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整理】中国数控机床在“突围”

崇山彩云

2011-03-26 09:49:1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26/c_121234940.htm

崇山彩云曰:要抢在尖石同志之前发帖。

原文曰:北京第一机床厂研制的10米数控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可完成大型核电站核岛关键零部件加工。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研制的世界最大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解决了模具设计、传动与控制操作系统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打破了我国大直径厚壁管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使得日本同类产品大幅调低售价。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研制的超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可满足发电、船舶、石化等领域超大型零部件制造需求。

崇山彩云曰:日本人真正的危机,不在地震海啸,不在核泄漏,只在中国的赶超。

原文曰:为尽快扭转“大而不强”的局面,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肩负起重点开发研制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等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满足国内主要行业需求的使命。

崇山彩云曰:俺在未征得桃子甜同志同意的情况下代表桃子甜同志表示泪流满面,并在未征得桃子甜同志同意的情况下代表桃子甜同志向奋战在祖国工业的广大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原文曰:“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卢秉恒院士介绍说,“十二五”末,我国将实现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工具等与主机的配套和协同发展,掌握一批主机、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核心技术。按专项规划,到2020年,我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约80%立足国内。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国际领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越来越多关键技术的突破,让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不再是梦想。

崇山彩云曰:wxmang同志教导我们,TG一贯是做了才说,有时候做了也不说。不知道TG有多少成果还藏着掖着,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像桃子甜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又一门课成功的补课合格了,而且这门课还是在美利坚同学,英吉利同学,法兰西同学,日尔曼同学以及日本同学联合起来不让我们抄作业答疑和上课的情况下合格的,而且这门课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核心课。

尽管祖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依然对祖国充满信心。

俺像毛主席保证,自己在本专业和数学的学习上也要这么厚积薄发。


关键词(Tags): 数控机床厚积薄发, 管理推:njyd, 通宝推:尖石,myDday,桃子甜,连峰际天,飒勒青,寥天一孤雁,reed,大圆,zouhl,油炸辣椒,chaos,搁浅的船,
铁手 转自科技探索。

17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写得好,我知道更多补考合格的项目,例如前几天空军魏刚

说的某批项目,就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另外去年夏天我有幸与13位技术将军共进晚餐,仅仅稍微知道一点他们的工作水平,就激动得不行。


2011-03-28 01:50:31 回复
崇山彩云
2011-03-28 08:20:05
M总回复让我实在太激动了。

您不会在去年夏天就知道四代飞机要上天了吧?

另外,我会继续在西西河上向M总学习的。你的学识和为人一直为我所钦佩。


领班军机
2011-03-28 15:34:34
忙总是怎么摸到发动机的,您不是现在在搞零售业吗

如果太敏感就算了。不过能让忙总激动的项目估计咱们听说了就要热泪盈眶了


零售业是6年前的误入歧途,客串一下而已,早就洗手不干了。

不是帖子早就总结过失败了?现在做制造流程顾问和质量控制顾问。有时也做投资项目评估顾问。


2011-03-28 20:14:19 回复
大水
2011-03-28 22:28:53
忙总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俺们介绍下

航空工业的相关内容,您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高人,可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说您的看法?

比如 差不多十年前航空工业部拆分为中航一集团和二集团 现在又合并成了中航工业  还搞出个中国商飞  不折腾么?

比如说网上有传说军方对现在航空口的头 左大盟主(林左鸣)不满, 传说在四代战斗机研发过程中,原来成都方面的杨伟是要搞全程竞标,不光航空的可以参与进来,电子口的 航天口的等等 只要有实力 都可以参与进来,而中航的意思是想把这块肥肉全部留在中航的碗中,为此后来还把四代总设计师杨伟给调离成都设计所,沈阳601的副总设计师到成都611担任总设计师,成都的副总设计师到沈阳去担任总设计师,感觉有些乱搞。 

像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内部,一把手就真的能这样为所欲为吗?

俺先搬小板凳前排就座。


我对航空工业不熟悉,因为这个行业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全世界

都一样,不能用市场方法来管理。这是一个战略行业。

我们是去买可以转移到其他产品上的技术的。对航空本身不感兴趣。


2011-03-30 03:36:49 回复
无事烧纸
2011-03-28 22:32:47
您不是唯一一个

09年的上海工业博览会上,我违规摸了展出的ARJ发动机的风扇叶片,还转了一下,润滑超级好啊,轻轻一推就转了!


啊凡
2011-03-29 00:42:37
忙总,问个问题,如果我们的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了

会不会集中力量组建一些公司对工业的瓶颈部位进行专门的投入?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研究出世界水平的,然后给其他的国企和民营企业用。现在民营的很多都是买的日本的发动机。


现在这种公关项目巨多,一大把。不过汽车发动机不在内,大功

率柴油机有项目在搞。


2011-03-30 03:47:09 回复
桃子甜
2011-03-29 06:18:03
花忙总,再炫耀一下。

要说摸叶片,呵呵,我可摸得多了。

美帝的:J57,J79,F404

毛子的:AL31,

我们的:涡桨5,涡喷6,涡喷7,涡喷14,10A。

老型号就多了。当年就猫在四系的发动机陈列室里背单词。不才还当过发动机协会(北航的学生组织,呵呵)的会长。

在黎明厂实习时和工人师傅一起大修过WP6,7。

10A的所有冷端叶片,我都有数学模型。 

WP7涡轮叶片从9小孔的内冷,改为三大孔的内冷结构,不才和师兄算了两个多月。

300公斤级巡航导弹的小涡扇,(从毛子那引进的),也算过,并亲手把玩过。 


通宝推:李根,连峰际天,一无所之,
你是真正的专家了,佩服,佩服。不过我见到的不在你的清单内

整体钛合金铣削成型和粉末合金无余量精密铸造成型工艺突破。我想你知道是什么了。


2011-03-30 03:58:23 回复
桃子甜
2011-03-30 04:43:32
忙总就是忙总

站的高,看得远。

我说过WS15的路要比10A走的顺,看来是这样的。J20终于不像我们所有的型号,被动力问题困扰了。

您说的这两样工艺,不光对发动机叶片的性能有提升,其它工业领域也会受益,我们又追上了一大步!


所以我们一批燃气轮机专家看完实验检测数据和另外一种特种

工艺表演(目前还列入机密),大家到某烧烤摊喝酒猜拳,一夜不眠。

马上就要开始技术转移了。


2011-03-30 04:48:53 回复
大圆
2011-03-30 17:23:20
全面开花,真的是很激动!完全外行的问一句,技术转移?

像这种只在实验环境中测试,没有在实际中大规模、较长期应用的技术,转移到其他行业,风险控制方面如何考虑?

忙总你在考查中注意的重点是哪方面?制造流程、质量控制,还是投资评估?谢谢


G神
2011-03-30 22:42:24
花。中国航空发动机这10年进步真的大多了,厄上学那时候,

都快没信心了,呵呵


未来的未来
2011-03-31 02:31:47
哈哈,这个里面提到了,去年10月份发的帖子,早就有人泄了

链接出处

“中国近期获得了重大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突破(例如整体钛合金铣削成型,粉末合金无余量精密铸造成型两种成型技术,以及在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和一些特殊强化工艺的进步,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被称为国家核心机密的工艺),对整个制造业意义巨大。

尽管我不懂工艺,但是听一位与我同龄的将军介绍其八年的研发过程,解决几百个问题,失败几百次,光报废材料就价值10多亿人民币,以及目前的水平,我是很自豪和激动的。据说与目前俄罗斯水平相当,个别指标超出,与美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相当。

现在国家准备参照GE,把一些特殊工艺转移到民品上(GE目前的汽轮机和核电站的核心部件都经过这些工艺改进,据资料介绍可以提高寿命3倍----(在军品上我们已经实现了)。据调查,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我们彻底掌握了这种工艺。但是转移碰到管理瓶颈,所以邀请我们这种非军方人士参加,担任管理顾问。

注意最后一句,忙总应该是这个身份吧。


啊凡
2011-03-31 08:21:20
爽吗?四代机出现的时候,激动,不敢相信

怀疑,什么感觉都有。总觉得现实不太真实。


大懒虫1号
2011-04-02 02:24:17
果真如此的话,那真是太好了

因为俺不久前听来的信息是,核心技术或产品都是进口的,包括丝带机的,包括高铁的。当时听了感觉是沮丧的。如果我这信息是错的,那真是太好了。


说这种话的都是外行,而且是普世党。军品的元器件指标岂是

民品可比的?军品元器件我们除了找间谍偷一两个样品外,怎么可能搞得到?再多钱都没有用。人家可是编号生产,编号使用,编号收回销毁的。


2011-04-02 21:42:14 回复
小山
2011-04-04 00:53:55
当年在深圳采购电子元器件时发现这里面分好几个等级

最高等级的是所谓“军品级”,同型号的比所谓“工品级”售价高2到3倍(外观一样)。买回去在极端环境下反复测试,性能那个稳定啊,真是超几条街了。“工品级”以下还有一个“民品级”。彼此之间的实际成交价格以及折扣幅度就别提了。假定军品级元件是100块,民品级十一二块就能买到,性能和稳定性就差别太大了。同一款工业成品,同一个外壳,就因为这些外观貌似一模一样的元器件,我们可以报出价差20%到40%的价格,一种毛估也就是两年左右趴窝,一种至少四年无问题,在操作正确前提下。

军工产品确实是不同,为了质量真是可以不计成本的,前提是那是真货。我是听说,听那些混熟的电子元件老板吹,有些元器件正规渠道国内不可能能进来,进来的都是水货,通过香港或者东南亚渠道。天知道是不是真的。


你这只是低级电子产品,更高级的,美国鬼子实在要给中国人看

的,是人盯人看着的,例如军用武器级的磁控管,根本就不让中国人碰,也不卖,这种产品走私是走不进来的。


2011-04-04 00:58:12 回复
kk
2011-04-04 23:55:53
上市公司这方面有没有研发能力好些的?

很多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似乎都没上市。


喜欢辣椒
2011-04-05 08:16:42
晕倒, 你太小看西方的出口管制水平

晕倒,你太小看西方的出口管制水平,很多东西人家根本连让你看都不让你看,还出口给中国.


大懒虫1号
2011-04-07 23:27:13

既然忙总说不是,那就不是了,我选择相信忙总说的。

其实,我无意之中了解到的消息源算是靠谱的(是直接管事的人,且其手机号是属于被24小时监听状态的一类),所以当初听了那真是特别郁闷。。。。我就当人家是保密工作做得好呗~~~


其实隔行如隔山,就算都是空军装备部的,管场站的是不知道

飞机的,管雷达的是不知道后勤的。因为现代技术已经复杂到没人可以是百事通了。

其实我也是机缘巧合,仅仅知道这么一点点,其他的我也不知道。


2011-04-08 01:41:25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