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原创】新英法联军

晨枫

2011-01-22 16:27:51



去年11月就写好了,《世界军事》刚登出来。部分内容以前登过。

========================================

150多年前,英法联军以鸦片自由贸易为名打进中国,无能的清庭逃到热河去了,耀武扬威的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烧了。150年后,英法再次联军。11月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奇共同宣布,英法两国签订了历史性的防务合作条约,英法两国将在核试验、航空母舰部署和快反部队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重点在于两国可以互相使用对方的航空母舰,也就是法国可以使用英国正在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姐妹舰“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英国可以使用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英法可以再次联军,但这一次不是圆明园时代了。

http://gov.ce.cn/policy/zyq/200610/23/W020061023353275904963.jpg

英法这对冤家是联手过的,圆明园就是他们干的好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9/King_Henry_V_at_the_Battle_of_Agincourt,_1415.png

亨利五世在阿琴考特用长弓手打败法国人

丘吉尔的祖上万宝路公爵(那会还是伯爵)在布兰南姆打败路易十四

http://www.britishbattles.com/waterloo/images/trafalgar/buy/death-of-nelson.jpg

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打败法国舰队,看来大英帝国的上升是踏着法国的尸骨爬上去的

http://www.freewebs.com/godofwararmy/union-l.jpg

惠灵顿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

英国法国可算一对老冤家了。作为大陆帝国,法国在中世纪就是欧洲大陆头号强国。作为海洋帝国,英国在伊丽莎白时代开始走向强盛,最终建立了历史上幅员最大的日不落帝国。法国由陆到海,英国由海到陆,两家互相使绊子、捅刀子已经有几百年了。1066年,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之战中大败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创了英国历史的诺曼时代。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在阿琴考特之战中大败法国人,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讴歌了这一段光荣。1704年,丘吉尔的祖上万宝路公爵在多瑙河之滨的布兰南姆之战中打败太阳王路易十四,本来整个欧洲差点就要说法语了。1759年,伍尔夫将军在魁北克城外的亚伯拉罕平原打败了法国军队,奠定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帝国。1775-1783年,拉法叶将军帮助乔治华盛顿的义军打败了英国殖民军,使英国丧失了美国。1815年,惠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从此滑铁卢不再只是一个地名。

但英法也是有携手合作的历史的。除了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都驰援法国,抗击共同的敌人德国。1956年,英法再次携手,发动苏伊士战争,试图挽回将倾的殖民大厦。如今,英法再次携手。但这一次和以往不同,英法合作的动机既不是圆明园那样的利益均沾,也不是两次大战那样的同生共死,更不是苏伊士战争那样的狼狈为奸,而是瞎子和瘸子的联盟。英国和法国都囊中羞涩,靠各自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足以支持两国国际政治野心的军事力量了。

短短7个月前,卡梅伦在4月15日的大选辩论中大言不惭地宣称:“我们不知道伊朗会发生什么,我们也无法确定中国将来会怎么做”,所以英国应该出资 1000亿英镑,重新打造强大的核军力。10月20日,在上台后的第一个预算里,卡梅伦政府非但没有增加国防预算,反而削减了47亿英镑,包括裁减空军5000人、海军5000人、陆军7500人,裁减国防部工作人员25000人,将“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提前退役,将“鹞”式战斗机和“猎迷”式巡逻机全部退役。未来几年内还将继续削减8%的国防经费。两艘航空母舰没有被裁减,但早在2009年11月15日,英国《卫报》就报道,由于财政问题,英国不能负担在建的两艘新型航空母舰,印度还曾表示希望购买其中的一艘。但现在有太多的合同已经签订,太多的工作已经开始,现在再取消第二艘的订货已经太晚,违约罚金比节约的投资还要高,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建造。但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一建成,就将封存起来,以节约开支。据透露,前任工党政府尽管没有大幅度削减国防预算,但计划中至少缺口30亿英镑,所以现在的削减其实有一部分是在补课。人们所不知到的是还有多少课要补。

http://1.bp.blogspot.com/_YGLQQZTHoU0/SaauCw4B5UI/AAAAAAAAHoY/SSFR4awhyAw/s400/british+afghanistan.jpg

反恐战争是一个吸金的无底洞,英国陆军承担了反恐的大头,自然也要求多的国防预算,大大压缩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的预算

英国是靠海军立国的。德雷克、纳尔逊在海上打出了大英帝国,库克、温哥华则把大英帝国的触角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邱吉尔的海军部长的经历是他当首相的最重要的资本,达尔文也是在搭皇家海军的顺风船周游世界时琢磨出进化论的道理的。但皇家海军最后一次真正的海战还是1982年的马岛战争,这之后只有海湾战争期间还可有可无地放过几枚巡航导弹,此外就一无作为了。皇家空军的情况稍微好些,但除了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见了一点硝烟外,也基本上是和平兵。近20年来,英国饱尝硝烟的实际上是陆军,从巴尔干维持和平,到入侵伊拉克,到阿富汗反恐,英国陆军一直承担了英军作战任务的大头。尽管如此,英国的眼界和雄心依然不同于其他二流国家,落掉牙齿的狮子的眼光依旧不甘于垂落在鼻子底下,皇家海军是唯一有能力维持英国在海外的实力存在的力量,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就是英国担负必要的海外干涉使命的狮爪。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也是英国大国战略的需要。海军对海外基地的依赖性比空军要低很多。当年库克和温哥华在世界各大洋游荡的时候,也是没有什么海外基地的。问题是,传统的驱逐舰、护卫舰在大洋上游荡,打打索马里海盗还成,打伊拉克那样的对手就不成了。没有航空母舰的皇家海军最多只能混在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里敲敲边鼓,但有了航空母舰的皇家海军就有可能独当一面了,极大地增加了英国海外安全政策的军事选择。英国军事力量的建设方向早已从保卫英国本土和保卫英国海外利益转移到支持英国的国际安全政策,皇家海军的使命不再是争霸世界的大洋,或者争夺海外殖民地,而是作为美英特殊关系里的螺丝钉或者杠杆,借美国之力影响世界的走向。拥有航空母舰使皇家海军不仅可以充作螺丝钉,还有可能充作杠杆。但杠杆的作用还在于砝码的份量,走了40年弯路后,皇家海军深深体会到,“无敌”级那样的小航空母舰份量太轻,只有“伊丽莎白女王”级这样的大甲板航空母舰才有足够的份量。在中低烈度冲突中,航空母舰是使用最为灵活的力量投射工具,也是海上前沿存在最可靠的保护伞。

http://premium1.uploadit.org/andyo666//Invincible-and-Illustrious.jpg

由于国力拮据,英国在70年代放弃大甲板航母,改用“无敌”级那样的小型航母,在马岛战争中出了一把风头,但现在在等待被拆解的命运,或者被改作海上学校、赌场……

http://www.aviationnews.eu/blog/wp-content/uploads/2010/04/Queen-Elizabeth-class-aircraft-carrier.jpg

“伊丽莎白女王”级则大大增加了尺寸,解决了“无敌”级的很多不足

http://www.royalnavy.mod.uk/upload/img/carrier5_20090707171804.jpg

但英国没钱了,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一建成就准备封存,这样姐妹舰一起出航的场面大概是看不到了

尽管马岛战争中小型航空母舰和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一时间大出风头,很为“鹞”式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促销了一把,但皇家海军自己明白,如果不是那600公里的南大西洋海面使阿根廷战斗机成了强弩之末,战斗力大打折扣,否则鹿死谁手还未为可知。新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是65000吨级的航空母舰,排水量超过55000吨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和42000吨的法国“戴高乐”级,仅次于10万吨的美国“尼米兹”级和94000吨的“企业”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是按照具有滑跃起飞能力的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设计的,但保留了加装弹射起飞系统和拦阻索助降系统的能力,将搭载36架固定翼战斗机和4架预警机。推进系统将采用先进的全电推进。

由于预算拮据,航空母舰建造计划已经推迟了两年,一号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在7月份终于开始建造,计划于2016年服役;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计划2018年下水,前期准备工作也已经开始。由于预算和计划的原因,配套的战斗机要到2020年才能开始装备,在此之前,“伊丽莎白女王”号只能作为直升机航空母舰使用,最多具有远洋反潜能力,而不具备真正航空母舰的能力。“威尔士亲王”号的战斗机还不知道什么什么时候能够配齐。不过“威尔士亲王”号一建成就封存,开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到时候再临时抱佛脚配备战斗机也不迟,至少可以把预算的头疼留给下一代解决。

http://martinipundit.files.wordpress.com/2008/10/uss_enterprise_fs_charles_de_gaulle1.jpg

多年来,法国只有一艘“戴高乐”级,第二艘叫唤了好多年,就是下不了政治决心,实在也是没钱烧,只能和美国海军的航母作伴解闷

一艘航空母舰难以形成有效而稳定的海上存在,理想情况需要至少3艘航空母舰,一艘在海上战备巡逻,一艘在航渡或者训练,一艘在港内修整和维修。英国退而求其次,只建造两艘,但还是连可持续部署的最低要求也没法满足。可巧,法国海军也只有一艘“戴高乐”级航空母舰,二号舰叫唤了十几年了也没有动静,在现在这样的经济、政治气候里,再叫唤十几年没有动静也不奇怪。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和法国协商,两家联手交替出海,这就不奇怪了。

但这海上的英法联军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伊丽莎白女王”级原计划装备垂直/短距起落的F-35B,不仅符合皇家海军近40年来的传统,也有助于在相对较小的甲板上实现较高的出动率。但为了实现垂直/短距起落能力,F-35B超重严重,不仅载弹、航程受到影响,连安装机内航炮的余地也没有,只好用航炮吊舱充数,使隐身性能成为极大的问号。如果使用F-18E、弹射起飞的F-35C、“阵风M”或者舰载型“台风”,“伊丽莎白女王”级就需要加装弹射起飞系统和拦阻索助降系统。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已经有所考虑,真的加装的时候,还是需要大量的返工和改装,不仅大大拖延工期,也是危险的预算黑洞。据报道,英国已经决定为“伊丽莎白女王”级加装电磁弹射系统和拦阻索助降系统了,这也有利于和全电推进系统的整合。

http://www.airwar.ru/image/idop/fighter/f35/f35-6.jpg

英国本来是STOVL的F-35B的铁杆买家,但现在也转舵了,改弹射起飞的F-35C了

http://2.bp.blogspot.com/_8_4GnCTp578/TID26kRZyuI/AAAAAAAABZI/c0YF_LpPHGQ/s1600/F18E-Carrier-Launch.jpg

F-18E是另一个可能性,但好像已经放弃了

皇家海军要实现和法国海军的交替作战,两家在指挥、部署、训练和技术支援上应该高度统一。采用弹射起飞、拦阻索着陆后,两家的飞机可以在对方的航空母舰上演练起飞和着陆,也容易在战时互相增援。进一步来说,采用相同的飞机和武器系统的话,在作战计划、后勤支援和舰上作业方面可以大大简化,也减少因为能力相差太大而导致的“苦乐不均”的问题。但出于政治原因,“伊丽莎白女王”级很难采用“戴高乐”级搭载的“阵风M”战斗机,而“戴高乐”级更不可能在已经装备“阵风M”的情况下换装另一种非法国的战斗机。

英国最初选择的是F-35B,但要是“伊丽莎白女王”级加装弹射起飞系统和拦阻索助降系统,继续选用F-35B就没有道理了。弹射起飞、拦阻索着陆的 F-35C的性能有较大的提高,但单发的舰载战斗机毕竟不放心,发展余地也受到限制。F-18E(还有下面几种战斗机)是双发的,综合性能优秀,但基本气动设计已经有30年之久,也有点不甘心。“阵风M”的综合性能很好,而且有和法国航空母舰战斗机同型的优点,也有利于显示英法合作的决心和诚意,但“阵风M”是“阵风”的舰载型,这是英法在争夺欧洲战斗机设计主导权一拍两散后的结果,英国另起炉灶后研制了“台风”,现在再回头使用“阵风”,面子上下不来。英国声称“台风”在性能上仅次于F-22,强于F-35和所有其他西方战斗机。“台风”舰载型不仅保障了英国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优良性能也适合作为少而精的舰载战斗机。但“台风”的合作伙伴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没有对舰载型的需求,英国将单干,而且也基本上没有出口前景。这也是成本和风险最高的选择,英国是不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技术上有这个胃口十分可疑。

由于长期贫血,英国工业界逐步失去跟踪和赶超先进军工技术发展的能力。英国《每日邮报》在2009年5月2日报道,在发明坦克 93年之后,英国仅存的具有坦克研制和生产能力的英国航宇公司坦克分部将关闭在纽卡斯尔的制造“挑战者2”型坦克的工厂和在特尔福德的装甲板工厂,也就是说,英国将终止坦克和有关系统的研制和生产。现役坦克所需的坦克炮将向德国订购,底盘系统将向瑞典订购。曾经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的英国航空工业也不再有能力独立研制一架完整的喷气式客机。欧洲合作不仅是经济上的必需,也是技术和工业基础上的必需了。

http://www.clydesite.co.uk/clydebuilt/ships/1936/QUEEN_MARY_534.jpg

“玛丽女王”号豪华邮轮

http://www.fremantleports.com.au/sitePrintVariant/About/PhotoGallery/1924_HMS_Hood_rdax_1024x677.jpg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可惜被“俾斯麦”号一阵排炮打入海底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9/HMS_Prince_Of_Wales_in_Singapore.jpg

“威尔士亲王”号结伙围殴把“俾斯麦”号打沉了,但被日本飞机炸沉了,这是在新加坡出击之前的样子

http://www.oneguyfrombarlick.co.uk/images/userpictures/16/122/20060627232707_4_HMS_Ark_Royal_Bay_Of_Biscay_1977.jpg

“皇家方舟”号是历史上第一艘按照斜角甲板设计的航母,但在1978年退役,没有赶上马岛战争,否则阿根廷空军的日子要更加难过一点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419/3897032185_370b818cc9.jpg

俱往矣,英国造船工业已经萎缩得不成样子了,曾经建造“泰坦尼克”号的哈兰德·沃尔夫的巨大门吊如今成为贝尔法斯特的城市地标了

在英国漫长而痛苦的衰落过程中,造船工业尤为凄惨,当年曾建造拥有辉煌名字的航船和战舰的造船厂大多已经倒闭或者只剩下一把瘦骨头。曾经建造 “伊丽莎白女王”号、“玛丽女王”号豪华邮轮和“胡德”号战列舰的约翰·布朗公司曾经是苏格兰主要工业城市格拉斯哥的骄傲,挣扎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建造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豪华邮轮后还苟延残喘了几年,但在70年代初永远地关上了大门。森德兰的斯旺·亨特公司曾建造“无敌”级小型航空母舰中的“皇家方舟”号和 “辉煌”号,如今只有区区200员工,连修船都吃力。利物浦地区的坎麦尔·莱尔德公司曾建造在击沉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战斗中建立殊勋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后者还作为邱吉尔的旗舰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外海和罗斯福签订历史性的大西洋公约,奠定“美英特殊关系”,但在 1993年建造“温莎”号柴电潜艇(如今已以一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卖给加拿大)后,再也没有造过任何船,如今只有区区650人还在旗下。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沃尔夫公司曾建造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还有英国皇家海军除纳尔逊的“胜利”号以外唯一保存下来的历史战舰“贝尔法斯特”号重巡洋舰,如今也只有区区500员工了。除了英国宇航在伯罗的核潜艇造船厂,英国还剩下英国宇航在格拉斯哥的两个造船厂和朴茨茅斯的一个造船厂,普利茅斯的德文波特是海军基地,只管维修。这些工厂的生计全指望着未来皇家海军的订货 。为了把这些嗷嗷待哺的造船厂养起来,45型驱逐舰采用分段建造,未来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也是一样。各地都有点活干,但效率就谈不上了,分到科研和试验上的经费就更加捉襟见肘,以至于以舰队防空为主的45型驱逐舰没有达到实战水平的防空导弹,服役两年后,除了舰炮和机枪,没有任何防空能力。

英国军事力量的萎缩是惊人的。皇家空军早就在抱怨,现有的战斗机力量已经不足以再打一场2003年规模的伊拉克战争了,1991年规模的伊拉克战争是早就打不起了。再这样下去,和塞尔维亚或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那样的二流空军单挑都有点吃力了。如果只考虑舰艇的数量,曾经称霸世界各大洋的皇家海军如今已经萎缩到亨利八世时代的规模。

英国政府在2010年2月3日发布了国防绿皮书,把未来英军作战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

小规模(如2000年的塞拉利昂维持和平作战):

海军出动一个特混群,包括一艘潜艇和十艘其他舰船;陆军出动一个战斗营;空军出动一个战斗机中队(25架)和一个直升机中队(10架)。

中等规模(如1999年的科索沃维持和平作战):

海军出动两艘潜艇和20艘舰船;陆军出动一个旅;空军出动约70架固定翼飞机和20架直升机。

大规模(如2003年的入侵伊拉克作战):

海军出动三艘潜艇和40艘舰船;陆军出动一个师;空军出动规模可达130架固定翼飞机和50架直升机。

在极端情况和有足够时间准备的情况下,英军被要求可以同时打一场大规模和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和当年的老大帝国相比,如今出动一个师就是大规模的情况了,蒙哥马利、蒙巴顿、斯利姆、韦维尔、亚历山大这些名将不知道是否会在地下跳脚?

英法联手的话,出手可以稍大一点。但英法联军的作战指挥和政治、主权方面的影响很难忽视。英法两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或许不足以影响两国的政治军事合作,但两国在重大国际决策上常常不咬弦。在马岛战争期间,英国急需欧洲盟国帮一把,法国没有公开站在英国一边;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法国也没有追随英国站到美国的一边。在未来的重大冲突中,英法是否能取得一致,使联合作战成为可能,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在战术层面,航空母舰战斗群是国之重器,必须重兵呵护 ,除了强大的水面护航舰队,还必须动用核动力攻击潜艇扫清水下威胁。但核动力攻击潜艇不光具有反潜反舰能力,还是巡航导弹和特种部队的投送平台,本身就是战略武器平台。核潜艇的部署、战术和能力是各国严守的最高机密之一,最亲密的盟国之间都不通气的,否则也不会有2009年2月3日夜间英法核潜艇在大西洋深处的相撞了。如果正值英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轮值时间,法国需要对英国航空母舰舰队拥有战术控制,在大洋深处隐蔽护航的英国核潜艇的战术控制也一并交给法国?这是不可思议的。反过来也是一样,法国也绝少可能容许英国控制法国的核潜艇。

在更低的战术层面上,英法军人的语言问题也使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反应能力受到相当的挑战。北约部队经常举行联合演习,对于语言问题有相当的经验。两国军人也可以接受强化语言训练,消除语言障碍。但语言障碍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在性命攸关的紧要关头更是容易滑到非标准的口语和俚语或者一路滑到母语。英国经济已经萧条了很长时间,但直到2008年,加拿大西部的石油经济还是十分火爆,所以很多英国警官举家移民到加拿大西部,成为加拿大警官。同为英语国家,同为资深警官,采用大体相同的训练体制,这些新警官在执行任务中尚且经常遇到鸡同鸭讲的事情,对于英法军人来说,语言问题只有更大。

http://englishhistory.net/tudor/eliz1-ermine.jpg

伊丽莎白女王有一句名言:“我嫁给了英国”。如今她是不是要同时伺奉生前憎恨的法国?

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君王,在她的治下,英国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对内平息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冲突,对外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还借德雷克之流“王室亲准海盗”开始了大英帝国海上扩张的时代。这还是斯宾塞、马娄和莎士比亚的时代。伊丽莎白女王终身未嫁,她的名言是:“我嫁给了英国”。但今日伊丽莎白女王不仅要重婚,还要事奉生前厌恶的法国。要是莎士比亚再世,会谱写怎样一出悲喜剧呢?


关键词(Tags):纸上谈兵, 管理推:MacArthur, 通宝推:抱朴仙人,煮酒正熟,天狼星,李根,ustcat,代码ABC,虽然很丑,逐水而行,daharry,三爷,禾影,糖油果子,飞过星空的流星,西瓜子,
最后于2011-01-24 17:13:43改,共2次;

25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英国及其其他发达国家衰落模型

假定一个小白领在10年前月收入50000金币,10个民工每人收入500金币,市面上每月可供应1000个金豆豆和救命豆豆,按供需平衡原理,每个豆豆价值55金币,其中小白领每月独享909个,10个民工共计分享91个。所以小白领生活极为奢侈,其老婆整天显摆。

10年后,小白领收入55000个金币,民工每人每月收入6000金币,每月市面只能供应1200个豆豆,这时每个豆豆价值96个金币,这时小白领每月可以独享573个豆豆,虽然大幅减少,但是日子还能过,只是老婆不敢显摆。

再过10年,小白领收入60000,每个民工每月收入20000,每月市面供应1500个豆豆,这时每个豆豆价值173个金币,小白领每月可以享受347个豆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小白脸老婆不干了:黑老大的老婆都有新项链了。小白脸就有点过不下去了,先是找民工借:反正你也花不了,不如借给我,我用汽车抵债。这时他的老板黑老大出来说话了:你可千万不能借给小白领,他还要我发工资,除了那辆开不动的汽车,他可什么都没有,要不借给我还保险点,我家后院可有老黑老大埋下的几十罐钻石。小白领借不成,只好想法骗民工:你瞧我有祖传隐身草,你一用上就可以到处去了,去G8开会都没有问题。这时老民工出来打岔:隐身草是假的,G7在集体作弊,假装看不见你,其实都在笑你没穿衣服。叶利钦当年就上当了。小白领骗不成,只好跟黑老大去抢劫,结果没想到一不小心进沼泽地,出不来了。只能卖房子找民工来搭救。


通宝推:三爷,晨枫,镭射,帅云霓,
2011-01-22 22:32:47 回复
Mtknr20
2011-01-23 07:08:29
忙总改改吧

怎么读都是像说娶个能同甘共苦的老婆很重要,否则会害死你的。


看来太缺乏人生经验了,如果你报着让老婆与你吃苦的想法结婚

你的婚姻就是地狱,如果你报着让老婆享受幸福结婚,你的老婆没准还能够与你同甘共苦。老婆不是拿来役使的,是拿来爱的。爱需要你的奉献。


2011-01-23 18:23:54 回复
林夕sx
2011-01-23 18:12:13
摘个小虫

60000+20000*10=260000,这样的话豆豆1733一个...

白领一个月只能享受34.7个豆豆...


本嘉明
2011-01-23 18:37:20
老大,你也开个<煮酒论雄>吧

咱俩打打擂台如何?


林夕sx
2011-01-23 20:29:31
不过还是有个疑问想请教先生

1980年原油按照平价购买力核算,相当于现在的70美元,本质上,欧佩克也不希望油价的上涨导致需求减少和经济衰退(太高了就直接会引发战争了),那么物资价格由于几方博弈,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如果这样的话,整体衰退则只是制造业迁出导致的失业和科技研发相对落后。

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您说的那种一起工资上涨的情况下物资价格越来越高的情况。您是否对洋人太悲观了呢?


洋人的问题是N年积累下来的:寅吃卯粮和宏观经济系统运营

效率相对下降,这个几乎不可逆转。而效率下降,收入必然下降(名义收入可能可以上升),而资源获取是靠效率来竞争的(汇率本质是国家间宏观经济系统的效率比较)。所以他们获取资源的能力将越来越弱。


2011-01-24 00:45:56 回复
晨枫
2011-01-24 17:08:43
民工壮大很可怕

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GDP赶超美国指日可待,尽管这“日”有10年后、20年后等多种版本。这时就有人跳出来说啦:GDP拉平了,人均可是还只有人家1/4啊!问题在于:对于集国家之力干的事,GDP一样了,可干的事就一样了。比如说,美国敢烧4%的GDP用于军费,全世界都望尘莫及,倾家荡产也比不上。但中国不一样,GDP和美国一样了?要是中国决心烧4%的GDP于军费的话,中国就可以花和美国一样的军费。这是什么概念啊?就是说,美国养的起10艘航母,中国就养得起,这还不说PPP之类的事情。所以民工壮大很可怕啊!F


实际上目前已经是这样了,某次我们担心在某地某个项目安全

合作者怕我们打退堂鼓,就请某权威人士来座谈:不要担心,我们拿的也不是烧火棍。。。。。。

而目前在某些领域的进步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与他们相比,J20航母之类只能算是小惊喜而已,哪些大惊喜我想美国现在模模糊糊有点感觉,不过也不会揭开,因为那相当于说:隔壁的二嘎子有杀手锏,能灭了黑老大的威风,让他在小兄弟面前还怎么混?尤其日本、南朝鲜、台湾、东南亚这批指望与二嘎子叫板时黑老大来撑腰的。我估计到时这帮小混混叫黑老大,黑老大一定说我最近练武把腰闪了,你们先上吧。

所以要感谢美国炸南斯拉夫大使馆把我们炸醒了,不然现在还在梦乡中酣睡,被人家卡死都不知道。


2011-01-24 19:07:28 回复
本嘉明
2011-01-24 18:54:12
等您这66篇写完,阶下跪倒一片哪

<易>这个题目实在宏伟,小本正逐篇学习中。

我有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在数理科学占据无可争议的优势的今天,老的软科学思考(不单是中国的易,儒,国外的如佛教,印度教等)还有没有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还有没有吸引到崇拜者的可能?

因为在数理化和严密逻辑的训练之下,新新头脑是不大可能被这些老的思想说服的。比如说,今天国内的“国学大师”们,我想大概99%是不懂高等数学和电脑编程的,当然这是我瞎猜。


其实目前数理学生有偏见,不知道非数学思维方式的优势

我恰好受过这两种训练,我觉得在解决很多问题上,各有优缺点,谁也不能包打天下。例如创意,数学系的训练是很少的,有逻辑,但却灵感,会形象思维的人,有创意,但是无章法,说不清道不明。如果能够结合起来,能力会提升很大。

学数学或理论物理的人不要小看形象思维的作用。其实高等数学或计算机编程之类就我感受都不是很难,无非是一种精细的逻辑思维方式+一堆定义+一堆工具而已,正常智商的人一学就会。


2011-01-24 19:23:46 回复
燕庐敕
2011-01-24 19:26:31
哼哼,有河友说了,你这是新帝国主义

不是他的祖国。

而帝国主义,注定每个非统治阶层都是炮灰。所以要。。。。。。

哎,身体力行是伟大的,净煽乎别人是可怕的。我倒是想看看这些“革命”者是怎么做的。


我从来不喜欢掺和政治辩论(有时是回答别人提被动掺和不算)

我觉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是干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为好。一个员工如果整天告诉总裁应该怎么运营企业,而又没有做好本职工作,你想他的下场是什么?大家会怎么看。

我觉得网络上有一批社会的边缘人物,整天幻想指点江山,幻想因此光宗耀祖,衣锦荣归。鲁迅先生以前不就写过(原文记不得了):我提一混成旅团,横扫某地,然后去某某家羞辱她一番(注定这位以前是癞蛤蟆没吃到天鹅肉的),然后她捧着心口,羞羞的归来。。。。。。我恹恹的淡然道:罢了,往事不必再提。

哈哈,真是传神。


通宝推:抱朴仙人,rzyzcl,
2011-01-24 19:38:22 回复
中关村88楼
2011-01-24 19:47:21
我遇到过几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大学都是学音乐的。

不知到音乐对人的逻辑思维有没有帮助,反正这几位数学都极好。


晨枫
2011-01-24 20:35:11
哈,那澳大利亚不是在跟美国抱怨

要美国对中国强硬一点嘛,结果女克就一句话:How do you deal toughly with your banker?以后还真就是这句话:“小混混叫黑老大,黑老大一定说我最近练武把腰闪了,你们先上吧。”F


美国的精英阶层是我见过的最务实,最信奉力量对比的,真的

能够做到认输服气,不象一些小国就算被打倒地下都爬不起来了,嘴里还是嘟嘟囔囔的不服气。美国精英头脑非常清醒,知道如何四两拨千斤,如何恃强凌弱,如何捡软柿子捏。看看他们在台湾这个小劫材上占了我们多少便宜,就知道多精明了。也就知道这帮家伙是多么不会干吃亏的买卖了。所以亚洲的小混混们真的所托非人,要误终身了,不过李光耀这个老家伙很厉害,已经看出来了,看看最近的讲话就是例子,姜还是老的辣。


2011-01-25 00:35:03 回复
晨枫
2011-01-24 20:39:55
所以我一直认为和平崛起是中国的真实想法

中国在国际贸易上双赢的原则是“中国模式”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和美英的本质差别。还记得奥尔布赖特在前南危机期间说过吗:有了实力不用,要实力干什么?中国的国际安全原则我想就会是这样:有了实力,就是为了不用。不是不敢用,不会用,而是要你知道,咱们可以玩双赢,但你要想玩单赢,那是不行滴。


其实这种要生存空间,要地盘不打仗是我们一贯的

传统。只是有时不打仗不能实现目标打一下。其实汉文化因为扩张地盘主动打仗的情况屈指可数,都是尽可能用经济或文化手段解决。我们只记得汉武帝扩张今天甘、宁、青和西南是打出来的,唐太宗扩张西域是打出来的,其他例如东北、蒙古就都是少数民族带来的嫁妆。至于中原和江南都是文化融合。我想我们希望在东南亚也是靠文化和经济融合来解决问题。


2011-01-25 00:41:14 回复
晨枫
2011-01-25 06:27:41
高度同意!

真正的精英脑子是清楚的。他们从来不感情用事。人们都说小布什愚不可及,但他在中国问题上意外地清除,即使在南海撞机的时候,他也注意不使冲突升级;拉姆斯菲尔德犟头倔脑的时候,他逼着他和中国交往;切尼对中国问题根本插不进手。他是坏在太信赖手下的干将了,但他知道在中国问题上只有自己亲自把关,不知道是不是老布什教的。

其实当年英国精英也是一样脑子清楚的,现在英国精英老是挑拨,是因为世界已经不是他们的了,他们不再当家了,在give and take里,他们的算计不需要包括give,只需要take了。


我一直在坚持看《外交季刊》,我的感觉他们在10年前就

在讨论我们今天的问题,以及采取什么策略对付我们。相比起来,我们的战略研究部门太嫩了,只会抄书,或者玩弄概念。看看美国鬼子在二战一结束就预计到冷战,因此提前采取措施;与伊斯兰文化冲突导致的世界格局变化以及采取的措施,都可以预见到对我们他们也有完整的策略,不可小视。


2011-01-26 00:56:09 回复
晨枫
2011-01-25 06:35:12
赞同,而且我看有门

事实上,美国在崛起时代的盟国关系也是文化、经济融合,不过那个时候美国也在高速发展,让一点利不在乎,后来自己不行了,就损人利己。中国坚持双赢原则,这样形成的融合要稳固得多。


去年在最后搞定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候,我们让利很多

地方政府很不满,某中央领导语重心长的说:你就是卖狗皮膏药,也得先打套拳,翻几个筋斗来围场子吧?招鸡还得舍一把米吧。


2011-01-26 00:05:21 回复
无所事事
2011-01-25 08:55:22
老李头是扮恶人

就像HK高等华人豢养一批拆白党,是为了后人装天真可以继续捞好处……

李光耀:中国未必是如美国一般柔和的霸权

李光耀呼吁印度加入东盟制衡中国



最后于2011-01-26 03:03:11改,共1次;
李光耀是非常不简单的,他非常了解我们领导的心态

且能够从中获利。


2011-01-26 00:17:27 回复
种植园土
2011-01-25 16:45:33
美国的精英和中国的精英有一点完全相同

都爱美国。


种植园土
2011-01-25 18:37:59
忙总应该在海外工作个几年

所有的一切都是打拼来的,无论是今天经济上的成就还是华人最早的落足。

华人在东南亚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既有和荷兰人争夺香料市场的过程(最初华人很精明地用三角贸易赢了贸易战,但荷兰人发现自己的香料收购价比不过华人,就把马鲁古群岛外的丁香、肉桂等树全砍了,协助华人的土著居民也杀了,断绝了货源,最终还是华人落败),也有华人社团组织自己的武装,甚至还发动过反抗殖民者的武装起义(英、荷军队讥讽华人军队的锣鼓要比大炮多),华人在丛林里抗日,马共的游击队(基本是华人)坚持到70年代末。

随着土著民族人口比例的提高,大胆地搞种族歧视政策(马来和印尼),在波尔布特手下,在缅甸,华人被种族灭族式的屠杀。越南驱逐华人。

土著民族获得政权后,巧取豪夺,剥夺了华人的产业.在马来,华人除了几个老牌财团,逐步被逐出商业主流(至少政府重视的行业),在印尼华人有1000万,还算活跃,但基本被清洗出银行业。

政治和经济是相连的,而政治又是和暴力联系的。不要幻想人类没有了争斗,也不要幻想所谓的"尊重主权"永远对中国有利。

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娇嫩,要管理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如果现在我们这一代不进取,将来顺守何其难也!

邓小平最糟糕的政策是计划生育。日本人80年代何其雄壮,衰落还不是弹指间的事?为了向老百姓勒索几个罚款,就要断送民族的未来么?


我想去得地方,美国人不让,他让我去的,我不想去

例如我想去GE战略部进修或实习,人家不干;让我去读书,我不干。


2011-01-26 00:26:47 回复
无所事事
2011-01-26 02:35:04
的确

小国这样左右逢源的确少见,老李头对此功不可没,他或也深谙帝王术。

从最近频频发言处处揽过来看,是为子孙拆弹,也算是在作政治遗言了吧。


无所事事
2011-01-26 03:28:49
这个就是智库的差距

现阶段,不仅是数量质量的差距,我们可能还要担心屁股的问题……

链接出处


屁股问题不大,主要是愚蠢。我与某些智囊大战过,真的是

愚蠢到令人震惊的地步。美国人说的什么当成圣经。不过我相信他们不是卖国者,只是愚蠢。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一大批这种人终于醒过来了,所以感谢克林顿。


2011-01-26 23:39:45 回复
slyypp
2011-01-26 04:27:39
这个其实也和儒家的传统有关。

儒家虽然强调部下要“忠”,但同样强调老大要“仁”,如果老大不给予部下“仁”的话,那么部下完全可以“不忠”。把这个推广一下,看看中国为何会有如此多优秀的人才效忠美帝,尽管他们嘴上说自由,说资本主义好,问题是有几个人去菲律宾了?还不是老美有钱,给的money多一些。因此,中国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留在中国的精英要把中国给搞强大。


我还是那句话,真正的精英是知道中国的未来是注定辉煌的

不会卖国,那种卖国的注定是蠢蛋,或者是汉奸。


2011-01-26 23:42:34 回复
mmq
2011-01-26 06:40:08
最近让人无语的还有宣传片,差距啊

不但搞了个形象系列,让人以为中国又要申奥了。

还让我头一次知道原来宣传还可以这么大张旗鼓昭告天下,过来看啊,我正在宣传呢。

宣传部门的人已经完全没有了战斗队的自我定位,所做所为完全就幼稚的像个只是想写完家庭作业的小学生。

我要管中宣部,真要让那帮笨蛋们全都去美国之音轮训一遍。


如果你假设这帮笨蛋的卖力表演达到一个效果:中国人都是

面带猪像,心头嘹亮的,你想会如何?


2011-01-26 23:55:12 回复
无所事事
2011-01-27 03:52:50
即使无心

却也有害。

不过或许这也与目前这一批知识分子属于7、80年代乍开国门,国内外对比悬殊和自由主义泛滥时的成长经历有关,同时也有长期“韬光养晦”政策带来的刻意片面宣传西方影响等等因素有关,对国家实力认识存在偏差导致缺乏自信,当然资金来源也是影响研究成果独立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瞭望》新闻周刊在调研中发现一家半官方研究机构,其经费来源中来自主管单位的资金只占2%,委托课题费用占 27%,相比较,一家美国慈善基金和一家德国跨国企业的资助共占63%。其负责人说,面对生存现实,接受外部资金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也承认,为保持研究的独立性少受影响,该机构最多做到不碰与两家外资利益相关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管理。江涌说,中国许多事业单位编制的智库机构,可以说是“有组织、无纪律”,“尽管接受政府管理和支撑,具体工作中几乎是无约束运行,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政策研究没有指导思想和立场,不知道为谁服务。”

  其结果,外部资金进来的同时,乘机也将国外的评价标准和价值立场引了进来。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社科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机构的学术评价机制和激励考核机制,几乎全面追随西方体系。比如,一个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评价标准,往往与其在国外刊物发表文章多少、参加多少次国外会议、在海外机构受邀担任什么职务等挂钩。

境外利益集团在华游说活跃如何制约成关键



最后于2011-01-27 04:03:17改,共1次;
不过实际影响不大,因为一线官员都是老江湖,根本不理睬他们

嘟囔什么,他们也就因为掌握舆论权,忽悠老百姓而已。


2011-01-27 07:36:58 回复
晨枫
2011-01-27 05:54:56
兰德对于国务院系统的影响力较小,对国防部系统的影响较大

他们的Project Air Force值得跟踪,不一定和空军有关,更多国际战略评估,很多年了。


Mtknr20
2011-01-27 12:35:16
更要感谢的是那些阿拉伯兄弟

要不是穆罕默德(Mohamed Atta)当年豁出性命撞了美国人的大楼,当年就是明白过来恐怕也晚了。现在看美国好像当年炸了咱们大使馆之后就是要对咱们下手。尤其是小布什上台之后对台湾的态度,更明显。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出了这么一帮人。硬生生把美国给咱们的担子给接过去。

今年正好是911十周年,美国再压过来咱们至少比当年踏实点了。



最后于2011-01-27 12:44:28改,共1次;
活在当下
2011-01-28 08:50:31
担心的就是汉奸上位,形成超越国家和民族的

共治团体,他们以全球为舞台,在各自国家上位,里应外合,貌似各为其主(宣传的自然是各位其民),实则共同谋取最大利益,已经超越了所谓国家利益。

由于交通通讯的技术突破,必然有人会提供超越民族的各种大舞台,来招徕各路汉奸,美奸,俄奸等。

反制措施何在?超民族的小共治团体会成为普遍现实吗?


汉奸怎么可能上位,一群稀里糊涂的浆糊脑袋,真的以为自己

是个人物?看看白痴的艾未未就知道了。


2011-01-29 01:48:50 回复
长少年
2011-01-30 06:01:28
这些优点或特点,归根结底

您说的美国精英的这些优点或特点:

1、务实,信奉力量对比;(这是知己知彼)

2、清醒;(本以为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现在看来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3、知道如何四两拨千斤、恃强凌弱。(决断能力与手段、行动力的统一)

这些特点连同忙总没有提到的其他特点,归根结底就三个字: 识时务

未知理解正确否


他不只是识时务,而是有战略预见能力和战略塑造能力

能够提前建设战略决战的战场,等君入瓮。苏联瓦解就是例子。


2011-01-30 20:06:38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