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整理】企业解读案例:国光瓷业的一地鸡毛1

wxmang

2010-05-07 01:13:48



某陶瓷收藏爱好者想投资陶瓷,请我调查产业。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案例可以说明:

1、国有企业是如何把一堆破烂打包上市的;

2、股市黑嘴是如何忽悠股民的;

3、民营企业进入上市公司后是如何掏光企业家当的;

4、管理对企业能否生存发展是关键性的。

写出来给大家参考。

我对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并无偏爱,关键看具体企业和行业,不能一概而论。我的观点是不管什么体制,什么行业,没有好的管理都是扯淡。

在前几天的帖子中,我写了一个国进民退的案例,讲了其中的麻烦(请看《权力的真相》连接:)

管理案例分析:权力的真相1

链接出处

这次我要写一个民进国退的案例。

外行砖家叫兽们认为:当民营企业购买了企业的国有股份,取得这些企业的控制权之后,被购产权所赋予民营企业的权责利已全部到位,民营企业可以自主决策被购企业如何运作并自负盈亏。这样的产权安排将能有效地激励民营企业提高被购企业绩效并从中获利。

但是事实上大多数国有企业民营化后普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经营业绩不佳,甚至连年亏损。

这个案例的典型性在于: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行业,有民营企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也有国有企业在继续扩张的,但是作为当初当地最大的,最好的企业却以退市收场。说明体制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大量资料来自公开信息,少量来自现场调查。这种企业研究帖子由于限制太多,很难写好,大家将就凑合看看。有什么错误请指出来。

一、简单背景

醴陵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有着近1700年的陶瓷生产历史。醴陵陶瓷占全国陶瓷总量的14%,占世界日用陶瓷产量的9.6%。

位于湖南醴陵的国光瓷厂是一家著名老牌陶瓷企业(我的印象是小时候家里的餐具都是醴陵国光的),成立于1958年,是五十年代对私营经济进行改造过程中,合并408户小瓷业主组建而成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主要从事日用陶瓷生产,注册资本2923万元,归口湖南醴陵瓷业总公司管理(这个公司成立半年就关门了)。

由于管理不善,国光瓷厂每况愈下,到1993年时,负债4000多万元,1000多退休职工,流动资金为零,销售收入接近为0。工人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群体事件此起彼伏。

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这个包袱,准备走上市圈钱这条路。而且准备把醴陵陶瓷产业国企的难兄难弟一起带着走共同富裕道路。国光先后收购兼并了株洲耐火材料厂、长城瓷厂、群力瓷厂、醴陵电瓷厂等。政府把这些困难企业的债务、人员包袱先兜着,把优质资产剥离出来给国光重组。这使国光的资产由1.8亿元增至5亿元。

1993年6月,在国光瓷厂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了国光瓷业,总股本6500万股, 其中国光瓷厂经评估确认的3766. 074 万元经营性净资产折为国家股3000万股,按1.2元/ 股的价格定向募集法人股3500万股。

1996年 1月,公司缩减股本和变更股权结构,变更后的总股本为6000 万股,股权结构为国家股3000万股,法人股240万股,内部职工股2760万股。

国光瓷业是国内的高温瓷龙头企业,开发出骨玉瓷、康玉瓷、象牙瓷等产品享誉世界。并有相当设备技术开发能力,例如其研制开发的成型微波干燥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使干燥效率提高了6—10倍。

1999年9月国光瓷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时公司总股本9500万股,其中国家股3000万股、法人股240万股、内部职工股2760万股,社会公众股3500万股,发行价 5.60(预测1999年全年税后利润为2233万元;发行市盈率为17.23倍),募集资金19600万,发行费用679万。上市推荐人和主承销商均是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发行成功后,计划投资19500万元用于高温低白瓷, 高档釉中彩象牙瓷,高档内墙砖及外墙砖彩釉马赛克等技改项目,并投入7228 万元用于控股式兼并电瓷厂。

2000年9月,株洲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与上海鸿仪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向上海鸿仪转让2700万股国光瓷业国家股,占股份总额的28.42%。由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也仅为6.21%,远远低于上海鸿仪。所以国光瓷业成为一家由上海鸿仪实际控制的民营企业。

2005年2月3日,国光瓷业(600286.SH)公告称,湖南证监局已经初步查明公司在2001年到2003年之间,虚增利润2100万元。 2007年05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昨日发布公告称,由于S*ST国瓷(原名国光瓷业,代码600286)连续三年亏损,且未按期披露2006年年度报告,交易所决定5月31日起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国光瓷业也成为湖南有史以来首只退市股。

不知西西河当年有没有人买过这个垃圾股,如果有,请讲讲当年是怎么决策的。

企业解读案例:国光瓷业的一地鸡毛2

链接出处

企业解读案例:国光瓷业的一地鸡毛3

链接出处

企业解读案例:国光瓷业的一地鸡毛4

链接出处

企业解读案例:国光瓷业的一地鸡毛5

链接出处

企业解读案例:国光瓷业的一地鸡毛6

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忙总国退民进, 管理推:老马丁, 通宝推:gtssp,GWA,山远空寒,游识猷,回旋镖,做外贸的,不感冒,渡泸,钓者任公子,redapp,神仙驴,
最后于2010-05-07 02:41:25改,共1次;

92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整理】企业解读案例:国光瓷业的一地鸡毛2

二、真相:一筐烂苹果

1、烂苹果组成队伍清单

(1)湖南醴陵长城彩釉砖厂

湖南醴陵长城彩釉砖厂是株洲市国有中型企业,1986年筹建,主要设备为自意大利引进的年产100万平方米的彩釉墙地砖生产线。 由于负债过重和内部管理混乱,该厂连续出现亏损,1994年 9 月, 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该厂破产。

1996年1月,国光瓷业以支付 2565.79 万元收购清算款接收了该厂列入破产范围内的全部资产2565.79万元。因国光瓷业安置该厂职工,经清算应付给该厂职工的安置费1475.79万元归国光瓷业所有,直接抵扣收购清算款。(请注意支付的价格与全部资产的差别,这完全是政府卸包袱行为)

1996年2 月在收购基础上成立湖南醴陵国光建筑陶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主要从事建筑陶瓷生产。持有90%的股权(醴陵陶瓷机械厂持有另外10%)。 这是承担政府卸包袱任务。

这个企业1983年投资9000万元上马建设生产彩釉地面砖,从意大利引进设备。但是搞项目论证,搞设备引进,一拖就是好几年。

1988年投产时,非但彩釉地面砖的市场被佛山抢占了,而且市场已经产品换代,不再需要这种产品了。

其引进的意大利设备也已大大落伍。而且由于技术问题,设备就从没有正常生产过,最后连炉窑都漏顶报废了。而且也从未追究过任何人责任。

(2)醴陵外贸彩色印刷厂和醴陵市印刷厂

醴陵外贸彩色印刷厂是成立于1952 年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醴陵市印刷厂是醴陵外贸印刷厂投资设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都主要从事烟花、鞭炮印刷业务。

随着烟花、鞭炮行业的日渐衰落,加上债务负担沉重,经营逐渐陷入困境,至 1996 年已资不抵债。1996年4月,国光瓷业以承担全部债务847.25 万元并安置其所有职工为对价,得了其全部资产721.43 万元。(请注意支付的价格与全部资产的差别,这完全是政府卸包袱行为)

(3)株洲耐火材料厂

株洲耐火材料厂成立于1954年,是主要从事建筑陶瓷和耐火材料生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由于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低及债务负担沉重等原因,连续三年出现亏损。1996年7月,国光瓷业以承担该厂全部债务748.67 万元和安置其全部职工为对价兼并了该厂,取得了该厂的全部资产1307.57万元。该厂净资产558.91万元, 作为职安置费。因国光瓷业安置该厂职工,安置费558.91 万元归国光瓷业所有。(请注意支付的价格与全部资产的差别,这完全是政府卸包袱行为)

(4)湖南省醴陵群力瓷厂

湖南省醴陵群力瓷厂成立于1953年,是生产高级日用细瓷和工艺美术瓷为主的中型国有企业(为中央领导生产,著名毛瓷就是该厂产品)。由于资金缺乏,体制僵化、管理不力及产品开发能力太差,被市场淘汰,1996年2月停产。1996年12月,醴陵市人民法院宣告该厂破产。 国光瓷业以支付3837.15万元收购清算款接收了该厂列入破产范围内的全部资产3837.15万元。因国光瓷业安置该厂职工, 经清算应付给该厂职工的安置费2959.45 万元归国光瓷业所有,直接抵扣收购清算款。(请注意支付的价格与全部资产的差别,这完全是政府卸包袱行为)

(5)、火炬电瓷厂

火炬电瓷厂是隶属于株洲市冶金机械局的国家大型二档企业,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高压电瓷电器产品生产基地,全国五大电瓷产品制造骨干企业之一,且被原机械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列为国家重点电力工程项目配套企业、电瓷产品出口基地。

因为管理落后、缺乏资金、包袱沉重全面停产,株洲市政府要求国光瓷业以募股资金7228万元作为出资,电瓷厂以经湖南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的2772 万元经营性净资产作为出资,共同投资组建“湖南醴陵火炬电瓷电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 国光瓷业持有 72.28 %的股份,电瓷厂持有27.72%的股份。

(6)、湖南华光印刷有限公司

与美国天山公司、醴陵外贸彩色印刷厂1992年合资,注册资金1000万元,从事中高档陶瓷贴花纸的生产。国光瓷厂30 %的股权。

国光瓷业兼并醴陵外贸彩色印刷厂后,醴陵外贸彩色印刷厂持有的40 %股份转由国光瓷业的控股子公司国光外贸印刷有限公司持有。(这是个引进外资的政绩企业)

(7)、湖南醴陵国光华源贸易有限公司

1995年2 月与温学耀等五人合资,注册资本50万元,从事各种瓷器、五金、百货的销售及陶瓷技术开发服务,彩绘加工等。国光瓷业持有该公司60%的股权。(这实际上上是国光瓷业当时董事长费明仪公款私用的腐败公司)

(8)、湖南醴陵多维电脑有限公司

与刘安琪、彭建农等于1995年3 月合资,注册资本50万元,主要从事各种电脑软件、硬件及现代办公用品销售及电脑软件开发等,持有该公司90%的股权(这实际上上是国光瓷业当时董事长费明仪做人情的公司)。

(9)、湖南醴陵国光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1996年3月与醴陵瓷业总公司合资,注册资本100万元,主要从事汽车运输、机动车辆修理, 汽车配件销售等。持有90%的股权。(主要是解决政府困难)

(10)、湖南醴陵国光外贸印刷有限公司

1996年6月与醴陵瓷业总公司(政府异想天开的骗钱平台,成立半年后就解散)在兼并原醴陵外贸彩色印刷厂和原醴陵市印刷厂更名,注册资本100万元,主要从事商标标识,包装装璜、瓷用花纸印刷及铅印等。 持有90%的股权。

(11)、株洲石峰建筑陶瓷有限公司

1996年7 月与醴陵瓷业总公司在兼并原株洲市耐火材料厂更名,注册资本500万元, 主要从事耐火材料、广场砖、建筑陶瓷等的生产。持有90%的股权。

(12)、株洲市商业银行

1997年12 月入股,注册资本100510600元,持有4.48%的股份。(这是政府指令行为)

(13)、湖南醴陵兴业总公司

以国光瓷厂改制时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子弟学校、幼儿园、职工医院、食堂及招待所等)2367.33 万元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金860万元,经营范围为陶瓷制品、其他食品、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建筑材料、百货副食品的批发零售。

(14)、长期股权投资

株洲环球皮革有限公司, 36万, 占股0.93%

株洲庆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5万 ,占股0.04%

2、包袱

国光瓷业公司在改制及并购过程中共产生离退休员工2260人,其中:原企业改制时有离退休人员1603人,收购的群力瓷厂原有离退休人员428人, 收购的醴陵长城彩釉砖厂原有离退休人员49人,兼并的株洲市耐火材料厂原有离退休人员99人,兼并的醴陵市外贸印刷厂及醴陵市印刷厂原有离退休人员68 人。

3、资产抵押和担保

(1)、向中国银行醴陵支行借款3810万元,其设定抵押情况为:

房屋他项权证51本,权证面积49,010.78M2,评估值4,012万元,抵押期限为1997年 12月 21至1999年12月20日;

土地三幅,面积117918.70M2 (其中:醴陵花园庵270号41311.70M2, 醴陵城北新村1号62281.10M2, 醴陵渌江石子岭村14325.90M2),使用权评估值1892.72万元,抵押期限为1997年11 月 14 日至1999年11月13日。(请注意抵押到期日与上市时间关系,这是明显的过桥贷款)

(2)、向中国工商银行醴陵支行借款5595万元,其设定抵押情况为:

房屋他项权证16本,权证面积41,040.66M2,评估值2204万元,抵押期限为1997 年12月21日至1999年12月20日。房屋他项权证3 本,权证面积6990.26M2 , 评估值559万元,抵押期限为1998年10月22日至2000年10月22日;

设备抵押证9832号,真空练泥机等设备评估值955万元,抵押期限为1998年月10月19日至2000年10月 18日;设备抵押证9828号,成型生产线等设备评估值1,038.24万元,抵押期限为1998年8月27日至2000年8月26日;设备抵押证9846号,等静压等设备评估值2200万元,抵押期限为1998年12月21日至2000年 12月20日;设备抵押证 9847 号, 西德窑炉等设备评估值1570万元,抵押期限为1998年12月30日至2000年12月 29日;(这项抵押基本是做给上级银行看的,因为这些设备已经折旧完毕,废铁一堆)

土地两幅,面积112690.56M2 (其中:醴陵花园庵270号59448.56M2, 醴陵渌江石子岭村53242M2 ),使用权评估值1,868.70万元,抵押期限为1997年11月 14 日至1999年11月13日。(请注意抵押到期日与上市时间关系,这是明显的过桥贷款)

(3)、向株洲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借款600万元, 其设定抵押情况为:

房产证4本,面积13960.95M2,评估值613万元,抵押期限为1998年6月21日至1999年6月20日。(请注意抵押到期日与上市时间关系,这是明显的过桥贷款)

(4)、 子公司华光印刷有限公司向中国工商银行醴陵支行借款280万元,其设定抵押情况为:

设备抵押证9866号,瑞典丝网机等设备评估值403万元, 抵期限为1998年12月20日至1999年12月20日。(请注意抵押到期日与上市时间关系,这是明显的过桥贷款)

(5)、子公司株洲石峰建筑陶瓷有限公司向株洲市农行房产部借款 15万元,其设定抵押情况为:

房产证1本,面积329.67M2,评估值30万元,抵押期限为 1996年12月31日至1999年12月31日。(请注意抵押到期日与上市时间关系,这是明显的过桥贷款)

(6)、1998年11月3日与株洲市商业银行、醴陵国光建筑陶瓷有限公司签定《第三方保证贷款合同》一份,约定为醴陵国光建筑陶瓷有限公司的 235万元贷款提供连带担保。担保期限至2000年11月3日止。另1998年6月25日与株洲石峰建筑陶瓷有限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株洲市清水塘支行签定《保证合同》一份,约定为株洲石峰建陶有限公司在该行的100 万元贷款提供连带担保,贷款期限至1999年4月30日止,保证期间为两年。(请注意抵押到期日与上市时间关系,这是明显的过桥贷款)

(7)、截止1998年底,株洲石峰建筑陶瓷有限公司尚欠国光瓷业资金及资金占用费共计1003.88万元, 醴陵国光建筑陶瓷有限公司尚欠资金及资金占用费共计798.92万元。

评价:如果没有上市前的过桥贷款,这个公司根本活不到上市那一天。

4、生产能力

(1)、日用陶瓷,7500万件,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2)、碳化硅窑具,1500吨 ,全国第一;

(3)、瓷用花纸,1000万张,全国前列;

(4)、广场砖,15万平方米,全省第一;

(5)、电瓷电器产品 , 6000吨、5000台套 全国前列;

5、销售情况

单位:万元

品 名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日用瓷 12066 12309 11302

碳化硅窑具 912 843 903

瓷用花纸 587 772 414

广场砖 489 122 52

电瓷电器产品 5064 - -

6、主要财务指标

项 目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流动比率(%) 98 91 92

速动比率(%) 48 40 47

资产负债率(%) 54 44 49

应收帐款周转率(%) 356 435 643

存货周转率 (%) 103 139 144

净资产收益率 (%) 11 12 14

每股净利润 (元/股) 0.29 0.29 0.27

7、 评估价值

湖南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原企业资产总值为137859534元, 负债总额为59741988元,净资产为78117546元,其中生产经营性净资产54444253元,非生产经营性净资产为23673293元。

资产增值的主要是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及有关税费构成的重置成本要高于资产原值。另原企业所使用土地是国家划拨用地,原来没有计价入帐,本次评估土地入帐,导致土地使用权增值较大。(请注意这段描述)

8、利润预测

预测1999年度实现利润为2630.70万元,比上年增长527.61万元, 增长幅度25%,理由如下:

通过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产品档次和质量, 将增加产品的销量,并提高产品的销售单价,导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2944万元,增长 20.29%;

产品销量的增加和单位成本的提高, 预计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度增加2578万元,增长29.58%;

由于扩大生产和增加销售,预计销售费用较上年增加236万元,管理费用增加46万元,财务费用增加 209万元;

其他业务利润较上年增加685万元,主要是租赁经营电瓷厂利润增加所致。(注意这段荒唐的理由)

结论:国光瓷业就是一堆破烂包装后上市圈钱的国企,先天不足。

以上资料和数据来自其上市募股说明书和现场调查。


2010-05-07 01:28:58 回复
GWA
2010-05-07 02:29:32
这样的企业案例解读,可以成为西西河的镇河之宝。

这样的企业案例解读,让我们这些同行们大开眼界,可以成为西西河的镇河之宝。

宝推!


bayerno
2010-05-07 03:59:27
精耕细作也是奢侈品

只能说,在那个波澜壮阔、急躁的时代,精耕细作,踏实耐心属于比较奢侈的吧...

国退民进抓大放小的大方向在文件上是一回事,在一个个鲜活的企业里、职工又是一回事啊...

说起股票,我是做LED相关行业的,去年熟人问到一个LED概念股,于是搜了一下信息,很惊悚的发现地球真是危险..这样业内明显不靠谱的新概念也可以风行一时,而且至今好象还很风行(涨了5成);看来买股票和吃东西一样,最好眼不见为净,实在不能眼不见,就要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啊!

德豪润达的转型方法

链接出处

忙总有空可以谈谈其中国资委、大股东、上市企业、券商担任的角色么?



最后于2010-05-07 04:22:44改,共2次;
这个题目太大,因为有100个企业就有100种情况,多姿多

彩,至少我知道的模式就非常多,基本是一种各方博弈后的结果。很难总结出普遍模式来。


2010-05-07 06:31:18 回复
潜水用
2010-05-07 05:31:50
中国股市是很神奇的

这种垃圾股多的是,它未来有没有前途那不要紧,短时间(几天到几周不等)能涨让炒家捞一笔就行。即便业绩差到连续亏损,成ST了,还可以炒重组概念嘛。要是真较真考虑公司业绩和分红,那中石油一年分红才1毛多,一级市场发行价就16.8元了,100年才回本。买股票,是短期博弈,不是长期博弈。


我不是针对炒股的人写的,他们就是赌博,筹码是什么无所谓

我是针对企业管理的人写的,尤其是海外的,希望他们知道中国企业的环境多么特殊。


通宝推:老树,
2010-05-07 06:26:16 回复
农民家的狗
2010-05-07 09:22:59
花忙总,农狗不懂企业和管理,只有一个小问题

国光成了地上的鸡毛,那原来的工人怎么办,规模那么大,政府解决得了吗?不解决,会不会形成您别的帖子里说的大范围的生存困难。


现在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上访,静坐,微观政府,然后政府

就定期给点救命钱(几百元一个月),醴陵城区非常小,可能20来万人,前几年一万多人经常走行,这地方官日子是不好过的。不过随着一些破产企业逐渐被民营企业接收(实际主要是要厂区土地),花钱买断工龄,大量工人或者自己做小生意,或者几人合伙开小作坊,生产假冒伪劣瓷器(你在城市中心经常看到的地摊就是),现在压力大大减少了。地方卖地后财政宽裕一点,处理也从容得多。


2010-05-07 19:24:52 回复
franky9
2010-05-07 10:59:50
搭车问个问题

企业一地鸡毛了,管理层后来怎么样了?


杀猪杀屁股
2010-05-07 19:29:22
还是要民营企业来收拾摊子。

不过随着一些破产企业逐渐被民营企业接收(实际主要是要厂区土地),花钱买断工龄,大量工人或者自己做小生意,或者几人合伙开小作坊,生产假冒伪劣瓷器(你在城市中心经常看到的地摊就是),现在压力大大减少了。


夏亚
2010-05-07 22:39:17
看来这是一个有预谋的计划

不知道操盘手是哪位?

绝对比蜗居里的秘书长要强的多


据我调查,应该没有操盘手,是企业自作自受。一开始是想骗人

进来买单,没想到进来的骗子水平比他们高得多,赔了夫人又折兵。


2010-05-08 02:45:49 回复
夏亚
2010-05-07 22:42:06
管理真是一门科学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台阶,怎么能走上管理层呢?

MBA恐怕是一个选择了吧


看运气,一般从基层干起,没做过工长或主管,想搞企业管理

纯粹扯淡,没有一线的基础经验,一个小民工都能骗你这个雏鸟。那种一开始就是高管的人,死的概率大于99%。剩下的1%没死也是因为有人罩着。


2010-05-08 02:48:41 回复
97年的鱼
2010-05-07 23:14:03
国内的大国企领导层的贪腐是不可想像地,三年前我看到一把卷

尺,被告知这是台湾生产的,国企内部价是500元,那把很普通的卷尺在Walmart买不会超过20元人民币。我当时就说你骗我吧,我被告知每个人都得要点利益呀,所以最后就这个价。我当时极为震惊。可能国内的审计的都是不要职业生命了。


国内就是这种环境,而且还在进步,真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照说上下都如此腐败,该歇菜了吧,但是确确实实是在发展。


2010-05-08 02:52:42 回复
夏亚
2010-05-07 23:57:19
果然是没有办法

只能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了,

简单的说就是把这些麻烦的,难搞的丢给市场

实在是悲剧啊


前几年的国企改革善终的很少,最后都是悲剧,而且是老百姓

最终承担所有改革成本。


2010-05-08 02:53:56 回复
忆然
2010-05-08 03:28:14
这种发展能持续多久?

这种发展是以损害大多数国人的利益为代价的。就像传闻中前总经理说的,如果让老百姓知道真相,他们会。。。。。。。。

现在,还是有大量老百姓,相信政府,逆来顺受,才维持着如今的局面。。

如果,不珍惜剩下的这些信任,继续鱼肉百姓,断裂会加剧的。

比如 《商业周刊》因为刊登 国网帝国 一文,被停刊一个月。。。

在市场中,公司应该有行为的边界,西方公司发展史上,公共权力与公司权力一直存在矛盾和斗争,政府也一直试图限制公司行为边界。以前,中国人很难 理解为什么美国司法部总盯着自己国内的那些大公司,也不明白美国有贝尔、微软这么大的公司,为什么要限制它、起诉它、分拆它。其实美国人很早就明白,公司 大了会危及政治,会损害公共社会,所以美国出台反托拉斯法等一系列针对公司行为的法律,限制公司的行为边界。

 过去 30多年,中国严重忽略了国家建设。30年后的今天,国家能力不但没有加强,反而严重下降。很大一部分国家能力、公共职能、专业知识和信息都集中在行政性 垄断集团等中间势力手里。国家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专业信息,就做不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就没办法贯彻自己的意志,最终只能导致大公司左右国家政策,公 司标准成为了国家标准,中央政府丧失了产业规划能力,公司可以绑架和要挟政府。


只需要再发展30年,我们就有制定国际游戏规则权力了

那时就再也没有什么人还梦想遏制或打击我们了。至于这个进步过程中,总是要有人付代价的,国内自然是老百姓,国外自然是第三世界。但是强国都是这么走过来的:罗马如此,唐朝如此,美国也如此(别忘了印第安人的亡魂)。这是必然的,与任何个人的愿望无关,也与道德之类的东西无关。


2010-05-08 03:34:06 回复
牛得很
2010-05-08 03:32:28
国企问题的核心之一就是监督和激励

没有监督和激励,无论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最后都是一桶浆糊。经济问题,有时候是很技术性的,一个企业,价值1个亿,还是价值100万,只要算法不同,都可以是计算的正确结果。

要问问忙总的是,如果使用苏联那套管理机制,就是划分出一个技术/管理的官僚阶层,按业绩给予别墅和汽车等福利,来专门进行国企的管理,会如何;或者,如果一直把80年代的承包制、分成制往后延续下来,是不是最后都比“消灭国企亏损,消灭亏损国企”要好。


承包制就是搞不下去才被迫走到后来的大破产的。承包制的结果

就是过度压榨,吃光挖尽,不留任何持续发展的资源。相当于砍树卖钱。当时有人形容是把房子点了来烤火。


2010-05-08 03:36:57 回复
牛得很
2010-05-08 03:42:44
那苏联式的专家型管理呢

会有什么不同么。

社会主义国家的搞法,还有一个就是南斯拉夫的工人民主制了,评价又如何?


苏联管理不熟悉,不好评价,不过就事实来看,肯定没竞争力

南斯拉夫就更不知道。管理一定要身临其境,光看文献不能体会,更无资格评价。


2010-05-08 06:46:36 回复
readerg
2010-05-08 05:04:35
就是,就是

想当领导的就应该明白,那是必须经过多少艰辛、曲折,还有运气才能成就的。没有基层历练的,遇事慌张,心理脆弱,处事无方,只能败坏企业。

实际上不仅仅是企业主要管理者如此,中层管理者也应如此。嗨,说来俺现在就面临这样的处境,所在企业中人员来源复杂,有一些是从大学里转行过来的,说话水平高,能把人噎死,屁大个事当成天,烦透了。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杂文,说的是公务员里面的“三门”干部,即“家门、校门、衙门”,这样的人多数都是脆脆,自己崩溃或者把别人整崩溃,犹如我党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书生政委们。企业中的这些三门干部破坏力更大。


小山
2010-05-08 05:10:27
关于国光瓷厂,有个人不能不提——邹凤楼

国光后来风风雨雨,始于他。文中的那个败家老总费明仪,是他带出来的。国光的基本盘子也是在他的任期内形成的。W总的报告里不提他,这份报告还是不够全面。

但这确实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企业案例文案,好在纯粹,一五一十,朴实无华,观点鲜明,就事论事。这样的案例,我只在大学里读过,那是大学老师们自己编写的,有些就是他们自己的经历。走入社会后,我从国内公开出版物里,很少再看到这样朴实而真实的案例了。好一点的处处曲笔,恶劣的只能当软文读。


看来你是当地人,熟悉情况,我的案例主要想写鸿仪进入

导致的崩溃,国企民营化的掏空效应。这是我的主体。邹凤楼的确也调查一些,但是与鸿仪关系不大,为了控制篇幅和突出主题,就没扯这么远。实际上国光陶瓷最后非得走定向募集救命,邹凤楼是必须承担责任的。


2010-05-08 06:40:58 回复
忆然
2010-05-08 06:15:19
这个样子再发展30年,贫富差距会拉大到

社会断裂的。。。。。

即便到时候,能够制定国际游戏规则了,大多数老百姓却享受不到好处,只能成为利益集团的鱼肉,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社会吗?


慢慢来吧,还是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人的,只是他们必须在

现实与理想中妥协,取得平衡,不然弯拐得太急,高速运转的列车会翻车的。实际从历史的角度评价一下,我们现在比80年代以前的任何时间都好得多,包括民主和人权,公平和公正。想想57年反右、59年打饥荒、三反五反、四清、文革冤死的人吧。现在至少你不会因为骂某人被半夜抓走,至少你不会饥饿致死。


2010-05-08 06:34:30 回复
KeanuZ
2010-05-08 06:15:45
也不是完全不合理

中国的情况反正比较特殊,比如,一个国有大企业的中高层,他的正二八经的工资收入有多少?这点工资合理吗?如果不合理,那他为什么还愿意干下去?

所以会有那些不可思议的价格出现。公务员的情况类似,因为中国的政府是全权政府,负责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根本就应该由市场来解决,但偏偏落在他们头上,自然也要有点代价。可能也是“fb是改革开放的润滑剂”这句话的由来。

以上只是对现状的产生原因的分析,绝不是说就正确了。

这种制度当然是不可持续的,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些事情已经失控,或者处在失控的边缘。再发展30年也不是做不到,但是必须先把关系理顺了来。


事缓则圆,慢慢来吧。要有耐心和信心,国家的进步不会受任何

个人情绪左右,更不会有人不高兴他就不发展了。


2010-05-08 06:35:45 回复
伯威
2010-05-08 06:16:14
忙总,有个地方看不明白。

在一里,

由于管理不善,国光瓷厂每况愈下,到1993年时,负债4000多万元,1000多退休职工,流动资金为零,销售收入接近为0。工人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群体事件此起彼伏。

而在四里,

按国光瓷厂一名提早退休的高层透露,1994年之前,国光瓷厂每年都有一两千万元的净利润。而在1994年,为了少烧油省成本,厂长费明仪下令实行“降温烧成”(降低窑炉温度将产品烧成),结果导致瓷器一级品率从80%锐减到30%,由此给公司造成2000多万元的实际损失。  

一个说93年就不行了,高负债,零销售;一个说94年后才被费厂长搞坏的,之前还有一两千万的年净利润。哪个更接近事实?


这个上面一段是政府文件里向省里要求定向募集政策时的

内容,我觉得有夸张,但基本符合事实,只是销售为零可能有点夸张。后面一段是某退休前高管陪我调查时说的,因为没有办法得到独立第三方证实,就我调查结果,我想有三种可能:一是当时以费明仪为首的高管层自己在外面合伙搞了一批小陶瓷企业,利用国光陶瓷的资源牟利(费明仪一被捕,立即倒闭一批企业就是例子,这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但是涉及很多人,所以没敢往下深挖,我也不敢涉及),这部分利润超过3000多万,实际是国光陶瓷的,只是被转移了;二是地方政府为了得到同情和批准定向募集指标,大了埋伏;三是这位想落井下石,当时为了整费明仪(因为就我感觉可能有私人恩怨)而做出的证词,目前也不好再改口了。

由于没有更多信息,我只好把得到的信息都写上,由于这种矛盾很多:地方政府说法与当事人几乎都是不同解释,这才使这种案例有价值: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么大的企业怎么一下就完蛋了,难道真的都是费明仪和鄢彩宏的责任?会不会仅仅是他们进了监狱好推卸责任?


2010-05-08 06:29:30 回复
杀猪杀屁股
2010-05-08 07:21:02
以前有个笑话

说是某高龄老头儿娶了个20岁的女子,女子怀孕了。

老头去看医生,医生对老头说:去年俺和别人去非洲打猎,俺带了把雨伞,在非洲还真遇到狮子了,我情急之下举起雨伞瞄着,你猜怎么着,狮子应声而倒。

哪老头大笑,说:一定是旁边有人开枪了!医生说,对呀,一定是别人开枪的哦。

================================================

腐败的官僚体系正如那个高龄老头,是没法带来经济发展的,所以一定是别人开枪的,不过你一定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的。


这个需要证据,分行业比较,实际还是国有企业占分量较重的

行业进步快,在世界地位上升快。当然这里有资源垄断和政策门槛保护问题。完全竞争行业,例如我比较熟悉的零售业,有竞争力的大家伙还是国企。这个课题可以讨论:经济发展的贡献谁最大。


2010-05-08 09:19:51 回复
厚德载物
2010-05-08 07:22:26
感谢芒总的案例

能不能向您请教些,资料搜集的途径?

募股说明书、券商报告之外的路子,比如具体在当地是怎么展开调查的?靠熟人或朴实的当地工人以及工商?

感激不尽


发重复了,删除
最后于2010-05-08 09:42:19改,共1次;
2010-05-08 07:30:26 回复
狼性不改
2010-05-08 07:23:35
每每看到mang总的帖子,

才让人觉得我们这个社会还有救,才能让人乐观一些,不至于每天被铺天盖地的坏消息蒙蔽了眼睛。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中国老百姓能少受一些苦,但是要我们维持目前这个状态30年,太难为了我们了。


一代代就这么过来的,想想94年的时候我们都是怎么在地狱

煎熬的。那种苦难都嫩熬过来,还会怕什么?


2010-05-08 09:12:10 回复
小山
2010-05-08 08:44:39
我不是当地人:)知道点国光的事情算是偶然

邹凤楼的名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火过一段时候,我在家里订阅的报纸上一度经常看到这个名字,略有印象。不过能够深入了解一点国光的事情算偶然,我是国企子弟,祖父和父亲都在国企里工作了一辈子,对国企感情不同于外界。长辈走后留下一些企业资料,读后感叹于“国企”的大不易,又愤于媒体和某些好为人师的家伙制造似是而非的言论,想写点关于国企的文字以慰长辈。动笔方知资料少,于是多方搜集,便牵扯到了邹凤楼和国光——我想写的国企原型和国光相差不远,分处相邻的两个工业城市——看后也是感慨,国企在管理上有共通之处,能否基业长青,一看所涉及的产业,二看领头人,三看周边官场,三者缺一不可。这是我的切实体会。

我在搜集资料时做过统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到现在,为媒体所宣传的国企中至今还能查询到生产销售信息的大约占我所搜集总量三成左右,其余都是泯灭无闻或者明确被破产及兼并。有意思的是,存活的国企,产业基本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工电气、能源化工、矿冶、建筑安装及物流运输,而破产泯灭的企业产业也很集中,基本都在日用轻工、矿业化工、纺织、商业流通等几个领域。想问一下W总,这能说明什么,是否存在某些规律?


邹凤楼当年与马胜利,步鑫生齐名,是著名的改革大师

实际从现在看来,不过是胆子大的急功近利而已,完全不懂管理,浪费严重,不顾后果。

你说的“存活的国企,产业基本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工电气、能源化工、矿冶、建筑安装及物流运输,而破产泯灭的企业产业也很集中,基本都在日用轻工、矿业化工、纺织、商业流通等几个领域。”很简单,报销的企业规模太小,门槛太低(技术,资源和资金门槛都低),民营企业容易进去,没有任何招架之力。而机械制造、电工电气、能源化工、矿冶、建筑安装及物流运输等相对竞争门槛高,民营企业或者进不去,例如能源,或者做不大,例如物流,或者技术有难度,例如机械,所以才会活下来。


2010-05-08 08:59:22 回复
一苇而立
2010-05-08 08:48:14
我的直觉是应该看一下这些灰金是怎么使用的,怎么循环的,

是怎么维持的,是怎么随着改开演化的。。。

这其中,财富的指数递减效用是以一个怎样的速率变化。明显,现在的腐败深度放到改开前期,那国家也许就歇菜了。忍耐、技术和管理的面太多,有的加是一回事。您说30年后中国有能够领导制定国际规则的实力,那我们输出什么样的价值观?30年,埋葬一代人,代内公平的饼都不画的话,真的觉得很荒诞,幻灭。

作为年轻人经验不多,说得不一定沾边,但是,厌恶这种荒诞的荒诞


我想下一代人一定比我们这一代强,他们会解决我们解决不了的

问题,不然这个民族就得毁灭。基于对这个民族的信心,我相信能够度过难关。至于怎么度过,我不知道。


2010-05-08 09:10:58 回复
北极星光
2010-05-08 08:50:30
这段分析的很好

只能是接近真相,真正的东西会一直带到地下去的。

您做事除了认真,还能思路清晰,层层推断,难得难得


谢谢夸奖,我只是就事论事,希望给大家尽可能全面

的信息,以便大家用来做标杆,比较其他企业。


2010-05-08 09:04:22 回复
渡泸
2010-05-08 08:52:32
花忙总好文!

马爷说: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亚当斯密说:经济最终还是看不见的手起作用。说的是一回事。

这种事儿搁在老美,要么按照“破产法第11章”办,要么按照第7章办。按照11章办,企业在法庭监督下破产重组,能救活则救,不能就活就奔第7章,直接破产直接拍卖企业资产。

天朝不信这个邪,看得见的手到处插手(当然有些小手的主人有各式各样的个人想法)。弄来弄去最后还是逃不脱老美总结出的两章内容。

2001年前的国企上市潮类似于第11章的破产重组,给企业一个机会。偏偏又既不科学又不透明。退市相当于进入第7章破产,最终还是要把诸生产要素全社会组合。而在这种山寨版的11章和7章之间,全社会付出的隐形成本远远大于老美律师所能索要的“高额”律师费。

最终客观规律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终看不见的手还是胜出。



最后于2010-05-10 00:46:34改,共1次;
是的,政绩是这一切荒唐事件的唯一解释,当然期间还有大量可

以侵吞国有资产的机会。所以从这个案例看,前任总经理让国企上市圈钱,真的不知说什么好。


2010-05-08 09:01:50 回复
响水湾
2010-05-08 09:04:35
看全文,这个国企本来就是空的,是无效资产.

政府空手白狼,上市圈了钱,这时应该不是国企,是股份公司了.

是资本玩家掏股民,是小偷,与国企,与民营化均无关系.


这个情况不好说,目前1万多员工还是政府养着,还是全民所有

制职工。而公司空了,本来也许可以用那10来亿资产养他们的。


2010-05-08 09:24:26 回复
非真
2010-05-08 09:13:20
鸿仪的手伸得很长,控制了湖南多家上市公司,包括

由湖南证券改制的泰阳证券,结果就是泰阳证券被方正证券收购。


渡泸
2010-05-08 09:19:26
俺觉得他也不容易

当时有历史局限性,也实在没有其他办法。承包也不灵,租赁也不灵,破产也不灵。收也不灵,放也不灵,吴市场不灵,厉股份不灵,曹破产不灵,走投无路,国企就是不灵。老朱也没招了。

一床锦被遮盖,反正如今的经济比改革前好。贫富差距看似大,实际上即使贫的人也比以前好多了。所以俺觉得老朱很不容易了。


每人都有历史局限性,指望解决一切问题是不可能的

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财政整理成功,就足以名留青史了。


2010-05-08 09:27:08 回复
响水湾
2010-05-08 10:02:19
国企在高度竞争性行业我认为是无法成功的

吉化的染料好象也不行了.

现在在进步的原因不是政府,是企业界努力钻研技术管理的结果.


中国在世界上进步最快,地位上升最大的还就是国有企业比例

高的行业:通讯,金融,机械,重化工,能源等等。这些进步没有政府组织是不可能进步的。看看利润率最高和效率最高的大企业,全部是国有。


2010-05-08 19:15:44 回复
workmywork
2010-05-08 20:27:46
对于普通人,是不大可能使用这种特殊方法的

但是,对于只想对一个事实进行判断,先生还教了另外一种方法链接出处如果对一个事实进行判断,最好的办法是找到相应的事实,---〉公司的下属企业群力瓷厂、火炬公司和国光瓷厂都是醴陵陶瓷行业的元老,无论在技术开发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水准(与募股说明书自相矛盾,在募股说明书中,他们自己写的是群力瓷厂、火炬公司都是因为技术开发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而破产的。也与下面的介绍矛盾)。

如果一时还找不到,那就只好靠常识、经验、逻辑来推断。--〉三是有利于陶瓷企业引进管理和技术。“入世”后,外商的投资信心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公司同国外知名企业在管理、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合作。(纯属胡说八道,那个外商会输出管理、技术和品牌而不控制企业)


你看得很仔细。其实很多判断是凭直觉,就是一瞬间判断

对方是不是撒谎,这需要经验积累和多实践。实际上事实真相被完全抹杀的唯一方法就是彻底消灭痕迹,再也找不到任何信息线索。其他的任何包装手段都是会被发现真相的。

我的经验是有时听人家介绍情况,一瞬间觉得不符合常识或与自己预期不同,往往这就是造假的地方了,也是可以下手剥皮的地方,也是他们露马脚的地方。例如以前德隆吹嘘自己的企业整合理论,我第一次听到的疑问就是现金流如何平衡:投资集中,而回收漫长(先不说能不能回收),中间的资产负债时间上如何匹配?当时我就提问,结果唐家兄弟王顾左右而言他。(这实际就是后来德隆崩溃的主要原因:资金链断裂)。

所以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找到谎言漏洞的关键。


2010-05-08 20:45:15 回复
伯威
2010-05-08 20:27:57
呵呵,说到通讯。

作为忙总新近的粉丝,我知道忙总是把华为当做享受国企待遇的民企看待的。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如今排名的倒置,恰恰是说明国企竞争力不如民企的一个最好例证,虽然国家扶持功不可没。


一个企业要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因为我参与巨龙

比较深,所以知道他失败的原因:人不和。其实巨大中华四大家国家给的扶持政策大同小异,华为一枝独秀主要是任正非的功劳。有个好的火车头,企业就不一样,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在中国企业尤其明显: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海航的陈锋等等莫不如此。


2010-05-08 20:34:59 回复
牛得很
2010-05-08 20:58:21
如果是相同的初始条件,国企是斗不过民企的

1、核心还是那个监督和激励的问题,国企管理者的身份是官商,要为以后的晋升铺垫道路,更麻烦的是,如果和主管部门的关系搞不好,就可能被换马,所以其精力很多消耗在经营之外,最近看到,首都机场被批评服务不好,管理专家的建议是换用外地人,答复是:有关部门介绍来的人,没法换掉,换了可能就有下马的危险。

民企是真正关系到所有者的身家性命财产,所以其激励是最大化的;

2、同时,国企往往负担了企业之外的责任,如复转军人就业、国有工人工龄/身份等,这些忙总应该看的很多了,也举了很多例子,这些都会影响企业效率,但是对于国企来说,又是无法推卸的;对比民企,社会负担方面就少的多;

3、最近5年来,国企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得益于经营管理知识的扩散,使得国企的管理水准有所提升,但是,一个企业,就有数十家子公司,数百家孙公司,这么复杂的情况,对于管理和监控来说,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4、现在国企退守的是能源、机械、重化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都是行业门槛高(包括政府限制),而且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高的人均产值。按我的理解,国企的养人成本高,在这些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可以专门拿一部分利润出来“养人”,但是还不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象服装、玩具之类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国企一定是有多少,死多少;

5、在目前我看到的大企业中,国企能做到世界级竞争力的,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单,而且不依赖国内市场的行政保护的,没有多少。如华为,20年时间就跻身到世界前三,技术上毫不逊色,能在国外市场直接和思科、北电对砍。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是能做到类似的行业地位的,可能就只有中集了,但是中集那是很大程度上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而不是技术水平;

总之,我写这些,不是说国企一无是处,但国企的遗传基因中,包含了很多非企业的成分,其效益好,是与国家的大量投入以及行政保护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能做太高的期望。


国家目标是多元的,不仅仅为了赚钱,维护稳定,维护安全都是

国企的责任。例如央企去国外抢资源目前在现金流上全部巨亏,你能说他没有竞争力?某些企业承担安全任务,你能让国家公开买单?央企本质上不是企业,是治国的工具,与单纯赚钱的民营企业不是一类东西,你不能把面包跟菜刀用来比谁更充饥。没有央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地位。


2010-05-08 21:06:27 回复
亲华
2010-05-09 01:42:33
愚蠢至极啊

这个上市名额卖给别人都能赚不少啦!退休人员的财政问题应该社保处理,内退的应该只缴纳养老保险,不发工资。还有,这个公司就应当用朱总法子改。如果可行的话,发放他三年生活费,不要你干活。三年之后,这些人员和企业无关啦!还有法子是,你既然要干活,有没话干,那只帮你们缴纳养老保险,你们爱怎么就怎么去!应该很可行


你买卖过壳没有?买卖过几个?当过企业总经理吗?

当过几年?你知道社保是怎么运营的吗?如果都不清楚,最好不要轻易说别人愚蠢。


2010-05-09 04:32:09 回复
hastellite
2010-05-09 08:57:34
哈,和忙总的距离拉近了

前辈文章中提到的两个公司我知道一些:一个是湘财证券,不知包装了多少烂公司上市;一个是新华联集团,号称以管理见长,是我的前东家。新华联的付军总裁真是个人精,投资的企业没看见赔钱的:即使公司的效益不行,资本运作上也要赚满。但这样的公司很残酷,不管是谁,在位的时候千好万好,一旦没有利用价值了,不论过去如何,都要滚蛋。


亲华
2010-05-09 08:58:35
这个不清楚,我说的是企业愚蠢,

不过我说的法子应该可以使大部分工人离开,1万多只需要保留3000多吧,因为我以前呆的企业就这么干的,准国企(改制以后的,不过国家有40%股份).反正企业计件工资。干得多,拿得多。有的和领导闹别扭啦,嘿嘿,给你干比较难的活,就是做得多,拿钱还少的活。有的不愿意,就请病假,到外面去做。按时缴纳保险,其余不给。到了病假结束日期就必须回来,补假。不然的话,公司就会和你终结合同,有的在外面做,回不了。就解除合同啦


国企领导是没有自主权的,不要说大规模让职工离开,

就算减少点工资都得市长批准。


2010-05-10 01:33:24 回复
夏亚
2010-05-09 18:33:54
恩,同感

我在零售业的一线做过,我明显发现我们的浪费极端严重

光是看报表是看不出来的问题


如果一个没在基层干过的人,报表就是天书,就像普通人看军事

地图,莫名其妙。而林彪看就能看出山川河流,高低起伏,机会危机来。报表对职业选手来讲也一样。


2010-05-10 01:31:21 回复
夏亚
2010-05-09 19:02:42
达则兼济天下

有些人连自己厂子里的人都照顾不到,实在是太...


回头是彼岸
2010-05-09 19:48:03
M总别着急

我从您下河第一篇文章就开始看起,受益匪浅。网络就是这样,什么样的声音都可能会有,对于非建设性讨论最好的办法无非是我写我的、你讲你的。我们打酱油的自然分得出咸薄,各取所需,各得其乐。就像国有企业一样,我体会最大困难一是项目不由自主、二是人不由自主,带着镣铐跳舞能发展、壮大,确实离不开像您这样亲临现场、直面问题、踏踏实实工作的领导人。您能在这里与我们后生晚辈分享您的经验也好、教训也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也很珍惜这样的平台。

另外,您的反应让我突然想起苏市长东坡先生八风不动的事。性情中人啊,得罪!得罪!

F


天澜
2010-05-09 19:49:22
还真的买过国光瓷业,

但具体时间忘记了,现在只有大概印象过程是:当时大盘走势不好,600286走势坚挺,盘中经常有作尾市迹象,好像当时有股评推荐(不准确)于是19左右买入,后市果然起了一波,大概到25元,期间大盘下跌,为规避风险有少量卖出,但当时认为逆市上涨,主力实力强,还有上升空间,大部分持仓不动而且沾沾自喜并向周围人推荐,个别同事22元多买入。

结果后市调头之下,从25元破20元,清仓走人,同事被套多次询问,难以作答...........其后不再关注了。

另,当时独立董事之一是董辅礽,后来辞职了.........


这批所谓著名经济学家可把老百姓害惨了,德隆吹嘘有他们

退市的这些公司有他们,抓进去的这些大鳄背后有他们。还是吸取点教训吧。


2010-05-10 01:24:17 回复
投入
2010-05-09 20:25:51
全社会支持国企,他当然利润好。但这个利润,是全社会

普遍负担的成本。

比如:在通讯业,我们是资费最高的国家。银行业,我们是存贷比,也是最高的。

这些利润的来源,就是其它企业付出的成本。


与其让民营企业家赚了钱到地中海买别墅,迈阿密买

游泳池,拉斯维加斯一掷千金,我情愿国企强大。


2010-05-10 01:17:09 回复
投入
2010-05-09 21:08:25
产业兼并政策也需要深入分析:

外行砖家叫兽们认为:当民营企业购买了企业的国有股份,取得这些企业的控制权之后,被购产权所赋予民营企业的权责利已全部到位,民营企业可以自主决策被购企业如何运作并自负盈亏。这样的产权安排将能有效地激励民营企业提高被购企业绩效并从中获利。

但是事实上大多数国有企业民营化后普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经营业绩不佳,甚至连年亏损。

这个案例的典型性在于: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行业,有民营企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也有国有企业在继续扩张的,但是作为当初当地最大的,最好的企业却以退市收场。说明体制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讨论这样的问题应该有个区分:投机资本、产业资本。

鸿仪就是典型的投机资本,民营投机资本、或官僚投机资本。

华联瓷业是产业资本,民营产业资本。而湖南电力陶瓷应该是国营产业资本吧。

民营资本投机的多,就是小偷多的意思。国营资本家贼多、败家子多。

产业资本基本都是好人,但不是说他们没做过坏事。

除了种种直接原因外,如果往深里说,还是体制问题:建国后大家谁都没有私产,搞实业的原始资金要从哪里来?可不就是要原罪嘛。

但原罪未必就是犯罪。冯伦的书《野蛮生长》关于这点,讲的很有道理。


就我经验,民营资本随时可以从投机转为投资,又可以

从投资转为投机,基本是随机应变。


2010-05-10 01:15:17 回复
魏魏
2010-05-10 00:17:24
忙总

所以我认同,应该“少谈些主义,多谈些方法”。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不是core,轮不到我来想国家应该怎么办。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小家顾好,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奋斗,怨天尤人,愤青,都无助于改善我和亲朋的生存条件。

于是喜欢听忙总讲讲真实的经历,多了解一些社会现状和经验教训,希望以后能少走弯路。

我想,您花这么大精力来讲述这件事情,就是希望达到这个目的吧


我刚来西西河就声明过,不讨论理论,不讨论主义,不讨论

体制,不讨论意识形态,只讨论在在现状下的优化行为:时间、精力和体力的最优配置,通过吸取别人失败教训,争取成功。


2010-05-10 01:04:38 回复
魏魏
2010-05-10 00:17:48
【讨论】所以从个人角度,应该自私一些?

我们国家的价值观是什么?我承担阵痛了,以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生活呢?国家强盛了当然好,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我们国家在伊朗问题上的话语权,并不能让我的生活水平提高啊。

我不反对国家牺牲短时利益,谋求长期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您起码和我们老板一样给我画个饼啊。说清楚了,大家都是有觉悟的,要相信群众


这个是二律背反的,就是国家的强大和进步,不能保证每个人

都有资格享受到利益,一定有一大批人是只付出代价而一无所获的。这是由制度的不公平性决定的。以前我说过,过度公平就是不公平,所以一定有既得利益者,就一定有损失者。现实也是如此。至于你个人在那一堆你,看你自己的努力。


2010-05-10 01:02:24 回复
dadapaipai
2010-05-10 01:34:13
印度是个典型

印度很多大企业趁计划经济作大作强了自己,但是其私有制属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回报社会,这是印度的悲剧。


前几年外逃的民营企业资金非常惊人,对国内实体企业

抽血很厉害,所以才有痛定思痛的决策:国进民退。


2010-05-10 01:40:30 回复
魏魏
2010-05-10 02:01:29
这话可能下岗工人听了会不舒服

我觉得我们自己可以这么想,但是如果当政的也是这么想,这样说,那就真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了。

要知道我们是社会主义啊,呵呵


这是现实情况。就像国家不能保证炒股的人都赚钱一样

那种自己炒股一亏就骂国家的人,现在比比皆是,与国家进步自己没的好处,就大骂国家的人一样,都属于心智不全。


2010-05-10 02:12:46 回复
夏亚
2010-05-10 02:14:16
但是怎么才能分辨出报表的真假呢?

现在国内的报表那是一个恐怖啊

我在一家珠宝公司里,发现他们有各种报表,但是balance sheet和profit&loss就是没有,老板也不管自己的现金流...全指望投资方输血


一是事实比对,比如盘点;比如应收调查或攀谈;比如

销售记录和进货记录比对;二是经验判断。三是行业基本数据判断。


2010-05-10 02:20:46 回复
亲华
2010-05-10 03:13:41
你说的这种国企现在还有????

国企领导是没有自主权的,不要说大规模让职工离开,

就算减少点工资都得市长批准。

铁饭碗??铁工资


现在仍然如此,只要厂长是政府(组织部)任命的,都这样

你看过cctv采访过山东某县县长的新闻吗: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得管空气。这是人的权利欲带来的毛病(实际当然与利益挂钩,多份地盘就多份利益)


2010-05-10 03:17:01 回复
亲华
2010-05-10 03:13:55
我以前

所在企业,半个国企吧,因为改制啦,归老板。但是国家还是有一部分股份。按说应该买断工龄吧?但是企业不买断,因为即使按照当年价格,每年500元,虽然不多,但是是冤枉钱。有的刺头工人即使你要买断,他也要和你算改制里的乱帐。没多少意义。工人呢?虽然公司工资低,但是是计件工资,工资比周围私人企业也就低个200-300,但是管理松啊,有事情请假就可以,有时候要接下小孩,偷偷溜走就可以,而且一般都是年纪大的留下。老板多次说要关掉这个分厂,谁是老板谁都火。所以,老板的资金在开放区以及别的镇上各新建了一个厂区,那里都是新招聘的,都上规矩的。对于老工人(改制前的工人)退休的退休,年纪轻的走掉啦(正好可以省下改制买断费用),有的刺头,就请病假,在外面打工。厂里就帮他缴纳养老保险,其他一概不付出,还要叫他按时请病假,不能到得就终止合同啦。还有的车间承包给私人,自然这部分工人就不属于厂里啦,不愿意的还安排在其他车间干活。以多种方式分流,所以我觉得你所说的这种国企简直是该死。我们这个企业里面员工都说不行的,当然,仗着在市区的地块,以及新建厂区。还是能混下去的


杀手里昂
2010-05-10 03:13:59
请问忙总,我觉得在中国的微观环境,民企总要找靠山,要么倒

向官僚,要么倒向外资,请问民企的出路在哪里?我以最坏的恶意揣测,民企觉得国企仗势欺人,国企觉得民企吃里扒外,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样子,如果这样应该怎么调解?画条线谁也不准越界行吗?


其实本质上还是tg对民营企业家不信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只是目前需要帮忙解决就业问题,一旦不需要了(例如人口开始减少),翻脸不认人是很可能的。所以广东一带民营企业家,只要挣点钱就弄出国存起来,根本不敢放在国内,怕tg哪天翻脸。


2010-05-10 03:21:16 回复
亲华
2010-05-10 03:25:10
不好意思

他还兼任市里发改委副主任,办公室里还有他位置。金融危机期间,盛传他要当副市长


那你们那里一定已经被国民党解放了。据我所知官员是不准在企

业兼职的,莫非你们也不归tg纪检委管?这是第一次听说,可以去举报的,一告就准,他不怕?


2010-05-10 03:27:56 回复
投入
2010-05-10 07:59:43
您支持国企我没有意见,这是个人的选择问题,而且如果:

国企没有垄断、和腐败,我也希望他做大。我只是想说事物都有两个方面。

就像我们的官员,有澳门豪赌现眼的,也有普遍烂花钱的,但不代表所有国家的官员都贪污、糜费公款一样。

现在廉洁的西方国企、公务员,不也是从官商勾结走过来的嘛。呵呵


大成拳
2010-05-10 08:12:44
谢宝!这已经是我悄悄从忙总这得到的第三枚宝了

出来吱一声。听忙总一说也是挺吓人的,解决就业大头就是靠民营企业吧,国家万亿级大投入刺激经济时候吃不到肉不说,还要小心有一天会不会被翻脸了。对企业家个人来讲最合理的确实就是资产转移。这怎么培养出好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呢。我想请教一下忙总国家如果和民营企业翻脸会是怎么个翻脸法呢,查税翻老账? 借以淘汰落后产业为名灭掉? 搞低碳经济经济节能减排? 总要有个理由吧。


longyun
2010-05-10 09:08:16
逐一花之

上西西河不长时间,觉得逐一花之的文章不算多。

一个是史教头的庐山系列,一个是忙总的这一篇

另外同人于野的关于读史三境界和关于演讲和抢银行的两篇也不错。

天龙八部里面讨论武功,说只要根基打好,内力雄强,则一切平庸招数使将出来都能发挥极大威力,所以萧峰可以凭一套太祖长拳在聚贤庄打遍群雄。其实做什么事都是这样。不走捷径,才是捷径。以正合以奇胜,可以奇者,先正也。

忙总总是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问题,又讲得明白。不取巧,不含糊,不敷衍是关键。

大大正正,如此是也。


谢谢捧场。我其实是想站在客观中立角度来写报道的,但是手头

素材不够,或者说有的素材涉及个人隐私,也不好披露,只能写成这种案例。其实每一个字背后都有活生生的人及其悲欢离合,这些才是真正震撼人心的。看看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下岗家庭;看看乌烟瘴气,赤身裸体的几个泥人在挪动的几乎原始状态的小作坊;看看在黄昏时在路口悲凉的叫卖馒头的小姑娘。。。。。。才会觉得一个大企业承载的不只是数字上的销售收入和资产,而是几万活生生的生命的未来。


2010-05-10 09:42:51 回复
河山
2010-05-10 09:32:25
这个真的是,我的一个朋友炒股亏了就骂TG

说TG不会让人饿死,但也不让发达云云,次次听到我都很无语(这位是收入很不错的工科专业人士),进入股票市场是你个人的决定好吧,没人用枪指住你的头。有些人真是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前几天在西西河就看到这样一个帖子,自己判断失误

,也可能是缺乏相应知识或经验,现在怪股指期货,大骂政府领导人。政府领导人可没有像传销一样劝你入市,也没写过保票你只赚不赔。其实很多人明知是赌场,还在梦想只赚不赔。连街头小混混愿赌服输的精神都没有,还自称自己是精英。可笑。


2010-05-10 09:35:50 回复
franky9
2010-05-10 19:27:06
同意,这是个无奈的现实情况。

没有绝对的公平,因为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制度。在国家不断发展强大的同时,也总会有一些人付出的多而收获的少,这是令人心痛的代价。

问题有3个:

1.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应该有一个不公平——比较公平——公平的发展。这个趋势是不是有,还是正相反?这个是执政的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2.是哪些人付出多而收获少。为什么是他们?是不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他们。如果是,为什么总是他们?

3.这些人的比例是怎么样的?不公平的程度又是怎么样的。一大批人没问题,有些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根基,有些人有自认倒霉的认命心理,有些人有退而自省的自强精神,有些人有认赌服输的好汉子气。这个比例控制在什么范围是安全的,这一定有一个范围。就好比一个船,有一定倾斜度比如5度10度,没问题,照样乘风破浪,甚至还利于好风凭借力呢。要是45度呢?

套用一句话:你可以让很多人不公平很久,也可以让一些人很不公平很久,但你不可以让很多人很不公平很久。因为他们不可能都是会在自身找原因的,更不可能都是只会在自身找原因的。

另外,这个和炒股亏了骂政府绝不可以类比。炒股的人可以选择不玩了,你让这些人不活了么,还是打算给强制移民了呢?

即便是炒股的,ZF说了,股市是为企业发展融资的,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工具,YD说了要增加资产性收益,看来这个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吧?爱国的事老百姓可以不支持么?我看好了一个公司,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公司的管理层给出了令人振奋的发展规划和愿景,公司报表也说明她正在按这个规划不断壮大,我也不打算低买高卖,我就打算和她一起扩大再生产,一起分享成长。拿了好多年,企业由母鸡变凤凰了,管理层激励了好几个轮回了,她也不分红。这个也认了,分享成长,风雨与共么。当然也不能卖了,因为我不是来赌博的么,是来支持企业融资、支持资源合理配置、支持国家发展的么。那,有一天,忽然企业发展放缓了,股价跳水了,大小非金盆洗手了,机构落袋为安了,我等信息闭塞的爱国小民成主力股东了,能不能骂娘呢?



最后于2010-05-10 20:07:56改,共7次;
这个问题一直是执政在考虑的主要问题:如何在效率和公平

间保持平衡,但是目前看来没有执行力。想的很好,执行就变样。他们知道目前情况蔓延的后果和危机,已经开了好多会了,但是就是执行不下去。


2010-05-10 19:47:24 回复
魏魏
2010-05-10 19:35:26
忙总,我觉得我们说的可能不是一回事

炒股这个不是我的意思,我也炒股,但是我知道风险,所以我拿一个月的月薪随便玩,就算学习一下金融知识,全赔了我也不在乎。我不可能把全部家当押在一件不靠谱的事情上,我从不赌博,124毛的麻将都不玩。炒股就是愿赌服输嘛,想拿去炒股的钱要有全部赔掉的决心和承受能力。

我只是觉得,国有企业改制在有些时候不大公平。我母亲以前是改制国企的劳资处处长,她觉得,在90年以前,大家的工资都非常低,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一门心思搞发展,国家什么都管的,所以也不用计较个人。现在先富带动后富,集中优势资源搞发展,也没有错,但是也别把下岗工人就直接放在对立面上,看成是负担,为了发展必须牺牲他们啊。就算牺牲了,说句你们辛苦了也好啊。不然,和日本人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扔到山里任其自生自灭就没有区别了。



最后于2010-05-11 01:54:53改,共1次;
这个公平问题是目前的大问题,已经危及执政地位的稳定

但是由于人趋利避害本性不受控制发展起来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已经变态极端,导致中央调节公平的能力已经被削弱,甚至消失。尤其是诸侯经济带来的世袭制(不仅是官位世袭,利益也在世袭),导致的事实上的类似土地兼并的财产高度集中(房地产就是主要工具之一),已经使社会完全失衡。至于如何解决,只能靠决心和雄才大略。目前尚未看到希望。


2010-05-10 19:45:14 回复
presario2200
2010-05-10 19:53:16
这么说大陆被GMT解放的地方不少啊。我怎么就觉

着在企业兼职的官员比比皆是啊,哪儿都有。真的。而且我说的是明的,不是暗的——而且,官员暗地里开公司这个忙总不会觉得奇怪吧?

应该是企业的性质有花头。

反正看名字肯定是个公司,细细一想原来可能是国有,分析分析又不全是国资在里头,一看企业领导班子有“书记”这头衔。。。。。。反正我们这些外人看不懂,他们也就达到目的了。


公务员法第九章第54条第14款规定:

第五十三条 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第五十五条 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法给予处分;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第五十六条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当然可能目前在有的地方不执行,但是并不等于永远不执行。万一想找某人麻烦就是可执行的砍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文)

链接出处


2010-05-10 20:10:36 回复
longyun
2010-05-10 20:04:41
几万活生生的生命的未来

决策者随便做的一个决定,总是能够影响到很多人。但是就算他们想到了,又能怎么样?该做的决定还是会做,不管是对还是错。

原来看一个描写解放战争的帖子,说太祖在分析TG为什么会胜利,说辽沈战役打完,我们死多少人,老蒋死多少人,我们还剩多少,老蒋还剩多少,平津打完又是多少,淮海打完又是多少。

朝鲜战争也是,我们花个多大代价,把美国逼成什么样,就能谈判了。

大笔一挥,那些鲜活的生命,不过就是数字而已。但是你能怎么办?

做改革的时候,大概也是这样,牺牲多少工人,毁掉多少国企,打算换来一个怎么样的局面(虽然最后的目标未必能达得到)

经理层的思考方式只会是站在全局考虑,只要最后对整体有好处(他们认为这样做对整体有好处),那么这批人牺牲了就牺牲了,管你愿意不愿意?

在大时代里,我们都是小人物。


这就是人的矛盾之处,这种决策我也做过。站在整体立场,必须

断臂求生,但是对受伤害的那一批,心里永远都有愧疚。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毛主席对牺牲的人也一样有愧疚。人不可能完全铁石心肠。


2010-05-10 20:16:52 回复
乌柏
2010-05-10 20:19:17
吉利汽车是不是不属于这种类型?

另外的样本,比如有军工拍照的公司。也应该和您描述的不是一个类型。 我猜它们的定位是类似一个系统的外围组织。


这个主要在老板的心态,我就见过家具企业爱国,坚决不转移资

产,而通讯企业坚决要转移的情况。看他们自己认为自己前途如何。总的来讲,广东企业不信任tg的比江浙的多得多。


2010-05-10 20:25:58 回复
然后203
2010-05-11 00:37:56
典型的中国特色,官商一体。

按我说,公务员的优势太大了,一个中型城市,几乎就掌握在大大小小几十个处长手里,有的地方主要领导要开展工作必须要给下面面子。除非涉枪涉毒,都有门路。奸商们不找当官的才怪。

国家的管理距离精耕细作很远。

还有一个事,有公务员技术移民到加拿大,但是这边还能挂着职。所以先移民再辞职。


所以我一直说理解国情比什么都重要,不然就是猫吃

团鱼下不了爪。


2010-05-11 02:22:06 回复
角落里的影子
2010-05-11 02:34:12
谎言

谎言卖个好价钱那篇,政府不是在存心骗老百姓钱么。证监会审查来审查去,就审了这么个让它上市啊。


你冤枉证监会了,以前上市指标是分配制,每个省区和部委

每年都有上市指标,由他们自由支配,证监会只是走过场。后来改革成为审核制后,证监会权力才大起来。


2010-05-11 02:37:50 回复
公鲨
2010-05-11 02:39:15
【昨天遇见一国资委巡视组】既过去的国企特派员(?)

1992-1999年的数年间,为了遏制国企当家人偷逃和侵占国有企业资产,国务院推出了国企特派员制度,直接向国务院汇报和负责。特派员派驻后发现除了跑冒滴漏外,大量/不少地方国企领导人直接侵占全民资产,据传93-95年期间出境逾期不返的企业领导数以百计。为此,那届政府上任初始,便开始了如今不断被人诟病的国有企业改革。

既然这些企业不能创造利润同时无法遏制跑冒滴漏偷占抢,还要发放维稳贷款,发放的贷款还无法如数地发到工人手中,干脆 不要了

同时再三强调股市为国有企业筹融资的重要/主要渠道。


小八顿
2010-05-11 02:59:15
问题是

国企里面贪腐的程度,跟你说的民企业主买地中海别墅也差不多少。


国企相对有限,看看陈同海的案子(他的受贿是夸大的)

民营企业外逃资金规模实在太大了。在国内腐败消费问题并不大,肉烂在锅里,外逃问题就大了,冲击银行体系安全。


2010-05-11 03:05:23 回复
小八顿
2010-05-11 03:20:01
锅里?

锅里?哪只锅里?谁能吃到肉喝到汤?

陈同海/康日新之流的先不说,还有那么多化公为私的MBO,差点成功的/不知道真的是不是被搅黄了的鲁能案,不都是在国有的幌子下做出来的吗?

在公平的名义下强夺,在效率的名义下骗取。

每年流到海外的资金到底多少是私人老板剥削来的,多少又是以国家名义强夺而来又化公为私的,我不知道,请教忙总能不能给个说法。

忙总支持国家队,我不反对,可是所谓“国进民退”能不能做到真正有利于大多数国民,还请证明。借用忙总对王建的评论,他可是一口一个保卫国家利益的,可是也是为所谓利益集团用资产泡沫掠夺群众鸣锣开道的。


任何国家的利益都不是公平由所有公民分享的,所以当然是

利益相关者喝汤吃肉(根据等级不同),如果你不是利益中人,就只能在旁边看,没资格。

流失的资金很多是国有资产,但是是变成私有财产后流失的,至于目前民营企业中有几个不是靠喝国有资产血长大的,可能还真的很难说。但是如果继续让这种民营企业猖狂发展,我们就连一个立锥之地都没有了。

至少目前国企控制部分资产,我们还真可以做到上街散步不交钱。如果都是民营企业了,可能连自由散步的地方都没有了,会不会呼吸要收费,也很难说。

至于王建,他不是保护国家利益,是要保护利用国家名义洗劫老百姓的人的利益:例子就太多了。


2010-05-11 03:51:18 回复
逝者流水
2010-05-11 11:47:21
国家进步自己没的好处,就大骂国家的人一样,都属于心智不全

有点不同意。比如国家在进步,农民收入增长慢甚至停止,发点牢骚正常。毕竟现在收入差距太大,再说,农民的付出也不少。


实际上农民牢骚更多是基层官员不作为和乱作为带来的

,也挺多是抱怨到县长不公而已,不像有的股民动辄要骂最高,要煽动大家起来造反推翻政府。


2010-05-11 18:16:39 回复
parishg
2010-05-11 11:48:10
Add Credit Lyons

as bad as China's Big 4 banks.

Frenchmen=Chinese in Europe + pussy obsession.

Other than that, Frenchmen are as corrupted as Chinese in gov. administration. You can even see that in the French-speaking Quebec, a province of the Canada Confederation.



最后于2010-05-11 18:51:30改,共1次;
我与法国的一些银行打过交道,就有你说的里昂信贷银行,也有

巴黎巴,农业信贷,东方汇理等等,他们的习惯比较接近中国官员,例如对礼物,回扣,各种招待都来者不拒(德国人就很洁身自好),而且法国人比中国人还糟糕的是拿钱不办事情。中国人的传统是拿人钱财为人消灾,只要拿钱,一定会帮助你,法国人不同,拿钱后也不一定帮助你,说不定还是你的对头。按中国人观点,这是一个缺乏信义的民族。


2010-05-11 18:14:51 回复
辣椒
2010-05-11 16:38:34
有能力的人引荐(例如组织部或纪检委的人)

天下文章,尽归于词。

做关系生意的就侍候这2人,关键时候祭出,一个光溜溜的诱惑,一个赤裸裸的威胁,是想进步呢,还是想被整的一地鸡毛呢,唉,国情啊,国企私企通杀。


目前到地方办事情,想不被修理,想不吃闭门羹,已经不得不

走这条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地方首长许可,我去调查企业,用不了1个小时我就会在公安局拘留所待命了(这种事情他们效率极高)。


2010-05-11 18:18:46 回复
parishg
2010-05-11 18:54:44
礼物,回扣,各种招待都来者不拒 because

Frenchmen are quite poor compared with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

They dress well, spend most money on facelift, nice dinners and sports activity. Thus creates this kind of facade of well-off.

If you really live among them for long time, and understand their tax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you will see how poor this country is.

Frenchmen are as pretentious as the poor Chinese in 1950s/1970s. Both 死要面子


你这个说法实在让我大长见识,因为我们这一代受的教育都是

法国是优雅的,是浪漫的,是轻松的。我们看到的法国是从巴尔扎克,雨果,缪塞,大仲马,乔治桑,普鲁斯特,夏多布里昂,罗曼罗兰等等眼中看到的法国,是圣桑,柏辽兹,德彪西,拉威尔,比才等等耳朵中听到的法国,在当时选择自己未来出国的第一目标地就是法国。法国乡间的静谧和安详,富足和温润都让我很欣赏。看来什么东西都不能凭表面印象和走马观花。


2010-05-11 20:14:49 回复
presario2200
2010-05-11 19:22:50
我以前一个法国老板,刚来中国就被一家日本准

供应商给勾兑了——貌似搞得很机密,但这种事情哪有秘密可言。结果只要是谈到采购上的事情,这法国佬就让我们先去问问这家日本厂商有没有,一点也不知道遮掩。这法国佬后来还高升了,估计没少给亚太区的老大勾兑。

拿钱收礼不办事儿,日本人也有点这毛病。遇到过很知名的日本客户,刚接触的那几天,谈到快下班的时候,就集体暗示我们晚上要活动。比如说“我唱卡拉OK很OK,需要见识一下么?”,“X桑你的酒量如何?”这类很有科长风格的话。

客户主动提这种要求,虽然觉得很奇怪,但还是高兴的,这意味着可以勾兑么,将来能省老鼻子劲儿。于是不惜血本地跟日本客户搞。连续搞了差不多一个月,发现这帮鬼子真是公私分明啊——白天像神一样跟你死抠字眼条款质量价格,晚上像鬼一样的勾肩搭背连吃带拿,一觉醒来又变成神了,仿佛头天晚上的事儿根本没发生过。

这小30天的招待费花了几百万,也没见啥历史性突破,我们经理差点被开除了。当然我们这些小兵还是很开心的,工作不久就深刻领会了“公款是最大的大款”这句名言。哈哈。



最后于2010-05-11 19:29:32改,共1次;
小牛
2010-05-12 19:16:13
中国富人为什么喜欢转移资产,真的不爱国吗?

广东很多企业都走私,由其是通讯业和电脑业,有很多把柄在我党手上,谁喜欢脖子上被人套根绳子牵着走,所以他们要把资产转移到国外

江苏的企业家大多是国企或是乡镇集体企业转制发家,几十亿的资产白送,不花一分钱,自然对党忠心了,像首富沈文荣,原市委副书记

中国的富人为什么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因为他们屁股不干净,心理害怕,中国应该大赦天下,以前的原罪用一笔钱买断,以后转移资产的人就少了


这个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做不到,除非修改宪法,但是10多年来

大家努力的一句话:私人财产不受侵犯都写不进去,何况其他。


2010-05-12 19:25:16 回复
parishg
2010-05-12 21:09:10
法国乡间的静谧和安详,富足和温润 because

1.there is no 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last 100 years outside Paris any more. The bloody religious war was gone forever after Napoleon completely destroyed the Catholic church force.

2.WWI and WWII damaged only Paris and Northern France, which used to be low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 southern part is free from any damage of the two wars.

In sum, no systematic destruction of wealth. Thus wealth/cultural relics/infrastructure gets accumulated to today.

BTW, those writers--they are good at blah-blah romanticizing the real world, so do not take their words too seriously.

Why AVERAGE Frenchmen's life is not as good as in US?

--France is a protective nation and reluctant in outsourcing their consumer products to Asia. It protects its car industry and ends up with one of the most incompetent car industry in Europ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France is very inefficient, just like in China. Market is segmented (e.g., wine-thousands of selection; cheese--ten thousands of selection...).

In sum, high production cost+ low distribution efficiency.

Unlike America, where you can seldomly see local features in food and clothing, in France, there is HUGE inter-provincial difference in both of them.

In sum, US/China has the scale to achieve MASS PRODUCTION AND MASS DISTRIBUTION. Most European nations can only envy America for that--that's the comment from my European friend. I should more accurately say China has the "potential".

Uncle Mang--you need to travel more outside China and imitate Deng Xiaopin, not the Chairman Mao. Anyway, you are rich and close to retirement, why not bring your beloved wife to Europe and live in all kinds of charming places for a while, say at least 1 month in each place (I recommend Barcelona, Paris, Southern France, Southern Germany, Northern England, Northern Belgium (Brugge) and Luxumberg).

You do not have kids or grandchildren to worry about. It is time to enjoy life. You may reach certain age in the future that you can no longer enjoy life in that way. Life is short and you can not single-handedly reshape China no matter how many more overtime hours you work there.

China (public sector, not private sector) lacks right incentive and promotion system--that's not something you can change.


谢谢关心。我觉得除非长时间在国外环境中生活,否则不管这么

都仅仅是观察者而不是体验者。文化上的差异和语言上的隔阂,实际上出去都是雾里看花,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在想象,而且带有原来环境的想象。这一点我看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体会特别深,他看到的不是真正的欧洲,而是自己心目中的欧洲。我们出去也一样。文化隔阂大大大于地理隔阂。不过是否理解欧洲现在对我已经意义不是很大,因为我已经不会再做什么具体事情了。


2010-05-13 01:19:40 回复
bayerno
2010-05-12 21:17:47
宪法有保护私人财产啊

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神圣不可侵犯那条,全世界也都没谁用的...关于国家给补偿的征用,我国现行宪法和比如美国的现行宪法也差不多. 就是操作的区别了...


注注
2010-05-13 21:30:29
好帖子,还有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深刻教训

清注意忙总的第一句话:

某陶瓷收藏爱好者想投资陶瓷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爱好者欲进入产业,其结果往往是失败。正像歌谣所唱:炒房变成房东,炒股变成股东,泡妞变成老公。陶瓷收藏爱好者想买个陶瓷作坊自己玩玩没什么,要是想买个上市公司就有99%的可能被套死了。

我也算个陶瓷爱好者吧,醴陵虽然没去过,这几年到景德镇有七八次,与陶瓷企业接触多了体会到:这是一个夕阳产业,尤其是跟收藏相关的艺术陶瓷和陶瓷器皿。不光产品陈旧、设计落后、技术落伍,连景德镇引以自豪的陶瓷原料——优质高岭土资源都面临枯竭,要靠从外地购买。这既是企业问题,也是行业问题。以这样的企业包装上市,纯粹是忽悠大众圈钱的。

幸而那位爱好者遇到了忙总,给出的调查既翔实又可信,结论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读这篇调查案例,明智的读者完全能够举一反三。


问题就在这里:很多收藏家往往会误认为自己是行业专家,

他们不清楚鉴赏家与生产者之间有多大距离,甚至可能根本不是一类东西。例如我认识收藏红木家具的,他有能力判断年代,材质,风格,所以他觉得自己设法储存一批木料,雇几个匠人,就可以开家精品红木家具厂。等他搞起来才发现,美食家并不是好厨师,更不是好餐厅老板。

艺术瓷市场就像你说的,市场需求狭小,产品鱼龙混杂,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赝品横行,基本是自己把自己做死的。


2010-05-14 02:11:47 回复
注注
2010-05-14 06:48:42
是的,知识产权也是制约行业的大瓶颈

不要以为行业门槛低就可以随便进入,你靠模仿抄袭人家的成熟产品起家,靠低价倾销可能盈利一时,但是比你资历更晚者完全可以踏着你的足迹来挤垮你。这是中国许多低技术行业从业者的通病,这个教训不汲取,将来还有更多的国光瓷业(多么可惜的牌子!)步后尘。

谢谢忙总。


最可惜的是群力的毛瓷牌子和釉下五彩的牌子,我到醴陵

湖南陶瓷研究所博物馆和陶瓷专科学校博物馆看到那些精品,真的很震撼,但是在外面小作坊也看到仿制的大师作品(一般都低劣不堪),按萝卜价卖,又感到特别悲哀,自己把自己的金饭碗砸掉了,就为了蝇头小利(地方政府有很大的责任,甚至他们官员就自己仿制),地方保护,不追究,不惩罚。我问过釉下五彩的一位国家工艺大师,我说人家在外面仿冒你的作品,你怎么看?他说:政府不作为,个人奈何?这个行业彻底毁了。(他的作品10万元一个还买不到,外面赝品2000,3000到处都是)


2010-05-14 20:01:14 回复
开车去中亚
2010-05-16 08:20:28
好一个几万活生生的生命的未来!

忙兄悲天悯人!我见识了一个省二级企业,当年全国市场份额第三,走了军转民、合资、被租赁生产线,购并到最后留下一片荒草和未关的厂门。普通工人拆废铜烂铁以及种菜自救,当年的各级领导升官发财或者远走东南。何其惨淡!


这种企业我见过20/30家,其实很多是可以救活的。只要稍

微有点良心和责任心,就不会完蛋。


2010-05-16 08:25:42 回复
瑞士
2010-05-16 08:37:41
下午

翻砂厂老板说北方有个国营大钢铁厂,其内贼起码在10万,内部帮派林立,100吨的东西装车运到只有30吨,成本就要100来的齿轮当废铁卖。这样的企业金山银山也完蛋。


这种心态我很熟悉:全民皆偷。理由是大家都偷,不偷吃亏

等企业完蛋,大家一起后悔。这种企业在东北实在太多了,家里的菜刀和炒菜锅等等都是偷生产线上合金钢打的。


2010-05-16 08:44:32 回复
厚德载物
2010-05-16 09:19:23
芒总我老家就有这么一家中型企业

大官偷大的,小官偷小的,普通工人淘点虾米。

要命的这个公司还是个集体所有制,产权很混乱。

欠银行一屁股的债,每年的收入除去工人工资就还银行利息了,周转不过来时还以债养债,看不出有任何长远发展战略,不过据说还在谋划剥离部分资产实现上市。。。

芒总这样的企业怎么救啊?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


投入
2010-05-16 19:18:04
请忙总介绍下如何在工厂推行保甲制:

群组惩罚的主要手段是扣奖金/扣工资?真遇到偷窃,群组惩罚能落实吗?保甲里的群组,是下到班组/上到车间?


这个没有一定之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键要有种子,有堡垒

一般我不扣工资或扣奖金,而是车间、工段和岗位核算:给你多少货,你得出多少活,少了你自己想办法赔。仓储管理更严格,最后有的库管甚至要求要自己养的狼狗参与现场巡逻(不敢批准)。


2010-05-16 19:24:02 回复
zzbzerg
2010-05-16 19:58:40
这个我印象很深

好像是临沂市莒南县的法院院长

应该有10多年了,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我祖籍就是那里

所以地名记得清楚,但其实我长这么大只回去过几次

应该是我很小时候的听到的,很押韵,哈哈


你说得对,是个临沂某县法院院长,但是县名不太记得,不熟悉

这个报道的其他内容实际更精彩,明确列出了基层法院的责权利:无所不能,无所不干,无所不敢,无所不贪。一起看电视的某法律专家的评价就是:法盲法官当政,老百姓何其冤。法盲能够当法官,可想是制度性问题了。


2010-05-16 20:03:33 回复
渔樵山人
2010-05-16 20:58:27
其实不矛盾

大师还是少,别人仿也就仿了,引导的好就是不要钱的广告。大师自己就是牌子,本来就不该是名牌的概念。国内的不缺好东西,缺的是好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一个东西拿出来,不是吹的就是踩的。没人真正爱惜自己的名声,也没有人相信所谓的专家。这不是政府的问题而是行业的问题。还没有人能从小作坊的思路中走出来,大家都是恨不得别人都死只有自己活。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死掉。这东西是要有一些人能够跳出钱眼子,花上二十年做个公正的名声。然后这个行业才有活路。


目前真正的国家工艺大师(山寨自称的不算),釉下五彩就2个

都7/80了(例如邓文科,陈扬龙),景德镇的多一点,但青花也就2个(例如张松茂),也7/80岁了。而且后继无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类)名单大全

链接出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邓文科与张松茂大师合作和瓶

链接出处


2010-05-17 00:23:20 回复
短尾信天翁
2010-05-17 00:49:40
这是不是说明,中国像忙总这样的人太少

或者说有忙总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得到的机会太少!

根子在教育,也在人才选拔机制,忙总认为哪个方面的问题更严重一些呢?


主要还是机制问题。干好事的得不到认可,反而会被修理

相反把企业搞垮的,可能因为谄媚或利益输送,会继续高歌猛进。前几天看新闻,看到某地某领导正在访贫问苦,当时我说不出的恶心:太假了。当年这位祸害某地那不是一点两点,最后升官走时,可是得到老百姓自发的鞭炮欢送待遇的。


2010-05-17 00:54:48 回复
闲挂
2010-05-17 01:41:00
岂止有法盲法官,以前还有文盲法官

十几年前看到的案例报道,印象中是山西某县法院院长,竟然是个文盲,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品质更恶劣,在上级面前可以跪下痛哭流涕。在老百姓面前欺男霸女。曾有老百姓气不过把县法院大门口的牌子换成“县畜牧局”。

后来被抓起来时,也得到了鞭炮欢送的待遇。


这种官员实在太多了,我经常打交道。其实作为朋友,

有的人还真不错,说话算数,愿意帮忙。但是鱼肉起老百姓来,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2010-05-17 06:54:32 回复
渔樵山人
2010-05-17 08:31:28
要是没人把高品质的高岭土控制起来

有大师也没用。真要说保护中国的陶瓷业,最重要就是要严格控制所有的高品质高岭土资源。企业关几个也就关了。最多也不过是几万人。也不过是几年就能消化了。让一些短视的人把高质量的高岭土给糟蹋了,中国的瓷才真是完了。


你是内行。当年制作毛瓷的洪江球状高岭土早就枯竭(也就

20多吨优等品),最近一个企业又找到一批类似洪江球状的高岭土(产量也不高,几百吨而已),烧制一批样品,我见到了,真的当得起: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这几个评语。可能最近几年会有一批好东西出来。

你说的700个瓶我还真没注意。肯定是赝品。因为邓文科自己讲,每月他和张松茂只能画一个瓶,画了5年多,一共画了60个瓶(取建国60周年),胎是手工成型,手工修坯。而且并未全部烧成。这些瓶每个都有明确的去处:博物馆,国家领导人家里,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陈设,根本不可能在外面销售。


2010-05-17 18:04:40 回复
瑞士
2010-05-17 18:17:10
叹息

深有体会,在深夜无人的办公室加班,为项目日夜苦思冥想,半夜从床上惊醒只为一个突然想到的问题或灵感;当项目一切顺利时,却因为其他原因夭折,那种苦闷茶饭不香。

却和别人一样的待遇,甚至更差,仅仅因为我们自己有的时候宁愿自己掏腰包去自己办事。得到的却是嫉妒,背后的捣乱,暗地的诋毁。


瑞士
2010-05-17 18:43:00
满肚的苦水啊

却不知向谁说,曾经我负责的项目一切顺利,仅仅因为我对项目下步工作看法不同,在工作会议上对领导意见进行批评,被一撸到底,结果那项目也如我预料彻底黄了,损失惨重。


newrool
2010-05-24 02:14:17
忙总,请教一个有关陶瓷的问题

现在紫砂锅卖了那么多,央视曝光了美的紫砂锅的问题

千元紫砂煲被曝化工增色 美的接受消费者退货,这种毒害到底有多大?对于普通的最最简单的产品会不会连化工品都懒得放?


主要还是成本问题,真正的紫砂原料根本不是千元级可以生产出

只能用田土加氧化铁冒充。


2010-05-24 02:28:13 回复
newrool
2010-05-24 02:46:11
实际也没指望几百块钱买真的紫砂锅

但是非紫砂的或者山寨紫砂的东东用田土加氧化铁的玩意儿危害有多大?现在这社会,不求买真的东西,但是起码连是否有害(再退一步讲,危害到底有多大)都不知道,就比较郁闷了。


严格讲,他们用的氧化铁不纯,有硫,田土含铅超标。

至于是否会伤害人身体,要看含量。


2010-05-24 02:50:32 回复
罗宾
2010-05-24 02:46:20
请教忙总

那我平时买的几十块的紫砂茶杯,会不会不安全啊。。。


几十块钱能够买到真的紫砂,可能得运气非常好才行

至于是否对身体有害,要看运气:泥土从哪里开采的,如果没有铅超标,硫超标,砷超标,就问题不大。


2010-05-24 02:53:40 回复
其雨
2010-05-24 05:24:55
06年我专门去问过一个负责紫砂炼泥大商,1吨最好

的紫砂也不过3000多元。


原料在陶瓷产品成本中占的比例在20%左右,大头是能源

和营销费用。


2010-05-24 06:33:23 回复
其雨
2010-05-24 06:37:31
粗手做壶4两到半斤,高手要少的多,06年以前50左右的

纯清水泥还能看到到,以后就绝迹了。


现在高档紫砂材料面临枯竭。以高岭土为例,以前50元

100一吨普通高岭土,现在枯竭后,一般的500一吨,高级一点的3000多,进口的1000多美元。以后只会越来越贵。


2010-05-24 06:40:37 回复
其雨
2010-05-24 06:50:35
紫砂和高岭土2码事情,紫砂是高硅土,在长兴和河南

还有矿脉,主要是现在不按传统做法陈腐……

这只是我了解得情况,所以我认为紫砂现在炒的那么高是没道理的。


我知道是两码事情。我只是举例,高紫砂原料情况与高岭土类似

现在就在几个企业手里。


2010-05-24 06:52:43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