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大血管病变

suiyuanbizhu

2012-03-14 17:54:54



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大血管病变

一直有计划系统的讲讲糖尿病,但是内容太多了,先讲讲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家都是耳熟目染的了,简单的说就是胰岛素的绝对(I型)或者相对不足(II型)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代谢综合症。
I型是有遗传的可能。因为是自免疾病。
II型是有遗传的倾向,一定不是遗传的。因为II型是生活方式的疾病,你同你的父母一般都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个就导致了,II型呈现家族特征。但是不是因为DNA出现问题,所以不是遗传。
比如双胞胎,如果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都发生相同的病,这个是遗传的问题。但是不是双胞胎的兄弟姐妹,出现相同的疾病,通常环境因素比较重要。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就是属于这类的疾病。
II型糖尿病,可防不可治(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主要就是生活方式的调整。
糖尿病同吃糖没有关系,同你的总体热量摄入有关,去看我以前写得细胞生理。你总摄入量高,不论是糖,还是脂肪,蛋白质都是容易出现糖尿病。
I型糖尿病,没有的防,也不好治疗(看干细胞的了)。
你吃的蔗糖,同面包,大米饭都是一个东西,都要变成葡萄糖被吸收入体内,因此,你吃蔗糖50G同你吃一小碗大米饭一样的。
关键是总的摄入量,和总的消耗量之间的关系。
总之II型是代谢疾病,要改变生活方式。

目前II型远远多于I型,(有钱了,热量摄入太多,富贵病嘛)。
II型,表较少的直接导致死亡。所以说糖尿病不死人,死人的并发症。
主要的并发症,包括四种,大血管(macrovascular compications),神经病变(Neuropathies),肾病(Nephropathies),眼病(retinopathies). 后面的三种也可以被视为微血管病变(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



老燕提到的视网膜动脉瘤是大血管病变的一种,如果出现视网膜本身的损伤,是小血管病变,当然很难完全割裂开,这个是临床的综合症,不是一个单独的病。这些病变是当今社会导致失明的第一原因。


大血管病变包括(很多熟面孔),冠军:冠心病心梗组合,季军:中风,脑血栓脑出血组合,最恨人的周围血管病(包括褥疮,坏疽,导致截肢,很多的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最那以启齿的ED(以前介绍过,DD就是一个消防用的水枪结构,没有血就不会“直”)。



关于具体的病理生理改变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是可以被认定的,肥胖(obesity) 高血糖(hyperglycemia),高血脂(hyperlipidemia),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血小板变性(alter platelet function) 和 高纤维蛋白原 (elevated fibrinogen).

至于说到底,那个哥哥导致那个病变,还不是非常明确。

通常认为,糖尿病患者的中风,心梗的几率是非糖尿病的2-4倍,如果控制的不好可能是倍乘的关系,比如糖尿病,同时吸烟,高血糖,高血脂控制不好等等,就是2*2*2*2*2 还可以一直乘下去。
在动脉瘤中介绍过,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瘤的最重要的非遗传致病因素,糖尿病的这些“高”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所以动脉瘤在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常见的。
最后看几个比较刺激的, 真的很刺激,胆小切勿进入,一切有过自负。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

这个小伤,就可能导致截肢,你剪脚指甲,就可能剪掉一条腿。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主要影响动脉内膜,导致血栓,栓塞。
没有动脉血液供应,会导致肢体坏死,去看那些图。
坏死容易导致感染(另外一个因素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感觉下降,容易受伤),然后脓毒败血症。

高血糖是一个良好的培养基,细菌繁殖很快,同时抗生素不敏感。
两个办法,第一:截肢,第二:买单。

5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谢谢大夫普及常识。我是长期肾上腺素过高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最终二型(主要是长期疲劳过度和高度兴奋),可能有轻微微血管病变。目前血糖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结合,指标控制不错,其他差强人意。

短期类也看不到更多改变前景。
2012-03-15 11:57:53 回复
chalet
2012-03-15 16:26:07
wxmang 发表于 2012-3-15 11:57
谢谢大夫普及常识。我是长期肾上腺素过高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最终二型(主要是长期疲劳过度和高度兴奋),可 ...

其实我觉得也不是不能再提高了。

外源性胰岛素效果比不上内源性胰岛素,这个我觉得有改进的余地。门静脉化疗泵是成熟技术,可以直接向肝内持续给药,再结合现在的24小时血糖监测技术,还是有可能做出一个模仿生理情况的植入式胰岛素泵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植入式的通过门静脉按需释放胰岛素的胰岛素泵(带24小时血糖监测功能,可以实时调节胰岛素的释放量)。

问题在于对2型糖尿病这样的慢性、不是马上要命的病,这样有创性的植入设备大家接受度不会高。其他的工艺问题我觉得倒是其次了。
chalet 发表于 2012-3-15 16:26
其实我觉得也不是不能再提高了。

外源性胰岛素效果比不上内源性胰岛素,这个我觉得有改进的余地。门静 ...

胰岛素泵我咨询过,医生不建议,容易感染,且麻烦。
2012-03-15 17:29:03 回复
chalet
2012-03-15 17:40:13
wxmang 发表于 2012-3-15 17:29
胰岛素泵我咨询过,医生不建议,容易感染,且麻烦。

其实1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还是很成熟的,自己注意局部的护理就可以。胰岛素泵的管道堵塞好像问题更大,总的来说,这都是工艺、使用层面的问题,应该都好解决。

我说的胰岛素泵是植入在体内的,感染机会更少。当然有个贴近皮肤的(皮下),用来加胰岛素的部件。
chalet 发表于 2012-3-15 17:40
其实1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还是很成熟的,自己注意局部的护理就可以。胰岛素泵的管道堵塞好像问题更大, ...

现在看来还没有勇气实用这个东西,等等看吧。
2012-03-15 17:46:17 回复
chalet
2012-03-15 17:51:42
wxmang 发表于 2012-3-15 17:46
现在看来还没有勇气实用这个东西,等等看吧。

我说的这个前几年国外会议有类似产品的使用报告,但是还不一样,还是体外的。最近几年没有专门关心过,也没看到这方面的新闻,估计还是实用性的问题。

技术层面问题不大,市场接受度估计还不确定,所以厂家只好慢慢来了。您就是想当小白鼠,现在也没现成的
chalet 发表于 2012-3-15 17:51
我说的这个前几年国外会议有类似产品的使用报告,但是还不一样,还是体外的。最近几年没有专门关心过,也 ...

我见过发改委某领导用的体外的胰岛素泵,据他说非常不爽。
2012-03-15 17:58:27 回复
chalet
2012-03-16 10:45:48
wxmang 发表于 2012-3-15 17:58
我见过发改委某领导用的体外的胰岛素泵,据他说非常不爽。

嗯,这个确实和个人的体验和感受有关。

为什么1型糖尿病用的多,可能就是因为1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容易致死,所以需求迫切,加上少年发病多,小孩对这种异物的容忍度自然比成人高。美国好像有用胰岛素泵的1型糖尿病患者成了游泳冠军的。

成人用胰岛素泵就要改变很多根深蒂固的习惯,所以接受度也就差了很多。加上2型糖尿病很多人都是三高人群,脾气急的不少,估计容忍度更差。
chalet 发表于 2012-3-16 10:45
嗯,这个确实和个人的体验和感受有关。

为什么1型糖尿病用的多,可能就是因为1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 ...

一型是没办法,不用不行,二型是可以对付。
2012-03-16 11:59:35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