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6 22:35:27
WXMANG兄拿出多年积累的经验与西西河众鱼虾分享,善莫大焉。其中有一个系列是关于投资海外金融公司的。碰巧俺对这方面了解一点皮毛,受忙兄感召,也开篇帖子,说说俺的读帖心得体会。为偷懒起见,俺就以忙兄的帖子为基础,来个对话体吧,先引用忙兄原文,再写段学习笔记。俺不是专家,希望大家有砖就拍,有花就赏。
忙兄原帖在这里链接出处
某某领导:
XX投资公司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专业化机构来拓宽国家外汇储备的用途,在确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谋求获取有竞争性的投资回报。
给朝中大boss的请示报告不同于公司内部的总结报告,每一句话都是重要的,尤其是第一句更重要。比如这一句要“拓宽”,要“确保”,要“积极谋求”。那么人家会问了:那你说现在的外管部门有没有“拓宽”,有没有“确保”,有没有“积极谋求”呢?显然,无论你回答有还是没有都会既得罪了外管部门又不符合事实。而且大boss一看,你一个啥经验都没有的蓝领自称要通过“专业化机构”来如何如何,他老人家不怒就谢天谢地了,最好的结局也是老人家像张丰毅同学一样来说一句“别闹了”然后把你的报告扔在一旁。
那么怎么开头呢?俺提个意见。比如可以说:
作为TG众多儿子们中的一个蓝领(现在流行自称“共和国长子”啥的),俺们经过XXX年的辛勤耕耘在XXXX方面积累了XXXXX的巨大优势,现在俺们想通过成立XX投资公司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怎样怎样。
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如挪威、新加坡、韩国、科威特等均设有专门机构来积极运作外汇资产,尤其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在管理其外汇储备投资方面获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其投资领域横跨债券、股票、地产、港口等金融与非金融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
托太祖太宗的福、拜数以千万计的打工仔打工妹的辛勤劳动所赐,天朝外汇储备已经由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时的区区8.4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6月末的2.1316万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2530倍,平均保持每年增长147%,而且这个增长率保持了30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这里我们不是讨论外汇储备增长的,感慨一下而已。不过呢,和许多人的印象不同。这个2万亿的数字并非完全是天朝的财富,其中大约有3700亿是外债,这个是不能乱动的。除了外债,外储的作用还要保持进口贸易的支付能力。2008年货物进口额为11300亿,理论上这个钱也得给留着。当然中国年年贸易顺差,不留也无所谓。我们这里保守一些,所以真正能够乱花的约6300亿。当然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中国也有国家机构来运作这一大笔钱。天朝的外汇由谁来管理呢?由外汇管理局管。具体分工是外管局负责管理,人民银行负责指引和监督,中国银行负责操作。再具体呢?就是国家机密了,俺知道也不敢说,再说俺也不知道。
近年来,新加坡的同志们在大中华地区搞了不少新闻出来,培养了不少粉丝,最出风头的是一个叫淡马锡的家伙。实际上呢,淡马锡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两回事。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相当于外管局的角色。XX投资公司有个榜样是好事,但是千万不能搞错。也许大Boss不懂具体业务,但是报告会被转到内行手里,人家一句话“蓝领就是蓝领连偶像都搞错”,得,在Boss心目中的形象就完了。这里可以说我们学习的对象是一是淡马锡,二是XX,三是XXX,四是XXXX,等等,然后一一列举人家的光荣事迹,接下来再说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样Boss才会动心。
顺便说一句,淡马锡以区区900亿美元的资产和几十亿美元规模的基金在中国企业界纵横捭阖呼风唤雨。可怜天朝企业家们梳妆待选,一旦被淡马锡相中无不惊喜交加陶醉莫名。而自己的政府坐拥数以万亿的美元却对自己国民的企业不屑一顾,唯有一叹也。
尽管XX投资公司的规模和环境有别于这些国家,但由国家主导的外汇投资机构在功能定位应该是一致的,例如强调商业化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同时要兼顾国家战略利益和经济安全等。
这个XX投资公司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也定位成“国家主导的外汇投资机构”,那么你们和外管局和中投有什么区别呢?你能保证比他们做得好?如果不能,那要你们干嘛呢?如果你说能的话,恐怕易纲、胡晓炼、楼继伟都会跟你理论理论吧?
在目前的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主要经济体之间已经具备了高度的相互依存关系。任何一方都难以打破均衡,中国将保持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仍 然投资于其交易对手。否则,世界将进入持续的经济衰退。而美国政府削减赤字与中国扩大内需一样困难,且都不是在短期内所能解决的,因为两大经济体完全采用 不同的运行逻辑,而目前全球经济平衡就取决于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博弈均衡。所以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是今后10年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博弈的主要筹码。
先不说这段话作为结论的对错与否,即使外储是筹码,难道中央就得拿出来给你玩吗?
中国金融业全面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必然结果,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金融业全面开放的结果必然是双向合作,只有双赢或双输两种可能,任何单纯一方的胜利或失败都不可能出现。所以外国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和中国投资国际顶级金融机构是对等的行为。
同时由于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经营业务并开展竞争,金融创新的成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推广,也将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和金融结构的合理调整。目前所需要的仅仅是选择一个理想的平台与顶级的国际金融集团对接。
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各国资金的集散中心,提供了一条调节国际收支的渠道,我们如果能够有效进入,能在很大大程度上缓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使国家外汇储备在国际金融市场充分流动并实现盈利和保证安全。
所以我们认为鉴于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XX投资公司有必要考虑投资、收购甚至控制一些国际顶级的金融机构,以保障我国的战略利益和提高外汇资产收益。
从上所述,好像仍然看不出来为什么领导有必要让XX投资公司去投资一些“国际顶级的金融机构”,而且也看不出为什么投资了这些“顶级金融机构”以后就能够 “保障我国的战略利益和提高外汇资产收益”。
土鳖抗铁牛
再来讨教。不过声明一下,这个报告是受托写的咨询报告(某想发挥余热的大佬委托),要求口气要像他一样。本人专门研究过他的以往上书,就是这种大拿口气。他根本就不把楼继伟等人放在眼里,至于水平如何本人不敢评价。
是帮人搜集整理的资料的一部分。要回答的问题是:国外基金的管理有何优点与缺点?具体地讲,如果我要在中国开设一个资产管理的基金,我如何取信于客户,如何让客户对我的操作管理放心,如何让客户避免类似于梅多夫一类的骗局?
下面的这些例子侧重于揭示国外基金光鲜的外表下不那么光鲜的事实。消息来源都公开可验证,点击链接即可。
1.《高盛雇佣普利策奖记者拉客户》: Goldman Hires Pulitzer-Winning Journalist to Snare Millionaires
所以“大佬”被忽悠得信心爆棚我一点都不奇怪:不是土共无能,实在是洋大人狡猾大大的。
2.国外的资产管理公司看起来光鲜,其实有一个问题是客户无法知道的:这些公司真的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来帮助客户投资理财吗?
感谢伟大的梅多夫同学,他让资产管理行业的懒人们显出了原形:这些懒人们从客户手里接过钱,一转手就交给了梅多夫,然后华丽地转身向客户收取“管理费”。美国对冲基金(hedge fund)的收费标准是:2%-20%。即无论盈亏,收取客户总投资的2%。如果赚了钱,再从利润里面提取20%。共同基金(mutual fund)收费要低一些,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无耻的隐藏费用:Fees on 401(k)s Rock Boomers Facing Flawed Disclosure 。
大家看,这是否也为国内某些“有路子”、“有关系”的上流社会“高尚人士”的发财致富提供了启示?假定我是太子党,大家都信任我,把钱交给了我,我又认识一位中国梅多夫。。。
下面是“顶级国际金融机构”受难者名单:
1)曾获“德国对冲基金奖”一等奖的美地奇银行(Bank Medici AG)。该银行有奥地利前经济部长和金融部长坐镇理事会。Bank Medici Ensnared by Madoff Losses After Winning Fund Award
2)美国最好的共同基金之一,奥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 Funds)下属的对冲基金崔蒙特投资集团(Tremont Group Holdings Inc)。Tremont Invested More Than Half Its Assets With Bernard Madoff
3)参加追悼会的还有(截至2008年12月的名单:Madoff’s Investors Had About $36 Billion With Firm):
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 Santander SA)
法国巴黎银行 (BNP Paribas SA)
荷兰富通银行 (Fortis Bank Netherlands)
英国汇丰银行(HSBC Holdings Plc)
韩国人寿保险公司(Korea Life Insurance Co.)
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Inc.)
日本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
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
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SA)
日本住友生命 (Sumitomo Life Insurance Co.)
意大利意联银行(Unione di Banche Italiane SCPA)
上面只是部分名单,什么美国参议员,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什么的俺就不提了。一个建议:凡是被梅多夫骗得一愣一愣的金融机构,我看俺们就不要考虑投资了。
一时好奇,随手放狗搜了下,禁不住汗了一个:建设银行和西班牙国家银行或在中国农村地区开设业务。
对于有志于成为中国梅多夫的同志们,彭博社为您提供武功秘籍一本,《特别报告:梅多夫丑闻》(Special Report:The Madoff Scandal)
梅多夫万税,万税,万万税!梅多夫不死!还有精神!
3.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曾经在2008年做过一个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特别报告。这个系列报告的入口在这里。由于需要登录才能看全文,我只能翻译一段网站上的开篇序言了:
IMAGINE a business in which other people hand you their money to look after and pay you handsomely for doing so. Even better, your fees go up every year, even if you are hopeless at the job. It sounds perfect. That business exists. It is called fund management.
【译】假设有这样一桩生意,别人把钱交给你打理,同时还付出优厚的酬劳。更妙的是,就算你工作得一塌糊涂,你收取的酬劳费用每年却都在上涨。听起来是否很完美?这种生意的确存在,它的名字叫资产管理。
我手上刚好有其中一篇文章,我把它放到网上了:Money for Old Hope。
4.我曾经写过一篇帖子:【原创】警惕荷兰银行在中国的可疑行为 ,讲的是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诈骗行为。现在看来他们的努力已经开花结果了:【文摘】外资私人银行洗劫内地富豪数千亿 千名受害者仅10位起诉。
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顶级”其实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国内的人大概就看“名气”。但是就如前面《经济学人》的那篇文章提到的,单就基金而论,并非越大越好。不少基金在总投资数超过管理人员力所能及的范围的时候都会选择封闭资金,不再接受投资。例如著名的美国富达基金属下的麦哲伦基金就对外停止接收投资多年,直到金融危机导致资产缩水才重新对外开放:Fidelity Investments to Open Magellan After 10 Years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高盛这样有名气的大投行一定是很有能力的。但是我认为这个能力不但不能为中国所用,反而会反噬中国一口。就比如荷兰银行,我帖子里列出的链接现在都被他们删掉了。但是我当时存了一些文件,都放在网上的这个文件夹里了。我绝对佩服“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智商,但是我也绝对鄙视他们的人格。
5.中央有没有下大棋我不知道,但是外国的金融行业绝对是高瞻远瞩,早早布子的。在08年次贷危机刚爆发的时候,美国的顶级咨询公司就开始积极为基金经理们出谋划策:《混沌时代的制胜策略:全球资产管理2008》Winning Strategies in Uncertain Time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2008。
报告的起草人波士顿咨询公司是和麦肯锡齐名的咨询公司。兄台工作繁忙,我就做一把秘书,把报告的摘要给您翻译一下。
Global asset managers have largely weathered the subprime crisis but must take strong steps to regain the faith of their clients and forge creative strategies that will enable them to emerge as stronger players. Key factors for success in rebounding will be better addressing client needs through improved distribution practices, enhancing risk management, containing costs, and exploring new growth opportunities, particularly in Asia-Pacific and Brazil.
【译】全球的资产经理人们大多都经受住了次贷危机的冲击。但是为了在危机之后成为更为强大的游戏参与者,他们现在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重新赢得客户的信任,并锻造更具创造性的策略。(资产管理业)复苏成功的关键包括:提高distribution practice (分销实践?不知如何翻译)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控制成本,找到新的增长机会,尤其是亚太地区和巴西。
在报告的最后一章《战胜危机的策略》里,有以下四个小节:1.重建客户信任;2.控制成本;3.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尤其是亚太地区;4.找到在亚太地区成功的正确生意模式。
前面网站上公开的报告只有10页,全文实际有39页。我手上有全文版,已经把它放到前文所提的文件夹里了。特别鸣谢 bigsk 兄帮助整理。
********** 分割线 **********
中国这个大肥羊老早就落入洋人的打算了。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也许现在八国联军已经在北京上海站稳脚跟了。西方厉害的地方就在于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各个行业分工很细,智库人才储备充足,随时能够为国家利益出谋划策。中国的问题就如葡萄网友而言,利益集团没有把自己的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地捆绑起来。
和国家民族利益一致的集团我认为只要中国不亡,就一定会出现,当年的共产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只是现在共产党已经变了,土共也变成了崇洋媚外的洋共、奶共。而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集团还需要时间积累力量。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空档期就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候。
从您身上我看到了一些希望。特此致敬。
最近我准备抽空好好研读,再来请教。因为现在的确还不够平等对话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