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智力割据——中国网络的历史和现状一瞥

乌金沙

2011-08-15 01:24:00



直截了当地说,这篇文章是写给忙总的。从忙总对近年政经的白描中学到了很多很多,实在无以回馈。我确定这个主题是忙总所不了解的,略谈一二,希望可以略解我心中不安。也同时献给丰言,希望论坛主事之人对我上面有所冒犯的地方能予以原谅。

一、源流和现状。从智力的分布状况,以及中国网络的短暂历史看,中国网络的源头有三类人在勤奋耕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笔者学识所限,各类专门网络虽符合“智力割据”的定位,但在本文中并不谈及)

其一是通信派。成电(电子科技大学)。西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邮(北京邮电大学)。南邮(南京邮电学院)。原来邮电系统的传统院校,以及各大院校的无线电相关专业,出来了不少毕业生,和在校生及社会爱好者一起,形成某种网络,比如Ham。搞QQ的马化腾就是从Ham混出来的。

其二是信息派。这个是最主流的派别,这个派别最响亮和迷人的口号是“一切均可共享!”。我们知道以前电信类院校都曾有过路线争议,通信工程占主导,还是信息工程占主导,名正则言顺,这个争议下,很多搞信息工程方向的人,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在新老世纪交错之际掀起了一股共享的热浪,当年这股热浪的技术讨论核心在linux方向。下面第二章我们就共享的话题再详细说说。

其三是名门正派。这个词纯属凑数,主要是指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教育网内网络节点分布,这些网络节点往往都在传统名校。比如清华是华北节点,华南理工是华南节点,华中理工是华中节点,上海交大、东南大学是华东节点,西安交大是西北节点,等等等等。在不远的当年,这些节点的网络资源和流量,往往大部分被这些学校的师生所使用。另外,还有中科院系统所属的网络,这个忙总可能清楚,我就不赘述。在这些节点上,建立了大量的telnet式BBS,通过这些BBS内建的穿梭功能,以及文本模式下的小流量,国内高校师生之间,甚至与台湾BBS的交流,在网络上不断加深。这些BBS不断地诞生、成长和死亡,积累了大量的BBS管理力量。

舆论和很多研究报告上的中国网络,其实质是中国传播,充斥着大量冗余信息和不良信息,总的来说,是个非智力的空间。这个现状的主要转折点是2003年,这一年,中国网民的数量继续爆发式增长,更加关键的因素是大量高校BBS由于政治上的稳定原因被迫关站。前面所述多个节点的BBS要么关站,要么转为校内注册。这中间最著名的事件是北大学生背景的一塌糊涂BBS关站,和清华学生背景的水木清华BBS分裂。

理所当然,中国网络的智力空间,缺乏了类似北大、清华的类全国性公共平台,就只能呈现高度专业割据的碎片化状态。各类专业论坛由于其专业历史的开放性或封闭性而呈现极端不同的形态。

二、商业大潮中的共享民主。现在能够形式上统一全国网络的力量只有两个:一个是政治,一个是商业。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人们上网能够感觉的,就是商业化的气息。商业大潮似乎已经淹没了一切,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可以出钱买,任何技术的出路,除了政治就是广告。人们似乎已经忘却,原来的共享潮流,是多么地迷人,多么波澜壮阔,多么激动人心。与忙总所经历过的存在主义式的民主不一样,这代人所经历的,是一种技术性的民主。一切都要共享,包括思想。一切都讲民主,当然包括BBS上的站务选举。事实上,很多BBS站的历史存档中有不同背景的年轻人的探索。这些,现在依然顽强地存在。特别是共享潮流,受到商业化的影响,知识产权(copyright)的挤压,COPYLEFT精神依然存在。比如当前大量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社区,其实质是俱乐部模式,就某些资源(比如影片)进行共享,同时进行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双重规避。技术上,尽量躲开搜索引擎,因为律师们只会使用这个。管理上,可能会实行邀请制度。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手段只是从成本上大大提高了威胁者的成本,并未断绝信息的交流。也就是说,你只要在网络上说过话,在技术上都存在被找到的可能。

三、两个标本:西河和水木。西西河是这些年海外论坛异军突起的一个特例。其主力交流者是60后和70后的老大学生,多数在海外,论坛以其人生见闻、回忆和传奇逐渐引起注意。其他的,具体我就不介绍,大家都清楚。而水木社区则是我近年十分关注的一个地方。它从水木清华BBS分裂而出,虽然名称为“水木社区”,有清华毕业生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背景,但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学校BBS;同时,水木也不是商业化BBS。水木容纳了从一塌糊涂、华南木棉、南大小百合、白云黄鹤等BBS上流失的绝大部分技术型骨干,我这句话不是指水木技术实力强(当然也很强),而是指水木不是水木,他是一个避难所,每个版面都有可能是以前一个站或者几个站的骨干在上面,管理架构极其复杂古怪(然而富有BBS混战中正确管理和引导的经验)。对于这个70后、80后为主体管理者的地方,西西河的管理层并未占优势,这很大程度和网络在中国诞生较晚有关,铁手一代不一定有那么多管理经验。

我看好下一波网络聚集智力水平最高的地方在水木。这不意味着从西西河或者丰言拉人,事实上,有个大家习惯的俱乐部,挺好的;没必要经常换,还得重新熟悉人。何况,水木实在从技术上太复杂,人员构成并不单纯。管理层有几个隐藏的Room版面,只有相关站务、版务和授权人员方可入内。水木里头竟然还有二站,二站有匿名版,匿名版可能出现某些高干子弟(逻辑上很正常,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年青一代,他们要上高质量的BBS——至少对外说面子上过得去,而不是“黄网最军,军网最黄”)在水木上,民科、自主研发者、各路公务员、技术高手、老工程师、酱油派此起彼伏,从保皇党到自由主义者、宪政主义者任何你能够想象得出想象不出的**主义者以及没有主义者一应俱全。九大常委自然不会上水木,但是这一代正在干活的中坚在上,这个很关键。对了,写《三体》的刘慈欣也在上,他以前有过一个评价“对科幻进行的技术评论水平最高的当属水木清华的科幻版(龙的天空对科幻作品的文学评论水平最高,但数量太少),其严格和精确当属世界之最”。他的id是nzg。

拉拉杂杂写这么些,就是为了这么一句,如果研究中国网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靠媒体靠书本靠老爹都没用,只有靠自己。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08-15-2011 01:26 AM by 乌金沙.)

3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08-15-2011 01:24 AM)乌金沙 提到: _直截了当地说,这篇文章是写给忙总的。从忙总对近年政经的白描中学到了很多很多,实在无以回馈。我确定这个主题是忙总所不了解的,略谈一二,希望可以略解我心中不安。也同时献给丰言,希望论坛主事之人对我上面有所冒犯的地方能予以原谅。

接触网络很早,在80年代中期在中科院就接触(那时是高能所的接口),网上资源很少。我们也就是看看道琼斯指数而已。

然后就是90年代初,在银行接触内网,实际是办公系统雏形;以后就是企业内网,scm ,erp,等等。上网看新闻在90年代末,但是很少有时间。

上论坛就是2009年上西西河。

现在也偶尔浏览一下其他网络,发现从情报提取角度来看,网络水货实在太多,要想从网络获得有价值信息,效率实在太低。在目前中文网络上,如果就一个专题采集有效信息,大概是万分一的比例,也即你看一万页,也许了能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一页(这个不是指书本常识或是教材类知识,而是指真的商业情报)。

所以我一般不用网络情报,情愿用人肉情报,干货要多得多,人肉情报的效率,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都要大大好于网络情报。
2011-08-15 16:55:00 回复
slyypp
2011-08-15 19:53:00
(08-15-2011 04:55 PM)wxmang 提到: _接触网络很早,在80年代中期在中科院就接触(那时是高能所的接口),网上资源很少。我们也就是看看道琼斯指数而已。

然后就是90年代初,在银行接触内网,实际是办公系统雏形;以后就是企业内网,scm ,erp,等等。上网看新闻在90年代末,但是很少有时间。

上论坛就是2009年上西西河。

现在也偶尔浏览一下其他网络,发现从情报提取角度来看,网络水货实在太多,要想从网络获得有价值信息,效率实在太低。在目前中文网络上,如果就一个专题采集有效信息,大概是万分一的比例,也即你看一万页,也许了能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一页(这个不是指书本常识或是教材类知识,而是指真的商业情报)。

所以我一般不用网络情报,情愿用人肉情报,干货要多得多,人肉情报的效率,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都要大大好于网络情报。

忙师可以看看西西河的ID 田昭明 的家园博客。他就是干窃取情报的,写了很多帖子关于怎么偷情报的。
(08-15-2011 07:53 PM)slyypp 提到: _忙师可以看看西西河的ID 田昭明 的家园博客。他就是干窃取情报的,写了很多帖子关于怎么偷情报的。


我说的不是窃取情报,而是分析情报。也即对得到的各自矛盾的信息提取出正确信息或获取真相。
2011-08-16 11:06:00 回复
乌金沙
2011-08-16 00:22:00
(08-15-2011 04:55 PM)wxmang 提到: _现在也偶尔浏览一下其他网络,发现从情报提取角度来看,网络水货实在太多,要想从网络获得有价值信息,效率实在太低。在目前中文网络上,如果就一个专题采集有效信息,大概是万分一的比例,也即你看一万页,也许了能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一页(这个不是指书本常识或是教材类知识,而是指真的商业情报)。

所以我一般不用网络情报,情愿用人肉情报,干货要多得多,人肉情报的效率,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都要大大好于网络情报。

万分一的比例算高的,呵呵。中文网络的历史很短,但2003年之前的沉淀,要比后面高。这个仅仅是感觉。您的资源不是人人都有的,但网络却是人人可以利用的,不同的只是利用水平的高下。不过,这或许是我这一代被形势所趋,而自主发展的新方法。随着新时代垄断效应加剧,以及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极大,盛世出版业十分繁荣,门槛倒是降低了不少。

竞争情报,用中国的学科分类来看,如果让我来开课,我首先讲史料搜索和鉴别,一切材料皆史料,所有史学上的手法基本上都能用上。然后讲组织逐利的抽象模型和组织的N种分类手法。剩下的就是技术性手段了(如图书馆学、目录分类、各类学派的核心概念群等等)。

乱讲几句,搜集情报和鉴别情报等级容易,下判断也相对容易,做决策难啊。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08-16-2011 01:00 AM by 乌金沙.)
(08-16-2011 12:22 AM)乌金沙 提到: _万分一的比例算高的,呵呵。中文网络的历史很短,但2003年之前的沉淀,要比后面高。这个仅仅是感觉。您的资源不是人人都有的,但网络却是人人可以利用的,不同的只是利用水平的高下。不过,这或许是我这一代被形势所趋,而自主发展的新方法。随着新时代垄断效应加剧,以及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极大,盛世出版业十分繁荣,门槛倒是降低了不少。

竞争情报,用中国的学科分类来看,如果让我来开课,我首先讲史料搜索和鉴别,一切材料皆史料,所有史学上的手法基本上都能用上。然后讲组织逐利的抽象模型和组织的N种分类手法。剩下的就是技术性手段了(如图书馆学、目录分类、各类学派的核心概念群等等)。

乱讲几句,搜集情报和鉴别情报等级容易,下判断也相对容易,做决策难啊。

其实大的企业里都有专门的搞商业情报的部门和人员,做网络信息搜集的人很少,也就是些商情调查,行业动态之类决策背景资料。真的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对手营销计划,定价策略和产品组合,客户清单,甚至销售报表(这个相当于小炉匠的先遣图,有它对手就透明了),都得靠人来获取。因为这些资料根本就不上网,甚至不上机。

在企业中,商业间谍和反间谍从来都是大问题,因为企业没国家的强制手段,取证也困难。
2011-08-16 11:45:00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