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小日本的末日-一个传奇大国de 坠落(纪念311一周年)

喝点红茶上会网

2012-03-13 10:36:04



看见台湾论坛上一个好帖子,手痒转过来大家随便聊聊

============================================================

台大外文系毕业的梁旅珠,过去十几年来因为喜爱日本,经常拎著行囊到日本观光旅行,

每年几乎1/4的时间在日本度过。最后甚至在东京购屋置产,有了一个定居住所。

并有二本著作《我和我的那些日本朋友们》、《日本梦幻名宿:温泉、美食、建筑的美好旅行》,

描述在日本的见闻与感想。

大学毕业后梁旅珠曾主持台湾第一个国际旅游电视节目「世界真奇妙」(后改名为「绕著地球跑」),后来成为台北市忠孝东路上知名百货公司明曜百货创办人媳妇。而明曜百货正是日本平价服饰优衣库(UNIQLO)在台湾的旗舰店。因此她与优衣库社长柳井正有多次深谈机会,了解日本企业领导人对日本未来的忧心忡忡。
在《远见》杂志策划日本311地震一周年之际,特邀梁旅珠撰写她的日本印象,许多独家的个人长期观察,让人对日本的现况有更深了解。
2011年秋天的京都,意外的不像往年那般拥挤杂沓,有些观光点甚至像淡季一样冷清。走在年年排名第一的「红叶名所」东福寺,难得看到通天桥上依旧挤满了赏枫人潮,但耳边只有游客互唤拍照和保全指挥路线的声音,却听不到过往枫叶季不绝于耳的赞叹声:「绮丽ね~~红叶!」 少了日本女人那夸张上扬的软调咏歎歌颂赞美,去年京都的枫叶季就这么黯然落幕了。11月底,向来是京都红叶的高峰期;每年秋冬之际为期两周的观光大拜拜,让和台北差不多大小的京都涌进惊人的观光潮。但暖秋冷锋迟迟不来,让该带进人潮加钱潮的枫叶无法转红,竟迳自在枝头上焦枯了。
该冷不冷的残秋热烘烘,但日本近20年最强冷锋却在今年1月底2月初报到(最低温零下42度),带来六年以来最大雪量。全国各地因豪雪发生多起交通事故,连名古屋也下大雪,数百台汽车就在路上抛锚,造成交通大打结。

日本全境除了冲绳之外几乎都在下雪,不少人在铲雪时摔死或被屋顶掉落的积雪击毙;秋田的玉川温泉有三人在山中秘汤旅馆的岩盘浴帐棚内,被山坡滑落的积雪活活压死。

日本的社会和经济现况,就像这一波寒流一样冷飕飕。持续低迷20年的景气眼看又将会有第三个十年,而日本也被迫面对中国正式超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

30年前在东京一碗拉面要价650日圆,但就在这一两年,低价连锁餐厅已经相继为荷包日薄的上班族,推出了一份290日圆的牛丼或拉面。更惨的是,去年3月的东北震灾和海啸带来了前所未有、更不知从何解决的核灾,彻底震碎了日本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民族自信心。
2011年3月的东北地震后,我曾于6月到东京一趟。使馆区和洋人最爱的六本木到麻布十番一带,以往夜间和周末时满满都是洋面孔和外国口音,当时却全部消失了。一家熟识的TEMPURA店老板告诉我,地震后有两个月时间几乎没什么客人,有一天甚至来客数挂零,是他开店几十年来第一次碰到的情况。而我,则是他三个月来第一次进店的外国客人。

尽管一年后的现在,原本在日工作居住的外国人逐渐回笼,观光客人数也缓步回升。但日本各地动辄5级以上的地震不断,连研究机构都频频预言关东大地震即将来临,使得观光业依旧惨淡。连年不况加上地震核灾打击,即使不是灾区的乡下观光景点状况也很糟,商店街凋零颓败,不少地方政府都快破产了。


日本第一传奇落幕:产业亏损,政府无能

坐在京都的出租车上,原本不多话的司机听说我来自台湾,脸上瞬时添了笑意,语气中多了点亲切和放松的感觉:「喔,原来台湾和中国都说『中国语』。」问他311震灾后,生活和生意有受影响吗?不料他却没头没脑的回我一句感慨:「再这样下去,日本人就快变成中国人的奴仆了!」

日本的出租车司机是站在国家窗口看着外界的一群人。日本人普遍因外语能力不足而怯于接触外国人,但出租车司机则由于业务需求,即使言语不通,也常被迫载著外国人趴趴走。

尤其在京都这样的观光大城,司机每天接触到的国际观光客很多,眼界和感受自是与一般从不接触外来信息的市井小民不同。他们的年龄层约从40到70岁,正是一生眼睁睁见证国家经济和运势从峰顶跌落谷底的一群人;曾经,他们和全世界的人一样,相信过「日本第一」,以为从此日本将引领世界潮流。

80年代末期,我在美东念研究所时,正是日本站在泡沫顶端,傲视全球不可一世的时代。1988年到1989年,整个华尔街的金融从业人员都得学会拿筷子,把一片片生鱼和著酱油和呛鼻的芥末吞下肚。 那个时候的日本人,天价抢标梵高名画,甚至买下纽约的洛克斐勒中心;纽约第五大道的名店从早到晚挤满了日本观光客,每一家名店都必须「配备」通晓日语的店员。

当时,夜里在东京的银座或六本木街头喝完酒要回家,必须把好几张日圆万元大钞拿在手上挥舞,才抢得到出租车。现在呢?周末深夜,排班等著要接酒客的出租车多到从中央通八丁目排到四丁目交叉口,还转弯一路延伸到筑地。

日本的产业有多惨?2月4日出刊的周刊《ダイヤモンド》,就以「再见!传说的SONY」为封面做了专题报导。消费电子大厂Panasonic状况也不佳,去年亏损远高过预期,并预测至今年3月止,全年度亏损可能超过100亿美元,将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度亏损。

不用学者专家分析,即使不懂经济的一般民众,看知名电器卖场BIC CAMERA有乐町店就知道——以往多年来卖场一楼一半以上面积摆的都是电视机,最近一楼原本陈列电视屏幕的地方,已经全部换成了iPhone、iPad和苹果相关产品。

全球需求减缩和强势日圆重创日本产业,但日本的中央银行却没有什么作为。日本央行明明可以大量印钞让日币贬值却不做,让中小企业经营艰困;现在又打算追加预算8兆纾困中小企业,继续增加政府赤字。

对一个年度预算六成要靠借贷的国家来说,真让人想不通日本政府的心态。 问日本的上班族朋友,他觉得是日本政府抱美国大腿,不敢让日圆对美金贬值。不过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社会上的「既得利益者」会因为日币贬值使得财产大幅缩水,所以不愿处置。

整个国家运行墨守成规,更不敢大刀阔斧除弊、拿既得利益者开刀,因而只能和稀泥成一团。既得利益者有谁?就是现今日本握有多数财产的中高龄者,当然包括了领导国家方向的官员政客和专家。

最近的人口研究报告显示,日本目前有1亿2000万人,但50年后将只剩下8000多万,而且会变成超高龄社会,超过65岁的人占40%以上。不过多数人想不到未来,因为现在的日本中青年世代日子已经很难熬。

根据估算,现在55岁以下的人,缴付的年金都将超过将来他们能领到手的金额,但尽管如此,多数守法的日本上班族还是乖乖继续缴。2008经济危机房产泡沫后,美国许多家庭发现续缴房贷不划算,就两手一摊把烂帐丢给银行,日本人却多半还是认分缴完,等于是付完高额贷款,手中房子的市价却已经打了好几折。

日本还有一项更奇怪的「经济奇迹」,那就是经济明明已经惨趴了,失业率却只有4趴多,跟各国数字相比显得奇低。日本企业里有四成是派遣员工,加上打工一族,看似大家有饭吃,实际上很多低薪冗员,有不少人的生活接近赤贫。


社会「格差」化严重,年轻人看不到未来

问题是,电视上虽常有节目教导大家如何过极度节约的生活,米其林的星星餐厅却天天爆满。过去十几年,我每年加起来约有1∕4的时间在日本,眼看着社会的「格差」化日益严重,不禁感慨,日本的年轻一代,前途和未来不知道在哪里里?

十几年来,也因为这样的经济局势,造就了日本第一名平价服饰UNIQLO(优衣库)。自从明曜百货和UNIQLO敲定设立旗舰店后,我和社长柳井正先生有了几次见面的机会。2011年6月,我在UNIQLO总公司办公室,第二次和他会面,趁机请教了他对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现况的看法。

当时柳井社长除了直言政客无能是一大祸源,日本年轻人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的现况,更令他忧心。由于优衣库正在大举进军海外,柳井先生因而有许多机会接触到来自全球各地刚投入职场的一代。「台湾的年轻人很有活力,也勇于向外发展和挑战,」他感慨说道:「台湾有很多优秀人才,就像中国、韩国、新加坡一样;日本的年轻人在工作事业上只求安定、完全没有冒险精神,他们需要开拓视野,才有办法跟上世界的脚步。」

去年9月23日优衣库台北明曜旗舰店开幕当天,我把天下文化出版的新书《放胆去闯》拿给柳井正先生签名,这是他与大前研一先生合写给日本年轻人的书。签名之前,他很慎重的在扉页写下「この囯を出よ」(走出日本),这是日文的书名,也正是他在书中对日本年轻一代的深深期许。


首相如餐厅定食 每月更换
读完全书,对柳井社长的序言标题「不能再沉默」感触很深。日本真的是一个全民沉默且忍耐力十足的国家,不论是地震、事故或停电等任何因素造成地铁停摆,新闻镜头上,只会看到所有无法搭上车的民众安静的群集在地铁票闸口等待,一等数小时,不见争先恐后,没有抱怨谩骂。

即使像311震灾海啸如此严重的天灾过后,日本灾民的自制守序也让全世界大开眼界──没有争夺物资,没有趁火打劫,没有呼天抢地,也没有怨东怪西,最多只看到哽咽与拭泪。

但这样高素质的人民,却因听话合作,姑息出一群无能政客与不负责任的企业家。有日本人用「月替定食」(每月替换的特餐)来形容近年频频更换的首相,许多人连新上任的首相野田佳彦叫什么名字也懒得记,只用他曾经拿来自比的「泥鳅」称呼他。

日本社会的世袭传统传子不传贤,让当今政界充斥学历漂亮的公子哥儿,有著体面的家族从政史背景,却看不到「政治家」的能力、魄力与热情,最在行的似乎只有料亭密会和上银座酒家。

而日本庞大企业体制背后,台面上的企业领导者,像柳井正先生这样的「资产家」,是真正大股东的并不多。除了股份早被稀释的创业家族,就是大银行交叉持股下的专业经理人,在股东分散无实际约束力的现实下,对经营者来说,官商勾结以自保和照顾员工(包括自己在内)的福利,往往比获利还重要。因此日本的大商社,普遍没有欧美企业的竞争进取活力,反而常有著类似共产主义的经营心态与模式。


看似国际化,实则封闭、僵化、无效率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看着日本官僚和东电高层面对核灾的应对无能,看着大王制纸和OLYMPUS这类大企业经营者的胡作非为,一定感到不解——日本民众的声音在哪里里?媒体究竟有没有正义与批判的能力?日本到底有没有心怀社会责任感的领袖人物?

生活苦哈哈的人民期待改革,这一点,从去年底大阪巿长选举可看出端倪。年轻的改革派前大阪府知事桥下彻,在执政和在野三党联手全面夹杀下,仍高票击退寻求连任的前市长平松邦夫。

律师出身、言谈犀利大胆的桥下不仅受年轻一代支持,也拥有不少中老年巿井小民和婆婆妈妈粉丝。最近有白天的谈话节目在大阪街头访问40岁以上的人:「有困扰时最希望能向哪里一位名人请教?」桥下名列第三,位于两位知名艺人之后,是少数受到民众信任喜爱的政治人物。如今的大阪府知事是桥下的心腹,关西政经中心大阪已成为桥下帮的天下。除了继续进行他集成大阪府与大阪市为「大阪都」的计画,表现积极的桥下正在推动总理民选,意图打破日本官僚体系的积习和沈疴,而他本身也是最有实力问鼎中央的明日之星。


忍无可忍 年轻人该走出日本

桥下领导的「大阪维新会」将于今年3月举办「维新政治塾」,以「改变大阪,日本就会改变」为号召,仿坂本龙马提出桥下版的「船中八策」,着手包括资产课税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为整顿政府财政,更毫不留情的打算裁掉连续考绩不佳的教员。此举虽引起教育界反弹,却受到多数民众欢迎。他表示,日本岛国领土狭小资源有限,唯有透过良好的「教育」,培养日本年轻一代的视野与竞争力,日本的未来才有希望。
因为「忍无可忍」,政坛终于出现了改革派新星;更因为「不得不说」,民间总算有像柳井社长和大前先生这样的人发声了。问题是,尽管他们一再呼吁:「日本已成三流国家,你们不能死守这里,必须出去外面看看!」但当下的年轻族群,真正接收到这个讯息的人,比例上似乎很少。 虽然电视节目有很多深入浅出的解说,告诉年轻人他们未来一辈子要面对的,不光是必须供养快速老化的庞大人口,还有滚雪球般的天文财政赤字,但多数人并没有危机意识。 虽然嘴里说著现在的政治人物无法信任,一般民众还是觉得这些「国家大事」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不关心也不想了解,天真的认为国家政府终究会负责解决。

他们无法想象,存在银行里帐面上的100万,其实早被政府借去花掉了70万;他们也无法相信,每个月乖乖在缴的年金,这一辈退休者只是延迟领取年纪,将来可能根本拿不到。日本人多半是上班族,认为汇率是财务相关人员或社长级以上的人才需要关心的事,因而当日币飙高,年轻人第一个反应只有冲出国去度假,或是跑到便宜国家瞎拚。


社会封闭 外人融入难上加难

一位在日本工作20年的朋友说,当年负笈东瀛留学,以为日本是个多么国际化的地方,如今才知道日本人被国家照顾得太好,国际化程度其实很差。常到日本游玩的人应该可以感受到,如果不会讲一点日文,即使在首善之都东京,连在观光点用英文,碰壁的机率还是很高。

这些年我偶而会见到英文相当流利的日本人,但几乎都是归国日侨或在外游学多年的年轻人,光靠国内的外语学习,鲜少有人有勇气开口应对。加上日本文化规矩禁忌很多,一切有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形成各类大大小小的封闭圈,外国人想要打进融入日本人的生活,真的是难上加难。

关于这一点,最近台湾的媒体应该颇有感触。为了东京两位台湾女留学生的命案,大批台湾媒体蜂拥至东京采访,却发现必须是日本警视厅「记者俱乐部」的会员,才有资格参加警方举行的记者会,而日本各省厅几乎都有各自的记者俱乐部。

其实,当311震灾后,台湾民众一片颂扬日本媒体的「自律能力」背后,正是因为争鸣扒粪少,媒体与各界高层长期的「尊重友好」与利益瓜分下,姑息养奸的情况并不罕见,非主流的声音也很难被听到。

日本井然有序的社会,建构在一种绵密而相互约束的层层关系与潜规则上,那就是:认同团体、互助合作、长幼有序、上层负责。
全民「我慢」,国家机器疲态、丑态毕露

如何确保资源共享和社会安宁?听上级的话,排队就是了。大家照著年资排,总有一天轮到你;不合群强出头的人,一定会被排挤打压。对年轻人来说,最安全的人生正道就是进大公司,领薪水,排队一辈子,看能否升到部长再退休。听话和上层负责,成了日本社会僵化与无效率的元凶。

于是,挤进一流大学不是想要学习专业知识能力,而是为了拿到进入大企业的「入门通行证」,并建立学长学弟的关系,期望在毕业前由学长拉拔内定为大企业的员工。


大学生不进修只求尽快卡位大公司

为了争取年资及早卡位,日本大学生并不流行出国进修,因为留学回来求职不见得加分,反而在进公司的时序年资上很吃亏。反正进了公司之后,一切从头学起,一阶一阶排队爬楼梯的漫漫人生将延续到退休,在学校学到什么并不重要,因而形成了日本许多名校大学生终日玩乐酗酒的怪现象。

日本的考试制度,也极度欠缺效率与不合理,至今各大学还是个别招生考试,所以一个高中毕业生,为不同大学连考十几个入学考试是稀松平常的事。也因为个别招考,不但各校不同,公立大学系统和私立大学考试科目内容也不一样,所以一般考生只能选其中一个方向,否则连补习都不知该怎么补。

多数家长很难掌握繁杂的考试内容、日期和选校策略,因而给了各类「塾」(补习班)很大的生存和利润空间。家里经济状况不允许的孩子,先不考虑学费,多半连报考私立大学都有困难。举例来说,私立大学每考一个学部就要缴约3万日圆的报考费,一个高中毕业生若计画考三个私立大学共十个学部的话,光报名参加考试就要缴30万,这还不包括一年动辄数百万的补习费。

教育制度腐化严重损害国力 因为个别招生考试,选校失当的话可能落到无校可读,所以在日本一再重考的状况相当普遍,针对重考次数还有「 一浪」「二浪」「三浪」这样的专有名词。

名校一定最后考,先考的学校先放榜,已录取但没有把握考得上前几志愿的学生,只好缴高额费用保住名额,而这笔钱是无法退还的。 在我这个「外人」眼里,这些制度怎么看都象是各校互相保障收入利益的暗默共识,光想到整个社会浪费在这上面的时间、人力、物力与金钱,要是在其它国家,而不是在全民「我慢」(忍耐)的日本,教育当局若不想办法改革集成,早就被骂翻了!

日本的考季在每年的1~3月,4月入学,与其它国家的教育系统不同,想出国留学在衔接上的确有困难,因此近来东京大学已在研拟要将入学时间改为秋天,与世界接轨,以强化日本年轻一代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政府也深切感受到陈腐的教育制度严重弱化国力,野田首相在1月25日的国家战略会议中表示,东大的计画是领导全面修正现行考试制度的大好机会,希望能广纳产业界的意见进行改革。虽然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针对22家名校的问卷调查,回覆的18家中有16家表示有意跟进,不过日本社会对改革一向僵固牛步,这项已讨论多时的改革计画,还不知道哪里年哪里月才能全面实现。

全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剧变中,面对变化,笨重的国家机器疲态、丑态毕露。人们在2008年学到的教训是:世界上没有什么「大公司」不会倒。2012年,我们可能会学到的教训是:世界上没有什么「大国家」不会倒!

15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国家跟人一样,都会有生命期,只是人是靠自己的下一代来继承基因,国家是靠复兴来继承基因而已。

日本现在走入生命黄昏了,就像我们在150年前一样。

世界上很多国家进入一次黄昏,就再也没有醒来过。

只有中国是反复折腾,反复复兴。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新的一次复兴,不过成果还未可知。

2012-03-13 13:26:14 回复
temptemple
2012-03-13 17:43:36
wxmang 发表于 2012-3-13 13:26
国家跟人一样,都会有生命期,只是人是靠自己的下一代来继承基因,国家是靠复兴来继承基因而已。

日本现 ...

同是现代社会,为何老美的生命周期比日本要长上很多,在这个周期中,日本文明的初始是该从明治维新,还是从战后重建开始算呢?
现在国家的生命和产业的生命似乎联系得更是密切了,日本的衰落是和他的产业广度不够是不是有关呢?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3-13 17:43
同是现代社会,为何老美的生命周期比日本要长上很多,在这个周期中,日本文明的初始是该从明治维新,还是 ...

美国是更开放的系统,大量资源,能量输入,维持其有序性。
2012-03-13 20:47:22 回复
赵解放
2012-03-14 00:30:07
wxmang 发表于 2012-3-13 13:26
国家跟人一样,都会有生命期,只是人是靠自己的下一代来继承基因,国家是靠复兴来继承基因而已。

日本现 ...

回头看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多少灿烂强大的文明/国家形成,持续有的长些有的短些,但最终还是消失了. 现在似乎只有中国还留了下来, 并很有可能再次复兴.

深层原因可能是文化(基因)中那部分适应生存的优势: 坚韧,勤劳,务实,好学。。。对比其它文明会发现存留最久的往往不是最强大的,却是最有韧性,最务实的。

只有存在下来才有反复复兴的机会。

但这不是说我们不会被打破,假以足够的时间和外力,大概谁都会走入不可逆的进程,也许最终会存在6000年,1万年,但只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谁会走到永远永远。
赵解放 发表于 2012-3-14 00:30
回头看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多少灿烂强大的文明/国家形成,持续有的长些有的短些,但最终还是消失了. 现在似乎 ...

我们文化有自我修复能力,那就是自强不息和中庸之道。
2012-03-14 11:26:04 回复
喝点红茶上会网
2012-03-14 01:11:56
本帖最后由 喝点红茶上会网 于 2012-3-14 01:19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13 13:26
国家跟人一样,都会有生命期,只是人是靠自己的下一代来继承基因,国家是靠复兴来继承基因而已。

日本现 ...


忙总我最担心的其实是人口问题,现在但凡是华人为主的地区,工业化以后生育率都大大下降。可以看看世界各国或地区总和生育率(犹太人厉害,华人不给力)生育率最后四名是中国台湾,新加坡,香港,澳门,大陆是1.54 排名182位 我国文明能不断复兴靠的就是辽阔的土地和在农业时代近乎恐怖的人口,如果像新加坡日本那样发展下去,遇到过不去的坎我们拿什么复兴,毕竟人口才是一个民族一个文明得以传承的第一要素啊!过去16岁没嫁出去的女孩就是老姑娘啦,现在30多没结婚没孩子的遍地找。我表妹就是个丁克一族,我身边结婚没孩子的我算啦下大概有7-8对。大国空巢,权贵垄断 我担心中国会像日本一样,当然中国文化多样性和活力不是日本可比的,但是美国好像都快西班牙化啦,难道中国以后也会被马来人占领吗,(马来西亚2.92。马来西亚人均富裕程度大于印尼,人口构成与印尼类似,而马来西亚总和生育率却大于印尼,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事情。为估计主要原因是,马来西亚族群竞争厉害,每个族群都想法增加自己的人口数量,因为增加人口数量或增加人口比例,有获得各种好处。马来西亚的汉族人口为了自己族群的长远利益,在与马来族人竞争生育,在生育方面,华人依然处于劣势)那样就是我们文明的末日啊
喝点红茶上会网 发表于 2012-3-14 01:11
忙总我最担心的其实是人口问题,现在但凡是华人为主的地区,工业化以后生育率都大大下降。可以看看世界 ...

5000年都没有灭亡,为什么现在非灭亡不可?逻辑上说不通呀。
2012-03-14 11:30:43 回复
喝点红茶上会网
2012-03-14 19:38:40
本帖最后由 喝点红茶上会网 于 2012-3-14 19:43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14 11:30
5000年都没有灭亡,为什么现在非灭亡不可?逻辑上说不通呀。


优酷视频终于审核好啦,忙总大驾光临,没啥说的上个视频给给力----农民重金属升级!神曲版毛主席诗词串烧我是很喜欢这首歌的现在是我手机铃声

喝点红茶上会网 发表于 2012-3-14 19:38
优酷视频终于审核好啦,忙总大驾光临,没啥说的上个视频给给力----农民重金属升级!神曲版毛主席诗词串 ...

谢谢,谢谢。辛苦啦。
2012-03-14 20:23:38 回复
天柏
2012-03-18 23:46:16
wxmang 发表于 2012-3-14 11:30
5000年都没有灭亡,为什么现在非灭亡不可?逻辑上说不通呀。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我们还没有走出来。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其实还没有过去。
天柏 发表于 2012-3-18 23:46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我们还没有走出来。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其实还没有过去。

这个是对的,我们仍然有很多坎要过,例如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最关键一步就是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后,凝聚力如何保持,上进心如何保持。日本的麻木,美国的寅吃卯粮,入不敷出都是教训。
2012-03-19 10:43:56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2-03-19 15:46:27
wxmang 发表于 2012-3-19 10:43
这个是对的,我们仍然有很多坎要过,例如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最关键一步就是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后,凝 ...

忙总有空讲讲日本的,感觉日本的麻木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挺有朝气的,除了中美两国从两端挤压外,他自己还有那些问题啊?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3-19 15:46
忙总有空讲讲日本的,感觉日本的麻木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挺有朝气的,除了中美两国从 ...

对日本真的不是很了解,因为接触到的还都是商人和金融家,算他们的杰出人才了。普通老百姓没机会。
2012-03-19 15:48:21 回复
flysands
2012-05-21 08:43:02
wxmang 发表于 2012-3-19 10:43
这个是对的,我们仍然有很多坎要过,例如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最关键一步就是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后,凝 ...

忙总,这个坎几乎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吧,
西方文化引领下的现代生活方式真心不适合我们,可是我们还是在沿着这条路走,
这个坎还是得靠东方文化的指引来跨过去。
flysands 发表于 2012-5-21 08:43
忙总,这个坎几乎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吧,
西方文化引领下的现代生活方式真心不适合我们,可是我们还是在 ...

西方现在也在过坎,过得去过不去100年内见分晓。
2012-05-21 11:18:24 回复
lbxyzd2
2012-05-21 18:04:40
wxmang 发表于 2012-5-21 11:18
西方现在也在过坎,过得去过不去100年内见分晓。


其实西方特别是美国,造成透支未来收益的局面,是华尔街之类的权贵责任更大,还是他们老百姓的责任更大?
lbxyzd2 发表于 2012-5-21 18:04
其实西方特别是美国,造成透支未来收益的局面,是华尔街之类的权贵责任更大,还是他们老百姓的责任更大 ...

文化责任大。
2012-05-21 19:06:53 回复
alexw
2012-05-21 18:08:08
感觉西方这次很难过坎,文化决定的。美国作为西方的代表,就看它怎么行动了
alexw 发表于 2012-5-21 18:08
感觉西方这次很难过坎,文化决定的。美国作为西方的代表,就看它怎么行动了

看吧,反正我们有时间。
2012-05-21 19:07:12 回复
踏浪而来
2012-05-21 18:59:24
苏联末期自己折腾+解体了20年,到现在军工虽然不是第一也算是第一集团吧,让人感叹,大国崛起很漫长,家底雄厚,下坡路也很漫长,美国,日本就算是现在遭遇苏联解体级别的打击,几十年内也可以是第一集团吧。。。
踏浪而来 发表于 2012-5-21 18:59
苏联末期自己折腾+解体了20年,到现在军工虽然不是第一也算是第一集团吧,让人感叹,大国崛起很漫长,家底雄 ...

美国没问题,日本不行。日本积累很少。
2012-05-21 19:07:39 回复
踏浪而来
2012-05-21 19:29:49
wxmang 发表于 2012-5-21 19:07
美国没问题,日本不行。日本积累很少。

天朝能不能像90年代那样趁乱再挖挖美帝,鬼子的墙脚,弄点专家来,光共华人那也不少啊。您谁您当年的同学现在想回来困难很多,要是在某个领域够重量级,引进以后也没有后顾之忧吧,国家给安排好一切就行了,汉语不好学习不好就来个报送上大学好了
踏浪而来 发表于 2012-5-21 19:29
天朝能不能像90年代那样趁乱再挖挖美帝,鬼子的墙脚,弄点专家来,光共华人那也不少啊。您谁您当年的同学 ...

现在好像还没发现中国人在美国有重要得不得了位置。不要说钱学森这个档次的,低一个档次的都没有,要有,早就设法弄回来了。

大多数还是在谋生而已。
2012-05-21 19:34:15 回复
踏浪而来
2012-05-21 19:40:58
wxmang 发表于 2012-5-21 19:34
现在好像还没发现中国人在美国有重要得不得了位置。不要说钱学森这个档次的,低一个档次的都没有,要有, ...

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每次新闻一提“30多年来出国XX万人,归国XX万人,人才流失严重什么的。。。”没几天就过去了,看来国家明白情况,没有一看统计数字就火急火燎的招兵买马。
踏浪而来 发表于 2012-5-21 19:40
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每次新闻一提“30多年来出国XX万人,归国XX万人,人才流失严重什么的。。。”没几天 ...

如果你在美国的INTEL做总工程师,央企一定量珠来聘。
2012-05-21 21:39:02 回复
千里追风
2012-05-22 03:12:43
本帖最后由 千里追风 于 2012-5-22 03:15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5-21 19:34
现在好像还没发现中国人在美国有重要得不得了位置。不要说钱学森这个档次的,低一个档次的都没有,要有, ...

中国人在美国工业界很难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钱学森回国对美国是一个沉重的教训,所以后来非常重要的位置都不会再给中国人了。即使入了美国籍也不行,李文和案,不管真假,对美国也是一个教训。
千里追风 发表于 2012-5-22 03:12
中国人在美国工业界很难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钱学森回国对美国是一个沉重的教训,所以后来非常重要的位置 ...

其实我们就需要捅一张窗户纸而已。好多技术突破都到了临界点。
2012-05-22 10:25:47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2-05-22 08:29:46
wxmang 发表于 2012-5-21 19:34
现在好像还没发现中国人在美国有重要得不得了位置。不要说钱学森这个档次的,低一个档次的都没有,要有, ...

忙总,有一种说法是,自从出了钱学森那批人后,美帝对华裔永远的关闭了核心科研机构的大门,这是真的吗?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5-22 08:29
忙总,有一种说法是,自从出了钱学森那批人后,美帝对华裔永远的关闭了核心科研机构的大门,这是真的吗?

这个不知道,也许是吧。
2012-05-22 10:24:55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