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1 19:35:20
1)关于劳动法:我以前说过,这里仍支持忙总。
2)关于“县级经济”:支持忙总。县是行政管理单位,跟经济活动最佳配置基本单位没有关系,如果相同只是巧合。这里说的“经济活动最佳配置基本单位”可能远远大过一个县的地域,要灵活看待。
3)关于汇率:小本写过《货币之锚》,最近还有朋友要求小本展开一下,确实是个好命题,可惜做不下来。
汇率政策,就是告诉乡亲们,我家的白条怎么支付,分几种:
A,粮食满仓,随来随兑付实物,付不出了就破产。
B,刀枪满仓,没粮食付,刀枪也不卖,你真要得急,老子去打抢几家便是,说着拿眼瞄瞄你。这厮不会破产。
C,有一半粮一半枪,都来挤兑了,就说,要不这样,每家先兑一半白条,剩下的一半,我上山打猎还你,不过宽限几天。说着拿眼瞄瞄你。这厮也不会破产。
现在,日元欧元基本属于A,美元属于B。TG的志向是C,这一半粮,就是我说的“选择好的实物清单”,既不靠A,也不靠B。
但,有多大军力玩多大的货币盘。
而中国的军力,基本沿陆地蔓延,只有非洲暂时例外,将来根据地也会陆地连接。
所以挂钩一篮子实物,20年内是不可能的。
wxmang:抱歉他的这些文章我都没看过。但就实际情况而言,
我大约走了200来个县(可以肯定比张五常走得多),而且与县长,书记,计委主任或招商局长之类接触颇多,也与县级企业家(县一级已经没有真正的国有企业,都是事实上的民营)有接触(也可以肯定比张五常接触的深),无论如何得不出张五常的结论:县是按企业运营的。因为自问企业如何运营本人还约知一二,县级政府如何运营也约有耳闻,两者实在相距十万八千里。那么唯一可能就是我们智商实在太低,但是好像科学又不支持这个结论。所以我只好说孤陋寡闻,或无知者无畏了。
这个恐怕是公论了。无论县,乡,镇。运作目的就是搞钱。当然,不一定是企业的利润,更大的可能是产值。但和西方政府目的是服务确实完全不一样。
而我们知道,升官的第一因素是关系,第二才是政绩。而政绩包括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民心工程和GDP增长。实际上地方官花在请客吃饭、送礼、喝酒、跑关系上的时间大大多于搞GDP的时间。有的县长为了混一个副厅长,可以把房子卖了,把老婆首饰卖了,甚至借高利贷。我估计地方官见到张五常,觉得张五常没什么路子帮他升官,只好与他大谈怎么搞gdp了。
升官的第一因素是关系,第二才是政绩。但这个关系必须是过的硬才行,这个有的人其实并不多,所以官员需要政绩,再说即使关系硬,有政绩更保险。还有就是你的政绩不就是上级的政绩吗?上级能不喜欢有政绩的官员吗?
第三喜欢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下属,最后才欣赏能干的下属。这是本人亲身体会。
因为付出的多,希望得到的回报也就多了!
一般一个团队里面需要的是更合适的人,不是最能干的人。
祝忙总新年快乐!
书记、县长的一年工作日程安排。基本上一般都有200多顿酒,多的可能超过300顿。一般经常一晚上要喝好几顿。这其中与gdp有关的10%可能都不到,大多是迎来送往,上级检查,官员过境,上级安排接待(我等经常靠此蹭饭吃)。试举几例:
江苏某县,一日客人太多,所有常委一人陪一拨都忙不过来,书记不断举着酒杯走穴,每转一次枱,还得道歉一次:抱歉,抱歉,实在忙不过来。
江西某县,省委办公厅打招呼接待我等,由于路上车祸堵车,到晚上11点才到县委招待所,县委书记一直枯坐等候,不敢离开。
广东某县级市,招待我等吃晚饭,书记直接就在包厢开常委会(因为常委悉数到齐),还不断道歉:事忙,不能相陪,明早请喝早茶。
我等路过某地,中午在某县级市打尖,其书记相陪,一会在乡下检查工作市长风尘仆仆赶回,不断道歉。吃喝完毕,我等登车开拔,书记市长一路相送到交界处。无他原因,我们一伙中有一个省委书记的外甥,临行前大书记的秘书又打了电话,结果小书记派人在交界处守候,一旦发现,立即押解到酒楼。
某省委副书记在大会上公开说:关系就是生产力。鼓励大家搞关系。实际在许多地方,没有关系,连个科长都当不了,靠资历只能混个主任科员。至于政绩好办得很,宣传部和统计局都是专家,梦笔生花的功夫不是浪得虚名的。
想回来的人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就算当老师、医生或作研究也不能免俗。存在就是合理的。
见此文,不由自主地想“笑”- (苦笑)。
为了逃避“搞关系”,二十多年前,离国离家。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不但在“老家”关系学是愈演愈烈;在“新窝”混了又近半辈子后,拼命往上爬,最后还是陷入新的换汤不换药的西方“关系学”里。普天之下,都是王(关系)土啊。
人生是悲还是喜(戏)啊?
竞争就要团结,就要打群架。这就是关系的核心原因。独善其身值得尊敬,但是有时为了某个目标,也不能免俗。在国内,关系有时的确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也不是每次动用关系都会涉及腐败。有的就是熟人引荐一下,你可以大幅减少在门房晃悠的时间。就如汶川地震捐助,直接找县委书记显然比找什么民政局办事员来得快捷高效。只要自己站得稳,立得住,问心无愧,也就坦然坦荡了。你说是不是?
有才干的人想上位需要:1.听上级的话;2.不给上级惹事;3.给上级抬好轿子。总起来说就是, 搞懂规则,遵守规则,在规则范围内展示才艺
1.听上级的话;2.不给上级惹事;3.给上级抬好轿子。这三件事情需要天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般有点能力的人大多恃才傲物,很容易露出尾巴来,不容易装。再说大多抱着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想法,能干的人愿意无条件,无原则妥协的很少。
那时的中央领导层有朱镕基的魄力。这是由官场的运作决定地,大型国企的领导将一代不如一代。大型国企的效率将十分低下。那时大型国企就会是包袱和吸血鬼。
小孩穿开裆裤方便,大人还穿就不行了。同样,在资源配置能力不够精耕细作时,用垄断方式来运作,可以保证控制能力和系统稳定(现阶段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控制局面和稳定),但是当国家成熟稳定后,可能就要追求资源配置效率,这时就要精耕细作,就要专业化分工,这时再搞巨型央企就不行了。所以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对的,未来不一定对,现在做的,未来肯定要改。这就是治国的公平和效率的跷跷板,需要不断调整支点,有时强调公平,有时强调效率。这就是我理解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