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5 22:21:00
引用:软件工程师出身的邓元鋆也是诺基亚中国的有功之臣,2003年-2004年,他成功领导了诺基亚在北京、苏州、东莞的四家生产性合资公司的合并重组,成立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最大的制造和出口企业诺基亚首信通信有限公司;诺基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牵头的星网工业园和在东莞兴建的南信物流中心,也通过供应链管理挤压库存成本和渠道间隙,给了诺基亚“最不怕价格战”的底气。在诺基亚这样的公司也会有牛鞭效应存在,是否可以说明在其公司内部的信息流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呢?
赵科林给邓元鋆留下的是一个漂亮的成绩单:2009年前三个季度是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时期,全球手机销售总量萎缩,诺基亚净销售额同比下降20%以上,但诺基亚中国销售量却暴增38.7%,三个季度就卖出了5050万部。另据赛迪顾问有关2009年-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分析的一份调研报告,整个2009年,中国市场共卖出2222.5万部智能手机,其中诺基亚就占了1502.3万部,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二,当时苹果只卖出16.1万部。
或许正是因为2009年的成绩单太过靓丽,总部对邓元鋆和梁玉媚寄予了更大的业绩期待。“心态上有点急于求成,于是不断对渠道实施‘高压’政策。”前述诺基亚内部人士评价说,“代理商的存货周转从过去正常的三四周不断恶化,先是五六周,然后是七八周⋯⋯到了2011年一季度,FD的存货周转已拉长至前所未有的11周,而且没有下降趋势,很多FD资金周转陷入绝境。”
2010年四季度的一次意外雪上加霜——临近新年,诺基亚的工厂由于对市场预期不足,生产环节突然掉链子,市场大批缺货。最严重时,原订的发货日期被向后拖延有六七周之久。
而这正是各级代理商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钱都交了,却迟迟拿不到货,既失去了市场机会,同时让本来就因库存周期不断拉长而面临很大压力的资金面进一步捉襟见肘。
到2011年一季度,工厂的发货倒是正常了,2010年12月被拖延的订单相继发出,产生的连锁反应却更糟——市场在走下坡路,为了业绩,诺基亚对代理商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大批上季度延迟的货堵满了仓库。
“真正问题爆发是在今年一季度。”这位人士透露,一季度时,公司业绩继续显示“稳定增长”,但是大量的货“只是从诺基亚的工厂转到了代理商和分销商的仓库,并没有从终端被很好地消化掉”。诺基亚的一季度业绩是保住了,代理分销商那里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少的赔几十万,多的赔几百万,几乎找不出几家是挣钱的”。
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从4月开始,各地代理商有史以来第一次集体对诺基亚“说不”,诺基亚在中国市场陷入史无前例的渠道崩盘。
“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跟诺基亚合作了十几年,这其间,诺基亚一直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现在FD停止从诺基亚进货的理由也很充分——已经赔到不能再赔了,不能再玩了。”这位人士说,由于大批渠道商拒绝进货,他们已经预料到二季度的报表会非常难看。
(08-15-2011 09:14 AM)dunpai 提到: _http://finance.qq.com/a/20110815/000812.htm
在诺基亚这样的公司也会有牛鞭效应存在,是否可以说明在其公司内部的信息流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呢?
(08-15-2011 04:19 PM)wxmang 提到: _诺基亚不是信息流动出问题,而是生产管理出问题:产不出来。
(08-15-2011 07:44 PM)dunpai 提到: _那忙总您的意思是不是,牛鞭效应可以由供应链上任意一点的波动引起呢?
在第五项修炼的啤酒游戏中,牛鞭效应是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波动引发的,
那在诺基亚案例中诺基亚的失败的主因是因为产量不足丢失了市场,还是因为由生产方的产量波动引起的牛鞭效应造成了经销商体系的崩溃呢?
(08-15-2011 04:19 PM)wxmang 提到: _诺基亚不是信息流动出问题,而是生产管理出问题:产不出来。
(08-15-2011 09:38 PM)十里香 提到: _愿闻其详,我的理解和您有不同,先是诺基亚的产品在平台上落后于时代了导致其应用支撑跟不上潮流,然后导致其品牌被先锋人群抛弃
(08-15-2011 04:19 PM)wxmang 提到: _诺基亚不是信息流动出问题,而是生产管理出问题:产不出来。
(08-16-2011 01:56 AM)渔樵山人 提到: _这种效应在小企业中也常有。最常见的是在美国开餐馆。通常一个新开门的餐馆都会有一个蜜月期。很多人会来试一试新餐馆的口味。这种“opening rush”常常会造成餐馆的服务和食物的质量无法控制。在一阵忙乱以后,老板又是雇人,又是多备菜,结果客人反而越来越少。另一种情况是估计的足够,各方面都准备的很充分,结果客流不够,导致成本太高,餐馆现金流出问题。一家曾经很常去的餐馆,一直生意很好,每次去都要等很久。老板一直都希望把边上的店面顶下来可以扩大生意。边上那家痁虽然很大,每次路过也只是看到小猫两三只在里面吃饭,可也好死不死的熬了五六年才关门。听说老板如愿,装修后重新开张那一天就和几个朋友去了。结果坐下很快,可菜上的慢的要命。整个服务乱的一埸糊塗。连账单都会送错。在等菜的过程中看了一下,主要应该是老板的经营方式没有从小餐馆变成大餐馆。桌子多到一定程度,光靠服务生跑来跑去就不够了,前台一定要有一个有经验的领班负责全面统筹。后面也是一样,小餐馆可以靠几个厨师合作就可以,可大餐馆的大厨就主要是统筹而不是动手做菜了。从上菜的混乱和速度来看,后面的大厨也没有做好统筹。几个月以后再去,餐馆是大了,可人应该和当年小的时候差不多。菜和服务也回到了原有的水平。看了看,不过是在一个大了几倍的餐厅里做原来的生意。边上的朋友很感慨的说看来X老板也只有小餐馆的命。其实,更正确的说,他不过只有经营一个小餐馆的本事。
(07-15-2011 10:21 PM)wxmang 提到: _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由于这个企业在国内家喻户晓,我怕被抓去打侵权官司,所以不得不进行适当的虚构处理,大家就把它当小说看吧,反正可以说明我想说的问题就可以了。
实际上写微观文章比宏观文章难得多,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侵权。所以本人声明在其中剪辑使用的别人文章,如果发生纠纷,与我无关。看来还不够,再加一条声明: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
(09-20-2011 11:49 PM)lamasaga 提到: _[quote='wxmang' pid='18835' dateline='1310739671']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由于这个企业在国内家喻户晓,我怕被抓去打侵权官司,所以不得不进行适当的虚构处理,大家就把它当小说看吧,反正可以说明我想说的问题就可以了。
实际上写微观文章比宏观文章难得多,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侵权。所以本人声明在其中剪辑使用的别人文章,如果发生纠纷,与我无关。看来还不够,再加一......
(10-01-2011 01:09 AM)5815 提到: _再看一遍,一看那女明星我就笑了
可惜了这个企业了
好像那地界就剩下个“脉动"了吧?......
(07-15-2011 10:24 PM)wxmang 提到: _一、文献简述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最下游的客户端相当于鞭子的根部,而最上游的供应商端�......
(11-12-2011 12:13 AM)xiaji 提到: _[quote='wxmang' pid='18837' dateline='1310739846']
一、文献简述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最下游的客户端相......
(11-13-2011 06:50 PM)wxmang 提到: _SCM就是为了解决牛鞭效应的。很成功。
(11-13-2011 07:56 PM)xiaji 提到: _谢谢谢谢
原来在信息技术上已经有解决方案了。书上得来的还是太慢了。
......
(11-13-2011 08:04 PM)wxmang 提到: _成功的SCM可以保证链上核心企业实时监控所有节点,并自动计算出物流配送调度方案,实现门对门配送,不会形成供求信息延迟和放大。
看看DELL和沃尔玛的SCM相关介绍资料就知道了。
......
(11-13-2011 08:41 PM)xiaji 提到: _再次谢谢忙总
不过我感觉这事,知易行难。哈哈哈......
(11-13-2011 08:49 PM)wxmang 提到: _国内目前真正成功的SCM基本没有,最悲剧的就是长虹的SCM,花了6000多万,整了一个废物,还没发处置。这个深有感触,我所在的小公司也在想办法弄一个系统,换来换去浪费了大半年时间,内部流程和岗位职责还没有理顺,人员配备也有问题。好在现在不是我负责了。
因为我们企业自己根本就没搞清楚或理顺自己的作业流程和物流管理框架。上信息系统就是找死。垃圾进去出来还是垃圾。
(11-20-2011 01:31 PM)然后203 提到: _这个深有感触,我所在的小公司也在想办法弄一个系统,换来换去浪费了大半年时间,内部流程和岗位职责还没有理顺,人员配备也有问题。好在现在不是我负责了。
合作单位里面包括国美,国美地震后也搞一个ERP,听说是HP和SAP联合为国美量身定制的(大几千万啊,啊,啊),弄得地方分部的人头疼不已,
我下月可能去观瞻一下……
和他们配合搞信息录入,真是烦的要死。于是给他们总部运营部......
(01-10-2012 10:05 AM)然后203 提到: _请问忙总,诺基亚的战略判断失误导致痛失行业第一宝座,那么该如何评价intel的战略判断失误(2009年放弃手持移动设备而力推低端上网本)。
(11-13-2011 08:49 PM)wxmang 提到: _国内目前真正成功的SCM基本没有,最悲剧的就是长虹的SCM,花了6000多万,整了一个废物,还没发处置。
因为我们企业自己根本就没搞清楚或理顺自己的作业流程和物流管理框架。上信息系统就是找死。垃圾进去出来还是垃圾。
(01-11-2012 10:09 AM)wanglingg@mail.com 提到: _忙总专业!
奈何现在国内老总的素质就是停留在这个层次,我们作为咨询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老总不重视,一个劲要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