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8 19:48:32
村长很早就提出了的一个某些商品大包装单价更高(quantity surcharge)的有趣问题,俺们部落的人热情讨论,但是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后来我请村长提供了一些照片。恰好同时我在上海的朋友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我也请她提供了一些照片。
【村长提供的5公斤面粉38.99块的照片】
【村长提供的2.5公斤面粉16.49块的照片】
俺朋友在上海沃尔玛找到的南孚电池照片。
她一共找到了十多个例子,就不一一贴了。
这个问题很有趣,经过咨询他人,我现在有了比较满意的答案。
答案是,大包装单价更高是零售商有意而为之的。第一个解释是,单价更高的大包装是一种价格歧视,歧视那些不比单价的人,比如说,村长。下面是村长给我的自叙。
“标签不清楚,在标签的左下角,还很明确的标着每100g多少钱,不过我承认,如果不是为了拍照,我不会仔细读过标签的内容。说实话,我连看价格的时候都不多。”
这些消费者(估计你我都是这样想的吧)想当然认为大包更便宜(即quantity discount),所以很容易“上当。” 但是研究表明,一旦消费者察觉这个伎俩,他们会很愤慨相关零售商和品牌,有可能导致拒绝购买。
第二个解释是,如果某商品有种包装卖得特别好,特别主流,零售商们为了建立自己价低的名声,不得已特意在这种主流包装上互设低价(竞争)。如果这种包装刚好是小包装,我们就看到了大包装单价更高的现象。研究表明,消费者对某个店的普遍价格印象(这个店东西较便宜,或者较贵)一点不普遍,仅仅建立在数个或十数个他经常够买的商品的价格基础上。
第三个解释是,对某些商品来说,大包装和小包装里的东西可能不是一回事。这个解释用的最经典的例子是金枪鱼罐头。12盎司的金枪鱼罐头卖的就是比两个6盎司的贵,因为12盎司的金枪鱼罐头里的好肉的比例会多一些,大一些。
第四个解释,也是最弱的解释是,对某些商品来说,大包装需要更多的储存和冷冻空间,这个解释尚没有数据支持。
---8月18日看了一些回复后的感想----
无话可说。以后这种文章只能放私版。
我觉得这里的人都是猜,什么不是猜?只有你确实到工厂的一线去了解到商品是怎么生产、怎么包装、怎么运输等等各个环节,然后再了解各个流通环节,然后每个环节的成本是怎么核算的,你才能真正知道结果,象这样的,无论是从所谓消费心理还是什么别的,都是没有多少根据的猜测。
比如那个面粉,我坦承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包装比小包装单价更贵,我也只是猜猜看——如果我要是真的把这个问题当作事情来做,那我就要去实地调查:
1 面粉生产成本相同(假设是同样等级的面粉,并假设同一时间出厂、同一时间上架,这样排除不同时间粮食进货的输入价格差异)
2 面粉的包装成本很可能不同。包装显然是机器包装,一般人不知道机器包装到底是如何具体操作的,但是如果认为大包装和小包装的包装成本相同显然是想当然。
3 运输成本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这个我想当然地认为应该差不多。
4 其它成本比较。
所以我猜测是包装成本的差别导致的最终单价的区别 。
其实这个东西貌似违背常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很多商品,大的都比小的单价要高。
这种情况在连锁超市司空见惯。原因:
1、进货价格问题:对A类商品(毛利较低的商品)定价是在进货价上固定一个加价比例。如果进货价高,零售价就高。不同时间进货可能价格不同。另外一种情况是配送导致,有的大包装商品是配送中心配送,有的小包装商品是供应商配送,配送中心成本高,所以零售价格高,供应商配送成本由自己消化,所以零售价低。商品零售价格变更除非总部信息中心开放给店长权限(密钥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作废),否则店铺无法更改。
2、促销策略问题。有时为增加销售,诱导购买,故意在同一类别产品上制造价格落差。例如堆头、花车的价格显著低于货架,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商品差别不大。
3.故意欺诈。这种情况较少。很多时候是内部管理不到位,调价流程没有正确执行。这种情况如果出现顾客投诉,店长会被罚款2000--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