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一次创业的失败经历

香辣蟹

2011-07-25 13:22:00



一直从忙总的文章中收益颇多,也禁不住想要把自己的经历于大家分享,但是我的文笔不好,大家该拍砖的不必客气。
创业这个其实有点撤大旗了,因为并不是我的公司,只是在这个公司暑期实习工作了四个月,而后有空的时候又兼职了一段时间,自认对她也有了个比较深的了解,对她到目前的不成功也颇有感触,写出来同大家共享吧。

这家D公司在南洋国,产品是户外数字媒体广告(Digital signage)系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简单点说就是管理数字内容投放的解决方面,比如管理户外液晶显示屏:开关机,地理位置标注);上传及播放广告内容:上穿到云端服务器,选择放松显示器,设定放送时间,条件,而后显示器会自动从云端下载内容。而这个系统最大的cuntou是受众分析和裸眼3D电视。

受众分析是指每台显示器所搭配的摄像头,可以探测并反馈反馈观看广告的男女人数,观看时间长短等等数据,广告商可以凭此设定广告播放的条件,诸如男子比例较大则播放香烟汽车等广告,否则播放化妆品衣服之类的广告,而广告业主可以根据有效受众来付费,比如观看5秒以上的女士认为是有效受众,每个付费大洋1毛等等。从反馈的数据还可以逐步减少或增加不同地点的显示屏来提高广告效费比。而D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联接分散的,单独的显示屏,构建成一个网络,这样大广告商无需逐一联系显示屏业主,也可以减少在非热点地段部署显示平台,而小广告商同样可能做成大客户。显示屏业主可以增加收入,大广告商减少成本,小广告商增加机会,广告业主得到反馈,提高效率,D从中收取服务费(commission),我认为这还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裸眼3D电视厂商A同样是雄鸡国的,而且在亚太地区同样处于市场开创的状态,只有两个销售人员。A和D一起租了一个办公室,互通有无。D公司老板同A的软件开发人员关系很好,因而D的软件可以很好的嵌入A的产品。哦,顺便提一句,国内某裸眼3D厂商T公司的产品其实是这个公司的贴牌,或者说代理商,T公司前CTO是个雄鸡国人,A和T的合作由他促成。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贴牌生产,赚个辛苦钱,现在T公司摇身一变,变成了品牌商,可惜不拥有核心技术,只是一个不排他的代理商。现阶段,观看3D裸眼电视特别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并不是居家旅行的利器,但作为户外广告的载体却非常合适:不需眼睛,角度大,清晰度高,效果非常不错,容易吸引观众。

内容管理,受众分析,加上最近受到热捧的3D,我觉得应该大有前途,于是果断拒掉高通摩托罗拉和校友办的医药分析公司,义无反顾的来到这个公司,最终却大失所望。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失败的公司。

1. 商业模式不清晰

据说风投排除创业公司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能否把一个商业模式用一句话说清楚。从上面我的介绍而言,应该商业模式还比较清晰吧,但实现这个商业模式,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一旦初期开发完成,就要快速拉起队伍,建立根据地:招募销售人员排他性的占有现有的显示平台,诸如车站,机场,酒店,赌场,餐厅,购物中心,超市,24小时店等等等等,在关键地点布置自己的3D显示器(很贵,但是凭借A和D两家公司的关系,可以租赁),建立一个能够制作广告包括3D广告的小型队伍哪怕只有一个人,而后销售还要负责拉来广告业主,小广告商等等,总之就是首要把人气拉起来,毕竟做平台,没有人气什么都是空的。这样子把架子搭起来(淘宝绝对是搭架子的好榜样),而后才能考虑赚钱的问题。

我的老板对商业模式理解的很清楚(废话,人家自己开发的产品),但做的方向确是南辕北辙。

我的老板忽悠的方向是大广告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忽悠广告商,帮助A公司见客户而后邀请他们参观我们的产品,参加各地的展销会。他希望能够吸引到大广告商,采取他的解决方案,而后收取安装费,维护费,以及月租。可是大广告商对这个模式,我觉得是绝对不买帐的。因为这个系统除了受众分析,内容管理并不是多么高精尖,人家完全有资源有时间有资金去开发自己的管理系统。受众分析的有无对于这些公司也无所谓,至少竞争对手也没有,还能多跟业主要些钱呢。而且他们也不会放心把广告内容放在你的云端,即使是亚马逊谷歌微软的云端都不一定安全稳定,更何况一家创业中的公司。而结果也很明显,不少人问,但没有人买,只有几个小型的实验(广告商提供平台等硬件,我的老板免费提供软件),非常花费时间精力。而我在实习期间,经常旁敲侧击让他考虑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甚至有一次我就直说你认为我们产品的目的是什么?联接分散显示屏构成网络。为什么不去联系他们联接到我们的网络上呢?无语。

他无语的原因我也知道,因为我认为占有这些资源需要付出代价,就是给人家钱,可是我的老板希望从人家哪里收取使用费,理由是同时提供播放端和管理端,方便人家管理广告内容,这是我刚进公司的时候他告诉我的。我当时也直接了当的告诉他:人家显示器连着自家电脑多方便,传到你的云端再下载还付钱,没有人会干。你让人家连,要反过来给别人钱。

至今,其网络上依然没有联接任何一台别人的显示器。

总之,他知道自己的商业模式,可是他不乐意老老实实按照这个商业模式干. 忙总屯卦帖子中提到“勿用有攸往,利建侯”,我觉得他这是很明显的瞎努力了。

PS:写起来真慢,土鳖抗铁牛先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07-25-2011 01:35 PM by 香辣蟹.)

11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这个项目失败其实就是一句话:一厢情愿,对市场需求不了解,没有为潜在客户提供人家睡觉需要的枕头。

人家要睡觉,你非要人家买游泳衣。

广告商的需求排序首先是地点资源(户外广告就是广告投放地点,这点与零售一样),只要有好地点,不怕没生意上门;其次就是稳定客户群开发和维护(例如烟草,酒水,汽车等等);其三才是内容;至于平台管理,在其运营部门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科室。

所以这种创意是想在一个碗里养条草鱼。
2011-07-25 16:21:00 回复
香辣蟹
2011-07-26 15:29:00
谢谢忙总!
也就是说其实是定位失误,不是服务广告商,而是去广告商碗里抢饭吃?那么如果有足够的执行力和资金应该做的是:
1. 在好地点抢先搭建3D显示平台吸引眼球,承包购买租赁现有平台
2. 建立完整的广告制作队伍
3. 开发客户群,依靠受众分析,裸眼3D广告甚至价格战来吸引客户,同别的广告商抢饭吃。
直到在广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垄断或者至少控制一部分广告平台,才算有同别的广告商合作的本钱。不过到时候估计他也不愿同别人合作了。

不知如果这样做是否才是类似公司的正确的道路呢?

不过这条路不错,我那个老板也不可能成功了,没有执行力,没有团队建设,人员已经基本解散,原有资金全部投到研发上已经接近告罄,留下很多烂尾项目,只有他自己还在苦苦支​撑。

(07-25-2011 04:21 PM)wxmang 提到: _这个项目失败其实就是一句话:一厢情愿,对市场需求不了解,没有为潜在客户提供人家睡觉需要的枕头。

人家要睡觉,你非要人家买游泳衣。

广告商的需求排序首先是地点资源(户外广告就是广告投放地点,这点与零售一样),只要有好地点,不怕没生意上门;其次就是稳定客户群开发和维护(例如烟草,酒水,汽车等等);其三才是内容;至于平台管理,在其运营部门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科室。

所以这种创意是想在一个碗里养条草鱼。
(07-26-2011 03:29 PM)香辣蟹 提到: _谢谢忙总!
也就是说其实是定位失误,不是服务广告商,而是去广告商碗里抢饭吃?那么如果有足够的执行力和资金应该做的是:
1. 在好地点抢先搭建3D显示平台吸引眼球,承包购买租赁现有平台
2. 建立完整的广告制作队伍
3. 开发客户群,依靠受众分析,裸眼3D广告甚至价格战来吸引客户,同别的广告商抢饭吃。
直到在广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垄断或者至少控制一部分广告平台,才算有同别的广告商合作的本钱。不过到时候估计他也不愿同别人合作了。

不知如果这样做是否才是类似公司的正确的道路呢?

不过这条路不错,我那个老板也不可能成功了,没有执行力,没有团队建设,人员已经基本解散,原有资金全部投到研发上已经接近告罄,留下很多烂尾项目,只有他自己还在苦苦支​撑。


我想这个人对广告业外行。

其实我也外行。不过由于曾经服务的两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广告公司,其中一家还与分众合作过卖场广告屏,所以知道一点。

现在广告行业是个高度分工的行业,基本上是资源占有商是第一等级(例如拥有媒体版面,电视时段,户外牌匾,车船飞机等载体等等),他们实际上就像是房地产的房东,靠出租房子过日子(我服务的公司就是这类房东,租房子的有直接一手大客户,例如烟草,酒水,汽车,也有小的广告公司,做二房东);第二等级广告营销策划商,主要是拥有特殊的客户资源,例如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其领导的儿子女儿之类,他们主要是拉客户,然后分包业务给下一等级,相当于房屋中介公司;第三等级就是内容创作和呈现,相当于房屋装修公司;第四等级就是内容运营商,相当于房屋出租管理,包括清洁,物业,收房租水电等等。

你举的例子,看不出他在广告业中的位置,似乎他是第四等级的业务外包:给打扫清洁的人提供打下手服务。

但是第四等级本身就是靠这个混饭吃的,就像你去跟楼道的清洁工说:把你的业务外包给我吧,我只要一点点钱,我帮你打扫。可是清洁工不打扫清洁,他干什么?他还能活得下去吗?

所以我说首先是没搞清楚自己服务的客户是谁?人家需要什么?人家为什么要买单?有多少钱可以赚?其次是也没搞清楚自己的金刚钻是什么?能不能创造价值。
2011-07-26 16:33:00 回复
香辣蟹
2011-07-26 18:30:00
醍醐灌顶,多谢忙总!
我这个老板想做的应该是第一类人,坐等收钱,但是不能占有资源,也不能创造资源比如网页移动设备的载体,就只能是悲剧了


(07-26-2011 04:33 PM)wxmang 提到: _我想这个人对广告业外行。

其实我也外行。不过由于曾经服务的两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广告公司,其中一家还与分众合作过卖场广告屏,所以知道一点。

现在广告行业是个高度分工的行业,基本上是资源占有商是第一等级(例如拥有媒体版面,电视时段,户外牌匾,车船飞机等载体等等),他们实际上就像是房地产的房东,靠出租房子过日子(我服务的公司就是这类房东,租房子的有直接一手大客户,例如烟草,酒水,汽车,也有小的广告公司,做二房东);第二等级广告营销策划商,主要是拥有特殊的客户资源,例如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其领导的儿子女儿之类,他们主要是拉客户,然后分包业务给下一等级,相当于房屋中介公司;第三等级就是内容创作和呈现,相当于房屋装修公司;第四等级就是内容运营商,相当于房屋出租管理,包括清洁,物业,收房租水电等等。

你举的例子,看不出他在广告业中的位置,似乎他是第四等级的业务外包:给打扫清洁的人提供打下手服务。

但是第四等级本身就是靠这个混饭吃的,就像你去跟楼道的清洁工说:把你的业务外包给我吧,我只要一点点钱,我帮你打扫。可是清洁工不打扫清洁,他干什么?他还能活得下去吗?

所以我说首先是没搞清楚自己服务的客户是谁?人家需要什么?人家为什么要买单?有多少钱可以赚?其次是也没搞清楚自己的金刚钻是什么?能不能创造价值。
(07-26-2011 06:30 PM)香辣蟹 提到: _醍醐灌顶,多谢忙总!
我这个老板想做的应该是第一类人,坐等收钱,但是不能占有资源,也不能创造资源比如网页移动设备的载体,就只能是悲剧了

我讲一个真实事情,某大城市的全部十字路口的广告牌被某领导儿子拿下,后来有一个更大领导的亲戚看上这块资产,直接把这位衙内送进监狱。

你的老板有什么背景敢虎口夺食?
2011-07-26 19:22:00 回复
小飕风风
2011-07-26 20:48:00
(07-26-2011 07:22 PM)wxmang 提到: _我讲一个真实事情,某大城市的全部十字路口的广告牌被某领导儿子拿下,后来有一个更大领导的亲戚看上这块资产,直接把这位衙内送进监狱。

你的老板有什么背景敢虎口夺食?

真是残酷!竞争真是从来都是血淋淋的。随着经历越来越多,对这个社会也是越来越觉得冷酷。甚至会想:如果真让我当个土匪,我能硬的下心么?
(07-26-2011 08:48 PM)小飕风风 提到: _真是残酷!竞争真是从来都是血淋淋的。随着经历越来越多,对这个社会也是越来越觉得冷酷。甚至会想:如果真让我当个土匪,我能硬的下心么?


某现在著名的民营企业家说过:我的地盘都是拿命换来的。
2011-07-27 10:21:00 回复
香辣蟹
2011-07-26 23:29:00
:??:
(07-26-2011 07:22 PM)wxmang 提到: _我讲一个真实事情,某大城市的全部十字路口的广告牌被某领导儿子拿下,后来有一个更大领导的亲戚看上这块资产,直接把这位衙内送进监狱。

你的老板有什么背景敢虎口夺食?

我这个老板是个法国人,娶新加坡老婆,而且生活圈朋友圈都是法国人,别说虎口拔牙,连正常竞争都比不过本地富商的。

我觉得他并不适合创业,对技术爱好太热烈,太追求完美,把所有资源都用来开发,但是很多项目都不必要,很多随着资源不足都烂尾了。比如,把一张人脸照片输出成不准确的3D模型,裸眼3D需要特殊格式,厂家提供转换软件,但是这位不满意,没时间弄懂转换的算法,最后丢给我一堆资料,让我放下一个客户要求的开发,花了两周才完成,但是基本没用过。
团队建设也不好,有一个非常好的程序员,前几天跟我说工资发不出来,准备离职了,这是他最后一个全职程序员。我没听说过他分股份,基本都是市价工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市场打不开,所以大家也不稀罕股份还是他太想独占。
是不是因为没有成功,怎么我觉得都是问题呀,也许只有一条是符合忙总定义的创业的,他一直没放弃,工作也很努力。 (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07-26-2011 11:32 PM by 香辣蟹.)
(07-26-2011 11:29 PM)香辣蟹 提到: _:??:
我这个老板是个法国人,娶新加坡老婆,而且生活圈朋友圈都是法国人,别说虎口拔牙,连正常竞争都比不过本地富商的。

我觉得他并不适合创业,对技术爱好太热烈,太追求完美,把所有资源都用来开发,但是很多项目都不必要,很多随着资源不足都烂尾了。比如,把一张人脸照片输出成不准确的3D模型,裸眼3D需要特殊格式,厂家提供转换软件,但是这位不满意,没时间弄懂转换的算法,最后丢给我一堆资料,让我放下一个客户要求的开发,花了两周才完成,但是基本没用过。
团队建设也不好,有一个非常好的程序员,前几天跟我说工资发不出来,准备离职了,这是他最后一个全职程序员。我没听说过他分股份,基本都是市价工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市场打不开,所以大家也不稀罕股份还是他太想独占。
是不是因为没有成功,怎么我觉得都是问题呀,也许只有一条是符合忙总定义的创业的,他一直没放弃,工作也很努力。

这人就是个工程师角色,这种人创业的悲剧太多了。偏执是不可能成功的。
2011-07-27 10:30:00 回复
香辣蟹
2011-07-27 16:12:00
2. 背景

本来想跟着写团队,因为不管从教科书还是创业座谈,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打造高效团结的团队。但是通过和忙总的交流,我觉得除了我老板商业模式公司定位错误,人脉背景资源的失败是个更大的因素。就像一颗仙人掌,被种到了热带雨林里,不管多么生命力多么强劲的仙人掌都是必死无疑。

我的这个老板是法国人,娶了新加坡媳妇,10年前扎根新加坡,而后07年开始创业,08年独立完成平台和受众分析前期开发,随后09年招兵买马添加并逐渐开发一系列新特性(3D支持,广告播放条件设定等等),随后推往市场:参加展销会,四处约谈感兴趣客商,广泛联系国内外广告业认识,以及参与对政府的公关(因为新加坡政府最近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可以拿到无偿的创业补助,贷款,投资等等)。 除了几个试验,无果。

2010年开始,人员逐渐离散,等到我6月份去的时候只剩下一个全职程序员。
在新加坡的生活10年,我的老板依然是一口浓重的法式英语,一点新家坡式英语的味道都不带(东南亚的英语跟香港英语的口音都很特别),因为除了见客户,他每天讲的都是法语,生活圈朋友圈全是法国人,而且他的夫人也讲法语。在公司中,同Alioscopy共用办公室,对方派驻的市场开发员工也是法国人。实习生也尽量找有法国背景的,当然,全职员工都是当地的或东南亚等。

他的朋友圈中,其中不少是法国大公司的海外派驻中层,但基本帮不上忙:这些人肯定不可能跟着他创业,广告业外人士帮不上忙,广告业内人士也不太可能把自己碗里的饭分出来给他。甚至连资金上的赞助也指望不上,虽然派到新加坡的法国金融企业里比如AXA也有风投项目,但是得100万甚至1000万欧元以上,他们才会考虑资助。这些人在技术上信息上情感上娱乐上能够提供支持,但在其他方面就爱莫能助了。

商业上的当地关系也有,不过都是泛泛之交。本身不是校友同学光屁股时候的兄弟,又不一起吃吃喝喝煮火锅,烂醉如泥唱山歌,仅仅大家一本正经的会谈,得不到人家的信任,也就得不到什么帮助。这样很难找到共同开拓市场的伙伴,甚至同当地公司接触时还可能培训出竞争对手,有一个121view的公司就是在接触之中逐渐了解了整体架构,去年已经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完全山寨,除了一些布局,很多色彩设置都是一模一样,虽然很多功能没有,但是也基本够用。在申领政府的补助的时候,没有融入当地也是个明显的短板。因为申领机构是分散的,比如新加坡的大学生从大学申请,研究员从研究所申请,其他人只能从管理相应行业的局委申领,比如信息产业局(IDA).因为信产局收到的申请太多,所以申领难度跟大学和研究所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跟信产局官员搞不好关系,基本很难拿到。(倒不是回扣之类,至少你得让人家认识你,信任你)我一个学长的一个比较忽悠的创业计划(类似于linkedin, 但是可以加上多媒体的个人介绍等)都从大学拿到了补助,他的申请依然没有消息。

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不去法国注册一个公司,然后申请法国的创业补助呢?
答:法国开办企业非常麻烦,这里只要20新币就可以注册成功。这里拿纯补贴很难,但是他们另有一种补贴是根据你注册资本金授予的,那个会容易一些。而且法国户外没有显示屏,你在巴黎都没见过吧?

我实习期间除了帮忙开发,还联系了一位高中的好友。我把技术资料翻译了一遍给他,我们俩人一合计,觉得以3D吸引眼球,占领当地热点位置的显示屏(他父亲是当地市委领导,不过当时我还没说过忙总讲的例子,没想过要通过这个保住资源,在我们那个二线城市主要是觉得北上广开发能力太强,可能很快推出山寨来竞争),他所在公司正好有个广告部门,他的老板也在找新的投资方向。一拍即合,算了一下初期投入成本(我算)和当地户外显示屏广告规模(他算),觉得不错,于是两边向都向各自老板忽悠,都很有意向,互相交换材料,我俩就开始翻译大业。(他们有英文专业的文秘,但是翻译很不专业。我的好友觉得我的中文翻译太像技术资料,干巴巴,不吸引人)。 记得有SWOT分析,商业企划书,3D电视原理及现状,平台白皮书(叫white paper好像),受众分析理念及现状,公司简介历史等等。最终由于前提投入太大(购买硬件,培训队伍,占领资源等等,大概需要3000万人民币),3D电视商Alioscopy公司不能提供全国甚至北方地区独家销售权(他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TCL,也没有独家销售权),3D电视折扣也不够高,对方老板觉得风险太大,最后不了了之。

虽然没有成功,但我觉得没有一个彼此信任的人际网络,这样的创业非常困难。即使是走先进技术路线的谷歌雅虎思科,他们背后的斯坦福大学其实有一套完整的支撑创业的产业链。至于微软,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他妈是IBM的董事。
山有木兮
2011-07-28 12:41:00
确实,关系很重要。
也可以说,创业的过程其实是创造关系的过程。
关系这个词,不是庸俗化了之后的带贬义的那个用法,我就是指联接,关联。
没有关系,创造关系,与顾客的关系就是以硬碰硬的彼此需要为基础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以至于十几,几十年甚至更长远。
创业理论说,全过程有三要素:机会,资源,团队。
香辣蟹这里介绍的背景情况,我看了感觉确实不是团队问题,而是首先机会确认过于仓促。从前面的忙总和大家的讨论看,广告业恐怕根本就不是一个可行的机会。技术创业的一击不中是正常的,John Seely Brown说过:你上来就盯上一个市场,为之开发了产品,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差不多总是赌错。
没有别的,边边角角的可能利用自己的资源去赚的钱先赚起来,只要先活下去,再不停地探索和发现别的大机会。
(07-27-2011 04:12 PM)香辣蟹 提到: _2. 背景

本来想跟着写团队,因为不管从教科书还是创业座谈,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打造高效团结的团队。但是通过和忙总的交流,我觉得除了我老板商业模式公司定位错误,人脉背景资源的失败是个更大的因素。就像一颗仙人掌,被种到了热带雨林里,不管多么生命力多么强劲的仙人掌都是必死无疑。

我的这个老板是法国人,娶了新加坡媳妇,10年前扎根新加坡,而后07年开始创业,08年独立完成平台和受众分析前期开发,随后09年招兵买马添加并逐渐开发一系列新特性(3D支持,广告播放条件设定等等),随后推往市场:参加展销会,四处约谈感兴趣客商,广泛联系国内外广告业认识,以及参与对政府的公关(因为新加坡政府最近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可以拿到无偿的创业补助,贷款,投资等等)。 除了几个试验,无果。

2010年开始,人员逐渐离散,等到我6月份去的时候只剩下一个全职程序员。
在新加坡的生活10年,我的老板依然是一口浓重的法式英语,一点新家坡式英语的味道都不带(东南亚的英语跟香港英语的口音都很特别),因为除了见客户,他每天讲的都是法语,生活圈朋友圈全是法国人,而且他的夫人也讲法语。在公司中,同Alioscopy共用办公室,对方派驻的市场开发员工也是法国人。实习生也尽量找有法国背景的,当然,全职员工都是当地的或东南亚等。

他的朋友圈中,其中不少是法国大公司的海外派驻中层,但基本帮不上忙:这些人肯定不可能跟着他创业,广告业外人士帮不上忙,广告业内人士也不太可能把自己碗里的饭分出来给他。甚至连资金上的赞助也指望不上,虽然派到新加坡的法国金融企业里比如AXA也有风投项目,但是得100万甚至1000万欧元以上,他们才会考虑资助。这些人在技术上信息上情感上娱乐上能够提供支持,但在其他方面就爱莫能助了。

商业上的当地关系也有,不过都是泛泛之交。本身不是校友同学光屁股时候的兄弟,又不一起吃吃喝喝煮火锅,烂醉如泥唱山歌,仅仅大家一本正经的会谈,得不到人家的信任,也就得不到什么帮助。这样很难找到共同开拓市场的伙伴,甚至同当地公司接触时还可能培训出竞争对手,有一个121view的公司就是在接触之中逐渐了解了整体架构,去年已经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完全山寨,除了一些布局,很多色彩设置都是一模一样,虽然很多功能没有,但是也基本够用。在申领政府的补助的时候,没有融入当地也是个明显的短板。因为申领机构是分散的,比如新加坡的大学生从大学申请,研究员从研究所申请,其他人只能从管理相应行业的局委申领,比如信息产业局(IDA).因为信产局收到的申请太多,所以申领难度跟大学和研究所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跟信产局官员搞不好关系,基本很难拿到。(倒不是回扣之类,至少你得让人家认识你,信任你)我一个学长的一个比较忽悠的创业计划(类似于linkedin, 但是可以加上多媒体的个人介绍等)都从大学拿到了补助,他的申请依然没有消息。

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不去法国注册一个公司,然后申请法国的创业补助呢?
答:法国开办企业非常麻烦,这里只要20新币就可以注册成功。这里拿纯补贴很难,但是他们另有一种补贴是根据你注册资本金授予的,那个会容易一些。而且法国户外没有显示屏,你在巴黎都没见过吧?

我实习期间除了帮忙开发,还联系了一位高中的好友。我把技术资料翻译了一遍给他,我们俩人一合计,觉得以3D吸引眼球,占领当地热点位置的显示屏(他父亲是当地市委领导,不过当时我还没说过忙总讲的例子,没想过要通过这个保住资源,在我们那个二线城市主要是觉得北上广开发能力太强,可能很快推出山寨来竞争),他所在公司正好有个广告部门,他的老板也在找新的投资方向。一拍即合,算了一下初期投入成本(我算)和当地户外显示屏广告规模(他算),觉得不错,于是两边向都向各自老板忽悠,都很有意向,互相交换材料,我俩就开始翻译大业。(他们有英文专业的文秘,但是翻译很不专业。我的好友觉得我的中文翻译太像技术资料,干巴巴,不吸引人)。 记得有SWOT分析,商业企划书,3D电视原理及现状,平台白皮书(叫white paper好像),受众分析理念及现状,公司简介历史等等。最终由于前提投入太大(购买硬件,培训队伍,占领资源等等,大概需要3000万人民币),3D电视商Alioscopy公司不能提供全国甚至北方地区独家销售权(他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TCL,也没有独家销售权),3D电视折扣也不够高,对方老板觉得风险太大,最后不了了之。

虽然没有成功,但我觉得没有一个彼此信任的人际网络,这样的创业非常困难。即使是走先进技术路线的谷歌雅虎思科,他们背后的斯坦福大学其实有一套完整的支撑创业的产业链。至于微软,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他妈是IBM的董事。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天真
香辣蟹
2011-07-28 14:30:00
(07-28-2011 12:41 PM)山有木兮 提到: _确实,关系很重要。
也可以说,创业的过程其实是创造关系的过程。
关系这个词,不是庸俗化了之后的带贬义的那个用法,我就是指联接,关联。
没有关系,创造关系,与顾客的关系就是以硬碰硬的彼此需要为基础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以至于十几,几十年甚至更长远。
创业理论说,全过程有三要素:机会,资源,团队。
香辣蟹这里介绍的背景情况,我看了感觉确实不是团队问题,而是首先机会确认过于仓促。从前面的忙总和大家的讨论看,广告业恐怕根本就不是一个可行的机会。技术创业的一击不中是正常的,John Seely Brown说过:你上来就盯上一个市场,为之开发了产品,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差不多总是赌错。
没有别的,边边角角的可能利用自己的资源去赚的钱先赚起来,只要先活下去,再不停地探索和发现别的大机会。

对,应该不是团队的问题,我曾经想过为什么他不分些股份出去,而是用市场价雇佣员工。后来想想,一个公司发展的时候股份才有意义,他都卖不动产品,分出去股份也吸引不了人家。
同意山木MM和忙总的看法,广告业不是成功的机会,特别是想用平台收租子,广告商根本不买账。也许类似于谷歌苹果这样创造出网页,移动设备作为广告业载体,就像新搭了一座房子,做房东收房租可能才有希望。
(07-28-2011 02:30 PM)香辣蟹 提到: _对,应该不是团队的问题,我曾经想过为什么他不分些股份出去,而是用市场价雇佣员工。后来想想,一个公司发展的时候股份才有意义,他都卖不动产品,分出去股份也吸引不了人家。
同意山木MM和忙总的看法,广告业不是成功的机会,特别是想用平台收租子,广告商根本不买账。也许类似于谷歌苹果这样创造出网页,移动设备作为广告业载体,就像新搭了一座房子,做房东收房租可能才有希望。


新浪的前总裁王志东曾经梦想把新浪做成网上房地产,收租过日子。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虚拟世界的房地产是个伪概念。广告行业的资源出租同样如此,离开资源背后的各种力量和权力,也是伪概念。
2011-07-28 15:28:00 回复
香辣蟹
2011-07-28 16:28:00
(07-28-2011 03:28 PM)wxmang 提到: _新浪的前总裁王志东曾经梦想把新浪做成网上房地产,收租过日子。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虚拟世界的房地产是个伪概念。广告行业的资源出租同样如此,离开资源背后的各种力量和权力,也是伪概念。

我有点不太明白王志东和新浪的联系,刚刚搜索了一下,王志东的理念是新浪做门户然后靠门户赚钱来收租子吗?

为什么忙总说虚拟世界房地产是伪概念呢?
像谷歌创造的网络广告平台模式(业主根据有效点击付钱,网站添加简单的代码,谷歌负责把广告内容同网站内容匹配,平台维护,代码开发,以及收钱付钱。增加了广告有效性,增加了网站站长收入),不是类似于搭建了一栋房子来收租子吗?我知道谷歌自己叫它印钞机模式:系统开发完毕,坐等收钱就好了。还是说如果没有谷歌强大的关键词匹配和客户开发能力,这个平台也做不起来?

我觉得这个创业项目是很像谷歌的Adwards平台模式的,可惜网络世界广告载体几乎是无限的,人的眼球在网络上可以快速移动,并且在不同的网站之间移动,放置载体也很简单,在网站上添加一行代码而已。而且即使占据不了热门网站,小型网站只要能吸引人依然可以做广告。可现实世界,能放置显示屏的位置太稀有,购置屏幕成本也高,所以很难赚钱。
(07-28-2011 04:28 PM)香辣蟹 提到: _我有点不太明白王志东和新浪的联系,刚刚搜索了一下,王志东的理念是新浪做门户然后靠门户赚钱来收租子吗?

为什么忙总说虚拟世界房地产是伪概念呢?
像谷歌创造的网络广告平台模式(业主根据有效点击付钱,网站添加简单的代码,谷歌负责把广告内容同网站内容匹配,平台维护,代码开发,以及收钱付钱。增加了广告有效性,增加了网站站长收入),不是类似于搭建了一栋房子来收租子吗?我知道谷歌自己叫它印钞机模式:系统开发完毕,坐等收钱就好了。还是说如果没有谷歌强大的关键词匹配和客户开发能力,这个平台也做不起来?

我觉得这个创业项目是很像谷歌的Adwards平台模式的,可惜网络世界广告载体几乎是无限的,人的眼球在网络上可以快速移动,并且在不同的网站之间移动,放置载体也很简单,在网站上添加一行代码而已。而且即使占据不了热门网站,小型网站只要能吸引人依然可以做广告。可现实世界,能放置显示屏的位置太稀有,购置屏幕成本也高,所以很难赚钱。


看来你不了解王志东的业务模式,建议看看以前新浪的相关文章。

百度或谷歌都不是在做房地产,他们在自营。
2011-07-29 11:13:00 回复
香辣蟹
2011-07-29 12:50:00
(07-29-2011 11:13 AM)wxmang 提到: _看来你不了解王志东的业务模式,建议看看以前新浪的相关文章。

百度或谷歌都不是在做房地产,他们在自营。

我先找一下王志东的业务模式介绍。
不过忙总认为房地产模式的定义是什么呢?
做出一个平台,帮助配对买卖双方,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收取交易双方的提成就像是建好房子收房租。比如谷歌和百度的广告平台,甚至苹果的应用商店(App store),也算是这种模式。
或者忙总把这个叫做虚拟市场?
(07-29-2011 12:50 PM)香辣蟹 提到: _我先找一下王志东的业务模式介绍。
不过忙总认为房地产模式的定义是什么呢?
做出一个平台,帮助配对买卖双方,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收取交易双方的提成就像是建好房子收房租。比如谷歌和百度的广告平台,甚至苹果的应用商店(App store),也算是这种模式。
或者忙总把这个叫做虚拟市场?

网络房地产模式本质就是ASP模式,房地产商只提供搭建各种内容服务的技术平台(只比服务器出租稍高级一点),至于你在这个平台卖东西还是播新闻,搞搜索还是搞短信等等,他不关心。

百度或谷歌是靠搜索聚集人气,分销其广告时段和空间。与房地产无关。类似电视台。
2011-07-29 14:56:00 回复
香辣蟹
2011-07-29 16:22:00
(07-29-2011 02:56 PM)wxmang 提到: _网络房地产模式本质就是ASP模式,房地产商只提供搭建各种内容服务的技术平台(只比服务器出租稍高级一点),至于你在这个平台卖东西还是播新闻,搞搜索还是搞短信等等,他不关心。

百度或谷歌是靠搜索聚集人气,分销其广告时段和空间。与房地产无关。类似电视台。

谢谢忙总!
忙总你说的是谷歌和百度自有站点的广告吧,边侧文字广告和竞价排名,不过他们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收入是来源于他们的广告推广,谷歌叫做Adsense,百度叫做百度推广。 谷歌通过广告推广在Q1 赚了23.4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28%。

商业模式就是给中小型网站和在线商家搭桥,商家提供关键词,选择付费模式,比如按点击付费,包天,按照展示次数付费等等;而中小型网站只要在线填张表格,在自己网站添加相应代码,就可以收钱。而后谷歌会按照小网站的内容,自动投送广告,收取手续费。

谷歌一名研究员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他们的商业模式,忙总有空可以看看

http://www.google.com.hk/ggblog/googlech..._8405.html
浪潮之巅第十六章 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二)
2009年8月3日 下午 07:14:00
发表者:Google(谷歌)研究员 吴军

第一节 Google 的广告系统

很多人使用 Google 的产品和服务很多年,一直不清楚 Google 靠什么挣钱,因为 Google 的服务全部是免费的。答案是搜索广告和与网页内容相关的广告。(当然,Google 还有一些企业级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占不到营业额的百分之五。)很多人很怀疑 Google 靠搜索结果旁边这几个豆腐块大小的文字广告就能产生每年上百亿美元的销售额,因此认定 Google 一定是在财报上造了假。其实 Google 有没有在财报上造假很容易判断,如果 Google 没有足够的收入,如何能这么多年一直提供全球的免费服务(而像 Youtube 这样的视频服务是非常昂贵的),并且支付两万员工的工资。其实,Google 能够每年创造上百亿广告收入是因为它的广告系统比传统广告业来的有效得多。

广告一直是传媒业的主要收入。一份上百版的纽约时报售价不到一美元,比印刷成本不知要低多少,更不用说编辑和发行的费用了,这里面的“亏损”全部要靠广告收入填补。实际上广告的收入才是报纸营业额的大头,而它收区区一美元的售价,不过是为了确定它的读者是一个真正读报的人,而不是把免费报纸拿回去当包装纸或者邮件包裹的填充物。广播和电视业的收入更是依靠广告。雅虎的杨致远当初为雅虎选定的商业模式便是传媒的模式而不是电话公司的模式,因此,这就注定了互联网很多公司的收入要依靠广告。

最初的传媒广告业的运作过程大抵如下。一个媒体必须有一个广告部门,它其实是一个销售部门,它负责把报纸(或者网站)的版面和广播、电视的时间销售给做广告的客户。它的成本有三项。第一,运营的费用,比如报纸的成本、印刷费和发行渠道的成本;第二,批发或者零售的费用,包括给广告批发商让利或者支付广告销售人员的工资等;第三,订单处理,各种对于广告订单的管理和安排如何刊登或者播放广告。这三项成本除了第一项外,其实主要都是人工的费用。这种商业模式效率较低,对于大的媒体来讲,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份收入,就要添加一些人工,因此成本下不去,利润率不可能很高,市场扩张也不会很快。对于小的媒体来讲成本更高,它们不可能养活三个部门专门负责上述三件事,因此它通常只能从广告批发商那里拿广告,而不能做直销。而对于做广告的人来讲,这个模式使得在(全国性)大媒体上做广告的门槛很高,因此小商家做不起读者观众很广的电视和报纸广告,只能在当地小报纸和电台上做一些广告,业务也很难跨地区发展。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以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在运营上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广告业的运作方式。首先,它也有公司运营的基本费用,比如服务器和带宽的费用,相对于报纸纸张的成本和印刷的费用,其次,它的广告营销部门完全和传统广告业一样,要么是靠自己的员工拉广告,要么是委托广告批发商找广告。(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看是支付自己人工资高还是支付给中介的佣金高。)第三,在订单处理和投放上基本还是手工方式。虽然雅虎采用数据库管理它的所有广告,但是,广告如何投放,在它那一类网页,网页的什么位置都是半手工的工作。因此,虽然雅虎公司和微软的MSN的在网络技术上很不错,它的运营效率可能比传统报纸媒体高一些,但是运作的方式实际上还是传统传媒的翻版。

Google 虽然被分到和雅虎同一类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它的广告模式和雅虎有本质区别。作为一个公司,Google 当然也有运营的基本开销,包括数据中心的开销和带宽的费用,这是谁也省不了的。但是,Google 在很大程度上省去了第二种和第三种广告的成本。这样,Google 不仅仅在关键词广告匹配的技术上领先于对手,更关键的是它的商业模式比包括雅虎和微软 MSN 传统广告业领先了整整一代。这样,它在商业上实际上是用“洋枪洋炮”对雅虎和 MSN 的“大刀长矛”。

要搞清楚 Google 广告系统的本质,先要从双击公司(Double Click)的商业模式着手。双击公司诞生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九十年代末。各种中小的互联网站都希望从在线广告中分一杯羹,来支付它们的运营成本,但是这些小网站养不起太多的销售人员去拉广告。另一头出现了很多在线的商家需要做在线广告,但是这些小商家也没有精力一家家网站去谈广告事宜。因此双击公司就代理了两头,来为两边搭桥。一方面,它有很多销售人员去拉广告,另一方面它建立了一个自动向在线媒体(网站)投放广告的系统。也就是说它在订单处理和投放上实现了自动化。它的订单处理和自动投放是这样实现的:

当销售人员拉来广告后,双击公司将它们按几种模板做成几种显示方式的图形和动漫,比如横幅图形广告、弹出式图形广告和嵌入式音频视频广告等有限的几种。每一个广告都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它的服务器中,并且可以通过一个 JavaScript 从它的服务器上获得。对于要放广告的网站(媒体),它只要在双击公司开一个帐号,然后告诉双击公司它打算做哪种形式的广告,是横幅图形还是弹出式动漫等等,双击公司就会给它一些特殊的链接(根据信息指纹自动产生的,关于信息指纹请看“数学之美”),然后该网站只要把这些链接插入到自己网页中就行了,如下图。整个广告投放过程是自动的。




当该网站的读者浏览该网站的网页时,他的浏览器会向该网站发出获取网页的请求,该网站会返回包含双击公司链接的网页。在用户看到该网页内容前,浏览器会先解释网页,得到双击公司的链接并且把广告请求送给双击公司,双击公司会从数据库中“随机”提取广告,返回给用户广告。双击公司同时会根据请求中的信息指纹知道该请求是哪家网站送来的广告请求,以便统计该网站显示广告的次数。整个广告投放过程完全是自动的。




在双击公司的广告商业模式中,它的订单处理和投放完全是自动的,因此它比传统广告方式进了一步。但是,双击公司在广告投放过程中无法得知网站的内容和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因此它的广告投放完全是随机的,广告效果非常不好。虽然双击公司试图通过互联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定位读者群,但是被一家保护用户隐私的机构告上了法庭,并且赔偿了上千万美元才得以和解,因此它便不再试图做任何针对特定用户的广告投放了。(这个官司影响深远,它使得所有社交网站无法利用用户信息做广告。)

Google 公司的搜索广告在投放上和双击公司一样,完全是自动的。不仅如此,Google 公司的搜索广告根据搜索的关键词来决定广告的内容,广告的针对性很强,效果比双击公司的随机广告高了一个数量级。对于向网页投放广告,虽然没有搜索关键词,但是 Google 从网页的内容中提取关键词,依然能够保证广告内容和网页内容相关。

Google 比双击公司另一大改进之处在于打造了一个自动接纳广告的系统,从而基本上省去了广告销售这一成本。不管什么人想在 Google 上做广告,只要在 Google 的网站上填一张表,写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和广告的内容,再告诉 Google 每天愿意付的广告费即可。为了方便做广告的商家了解广告的效果,Google 有一套自动的模拟系统,告诉商家它的广告每天可以有多少人看,有多少人点击。(商家可以推算出每次浏览或者点击的广告费。)为了让商家对 Google 关键词广告的效果满意,Google 按广告点击量,而不是广告显示的次数收费。毫无疑问,广告商都喜欢这种收费方式,因此很多公司和个人就从其它广告媒体转到 Google 上来了。

当然,这个自动的系统要想工作无误,还必须解决好很多工程上的问题。下面的问题在打造自动的广告系统中是必须解决的。

首先,不能有需要人参与的广告设计,因此 Google 的搜索广告全部是文字的。虽然文字广告不如图形的生动,但是它使得网页干净,更受读者欢迎。

第二,对于同一个搜索所触发的不同的广告,要解决排名的问题。雅虎和百度基本上是按照付费高低排名,这样很多广告就和搜索的内容无关。雅虎的一位科学家 2006 年在斯坦福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指出自己的这个问题。当人们在雅虎上搜索波音 747 时,ebay 的广告放在了第一位,因为 ebay 买了很多广告词(包括 747 ),同时付费又高;而 Google 没有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自动解决,就不可避免要进行手工干预。

第三,要能识别恶意点击骗钱。

第四,要控制每个广告投放的节奏。比如某个公司愿意每天在 Google 上花一百美元同时对每个点击出价较高,可能每天早上一个小时它的预算就花完了,以后的二十几个小时,这家公司的广告就看不见了,对于一大早不上网的人就永远看不到这则广告。

第五,要有自动收费并且识别无效信用卡和银行账户的办法。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这个系统必须能自动修复。所有的数据必须保存很多份。当一台服务器宕机时,到达它的请求必须由其它同类服务器自动接过去。当整个一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到达这个数据中心的流量必须能在最短时间里自动转到附近的数据中心。

这一类的技术问题还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Google 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全国性甚者全球性广告的门槛,深受中小企业欢迎。因此,Google 的广告系统一推出,就有很多商家加盟。在此以前 Google 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搜索流量,现在 Google 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广告商联盟,一台完美的印钞机就建成了。每天有中小企业和个人到 Google 的广告系统上去登记、填表并提供付款方式,当天他们的广告就在 Google 上可以找到了。另一头,Google 每天有很多用户来搜索商业信息,他们总会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点击广告的,这样 Google 就收到了钱。这个系统完全是自动运行的,即使所有 Google 员工都回家睡觉了,只要不死机,Google 就不断地在收钱。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今天 Google 百分之九十九的员工都离开公司去度一个月的假期,Google 这个月的营业额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这个印钞机另一个奇妙的地方在于,它可以通过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不断完善自己,“印出”越来越多的钞票。当广告商和搜索用户数目超过一个阈值后,它们点击搜索结果和广告的统计信息就可以用来改进搜索和广告的匹配,使得广告和搜索的内容更加相关,点击率就会更高。这样广告的效果也会更好,广告商就越来越喜欢来做广告。

在这台印钞机里,运营的成本就是数据中心的费用和带宽的费用,而间接的成本则是打造和改进这个印钞机的研发费用。在这台印钞机中,自动化程度必须到达一个阈值,它才能自动运转起来。而当它的自动化越高,成本就越低。相比之下,微软长期没有自己的广告源,自然就打造不出这个印钞机。而雅虎,长期对工程重视不足,它的广告系统自动化程度太低,没有达到成为印钞机的阈值,因此利润就上不去。

Google 的广告模式,将传统广告业中三大成本削减其二,大大降低了整个运营成本,同时使得中小企业和个人在全球性媒体上做广告成为了可能。Google 靠着这种革命性的商业模式,拔得了互联网广告业的头筹。
(07-29-2011 04:22 PM)香辣蟹 提到: _谢谢忙总!
忙总你说的是谷歌和百度自有站点的广告吧,边侧文字广告和竞价排名,不过他们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收入是来源于他们的广告推广,谷歌叫做Adsense,百度叫做百度推广。 谷歌通过广告推广在Q1 赚了23.4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28%。

商业模式就是给中小型网站和在线商家搭桥,商家提供关键词,选择付费模式,比如按点击付费,包天,按照展示次数付费等等;而中小型网站只要在线填张表格,在自己网站添加相应代码,就可以收钱。而后谷歌会按照小网站的内容,自动投送广告,收取手续费。



我想你没理解这两种模式的根本区别:谷歌买的是广告空间,新浪以前设想是卖搭建网站技术。一个是收厂商的钱,一个是赚网站的钱。
2011-07-29 21:54:00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