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6 02:51:11
前两天上课,教授讲到EVA,谈到其若干好处,并提到现在国企有在用这个的。EVA=NP-Ke*E,那么在实践中,其他很明确,Ke怎么衡量?用行业平均利润率?还是上级(如国资管理部门)制定一个目标再讨价还价?
由于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率×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所以目前的重点是管理税后净营业利润的实现。目前有两种流程,一种是通过目标责任书来确定主要指标,而目标责任书主要通过上年或前三年的均值来计算,然后讨价还价。第二种是国资委根据行业情况,下达任务指标,再讨价还价。
至于资本成本率目前是国资委自己计算的数据来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是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影子价格再来确定资本机会成本。当然也有的行业没有投入产出表上的数据,就参考类似行业的资本机会成本来确定。好像没听说在这上面有讨价还价的。因为国资委的管理模式还是预算控制管理模式,并不是事后算账管理模式。再说实施EVA刚开始,仅仅是个参考,对国资委来讲,央企每年的净利润才是实实在在需要控制实现的目标。
非常感谢忙总的回复!实践情况、信息很难得,我等常常是要么只见一点难见全局,要么就是太书呆子气。
关于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影子价格再确定资本的机会成本这一点,还没接触过。其间涉及的计算中,投入产出表是否即各个行业的平均数据汇总?如果是,那么计算涵盖每一行业的全部企业数据还是国企、私企、外企分开?是否要再做预测损益表得出影子价格?
另外,还有一个感谢-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调整,以前中科院系统所一批人就干这个。同时国内一大批人(大学,研究单位)在计算各种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既有产品的,例如煤炭,石油的,也有部类的,例如金融业,例如运输业,这些数据都可以买到。(你上网查一下相信对概貌就有所了解)。至于影子价格与机会成本关系,这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内容,建议找文献看看就知道了,与会计完全无关。是从数学中得到的概念,目前主要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明人列昂节夫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种压力下,很多管理者必然会采取以损害企业长期发展为代价而增加短期利润的经营策略。这对于国企是有害无益。
国资委的管理水平只能算好算术题,比央企管理水平相差不是一里半里,谁会相信幼儿园小班小朋友能够管好博士后老枪。
其中机会成本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传统企业经营只考虑净利润,而不关心机会成本,现在大家开始学精了。
其实,产业界把钱投到房地产和股市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典型实例:同样的资本,投资的回报是相当不同的。下一步要做的,是管理风险调整后收益,这在金融里比较常见,对企业还需要普及。
例如控制战略资源(例如石油,煤炭);控制战略产业(例如铁路,通讯);产业升级和技术储备;战略安全保障等等。如果什么赚钱干什么,我们国家就不存在了。所以EVA对他们评价并不公平,例如在国外扩展民族生存空间的公司,明显从现金流上是巨亏的,但是能够不干吗?
EVA考核作为方向和理念是对的,从理论上说方向没错,对资本成本的理论争议也正常,会计理论上资产也还有争议。大家所指出的和担心的不完善也是存在的。没有不完善的第一步,就不能有更完善的第二步。
从国资委看,还是挺重视的。对央企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中,利润总额指标保持不变,EVA占到40%的考核权重,不少了。
同时也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因此增加了一些调整项目,比如:(1)对企业非经常性收益按减半计算,以此限制非主业投资,而对符合主业的在建工程,则可从资本成本中予以扣除。(2)鼓励企业加大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一是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对研究开发费用视同利润来计算考核得分;二是鼓励为获取战略资源进行的风险投入,对企业投入较大的勘探费用,按一定比例视同研究开发费用。
同时为避免资本成本的争议,统一选定5.5%。“我投入多少钱,你给我产生多少效益,这个效益总得比银行的利息要高吧。”
同时可能有以下值得关注:
1、股东资本大多已经转化为固定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要强的多。理论上讲流动资产的回报率低,但实践中不是如此。钱变成东西容易,想把东西再变成钱或生出钱可就难多了。尤其是前任如果置办了太多的不创造价值的资产,资本成本又高,现任管理者再牛也没辙。“考虑到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对EVA进行了改良。在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价时,我们采用总量经济增加值;在评价经营者时,采用增量经济增加值。这样就剔除了历史因素的影响,从而只反映经营者主观努力的成果。”
2、从出发点看,国资委是希望央企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价值。但企业规模大了,负债成本就会下降,从而改善EVA。比如目前大的央企较少向银行贷款,而采用定向发债的方式。发债比贷款成本低不少。这两者有矛盾。
3、从央企承担社会责任,追求价值最大化之间也有冲突。这个话题,扯开谈就话长了。“国企要不要保值增值,要不要做大做强”
4、EVA考核时不利于大的战略调整的。
我赞成忙总的判断,国资委对企业管理的理解目前不如央企的人深刻。央企很多老运动员原来就在部委混迹多年,又在企业管理和商场上摸爬滚打过,确实历练深沉。所以目前国资委在鼓励其干部到企业挂职。当然仅仅挂职不够。看戏和演戏是两码事。
(我下河后,看忙总的文字收益良多,尤其是“职业经理人笔记”我打印出来,还部分散发给中层指定阅读了。未付版税,很是过意不去。希望能找机会补偿。呵呵。)
还有个故事是说考核如何在严格和权变之间的平衡的。
有人,在郊外游玩时碰到一桩很奇怪的事。有两个人,前面的一个人在使劲的挖坑,后面的一个人在拼命的填土。他很奇怪,上前询问。挖坑的人回答道:“我们在种树。”这更让人迷糊了!挖坑的人又补充说:“我们单位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考核的。我挖一个坑可以得到20元,他填满一个坑可以得到15元,本来还有一位同事的,他负责种树浇水及施肥,每种一棵树可以得到10元。不过他今天生病了没有来,但我们的工作不能停啊,所以,你就只看到我们俩在这里挖坑和填土了。”
是象证监委保监会银监会一样的合规监管,还是象股东会一样的利润追求,并不清晰。要求合规,必然限制风险,结果必然影响扩张;要求利润最大化(可以设定一系列指标:例如资产保值增值;净资产或资本利润率最大;资产周转率最大等等)必然需要冒险抓机会,而冒险必然有失败成本,必然有不合规的地方。
这两个角色本身是矛盾的。但是目前国资委就在干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不管推出什么监管工具,理论上都是有漏洞的,都会被央企的老江湖抓住不放:例如扩张太慢,那是因为国资委的监管条条限制我手脚,不鼓励冒险;例如扩张失败,那是因为国资委强调保值增值,我不得不扩张,扩张就有风险;等等。经常让邵宁李伟等人怒气冲天却又说不过下面表面谦恭,实际决不让步的企业。
而且他们对自己采用的监管工具没信心。
采用影子价格来确定机会成本是我在2007年上报给发改委某项目时对其边际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的计算方法,结果受到欢迎,认为彻底说清楚了产业间的联动效应和机会成本,后来制定12.5计划时就要我们参与计算主要产业的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
后来把用这种计算方法得出的机会成本制定的计划拿去给国资委汇报,他们觉得是个好东西,比预先不分青红皂白的指定一个数有说服力,有可操作性,而且可以因为产业成熟度不同和产能过剩程度不同,得到不同的机会成本,且给他们进行产业扶植提供政策数量依据。但是后来是否大面积使用我就不清楚了。我在去年7月就离开回家了。
牛,您这可比什么博士论文牛太多了
您说的那些就是所谓隐性回报,普通的EVA肯定是很难计算的。战略上的投资比较难以衡量,因为需要一个真正了解全局的团队,而且要能逆向思维,即如果不投资的后果是什么。比如说,如果不主动控制石油、煤炭的后果,放弃粮食的后果,等等,确实很困难。
而且从目前看来并非必要,但是不能不搞。这种项目没法用财务数据评估。
因为不知道列昂节夫,所以查了一下(来自百度):
1、列昂节夫(1903~1979)
Leontiev,Aleksei Nikolaevich
苏联心理学家。1973年
2、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苏联人 (1906-1999)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有关系,因为第一个介绍投入产出法的应该是系统所的陈锡康先生,他是浙江人,他翻译的。我们也习惯了。我学习投入产出法大约在1984年秋天,当时有很多问题不明白,直接登门请教,还顺便混了顿饭吃。实际上那时学生登门请教老师都是很欢迎的,不管地位多高,名气多大的老师都是这样。现在风气太坏。
陈锡康,博士导师。男,1936年出生,浙江省镇海人。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67年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研究生毕业。国际投入产出协会创建人之一及理事。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投入产出技术、经济预测、外贸等. 主要主要学术成就: 1.提出和建立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在此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全国粮食产量预测、对外贸易、农业、水利、人力资本、金融等领域。国际上一些知名科学家,如美国科学院院士W. Isard、诺贝尔奖金获得者W. Leontief、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R. C. Jensen和A. G. Kenwood等曾给以很高评价,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发现”“先驱性研究”“投入占用产出及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是我们领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和创新”等。 2.全国粮食产量预测。提出了新的农作物产量预测方法—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自1980年起在每年4月底向中央预报当年产量,连续26年预报每年全国粮食产量丰、平、歉方向正确,预测提前期为半年以上,平均误差为1.9%,精度和预测提前期都远远超过达国家水平,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有关农业和粮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曾获得中央八个部门很高评价和中央主要领导二十多次肯定和好评,认为“此项目为国家准确判断农业生产形势进行宏观决策,安排粮食生产、储备、进口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这对我们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指导和政策制定是很有益处的”。出版著作24本,发表论文156篇。曾获首届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技术成就奖(个人)(2003)、首届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一等奖(2006)、国际运筹学进展奖一等奨(1999)、两项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
这类项目,从模型计算的角度,并非无法建模,而是数据质量不足。对缅甸项目,我们需要未来石油价格走势的分布,其他管道或运输成本的估算,内陆或近海发现新油田的可能,中南半岛政局的稳定性,中东政局及中国的影响,新能源的开发,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走势等等。比如,如果马六甲海峡有1%的可能无法通过,那么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就可以大概估算一下,假如影响是10%,那就是3万亿GDP,即机会成本达到3000亿,概率加权后就是30亿,其它情况可以类推。这些模型忙总在系统所大概就玩过,应该都清楚。这类模型的缺点是输入数据基本上以假设为主,输出的结果可信度比较低。不过,肯定还是有人应该做过定量分析,起码为管理者做个决策参考吧。
一个打通印度洋通道的理想。
现在的国资委,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纯粹的机关干部,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因此让他们去考核央企,管理央企的高层,确实只能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指标才行。但是这种方式本身对于承担许多政治任务的央企根本不合适,大家糊弄糊弄也好,省得弄出大大的负面效果来。
想起以前的各个产业部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国家计委,从人员素质上倒是比现在更适合国资委这个机构,但是那时候偏偏不是这么个玩法,现在又没有那样的人了。
因为他们要利润,有求于央企,就没法实施全面监管。无欲则刚。
主要是感叹以前的老师,见到好学的学生就不计个人得失的辅导、还款以餐食。
现在的老师,把学生当成赚钱的工具、还有取得成果的小白鼠。呵呵
时,对面就是邓述慧老师家,几乎每周总有几天到她家打牙祭兼讨论问题,也与他的儿子一起玩游戏,也帮助做点家务事。而且是一伙人去,有的也不是她带的学生。这才20多年,社会就发生如此巨变,而且绝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所有东西都必须交换。不可思议。
计算roace(Returns on Average Capital Employed).中文是不是叫做已动用资本回报率来计算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公司的资本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