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2 00:54:10
根据某河友的友情建议,为减少给西西河的麻烦,本人决定删除此帖,以前大家看到的内容纯属虚构,不可当真。请大家见谅,见谅。
想不到国内的当权派还是最纯正的洋奴思路啊。
自己没水平就搞出这么个妖怪逻辑来了。
删除
无奈高数太差,啃到一般啃不动了.......
他的理论只在特殊条件下存在最优解,且系统不稳定。没有什么价值。国内有人在胡吹。
“不平衡导致仇视政府,可又不愿为这个国家哪怕出一点力,就会抱怨,诋毁”。觉得他们说得离谱或者不完全赞同他们观点的,被他们称为“党妈妈的好五毛”。
这种现象河里少些,在其他一些论坛里,楼主不知道得领多少五毛呐
据我的观察,基本上在网上骂别人的人,实际上在生活中是很温顺的,绝对不敢跟上司拍桌子的。
他师傅佛利民推动的俄罗斯休克疗法,把俄罗斯给整休克了。
还好最高没有听他的,不然也休克了。
判断一件事情是不是能够继续做下去,不在于建议是谁提出的。
而在于决策者能准确的判断这件事继续做下去是不是于国于民有利。要天下为公
在不知水的深浅的情况下,贸然下河,摸到了是大幸,万一没摸到,不是每次都有回头路可以走的。
删除
经济学背后还有好几支看不见的手,一只比一支粗。相比之下,经济学,甚至经济本身只能算一支小手。经济不是单纯经济学能决定的。
往小了说,就说市场把,都说自由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能自动调节优化,听上去很美,即普世又神圣。可是,偏偏各路强人们追求的都不是市场,而是垄断,官商勾结,这才是更粗的看不见的手。就说国内的小煤矿,哪个不是当地强力人物把持的?不够强力的话,即使拿了也要吐出来。前几年的摩根中心事件,奥运主会场旁的五座大楼,盖好了也被抢走,连房子带地。自由市场?那是新警察才要追求的。
往大了说,决定国家强弱的首先是政治,军事,组织,经济只能排在后面。如果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么经济也是政治和军事的延续。一个国家穷不怕,就怕的是又富又弱。所以近期我还是看好美国,虽然经济没有增长点,可手里的航母就是印钞机。美国轰炸南联盟,意在打击欧元。八十年代东京黄金地段帝国大厦的地价抵得上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的房地产的价值,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马上就来了广场协议,结果我们看到了,日本的失落的二十年。 据说是因为美国高科技厉害,经济后劲足。我看还是美国驻军起的作用,一个殖民地首都,就想买下宗主国全国,可能吗?
所以,研究经济,只看到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经济只是大河表面上的浪花,政治,军事和组织等等,才是浪花下面的激流。
我的感觉是,只有真正的感到自己在创造财富,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
都三十年了,不能还在河里摸石头吧。
搏一次命不要紧,搏完了想想为什么要搏这次命。下次也能预防应对。
但现在的情况就像您说的,都是要火烧到屁股了,非过河了。然后又开始搏命了。
德隆搏过去了,是否真正预防住了,保证不会再有了
就像我们的矿难,今天发生一个,领导马上来了。严肃处理了。整改了。下达通知了。矿主逮捕了。
结果呢,没几天又发生了一个矿难了。既然已经有如此多的血的教训了,难道就不能杜绝吗?我不理解。还要在报纸上看到矿难的新闻到几时呢?领导们每次这样亲自跑,我看了也累了。
我记得西西河里邓侃在文章中写过:
问题是,在一切一切都值得怀疑,都不确定的情况下,生活在继续,我们仍然需要拿主意,做决策。什么是正确的决策?让我们听听执政者们的实际经验。
以下是Robert Rubin,在2001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致辞。Robert Rubin,从1995年1月,到1999年6月,在克林顿执政期内,任职财政部部长。
“ 我平生逐步确立的核心理念在于,没有能够被验证的绝对的规律,换而言之,在没有明确的必然性的情况下,所有的决策都建立在或然性之上,所谓或然性,就是每一种可能的后果,都有各自出现的概率。进一步说,既然我们承认,所有决策都关乎概率,而不是绝对的必然,我们该做的,是发掘所有可能的复杂因素,逐个分析比较,找到最优的决策。”
“或许最重要的是,摒弃把握绝对规律的梦想,正视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做出赢面最大的判断。从这个宗旨出发,大家要孜孜不倦地分析和质疑周围发生的一切,不要盲目轻信那些蛊惑人心的断言,心平气和地去分析去比较,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周围的一切。”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67070
“还有,决策过程的复杂,远远不止判断概率一项。每一种可能的后果,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独立的效应,而是众多相互影响的因素之间对立统一的结果。”
“ 如果康德和斯宾诺莎在世,我十分怀疑他们是否对自己有信心,觉得自己有能力处理风险套汇,干预美元日元国际货币兑换市场,以及其它财政当局的日常事务。但是,在我看来,他们能够胜任。回顾我在企业界和政府这么多年的经历,在重大事务中,断言什么什么必然会发生,多半是幻觉或者有意误导。同样,在讨论政策或者企业战略的时候,把错综复杂的局面,抽象成某种简单的逻辑,多半也是幻觉或者有意误导。现实是复杂的,正视复杂性,踏踏实实地梳理复杂的诸多因素,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决策。”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67070
“如果承认决策建立在或然性之上,那么有一个重要的推论,衡量决策的好坏,事后的结果固然需要参考,但是不能单单以结果为准绳,决策的过程是否合理也是依据之一。既然承认事情的发展存在偶然性,那么任何独断专行的决策,或许结果是好的,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决策;而一些制订过程似乎无懈可击的决策,事后的结果也可能不理想。但是长远来看,过程越合理,决策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之所以不以成败论决策,而是强调决策过程的合理性,就是为了促进大家完善决策过程的合理性。”
"Secrets of the Temple: How the Federal Reserve Runs the Country"。是一本观点比较中立,笔调比较平和的书。内容主要是美联储如何把美国经济从卡特后期的滞涨,拉动到里根时代的大繁荣,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读这本书的时候,始终为美联储主席捏把汗,因为他也不知道美联储的决策会造成什么后果。时不时出现的情况是,经济形势的发展,为当初做决策时,始料不及,甚至于走向预测趋势的反面。
虽然不知道后果,不管愿意不愿意,美联储主席必须做决策,这是他的职责。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67070
在飘忽不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领袖们无厘头的指引下,生活在继续。领袖们在掷骰子,津津乐道投掷的力度和角度是否合理,而小民们能做的或许只是算命和烧香。
请去看看。
俄罗斯人为啥相信,就是因为萨克斯在秘鲁治理了人家的通货膨胀
为什么休克疗法在秘鲁能够成功,而在俄罗斯却造成了几百倍的通货膨胀率呢?
因为秘鲁一边在搞休克疗法,西方资本为了制造出一个成功假象,一边给秘鲁输血---输入资金,增加投资,也就抵消了休克疗法中的严重紧缩货币的政策的严重后果了----这个是我的推测
王子屯那哥们是谁?难道是粉丝?
他们的口头禅都是:某某当年考试就没有怎么上过70分,凭什么现在开宝马住别墅。但他们忘了,当他们在美国举着反政府的旗帜游行时,某某们正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艰苦跋涉,为生存而奋斗,也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凭什么他们现在要来瓜分我们的收获,他们有什么资格?我觉得真是有点厚颜无耻,学美国人学得太像了。
搞成模型,提出一大堆假设条件,很多理论都只有理论价值,真在现实里照着做,那还是自求多福吧。
说到老毛子怎么就会上了“休克疗法”的道呢?可能还是和国民的浪漫特性有关系,不像中国的传统就是实用主义。
现在的当政者,天生就不相信西方人。实际上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管西方推销什么,中国人都是太极18式,三转两转,消化的西方人都认不出来。例如我们的股份制,我们的公司制,那个不是中国特色,洋人想发力都找不到把手。有时我们的政策翻译成英文,洋人全懂,一到执行,就傻眼,因为除了引进了一个单词,其他什么也没引进。
在市场上,众多参与者的主观倾向的合力,会反过来影响市场的客观走向。就像量子力学,由于观测者的参与的影响,导致测不准结果。
决策者也是市场的参与者,所以他们也跟芸芸众生一起战战兢兢地试探着。
不过,到了中国,事情总是有点不同。中国的决策者们手上握有的权力和资源使得他们成为权重值比较大的参与者。而作为小民,某些政策的出发点或者倾向,确实让俺们揣摩领导们掷骰子时,骰子里灌了水银,某些阶层注定占赢面,而小民们虽然知道有人作弊,也只得接受注定的输局。
删除
看他的文章,他对这两位前领导的评价都很高呢。
但是,此公所说的国企改革,至今还是个大问题吧?不知兄台有何见解?
删除
还有多少和国有企业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民营企业。
看帖的飘过~~~
删除
您从政局稳定的角度来看,当然没错,但有没有可能政局既稳定,效率又提高呢?
还是举一个我熟悉的例子吧。
澳洲的电力行业,原本是政府管的,年年亏本。私有化之后,也不见得政局不稳,民怨沸腾,关键在于有个公开透明的市场,允许不同的电力公司竞争。
电力行业,应该算是很重要的领域了吧?
删除
随便说几句
其实我觉得你可能把意思理解反了。88年不干的事情,93年就干了。
纵观30年历程,改革是主旋律。也就是说,讨论的是怎么干,而不是"因为……所以不干"。
历史上像中国这样规模的国家,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没有先例可循。所以找不到一个适用中国经济改革的现有理论,但是也要干,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本意吧。
休克疗法看起来洪水猛兽,但是中国不是披个马甲照样推行了么,而且也过来了么。其实很多政策,只要有利有益,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推行进来。这是我的看法。
再比如现在的煤电为了煤炭价格争吵不休,成品油定价每每惹起非议。背后都是市场定价机制的缺位造成的。
虽然这些企业都是货真价实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但是未来改革依然会以这样那样的形式推行进去。国退民进仍然会以种种形式推进,比如从完全国有制到政府谋求绝对控股,到谋求第一大股东地位。政府希望的是企业活力和政府意志的一种微妙平衡。
总之,或许今天很难想像的政策后天就会在中国实现,特别是经济方面的诉求。关键不是看谁提出来的,而是里面的内容是不是符合利益需求
删除
新“地王”的诞生几乎都是国企。
对付通货膨胀的最好办法就是财富收归国有。
计划经济不存在物价上涨,只有物资紧缺。当产能过剩遇到计划经济
无论何时,贫富分化过大才是政府最大的敌人,特别是在中下层人民生活质量普遍还不高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的人均GDP也达到西方水平,相信中国百姓也不管你先富的有几百亿身家,反正我有吃有喝有房有车。
这是当政的常识,一旦贫富差距过大,形成事实上的财富兼并(不管是东汉的土地兼并导致的流民还是现在的房奴)就会导致政权垮台,这是大家有共识的。所以国家控制主要资源、主要资产是我们稳定的基础。中国传统与西方不一样,中国历史上就是相对追求公平的社会。不要扔砖头,是钱穆说的,请看他的《国史大纲》。
对城市供水也引进外资,是不是也因为他们的资产不到5000亿,所以不搞垄断经营,不做特许权保护,不算政权的基础?
搞大的集团非常困难,相当于把一批小舢板组合在一起,还是成不了航空母舰。因为很难实现资源共享,动作协同,上下游也不容易实现产业链整合,这是技术上的原因。从政治上来看,地方市政设施在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下,本来就是地方政府应该承担的包袱,中央避之不及。
为何国外企业进入水务市场?原因有两个:地方政府忽悠人家,例如昆明就是,答应许多优惠,实际根本不能兑现:税收、水价、水资源等等;二是外国企业认为可以渗透到下游产业,例如水污染处理,打的如意算盘,结果没成功。目前法国的威立雅就是骑虎难下。
战略性的资产和资源跟地方政府和企业。
比如稀土资源,都搞成地方开发,地方企业。象包头的稀土资源,包头稀土公司现在竟然成了上市公司,跟日本人大搞合作!
在60年代,我们不能提炼出钢渣里的稀土,日本人要买包钢的钢渣,当年周总理可是说“不卖!”的。现在稀土都成了地方开发,各地放就竞相大卖贱卖 ......
大中城市的供水系统,也应该算是战略性资产;战略性资产和资源似乎难以以5000亿划线。
因为水资源一直控制在政府手中,光有管道没有用,而且协议中有政府征用条款。稀土问题很复杂,是地方与中央的博弈,但是大的资源仍然是中央控制,这个具体数据可以查有关稀土的年鉴。
同时,稀土到底算不算战略资源,以前专家有争议,因为世界上中国并不是最多、最好和唯一的,且在电池产业没有起来之前,除显像管用的多外,其他用得不多。现在可能会列入战略资源,加强控制。你要相信,在这种体制的国家,一旦要控制,绝对可以控制得滴水不漏。
而大中城市的居民饮用水全部是依靠自来水供应系统,以供水系统为安全目标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摧毁一个城市。
所谓战略性资源,是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和军事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资源. 如石油,煤炭,等
俄罗斯是搞私有化,所以企业被权贵拿走了。
中国的企业还是国家的,权贵也拿不走。
基础技术投入财力和物力太大,私人企业干不起。
日本的三井,三菱,川歧等基干企业也等于是国企。
有战略意义的资产(<5000亿),是否应该开放给外资?
这个好像是我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吧?
例如上市的四大银行,都有外资股,航空公司、石油公司、移动公司等等,只是他们控制权很小,且可以随时收回。例如海口美兰机场第二大股东是哥本哈根机场,目前也由他委托经营,但是协议就有政府命令下,可以随时终止委托合同。例如海南航空第二大股东是索罗斯量子基金,也是签放弃控制权协议的。外资主要为赚钱,在和平时期没有人想故意害中国,除非战争状态,才会收回管理权。
这种反应也是正常的,还得从几个方面去看。
老mang能不能提示一下,王子屯那哥们是谁?或者我猜对没有?
说几句题外的话。前几年,我有一个在普林斯顿当教授的同学,回国看到变化,非常的不平衡,实际上是觉得他没有分享到任何好处。可是在我在三峡做移民项目时,他的反应是你为什么要为这个政府玩命?这可能是一批海外中国人的心态,不平衡导致仇视政府,可又不愿为这个国家哪怕出一点力,就会抱怨,诋毁。准备挨各位的砖头。
普林斯顿怎么会收这种人?不过也幸亏普林斯顿收了,放中国还真麻烦
删除
供水方面多见法国人的身影,垃圾处理系统则德国人占了很多。
从提供成套设备和解决方案到直接进入经营管理,外资在市政这一领域内涉入会越来越深的。
带有很强的商业精明和社会责任感结合的特点。我接触过重庆的垃圾发电项目,从上到下都十分鄙视,而且连像样的员工都招不到,都说是捡渣渣的企业。最后收集分拣可以发电的垃圾成为整个项目的瓶颈。尽管国家发改委补贴,仍然很难运转。在三峡库区的一大批政府用移民经费建立的污水处理厂也是如此,基本无法正常运营,地方领导也特别轻视。但是德国人对垃圾处理是当成社会责任和现代企业来做的。水也一样,在昆明与威立雅接触过,他们的理念完全超出了市政设施的概念,是资源最优配置、资源永续使用和产业链协同运营的结合,讲给云南当地的官员听,结果可想而知。当地就是认为你是要从什么地方赚钱,或者你发现了什么我还没发现的赚钱诀窍,或者怀疑这里面有什么阴谋。
海内不比海外少吧。
愿赌服输,很难吗?
尊重自己的意愿,输赢与我如浮云。就算自我清高,也要清高到这种境界。
其实上面那个关于“势力范围”的印象是好几年前工作中留下的了,现在那些已经实际经营管理的实例我反而不了解了。
我觉得这种“理念”跟企业自身所在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一旦脱离了那个环境就运行的不太好。
德国人的垃圾处理理念是建立在整个社会对环保理念的认同之上的,本质上是国民富足之后自然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关注,甚至于反应到政治上出现了绿党。
很显然,他们这种理念跟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与发展程度还不太兼容,从地方政府到普通民众都不会配合。
具体到细节上,他们的垃圾处理系统是建立在垃圾分类化收集的基础上,没有全民的配合是无法有效运转的,即使是在欧洲,除了德语国家之外也没有几个国家真做得好。
所以虽然我也很喜欢他们的理念,但是我相信无论德国人的还是法国人的系统,都不会运行的太好……
说洋人忽悠他们。地方政府的想法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当时的水价与成本挂钩,水资源当成项目资产投入,税费减免,下游产业(例如水污染处理)开放优先,需要征用的土地优惠等等承诺全部随风而去,把这帮洋人搞得哭笑不得,成为地方政府承担市政包袱的冤大头,不知后面如何收场。与地方政府打官司,估计洋人也打怵。
自私的JY,这种基因就应该放在美国,让他们窝里斗去
删除
不过洋人们自己也有责任吧。如果他们就如前些年一样老老实实的做设备供应商,应该不会有这些麻烦的。
理念的好坏与项目的可行性之间显然没有必然联系,他们前期功课做的还是不足。
既然想试水,被水呛是免不了了,接下来是脱身上岸还是继续泡着,这个问题目前看来还不一定……
谁说土鳖没实行过休克疗法。从腐败导致经济失败,再到政治动荡,土鳖那样不是走在东欧各国的前面。只不过土鳖社会发展程度低,没见过坦克开上街头,就镇住了。而东欧各国,坦克开上街搞过几次,大家不吃这一套了。老实说,土鳖如果再玩几次坦克上街,能不能镇住,难说
删除
本来ZXB要处理俺,只不过后来老爷子转了念头,没有被和谐掉。呵呵。
和紫阳真人的下属小道士们有过恶吵,最后人家全推到老爷子身上。
删除
什么人参与?什么诉求?
农民是没有参与。因为总的来说,从1978-1988,人家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虽然离城里人还差得远。
工人和城市市民参与了,通胀太很。可是通胀太狠,是因为道士们想快点到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呵呵。
工人还有不高兴的就是企业制度改革,要打破铁饭碗,要搞企业承包,要搞厂长负责制,总之,人心惶惶。
学生是主力,吵的最大声,就是反官倒。为啥有倒?因为双轨制。可是你没法一下就休克到全市场(俄罗斯死了几百万中年男性)。就是说某种程度上,你没办法避免。只是希望对腐败控制一下,然后市场成长起来。
官倒是谁在倒?是改革派们。因为要有大权在握,才可以倒。所谓保守派们,都在台下呢。最大官倒就是真人的大儿子。
不过问题在于,改革派当权,改革而得利。你没有好处,干嘛人家支持改革?
所以从具体的诉求来讲,大家其实反的是改革派,而不是保守派。当然农村人有点好处,城市人不乐意了,可以参照泰国的情形。
知识分子的诉求,就是自由和民主。自由就是主要要求新闻自由。其实当时被人捂住嘴巴的主要是胡乔木和邓力群,呵呵。俺是支持这个诉求的。
民主就是结束一党专政,要老共下台。这个就是后来老爷子动武的主要考量。
所以反的是,不想搞政治改革的改革派。就是老爷子。呵呵。
不过真反腐败和官倒,真人一派就算推翻老爷子,也很难不被人反手一掌。就是后来叶利钦干老戈的那一出。呵呵。
中国躲了一劫。靠鲍彤能成事,那是天大笑话啊。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各阶层有一个机制博弈,把利益调节一下。
谢谢赐教,很长见识。8平方亲历过,许多事情到现在我还是一头雾水,觉得某方设想太愚蠢,行动太幼稚,决策太草率。暂且不提。
现在我有一个困惑请教。 如果一个爱美女性去一个美容院,医生跟她说,我可以给你割眼皮,隆鼻子,刮骨头等等,一通胸有成竹的宣传。但是问:何时可以做完手术?答:不知。问:会把我变成什么样?答:不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任何爱美的女人都会夺路而逃。
我们目前的改革就像这个美容院。农村改革从联产承包开始,取消人民公社,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税费改革等等,不断做手术。城市改革从国企承包制开始,税收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国退民进、债务重组等等,也是在不断地做手术。但是现在不管当政还是智囊都说不清楚还要做多少手术,或者何时算手术完成;也说不清楚手术完成后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会成为什么样子。去做美容的女人可以夺路而逃,我们这个国家却无路可逃,就是手术台上的一个试验品,而且好像永远没有下手术台的迹象。而操刀的医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有幻想型的,有菜鸟型的,有假冒伪劣的,也有中西合璧的。但谁也不知道后果是什么。
下面怎么办?尤其是我们这些在一线干具体工作的人,特别迷惘,不知什么选择是正确的,是学习宁高宁大搞特搞,迅速扩张,还是小心朱小华的前车之鉴。还是跟作混日子,还是干脆退休,自由自在。
如果是你,怎么办?请不吝赐教。
东京这里也是一样的!
以前收垃圾处理垃圾费用是各级地方政府从人头税(都民税区民税)里拨出的。几年前开始,扔垃圾要交费。就是必须要使用专用的垃圾袋,扔垃圾费用全部摊在垃圾袋里,多扔垃圾的多交费。
估计很快水价上涨、垃圾处理等等收费方案就会出来,听证会就是过场。
从大国游戏开始,我提出了3个政策建议,削强藩,均贫富,严吏治。其着重点,在于扭转改革后,中央权力衰落,地方权力坐大,出现枝强干弱的局面。当然并不是要求中央重新高度集权,而是部分权力回收,部分权力退出官权,回归民权。
现在出台的省管县,基本上就是回归地方两级政府建制,将中间一层权力关系割断,向社会结构扁平化靠拢。而现在吏治水平恶化,最主要的表现在县一级。以现在的省县分布,显然省不可能有能力把县管好,就是为下一步的发展大下基础。我提出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强市出省,这样把省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估计再下一步,就是把人口,土地和经济大省,用推恩令的路子,分下去。
其中的关键,就是官权的不断缩小,和民权的不断上升。当县一级的权力受到限制和严格规范之后,中央和省,不排除将这些权力下放,也不排除县级官吏由民间选举方式,或者招聘方式产生。可以想象,这些未来的县官,其权力要大大小于现在的县太爷。
从技术角度来讲,就是我在花开花落里面,提到的用高铁和新能源建构的一小时城市圈和三小时城市圈。这个建构,其实就是把民间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分化,也就是说你的工作,居住,人际交往,不受到现存体制约束,这样许多的东西,比如说教育系统,行业联系,等等,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的地域关系。
删除
增加武警力量。法律规定,普通警力不能镇压群体事件。呵呵。
删除
大队倒是有.一是边防,二是森林(一般县还没有).在内地的就一个大队!
而大队下有一个中队的,有两个中队的.每中队只有七十人的编制.
有些地方有边防,森林或者其它的大队!
但象我们这里,边防大队包派出所加起来才四十五人,一个少校管着.
加一个武警中队,七十多人,消防一个大队六十人.我们,这的武警算死了也不够二百人!
支队对应是地一级才有的.
县级设边防支队是因为有海警编制,要控制北部湾和南海。
某著名美籍华裔经济学家是谁?“最高”是谁?为什么不说明?
删除
烦恼的,不用理会太多,说自己想说的,其他的没有什么意义
不管是谁,除非故意捣乱。