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0 09:10:06
读经济学教科书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经济学课本里大段大段的关于收入和通货膨胀的描写,目前的经济学教材大都是美国人编写的,而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部美国经济史,是对美国经济历史的经验总结教训。过多的关于收入和通货膨胀的描述,说明在美国经济历史上这是最最核心的事情。
再看中国的各种经济类文章时,就发现通货膨胀是个很关键的事情,而收入的地位虽然也很重要,政府非常重视,但重要和重视的原因是因为维稳。
美国重视收入的原因除了选票外,就是因为人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导致人民收入的增长,然后无限循环。这种螺旋式的恶性通货膨胀一直贯穿于格林斯潘之前的美国,可以说一部美国经济历史就是一部与通货膨胀战斗的历史,甚至是一个无法战胜的敌人。
但自从格林斯潘掌权以来,美国几乎完全消灭了通货膨胀,进入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美好时刻,美国可以毫无限制的大印美元掠夺世界。而美国消灭通货膨胀的秘密武器其实就是中国制造。是中国民工替美国消灭了通货膨胀,否则美国说不定现在还在和通货膨胀战斗呢!其实印钞票的好处这谁都知道,但无奈只要一印钞票CPI就涨的厉害,美国的维稳任务一点都不比中国轻。
美国印钞票其实是非常无奈的事情,因为中国带给美国的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不比通货膨胀的威力小多少,幸运的是美国能印钞票,所以通货紧缩几乎不会存在,早早的被消灭掉了。
跟美国的情况一样,中国最近十年也是高增长低通胀,但这其实也是建立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低速增长之上的。07年-08年的通货膨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是美国印钞过多导致的。
但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民工荒、招工难已经成为常态。中国几乎无可避免的进入美国经历过的螺旋式通货膨胀阶段。老百姓收入将会成倍增长,但同时带来恶性通货膨胀。这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将是非常新鲜的,这是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因为当其他国家和通货膨胀战斗的时候,中国还在封闭,当中国走进世界的时候,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一下被中国消灭的无影无踪,所以中国人注定没见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当这种新型的通货膨胀来临的时候,注定是措手不及,一点应对经验都没有,甚至连认识到它的存在都需要时间,现在我们只能在经济学教科书中瞻仰它的真容。
如何面对这种通货膨胀呢?首先要认识到这是无可避免的,躲避不了的,只能坦然面对。其实这是好事,老百姓收入高速增长不正是我们终极期望的么?应该悲哀的是居然到现在才出现。
这种通货膨胀的原因无非是“人”这种资源的两面性,“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当中国加入国际循环的30年里,中国人扮演的是生产者的角色,地板工资完全无法体现其创造的价值,产品被其他国家廉价使用了。而现在要扮演的是消费者的角色,那么其引起的通货膨胀将会波及全球,首先中国商品价格也会螺旋式上升,导致欧美国家出现输入型通货膨胀,印钞消费无法继续;其次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现在表现最明显的是铁矿石,世界铁矿石贸易的一半被中国购买,几乎完全用在内需,也就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未来只要中国的消费热点转到哪,那相关的资源、原材料将会暴涨。
与之相应的一个良好的副作用就是中国不用担心庞大的外汇储备了,因为中国生产能力已达到极限,庞大的产能将更多的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导致出口锐减,而现有的外汇储备恐怕将会迅速的用来购买资源、原材料,外汇储备可能很快就用光了,到时人民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功能将会实现,可以大量印刷人民币在全球用来购买资源、原材料。
最令人担心的就是中国的货币制定者,在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面前如何应对。从07、08年的表现看不容乐观,当时面对的是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货币制定者实施的是收缩银根、降温经济,停止项目审批,在随后的金融危机时又180度的大转弯,天量信贷、拼尽全力拉动经济,基本上手忙脚乱。在这种新型的通货膨胀面前,货币制定者会不会又紧缩银根、紧缩经济、停止项目审批呢?如果一味解决这种无可奈何的通货膨胀,将付出经济急速减速的代价。
这种新型的通货膨胀的解决,除了发现新的资源矿藏、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之外,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转移到东南亚、印度甚至非洲,再进口到中国消费也是个出路,尽管很痛苦,但和CPI高速增长相比,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解决思路。紧缩银根、紧缩经济,停止项目审批是头疼医脚的错误方法。
首先是历史教训。国民党政权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货币改革失败导致恶性通胀,导致民心尽失,最终被摧枯拉朽。这个教训在现在当政者中是刻骨铭心的。另外一个教训就是21年前因为恶性通胀导致群情激奋,导致的政治动乱,至今心有余悸。
第二原因就是文化传统。中国相对是比较平等的文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深入人心,人人几乎都能上口。在承平之时,国泰民安,这些野心家想发力也无处着手,但是一旦到了老百姓吃不起一顿饱饭时,野心家稍微煽动,就是燎原之势。从五斗米到洪秀全无不如此。
第三个原因就是目前的政治结构并不成熟,建国以来,3、5年一次的政治运动,无一不是在试图调整结构。最近还在提政治改革,无疑就是说明政治结构不成熟。不成熟的结构就不稳定。如果再因为恶性通胀丧失执政所需的基础----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犹如在滩涂烂泥上建结构不稳定的大厦,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结果:倒掉。
当然还有一些经济原因:例如诸侯经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落后等等,对通胀冲击的吸收和缓冲能力极为有限。例如年初西南一场大旱,对西南的社会稳定冲击已经非常严重,何况恶性通胀这种大杀器。
所以执政大局一直把控制通胀当成施政主要目标,以前一直定的指标是8%,目前稍微放松一点,到10%,这是要严防死守的。所以今后10年内,想政府放松对通胀控制是很难的。
也许是对我身处的环境的认识。现在把你的话略微改一下说说欧洲欧元区为何把通胀压力看的那么重。
首先是历史教训。纳粹党获得政权失很大程度上是当年魏玛共和国的货币政策失败导致恶性通胀,导致民心尽失,从而给希特勒以机会。最终导致二战,将整个人类几乎推到万劫不复的地步,这个教训在现在当政者中是刻骨铭心的。另外一个教训就是21年前,在他们身边前苏联以及东欧因为恶性通胀导致群情激奋,导致的政治动乱和民族矛盾,以及军事冲突(其中引发科索沃战争为代表的一系列发的战争),还有后面的难民潮,至今心有余悸。
第二原因就是文化传统。欧洲相对是比较平等的文化。自由民主深入人心,人人几乎都能上口。在承平之时,国泰民安,尚且有一些游行示威,一旦真对百姓生活有所触及的利益影响,不用人煽动,各种游行示威就是燎原之势。从希腊到法国无不如此。
第三个原因就是目前的政治结构并不成熟,欧盟成立以来,3、5年一次的政治运动(申根、欧元、欧洲议会、欧洲宪章等),无一不是在试图调整结构。最近还在提政治改革,无疑就是说明政治结构不成熟。 不成熟的结构就不稳定。如果再因为恶性通胀丧失执政所需的基础----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犹如在滩涂烂泥上建结构不稳定的大厦,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结果:倒掉。
当然还有一些经济原因:例如诸侯经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对通胀冲击的吸收和缓冲能力极为有限。
相比而言除了你说的产业结构落后和自然灾害以外,真的跟你说的差不多。虽然欧洲一直在抑制通货膨胀——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但是现在通胀已经开始了。
所以我们政策许多时候的确与欧洲很相像,不信你把最近一年的政策排比一下。
看着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出门时道理两边的工地的增多。宿舍旁边有新修好了蓄水池和排水沟(两年前暴雨过后都没见要盖)。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当然跟国内那种建设速度是没的比。但是已经够快速的了:一幢6层小楼,盖了1年半。不到100米的排水道,动用2台挖土机(一大一小)已经施工两个月了现在还在扫尾。一公里的公路(打通两条公路)加上红绿灯干了将尽一年半。虽然政府极力的努力但是物价任然在涨,现在召集学生开关于明年涨学生宿舍租金的听证会。当然骂还得总理来背,她上回说房租可以涨,结果所有的房租都涨了,学生宿舍也不能落后。(估计梅老太太在自己的房里边正抽自己嘴巴子呢,让你嘴欠。。)
不想相信的是:
1、社会福利下降。德国的退休年龄现在从65岁涨到67岁,大学开始新的学制,像以前那样读10年(我身边很多02、03年来德国到现在还没毕业的多了)是不行的了。今年老学制基础阶段没有通过的要强行转成本科,到2013年所有的老学制都要结束,没有毕业的转到新的学制。这样等于提前开始了工作年龄。伴随着各种福利制度的削减,实际上是给企业减轻了负担同时加重了劳动者的负担。
2、市场信心下降。以2007年沃尔玛推出德国市场,将它的所有店面卖给德国本土大型零售商REAL开始。美国企业开始退出德国市场。以前在马路边长见的花旗银行Citibank现在将德国业务买给了TRAGOBANK(我不知道他的中文名称)。GE Money Bank现在在欧洲只受理电子邮件服务了。当然敌人步兵撤退的时候,一种可能是敌人放弃进攻了,另一种可能是敌人要开炮了。
也许当敌人开始转变方向的时候,就是胜利到来的时候。比如英伦保卫战的胜利就是以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而结束的。
生活道路当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