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遵义人,日本人(二)

朗朗天

2011-12-18 08:57:00



我的父亲,隐瞒了年纪才上了小学(入学时接近9岁),因为脑子活络,功课太好,后来跳级2次,所以,和抗日战士高伯伯的妻子(当时背着孩子读小学)是同学。那个和我父亲一起上课的高伯伯的儿子,有一次和我父亲见面,我父亲说:“清林,啊啊,我们是同学哦。”他赶紧说:“叔叔,妈妈和你是同学,我是旁听,使不得!”那时,我父亲大他8岁。若干年后,我们去清林所长的派出所,很有面子,值班的警察问有何事,答:找高清林哥哥,我爸爸是他妈妈的小学同学。值班警察看我这个比高所长的孩子大不了几岁的男性公民,有很多疑惑,通报,我自报家门,然后从此就刷脸卡了,啊啊。

我父亲和日本人的关系,高清林母子第一次说时,我们大吃一惊。

大约是1955年,高清林不吃奶、不上学了,他母亲还上学,我父亲第二次跳级了。

遵义举行中小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比赛。我父亲制作的一个闹钟获得了奖状。说是闹钟,其实不能闹,就是有个样子。

具体构成是:砍竹子,锯三个竹圈(筒),选最好的一个,煮,晾干;从老师手上要到比烟盒大一点点的卡片纸,写好12小时刻度的“钟面”;钟的两只“脚”,用细竹子做,在竹圈上用“火钎”(啊啊,忙总懂的)烙两个穿孔,“斗”进去(啊啊,忙总懂的),然后,嵌好圆形玻璃,在玻璃内外加竹圈。

1955年的玻璃,从哪里来?

从日本人那里来。

我的家乡,在1950年就建立了一个磷肥厂,因为当地的矿那时可以露天开采。这个厂,是贵州省劳改系统的元老厂,一直红火了很多年:那个厂里,改造过军统特务的管教干部,如今不多了;离开的,有的直接调去了保定的公安部劳改干校,比如老厂长王耀伦和夫人王凯(夫人资历比老公还老)。我看过的露天电影,99%都在这个厂的“电影坝”。1954年,有苏联专家来了,帮助建厂,休闲时枪杀遵义白鹭、灰鹤、斑鸠,用双管猎枪,一男一女。

1955年,我父亲的创意成果进入关键期,他按照预先侦查,到厂区偷玻璃。

第一次,被一个女工作人员抓住了。第二次,被一个女工作人员抓住了。第三次,被一个女工作人员抓住了。……

大约在第6次,这个女工作人员又抓住他了,蹲下,问。但是她面前的小孩听不懂。她想了想,看看一个过道堆着的玻璃,还有大块的玻璃碎块。然后,她用手指着玻璃碎块,又指着后来成为我父亲的小孩,做了一个“拿”——“溜”的连贯手势。我父亲照办了,不懂得感谢,拿了就跑。

很多年后,我父亲才知道,徇私舞弊默许他拿走玻璃碎片的,是一个“日本同志”——帮助建厂的二野日籍解放军。告诉他这个信息的,是背着孩子上小学的那个同学,这个厂后来的政委。

我父亲去世以后多年,我对二野是否有“日本同志”一直怀疑。

后来,有一次机会,向一位贵州籍校友、外交官请教。他说:应该是真的。那时候,二野的“日本同志”至少有500人,娶了至少200贵州媳妇。他还说,贵州有些偏远的地方,30年前就有日本友人捐建水井什么的,你知道吗?我说知道。他问:他们不要求立碑、报道,你知道为什么吗?我说:师兄,真不知道。
他说:你装傻啊,那都是他们的姥姥家。

我父亲当年拿到不规整的玻璃,回家是这样处理的:偷我奶奶的剪刀,乘无人之机,把玻璃放到洗脚盆里,用剪刀一点点剪。大约施工第四天被发现了,没被骂,大人觉的是笑话,由他折腾。一星期左右,剪的差不多了,用镜子做工具来画圆,不成功。又把玻璃弄破了,再去从“日本同志”那里“拿”,改进操作,更细心,终于成功。其实就是把一个很大的三角尺形状的玻璃大块,剪成了小圆圈。据他说这方法是一个老师教的。

我小时候在电影上看到日本鬼子的时候,常常想,人心应该都一样,要不,为什么我爸爸经常提起的那个日本人不是“鬼子”是“同志”呢?要不,就是日本的SB太多了,才来侵掠中国。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12-18-2011 11:39 AM by 朗朗天.)

15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遵义应该日本遗族很多,新城还有一家,从日本回来后展示带回来的家电,当时第一次看到家用冰箱就是在这家,其实我跟他家孩子不是一个班的,只是班上有人是他家邻居,专门带我去参观,验证他不是说谎。因为他在班上说家里机器可以制造冰块(工厂能够制造我们都知道),全班不信,说他撒谎。这位急得汗直冒,最后决定带两个代表去人家里参观,我就是自告奋勇的代表之一。

只参观完冰箱就被人家女儿赶出来了。

嘿嘿。

捂嘴笑大笑lol


(12-18-2011 08:57 AM)朗朗天 提到: _我的父亲,隐瞒了年纪才上了小学(入学时接近9岁),因为脑子活络,功课太好,后来跳级2次,所以,和抗日战士高伯伯的妻子(当时背着孩子读小学)是同学。那个和我父亲一起上课的高伯伯的儿子,有一次和我父亲见面,我父亲说:“清林,啊啊,我们是同学哦。”他赶紧说:“叔叔,妈妈和你是同学,我是旁听,使不得!”那时,我父亲大他8岁。若干年后,我们去清林所长的派出所,很有面子,值班的警察问有何事,答:找高清林哥哥,......
2011-12-18 12:50:00 回复
思炎
2011-12-20 10:23:00
哈哈,当年参观冰箱,被“赶出的经历“是狗剩当年很郁闷的事吧 大笑

俺们小时候是看《小兵张嘎》、《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电影,听着《王二小放牛》的

80年代时期,中日友好了,我去上海的鲁迅公园玩,见到一队队的日本旅游团。
当时日本人到上海,鲁迅公园是一个必定的景点,在鲁迅的墓地边上种满了紫藤(他喜欢的)。。。

而我当时留着童花头,那些日本人看了说:卡哇伊,要求跟我合影。我记得当时弱小的心灵是不愿意,惶惶然的,可翻译跟我说,这是为了相应国家的中日友好。。。

委屈 可怜


至于冰箱,我家当年就有个冰箱,是爸爸的朋友去日本后送的。 那个冰箱取冰水是在外面的,就像如今取净化水这般。。。后来这台冰箱也被俺们送人了。





(12-18-2011 12:50 PM)wxmang 提到: _遵义应该日本遗族很多,新城还有一家,从日本回来后展示带回来的家电,当时第一次看到家用冰箱就是在这家,其实我跟他家孩子不是一个班的,只是班上有人是他家邻居,专门带我去参观,验证他不是说谎。因为他在班上说家里机器可以制造冰块(工厂能够制造我们都知道),全班不信,说他撒谎。这位急得汗直冒,最后决定带两个代表去人家里参观,我就是自告奋勇的代表之一。

只参观完冰箱就被人家女儿赶出来了

嘿嘿......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12-20-2011 10:28 AM by 思炎.)
被人家赶出来这个倒没有在意,因为那时候被人家追赶,甚至放狗追的事情太多了,谁叫我们到处惹祸。

我们当年看电影主要是露天电影,不过很多片子都能倒背如流,与其说看电影,不如说玩游戏。有时一个镜头一出来,下面一群孩子齐声说他下面要说的台词,而且还是变腔变调的,比相声有趣。

鲁迅公园我去过,太小了,简直是微缩公园。

捂嘴笑大笑lol


(12-20-2011 10:23 AM)思炎 提到: _哈哈,当年参观冰箱,被“赶出的经历“是狗剩当年很郁闷的事吧 大笑

俺们小时候是看《小兵张嘎》、《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电影,听着《王二小放牛》的

80年代时期,中日友好了,我去上海的鲁迅公园玩,见到一队队的日本旅游团。
当时日本人到上海,鲁迅公园是一个必定的景点,在鲁迅的墓地边上种满了紫藤(他喜欢的)。。。

而我当时留着童花头,那些日本人看了说:卡哇伊,要求跟我合......
2011-12-20 11:02:00 回复
思炎
2011-12-21 10:23:00
我当时就读的是重点小学,学校会组织在大礼堂看电影,还有起初的9寸黑白电视。
我们也是的,看《半夜鸡叫》,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学周扒皮的鸡叫声。

看动画片《鱼盆的故事》时,也会模仿那个长鼻子(应该是英国佬)的腔调,齐声说:鱼盆是我滴。。。 天真


鲁迅公园之前叫《虹口公园》的确不大,有个中心湖,鲁迅墓算是重点。



(12-20-2011 11:02 AM)wxmang 提到: _我们当年看电影主要是露天电影,不过很多片子都能倒背如流,与其说看电影,不如说玩游戏。有时一个镜头一出来,下面一群孩子齐声说他下面要说的台词,而且还是变腔变调的,比相声有趣。

鲁迅公园我去过,太小了,简直是微缩公园。

捂嘴笑大笑lol
当年在科大上学,暑假回家,从合肥到上海,是中午到,然后从上海转车去遵义,是晚上发车,所以要在闸北和虬江路之间那个火车站呆半天,所以就到周围乱窜,所以那一带我相当熟悉(不过好像现在拆迁了),每个像样的弄堂或者建筑都去串过,经常被老头老太太们当成不法人员,问长问短,甚至查看学生证,最后都是:这里不是公园,不能进去玩,去公园吧。

饿了,就是5两上海凉面:西红柿酱拌的,而喝的水极端难闻,一股怪味。

捂嘴笑大笑lol


(12-21-2011 10:23 AM)思炎 提到: _我当时就读的是重点小学,学校会组织在大礼堂看电影,还有起初的9寸黑白电视。
我们也是的,看《半夜鸡叫》,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学周扒皮的鸡叫声。

看动画片《鱼盆的故事》时,也会模仿那个长鼻子(应该是英国佬)的腔调,齐声说:鱼盆是我滴。。。 天真


鲁迅公园之前叫《虹口公园》的确不大,有个中心湖,鲁迅墓算是重点。
2011-12-21 11:11:00 回复
困了喝绿茶
2011-12-21 14:33:00
(12-20-2011 11:02 AM)wxmang 提到: _被人家赶出来这个倒没有在意,因为那时候被人家追赶,甚至放狗追的事情太多了,谁叫我们到处惹祸。

我们当年看电影主要是露天电影,不过很多片子都能倒背如流,与其说看电影,不如说玩游戏。有时一个镜头一出来,下面一群孩子齐声说他下面要说的台词,而且还是变腔变调的,比相声有趣。

鲁迅公园我去过,太小了,简直是微缩公园。

捂嘴笑大笑lol
过去九几年之前,农村放电影也是人很多,很多小孩子天还没有黑就拿着板凳去占地方,能看到半夜12点多,现在看电影的人很少了,最多一部电影就散伙了
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选择多元化了。自由更多了。

捂嘴笑大笑lol

(12-21-2011 02:33 PM)困了喝绿茶 提到: _过去九几年之前,农村放电影也是人很多,很多小孩子天还没有黑就拿着板凳去占地方,能看到半夜12点多,现在看电影的人很少了,最多一部电影就散伙了
2011-12-21 15:13:00 回复
mjltiger
2011-12-21 22:20:00
(12-21-2011 11:11 AM)wxmang 提到: _喝的水极端难闻,一股怪味......
那时的上海水,的确难喝,一股子漂白粉味。
以至于,小时候我和妹妹回老家,白开水是从来不喝的抓狂,只喝汽水泪流(住在姥姥姥爷家,宝山乡下),偶尔喝两口苦茶,也,抓狂绝-不-喝-漂白粉味的白开水。现在想来也是给老人们出难题。而且,生长在北方,受不了马桶这类生活用品,结果就是,长达一周只进不出委屈,幸运的是也没有任何问题吃惊赞捂嘴笑......
从入到出的转折太突兀shy。但,说实话,上海的冰砖、雪糕,实在好吃lol,难忘
rainbow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12-21-2011 10:21 PM by mjltiger.)
上海在那个时候,就是梦想,我们通过《上海红小兵》,《上海少年画报》(大概是这个名字)来认识上海,所以觉得上海很伟大。等我第一次到上海,大为失望,觉得被骗了。

捂嘴笑大笑lol


(12-21-2011 10:20 PM)mjltiger 提到: _那时的上海水,的确难喝,一股子漂白粉味。
以至于,小时候我和妹妹回老家,白开水是从来不喝的抓狂,只喝汽水泪流(住在姥姥姥爷家,宝山乡下),偶尔喝两口苦茶,也,抓狂绝-不-喝-漂白粉味的白开水。现在想来也是给老人们出难题。而且,生长在北方,受不了马桶这类生活用品,结果就是,长达一周只进不出委屈,幸运的是也没有任何问题吃惊赞捂嘴笑......
从入到出的转折太突兀:害羞......
2011-12-22 11:22:00 回复
思炎
2011-12-22 09:07:00
在闸北和虬江路之间那个火车站,不就是天目西路那的上海火车站吗?当然现在翻修的很漂亮,那片如今也很繁华了,不过火车站人多,所以给我总是很乱的感觉 可怜

上海称做:冷面。 吃西红柿酱拌, 咋整得像是吃意大利面 捂嘴笑

冷面浇头最传统经典的是:辣酱(辣肉)、三丝、大排。。。当然要多多花生酱 馋嘴


我从小到大就听说:上海自来水有漂白水的味道 shy

我们从小就不喝自来水,几乎每家都有个这样的玻璃拉丝杯装凉凉的水。以至于,我到了国外,即便人说自来水tape water很安全可以直接喝,我也要烧开了,凉凉后喝,习惯了 天真

___





(12-21-2011 11:11 AM)wxmang 提到: _当年在科大上学,暑假回家,从合肥到上海,是中午到,然后从上海转车去遵义,是晚上发车,所以要在闸北和虬江路之间那个火车站呆半天,所以就到周围乱窜,所以那一带我相当熟悉(不过好像现在拆迁了),每个像样的弄堂或者建筑都去串过,经常被老头老太太们当成不法人员,问长问短,甚至查看学生证,最后都是:这里不是公园,不能进去玩,去公园吧。

饿了,就是5两上海凉面:西红柿酱拌的,而喝的水极端难闻,一股怪味......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12-22-2011 09:15 AM by 思炎.)
我怎么记得79年,80年上海的小饭馆都没有肉卖呢?吃凉面,除了西红柿酱就没有任何选择,而且还要全国粮票,一斤全国粮票,找回来是半斤上海粮票,坑人呀。

不是不想吃其他东西,是只有这一种选择,连续吃了2、3年,后来物价放开后,也不从上海转车了,浙赣线太挤,走京广线了。

捂嘴笑大笑lol



(12-22-2011 09:07 AM)思炎 提到: _在闸北和虬江路之间那个火车站,不就是天目西路那的上海火车站吗?当然现在翻修的很漂亮,那片如今也很繁华了,不过火车站人多,所以给我总是很乱的感觉 可怜

上海称做:冷面。 吃西红柿酱拌, 咋整得像是吃意大利面 捂嘴笑

冷面浇头最传统经典的是:辣酱(辣肉)、三丝、大排。。。当然要多多花生酱 馋嘴


我从小到大就听说:上海自来水有漂白水的味道 shy

我们......
2011-12-22 10:44:00 回复
方解石
2011-12-22 11:18:00
不会吧,我老爸七十年代末在家里修水利,那个时候我爷爷在水利局是个什么小股长,他跟着另一伙人去给农村修桥修水沟,早上有羊肉包子吃。。。。隔一阵子还有鸡肉吃。。。伙食好的让我听起来都羡慕~~~

那个时候上海的饭馆居然没有肉,怪不得现在很多人指责《山楂树》里面的老三带静秋下馆子吃鸡失实(那是75年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当时全国可能差异还是挺大的,就是在文革前,我姥爷出远门给人算卦,当时店里还都有肉和鸡蛋卖。

(12-22-2011 10:44 AM)wxmang 提到: _我怎么记得79年,80年上海的小饭馆都没有肉卖呢?吃凉面,除了西红柿酱就没有任何选择,而且还要全国粮票,一斤全国粮票,找回来是半斤上海粮票,坑人呀。

不是不想吃其他东西,是只有这一种选择,连续吃了2、3年,后来物价放开后,也不从上海转车了,浙赣线太挤,走京广线了。

捂嘴笑大笑lol
城市的肉是要票的,每人每月半斤到一斤(外地半斤,北京一斤),外地人没肉票,就没肉吃。

捂嘴笑大笑lol


(12-22-2011 11:18 AM)方解石 提到: _不会吧,我老爸七十年代末在家里修水利,那个时候我爷爷在水利局是个什么小股长,他跟着另一伙人去给农村修桥修水沟,早上有羊肉包子吃。。。。隔一阵子还有鸡肉吃。。。伙食好的让我听起来都羡慕~~~

那个时候上海的饭馆居然没有肉,怪不得现在很多人指责《山楂树》里面的老三带静秋下馆子吃鸡失实(那是75年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当时全国可能差异还是挺大的,就是在文革前,我姥爷出远门给人算卦,当时店里还都有肉和......
2011-12-22 11:58:00 回复
Mtknr20
2011-12-22 23:43:00
我接触的许多刚来德国的中国师弟师妹也是这样,许多人都觉得给骗了。当然了从中国回来的很多德国人也觉得被他们的宣传给骗了,中国没有他们觉得的那么落后,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他们(甚至是真正的天下第一)。捂嘴笑
(12-22-2011 11:22 AM)wxmang 提到: _上海在那个时候,就是梦想,我们通过《上海红小兵》,《上海少年画报》(大概是这个名字)来认识上海,所以觉得上海很伟大。等我第一次到上海,大为失望,觉得被骗了。

捂嘴笑大笑lol
不要小看德国,德国的制造业,尤其是精细化工,精密制造和材料,我们20年内都赶不上。他们积累太雄厚了。

捂嘴笑大笑lol

(12-22-2011 11:43 PM)Mtknr20 提到: _我接触的许多刚来德国的中国师弟师妹也是这样,许多人都觉得给骗了。当然了从中国回来的很多德国人也觉得被他们的宣传给骗了,中国没有他们觉得的那么落后,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他们(甚至是真正的天下第一)。捂嘴笑
2011-12-23 11:09:00 回复
山有木兮
2011-12-23 05:31:00
我是在离开上海之后才慢慢明白了上海的伟大。
小时候,心中那伟大的印象,其实是工人阶级的伟大,上海是其代表。
去了上海,那让我失望的脏乱差,根源于拥挤的生存空间。这种拥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些思维和做事习惯,被全国人民,特别是北方人的嘲笑。
如今不在那里了,回头想,上海人的伟大在于这种务实,螺狮壳里做道场的精神。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努力,在客观条件限制下仍然精益求精。
人与人之间,在那么拥挤的空间里面,人情温暖,却界限分明,保持自尊。更是让人佩服。
当然,由务实而衍生出来的崇洋和趋附,是我不喜欢的。无关爱憎。
(12-22-2011 11:22 AM)wxmang 提到: _上海在那个时候,就是梦想,我们通过《上海红小兵》,《上海少年画报》(大概是这个名字)来认识上海,所以觉得上海很伟大。等我第一次到上海,大为失望,觉得被骗了。

捂嘴笑大笑lol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天真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12-23-2011 06:59 AM by 山有木兮.)
现在你说的那种上海精神随着老一代的退出,已经在消失了,现在上海更像一个浮躁的移民城市。

捂嘴笑大笑lol


(12-23-2011 05:31 AM)山有木兮 提到: _我是在离开上海之后才慢慢明白了上海的伟大。
小时候,心中那伟大的印象,其实是工人阶级的伟大,上海是其代表。
去了上海,那让我失望的脏乱差,根源于拥挤的生存空间。这种拥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些思维和做事习惯,被全国人民,特别是北方人的嘲笑。
如今不在那里了,回头想,上海人的伟大在于这种务实,螺狮壳里做道场的精神。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努力,在客观条件限制下仍然精益求精。
人与人之间,在那么拥挤......
2011-12-23 10:56:00 回复
思炎
2011-12-23 09:23:00
想起当年在上海流行的一个段子:

儿子:爸,我要买皮鞋
爸: 滚你X个蛋,我家的情况你不是不晓得。 夏天吃瓜皮,冬天吃咸菜,乃半乃半切切肉丝炒咸菜

*注:乃半乃半=偶尔,偶尔;切切=吃吃

tongueout


当时肉还是有滴,就是很少,几根肉丝而已,也很贵 寒 抱抱

其实没有肉的话,光面(冷面)拌花生酱最好吃的 馋嘴


(12-22-2011 10:44 AM)wxmang 提到: _我怎么记得79年,80年上海的小饭馆都没有肉卖呢?吃凉面,除了西红柿酱就没有任何选择,而且还要全国粮票,一斤全国粮票,找回来是半斤上海粮票,坑人呀。

不是不想吃其他东西,是只有这一种选择,连续吃了2、3年,后来物价放开后,也不从上海转车了,浙赣线太挤,走京广线了。

捂嘴笑大笑lol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12-23-2011 09:24 AM by 思炎.)
那个时候上海大量企业迁到遵义,我读初三时,大量上海的子弟转学来(当时他们长征电器基地还没有建成子弟学校),经常给我们吹牛上海吃得多好,螃蟹随便吃,大排怎么香。

现在这帮家伙在网上经常流着口水讨论遵义羊肉粉。

捂嘴笑大笑lol


(12-23-2011 09:23 AM)思炎 提到: _想起当年在上海流行的一个段子:

儿子:爸,我要买皮鞋
爸: 滚你X个蛋,我家的情况你不是不晓得。 夏天吃瓜皮,冬天吃咸菜,乃半乃半切切肉丝炒咸菜

*注:乃半乃半=偶尔,偶尔;切切=吃吃

tongueout


当时肉还是有滴,就是很少,几根肉丝而已,也很贵 寒 抱抱

其实没有肉的话,光面(冷面)拌花生酱最好吃的 馋嘴
2011-12-23 10:51:00 回复
朗朗天
2011-12-23 17:39:00
长征电器基地的子弟,现在最出名的一个是张广天了。
没听说过这个人。上海来的子弟基本不跟我们来往,他们学习成绩也不好。

捂嘴笑大笑lol


(12-23-2011 05:39 PM)朗朗天 提到: _长征电器基地的子弟,现在最出名的一个是张广天了。
2011-12-24 11:52:00 回复
地海
2011-12-23 23:21:00
(12-23-2011 10:56 AM)wxmang 提到: _现在你说的那种上海精神随着老一代的退出,已经在消失了,现在上海更像一个浮躁的移民城市。

捂嘴笑大笑lol

忙总,这个是中国现在的主流现象吧,根源是不是白猫黑猫都忙着抓老鼠呀?国家现在是不是把文化建设重提高度,按忙总的说法,有没有可操作的规划细则啊,还是仍然在不停步的财富追逐中顾不上只能喊喊嗓子啊????
现在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太穷,等富裕后,会好一点。

捂嘴笑大笑lol


(12-23-2011 11:21 PM)地海 提到: _忙总,这个是中国现在的主流现象吧,根源是不是白猫黑猫都忙着抓老鼠呀?国家现在是不是把文化建设重提高度,按忙总的说法,有没有可操作的规划细则啊,还是仍然在不停步的财富追逐中顾不上只能喊喊嗓子啊????
2011-12-24 11:33:00 回复
Mtknr20
2011-12-24 03:13:00
跟小看德国没关系,我指的是些到这边私立管理学校的2+2的交流生——她们是学经济管理的——所比较的也是生活条件等。这里念完了就直接毕业了,而新来德国的主要是听国内老师们(也就袁腾飞的水平)所讲的,结果许多人来到这里后大失所望。至于人家讲七八十年代德国的事情,那我真的没法理解,因为我还没记事。
至于德国的金刚钻那真的没话说,的确很厉害,如果不出什么大事情等到90后的这代人也退休的时候,应该差不多了。
(12-23-2011 11:09 AM)wxmang 提到: _不要小看德国,德国的制造业,尤其是精细化工,精密制造和材料,我们20年内都赶不上。他们积累太雄厚了。

捂嘴笑大笑lol
我觉得这些脑残老师正好是我们需要的,他们忽悠得愈厉害,越能显示中国伟大。

捂嘴笑大笑lol


(12-24-2011 03:13 AM)Mtknr20 提到: _跟小看德国没关系,我指的是些到这边私立管理学校的2+2的交流生——她们是学经济管理的——所比较的也是生活条件等。这里念完了就直接毕业了,而新来德国的主要是听国内老师们(也就袁腾飞的水平)所讲的,结果许多人来到这里后大失所望。至于人家讲七八十年代德国的事情,那我真的没法理解,因为我还没记事。
至于德国的金刚钻那真的没话说,的确很厉害,如果不出什么大事情等到90后的这代人也退休的时候,应该差不多了。......
2011-12-24 11:12:00 回复
武当七瞎
2011-12-24 12:15:00
(12-23-2011 10:51 AM)wxmang 提到: _那个时候上海大量企业迁到遵义,我读初三时,大量上海的子弟转学来(当时他们长征电器基地还没有建成子弟学校),经常给我们吹牛上海吃得多好,螃蟹随便吃,大排怎么香。

现在这帮家伙在网上经常流着口水讨论遵义羊肉粉。

捂嘴笑大笑lol
忙总有没有兴趣开个遵义羊肉粉的连锁企业?南宁有一家卖牛肉米粉的连锁企业,就是贵阳人过来开的,也是贵州的风味。现在是广西最大的米粉连锁企业,把广西本地的桂林米粉、柳州螺丝粉都打败了。最牛的是他们在南宁火车站的广场上也开了家店,直接跟麦当劳打擂台,广场上就两家店,出站就能看到两家的招牌对着,也算未来可能跟麦当劳和肯德基叫板的中国本土餐饮连锁企业了。
这个以前说过,遵义羊肉粉离开遵义就开不了,因为羊肉是务川山羊,小饭馆承担不起经常空运配送的成本。

在外面开的都倒闭了。

捂嘴笑大笑lol


(12-24-2011 12:15 PM)武当七瞎 提到: _忙总有没有兴趣开个遵义羊肉粉的连锁企业?南宁有一家卖牛肉米粉的连锁企业,就是贵阳人过来开的,也是贵州的风味。现在是广西最大的米粉连锁企业,把广西本地的桂林米粉、柳州螺丝粉都打败了。最牛的是他们在南宁火车站的广场上也开了家店,直接跟麦当劳打擂台,广场上就两家店,出站就能看到两家的招牌对着,也算未来可能跟麦当劳和肯德基叫板的中国本土餐饮连锁企业了。
2011-12-24 12:21:00 回复
思炎
2011-12-25 08:35:00
呵呵,吹嘘一下来显示身份或不同 做鬼脸
估计他们后来都融入了,遵义成为了家乡 ?

不过,上海大排的确好吃,大排面香哦 馋嘴



(12-23-2011 10:51 AM)wxmang 提到: _那个时候上海大量企业迁到遵义,我读初三时,大量上海的子弟转学来(当时他们长征电器基地还没有建成子弟学校),经常给我们吹牛上海吃得多好,螃蟹随便吃,大排怎么香。

现在这帮家伙在网上经常流着口水讨论遵义羊肉粉

捂嘴笑大笑lol
没有,这些子弟99%回上海了,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是上海人,他们那一带就叫上海路,通用语言上海话。

长征电器基地随着大裁军,订货下降,逐渐式微,现在已近不值得一提,只能做点民用的开关柜,配电箱了。原来的上海人基本走光了,现在还是本地人当主力。可惜了一个好企业。

捂嘴笑大笑lol






(12-25-2011 08:35 AM)思炎 提到: _呵呵,吹嘘一下来显示身份或不同 做鬼脸
估计他们后来都融入了,遵义成为了家乡 ?

不过,上海大排的确好吃,大排面香哦 馋嘴
2011-12-25 11:54:00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