是盛田久左衛門和盛田秀子的長子,我出生的那一年,家裡的生意又重新起步。作為一個小孩,我並不知道家裡的艱難困苦,正好相反,我總是受到寵愛。我們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裡,住在名古屋市最好的住宅街之一的白壁町,人們稱這一帶為富人區。按照日本的標準,我們家的房子很大,但卻有些凌亂。我們家有自己的網球場,豐田(日本著名汽車製造商–譯者注)家住在馬路對面,他們也有一個網球場。這條馬路兩邊的其他鄰居也多擁有私人網球場。當年我們家需要一所大房子,因為共同生活在一個屋頂下的家庭成員很多,我自己,我的兩個弟弟和昭和正明,分別比我小兩歲和六歲,還有比我小三歲的妹妹菊子。當然還有我的父親和母親,一個姑媽,她的丈夫過早地去世,所以她沒有孩子。我的叔叔也住在我們家,他曾在法國學了四年的西洋繪畫。另外還有我的祖父和祖母,六個佣人,以及三到四個年青人,他們來自老家的鄉下,到城裡來讀書,在我們家幫工換取學費。


以上来自盛田昭夫自传-Sony的故事的第一章。


世界首富比尔盖兹的发家史可以说是他伟大的母亲一手推动的。有个能和IBM总裁聊天直接推销DOS这种次货的妈,是很幸福的。香港首富李嘉诚,他娶的表妹老婆是中南集团大老板香港钟表大王庄静庵的女儿。美国那个出了名专坑债主的地产大亨donald trump,他的地产大亨老爸从小就带他去纽约上流社交让他学习如何忽悠坑人。

而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他家大宅,有网球场的大宅,对面就是丰田家……

调侃归调侃,以上讲的都是商海英豪。家世只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因素,虽说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donald trump能破产后卷土重来,盖兹心狠手辣,诚哥眼光锐利。只是那些白手起家的传说,背后的故事是会气死人的。
战机黑手党 发表于 2012-2-25 12:41
我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

不管天下大乱还是清平盛世,如果白手起家比百年积累更容易成功,那这是什么世 ...

这个就是我说的,媒体总想塑造一个人伟大,所以抽去他之所以伟大的楼梯,让大家眼晕目眩,其实把楼梯还原,所有伟人都是凡人。
2012-02-25 15:51:13 回复
晨池
2012-02-25 13:26:15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7:02
其实这种做法我们也干过,后来发现这种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吐血增加功力的天魔大法,只能偶而为之,长期使 ...

我感觉华为是可以成气候的,一方面它已经发展的到了一定程度,不再是哪个竞争对手能随便捏死它的地步,华为现在有资本承担试错失败的后果,可以找出天魔大法之后的路子的;另外一方面,它的竞争对手(除了爱立信)都太面了,我恰好在一家和华为刺刀见红拼市场竞争的外企工作过,也在华为系统的公司工作过,感觉实在差距太大了 那些外企都是在吃老本,爱立信老本比较厚还看不到有吃完的趋势,诺西阿朗再不做大动作,就只能等死了,北电不是已经挂了么。
晨池 发表于 2012-2-25 13:26
我感觉华为是可以成气候的,一方面它已经发展的到了一定程度,不再是哪个竞争对手能随便捏死它的地步,华 ...

这个不好说,企业完蛋是兵败如山倒,再大的企业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中国这种例子很多,国外更多。所以还得任正非自己找到办法。别人都没有用。
2012-02-25 15:56:42 回复
冷眼看世界
2012-02-25 16:01:33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5:51
这个就是我说的,媒体总想塑造一个人伟大,所以抽去他之所以伟大的楼梯,让大家眼晕目眩,其实把楼梯还原 ...

嗯,特别赞同这个。如果把楼梯还原,就能看到真实的伟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这个大概就是毛主席说的 “要了解事物的历史和现状” 了
冷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2-2-25 16:01
嗯,特别赞同这个。如果把楼梯还原,就能看到真实的伟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这个大概就是毛主席说的 “ ...

这个世界一般而言没有遥不可及的伟人,如果说谁伟大,基本都是故事。

我试过寻找太多所谓伟大背后的梯子了。
2012-02-25 16:18:05 回复
roolplay
2012-02-26 18:56:09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1:19
我可以肯定地说:有;而且不小,只是不是这几个前台的人有背景。就跟以前网通的田朔宁一样,自己没背景, ...

他们从0做到10的时候,可能创意、上进心可以让他们成功;
但是要从10做到100,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层面的事,因此非个人所能为,因此在我的理解中觉得忙总说的背景是意料之中的。
单单说现在腾讯、网易被南方系安排进的那些个主编,呵呵,一般如果单纯是私人的企业,远离政治逃还来不及呢。
当他们的体量到了设定的级别,就不再是独舞了
roolplay 发表于 2012-2-26 18:56
他们从0做到10的时候,可能创意、上进心可以让他们成功;
但是要从10做到100,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层面的事 ...

实际上能够活过三年的创业企业,没有外援是不可能的。
2012-02-26 21:49:11 回复
土匪王
2012-02-26 19:45:09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22:00
华为现在在走下坡路,不过这很正常,没人一直能够保持巅峰状态。

华为在走下坡路吗?

这个可是我认为中国最有可能成为超级企业的企业呀。华为如果都不行,还有哪家企业是行的呢?搞得我对中国企业的未来有点悲观了。

华为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什么呢?
- 技术开发不行了?
- 市场到顶了?
- 任正非的儿子接班不得人心?
- 国家不支持了?


土匪王 发表于 2012-2-26 19:45
华为在走下坡路吗?

这个可是我认为中国最有可能成为超级企业的企业呀。华为如果都不行,还有哪家企业 ...

人心散了。
2012-02-26 21:50:38 回复
花大熊
2012-02-26 22:54:44
wxmang 发表于 2012-2-26 21:49
实际上能够活过三年的创业企业,没有外援是不可能的。

最后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就难说了,哎……
原来这是常态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2-26 22:54
最后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就难说了,哎……
原来这是常态

本来就是如此,自己的创意能够套现走人就不错了。
2012-02-27 10:14:57 回复
houtuzhongjin
2012-02-27 04:58:38
看了这个帖子很多人在讨论华为,确实如忙总所说,大部分的评论都是不得其门而入,作为长期潜水者,在不违反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简单说一下华为,算是对辛勤共享观点人们的一个回报吧.以下谨代表个人观点:
华为成功的主要因素主要有2点:
1)大的行业环境,尤其是中国的环境,是华为能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从华为成立的1988年开始到现在,通讯市场整体规模一直在快速增长。民用通讯产业所需要相关高端器件,都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买到,不存在技术封锁。华为成立初期的中国市场多国混战,代理横行,行业存在暴利,有小企业生存成长的空间。后面中国工业能力的整体提高,大量原材料可以实现国产化和中国充足的廉价的工程师队伍,为华为相对国际竞争对手提供了非常大的成本竞争优势。

2)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客户为导向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强大执行力是华为本身的最大的优势。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一点不能不提任老大舍得跟手下分钱的精神,这是很多人想得到,却做不到的,对于市场和研发的奖金股票激励,大家可以网上很容易就搜到,虽然不是特别准确,但是大意可知,不再赘述。以客户为导向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特别要强调快字,别人还在计划中,华为就开始干了,尽快没想清楚,但是先做起来,在干中不断解决问题,靠想,靠计划,永远会有想不到的情况,当然这也造成了华为的补丁文化,也是内部长时间争论的问题之一,但这个看似莽撞,弊病不少的方法确确实实让很多重视计划,严守流程的外企难以适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以结果导向的执行力,在以领导为核心的华为,领导一句话,底下就开干,完不成要求的目标,你就一边歇着去吧。当把快速反应和执行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当华为在一个地方摔倒,会重新迅速爬起来往前跑,或是方向错了,掉头再跑,最后还能跑得比别人快,在小灵通,GSM,手机终端上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华为的危机,不得不说2012是很关键的一年,从2012开始的以后3年是华为的转折期,主要因为
1)大环境通信市场趋于饱和。这也是为什么华为从去年开始大力拓展企业网和手机终端业务的原因,不过目前看来不是特别乐观。
2)因为原有业务接近天花板,增长趋缓,利润下降,很多内部的矛盾都在缓缓爆发出来。这一点跟中国很相似。以前是快速增长掩盖了很多矛盾,当蛋糕不够大时,矛盾就开始显漏出来了。
3)花大价钱学习IBM的弊端开始显露,流程冗余,部门墙增厚,执行力下降,动作开始迟缓。当年说IBM要想搬个椅子从3楼到2楼需要3个月走流程的笑话,慢慢在华为越来越多。
4)目前华为员工是XX万,相对三年前翻番,去年大量招聘人员,新增业务量确没跟上,一场类似09年不叫裁员的瘦身风暴,即将上演。人力资源诸多政策,又饱受非议,人心思动。
总之,2012年既是原有业务面临天花板,新拓业务难成气候,内部矛盾弊病又积累到一定程度,渐呈扩大之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希望华为可以挺过这两年,理顺内部问题,新业务拓展成功,成功迈进1千亿美元门槛。
houtuzhongjin 发表于 2012-2-27 04:58
看了这个帖子很多人在讨论华为,确实如忙总所说,大部分的评论都是不得其门而入,作为长期潜水者,在不违反相关 ...

说得很对,做事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华为走到今天,就是例子。但是辉煌的经历往往就是未来失败的绊脚石。没有万寿无疆,包打天下的制度和策略,必须与时俱进。华为严重依赖一个人,而当这个人已经限制在自己昔日的荣耀中走不出来时,危机就产生了,全世界的企业危机都是一样的。

希望换一个人,能够认识到员工的斗志和创造力才是华为的未来。
2012-02-27 11:03:44 回复
roolplay
2012-02-27 09:43:42
wxmang 发表于 2012-2-26 21:49
实际上能够活过三年的创业企业,没有外援是不可能的。

的确如此。最近跟几个天使、创投聊,他们普遍不再拘泥于以前项目团队单方面的力量、仅仅作为资本一方的参与,而是将自身拥有的各项资源与创业团队结合,并在结合后的可预期的最大效果项目群中进行取舍。
roolplay 发表于 2012-2-27 09:43
的确如此。最近跟几个天使、创投聊,他们普遍不再拘泥于以前项目团队单方面的力量、仅仅作为资本一方的参 ...

专业的风险投资人,从来不看重创业团队的运营能力,一定会介入运营管理的。
2012-02-27 11:11:07 回复
三叶虫
2012-02-28 10:21:36
忙总这么说很多刚出来创业或者就业的年轻人看了也许会沮丧,其实,在同一个平台上,不同的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大不相同的,例如陈锋,比他有背景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能折腾到海航现在这个水平的可是寥寥无几,另外,真正手里有钱又资源的人,也需要有能力的人来实现价值,所以能干的人还是稀缺资源,搭上快车的机会,有更大的平台施展自己的机会就会大很多,也未必就一定不能因人成事,忙总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叶虫 发表于 2012-2-28 10:21
忙总这么说很多刚出来创业或者就业的年轻人看了也许会沮丧,其实,在同一个平台上,不同的人努力的结果也是 ...

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就是环境,关系,大趋势。
2012-02-28 11:57:57 回复
然后203
2012-02-28 10:37:17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5:55
美国创业成功我不知道,但是国内创业成功的例子我是知道的。很多背景大家是忽视或不知道的,例如万科的王 ...

1、PE的发展有没有可能让技术、资本和资源流向发生变化?比如放水养鱼。

2、温铁军2008年一次讲座中讲到(记得不很清楚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特征会在之后的发展壮大中反应发酵。国家用倾斜的资源来支持华为等企业,也似乎带有这样的色彩。

我是这样看的,如果哪天华为要上市了,可能说明内部资源支撑不住了。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2-28 10:37
1、PE的发展有没有可能让技术、资本和资源流向发生变化?比如放水养鱼。

2、温铁军2008年一次讲座中讲 ...

美国Pe在国内模式基本是拔苗助长型,国内PE基本是投机型。
2012-02-28 11:59:21 回复
然后203
2012-02-28 12:42:26
本帖最后由 然后203 于 2012-2-28 12:59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2-28 11:59
美国Pe在国内模式基本是拔苗助长型,国内PE基本是投机型。


戴相龙投195亿给PE呢。

投机能做成事或者为做事的人提供条件也不错啊。

比如led、风电设备等新领域可以和行业高端对接。
http://www.gemag.com.cn/html/2011/winner_0624/26061.html 金沙江创投7年时间,以2亿美元孵化8家LED公司
http://www.gemag.com.cn/html/2011/local_company_0920/27158.html 五年间,明阳成为全国高压变频调速的领军企业,已经掌握了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2-28 12:42
戴相龙投195亿给PE呢。

投机能做成事或者为做事的人提供条件也不错啊。

国内成功的pe都是天域模式运营的,模仿美国模式运营的,基本都死无全尸。
2012-02-28 15:32:22 回复
ssun1cn
2012-02-28 16:11:36
wxmang 发表于 2012-2-28 15:32
国内成功的pe都是天域模式运营的,模仿美国模式运营的,基本都死无全尸。

天域模式是什么形式的?
ssun1cn 发表于 2012-2-28 16:11
天域模式是什么形式的?

这个主题词太敏感,我怕被拔插头。其实上网搜搜就知道了。
2012-02-28 16:17:52 回复
suqier
2012-02-28 16:24:32
wxmang 发表于 2012-2-28 15:32
国内成功的pe都是天域模式运营的,模仿美国模式运营的,基本都死无全尸。

天域模式是指啥模式?虽然好几个同学在做PE,有个还是LP,不过还是不太了解这个圈子。

在我眼里,PE只分两种:有能耐弄到上市名额的,弄不到上市名额的。

我同学和我说他谈下来9-10倍P/E ratio,相比市面行情是15倍,然后很得意……我努力地想象了一下创业板的上市市盈率……如果IPO不审的话,上市价暴跌,这帮PE都要吐血了。

还有一个案子是刚成立半年的LED企业,销售都没怎么打开,4倍PB签的,这个是天使。我也想象了一下,觉得4倍PB好贵的说,那时LED还没开始过剩,但是太热了,眼看着和风电光电过剩之前一两年一样。
suqier 发表于 2012-2-28 16:24
天域模式是指啥模式?虽然好几个同学在做PE,有个还是LP,不过还是不太了解这个圈子。

在我眼里,PE只 ...

这个不好讲,可以上网搜索。国内做PE,不是做PE,实在是在拼爹。
2012-02-28 16:29:22 回复
短刀
2012-02-28 16:28:48
wxmang 发表于 2012-2-28 16:17
这个主题词太敏感,我怕被拔插头。其实上网搜搜就知道了。

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过一些PE机构,忙兄所言极是,就是投机,拼的是爹,在业内工作稍长时间就知道潜规则是什么
短刀 发表于 2012-2-28 16:28
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过一些PE机构,忙兄所言极是,就是投机,拼的是爹,在业内工作稍长时间就知道潜规则是 ...

其实我对国内大的PE的评价就是丁宝桢当箱子(据他家人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家里一大堆亲戚都从贵州去投奔,他又比较廉洁奉公,吃饭成问题,经常因为需要接济亲戚,要用钱,没钱怎么办?找一口空箱子,里面随便放点东西,书也好,烂棉袄也好,用四川总督的紫色大印封好,抬到当铺,指明要当100两或多少(反正根据需要当),对方也不开封,直接付钱。以后等丁宝桢有俸银后再原样赎回。没有那个当铺傻到开箱验货)。
2012-02-28 16:52:29 回复
鹦鹉
2012-02-28 16:57:39
wxmang 发表于 2012-2-28 16:52
其实我对国内大的PE的评价就是丁宝桢当箱子(据他家人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家里一大堆亲戚都从贵州 ...

箱子里那个华锐风电太坑爹了。。。
鹦鹉 发表于 2012-2-28 16:57
箱子里那个华锐风电太坑爹了。。。

那就是当铺不懂规矩了,你开封了,就不值100两银子了,如果你不开封,别人仍然会当宝贝买走。
2012-02-28 17:01:42 回复
slyypp
2012-02-28 17:26:24
wxmang 发表于 2012-2-28 16:52
其实我对国内大的PE的评价就是丁宝桢当箱子(据他家人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家里一大堆亲戚都从贵州 ...

前两天上海有个银夏基金叫我去面试?据说是个PE,忙师认为有干的必要吗?
slyypp 发表于 2012-2-28 17:26
前两天上海有个银夏基金叫我去面试?据说是个PE,忙师认为有干的必要吗?

如果是银行组建的,可以去看看,如果是野鸡路子,还是小心点好。
2012-02-28 17:40:22 回复
flee
2012-02-28 17:38:56
wxmang 发表于 2012-2-28 16:17
这个主题词太敏感,我怕被拔插头。其实上网搜搜就知道了。

那个公司,闹的天下皆知新,肿么敏感
flee 发表于 2012-2-28 17:38
那个公司,闹的天下皆知新,肿么敏感

大家知道不假,可是如果你说他怎么搞就不行。
2012-02-28 17:42:07 回复
daze
2012-02-28 18:17:03
wxmang 发表于 2012-2-28 16:52
其实我对国内大的PE的评价就是丁宝桢当箱子(据他家人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家里一大堆亲戚都从贵州 ...

这不是《大宅门》里面白七爷的一泡屎去当铺的故事?
核心也是七爷背后有人,堂姐在衙门,百草厅名声在外,当铺不敢拆封。
PE也是这个道理
daze 发表于 2012-2-28 18:17
这不是《大宅门》里面白七爷的一泡屎去当铺的故事?
核心也是七爷背后有人,堂姐在衙门,百草厅名声在外 ...

《大宅门》没看过,不过艺术作品夸张太多。当箱子是真有其事。
2012-02-29 09:53:21 回复
武当七瞎
2012-02-28 20:32:30
houtuzhongjin 发表于 2012-2-27 04:58
看了这个帖子很多人在讨论华为,确实如忙总所说,大部分的评论都是不得其门而入,作为长期潜水者,在不违反相关 ...

兄台能具体说说华为学IBM的弊端的情况吗?媒体对学IBM这事都还是吹捧有加的,国内也有别的大企业也在请IBM搞改造了。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2-28 20:32
兄台能具体说说华为学IBM的弊端的情况吗?媒体对学IBM这事都还是吹捧有加的,国内也有别的大企业也在请IB ...

IBM流程,是降低运营效率和活力,换取对风险的控制。这是必然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2012-02-29 10:39:07 回复
zjjydckw
2012-02-28 22:50:08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5:51
这个就是我说的,媒体总想塑造一个人伟大,所以抽去他之所以伟大的楼梯,让大家眼晕目眩,其实把楼梯还原 ...

以前也看到过“别人的祖先在流血流汗奋斗的时候,你的祖先在干什么”的说法。只是,信息还是太不对称了,不知如何是好!只剩成为成功人的祖先一条路可选?
zjjydckw 发表于 2012-2-28 22:50
以前也看到过“别人的祖先在流血流汗奋斗的时候,你的祖先在干什么”的说法。只是,信息还是太不对称了, ...

这个只能自己努力了,没其他选择。
2012-02-29 10:38:22 回复
然后203
2012-02-29 10:15:11
本帖最后由 然后203 于 2012-2-29 10:38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2-28 16:52
其实我对国内大的PE的评价就是丁宝桢当箱子(据他家人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家里一大堆亲戚都从贵州 ...


怪不得现在PE官二代扎堆。这帮人以为资本市场是凭关系就可以玩转的?

方风雷最近谈加快建立新板市场,言下似乎有让市场化与权贵化并立的意思。
这一市场可依托现有的三板市场,借鉴纳斯达克的体制,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他表示,目前大企业的融资已经基本完成了,新阶段的任务是为数十万家基本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在这个市场中,“门槛应低一点,而对于进入市场的投资者的标准可以稍微高一点。”此外,对于做市商也应加强监管。
对于目前意见比较大的Pre-IPO投资潮和PE腐败,方风雷分析道,这与中国PE行业目前太单调有关,随着发行体制的改革,随着更多的股权投资进入市场,很快就会过去。随着市场的发展“投资方式、退出方式、规则和PE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多样化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2-29 10:15
怪不得现在PE官二代扎堆。这帮人以为资本市场是凭关系就可以玩转的?

方风雷最近谈加快建立新板市场 ...

方风雷这样说,是因为他被边缘化而已,他的厚朴基金失败了。
2012-02-29 11:01:39 回复
明日黄花
2012-02-29 15:00:27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0:39
IBM流程,是降低运营效率和活力,换取对风险的控制。这是必然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听过胡鞍钢一次讲座,现在只记得他一直强调"高风险 高利润"
明日黄花 发表于 2012-2-29 15:00
听过胡鞍钢一次讲座,现在只记得他一直强调"高风险 高利润"

风险必须在自己可以承受范围内,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更别说什么利润。
2012-02-29 16:06:52 回复
武当七瞎
2012-02-29 22:14:43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0:39
IBM流程,是降低运营效率和活力,换取对风险的控制。这是必然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福田的王金玉也在引进IBM改造流程,不知道是福还是祸?IBM自从卖了电脑后就变得神神秘秘的,难道去琢磨如何降低竞争对手的运营效率来提升自己的业绩了?谜啊。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2-29 22:14
福田的王金玉也在引进IBM改造流程,不知道是福还是祸?IBM自从卖了电脑后就变得神神秘秘的,难道去琢磨如 ...

IBM流程我专门研究过,我觉得提高企业控制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是代价也比较大,除非成熟的企业,效率提升已经到了需要承担额外风险才能获得时,可以考虑这种流程控制。他的控制时一体化的,对质量,成本和运营能力可以很好平衡。但是新兴企业,正在冲业绩和效率阶段,用它就是自讨苦吃。
2012-02-29 23:16:18 回复
theodore_pan
2012-02-29 23:16:07
看忙总的帖子总是受益良多。
我也是一个金融新兵,有机会进入pe,评级公司做分析师,和证券公司管理融资融券头寸。
本就对那个pe感觉不好,说话支支吾吾,合伙人也不光明正大介绍,再看忙总的介绍,觉得pe还是pass掉。
theodore_pan 发表于 2012-2-29 23:16
看忙总的帖子总是受益良多。
我也是一个金融新兵,有机会进入pe,评级公司做分析师,和证券公司管理融资融 ...

也有正规的pe,比如说TPG ,凯雷等等,他们还靠谱点。
2012-02-29 23:26:38 回复
houtuzhongjin
2012-03-01 13:29:41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0:39
IBM流程,是降低运营效率和活力,换取对风险的控制。这是必然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忙总说得很对, IBM流程最大的作用就是控制风险,避免企业经营突然出现重大问题,突然死亡,当然付出相应的代价就是效率和灵活性(特别强调突然两个字,主要因为学会了IBM的流程管理,控制得好的话基本上企业突然挂掉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主要是慢慢挂掉)。
企业大到一定程度,稳定性和控制风险就非常重要了,这时规范化和流程化就必须提上日程了。所以IBM的流程,个人觉得只适合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学IBM纯粹自讨苦吃。
当然如何保证流程规范化的情况下,还能兼顾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了,这两年老任频频内部讲话提出的干部要讲灰度,一线如何呼唤炮火,美军指挥系统等等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出的优化与尝试。
houtuzhongjin 发表于 2012-3-1 13:29
忙总说得很对, IBM流程最大的作用就是控制风险,避免企业经营突然出现重大问题,突然死亡,当然付出 ...

这个在大型运营平台上提高效率和灵敏度的问题,IBM自己也没解决。我觉得还是得靠总裁的勤劳和聪明,没其他办法,计算机系统再先进,也还是代替不了人的直觉,创意和决心。

华为千万不能走到死胡同里去,完蛋的北方电讯也好,以及不景气的思科也好,朗讯也好,都是过度依赖运营平台,低估了领导人的基本能力了。

有个敬业,有勇气的总裁+中等先进的平台,胜过最先进的平台。
2012-03-01 17:40:29 回复
乌金沙
2012-03-01 20:49:44
本帖最后由 乌金沙 于 2012-3-1 20:59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1 17:40
有个敬业,有勇气的总裁+中等先进的平台,胜过最先进的平台。


忙总一直关注GE,就是觉得GE既能筛选出好总裁,又有至少是中等先进的平台吧。

另外,一个最好的运营平台,就是一个制衡平台,其最好的结局就是宋朝,在外敌壮大后,慢慢死去。
乌金沙 发表于 2012-3-1 20:49
忙总一直关注GE,就是觉得GE既能筛选出好总裁,又有至少是中等先进的平台吧。

另外,一个最好的运营 ...

GE平台不算先进,也没整合,实际运营管理相当传统,他们更强调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个著名的“群策群力”是真的在实施,不是杰克韦尔奇忽悠大家。

我觉得他的激励体系很好,系统灵活性比IBM这种过度依赖机器运营平台的强。
2012-03-02 10:02:45 回复
老陈70
2012-03-02 11:44:19
wxmang 发表于 2012-3-2 10:02
GE平台不算先进,也没整合,实际运营管理相当传统,他们更强调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个著名的“群策群力 ...

一声叹息!GE怎么样我不知道,华为真是IBM的好学生,天天强调流程、规范,连官僚僵化体制也和当年IBM一样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几乎消失殆尽,虽然大家觉得不妙,但也只能混吃等死。
老陈70 发表于 2012-3-2 11:44
一声叹息!GE怎么样我不知道,华为真是IBM的好学生,天天强调流程、规范,连官僚僵化体制也和当年IBM一样 ...

这种流程僵化,一般是创造力衰竭的表现。看来华为上层找不到突破管理瓶颈的办法了:扩张风险控制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无法把握了,队伍士气无法激励了。
2012-03-02 12:00:18 回复
天空的空
2012-03-04 10:14:14
本帖最后由 天空的空 于 2012-3-4 10:23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5:55
美国创业成功我不知道,但是国内创业成功的例子我是知道的。很多背景大家是忽视或不知道的,例如万科的王 ...


据说任正非的老丈人(前妻的爹)当初也是体制内有点能量的人,当初任的华为从创立和发展的前几年的得到过其大力帮助。
天空的空 发表于 2012-3-4 10:14
据说任正非的老丈人(前妻的爹)当初也是体制内有点能量的人,当初任的华为从创立和发展的前几年的得到 ...

这个不清楚,不过当时创业的人,总是有点理由或仗势的,不然没人随便冒险。
2012-03-04 12:11:21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