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3 05:26:57
我们能走出这个怪圈吗?导致这个怪圈的人,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抑或不会?我们小民能作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碰到为民请命的大英雄,帮他一把”,对吗?
困惑中,期待高人指点。
13亿老百姓对幸福,财富和荣誉的疯狂追求,这个条件仍然没有改变,所以上升不会停止。
客观来讲,一个组织没有等级,是没有效率的。但是等级强化,甚至僵化是最终会导致组织瓦解的,而等级是一种自组织现象,他一定会自动走向强化等级的方向:不公平。所以中国历史上就有不断的动乱来解决不公平问题。这是组织的一种自我修复和自我遏制状态,防止组织覆灭。我们文化有这种特点。
中国几千年来就在这种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找平衡,所以不断的破浪起伏。
就个人而言,抓住当下一切上升的机会,竭尽全力发挥自己才能是最佳选择,而不是叹息。没有时间叹息。
目前这种组织化的等级强化趋势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很多年才能稳定,所以还有机会。当然也就不要指望20/30年内这种等级拉大的趋势会逆转。
不要困惑,继续努力,争取上升。
改良者是争取进入高级阶层,革命者是采用推翻等级制度。不过革命者都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者,成功不多,至多过瘾。
我是现实主义者,实用为主,所以我选择改良道路而不是革命道路。
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信息以及能量的组织,理想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演化的、而不是循环和崩溃的。
另外,这个“20/30年”和养老金有关联吗?
唉,一片苦心。
才有可能结束目前这种马太效应式的财富,权力和名位的向上积聚。以后是否停止,取决于不同阶级力量的博弈和平衡。
目前分化阶级的强势阶级中,60后已经登上政治舞台或自己创业成功,而10年后,70后将接过40后和50后父母亲班,继续巩固这种权力、财富和名位差别的优势。实际上很多这种阶层的70后已经做好接班准备。
其实随着国家进步,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是在上升的,只是下层阶级上升的加速度远远低于上层阶级而已。
至于更往下,我还没有观察到在不同家庭背景间的孩子在能力、价值观、对权力、财富和名位的认识方面有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上层阶级的孩子目前对平民的孩子在能力和心理意识上还没有形成明显优势。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开放系统如果想不出现崩溃或突变到更混乱状态,就必须不断输入外界能量,这是充分必要条件。
目前我们对我们这个系统大规模输入外界能量越来越困难了,(不然不会满世界的寻找资源)也就是说维持系统继续升级的难度越来越大。
“很多这种阶层的70后已经做好接班准备”,“至于更往下,……上层阶级的孩子目前对平民的孩子在能力和心理意识上还没有形成明显优势”。这里的准备和优势是什么?如果包含多种要素,最重要的是什么?忙总能举例子具体说一说吗?
也即那种颐指气使的气质,那种处变不惊,顾盼自如,心平气和,宽容自信,雍容大度,落落大方。。。。。。的气质,自信,坚定的心理素质。
这是真正的差别。也是一个人是领导人,而另外一个不是的根本原因。
单纯的管理能力可以靠后天学习获得,单纯的心理优势也可以靠培养得到,但是要同时兼得就主要还是靠天授,看自己的悟性了。管理能力偏技术,要求人事无巨细,如履薄冰;而要培养出心理优势,就要让这个人相信“别人都不如我”,结果也就容易让人专断跋扈,两个倾向实际上是反着来的。如果一味强调前者,培养出来的就是诸葛亮,眼里一堆小事早早就累死了;如果一味强调后者培养出来的就是袁绍,志大才疏。要把握好里边的平衡实在很难。
锐利,但是缺点也极为明显:易碎,抗打击能力不行。就像许多书生,极敏锐,极聪明,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旦碰到困难就会夹起尾巴逃跑,一碰到打击就崩溃;所以单项优势再明显,都用处不大,只能作为偏才使用,例如刮胡子。
再例如锤子,优点缺点正好与剃刀相反,就像一些知识分子描述的“大老粗”。也是偏才。
但是如果将剃刀的锐利和锤子的厚实结合在一起成为斧头,那就是一种大杀器了。
我们经常赞扬一个人胆大心细,这就是一种矛盾的共同体,这样的人就算得上优秀了。
但是比不上雄才大略,雄才往往指的是胆气十足,自信心暴强,胸怀博大,这是一种豪强特点,强人的特点;大略往往指的是一种深谋远虑谋划,运筹帷幄的深思熟虑,这是谋士的特点,书生的特点,这两种矛盾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就是曹操类似的英雄任务(实际英雄本身就是矛盾体:英,指大脑清晰,眼光锐利,高瞻远瞩;雄指力量巨大,豪气干云,睥睨天下)
但是比不上胆略才识俱佳。胆是有勇气,有魄力(力量强大);略是知道要干什么(敏锐快捷);才是知道怎么干(思维缜密);识是预先知道这么干的后果(目光远大)。这是四种完全不同的特质,甚至互相矛盾:一般是会说的人不会干;敢干的人干不成;会干的人不敢干;敢干,会干,会说的人往往不会预测未来。。。。。。
这种天纵英才有吗?当然有:毛主席就是:知道干什么;知道怎么干;有胆子豁出去;而且知道后果是什么。
实际上在做事情也是这样,矛盾的共同体才有价值。举例来说:西西河上做到左或右都很容易,都容易找到自己的同志。但是在西西河这种信息载体中,单纯的左或右价值并不大,因为并不能带来更多新东西,是已有的信息在死循环。
真正能够带来新信息的是比较客观,中立,现实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在左方看来是右边的同志,在右方看来是左边的同志,这时就会出现一个奇观,或者体现出中立观点的价值所在:左右这时会联手起来攻击这个中立观点。
所以我认为:左右均攻击的一个东西,就说明其价值大大的,因为说明给西西河这个信息载体输入新东西了。
这可能就是学习毛主席矛盾论的心得体会吧。左派一定说我庸俗化毛主席,右派一定说我思想僵化。很好,我有价值了。
就是著名的实业救国、改良主义者。
他曾创建了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后来的汉冶萍公司。公司出产的钢铁制品占全国年产量的90%。是名符其实的国家支柱。
工厂创立、西人无不赞叹称奇:
外国人眼中的汉阳铁厂
一个日本人写的报道,描述了炼铁厂的宏伟:登高下瞻,使人胆裂: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屋脊纵横,密如鳞甲;化铁炉之雄杰,碾轨床之森列,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美国驻汉口领事查尔德称,“这企业是迄今日为止,中国以制造武器、钢轨、机器为目的的最进步的运动,因为这个工厂是完善无疵的,而且规模宏大,所以就是走马看花地参观一下,也要几个钟头。”
《东方杂志》也刊载了西方人士的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证诸领事之报告,吾人预知其不可量矣。中华铁市,将不胫而走各洋面,必与英美两邦,角胜于世界之商场,其关系非同毫发,英美当道,幸匆以幺幺视之。……呜呼!中国醒矣,此种种费祸,较之强兵劲旅,蹂躏老羸之军队尤可虑也。
但这个企业在张之洞手上是官办的,或者说国营的。由于决策失误(建厂时经验不足,定制的冶炼设备不适合高磷的本地铁矿石)以及经营弊病(内部腐败丛生),导致没有盈利。张之洞不止难以收回投资、而且不堪继续财务投入、补贴。投产3年,就落入盛宣怀的掌握之中。
盛宣怀亦是清末洋务派著名人物、改良主义者。他的经营之道,先是官督商办、而后完全商办,工厂始有盈利。
湖北炼铁厂(汉冶萍公司):亚洲最大钢铁联合企业(图)
胡林翼,左宗棠,只是他没有做出比这三位太大的政绩,被历史漠视了,或者说看低了。他的思想是近代改革思想的源头。
一方面:
主席有一次推荐小平的时候说: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觉得矛盾。后来慢慢悟到是该原则的时候有原则性,该灵活的时候有灵活性。
现在忙总说要多方面融为一体,又进了一层,受教,还得修炼啊。
三国刘邵.人物志.英雄中的分析有一点类似忙总说的,抄录如下:
英雄
自非平淡,能各有名。英为文昌,雄为武称。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物尚有之,况于人乎。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文以英为名,武以雄为号。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英得雄分,然后成章,雄得英分,然后成刚。各以二分,取彼一分,
然后乃成。胆者雄之分,智者英之分。英有聪明,须胆而后成;雄有胆力,须知而后立。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智而无胆,不能正言。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勇而无谋,不能立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智以谋事之始,明以见事之机。待雄之胆行之。不决则不能行。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非力众不服,非勇难不排。待英之智成之。智以制宜,巧乃可成。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譬金待水而成利功,物得水然后成养功。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智能坐论,而明不见机,何事务之能处。聪能谋始,明能见,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明能循常,勇不能行,何应变之能为。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力虽绝群,胆雄不决,何先锋之能为。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力能先登,临事无谋,何将帅之能为。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张良英智多,韩信雄胆胜。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制胜于近。雄可以为将。杨威于远。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以致智,智能役雄,何可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胆烈无前,济江焚粮。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雄既服矣,英又归之。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胜在于身,则能胜物。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内无主于中,外物何由入。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无名以接之,智者何由往。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兕虎自成群也。英能得英,不能得雄。鸾凤自相亲也。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武以服之,文以绥之,则业隆当年,福流后世。
另一方面: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宝推这些极其“实在”又很形象精确的描述。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是“庸人”平民,但是努力来搞明白:知道干什么;知道怎么干;有胆子豁出去;而且知道后果是什么会对我们自己有非常大的好处。
或者志大才疏,或者胆识俱佳之类的话。不知怎么理解一个人什么标准才算得上雄才大略,算当得上高瞻远瞩。
有时慢慢有点体会。例如袁绍的多谋寡断,刻薄寡恩,我是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到的,真的有这种人。然后自己觉得知人善任的境界就进一步了。
其实《三国志》可能是认识人的才能和秉性的最佳教科书。因为这本书本质上就是在点评历史人物。
了?可是中国的历史远远不是直线上升的。所以你的信心仅仅是来源于你自己想象中的历史而已,那种历史在现实中从来也没有存在过。
中国目前仍然处在高速上升阶段,因为上升的动力是13亿老百姓对幸福,财富和荣誉的疯狂追求,这个条件仍然没有改变,所以上升不会停止。
这就是你的中心思想。我不知道你敢不敢用你知道的逻辑和历史来分析以下这句话?
按照你的这种说法,现在中国和以前中国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变多了,以前只有几千万,现在有十三亿了。于是以前封建王朝的周期率就变得没有了?
明末清初,抗战时期等等,你见过那时有全民性的疯狂追究财富吗?追求的是活命。
周期律是什么?我已经说过了,是开放系统的支撑能量不能持续保证导致系统瓦解或混沌。
我怀疑你没学过基本的逻辑学。以后不再回复你这类对社会充满仇恨和诅咒的帖子。
经验告诉我一个对社会诅咒的人是不会有前途的。
13亿老百姓对幸福,财富和荣誉的疯狂追求
——我觉得,其实质是当前中国13亿老百姓对生存、发展以及摆脱挨饿阴影记忆的追求,是动物生存的本能追求。而与此对应,米国人民以及发达国家的民众,则是对攫取更多的追求,是贪欲。
打个粗鄙的比方:
我们中国目前正处于耍单儿找媳妇或刚找到合适对象准备结婚的阶段。男大当婚,谁要胆敢说不,起坏心思阻挡的话,我们体内分泌的荷尔蒙就会自动起作用,就是亲爸也会跟你玩命!说好听点儿,就是旺盛的生命力在说话,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而米帝不同,它是属于已经有老婆了,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还想霸占一个甚至几个别人的。——这跟荷尔蒙比,自然是“高了一个档次”的追求,但毕竟动力不足,属于可有可无的,真要碰到了不要命的主儿,就会想东想西,毕竟自己还有,何必把命搭上?
另,这一句
开放系统如果想不出现崩溃或突变到更混乱状态,就必须不断输入外界能量,这是充分必要条件。
“输入外界能量”意思是不是相当于或者对应于“饼不能继续做大”,那么“出现崩溃或突变到更混乱状态”怎么解释呢?或者是在说我们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受到资源的制约?
怎么发现忙总的表达方式好像有点向葡萄兄靠拢的趋势啊。。。
就是指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的系统。经济系统,或者说人类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因为没有能量就要崩溃。
输入外界能量就是物理学意义下的能量,人类社会,或一切开放系统都是靠能量维持的。
目前自然界的能量本质就是一个,不管是化石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等。
对外寻找资源本质就是在寻找能量。
1.交换能量和物质,是否广义地包括信息和知识呢?能量包括粮食这样给人的“能量”么?
2.
经济系统,或者说人类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因为没有能量就要崩溃
这个比之于朝鲜的话,是不是说如果我们封上大门(当然只是假设),几乎就是必然崩溃了。哪怕再玩命地发展其粮食、军工,甚至达到自给自保的水平。那个前提到结论,有没有例外的情况?
实在不好意思,对这个话题完全土鳖,只能反复骚扰了。忙兄幸勿见怪!
建议去看普利高津的书,一切都迎刃而解。因为在这里如果我想把你的问题说清楚,得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始讲。
外界交换,不包括信息和知识(因为按照理论物理的定义,不需要信息这个概念,一切都是能量交换)。
开放系统崩溃的模式非常复杂,一句话说不清楚:例如你必须搞清楚混沌(数学定义的),突变(也是数学定义的),能量跃迁(数学定义的),分叉(数学定义的)等等这些基本概念,才能理解系统崩溃是什么。与我们常识是不同的。
复杂系统理论最容易产生望文生义。所以胡说八道的人也多,包括一些著名教授,误人误己。
普利高津的书中文版的我没见过,你可以上网查查。
您在现实中还遇到过类似的人物吗?
可惜不得见毛泽东同志一次。斯人已逝,我们还是多关注活着的人罢。
欣慰。
就像毛主席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靠运气。
还以为老大不太喜欢回答修身处世之类的问题呢,自己思考总是很局限。
所谓能人三阶段,您从法授圣,到正蒙难,现在开始化及民了,哈哈,感谢。
顺便举手问个问题:
一直想不明白,“勾践困于会稽,臣妾于吴,三年而不倦”,勾践以臣妾之礼伺候吴王,三年如一日。。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主席言)
如何能做到这点而复国之心不熄灭呢。
咱这种人,对下不倨,对上不很恭。走不远。您也是这样的性格吧?
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稍后再举手问下一个问题,先拟个标题
心结二:“关于亲和力与威严的养成”
谢谢。
都能尽职尽责,就算顶撞领导,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我一般不会顶撞我服气的领导,顶撞的都是因为我认为他明显不对的,而且损害极大的。
但是,我特地重新看了一下我的帖子,我好像没有说到合作精神什么的,您可能是搞混淆了吧。
我的意思是我们大家都不是“前倨后恭”的人,而正是前后一致性阻碍了个人发展。
“勾践困于会稽,臣妾于吴,三年而不倦”,勾践以臣妾之礼伺候吴王,三年如一日,如何能做到这点而复国之心不熄灭?
里面有两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您却只回复了其中最废话的一句,呵呵。请重新看看
凝聚人心的,也无法坚持不懈。因为与人合作的前提是有长远目标。有长远目标的人才能权衡利弊,才能忍辱负重,才能坚韧不拔。目光短浅的人就容易意气用事,三分钟热情,偏激骄傲。
几十个字的回答,我先后学到两样东西,第一反应是坚持。稍微想一下则了解到合作精神这四个字居然有这么深的内涵,简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期待忙总有空的时候展开一下。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不能自用其才,“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这里指挫折观与胸襟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晁错竟然建议天子出征,自守京城,自取灭亡。这里代表牺牲精神。
印尼反华;小日本乘你病要你命;美国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中华帝国有限扩张,朝贡体系。
等等这些例子,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成败都与合作精神有关。或可解我心结。
老大还在缅甸?满仓的0878云南铜业啊
自己体会不到,怎么讲都不懂。就像我们看庄子或老子,每隔一年看一遍,都有不同体会,因为我们自己人生阅历加深了,所以有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