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8 08:57:00
(12-18-2011 08:57 AM)朗朗天 提到: _我的父亲,隐瞒了年纪才上了小学(入学时接近9岁),因为脑子活络,功课太好,后来跳级2次,所以,和抗日战士高伯伯的妻子(当时背着孩子读小学)是同学。那个和我父亲一起上课的高伯伯的儿子,有一次和我父亲见面,我父亲说:“清林,啊啊,我们是同学哦。”他赶紧说:“叔叔,妈妈和你是同学,我是旁听,使不得!”那时,我父亲大他8岁。若干年后,我们去清林所长的派出所,很有面子,值班的警察问有何事,答:找高清林哥哥,......
(12-18-2011 12:50 PM)wxmang 提到: _遵义应该日本遗族很多,新城还有一家,从日本回来后展示带回来的家电,当时第一次看到家用冰箱就是在这家,其实我跟他家孩子不是一个班的,只是班上有人是他家邻居,专门带我去参观,验证他不是说谎。因为他在班上说家里机器可以制造冰块(工厂能够制造我们都知道),全班不信,说他撒谎。这位急得汗直冒,最后决定带两个代表去人家里参观,我就是自告奋勇的代表之一。(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12-20-2011 10:28 AM by 思炎.)
只参观完冰箱就被人家女儿赶出来了。
嘿嘿......
(12-20-2011 10:23 AM)思炎 提到: _哈哈,当年参观冰箱,被“赶出的经历“是狗剩当年很郁闷的事吧
俺们小时候是看《小兵张嘎》、《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电影,听着《王二小放牛》的
80年代时期,中日友好了,我去上海的鲁迅公园玩,见到一队队的日本旅游团。
当时日本人到上海,鲁迅公园是一个必定的景点,在鲁迅的墓地边上种满了紫藤(他喜欢的)。。。
而我当时留着童花头,那些日本人看了说:卡哇伊,要求跟我合......
(12-20-2011 11:02 AM)wxmang 提到: _我们当年看电影主要是露天电影,不过很多片子都能倒背如流,与其说看电影,不如说玩游戏。有时一个镜头一出来,下面一群孩子齐声说他下面要说的台词,而且还是变腔变调的,比相声有趣。
鲁迅公园我去过,太小了,简直是微缩公园。
(12-21-2011 10:23 AM)思炎 提到: _我当时就读的是重点小学,学校会组织在大礼堂看电影,还有起初的9寸黑白电视。
我们也是的,看《半夜鸡叫》,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学周扒皮的鸡叫声。
看动画片《鱼盆的故事》时,也会模仿那个长鼻子(应该是英国佬)的腔调,齐声说:鱼盆是我滴。。。
鲁迅公园之前叫《虹口公园》的确不大,有个中心湖,鲁迅墓算是重点。
(12-20-2011 11:02 AM)wxmang 提到: _被人家赶出来这个倒没有在意,因为那时候被人家追赶,甚至放狗追的事情太多了,谁叫我们到处惹祸。过去九几年之前,农村放电影也是人很多,很多小孩子天还没有黑就拿着板凳去占地方,能看到半夜12点多,现在看电影的人很少了,最多一部电影就散伙了
我们当年看电影主要是露天电影,不过很多片子都能倒背如流,与其说看电影,不如说玩游戏。有时一个镜头一出来,下面一群孩子齐声说他下面要说的台词,而且还是变腔变调的,比相声有趣。
鲁迅公园我去过,太小了,简直是微缩公园。
(12-21-2011 02:33 PM)困了喝绿茶 提到: _过去九几年之前,农村放电影也是人很多,很多小孩子天还没有黑就拿着板凳去占地方,能看到半夜12点多,现在看电影的人很少了,最多一部电影就散伙了
(12-21-2011 11:11 AM)wxmang 提到: _喝的水极端难闻,一股怪味......那时的上海水,的确难喝,一股子漂白粉味。
(12-21-2011 10:20 PM)mjltiger 提到: _那时的上海水,的确难喝,一股子漂白粉味。
以至于,小时候我和妹妹回老家,白开水是从来不喝的,只喝汽水
(住在姥姥姥爷家,宝山乡下),偶尔喝两口苦茶,也,
绝-不-喝-漂白粉味的白开水。现在想来也是给老人们出难题。而且,生长在北方,受不了马桶这类生活用品,结果就是,长达一周只进不出
,幸运的是也没有任何问题
......
从入到出的转折太突兀:害羞......
(12-21-2011 11:11 AM)wxmang 提到: _当年在科大上学,暑假回家,从合肥到上海,是中午到,然后从上海转车去遵义,是晚上发车,所以要在闸北和虬江路之间那个火车站呆半天,所以就到周围乱窜,所以那一带我相当熟悉(不过好像现在拆迁了),每个像样的弄堂或者建筑都去串过,经常被老头老太太们当成不法人员,问长问短,甚至查看学生证,最后都是:这里不是公园,不能进去玩,去公园吧。(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12-22-2011 09:15 AM by 思炎.)
饿了,就是5两上海凉面:西红柿酱拌的,而喝的水极端难闻,一股怪味......
(12-22-2011 09:07 AM)思炎 提到: _在闸北和虬江路之间那个火车站,不就是天目西路那的上海火车站吗?当然现在翻修的很漂亮,那片如今也很繁华了,不过火车站人多,所以给我总是很乱的感觉
上海称做:冷面。 吃西红柿酱拌, 咋整得像是吃意大利面
冷面浇头最传统经典的是:辣酱(辣肉)、三丝、大排。。。当然要多多花生酱
我从小到大就听说:上海自来水有漂白水的味道
我们......
(12-22-2011 10:44 AM)wxmang 提到: _我怎么记得79年,80年上海的小饭馆都没有肉卖呢?吃凉面,除了西红柿酱就没有任何选择,而且还要全国粮票,一斤全国粮票,找回来是半斤上海粮票,坑人呀。
不是不想吃其他东西,是只有这一种选择,连续吃了2、3年,后来物价放开后,也不从上海转车了,浙赣线太挤,走京广线了。
(12-22-2011 11:18 AM)方解石 提到: _不会吧,我老爸七十年代末在家里修水利,那个时候我爷爷在水利局是个什么小股长,他跟着另一伙人去给农村修桥修水沟,早上有羊肉包子吃。。。。隔一阵子还有鸡肉吃。。。伙食好的让我听起来都羡慕~~~
那个时候上海的饭馆居然没有肉,怪不得现在很多人指责《山楂树》里面的老三带静秋下馆子吃鸡失实(那是75年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当时全国可能差异还是挺大的,就是在文革前,我姥爷出远门给人算卦,当时店里还都有肉和......
(12-22-2011 11:22 AM)wxmang 提到: _上海在那个时候,就是梦想,我们通过《上海红小兵》,《上海少年画报》(大概是这个名字)来认识上海,所以觉得上海很伟大。等我第一次到上海,大为失望,觉得被骗了。
(12-22-2011 11:43 PM)Mtknr20 提到: _我接触的许多刚来德国的中国师弟师妹也是这样,许多人都觉得给骗了。当然了从中国回来的很多德国人也觉得被他们的宣传给骗了,中国没有他们觉得的那么落后,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他们(甚至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12-22-2011 11:22 AM)wxmang 提到: _上海在那个时候,就是梦想,我们通过《上海红小兵》,《上海少年画报》(大概是这个名字)来认识上海,所以觉得上海很伟大。等我第一次到上海,大为失望,觉得被骗了。
(12-23-2011 05:31 AM)山有木兮 提到: _我是在离开上海之后才慢慢明白了上海的伟大。
小时候,心中那伟大的印象,其实是工人阶级的伟大,上海是其代表。
去了上海,那让我失望的脏乱差,根源于拥挤的生存空间。这种拥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些思维和做事习惯,被全国人民,特别是北方人的嘲笑。
如今不在那里了,回头想,上海人的伟大在于这种务实,螺狮壳里做道场的精神。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努力,在客观条件限制下仍然精益求精。
人与人之间,在那么拥挤......
(12-22-2011 10:44 AM)wxmang 提到: _我怎么记得79年,80年上海的小饭馆都没有肉卖呢?吃凉面,除了西红柿酱就没有任何选择,而且还要全国粮票,一斤全国粮票,找回来是半斤上海粮票,坑人呀。(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12-23-2011 09:24 AM by 思炎.)
不是不想吃其他东西,是只有这一种选择,连续吃了2、3年,后来物价放开后,也不从上海转车了,浙赣线太挤,走京广线了。
(12-23-2011 09:23 AM)思炎 提到: _想起当年在上海流行的一个段子:
儿子:爸,我要买皮鞋
爸: 滚你X个蛋,我家的情况你不是不晓得。 夏天吃瓜皮,冬天吃咸菜,乃半乃半切切肉丝炒咸菜
*注:乃半乃半=偶尔,偶尔;切切=吃吃
当时肉还是有滴,就是很少,几根肉丝而已,也很贵![]()
其实没有肉的话,光面(冷面)拌花生酱最好吃的
(12-23-2011 05:39 PM)朗朗天 提到: _长征电器基地的子弟,现在最出名的一个是张广天了。
(12-23-2011 10:56 AM)wxmang 提到: _现在你说的那种上海精神随着老一代的退出,已经在消失了,现在上海更像一个浮躁的移民城市。
(12-23-2011 11:21 PM)地海 提到: _忙总,这个是中国现在的主流现象吧,根源是不是白猫黑猫都忙着抓老鼠呀?国家现在是不是把文化建设重提高度,按忙总的说法,有没有可操作的规划细则啊,还是仍然在不停步的财富追逐中顾不上只能喊喊嗓子啊?
(12-23-2011 11:09 AM)wxmang 提到: _不要小看德国,德国的制造业,尤其是精细化工,精密制造和材料,我们20年内都赶不上。他们积累太雄厚了。
(12-24-2011 03:13 AM)Mtknr20 提到: _跟小看德国没关系,我指的是些到这边私立管理学校的2+2的交流生——她们是学经济管理的——所比较的也是生活条件等。这里念完了就直接毕业了,而新来德国的主要是听国内老师们(也就袁腾飞的水平)所讲的,结果许多人来到这里后大失所望。至于人家讲七八十年代德国的事情,那我真的没法理解,因为我还没记事。
至于德国的金刚钻那真的没话说,的确很厉害,如果不出什么大事情等到90后的这代人也退休的时候,应该差不多了。......
(12-23-2011 10:51 AM)wxmang 提到: _那个时候上海大量企业迁到遵义,我读初三时,大量上海的子弟转学来(当时他们长征电器基地还没有建成子弟学校),经常给我们吹牛上海吃得多好,螃蟹随便吃,大排怎么香。忙总有没有兴趣开个遵义羊肉粉的连锁企业?南宁有一家卖牛肉米粉的连锁企业,就是贵阳人过来开的,也是贵州的风味。现在是广西最大的米粉连锁企业,把广西本地的桂林米粉、柳州螺丝粉都打败了。最牛的是他们在南宁火车站的广场上也开了家店,直接跟麦当劳打擂台,广场上就两家店,出站就能看到两家的招牌对着,也算未来可能跟麦当劳和肯德基叫板的中国本土餐饮连锁企业了。
现在这帮家伙在网上经常流着口水讨论遵义羊肉粉。
(12-24-2011 12:15 PM)武当七瞎 提到: _忙总有没有兴趣开个遵义羊肉粉的连锁企业?南宁有一家卖牛肉米粉的连锁企业,就是贵阳人过来开的,也是贵州的风味。现在是广西最大的米粉连锁企业,把广西本地的桂林米粉、柳州螺丝粉都打败了。最牛的是他们在南宁火车站的广场上也开了家店,直接跟麦当劳打擂台,广场上就两家店,出站就能看到两家的招牌对着,也算未来可能跟麦当劳和肯德基叫板的中国本土餐饮连锁企业了。
(12-23-2011 10:51 AM)wxmang 提到: _那个时候上海大量企业迁到遵义,我读初三时,大量上海的子弟转学来(当时他们长征电器基地还没有建成子弟学校),经常给我们吹牛上海吃得多好,螃蟹随便吃,大排怎么香。
现在这帮家伙在网上经常流着口水讨论遵义羊肉粉。
(12-25-2011 08:35 AM)思炎 提到: _呵呵,吹嘘一下来显示身份或不同
估计他们后来都融入了,遵义成为了家乡 ?
不过,上海大排的确好吃,大排面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