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9 18:04:00
(07-19-2011 06:04 PM)wxmang 提到: _“目标一手段分析法”在很多场合都可应用。例如,假设我们需要把风眼办成一个好的网上茶馆,那就需要积聚人气,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但是目前风眼知道的人不多,而且没有多少帖子可看。这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人不多,所以帖子不多帖子不多,所以人不多。
我们把流量与帖子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当茶馆有了1万个左右精品帖,10万个原创帖,100万口水帖后,就将会有2万人注册。而2万人注册,将在很短时间内使口水帖达到300万,形成正反馈循环,这样才能产生雪崩效应,这样一个茶馆才算站住脚。
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必须采用一些工具和程序,迅速扩大网站数据库,增加精品帖,原创帖的数量。而开发或采用这些工具和程序,就是下一层次的任务。
(07-19-2011 06:39 PM)瓦斯 提到: _我看到一些网站,在初期是用了一些吸引人气的方式,如爆料网络名人的八卦私事,也包括自己的糗事。当人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受到指责的时候,才开始“从良”,把以前的帖子删的删封的封,从此表现为武林正派。
如果一个新网站没有几个高产优质的牛人,是不是就不得不用原罪的方式呢?
(07-19-2011 07:37 PM)冰晶石 提到: _用事实判断的办法逐步逼近目标,实现价值判断。这真是伟大的发现。通常的思维都是先进行价值判断,然后再思考可行性、可操作性。
如果这个思维形成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先思考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通过其可操作性来探索其价值判断。这是令人激动的思维方式。
记得以前我们曾经掀起道德大讨论,“义利”大讨论。那个叫热闹,实际上以孟子见梁惠王为例。若是以目标分析法,两人的矛盾即可统一:变为实现“利”的程序问题。梁惠王从现实判断认为,乱世就凭拳头大,而培育拳头是要靠利的,所以要争利。孟子从我国悠久历史的经验指出,上下交征于利,发展不具可持续性,对上层具有阶段性的颠覆(弑君),这一程序不可操作性不强,不如建立“义”的秩序,固本培元较好。
如果两人的思维方式趋同,很可能两人就热烈的讨论起程序问题,可操作性问题,而不是胡扯取“利”、取“义”的道德无解问题了。
从历史上看,享国长久的,大概都是程序上比较符合“道德”的,而勃兴瞬亡的,大概都是“不道德”的居多。这就给人一种误解,就是在长久和大量的事实支撑下,无论任何情况,我们都应先判断其是否道德,才探讨下一步的可行性,而不去思考其中包含的程序问题。这就是以果为因了。
可惜的是,我们大概都喜欢一步到位的分析法。即先对结论进行判断,再去寻找支持或不支持的论据。于是有益的讨论演变为头脑风暴。对实际并无指导作用。久而久之务实者觉得上这个网站浪费时间,就不积极了。
引用:根据目前我们对决策的了解,人的行为目的总是逐步实现的,在决策的每一步骤中以及在多个决策组成的复杂决策中,上一步骤或者上一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反过来又是实现下一步骤或下一决策的手段。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初始阶段以事实判断为主,随着这一过程向最终目的逼近,从决策的整体过程来看,事实判断所占的比重越小,价值判断所占的比重越大。这是伟大的的发现,这是超出常识的。如果把您的决策过程比作一个金字塔,塔尖是总目的,塔底是细化的手段,中间的各层则就是目的-手段的一体两面。那么你这结尾的一段说的决策过程是从以塔底起始,到塔尖结束。而文章前段的介绍则是:
引用:面对这种能力局限性和环境不确定性,我采取的是就是所谓“目标一手段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首先为要实现的总目标找到一些手段和措施,然后把这些手段和措施又看作是新的、次一级的目标,再为完成这些次一级的目标找出一些更详尽具体的手段和措施来。这样分层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成的解决办法为止。
(07-20-2011 02:16 AM)墨里荀 提到: _忙总怎么结解释你的伟大发现与前文的矛盾呢?
如果把您的决策过程比作一个金字塔,塔尖是总目的,塔底是细化的手段,中间的各层则就是目的-手段的一体两面。那么你这结尾的一段说的决策过程是从以塔底起始,到塔尖结束。而文章前段的介绍则是:
引用:面对这种能力局限性和环境不确定性,我采取的是就是所谓“目标一手段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首先为要实现的总目标找到一些手段和措施,然后把这些手段和措施又看作是新的、次一级的目标,再为完成这些次一级的目标找出一些更详尽具体的手段和措施来。这样分层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成的解决办法为止。
(07-21-2011 08:54 AM)水狸 提到: _请教忙总一个问题
忙总数次提到读懂人心的重要性
可否推荐一两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另是否有关于消费者心理方面的权威书籍
再有,光知道理论还不够,如何学以致用?
谢谢
(07-21-2011 11:36 AM)wxmang 提到: _求求你千万不要读这些书,读了你就毁了。有时间写这种书的人都是失败者。
你需要跟随一个高手一起工作,观察人家是怎么做的。这个无法书面传授。
(07-22-2011 06:51 AM)水狸 提到: _多谢忙总忠告
看来这个要么起码是半个天才自悟,要么很有造化才得遇高手
(07-22-2011 04:24 PM)wxmang 提到: _不需要这么复杂,每一个人在自己的行当里都可能是高手,例如我跟老会计学如何识别假票据,跟老采购学习识别骗子等等,只要想学习,随时都有高手。
(07-23-2011 10:07 AM)得大自在 提到: _向忙总汇报
我体会心理素质比智商更重要
因此改名为 得大自在
炼心炼性
保持平和心态
并把忙总提到的心理素质作为签名档,时时警醒自己
另请教 签名档所提内容全面否?
(07-23-2011 11:04 AM)wxmang 提到: _那是当然,技术可以学习积累,心态却靠修炼和悟性。技术差至多做的不好,不完美,失败还可以再来;心态差却可能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再无东山再起机会。
不过其实心态不需要这么复杂,其实两个字就可以:看开;一句话也行: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是指面对机会,不犹豫不决,果敢决绝;
放得下是指面对失败,认赌服输,从头再来。
这都需要内心平静,浮躁的人是做不到的。
(07-23-2011 10:00 PM)得大自在 提到: _牢记忙总教诲
观照我自己
以前浮躁加器局小
拿不起
无数机会摆在面前而回避,任其流失
好象和忙总在某地点有交集
上海中投行
可惜当时没现在的心态和认识
否则咱也有几个项目在陆家嘴
(09-24-2011 10:40 PM)兜兜飞 提到: _看忙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点像疤丁解牛,游刃有余。忙总是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