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1 18:27:28
这一段是对这几天讨论的问题有感而发,有点象知音体,不过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人,整天在抱怨老天不公,命运不济,生不逢时,环境不好。。。。。。等等,那我们可以肯定的判断这个人一定是个生活的失败者或者将来一定是个失败者。因为他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怨天尤人和寻找投机取巧的机会了。
其实人一生关键的往往就是那么几步,你赶上了,就继续前进,赶不上就永远落伍了。
举例来说。甲乙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且齐头并进,但是当他们来到一条河边时,甲二话不说,脱下衣服,扑通一声下河,游过去,然后继续前进。而乙首先在河岸梭巡,希望找到过河的桥,找不到,就开始抱怨:怨别人不架桥;怨自己命苦;怨为什么会有一条河。。。。。。问他为什么不下河游游过去,理由就更多了:河水太冷,要生病;自己游泳技术不行,可能要淹死;河水可能还有污染,身上会发痒。。。。。。等等,在他抱怨的时候,甲可能已经在横渡第二条河了。这样甲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同班同学20年后,可以有天壤之别。
其实可能甲的身体比乙还不好,游泳技术更差。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在关键时候能够豁得出去,并能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完成自己的所有行动。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认为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是,不浪费自己一点一滴精力和体力在与自己目标不相干的事情上,坚定不移,只专注自己的目标,其他事情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在需要豁出去时,就勇敢的豁出去,没有任何犹豫;一旦上手一件事情,无论如何都不半途而废,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至于这个目标是什么并不关键,是追求名利也好,是追求自我成就感也好,是舍己利人也好,只要是对社会进步有贡献,不损人利己的都行。
世俗社会是以成败论英雄。我们离不开这个社会,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成败。所以那种自诩高远而又不能落地实现的理想是没什么价值的。社会只看你做到什么,而不看你说了什么。
所以少空谈,多行动。
而且我觉得人生有目标的人没有时间抱怨,没有时间浪费。
但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做的更好?也许只是想得到周围人的表扬?好吧,也许我真的是小学生。
有些目标是非常遥远的,不是靠一两个人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整个集体都没有目标,或者说目标并不是集体中的个人所希望的,那么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应该怎么做?
我还是做个晒太阳的渔夫好了。暂时我还是只想喂饱我自己,不想给自己找什么目标。
PS: 什么又是“说”,什么又是“做”。写了一篇文章,算说,还是算做?
说30而立,40不惑,就是这个道理。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体验出来的,不是外界强加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打孔,见到一线光,就以为自己得道了。但他们不知道针眼定理:一线光看到的往往是倒像。
“所以我认为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是,不浪费自己一点一滴精力和体力在与自己目标不相干的事情上,坚定不移,只专注自己的目标,其他事情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这么做会不会活的比较辛苦。不过可能会比较有成就感,也是一种快乐
先向忙总问个新年好。
比如职业刚起步那几年,埋头于业务精熟,如果报酬和所获权限过低怎么办?老板“重重地用你”但口惠而实不至怎么办?当然跳槽是个选项,但一般是尽量少跳,而且起步阶段的track record一般要至少一年吧。
针对不公平的隐忍或许是个积极的策略,但心里并不舒服,容易形成对职业规则的不信任感。当然平时会尽力争取周旋,但有的企业或老板是改不了DNA的,比如针对中低级职员,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策略其实是把人screw到主动跳槽,再用金字招牌招来新的劳动力。
我是把这类经历当阶级矛盾的。忍过了,出头了,对那些在职业上恶意损害过我的人和事情,仍是充满恨意的。我觉得自己心态这点上放不开,幸好有时间冲淡一切。
就应该感激。手艺是自己一生的财富。学任何东西都需要交学费。
毕业两年时,在一家小公司做,当时继续做下去是看不到什么前途了,果断的离家千里,跳槽到另外一家同行业的大公司,眼界、职业发展都开阔了不少,几年后相比之前的同事的原地踏步,觉得自己选择没错。
前年又跳回家,这回是蛰伏,想得到一个更大的发展。
唯一可惜的就是房价涨的太快,同事2000买的房,轮到我就4000多了
这个问题说起来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讲出个一二三来。可真能做到的就没多少了。可以说每一个能做到的人都是成功的。简单说,一个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不停的走动的人。虽然会走错路,走弯路,甚至摔跤,可几十年走下来,积累的前进也是可观的。相反,一个生活态度灰暗的人花了很大精力在那儿研究走在自己前面的做错了什么,笑话走在自己后面的人,指责为什么没有人修路,几十年下来一看,当年的同伴中已经有人走到连背影都看不到的地方了。
送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当年认识几个右派。其中的一个曾经是北大俄语的高材生。反右被送到了青海劳教。这位从修理自己组住房中的火炕开始,变成了一个当地很有名的火炕专家。经他手搭的炕省柴火旺还从不倒烟。除此以外,这位凭着几套不同文本的马列著作把英法德三国语言的读写(据说他这三种语言的发音都很奇怪)给拿下来了。78年改革开放,这位背着个书包,里面放了五种语言三百多页的译稿就去了当时的马列著作编译局。据说人家确认这些稿子都是他译的以后,就答应收他了。另一个是当年哈军工学机械的。也是因为反右出了问题给发到一个小机械厂做技术员去了。右派平反以后回到大学教制图。一个三维透视讲了三堂课硬是没说明白。最后让学生给赶下了讲台。一进一退,应该能看出来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影响。和头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会津津有味的讲当年是如何一次次的砌了拆,拆了砌的改造火炕。周围的人对他如何好,什么什么人帮了他什么。和后一个在一起的时候则完全相反,每次都象是忆苦思甜大会。什么人对不起他,那个干部整过他,没肉吃如何难受。。。
不做诉苦和埋怨。其实他吃的苦是可以想象的。78年一有机会就抓住了。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每当小辈们激情昂扬的时候,都会出来用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泼上几把冷水。泼冷水的人总是不讨喜的,可有些时候,冷水的价值往往大于热火。
比如我年少的时候,每当我一时兴起想做什么事,我父亲就会出来理性分析一番:你干这个不行,你这方面没优势,什么什么的......还有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很冷血地指出过,你不能走什么什么路,一定走不通......我曾经很多次不服气,人年轻的时候,总会重视主观意愿多过客观实际的,都会感觉这样的说教太严峻实际甚至不近人情。可是,假以时日,当人自己去碰撞过一番之后,就会庆幸身边有过这么一些“老人”适时地充当过“乌鸦嘴”,让自己提前看到了不少暗礁,避免了不少弯路。
所以,忙总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言论过于坦率,无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样的听众,肯讲真话的人总是很少的,而明知真话不中听,还愿意讲出来的就更少——尤其是在听众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情形下,大多数“老练之人”往往是三缄其口的。
我不太同,因为我已经无法在一线工作,眼看闲着也是闲着,经验折旧又快,又不能下崽,又不能换东西,况且我又不会少什么,何不贡献出来,哪怕只有一个人,就听了一嘴,就算没派上用场,甚至仅仅成为一个吵架的话题,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不是?
不然我真的会成为废人的。
或者说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其实大多数人还是该工作工作,工作之余抱怨发泄一下而已,不是不去行动,而是心中的目标实现不了。
调整目标似乎是更实际的做法,有了可行的目标,人都会行动起来。战略的核心是选择,选择的核心就是放弃。集中优势兵力其实也是放弃大部分目标。弹指一挥间,就会走远了青春[放弃青春],走远了理想[放弃理想],最后身体也会背叛自己--[放弃健康和生命]。这是个无奈的过程,有了这个思想打底,调整就快了。
在忙总身上,不可行的目标直接删除。大多数人没有这个功力,过程只能痛苦一些了。
我也经历过声色俱厉的长辈的教诲,当时,话是令我不好受,但能体会到那种难得的教益。
还有多少比几十年无数成功失败的经验更有价值的呢?
小弟更多的是感激。
在一线作战,自己只能在旁边参观,闲得无聊,只好找点事情,聊以安慰而已。
自己上时,挽起袖子赤着膀子奋勇前进。
同伴上时,敞开心扉贡献智慧密切配合。
我觉得没有比这种更快乐舒爽的了。
小弟刚创业时就得到了一位体制内很历练的世交长辈的真诚指点,非常受用,非常管用。那位长辈也是积德。
干什么能够比得上自己在前面热火朝天爽呢?
退一万步说,对网友付出那么多,对大家对社会做了那么多贡献,就算是有点想法也是合理的,因为,大家都要吃饭啊,对不对?
积德,提携后进,造福社会,我是自己自娱自乐而已。
贵庚哇?
大部分中国人习惯了不去讲别人不爱听的话。
也许过一段,我就习惯不作为了。
忙师还能带队伍打群架好多年,实在是利国利民之大好事;我几乎能在整个人生发展期都听到忙师的经历故事和很多当头棒喝的真心话,虽然内心一些泡沫破灭的时候很痛苦,但能在刚踏上社会的时候,不愁浮云遮望眼,不乱走弯路耽误人生,实乃人生之大幸事。
企业现场掺和几下,更多的东西就是蒙古大夫,属于笑谈了。不过我一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会故意撒谎或编瞎话逗人开心的,只会让你不爽。
专门找人家痛脚捏,是不是有点变态。
忙总才48,继续打架啊。
头狼带群饿狼崽子,我觉得战斗力一定忒强 !!!呀。。。嘿
我就是一个蓝领工头,只会指挥工人干活。文化人的事情我是搞不定的。
這些也是讓體制關注您的方式啊
50年代的老北大生,当了右派后被发配到新疆挖煤,差点饿死。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后现在谈起来一点都不在意,只是说当年挖煤时要抽空刨个坑睡一觉,不然就可能被累死了!真心佩服张老师这样的人,永远不埋怨不颓丧,任何时候都积极乐观向上。
“忙总啊,你别瞎和西西河上那帮小资瞎闹了,那帮人没前途的”
求普及。
见大场面的。不是这个,而是我这个经常说真相残酷而又乐观的人都不爽的事情。
不怕晚上睡不着,就怕心里痒痒。。。
话说京城第一美女什么典故?我google下去。
我坚决支持实践出真知,但是在养儿育女上却不一定 [ wxmang ] 于:2010-10-28 19:02:21 复:3139359 总阅:59596
举例来说:
1、囡囡刚出生一个小时,孩子的爸爸就给远在珠海的表姐打电话:生了,生了,眉清目秀,京城第一美女。当时我在旁边就嘀咕:京城第一可能还得再商量商量,京城第一可不好当。
2、4、5岁时,能够持续不断的给你讲2、3个小时他们幼儿园谁的妈妈是熊猫眼,谁家小狗下崽崽等等,也知道:我点菜你买单规则。这时爸爸又说:你看简直是绝顶聪明。我心里又在可耻的嘀咕:本人5岁就能给大人讲西厢记的故事骗糖吃,也没有人说我绝顶聪明。
3、某一日,爸爸打电话:今晚中央台少儿节目8:00中有囡囡节目。夫人在外请客,匆匆结束,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电视。我问也跟你打了?这是自然。
结果一直看到10点钟,也没有看到。这时爸爸先打来电话,问我:看了没有?我说看了,不错。心满意足挂下电话。因为要我说出不错来十分不易。
两分钟后,妈妈给夫人打来电话:看了没有?夫人老实:从晚上八点一直在看少儿台,看到现在也没看到囡囡出来呀?
妈妈回答:在20:20:17时候,在唱歌的左上角就是囡囡呀?
夫人这个有着27年资历的刑侦专家不得不长叹一声:父母太伟大了,就是李昌钰来也找不到。我忙问究竟。
答:他们是带着面罩伴舞的。
这就是父母与不是父母的区别。
如果是GKH级别,我瀑布汗一下 [ 潜恒 ] 于:2011-01-05
假定“京城第一美女”可以特指的话;
因为我见闻太少,也只能想起不多的一两个
误会了。不是。也好。否则以后更不敢耽误忙总大哥时间了^_^
1、囡囡刚出生一个小时,孩子的爸爸就给远在珠海的表姐打电话:生了,生了,眉清目秀,京城第一美女。当时我在旁边就嘀咕:京城第一可能还得再商量商量,京城第一可不好当。
2、4、5岁时,能够持续不断的给你讲2、3个小时他们幼儿园谁的妈妈是熊猫眼,谁家小狗下崽崽等等,也知道:我点菜你买单规则。这时爸爸又说:你看简直是绝顶聪明。我心里又在可耻的嘀咕:本人5岁就能给大人讲西厢记的故事骗糖吃,也没有人说我绝顶聪明。
3、某一日,爸爸打电话:今晚中央台少儿节目8:00中有囡囡节目。夫人在外请客,匆匆结束,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电视。我问也跟你打了?这是自然。
结果一直看到10点钟,也没有看到。这时爸爸先打来电话,问我:看了没有?我说看了,不错。心满意足挂下电话。因为要我说出不错来十分不易。
两分钟后,妈妈给夫人打来电话:看了没有?夫人老实:从晚上八点一直在看少儿台,看到现在也没看到囡囡出来呀?
妈妈回答:在20:20:17时候,在唱歌的左上角就是囡囡呀?
夫人这个有着27年资历的刑侦专家不得不长叹一声:父母太伟大了,就是李昌钰来也找不到。我忙问究竟。
答:他们是带着面罩伴舞的。
这就是父母与不是父母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