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这几天集中学习忙总的文章,突然有了一个问题

庄汀

2010-01-28 19:20:16



忙总曾经说“国家经济安全还得靠国企”。我们假定这句话正确,那么国企就必须有发展,并且继续姓“国”才行。

这里第一个问题就是国企有发展吗?国家的统计报告和所有的官方表述都宣称,这几年国企有了长足的进步。我这种国企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国企表面上确实是轰轰烈烈的。但是我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发展的不错的国企被MBO以后,国有股份被稀释到10%、20%,甚至百分之几,或者干脆没有股份了。这样的国企还姓“国”吗?

而且这种现象绝不仅仅限于非垄断性行业,在很多垄断性行业,也把一些业务,往往都是很能挣钱的业务,交给一些子公司来经营,然后这个企业被公开合法地MBO,当然这种情况一般都会保留一部分国有股份。

以我的理解,按照产权原则这样的企业应该叫股份制企业,再叫国有企业就很不令人信服了。

我这里不是要探讨什么国有资产流失的话题,我只是想问诸位网友,特别是忙总等几位,我们如何依靠这样的国企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呢,或者我们怎样建立一套可行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呢?


7 条留言

1900-01-01 00:00:00
中央的政策是做大国家队(标准是资产3000亿以上,

总数在100家左右,目前初步定96家),其他就市场化了。你说的是符合政策的。这叫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前我有一个帖子:

1、涉及国计民生和安全的行业,绝对垄断,用垄断利润和政府补贴支撑,因为现在高层已经形成共识,保持国家稳定和继续执政的核心是钱,有钱才可以说明执政的合法性,控制或吸引各种利益集团拥护执政,尤其是地方势力。至于垄断和补贴导致的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社会的不公平,这就是获取执政权应付的代价。所以现在国资委在调整央企规模,进行高度整合,进一步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控制。

2、一般的国有企业,尤其是竞争比较激烈,市场供给能力明显过剩的行业,基本放开。逐步从各种角度逼这些企业进入市场,例如减少国家订货,减少价格保护,减少指令性贷款,减少贴息,减少各种补贴,等等。这是赶的一面。

拉的一面是鼓励行业整合,例如中化对化肥行业的整合,国投对化肥行业的整合。而且是采用完全市场化手段,例如某央企在整合某大型化肥企业方案中,采用的就是社会上招聘的职业经理人,接管并购完全市场化,结果当地省政府不干,因为下岗人员太多,结果又坐下来谈补偿条件,但是只是时间问题和补偿多少问题,一定会成。所以以后化肥将就是三家或四家央企控制,世界最大的氮肥、磷肥和很快就会世界第二大的钾肥企业将在这几家央企产生。而这只是他们的一个事业部而已。

这是可以赚钱并可以生存壮大的企业。

3、对国企完全无法竞争的企业,例如汽车轮胎,聚酯切片、油漆、不上规模的钢铁、小石化等等之类就决定逐步放弃了,或者去合资,或者MBO,或者上市后成为一个纯市场公司,生死由自己竞争力决定。国家将完全退出,只收税。但是这个过程将十分痛苦和残酷。因为以前把企业所有剩余价值全部上缴拿走,企业基本没有隔夜粮,现在进入市场,需要精简淘汰,而安置责任政府完全逃避,让接手的企业承担。如果接手的是央企,那就还是政府在承担,没有问题。如果接手的民营企业,他就必须尽可能降低安置成本,结果就是通钢事件。

4、国企市场化后,或者凤凰涅槃,烈火重生,那没有问题。如果被民营企业掏光吃尽,又扔回来,(极有可能),政府仍然逃脱不了安置的责任,不然社会动乱不可避免。

所以我认为目前政策的结果很可能是仅仅推迟了政府大规模处置失业危机的时间,而不是根本解决。如果过几年经济复苏好,可能这个危机就渡过了,如果运气不好,几件坏事同时遭遇,就比较危险。

5、中央现在基本考虑就是用财政转移支付、国退民进、做大国家队、企业IPO、央企整合等等手段,先拖一拖失业危机这个炸弹爆炸的时间,为彻底处理赢得时间。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但是是否可以卸掉这个炸弹的引信,可能没有谁有把握。


2010-01-28 19:57:43 回复
庄汀
2010-01-28 20:07:16
谢谢,忙总的回复。还有问题

我最初的问题是国营企业的激励机制问题,如果按照您现在的分析,我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国家队的内部激励机制问题。

而且,我现在又有了一个新问题,这种做大国家队的方法,算不算分封诸侯?如果算,将来存不存在尾大不掉的问题呢?


删除

删除



最后于2010-01-29 08:02:06改,共1次;
2010-01-28 20:09:30 回复
庄汀
2010-01-28 20:19:29
利益集团的核心是一个团队,一般不是一个人

现在中央有控制力度的时候,当然一切都好说,但是当王朝发展到后期的时候,中央就说了不算了。

唐朝的节度使,民国的督军们理论上都由中央任命的。


我想不至于,节度使是武则天想以外制内,养虎为患

民国督军本来就是军阀,再说民国在1935年以前什么时候统一过?现在谁想蚍蜉撼树,那是找死。什么利益集团在国家机器面前不过都是臭虫。俄罗斯的寡头们历不厉害,现在不是在监狱里就是流亡国外。中央永远说了算,除非他自己故意不想说了算。


2010-01-28 23:18:10 回复
庄汀
2010-01-29 00:06:02
谢谢,忙总的回复。我自己歪楼来着

想向你请教的是国家队内部的激励机制是什么?有效吗?


当前没有激励机制,就是当官员对付。

同时不同级别享受不同待遇,例如秘书、职务消费、住房、疗养等等。。。。。。大家还是很珍惜这种待遇的,至少我知道央企里一个部门经理你让他去民营企业干年薪500万的工作他是不会去的。



最后于2010-01-29 08:01:18改,共1次;
2010-01-29 01:05:43 回复
庄汀
2010-01-29 02:04:42
完全当做公务员来管理了

但是,对真正的企业管理人才来讲这种激励机制恐怕不够。他们要不然谋求自己创业,或者就在体制内分肥,比如上面说的MBO。


就算你是真正的企业管理人才,在央企呆3年也就成了公务员了

我自己体会:央企实在太舒服了,比我在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工作简直不知舒服多少倍。照理说在上市公司我们是有期权的,但是我们很多人情愿不要,也要进央企。具体央企怎么舒服,股份公司如何不舒服,写不出来,只有自己去体会。我总结有三点:1、成就感不同,央企搞的都是大项目,过瘾;2、社会地位不同,央企不用到处求人装孙子;3、央企基本没风险,不用心惊胆战,担心企业一夜完蛋。待遇是非常次要的,其实央企也还不错:房子、车子、票子、位子都有,就差儿子没法给你。


2010-01-29 04:47:12 回复
庄汀
2010-01-31 17:32:54
不知道您曾经写了什么

但是,我想肯定是央企主要的好处。但是就像前面的网友说的央企的待遇绝对对得起员工的工作,其实正是这种情况造成了央企的竞争力缺失,事实上也就是让央企没法留住真正的人才。

就像楼下 不尔罕山之巅 网友说的那样,真正有本事的其实是不愿意在央企干的,当然这些人出道时积累实业经验和人脉资源的时候不算,一旦其羽翼丰满另立门户或者最起码操纵自己朋友、下属假公济私是必然的选择。

这也就是我担心的国有企业根本没有真正的激励机制的原因。


写的不是好处,是坏处,写的过于生动活泼,可以被人

当笑话,甚至人肉。


2010-01-31 17:53:53 回复
庄汀
2010-01-31 22:18:23
呵呵,那就当笑话吧。

还真没看出来,国企如何激励人才?


根本不需要任何激励,已经够让人羡慕了,干得好,老大

可以去当省委书记,老二可以去当省长。还要什么激励,待遇比民营企业好得多。


2010-01-31 23:28:08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