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代狮子座@星发贴】和忙总:我也说易

月色溶溶

2011-01-21 08:03:47



"狮子座@星"没铢钱了,让我代发贴:

看见忙总读易,我附和一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易经以前我也看过,但是看不懂,有如天书。去年夏天,开始读南怀瑾的易经杂说,觉得有些开窍了,下面就说说我的读易心得。

易经说的是生死,舍得,成败和存亡的整个过程,元,亨,利,贞也。如果你自己有一定的人生经验累积,再看易经,就会觉得人生的一点点体验都在里面了。易经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象数

理即是道,最本质的运行规律。象是道理的外在表现,而数是衡量象的表现程度。比如说人们喜欢用K线系统和其他指标来衡量股市,那么K线图就是股市运行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象,而那些数字化的指标就是数了。至于什么江恩系统,缠,金融定量分析则是术,就是试图通过分析象和数,找到背后的理的不同方法。所以也有人试图用易经来分析股市。

二、简易、变易和不易

简易就是说大道至简。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比如有人说法律是为了把简单的事情弄得更复杂,而金融建模也是越复杂越好,都是为了通过混乱简单的道理而达到其目的。所以“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变易是说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难免不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不易是说在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的同时,背后主宰的规律是不会变的。

三、时、位、势

易经同时也是天文地理学。易经讲究的是天地定位,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又比如八字算命,两个四柱八字完全一样的人为什么命运完全不一样?无他,各自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不同,运势和造化自然也就不同。

四、错综复杂

一首歌名:没那么简单。64卦通过错卦、综卦和交互卦可以演变出无数变化,揭示事物变化的各种可能性。瞻前顾后,左思右想还不够,通过错综复杂的变化才能考虑周全。

那么,读易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易经在古代是君王之书,只是因为周王室衰落才流落民间,不读易不可以为将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算命预测其实都还只是易的皮毛,读易还是为了可以通达事理,修心养性,坚毅心志.

曾国藩说,志识恒。我觉得还要加上两个字修和运,也就是: 志识恒修运。光有志识恒没有运,可能一样没有办法成功。那么如果做到了志识恒,却因为没有运而不能成功,自己能不能坦然面对?又或者能不能在低微时把自己的身心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以待时运?又或者能不能在人生得意时不忘乎所以?

易经讲究的是洁净精微。头脑冷静,思维缜密。通过学习观摩大道,来洞察自己的处境,不为个人得失所惑,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易经里面到处是做人的道理,比如“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又比如“履虎尾,愬愬,终吉”,都是教我们做人小心谨慎,时刻反思。既有认清时势,全身避祸的“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又有舍身取义,前仆后继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今时今日的中国,我认为处于的阶段,类似于在十二辟卦的地雷复,一阳来复,虽然表面困难重重,乱象丛生,但是内心里阳气已经产生,其生生之势不可阻挡。中华复兴已成必然,但是前路依然坎坷,唯有戒急戒躁,坚韧不拔,前仆后继,不为邪夷所惑,才能达成信念。

周易第24卦:地雷复:链接出处


通宝推:GWA,wqnsihs,履虎尾,

23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南怀瑾的书有普及作用,但是有时过于夸张,云山雾罩的

其实《易经》已经非常伟大了,不要再加什么作料,实事求是的介绍出来就很好了,就像最好的羊羔肉不需要再加作料就很美好了,加了什么花椒八角之类反而弄巧成拙,让人吃不出原来的美味了。南怀瑾的书普遍问题就是太玄乎,让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不相信了。


2011-01-26 01:53:46 回复
花大熊
2011-01-26 02:29:41
说道吃

忙总食材一般从哪里弄啊?

菜场超市买好的太难了


我是大鱼
2011-01-26 03:42:59
呵呵,看他的书不看他的体系,

只看书里的故事,遇到那些卦之类的,就直接跳过,但是故事还是可以一读的。他也一再强调未济,最后的最后还是不确定的,所以说他玄乎,不如说他敬畏不确定性。


益者三友
2011-01-26 08:51:26
南怀瑾以释解儒,乃是左道,我是从来不看的

文风也极其不厚道。

上古的这些书,有一眼就行了,要讲得太细太明白,都是自己在胡编了。古时的注疏也就是讲个大概。硬要从西周前的东西里,找出微言大义,显然99%都是自己在讲故事给自己听。


以前在庙宇中经常有一些游方的僧人开讲座,混饭吃,就是

南怀瑾这种风格,嘴上没把门的,随心所欲,到处跑火车。所以我的老师对南怀瑾的评价是:江湖气太重,不正,不要学。


2011-01-26 23:59:58 回复
znxf
2011-01-26 23:39:42
忙总是厨师证几级?

怎么机缘巧合还去学了厨师?有没有段子给大家讲讲


犹如初见
2011-01-27 03:59:20
也许刚开始觉得南怀瑾,曾仕强很有意思;但慢慢平淡之后

也许会喜欢杨伯峻。佛学不懂,仅仅是泛泛翻过些南传佛教的东西,但觉得多数人还是喜欢神秘。忘了曾经哪里看过,说戳破神话的人是残忍的,连希望都不给一点。但,不跳入无尽的虚空,又如何生起坚实的信心呢?有本西人写的心理书,大致这样讲过,如果按马斯洛的需求阶梯,下面一层的基本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就期望用上一层的需要覆盖下一层,早晚会出问题。

也许有的人追求一劳永逸的人生方程式解法,而不愿去直面生活中的油盐酱醋,我觉得早晚出问题。

举个例子吧,一人说,我年终考核没有第一,遗憾啊;安慰的人说:老子说了,不敢为天下先:)好事啊!

看看梁启超的学术三百年,然后翻翻连阔如的《江湖丛谈》。

或许可以心平些。


真正大家的书是没有什么耸人听闻江湖味的,例如你说的杨伯峻

就是这样。但是可以让人不走邪路。


2011-01-27 07:38:18 回复
花大熊
2011-01-27 04:51:42
忙总当年刀功是怎么练的啊?

另外请教下,从田里刚刚采摘的蔬菜,做的时候有什么讲究?

觉得刚采摘的蔬菜和买回来的,简直不是一个东西


拿萝卜练。那当然,真正的欣赏我还见过把炉灶搬到田里面

炒芦笋肉片吃的。这是一帮著名馋鬼,他们讲究吃露珠还在的菜。


2011-01-27 07:40:43 回复
挑肥拣瘦
2011-01-27 16:32:48
实在是不能认同

丢了根草,也不知丢上没有。

不妨碍我视忙总如师如友如兄。


中关村88楼
2011-01-27 16:38:57
淮扬菜厨师考试都考什么呢?我猜是不是要做狮子头和

响油鳝糊几个菜?


一般厨师考试都考现场能够操作的菜,不靠需要很长时间准备

的菜,例如有高汤的菜就不能考。淮扬菜一般考题有松鼠桂鱼,菊花鱼,螃蟹豆腐之类,川菜经常考回锅肉,鱼香肉丝之类考技术的菜。


2011-01-27 23:44:40 回复
挑肥拣瘦
2011-01-27 16:39:48
我感觉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而不是创造,创造是老子,孔子,释迦摩尼他们做的事情,这些人几千年来就那么几个。

所以说谁有自己的体系反而是让我觉得有点像说自己发明了永动机。


花大熊
2011-01-27 18:27:13
梦想之一就是要门口有块地,茄子辣椒西红柿都种点

这类新鲜蔬菜,操作的时候有什么要诀没?感觉农民家炒的油太多。当然味精我知道是不用放的,盐也要少点。吃本味。

话说您切萝卜用了多久啊。那刀功可是没有捷径的。大煮干丝里的干丝和姜丝是不是挺考验刀功的啊



最后于2011-01-27 22:50:21改,共1次;
如果你要参加全国刀工大奖赛,可能需要勤学苦练,如果

家用,你切一百斤萝卜就足够了。刀工的要点是均匀,你不能厚薄不均,大小不均,粗细不均,那会影响菜的质量:有的熟了,有的还是生的。

熟能生巧,自我感觉不错就行。


2011-01-27 23:59:12 回复
挑肥拣瘦
2011-01-28 00:01:51
是南老师的说话方式让你反感?

我是见过台湾的50来岁的方丈和尚带着大家一起唱歌,表现和歌星一样,和几个大陆寺庙的方丈风格截然不同,我当时就怀疑是不是台湾的选举社会把人都变成这个风格?

南老师的录像我看过几个短的,没有觉得有什么,长的因为是很长要看好多天的就一直没有看,不过会找时间看看的。

不过南老师的“老子他说”和“老子他说续”,我正在看,感觉真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是滋养心田的好东西。


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我见过的大师也不少,一般都

没有江湖气,我也不喜欢江湖气,就这么简单。


2011-01-28 00:07:04 回复
花大熊
2011-01-28 00:23:07
哈,当年康总没少吃萝卜丝萝卜条萝卜片吧

谢忙总


kk
2011-01-28 22:11:57
回锅肉的肉片不是提前煮好的吗?

我家做回锅肉都是把一整块肉白水煮熟,切片,再炒,感觉好很多。


淡淡微风
2011-01-28 22:54:56
呵呵照您这么说,历代解易经的人,估计惨的很多:)

既然您这么说,那么就请您介绍几位附和您标准的解释易经的人跟著作吧:)

另外,看您后面那句话,相信南怀瑾的人,就是没有独立判断能力了?不知道我是不是误解了您的意思:)


本来我是在不愿意说一些事情,因为这会给你不好印象

但是你一再这么说,我也只好实话实说,在见到南怀瑾本人以前,尽管有很多人有各种不好议论,而且他也给几个贵公子的狗屁不通的诗集或学习心得(实际大约也就是初中生习作水平)写的不乏阿谀奉承之词的序,我也看过,但是还是与你一样,心存尊敬且好感。可惜在现场看到他对我们一起去的某几个贵公子的刻意笼络和曲意吹嘘,而对其他普通激情粉丝(为能够见到伟大的南大师都已经激动到不能支持)的提问冷言冷语和鄙薄,让我在一瞬间就彻底瓦解了心中的此人伟岸的形象,不过一俗人也,说是势利也不过分。在后来的谈话中,更是不断如数家珍的讲各位位高权重(都是董事会级别的)的人的交往和过还细节,以及人家的崇拜表现。

我想如果你不是权贵公子或是位高权重,或是富可敌国,你去求见人家未必会给你一个灿烂的笑脸。

我们去是因为搭某贵公子的偏偏,倒也没受冷落,但是我等一批人出来后无不摇头。什么大师,钱权大师尔。


2011-01-29 02:08:33 回复
淡淡微风
2011-01-29 03:59:00
呵呵多谢忙总这么有耐心的回复,以及对我感受的照顾先花:)

首先我很理解您的感受,遇到与自己期望不同的结果时,我们会有强烈落差的感觉,很正常。

看过忙总的一些文章,对您的品格与能力,是非常佩服的。对您孜孜不倦奖掖后进,为他们答疑解惑费心劳力的付出,也是口不言而心敬仰的。您实事求记录、解读与分析现实问题,观点独到,认识深刻,是最宝贵的实践经验,相信河里有很多尤其是年轻朋友会因此受益良多,这一点,大家都看得到,也是我个人非常钦佩的。

这也是我这次多说几句的原因。

也许,您可以在原来的想法之外,再看看另外一种解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的石,能对您的玉有所补遗。

说实话,圈里圈外的,对南怀瑾先生有种种评价的,种种说法的,“罄竹难书”了吧。一般来说我都是不予置评,偶尔有兴致,才一起探讨一下。这次一再“提示”,多半不是为了南怀瑾,而是对于您,有些说法个人觉得已经有“偏见”的倾向了。对别人无妨,对于您,若是因为小小的偏见,障碍了真知,是太可惜了。

我想,如果我的感觉不错,您的性格里,还是有些耿介之气,有些宁折不弯的味道,所以在有些事情的看法上,会受自己性格的影响,这不是不对,每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但是如果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人,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

南怀瑾的故事,网络上有很多,您如果看的多一些,可能会更客观一些,我这里还有一些网络上没有,也不方便在网络上说的,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向您介绍。

要了解南先生对钱的态度,您可以看看一本讲述金温铁路的书,那应该是建国后第一条私人修建的铁路把,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左右。投资大约20个亿(记忆可能有误),都是南先生融资。出钱的,应该主要是李传洪先生,追随南先生数十年,现在还在太湖大学堂陪伴南先生,虽是大财主,慈善家,却为人谦逊随和。您可以在网络上查一下。

南先生一生,无数次视权位如粪土,机会太多,一概不取。

说这些您可能觉得是宣传,我们换一个方法。

如果您觉得南先生是权钱大师,请问:他要权干嘛?要钱干嘛?

他九十多岁了,还要什么权力?他身边无数钱等着送他却不得其门而入,缺钱吗?

说件南先生的事情吧。南先生的一个孙子电话给南先生,因为孙子的儿子差了几分没上当地最好的高中。想让南先生给浙江某市领导打个电话,以南先生的能量,办这件事容易之至吧?身边哪个人不是随手办了。

但是,南先生怎么回答:你来问我这个问题,证明你不了解我,不是我的孙子。我南怀瑾一辈子从来不为自己的事情求人,从来都是别人求我。人要自己站起来,不上一个高中算什么?

您觉得,一个一辈子都不求人的人,要权钱干什么?

至于与人的应对,我想,也可以换个角度看看。

我们似乎都是对亲人脾气大点儿,对客人就非常客气,是吧?

来的什么人,用什么态度,很正常,对吧:)

冷言冷语不算什么,骂可能更加应该,估计那几个不到被骂的分量——来求道就好好问问题,问出有分量的问题,因为崇拜而来瞎激动,不该骂吗?

呵呵说实话,佛教徒里,该骂的人太多,不熟我也不敢骂,熟到可以骂了我才敢骂:)

说两位追随南先生四十年以上的人的事吧。

那二位现在都是花甲以上了,见面互相交流,说的最多的,是互倒苦水:咱俩是南老师骂的最多的吧?我多,还是你多?

哎呀,对啊对啊,怎么都挨骂。往前走,不对,骂。往后走,不对,骂。往左,还不对,骂。往右吧,又不对,还骂。我站原地不动行吗?更不对,更骂!

就这样还追随一辈子,您觉得他们是受虐狂吗?

您与南先生相处四个小时?与四十年相比,何如?

至于那些贵公子,他们去拜访人家南先生,为了什么?为求道?为看看新鲜?为好奇?为不为人知的目的?他们也只能得到笑脸与奉承了。您又要求南先生怎么回应?跟他们讲大道理,他们听吗?是为这个来的吗?讲佛法?他们肯听吗?不过是萍水相逢,聊天而已,哈哈一笑错肩而过罢了。现在不是挺好的,你们瞧不起我,以后再不来烦我了,多好的结果:)

唉,一班人大老远跑去非要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陪自己吃饭,还挑三拣四的,人家烦不烦啊?

求什么得什么,人家给了,还不满意,此之谓人心也。

禅客相见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不能以常情度之啊。


关键词(Tags): 南怀瑾先生, 通宝推:挑肥拣瘦,西电鲁丁,嘉英,
最后于2011-01-29 05:40:45改,共2次;
谢谢你的解释。只是不知道你说的是亲眼所见还是二手材料,

如果是亲眼所见,我相信你说的是对的,如果是二手材料,我还是坚持自己看法。

其实如果如你所说,根本不需要敷衍这些贵公子。

但是其实在当时是有交换的,当然不是金钱,而是其他东西。


2011-01-29 06:39:11 回复
淡淡微风
2011-01-29 07:25:03
呵呵多谢回复。

需要不需要,每个人自己决定,我们旁观者可以保留看法。

你不需要,所以你是你,你也可以只做你自己。

他需要,所以他是他,他的位置,已经太微妙了,他已经不能只做自己了:)

近百年的风雨,历经军阀混战国民政府抗日战争内战台湾的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那么多时代,又经过香港回归前后,又回归大陆,那么老的姜,看问题做事情,与我们仅仅四十年的岁月历练自然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您不必一定赞同他,但可以互相尊重,就像他尊重您一样。每座山都不一样,可以各自巍峨:)

二手的,我已经说明了,一手的,应该看得出:)

孙子的事,我听南先生亲口所讲。

李传洪老师,与我素无交情,每次见面都微笑迎人,真诚而亲切,是真修养而不是假客气。曾经一天之内与我照面十几次,次次微笑不落,始终如一。聊了一个问题,一个小时如坐春风,令我心悦诚服。

那二位老师,一位我亲近半年,现在偶尔联系,一位至今亲近,时时拿他参照自己所作所为,收获良多。

一次我为一个问题纠结,在种种考虑中瞻前顾后无法取舍,不得已才电话老师,老师只说一句话:你只问自己的心,是不是大慈大悲?我的汗水涔涔而下。

也许您会觉得我夸张,但在我看来,仅仅这二位老师,都已经是千古难得的好老师,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流的人师,能教出他们的老师,水平如何?

很多事,真不是我们随便可以猜度。

很多人,就像古井,深不可测。


通宝推:一无所之,挑肥拣瘦,
其实由于生理原因,人类是不可能绝对客观的,因为人类有感情

因素在捣乱,没感情的人是机器。

举例来讲,在李登辉时代,南怀瑾先生一度想作为两岸调停人,这个想法被某贵公子(也是入门弟子)传达到最高,最高也动了心,按照我们的做事程序,也让某部门进行评估和调查,结论是意义不大,后来放弃了。就这么一件简单事情,就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

一种是消弭两岸烽火,使生灵免遭涂炭,是大慈大悲,是大福报。

一种是不安分守纪,功名心切。

先说明一下,我没亲历这件事情,是二手材料。

其实我们相信哪一个,或者都不相信,取决于我们的立场。实际上也许两个解读都不是事情真相。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由于我们的经历、智力和体力有限,我们注定是井底之蛙,只有一些天纵英才才能爬出进口,放眼世界。

既然我注定是井底之蛙,那么我就必须按井底之蛙游戏规则行事:实事求是----看到井口是蓝天,我就说是蓝天,看到井口是乌云密布,我就说乌云密布,至于是不是只有井口有点乌云,其他地方都阳光灿烂,我就不知道了,我也不会去想象或猜测阳光灿烂的样子。


通宝推:长少年,
2011-01-29 09:09:23 回复
Mtknr20
2011-01-29 09:33:54
身在海外,只能买到不放血的肉

怎么办?


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想用生姜、花椒、桂皮和盐煮5、6分钟

(时间太长口感就不好了),倒掉煮肉的水,肉沥干水分,然后切片,下锅煸炒至肉片起卷,然后把肉片铲出备用,热油锅下蒜粒、姜片煸炒出香味,再放郫县豆瓣和豆豉煸炒出香味后,再下入肉片,放点葡萄酒或料酒,白糖少许,蒜苗(没有的话芹菜或青椒也行),翻炒几下即可出锅开吃,应该不会有什么怪味了。


2011-01-29 09:42:57 回复
月色溶溶
2011-01-29 09:56:20
我感情上更愿意相信微风说的那些.

可是理智上,我为什么做不到呢.


因为你还心地善良,没有变态,没有阴暗的东西。人的精神

状态可以影射其心理状态,同样人的价值观之类的东西也可以影射其心理状态。

你宁愿相信美好的东西,说明还比较纯洁,没有被社会黑暗所污染,继续保持可以保证心理健康。但是也要面对现实,不要相信天上没有一点乌云,不然就是别人的盘中餐。


2011-01-29 10:04:41 回复
Mtknr20
2011-01-29 09:57:15
这里都这样

我以前一直是先用葱姜和盐煮5分钟,然后过里边就跟扎啤一样,上面一层都是血沫子。

您说的方法是肉放在冷水里开始煮,还是温水里开始煮。

肉需不需要先切成块?避免外面都熟了里面还有血(我以前煮肘子层发生过)


Mtknr20
2011-01-29 10:07:40
过年有的吃了。太感谢了

祝您新春快乐。


我再介绍一种最简单的下饭菜:辣炒鸡丁

(当然羊肉丁,虾仁均可如法炮制),我按3人份介绍,你可根据人数增减材料。

1、将超市购得的500克鸡胸肉撕去掉残余筋膜,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洗净,切成开心果大小见方的小丁。

2、再将鸡丁放入容器内,加10克料酒、1.5克盐、2.5克味精,然后顺时针搅拌,到手感到鸡丁发粘上劲后,再加入15克淀粉,胡椒粉少许,鸡蛋清一个抓匀,腌渍20分钟,入味。

3、把25克干辣椒用清水洗净,浸泡半小时,沥水后切段,50克生姜切丝,100克大蒜切片待用。

4、炒锅烧热,放入植物油100克,烧至六成热时(筷子冒泡即可),下入鸡丁,用筷子划散,立即捞出,控油。

5、炒锅留少许底油,烧热,放入辣椒段、姜丝、蒜片煸炒出香味(如果有葱段也可加入,如果炒羊肉丁,要加入两个八角),投入鸡丁,放入料酒或葡萄酒一小杯、白糖一勺、醋一点点、盐少许(看自己口味),翻炒几下,即可开吃。

特点开胃,简单。


2011-01-29 23:50:33 回复
长少年
2011-01-29 20:50:35
很有必要练练刀工

去准丈母娘家的时候秀一下,效果会非常好~

在下四岁的时候就会擀饺皮,对自己的功夫还是颇为自信的。某次去一喜欢的姑娘家包饺子,谦逊了一番后开工,技惊四座。相当有成就感F


我告诉你一个诀窍:会做菜,是丈母娘主要考察项目,也是

拿高分项目。


2011-01-29 23:46:06 回复
长少年
2011-01-30 01:37:39
我倒是会做几样小菜的,但学做菜的原因

跟忙总建议的不大一样

话说俺当年学做菜的时候,老妈是这样教育的:

你现在不学会做菜,到时候把媳妇气回娘家了,你就连热饭热菜都吃不上FF

不过只会做几样素菜,荤菜统统不会做。太难学了


其实都是逼上梁山的,让你不做饭就没吃的时候,我估计

杀牛分肉你都学得会。


2011-01-30 01:43:52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