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2 15:33:00
(07-12-2011 04:37 PM)瓦斯 提到: _只有把世界先进的人物弄几个进来,科大才能有起色。
就那最差的学生留校当系主任教授,科大就是名副其实的安徽省科技大学了。
(07-12-2011 06:46 PM)穿越 提到: _道理俺都同意,但是俺认为激进的改革是达不到朱校长的目的的。
以TG对社会的控制能力,科大很难翻出教育部、中科院的手掌心。随便给你捣点乱,就够你喝一壶了。
(07-12-2011 10:37 PM)老芒 提到: _越是理想的东西,越要接受与现实的妥协,要明白哪些东西是自己要做的,那些东西是可以妥协的,但南科大只想要自己想要的,却不愿意一点点的妥协,这样的事物必然是会受到绞杀的。
我一直不明白南科大学生不参加高考和自主办学有何联系,在这点上,他们完全可以妥协,然后把工作做在高考前的自主招生上,只要是自己看上的学生,高考即使拿零分,也照样招生就是了。难不成因为钱锺书数学零分,就不要他了?
从这点上来说,和我当年离开考古行业很相似的,那时候一心想做自己理想的考古工作,结果还不是到处碰壁,最后自己不得不离开,最终是理想越来越远罢了。
(07-12-2011 03:33 PM)wxmang 提到: _当然,朱清时校长的设想要想变成现实,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有执行力的团队,否则就是幻想。
(07-13-2011 10:02 AM)slyypp 提到: _事实上已经失败了。据传他的核心团队已经四分五裂了,悲剧。
(07-13-2011 11:16 AM)乌贼 提到: _那几个港科技的老师退出去,是表面说的那些东西?还是朱校长没能够放权去做?我记得有报道说他老人家事必亲躬到决定每一个人的薪水?呵呵
(07-13-2011 10:40 AM)wxmang 提到: _就我知道,朱清时校长不是不会妥协,他一直在妥协。但是他比较天真,相信政治家为了作秀的承诺,结果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深圳政府不过是把这位院士当成点燃炒作炉灶的一根比较大的柴火了。最近深圳要派两个局级副校长,就把朱院士架在火上烤。目前这种进退两难,是书生意气的必然结果:政治不是绘画绣花,不是做文章。
他不可能成功,但是深圳会大有收获。
(07-13-2011 11:47 AM)老芒 提到: _向现有制度挑战太多,步子迈的有点大,用姜文的话说就是步子太大容易扯赵蛋。朱校长应该就属于这种吧。
希望将来有想教改的,能吸取这个教训,一步步来,稳扎稳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嘛。
(07-13-2011 11:56 AM)slyypp 提到: _感觉他非常可怜。事实上他只不过成为了媒体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工具。
(07-13-2011 03:23 PM)wxmang 提到: _目前这种做法并非这个书生愿意看到的,这是政客愿意看到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以理解成,他是明知道要炮灰,还是出来做炮灰吗?因为这个第一步总得有人走。
(07-13-2011 05:48 PM)蘑菇 提到: _可以理解成,他是明知道要炮灰,还是出来做炮灰吗?因为这个第一步总得有人走。
(07-14-2011 01:57 PM)chalet 提到: _总有人要走第一步,总是有人要牺牲,朱站出来的时候应该已经想好了吧。
只不过有他这样背景的人仍然难以成功,后人的动力可能要被压抑一段时间了吧。
惊闻自主招生已经成了赤裸裸的交易,真的希望朱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07-14-2011 08:02 PM)林夕sx 提到: _先生,周冠五没入狱,早就离休了,07年去世,入狱的是他的长子,好象是首钢的副总经理
(07-13-2011 10:40 AM)wxmang 提到: _就我知道,朱清时校长不是不会妥协,他一直在妥协。但是他比较天真,相信政治家为了作秀的承诺,结果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深圳政府不过是把这位院士当成点燃炒作炉灶的一根比较大的柴火了。最近深圳要派两个局级副校长,就把朱院士架在火上烤。目前这种进退两难,是书生意气的必然结果:政治不是绘画绣花,不是做文章。(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07-14-2011 11:38 PM by 里正.)
他不可能成功,但是深圳会大有收获。
(07-14-2011 11:36 PM)里正 提到: _什么样的承诺?
目前这样难道是深圳所希望的吗?这样能给他们带来政绩吗?相反俺看到的是不少旁观者失望。这样对深圳好吗?
这个炒作炉灶是如何运行的,能说下吗?朱是如何被当成柴火的?
这样深圳怎么会大有收获?
感觉忙总过于袒护朱了
也许是俺不了解内情
(07-15-2011 12:07 AM)小山 提到: _我恰恰认为,南科大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去安安静静搭建一个高校应该具备的启动架构,然后开始为入学学生的学业而运作。作为一个刚刚创建的大学,高举高打,不一定是好事,根基不牢而恣意妄想,这不是扎实做事的姿态。因为想法再好,也要由人去实施。这里的“人”我觉得不一定是专家教授,但一定是能够扎得下去能够执行任务的民工,忙总你不是常常自诩自己是蓝领工头吗?我看现在的南科大最需要的就是这样能够常驻下去的熟练蓝领民工+工头,然后才是有才学的白领。不然计划千万条,条条浮在空中,何用?!新生的事务,它的品格应该是朴实,朴实加理想才是活力的源泉。一个刚诞生的事物就能感受到浮华之气,这绝对不是好事情。我怕幻灭就在前方。
朱校长的心气很大,这没什么,外面的天空蓝着呢。可南科大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南科大的网站上,我感觉模糊,是技师?脑力创意师?科学研究者?思想家?留洋预科生?高仿海龟?我没看出来,也许是都想,如果那样可就太夸张了。纲都不张,高举“自主招生”的目不是空目么?!民国知名大学的自主招生,且不说它们爱惜羽毛似的自主入学测试,每一所大学的目的都是明确的,为建设,为工程,为留洋,为官场,为组织,为意识形态,越是知名越是特色鲜明。我哪方面突出就培养哪方面的人才,很朴实的道理。
现在的南科大有点过于喧嚣了,不管这是哪方面的本意——或者不是,对于大学来说这不是好事。国内的高等教育改革,针对城市化浪潮,技术民工型的中低端高教改革已经有了不少成熟经验——如忙总所言,逼的。可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端高教改革还在见仁见智,口水泛泛,评判标准不一,立场各异,无非是形势逼得不够,这没什么,继续就是。但对于一所新办的大学而言,需要的是不停滞,安静向前进。怎么说呢?讲得刻薄点,朱校长的悲剧(如果)对这个大环境而言真不是什么太大的悲剧,形势所致,此起彼伏,仅此而已。可学生的悲剧对这个社会而言就是个大悲剧了。这是责任,和理想或者现实都不冲突,有责任,总会有向前进的动力。
(07-14-2011 05:17 PM)wxmang 提到: _教改的迫切性尚未到亡国灭种的边缘,所以支持动力很小,谁去都是个死。
(07-15-2011 12:38 PM)浑水摸鱼 提到: _深以为然。
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如何考核培养的结果——合格、优秀,如何分配教育资源。
(07-14-2011 12:43 PM)wxmang 提到: _我觉得不是,他没这么幼稚,他至少觉得有7、8成成功把握。不过他对政客的承诺太当真了,这帮人翻脸比翻书快,只做锦上添花事情,一旦发现反对力量太大,可能就反悔了。
(07-15-2011 01:47 PM)slyypp 提到: _:shangxinsile:这个场景就像当年康有为和袁项城之间那段微妙的往事。
(07-15-2011 02:19 PM)chalet 提到: _旁观者不知朱的艰苦,未免冷言冷语,朱目前还在坚持,让人敬佩。
在当前大环境下,朱的失败看来已无可避免。目前时局微妙,有开明领导出来力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吧。
看样子又要多一个先烈了。
(07-15-2011 06:12 PM)trifle 提到: _没有理想主义的支撑,是谁都做不下去的。朱一直就是理想主义者,也只有理想主义者去做而且敢做这样的事情,为这样的老校长自豪,他的无奈和委屈又有多少人可以了解和洞察呢?那些无理的漫骂和指责就是一种宣泄和投机或者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
现在的社会我们不再仅仅和他人持有不同的意见,我们甚至持有不同的事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追求难道失去了。
btw:那几个香港人确实是因为承诺的钱没有达到目标而走的,他们不是理想主义者,是彻头彻尾的投机主义者或者现实主义者。
(07-15-2011 08:21 PM)罗阿宝 提到: _祝忙师身体健康!
知乎网转贴【 李开复不是说要建大学吗?为什么没有消息?】
李开复 回答了该问题 • 13 个答案 • 关注
【2003-4年,我得到一位爱国华侨支持,愿意捐赠20亿人民币,打造中国的“加州理工学院”,用美国运营方式(严格tenure体系,国际一流期刊,允许离职停薪创业,但是学校不办企业。。。),吸引国外最优秀学者和国内最优秀学生。先打造博士硕士班,在研究领域做出一番成就,再招收本科学生。(这个顺序的理由:先招博士生的目的是吸引一流师资,因为他们马上可以有博士生做研究。然后再用这批一流老师来吸引本科生)
这个项目得到各个地方政府高度支持,都愿意赠予最好的地。国际知名学者也有一些有兴趣参与。
在国内运营,我们也同意在设立党委书记,并在政治教育方面,做到和其他学校一般。
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因素,决定放弃。不适合谈太多细节,但是碰到的主要几个问题是:
相关部门无法破例,让一个这样的学校申请“博士点、硕士点”。(如果我没有记错,需要先从本科做起,14年后才有可能招收博士生)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校长国籍问题、是否参加高考等问题。。。)。
一些本土顶尖高校和他们的成功校友反对这个计划。
除了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没有别的援助。20亿只够前五年运营。那位爱国华侨愿意放弃命名权,并赠送命名权给配比出资者,但是依然没有找到其他捐赠者。
这些挑战让我们感觉这件事情成功概率渺茫,于是就放弃了。然后我就寻找别的回国机会,后来就到了谷歌。
其实,中国创立这样高校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甚至2003年都有点晚了,而应该在改革开放力度更强的时候,一方面可以给当时大批希望归国的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上面破例等问题更容易化解。
因此,每当有人问我是否还抱着办学的希望,我的回答是:“不,因为历史机会已经过去,过去碰到的问题仍然无法化解。但是,从某些角度来看,创新工场也未尝不是一个黄埔军校,并且更能够利用我真正的价值。毕竟,我最有价值的经验是在三个顶尖科技公司,而非教育。”
现在看到朱清时校长在南方科大碰到的种种阻挠,一方面庆幸自己当时放弃,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感叹。 】
看后沉思无语,理想离不开金钱的支持。
(07-15-2011 10:33 PM)wxmang 提到: _科大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批理想主义者,这是其他大学很少见到的。就因为有了这些人,科大才形成自己的特色:自信,狂妄,有创造力;当然也有缺点:不会混社会。(这个帖子最后修改于: 07-17-2011 09:51 AM by 香辣蟹.)
我听说走掉后又翻桌子的三个香港人相当的不堪。
(07-17-2011 12:08 AM)香辣蟹 提到: _我觉得香港人,新加坡人因为地方太小,生活压力太大,而且受殖民文化所影响,对钱真的是非常看重。对于他们来说,钱就是一切,没钱什么都免谈,特别是香港人。做生意的时候还行,可以这种教育,医疗等等项目靠他们,真的是缘木求鱼了。你说得对,科大学生很有责任感,这是教育的结果。而且比较土,不够时髦。与北大相比,就是乡下人。
我接触过科大毕业的一些在读博士,感觉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朴实,非常有责任感,可能不是特色?
(07-17-2011 06:07 PM)wxmang 提到: _你说得对,科大学生很有责任感,这是教育的结果。而且比较土,不够时髦。与北大相比,就是乡下人。中国学生过去所能学到的令人称道的特点有:霸气,朴实,清高
(07-28-2011 02:04 PM)大宝宝鱼 提到: _中国学生过去所能学到的令人称道的特点有:霸气,朴实,清高
可是不令人称道的比较不入主流媒体,但在生活中确是主流,好像都是民间在总结哪些是不好的以及为什么产生,所以正面教育很系统,对立面的教育却不系统。
(07-15-2011 10:33 PM)wxmang 提到: _科大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批理想主义者,这是其他大学很少见到的。就因为有了这些人,科大才形成自己的特色:自信,狂妄,有创造力;当然也有缺点:不会混社会。
我听说走掉后又翻桌子的三个香港人相当的不堪。
(08-04-2011 12:36 PM)快乐是什么 提到: _忙总的总结很精辟,科大学生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海外聚会时,很快就会被辨认出来,就是自信、狂妄、说话很冲,比较理想主义。
尽管校友们痛心又无奈,但必须承认,科大现状是很正常的。您也指出过很多次了,无论办任何事情,目标一定要明确,然后才是确认资源和手段。当年设立科大是为了两弹一星以及为科学院输送人才,资源主要是科学院,手段是所系结合,设置的专业除了前面数理化三个系,几乎全都是为两弹一星这样的目标服务的,应该说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直至今天,科大人在数理方面的能力也还是不错的。但自从全社会向钱看以后,科大的专业不适应现代社会,慢慢衰败也是正常的。南科大号称要学加州理工,其实科大本来就最像加州理工,命运也差不多。在美国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当年赫赫有名的加州理工现在地位远不如那些著名的商学院,国内孩子宁可去UCLA也不去加州理工,原因就是社会潮流变了。
科大衰败过程中,87年是个转折点,方励之虽然好政治,最多也不过是偏激,对科大还是有贡献的,管唯严也是个好校长,可惜换来的滕藤、彭佩云完全不是爱护科大的人,谷超豪肯定也不是,这些人对科大没有认同感。后来甚至科学院都自顾不暇,科大从此只好一蹶不振。放在社会大环境里,那也是社会彻底转向的时期,一切向钱看就是那时开始流行的吧。
现任校长向合肥市长表示科大决定扎根合肥,应该是无奈但务实的表现,总是和现实挑战没有意义。朱清时是个好人,但太理想化,想在南科大干的那些事还不如在科大弄,也许机会更多。
(11-13-2011 10:38 AM)wshidage2011 提到: _科大如果能比清华 北大在诺贝尔奖率先突破的话,还是大大的有钱途啊。现在中国就少能一张装裱的脸面了,能领先清华北大的话,那还不是有风有肉有火锅有雾有美女又有驴呀......
(11-15-2011 10:45 AM)天柏 提到: _2003年的新闻,
第一届优秀企业家中还是有少数人安全降落的。黄春萼,陈清泰还升了官。
“十五年前,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优秀企业家,1988年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等权威部门最早评选出了全国优秀企业家,首届共20位,因此他们当时被称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支“敢死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今天除杭州中国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山东宮....
(11-15-2011 02:30 PM)莫飞 提到: _看忙总写的国企改革史,在最后一段之前是一个悲剧接着一个悲剧。为啥感觉2006一下子就翻身了呢?是因为进世贸么?
感觉国内经济2005,2006是个转折点. 不知道教育的转折点什么时候出现
......
(11-15-2011 03:03 PM)莫飞 提到: _唱个反调。当然我是很尊敬朱校长的,但是我认为他说的三点改革没有一个清楚严密,更不要说可操作性了。
一、必须摆脱行政干预,内行领导内行
目标太大,对手不明。朱校长要是想解散校党委,估计可能有希望但是要付出很大牺牲。要是限制系一级的党委功能,倒是相对容易。要是想跟教育部过不去,那你至少要再找个大树支持你吧。
其实看看中国的政治历史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