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7 10:25:11
在河里潜水多年,获益匪浅.但由于自己经历平凡,见识肤浅,更没有拿得出手的专业知识,一直也就是冒个泡接个茬的水平,从来也没敢大声出气过..这次冒死写个系列,一是希望能回报河里,给大家分享点茶余饭后的谈资,二也是最近半年所见所感较多,也想倾诉一下.
说到商学院的教授,河里大牛里就有老马丁和顾教授是吃这碗饭的,对商学院的道道肯定比我精通多了,这次敢于班门弄斧,主要是提供一下学生视角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废话不说了,进入正文.
一切的开始要从1年多前谈起,话说我结婚后突然发现自己工作多年一事无成,横向一看,在社会上无一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之技,啥都会点,样样不精;纵向一看沿着现在的职场道路,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前景大不看好.为了小家庭的长治久安,也为了基因的薪火传承,决定要回炉再造下了.
因为深感走专才路线容易与行业皆亡的高风险性,作为胸无大志的混饭众,还是选择了MBA这种万金油路线。一番折腾后,顺利入学。几个月以来深受各种大牛小菜老师教导,其中颇多趣事和感触,原以为做商学院教授该是个风光体面地活,想不到其中如此多的艰辛……
要说这学校的MBA学生,那是出了名的难伺候,大多数校内的中青年教授都视教MBA为畏途,好几个学院貌似都是抽签决定谁去的,其过程的悲壮和惨烈程度和俄罗斯轮盘赌有一拼。据同校的PHD学生抱怨,说导师轮到教MBA的课都是反复准备如履薄冰,上得时候是激情四溢呕心沥血。一转身教PHD了就懒懒散散马马虎虎了。
MBA不好教有几个原因:
一是学生不好忽悠。这学校的MBA平均年龄29,其中有很大比例的顶级咨询和金融专才,其余也多是业界精英,当然也有我这样少数混进来的。就以我的小组为例,除我外的5个人里,2个来自麦肯锡,1个来自贝恩,1个巴克莱还有1个是帝国理工的博士。这些人的特点我总结了一下叫“投行人士脾气坏,咨询顾问问题多”。上课提问针针见血,逻辑条理极清晰,脑子稍微慢点或者准备稍微不充分点三两下就被问死了,丝毫不给老师任何情面。这里顺便插句题外话,以前一直听人宣传外国人民蠢笨论,可我出来一看,班里个个人精,脑子见识风度谈吐样样都强,要说我在国内也不算笨的,到了这完全没体会到中国人民口口相传的智商优越感啊!言归正传,举例说明下投行PE人士的作风。班上有个KKR来的德国同志,年少多金,人送外号“上帝”,上课长期盘踞在阶梯教室最高端,仰面睥睨下面的教授。问问题通常以:“你这完全是胡扯……”作为起始语,偏偏他一旦开了口,基本是十拿九稳能把老师问死,实在是叫人情何以堪啊。
学生不好忽悠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源太多样化其中有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这尤其影响案例分析。经常有老师一个案例刚起头,下面就有人举手说:“你说的不对,我当时就在这个公司,这个项目就是我负责的,实际原因是……”(嘿嘿,不才在上到某个中国案例时,终于也逮到机会举手说:“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这个项目就是我负责的……”最后帮老师改写了这个案例,成功蹭得加分)。因为水太深,有经验的老师在上案例前都会问一遍,有谁在那工作过没,十之八九有同学会举手然后分享经验。要是正巧是实际参与者甚至领导者,更是会被请到台上。然后就会出现大半节课都是学生在台上侃侃而谈答疑解惑,老师在下面认真做笔记举手提问的场面。
MBA不好教的第二个原因是,MBA学生的反馈评分要占教师考核的80%,而一旦考核成绩差是要丢饭碗的,就这半年我们这届就已经干掉一个,重伤一个(这两个后面都会提到)。所以有很多老师为了讨好学生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甚至有课程结束前去学校餐厅弹吉它唱歌来和学生套近乎的,至于最后一课的时候给大家送酒(老外就爱酒精),平时上课的时候送吃的这种笼络手段更是屡见不鲜啊。
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商学院教授们都有各自的绝活,下面的篇章将会结合各个教授的实例来分析下究竟要怎样才能在商学院成为受欢迎的教授。
PS:本系列我争取一天一更,第一次码长篇质量不敢保证,大家随便看看吧~
商学院的教授们(一) 迷茫的艾伦
商学院的教授们(二) 爱姐的赌局
牛的老师开口是这样的:兄弟是XX的CEO,或CFO,或COO,或某局局长(例如核武器局)。他们分别讲:战略,财务控制,运营平台和项目管理。再牛的学生也得象小学生一样乖。
比如国际政治分析课时讲,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的贿赂问题,就请了西门子的CEO过来介绍介绍他们那个大贿赂丑闻后是怎么改进公司系统的。但老外不太服从权威,该CEO在讲座时就被反复质疑他们的改进计划的有效性,很多尖锐的问题还是让人很难回答。
验。平时出几百万美元请来的也就是3-4个这样的人来给公司挑毛病,那天下面坐得300多人里就有一半是这样的。不被挑得体无完肤相当有困难。管理咨询在国内一向被人诟病,但是在国外的大企业里还是普遍被重视的。他们提的建议有很多非常切中要害,因为该CEO其实对自己系统的弊病也心知肚明但也无力改变,所以只好避而不谈了。
这个好比开国皇帝和帝国中后期的宰相的差距.和前者比后者不过是补锅匠.但国外一样有非常厉害的创业者,把这些人和中国的企业家比才比较公平.
此外如果忙总有空,能不能说下他们为何在中国竞争必败的原因?这点在外面目前是个讨论的大热点.
的特点是一天的变化等于西方1年,几乎是瞬时万变,刻舟求剑只能死路一条。今天的成功经验,明天就是失败的理由。这就是中国商场的现实。同时中国商场上是复合竞争,既需要打阵地战,大兵团作战,又需要打游击战,麻雀战。洋人搞不清楚情况。
每个人都有他生长环境带来的局限性,这不奇怪。再加上长期的文化和制度优越感和傲慢。
有次上课谈到印度,我们就问起印度同学,去印度怎样才能避免被骗得很惨,印度同志们群策群力的给出了一连串的必须遵守的准则,说得大家都晕了。最后,一个印度同学总结到:“其实就是一句话,只要你不是印度人,你肯定会被screw up,完全没办法避免。”然后全部的印度同学难得的一致的摇头晃脑表示赞同。
当时我心里想:“中国也一样。”
另外,实在是很像请忙总能到学校里来讲一讲,教育下这些外国榆木脑袋,肯定会大受欢迎的。说真的,我正在组织关于中国的系列讲座。
认为自己不行,而是市场不行。不是自己太愚蠢,而是中国太狡猾。所以与其跟他们辩论,不如彻底消灭他们。其实每一年都在消灭一些洋人的企业。再用30年,制造业基本可以搞定了。剩下的服务业让他们自己玩去,反正他们喝空气也能装高贵。
的眼神,咱是看得真真的
有时就算疲劳得很了,一听说要跟洋人打仗,立即就来精神。我们一定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消灭他们的傲慢。
不过年青一代还是有很大机会可以争取过来的,我接触下来有很傲慢的(主要集中在英法德3个老朽帝国主义,美帝倒是相当实际的)但是不多,大多数还是认为中国是未来希望的,也很想和中国搭上关系。不是教您过来教他们怎么在中国做生意,这个能教得会么?没有对应的资源背景历史人脉,就是中国人也教不会啊。只是增加相互了解,输出我们的价值观。这里有很多资质不错的老外愿意为中国公司效力,中国企业将来的海外扩张还是要靠本地化的员工的。其实,去年我们就帮腾讯推荐了好几个背景很不错的老外,这些老外在总部培训后都被各自派回母国去寻找当地合适的并购企业,成为中国企业不错的帮手。
从长远来看,培养一个对中国更友善更了解的世界,有利于我们的崛起和发展。
还是尽心尽力的,但这不等于他不傲慢。我以前服务的企业请的洋人也不少,也干活,但是傲慢是无法消除了。就算被中国员工打得满地找牙也不服输的。这个是无法改的。
我们需要的是消灭他们的企业,消灭他们竞争的平台。至于他们为了混饭吃,来出卖劳动力,也是一视同仁的。至于说同化他们,还早得很,等我们的三代以后再说可能现实点。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1ODA0MTI4.html
就是在古代也是将军 喜欢冲锋陷阵吧
我只是对有兴趣的事情会眼睛发亮而已。也不完全是个莽夫,经常也要摇鹅毛扇。
消灭平台。不过我觉得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平台消灭看不到,
平台统一化的趋势倒是让人很忧心啊
为我们什么都不计较了,是时候未到。你仔细观察一下,想报复日本人的有多少?
我觉得您是属于喜欢迎难而上,喜欢挑战的人,如果没有挑战就会没精打采
转进了,自己心理安慰: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没有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疯狂地步。
努把力,再过20年也就平等相待了。
老美的教育,少数拔尖的精英还是非常出色的,比我们强。自发的兴趣爱好,加上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以及对自由发展的鼓励,使得鬼佬的精英分子可以达到非常出色的地步。但是再往下就完蛋了,不说别的,光是数学能力的缺乏,就阻碍了他们的普通劳动者在制造业里获得成功,而且今后在服务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譬如在一个工厂里,有两种生产设备,一块一慢,但是更换品种的时间是一样的,结果调度人员却安排快线做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而慢线去做单一品种大批量的单,导致每天的生产效率大约损失5%。问原因,结果是根本不知道可以有这样计算和优化的事。一个工厂,可以没有生产的日报表和各种数据统计,叹为观止。
美帝光荣,伟大,正确,是无所不能的上帝。
今天上Macro,谈到长期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无关,只和人力,资本,技术的增加有关,得出结论中国这3方面的增长都是长期的,所以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也是可预期的.于是就有个红脖老美(这哥们背景资质都是bottom 5%,和我一样算混进来的.一从来没离开过美国的工程师,脑袋不太灵光.有次和我们一起聊天.丫刚从越南回来,跟我扯什么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中国军队滥杀无辜平民之类的.我先说比在越南杀平民,哪个国家比得上你们.丫说我们现在知错了,已经不会i再那样了,可你们中国还一样.我就又轻飘飘给他一句,你老美就这几年在伊拉克不又杀了几十万平民了,还装个屁啊.这哥们就急了,说没这回事,说我是被洗脑了.我说你不信问问,结果边上几个他的欧洲盟友们都证实了我的说法.丫很失落,我就很宽宏大量的拍拍丫的肩,说:"这不怪你,你是被你们政府洗脑了")跳了出来说,中国经济增长全靠操纵汇率,喝美国血之类的blah,blah,是不可持久的啥的.老师反复解释汇率这种短期因素不会影响长期增长,丫就是胡搅蛮缠. Loser的本质简直表现的酣畅淋漓.
当然这是个极端例子,他属于失败的比较彻底.其他脑子好的老外比较承认现实,但是骨子里还是酸溜溜的.每次我教育他们说到哑口无言了,就说:"我也搞不懂,不过我不觉得中国会统治世界的."还有些更聪明的(真的是很聪明的)一般会承认现实,但是还有所顾忌.比如,有好几个很优秀的老美和我说:"现在事实很清楚了,中国肯定会取代美国成为第一,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中国准备好了没?一个中国统治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总而言之,中国的崛起的确是完全改变了他们的世界观了,越脑子清楚的,接受这个改变越快.越nc的就越偏执他们的优越感.但无论如何他们也都在改变中.
听不懂,我自己也听不懂),一切看30年后的结果。
相同的顶尖那块挑出来,水平应该只好不坏.到底国家富裕了,教育方面的条件好太多了.其他不说,就一个互联网,多少知识就共享出来了.其他的不知道,85后这帮孩子太厉害了,完全是国际视野,你想你小时候有高中国际交换生么?有机会参加国际竞赛么?现在的顶尖孩子都有这个机会,履历都耀眼的惊人.
所谓利害孩子接触过,除了名词懂得多一点,常识多一点,在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这些成功需要的基本要素上,差得远。不要以为会做几道难题就是素质提高,我见过会做难题但是在打击面前要跳楼自杀的人不止一个。
这几年,总有大把人总在呼号服务业!!!服务业!!!
我就奇了怪了,服务业千好万好,那总得要有个服务的对象吧,那么总归得对象好,服务业才好,对象有钱了,服务业才有得混吧。
拿上海为例吧,市区市郊忽然一下就冒出来好多好多的创意园区,那很大一部分或者基本上都是之前的厂房仓库,厂不行了,仓库用不到了,服务业是救星了,现在都被争着用来招服务业的商了。可是这些厂房仓库本应该是被服务的对象嘛。
所以很想很想问,服务业服务业,连该服侍谁都先没去问,怎么可能做得好。
一个现在还是农村水平。没有制造业的服务业就是空中楼阁。
当然,医疗行业中疫苗,新药研发等方面不算。
或者说,现在的过度医疗,有走高端服务业的影子
定义是:产品在销售时才完成的行业。
服务业的附加值在提升顾客心理满意度(例如虚荣,快感,方便等等)而获得超额利润。
过于强调个人,使得年轻人只关心自己的得失,失去了家国情怀的大格局,一旦个人愿望受挫,往往会走极端,而如果他们心中的抱负再大一点的话,或许抗打击能力会更强一些,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少年班的天才明星们是怎么适应社会的,不适应就淘汰,再聪明也没有用。
什么级别的打击?
会做难题但是在打击面前要跳楼自杀的人
打击到要自杀,感觉比较怪异。
自杀通常是自己有问题,但打击怎么来说都只是个外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